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論文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論文

發布時間:2020-12-21 09:29:10

1. 關於小學數學的教育的論文

在教學時試圖通過「提問——思考——發現」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營造學生高參與的課堂氛圍。但從課堂實施效果來看,喜憂參半!

一、 快節奏的課堂教學是引導學生高參與的基礎
我相信,一個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隊伍里排隊等候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厭倦、沮喪」來形容。在我們的教學中,由於受「希望學生盡快掌握所學知識」的心理影響,教師往往更樂意將知識嚼得碎碎的喂給學生,期望學生都能體會到獲得知識的欣喜,所以突破難點時總愛嘮叨幾句,練習中總願意等最慢的一個學生也把題目做完,哪怕減緩上課節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學生為本,卻不知這正是消磨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症結所在。美國「啟發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當老師在整堂課里快節奏地講解授課內容時,學生們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

教學是門永遠帶有遺憾地藝術。我們的課堂中應該以快節奏方式來維持一定的學生參與度,當我們感到學生參與程度在下降、學習活力在減弱、注意力在轉移時,應盡快向下推進課程,讓學生們感到課在不斷地推進,總覺得有事要做、有問題要思考。老師講解、問題解釋和學生練習、答寫只要有約一半的學生明白、完成就盡快變化,哪怕對反應相對遲緩的學生來說,我們也不能減慢速度去適應他們,而是用希望的力量和同伴高漲地學習積極性激勵他們趕上教學的節奏。

2. 需要一篇淺談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論文

中小學教師應樹立有效教學的觀念。現代研究表明,有效教學是建立在兒童原有經驗基礎上的,沒有兒童的積極參與和原來經驗的建構,脫離兒童主動參與的灌輸,都是低效學習。可見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是學好書本知識的關鍵。因此,教師必須精心組織教學過程,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努力增強教學過程環節對學生的吸引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只有這樣,學生的聰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學習潛能才能得到開發,從而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條件。下面對「如何才能使學生參與教學,使教學成為有效教學」談談個人的幾點體會:
一、克服「命令主義」的傳統觀念,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
長期以來,教師照本宣科,教師說怎樣,學生就照著怎樣做。這些觀念影響了學生,使他們的思想受到限制,嚴重阻礙思維的發展。因此,無論在生活還是在教學中,教師應擺正自己的位置,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尊重學生,愛護學生,鼓勵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還要虛心地聽取學生提出的建議,這樣,師生之間會增強信任,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此外,還要允許學生出錯。在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大膽思考,積極發言,說錯了不要緊,從而解決了學生的後顧之憂。這樣,學生就會大膽想像,積極思考,敢於發表觀點,既活躍課堂氣氛,又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
要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就必須精心創設情境,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探究意識,使他們的思維處於異常活躍狀態。
三、突出過程,引導學生參與活動。學生有了參與意識後,教師應及時地引導學生參加教學活動,這時必須突出教學過程
教師要精心組織新授過程,提供參與機會。努力誘發學生積極思維,促使學生利用原來的知識結構來學會新的知識。例如教學「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時,為什麼長方形的面積等於長乘以寬?長、寬與面積之間有什麼聯系?這些都是教學中必須突破的難點,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用12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任意的長方形有幾種拼法?拼好後思考以下問題:這些圖形的面積各是多少平方厘米?這些圖形的長、寬各是多少厘米?每個圖形的長、寬與面積之間有什麼關系?隨著操作,學生的思維也隨之展開。他們通過動手、動腦,小組討論,很快發現長方形的長是多少厘米,沿著它的邊就可以擺幾個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長方形的寬有幾厘米,在這個長方形里就可以擺幾排這樣的長方形。在通過有關演示和共同討論,發現每個長方形的面積都剛好等於長和寬所含厘米數的乘積,於是推導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四、必須遵循學習規律,給足學生思考、動手操作需要的時間,教師提出問題後不急於讓學生回答
學生由於思考的時間不足,無法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了很多問題,但只是一問一答地解決,達不到激發悟性的目的,其間雖然也給學生參與提供一定的機會,但沒有給學生留足時間,這樣就達不到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的目的,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低效教學。因此,多給學生時間和機會,盡可能激發他們的自我投入意識,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要實現有效教學,提高小學教學效果,就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教師不僅要研究教學方法,還要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凡是學生自己能學會的,就應該創造條件讓學生自己學;凡是學生能自己動手做的,就應該創造條件讓學生自己做,盡量給學生提供表現自我能力的機會。

