① 如何理解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與優化的
一、講求多樣還要注重拓展。
在解決問題多樣化時,教學中教師要十分注重多樣中有「多樣」,即每種策略中還有多種策略。
例如:「雞兔同籠問題」, 籠子里有若干只雞、兔。從上面數,有10個頭,從下面數,有36隻腳,雞和兔各有幾只?學生猜想的方法有所不同,列表中也有多樣,他們有先從0隻雞、10隻兔一一列舉的,也有先從10隻雞、0隻兔開始一一列舉,還有從4隻雞6隻兔開始列舉的;在用假設法解題時,學生有的假設全是雞去解題,有的假設全是兔去解題;用代數法解題時設的不同,所列的方程也就不同,等等。課堂上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去探究。只有這樣,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才能體現的充分,學生探究的也才能充分,學生數學思考的能力也才能不斷的發展。
二、講求多樣也要注重聯系。
要突出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在面對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時,我們教師千萬不要為「多樣」而「多樣」,而是應該注意到多樣之間是有聯系的。
例如:解決「雞兔問題問題」的策略有很多,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運用猜想法、列表法、圖示法、假設法、代數法等方法分析解題。更要讓學生體會到,這些方法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相互之間是有本質和必然聯系的。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各種方法之間的聯系,由無序猜想法到按照一定的規律猜想,過渡到按順序列表的方法;由觀察表格,通過表格發現的規律,從而為假設法奠定了基礎,自然而然結合表格進入兩種思路的假設法的深層次思維與探究之中。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的理解假設法的算理,教師也可以藉助圖示法或課件演示法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再將表格中的正確答案用未知數x來表示,並根據等量關系列出方程,從而引出代數法解題。這樣多種方法的有機結合,就構成了和諧有效的課堂教學。
三、講求多樣更要注重重點。
解決「雞兔同籠」的策略有很多,學生通過多種方法的探索,積累了解決問題的經驗,掌握了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但各種方法之間也要突出重點,不能每種方法都泛泛而談。在眾多方法中,猜想法、列表法、畫圖法都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基於這部分內容安排在五年級,因此在教學中應突出體現一般方法——假設法和代數法的教學。由於代數法是四年級已接觸學習過的方法,因此教學中教師以假設法為重中之重來體現,用列表法和圖示法幫助學生理解假設法的算理。這樣無形之中,體現了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多樣化中有優化的特點。使學生不僅體會到了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學到了一種探究學習的普遍的思維方式和方法。
四、講求多樣仍要注重平時。
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要注意從學生平時練習中的點點滴滴去培養,隨時發現、鼓勵,使學生養成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的好習慣,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
在解決問題教學時,只有像這樣教學才能使不同的學生在同一個問題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使學生體會到探究成功的樂趣,享受到解決問題後的快樂。如此進行教學,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又怎麼能得不到提高呢?我想:在素質教育不斷發展的今天,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樹立先進的教學觀念,並把先進的教學觀念轉化為教學行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改變長期形成的習慣的舊的教學方式,才會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讓學生充分從事數學探究活動,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不斷的發展,讓我們的數學真正「活」起來。
② 論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問題導向的教學策略
一、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現狀
(1)課堂教學不切實際,形式單一
解決問題教學方法就是培養學生將課堂中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並解決所遇到數學問題的能力,但是目前教學還是以播放幻燈片和牢記書上的公式為主。一般老師在進行解決問題教學時,由於通常是利用幻燈片將問題展現出來並進行解決,使得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變得單一,更有甚者部分教學內容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在數學教學課堂中,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講授為主,然後學生課後在進行強化訓練,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對學習數學越來越不積極,思考越來越緩慢,使得教學不能有效進行。
三、結語