3. 小學數學論文

關於「0」

0,可以說是人類最早接觸的數了。我們祖先開始只認識沒有和有,其中的沒有便是0了,那麼0是不是沒有呢?記得小學里老師曾經說過「任何數減去它本身即等於0,0就表示沒有數量。」這樣說顯然是不正確的。我們都知道,溫度計上的0攝氏度表示水的冰點(即一個標准大氣壓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態和液態的區分點。而且在漢字里,0作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數目的。2)不夠一定單位的數量……至此,我們知道了「沒有數量是0,但0不僅僅表示沒有數量,還表示固態和液態水的區分點等等。」

「任何數除以0即為沒有意義。」這是小學至中學老師仍在說的一句關於0的「定論」,當時的除法(小學時)就是將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個整體無法分成0份,即「沒有意義」。後來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為極限的變數(一個變數在變化過程中其絕對值永遠小於任意小的已定正數),應等於無窮大(一個變數在變化過程中其絕對值永遠大於任意大的已定正數)。從中得到關於0的又一個定理「以零為極限的變數,叫做無窮小」。

「105、203房間、2003年」中,雖都有0的出現,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卻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數的空位,不可刪去。203房間中的0是分隔「樓(2)」與「房門號(3)」的(即表示二樓八號房),可刪去。0還表示……

愛因斯坦曾說:「要探究一個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義和目的,宏觀上看來,我始終認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數字,不如先了解0這個「不存在」的數,不至於成為愛因斯坦說的「荒唐」的人。作為一個中學生,我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對0的認識還不夠透徹,今後望(包括行動)能在「知識的海洋」中發現「我的新大陸」。

寫的不好,多多包涵!!

4.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2)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現代學校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我們要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條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勇於創新的精神。小學數學教學從一年級起就擔負著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任務。下面就如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談幾點看法。

一 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中一項重要任務

思維具有很廣泛的內容。根據心理學的研究,有各種各樣的思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培養什麼樣的思維能力呢?《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要「使學生具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一條規定是很正確的。下面試從兩方面進行一些分析。首先從數學的特點看。數學本身是由許多判斷組成的確定的體系,這些判斷是用數學術語和邏輯術語以及相應的符號所表示的數學語句來表達的。並且藉助邏輯推理由一些判斷形成一些新的判斷。而這些判斷的總和就組成了數學這門科學。小學數學雖然內容簡單,沒有嚴格的推理論證,但卻離不開判斷推理,這就為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再從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來看。他們正處在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這里所說的抽象邏輯思維,主要是指形式邏輯思維。因此可以說,在小學特別是中、高年級,正是發展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有利時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把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作為一項數學教學目的,既符合數學的學科特點,又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

值得注意的是,《大綱》中的規定還沒有得到應有的和足夠的重視。一個時期內,大家談創造思維很多,而談邏輯思維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義上說,邏輯思維是創造思維的基礎,創造思維往往是邏輯思維的簡縮。就多數學生說,如果沒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訓練,很難發展創造思維。因此如何貫徹《小學數學教學大綱》的目的要求,在教學中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還是值得重視和認真研究的問題。

《大綱》中強調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只是表明以它為主,並不意味著排斥其他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學生雖然在小學階段正在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是形象思維並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學高年級,有些數學內容如質數、合數等概念的教學,通過實際操作或教具演示,學生更易於理解和掌握;與此同時學生的形象思維也會繼續得到發展。又例如,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雖然不能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但是在教學與舊知識有密切聯系的新知識時,在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習題時,如果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可以對激發學生思維的創造性起到促進作用。教學時應該有意識地加以重視。至於辯證思維,從思維科學的理論上說,它屬於抽象邏輯思維的高級階段;從個體的思維發展過程來說,它遲於形式邏輯思維的發展。據初步研究,小學生在10歲左右開始萌發辨證思維。因此在小學不宜過早地把發展辯證思維作為一項教學目的,但是可以結合某些數學內容的教學滲透一些辯證觀點的因素,為發展辯證思維積累一些感性材料。例如,通用教材第一冊出現,可以使學生初步地直觀地知道第二個加數變化了,得數也隨著變化了。到中年級課本中還出現一些表格,讓學生說一說被乘數(或被除數)變化,積(或商)是怎樣跟著變化的。這就為以後認識事物是相互聯系、變化的思想積累一些感性材料。

二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要貫穿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不是單純的傳授和學習知識的過程,而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包括思維能力的發展)的過程。從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來說,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地運用著各種思維方法和形式,如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另一方面,在學習數學知識時,為運用思維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體的內容和材料。這樣說,絕不能認為教學數學知識、技能的同時,會自然而然地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只是為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供有利的條件,還需要在教學時有意識地充分利用這些條件,並且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有計劃地加以培養,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這一點,教材沒有有意識地加以編排,教法違背激發學生思考的原則,不僅不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相反地還有可能逐步養成學生死記硬背的不良習慣。

怎樣體現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貫穿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是否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以考慮。

(一)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要貫穿在小學階段各個年級的數學教學中。要明確各年級都擔負著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從一年級一開始就要注意有意識地加以培養。例如,開始認識大小、長短、多少,就有初步培養學生比較能力的問題。開始教學10以內的數和加、減計算,就有初步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問題。開始教學數的組成就有初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能力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觀察,逐步進行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內數的概念,理解加、減法的含義,學會1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導學生去思考,從一開始就有可能不自覺地把學生引向死記數的組成,機械地背誦加、減法得數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級養成了死記硬背的習慣,以後就很難糾正。

(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要貫穿在每一節課的各個環節中。不論是開始的復習,教學新知識,組織學生練習,都要注意結合具體的內容有意識地進行培養。例如復習20以內的進位加法時,有經驗的教師給出式題以後,不僅讓學生說出得數,還要說一說是怎樣想的,特別是當學生出現計算錯誤時,說一說計算過程有助於加深理解「湊十」的計算方法,學會類推,而且有效地消滅錯誤。經過一段訓練後,引導學生簡縮思維過程,想一想怎樣能很快地算出得數,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教學新知識時,不是簡單地告知結論或計演算法則,而是引導學生去分析、推理,最後歸納出正確的結論或計演算法則。例如,教學兩位數乘法,關鍵是通過直觀引導學生把它分解為用一位數乘和用整十數乘,重點要引導學生弄清整十數乘所得的部分積寫在什麼位置,最後概括出用兩位數乘的步驟。學生懂得算理,自己從直觀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計算方法,不僅印象深刻,同時發展了思維能力。在教學中看到,有的老師也注意發展學生思維能力,但不是貫穿在一節課的始終,而是在一節課最後出一兩道稍難的題目來作為訓練思維的活動,或者專上一節思維訓練課。這種把培養思維能力只局限在某一節課內或者一節課的某個環節內,是值得研究的。當然,在教學全過程始終注意培養思維能力的前提下,為了掌握某一特殊內容或特殊方法進行這種特殊的思維訓練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來代替教學全過程發展思維的任務。

(三)培養思維能力要貫穿在各部分內容的教學中。這就是說,在教學數學概念、計演算法則、解答應用題或操作技能(如測量、畫圖等)時,都要注意培養思維能力。任何一個數學概念,都是對客觀事物的數量關系或空間形式進行抽象、概括的結果。因此教學每一個概念時,要注意通過多種實物或事例引導學生分析、比較、找出它們的共同點,揭示其本質特徵,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形成正確的概念。例如,教學長方形概念時,不宜直接畫一個長方形,告訴學生這就叫做長方形。而應先讓學生觀察具有長方形的各種實物,引導學生找出它們的邊和角各有什麼共同特點,然後抽象出圖形,並對長方形的特徵作出概括。教學計演算法則和規律性知識更要注意培養學生判斷、推理能力。例如,教學加法結合律,不宜簡單地舉一個例子,就作出結論。最好舉兩三個例子,每舉一個例子,引導學生作出個別判斷〔如(2+3)+5=2+(3+5),先把2和3加在一起再同5相加,與先把3和5加在一起再同2相加,結果相同〕。然後引導學生對幾個例子進行分析、比較,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即等號左端都是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三個數相加,而等號右端都是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一個數相加,結果不變。最後作出一般的結論。這樣不僅使學生對加法結合律理解得更清楚,而且學到不完全歸納推理的方法。然後再把得到的一般結論應用到具體的計算(如57+28+12)中去並能說出根據什麼可以使計算簡便。這樣又學到演繹的推理方法至於解應用題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這里不再贅述。