通過對教育理念的改進和傳播,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大膽創新將課本問題轉化為實際問題進行解決,提升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全面性和解決問題的多樣性。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小學老師應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並且鼓勵學生勇敢的解答問題。同時,還應多提出開放性的問題,鍛煉學生的思維邏輯,有針對性的將學生培養成具有創新和思考的人才。
③ 如何教學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
有效地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是每一個數學老師不懈的追求。《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不斷探究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新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新穎性和多樣性,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適時運用合理的教學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下面本人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策略:
一、理清問題
弄清題意也就是讓學生通過探索、分析,明確題目的大概含義。小學教材中常見的方法有:
1.建立列表。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列表也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分析方法。用列表的形式,將問題的相關信息集合在一起,可以幫助學生整理信息、分析數量關系,無疑是解決問題的一條捷徑。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問題設計出相應的表格並將有關數據信息填入表中,通過分析數量關系,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表格的引入,可通過鍛煉學生自主整理信息的能力,巧妙滲透對應思想,將知識點更好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意識到列表整理在解決問題策略中的重要性。
2.合理簡化。數學課堂難免遇到比較復雜的問題,在分析問題時可以進行簡化的策略:一方面去掉一些無關的因素或多餘信息,化繁為簡,減少解決問題時的干擾因素;另一方面可以化大為小,把大問題分成幾個小問題的總和,使問題內部各成分的關系更清晰。例如「解決問題的策略」可以將過程環節簡化成流程圖,去除冗雜無用的信息和非本質的語言描述,簡化題目的本質內容,使得解決策略一目瞭然。
二、制定計劃
解決數學問題需要嘗試使用有效的策略,小學生思維發育不夠完善,策略性知識的形成與培養需要教師精心的設計與指導,不僅要進行獲得多種分析策略方法的指導,還要對學會運用策略解決各種問題進行指導。具體做法,首先要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摸索策略,解決問題策略的指導除了傳授策略的名稱或簡單地講解策略,更重要的是在整個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如何分析問題、如何獨立地去尋找到有效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以還原策略為例,教師不能簡單地告訴學生名稱,要積極引導學生去獨立分析,畫出流程圖,可以順著題目的意思進行正面的推理,也可以從結果中逆向地尋找答案,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次,對同一策略要反復練習,直至學生能靈活運用。既要抓住教材中的例題,打好基本功,又要防止學生機械模仿,對練習題型適當地變化,讓學生可以做到舉一反三。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如「長方形的面積」一節,例題是:花圃的長是10米,寬增加5米,面積增加50平方米。但是在課後的練習中,長和寬同時增加了,面積也增加了,這樣同課本中的例子有所不同,學生可以自己畫圖進行比較、分析,從而摸清規律解決問題。
三、實現計劃
分析法和綜合法是保證計劃實施的兩種有效途徑。分析法是從問題的角度分析數量關系,綜合法是從條件的角度,這兩種方法是小學生學習數學時常用的思維方法,鍛煉了學生的靈活性,能更好地構建數學模型。動腦思考便於優化解題策略,兩者相輔相成,解題策略的正確使用同樣離不開正確的思考方法。小學生個體差異較大,一些後進生雖然能解答對應用題,但不一定能正確地理解每一個步驟。教師應正確地引導學生分析題目,確定解答步驟,知道每一步驟需要解決什麼問題,對於解答不了的地方,教師需要耐心指導。以解題步驟為緯,以探索策略為經,讓學生腦中形成相應的數學模型,是解決問題教學的必經之路。
四、反思評價
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解決問題後的回顧學習,總結在學會解決問題過程中對所用的策略反思中學習,發展學生的思維。反思問題常常不被老師們所重視,但它又是發散數學思維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在教學中應讓學生在解決問題後反思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以及運用的策略和方法,使解決問題的策略得到不斷加強並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學習質量、提高動手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學生小組合作成果的展示和評價的過程其實也是提高學生認識的過程、互相交流的過程。評價時,對於好的現象要多鼓勵、多表揚,對於發現的問題要及時糾正,不能放任自流。例如,教師對於一些不積極探究解決問題策略的學生,要及時加以引導和糾正,提出批評和明確的改正措施,進而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五、練習鞏固