三 設計好練習題對於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學習計算方法、掌握解題方法一樣,也必須通過練習。而且思維與解題過程是密切聯系著的。培養思維能力的最有效辦法是通過解題的練習來實現。因此設計好練習題就成為能否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一環。一般地說,課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數量的有助於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練習題。但是不一定都能滿足教學的需要,而且由於班級的情況不同,課本中的練習題也很難做到完全適應各種情況的需要。因此教學時往往要根據具體情況做一些調整或補充。為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參考。

(一)設計練習題要有針對性,要根據培養目標來進行設計。例如,為了了解學生對數學概念是否清楚,同時也為了培養學生運用概念進行判斷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斷對錯或選擇正確答案的練習題。舉個具體例子:「所有的質數都是奇數。( )」如要作出正確判斷,學生就要分析偶數裡面有沒有質數。而要弄清這一點,要明確什麼叫做偶數,什麼叫做質數,然後應用這兩個概念的定義去分析能被2整除的數裡面有沒有一個數,它的約數只1和它自身。想到了2是偶數又是質數,這樣就可以斷定上面的判斷是錯誤的。

%

5. 小學數學老師論文怎麼寫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怎麼寫
有位教育家說過:沒有個人的思考, 沒有對自己經驗的總結, 沒有對自己經驗尋根究底的精神, 提高教學水平是不可思議的。可見不斷總結教學經驗, 撰寫教學論文的重要性。廣大教師來自教學第一線, 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 只要能鼓足勇氣樹立信心, 選定一個研究課題, 讀一些有關書刊, 收集一些必要的材料, 掌握一點寫作的基礎知識, 完全可以寫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教學論文來。當然, 要想寫出一篇好的教學論文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必須要有嚴肅的寫作態度、扎實的理論素養、豐富的材料積累和一定的寫作經驗。
下面就幾個相關問題談一些看法, 供網友參考。
一.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的基本要求
1. 科學性 教學論文是教學經驗的科學總結, 首先要立論正確, 論據嚴謹, 符合教學規律。
2. 實用性 教學論文是教學經驗的升華, 既來源於教學又服務於教學。因此, 所引用的材料應該翔實可信, 所介紹的方法應該切實可行, 能夠為同行所借鑒, 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3. 獨創性 教學論文必須具有論文的共性, 即應該要麼在理論上有創見,或者至少有新的認識, 要麼在方法上有創新, 或者至少有新的體會,這樣才能對教學和教學研究起到推動作用。
4. 可讀性 教學論文必須具有文章的共性, 即要有章法, 要有風采,要有吸引力。遣詞造句要符合人們的閱讀習慣, 容易讓人理解。
二、經驗總結型教學論文的基本模式
1. 教學心得式 這是初學寫作教學論文的教師常用的一種模式, 它的特點是不失時機地抓住個人在教學中的點滴體會, 運用已有的理論知識, 對教學得失做出必要的分析概括,與同行們交流。
2. 問題探究式 這類論文的寫作, 往往是教師對教學中的某個或某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 進行了長期的觀察思考, 形成了自己的見解, 然後在一定的教學理論指導下寫成文章,供同行們參考。
3. 質疑討論式 這類論文是作者對教材、教學刊物或參考資料中的某個問題有不同看法或意見, 以論文的形式提出來,與同行們商榷。