在學生初步形成策略的基礎上,教師要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問題要豐富、有層次感,方式要多種多樣,這樣才可以使學生體會到策略解決問題的優越性,培養學生自覺實踐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實踐策略一般具有三個階段:一是模仿性練習鞏固。還是以「長方形的面積」為例,呈現寬減少的問題情境,鞏固新知。二是變化性練習鞏固。長和寬其中一個增加,面積會增加多少。通過問題的變化,建立適用的數學模型,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避免學生機械式地照搬。三是綜合性練習鞏固。教材中有這么一個題目:「學校體育場長40米,寬30米,擴建時長增加8米,寬增加6米,那麼面積增加了多少?」問題情境變化了,具體思路也變化了,教師應及時提醒學生去辨別分析用什麼方法思考、用什麼策略可以幫助自己解決問題,使學生在實踐中鞏固策略、提高自身能力。
總之,數學問題解決的策略有許多類型,它們之間相輔相成,既有聯系也有區別。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生活實際,選擇典型的事例,教會學生思考和分析的方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快樂地學習數學。唯有如此,教學質量的提高才會得以實現。
④ 小學數學二年級解決問題教學策略是什麼
「問題解決」在小學二年級一直是令教師們感到困苦的教學內容,如何在小學二年級培養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讓學生將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經歷有機地結合與聯系起來,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正確的解釋和解決。這就需要我們的教師能正確把握「問題解決」的教學目標,合理利用多種實踐策略,引領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本文闡述了「問題解決」教學目標的合理把握與實踐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目標
問題解決
問題解決是近年來國際上(尤其是美國)提出的數學教育的行動口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是數學教育的重要目標。2011版《標准》的學段目標中將舊版的「解決問題」修改為「問題解決」,把「解決」置於「問題」之後是因為關鍵點是「解決」,我們的教學關注點也應該放在「解決」二字上。小學低段的學生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他們容易接受和理解直觀形象的感性知識,不容易接受和理解抽象的理性知識。「問題解決」在小學二年級一直是令教師們感到困苦的教學內容,那麼如何在小學二年級培養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讓學生將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經歷有機地結合與聯系起來,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正確的解釋和解決。這就需要我們的教師能正確把握「問題解決」的教學目標,合理利用多種實踐策略,引領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一、「問題解決」教學目標存在的問題
問題解決(problemsolving)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標,應用各種認知活動、技能等,經過一系列的思維操作,使問題得以解決的過程。小學數學的問題解決是以數學問題為研究對象的,它可以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操作性的思維方式和智力活動,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在平時的教學中,存在許多對「問題解決」教學目標的錯誤認識。
1、教學目標概念不清
我們的教師往往將「問題解決」教學目標和曾經的「應用題」教學目標混為一談。傳統的「應用題」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學生生活,重在題目的分類,數量關系的背誦和套用。而「問題解決」從學會解題轉向培養應用意識,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數學思考與交流的能力為目標。「問題解決」不僅僅是四大目標領域之一,同時,解決問題的要求貫穿在知識與技能的四個學習內容中(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
2、目標設計缺乏重視
教師對「問題解決」的教學目標設計的重要性缺乏應有的認識。許多數學教師並未對課堂教學目標設計引起足夠的重視,投入應有的精力,照搬教學參考而沒有真正的理解,出現一類題,就教學一類題,於是僅僅教會學生做題的方法,並沒有讓學生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導致學生只會做教學過的題型,卻不會分析題目。表面上是達到了目標,實際卻完全違背了教學目標。
二、合理把握「問題解決」教學目標
1、前後聯系,規劃教學目標
「問題解決」的目標要達到什麼層次,第一學段的教師根據自己的經驗教學容易將目標定的過高,教學是把大部分時間都放在了題型的歸納總結,做題的方法教學以及多種方法的展現,最後卻發現學生掌握的不盡人意。所以教師需要對學段目標和前後教學內容有正確理解。
下面是2011版《課標》中第一學段和第二學段「問題解決」的學段目標。
⑤ 如何解決小學數學問題的策略
畫圖策略
在解題過程中,運用畫圖的方法,畫出與題意相關的示意圖,藉助示意圖來幫助推理、思考,這是小學數學解決問題中最常用的一種策略。
常見的畫圖方式有:線段圖、集合圖等。
將疑難問題的文字「翻譯成圖」,能夠立竿見影地理清思路,找到解題策略。
轉化策略
轉化也是小學數學解決問題中常用的一種方法,能把較復雜的問題轉化為簡單問題,能把未知的問題變為已知的問題。
列表策略
列表策略,又叫列舉策略。是將問題的條件信息用表格的形式列舉出來,便於從中發現問題、分析數量關系,從而排除非數學信息的干擾,同時也便於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枚舉策略
在解決一些特殊問題時,有時候沒有辦法列算式,這個時候列舉出被研究對象的所有可能情況,則能使問題比較容易地獲得解決。和列表策略一樣,在枚舉時也要做到有序思考,這樣才能做到不重不漏。
替換策略
「替」,顧名思義就是「替代」;「換」,自然就是「更換」的意思。替換策略是用來解決幾個數量與總量之間的關系問題。運用替換策略能把兩個量與總量的關系簡化為一個量與總量的關系,從而有助於解決問題。