4. 專題總結式 這類論文是教師長期教學實踐或研究的成果, 表現為對某個專題進行比較全面深入的論述, 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三. 材料的積累
收集材料是寫作論文的必要准備, 是一個長期的、艱苦的、持之以恆的過程。材料來源包括對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 對教學刊物及網上相關資料的閱讀和流覽,以及自己的課後反思、作業記錄、試卷分析等第一手資料。應該指出, 寫好課後反思,做好作業記錄、試卷分析, 養成天天寫教學日記, 期期寫教學總結的習慣, 是收集材料的一個重要方面。這樣做,對教學論文的寫作更具有直接的、現實的意義。
四、小學數學教學論文的寫作
1. 確定合適的選題和角度
教學論文的選題有大有小, 有難有易, 必須從實際出發, 適當確定。太大了, 力不勝任, 難以完成, 會挫傷寫作的積極性;太小了, 輕而易舉, 不費力氣, 不利於用己的鍛煉提高。
確定了選題以後, 還有一個論述角度的問題。論述角度對題目的大小有調節作用, 論述角度選得恰當, 大題可以小作, 小題也可以大作。一般地說, 確定論文的選題和論述角度要注意下面兩個問題:
首先, 要量力而行, 實事求是, 不要好高鶩遠, 貪大圖深, 勉強去做一個自己無力勝任的、缺乏基礎和准備的、體會不深或興趣不濃的題目。當然, 也不要應付差事, 貪圖便宜, 去做一個非常容易的題目。初學寫作, 題目還是以小一點為好, 這樣有利於由淺入深, 由易到難, 循序漸進。同時, 題目小也比較容易駕御, 能夠做到收放自如。
其次, 要著眼於教學中有普遍意義的、大家都關心的問題。從自己的實踐出發, 選擇一個容易被人忽視的角度去闡述、論證, 才能既易於引起重視, 又易於寫出新意不落俗套,。
2. 定好論文的標題
文章的標題是文章的標記, 是文章主題的高度概括, 具有畫龍點睛吸引讀者的作用。因此, 標題要內容具體、反映中心、用詞精當、長短適中,但是,也不可為了嘩眾取寵而故弄玄虛。
3. 安排好論文的結構
在安排文章結構時, 一是要圍繞主題對所掌握的材料進行篩選, 選擇那些最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 根據需要適當安排, 做到層次分明、前後連貫、邏輯性強, 使主題思想得到鮮明突出的表現;二是要正確反映事物的規律, 就是說, 必須反映客觀事物的實際情況和事物的內在聯系, 必須符合人們的認識規律。
4. 寫好提綱
5. 按照提綱撰寫初稿
提綱只是文章的一種預想, 一個輪廓, 不可能對每個細節都考慮得那麼周密、完善。寫作中如果發現觀點或材料的某些細節與原來提綱的設想不吻合, 就應該核實材料的真實性,必要時要對相關的論述進行修改;如果發現有些觀點或材料不恰當或者不確切, 就應該中止寫作,重新收集材料,重新審視自己的論點。
初學寫論文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摹仿。要多看一些有關的論文, 看看人家是怎樣寫的。如怎樣立意, 怎樣選村, 怎樣布局, 怎樣開篇, 怎樣結尾。但是要注意, 摹仿的出發點是為了能夠從別人成熟的作品中揣摸、領悟出論文寫作的一般規律, 而不是抄襲別人文章的內容, 剽竊別人研究的成果。
在寫作時, 還要注意小學數學教學論文的語言和修辭特點。語言特點是:具體、准確、簡練、易懂;用短詞不用長詞;用規范詞不用生造詞;用短句不用或少用長句;用單句不用或少用復句。修辭特點是:語義明確具體, 不要含混抽象;敘述直接了當, 不要拐彎抹角;文風朴實, 不求華麗。
五. 修改定稿
初稿完成後要反復修改, 力求完美。如果一時看不出有什麼問題, 可以先放幾天,讓腦子冷一冷再修改。在修改時, 除了要改正內容上的錯誤以外, 主要應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糾正錯別字;
(2)刪去那些摸稜兩可的、可有可無的、眾所周知的、大而不當的、華而不實的話;
(3)修改那些語義晦澀的、重復羅唆的、牽強武斷的、字詞生僻的地方。
(4)力求使行文通順流暢、明白自然。
總之, 一篇好的小學數學教學論文, 應該言之有物, 言之有據, 言簡意賅, 清新悅目。要達到這樣的水平, 自然要付出艱辛的勞動和長期的磨練, 而這正是有抱負的青年教師的一種高尚追求

6. 小學數學教學方面的論文,求一篇3000字左右的小學數學論文

解題策略
——探索→猜測→檢驗→探索→猜測→檢驗→……
2002年推出的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與原大綱相比,有很多新的內容,其中「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鼓勵「猜測」和「探索」,可以說是「新課標」中的靈魂」。「新課標」 雖然僅在「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中提到「重視學生檢驗的習慣」,但我認為,作為數學檢驗習慣和數學檢驗能力的培養,理應貫穿數學教學內容的全部,理應貫穿數學教學的始終。而且如果把探索、猜測和檢驗有機結合起來,將構成一種非常重要的數學解題策略。這種解題策略可公式化為:探索→猜測→檢驗→探索→猜測→檢驗→……,這種解題策略是「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
解題策略中的「猜測」當然不是毫無依據的瞎猜,而是在探索(至少是初步探索)基礎上有一定根據的猜測。既然是猜測,就不一定正確,就有必要進行檢驗。通過檢驗,又必然出現兩種可能:猜測正確和猜測有誤。如果猜測正確(經得起檢驗),則問題獲得解決;倘若猜測有誤,就應分析探索猜錯的原因,探索改善的途徑,並進一步作出新的較為合理的猜測。對新的猜測當然又必須進行新的檢驗,如此循環往復,直至求出問題的正確答案。這就是「探索→猜測→檢驗→探索→猜測→檢驗→……」的解題策略。
試看下面的例子:
一個籠子里有雞兔兩物,數一數有28個頭,有100個足,問雞兔各幾只?
這種「雞兔同籠」的問題,一般都是用「假設法」求解的,但「假設法」的思路(邏輯思維)難以被一般的小學生理解,如果我們運用「探索→猜測→檢驗→探索→猜測→檢驗→……」這一解題策略。那麼我們可以得到小學低年級學生也能理解和掌握的下列解答。
探索:因為100÷4=25,所以0<兔的只數<25。
猜測:取0~25的中間數13作為兔的只數,則雞的只數為28-13=15(只)
檢驗1:總足數=4×13+2×15=82
探索:因為82<100,所以13<兔只數<25。
猜測2:取13~25的中間數19作為兔只數,則雞的只數為28-19=9(只)
檢驗2:總足數=4×19+2×9=94。
探索:因為94<100,所以19<兔只數<25。
猜測3:取19~25的中間數22作為兔的只數,則雞的只數為28-22=6(只)
檢驗3:總足數=4×22+2×6=100,正好符合題意。
所以籠中有兔22隻,有雞6隻。
上述解答雖然看似麻煩費時,但富含探索意識。其中的不斷合理猜測與檢驗,並對檢驗結果進行校正,從而逐步逼近,直至找到正確答案的過程,符合人類探索、發現、發明、創造的認識過程,體現了「失敗乃成功之母」的認識特點,對學生具有極高的教育價值,真正能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能力得到有效培養。選取中間數的方法,蘊涵了「中值」、「優選」等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這對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是大有裨益的。通過這種解題鍛煉,直接使學生掌握了探索→猜測→檢驗→探索→猜測→檢驗→……這一在實踐中(在數學中當然也不例外)解決問題的重要策略,這將有效地培養學生運用數學從事實踐工作的能力。
如果對第一次猜測導致的誤差執果溯因,進行分析並稍作邏輯推理,則可快捷獲得正確答案。
事實上通過探索和第一次猜測(13隻兔、15隻雞)並檢驗,得知足數82比實際少了100-82=18。導致這一誤差的原因雖然是猜測的兔子只數少於實際兔子只數。在總頭數28不變的情況下,每增加1隻兔,這時相應地減少1隻雞(或者理解為把1隻雞換成1隻兔),總足數便增加2,要增加18隻足,就需要增加18÷2=9(只)兔,因此,兔的只數應為13+9=22(只),從而雞的只數為28-22=6(只),經檢驗,結論正確。
後一解法較前一解法多一點邏輯思維的含量,顯然也是一種優秀的解題方法(策略),如果說前一種解法適合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那麼後一種解法完全適合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水平。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知識水平並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精心設計一些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運用「探索→猜測→檢驗→探索→猜測→檢驗→……」這一解題策略求解,將有利於對學生創新意識,探索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7.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 淺談如何上好小學的數學課