逆推策略
逆推,即「逆回來、倒過去」推想,也叫倒推法、還原法。就是從事情的結果出發,倒過去推想它最開始是怎樣的。當我們已知「現在」的狀態,要去求「原來」時,常常可以運用逆推策略幫助思考。
⑥ 總結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要領
培養數學問題解決的有效策略
數學教學不可能把各式各樣的數學問題一一講全,版把解答的方法都教權給學生。數學教學的功能是幫助學生習得數學問題解決的一些常用的基本方法,並引導他們靈活應用這些方法,適應問題的千變萬化,即「策略」。小學生具有數學問題解決的策略表現為:積累了一些常用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經常靈活地應用方法解決問題;對合理地使用方法有所體驗、有些經驗。
⑦ 小學數學教學疑難問題和解決策略
新課程標准實驗教材的編寫,特別是將「應用題」轉變為「解決問題」,這樣做去掉了專脫離實際、機屬械模仿的內容,擴展了「解決問題」的實踐特點,突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教育觀念.我在教學中總結了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
一、走進情境,獲取信息.
二、處理信息,啟動問題.
三、數量分析,尋求策略.
四、梳理思路,練習鞏固.
五、實踐運用,拓展訓練.
⑧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解決問題能力的策略與方法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過程中的策略
(1)課堂知識與實踐活動的結合
目前的教學主要以課本上的知識為主,與課本相應的實踐活動很少或者基本沒有,這樣學生就沒辦法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也僅僅是依靠課本上的知識,但那是遠遠不夠的,久而久之,學生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降甚至沒有。因此教學應重視對學生實踐活動的安排,將課本上學到的知識有效地運用到生活中。
(2)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的重要性
目前的教學仍停留在老師講學生聽的階段,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很少,課堂的乏味無聊直接導致了學生聽課的效率,以及課後思考問題,這樣循序漸進的固定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利用學習效率的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鼓勵學生多發言以及多方位的思考問題,以這種課堂模式來啟發和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數學解決問題教學是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渠道,因此通過改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全方位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效率。
(3)具體問題情景設定的必要性
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應設定相應的情景,使小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應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讓數學課堂不再沉悶,氣氛可以活躍起來。新課程在對小學生的教育理念上,注重相關問題情景的設定,問題一定要適合小學生,這個教學理念主要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效率。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播放視頻或者以講故事的形式提出問題,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
(4)教師在解決問題教學模式下還應重視學生之間的討論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學生分組進行交流,有利於開拓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形成解決問題的創新模式,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同時提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溝通中將問題很好地解決,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樂趣。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提倡解題的多種方法,也要多提出一些創新性的問題,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問題,讓學生經過一個從發現問題到提出問題再到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
(5)考高分的同時對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考題的側重點,並且可以熟練地掌握相關的公式,這樣的教學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成績,但是對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作用並不顯著。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來講,其主要的工作不應是將學生培養成一群只會考高分的機器,而忽略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同時激起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得中國的小學生不在對數學感到恐懼,而是勇敢的面對並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