數學這門學科,自古以來就被認為為是理性最強的學科,需要聰明的大腦和天賦才能學好的,其實不然,對於天真浪漫的小學生來講,他們接受各種文化知識的能力是等同的,那麼如何才能學好數學呢?我認為關鍵在於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分析,不論學生自身的因素還是學校、家庭環境對學生自身興趣的影響都與教師有直接關系,就像鄧小平曾說的:「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同樣,能否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關鍵也是在教師,如何調動學生學數學的積極性呢?教師在學生學習中又處於什麼地位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學中的幾點淺見:
一、先從本身著手,讓學生喜歡上你,從而喜歡上你的課。
作為教者本身來講,要從各方面來完善自己,比如,師德修養,文體方面等等,讓學生從內心尊重你,要和學生結交成各方面的朋友,從而使他們喜歡你的同時,也喜歡你所教的學科。現在很多教師在思考如何讓學生學好數學時,經常考慮的是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卻忽視了自身的素質要求,如果自身不修邊幅、口無遮攔的,如何讓學生喜歡上你,更不用說喜歡上你的課了。學生一開始就抵觸你,即使你再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都只是「剃頭擔子一頭熱」。
二、其次先要誘發興趣,通過游戲性活動,讓學生喜歡上你上的數學課。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智力開發的原動力,「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誘發學生從新課剛開始時就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是至關重要的。愉快的游戲能喚起學生的愉悅感,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並由無意注意引導到有意注意,發展間接興趣。因此,教師導入新課時,根據教學內容,可選擇組織學生做數學游戲的方法,讓學生人人參加,能很快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在學習100以內二位數加減二位數中,我讓一部分學生當作售貨員,一部分學生當作買東西的顧客,讓他們從實際出發,從一買一賣中得到樂趣,更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更讓學生們懂得了學習數學的重要性,何樂而不為呢?
三、再次要設計疑點,激發思維火花,「勾引」出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起於思,思起於源」。心理學認為。疑是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維也就應運而生。例如:我在教學中,經常會問,如果是你,你會怎麼樣?通過換位思考,改變以前學生被動學習的境況,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思考問題,讓學生產生「疑」。引起思考,是需要學習的開始。疑問使學生萌發出求知的慾望。同學們躍躍欲試,開始了對新知識的探求。
四、通過讓學生進行「爭吵」,在爭論中提出問題,開拓思維能力升華興趣。
學習數學是一項艱苦而又細致的勞動。學習的直接興趣不是與生俱有的,而是學生在刻苦學習,認真鑽研的學習活動中得到發展升華的。一個懶於學習,不願思考的學生,是很難對數學產生興趣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創設條件,讓學生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機會,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大膽發表與教師不同的看法;培養學生善於獨立思考的習慣,要求學生遇事要勤於思考,善於思考,豐富想像,開拓思維。這樣,對升華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其次,課堂上組織學生討論是開拓學生思維能力,升華興趣的一個好辦法。因此,教師可採用同桌、小組、全班等討論形式,組織學生對某一個問題進行開放式的討論,讓學生思維的火花互相觸發,交流各自對問題的不同看法,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概括。利用這個方法的目的是引起更深入地鑽研某些問題的更高興趣。
五、最後通過表揚、鼓勵,讓學生體驗喜悅,延長學習的興趣。
學生有了興趣,還要想方設法使興趣持久。因為小學生的興趣既不穩定,又不長久。一位心理學家曾說過:「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意念和勝利的欣慰,便會激發追求無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這種無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也就是學生興趣的源泉。對學生來說,老師的一點點鼓勵,一次的肯定,一次表揚,都是他成功的標志,他都能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這時學生的興趣就如同永不枯竭的源泉,就會濃厚、持久。綜上所述,是我在教學中的點滴體會,總之,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認真鑽研教材,把握學生的學習心態,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就能激發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

8. 小學數學論文

具體的內容肯定是沒有的,不過大概的主題有這么幾個:
教學方法、學生管理(數學課上的)、課堂(比如調動氛圍啊什麼的),還有就是可以寫教學內容中的東西(就是說某一章節的什麼什麼)
我也不是很了解這個,希望能有一點用吧。。

閱讀全文

與淺談小學數學教學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