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活動課的研究

小學數學活動課的研究

發布時間:2020-12-20 06:40:27

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課都有哪些

內容分析

本次活動是在學生學習了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
《方向與位置》

基礎上設計的

本次活動主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
體會方位
知識,感受生活中的方位概念。
並通過小組合作、研究,
描繪出合理
的旅遊路線,並嘗試
設計一個受歡迎的旅遊方案。活動分兩個階段:

一是准備階段,在此階段中,
我們提出課題,
講明活動的意義。
根據
地域特點確定了文化廣場、
森林公園、
長城、
九龍泉水庫等幾大景點。
對學生進行分組,明確每組活動任務。各小組自己進行了人員分工,
並討論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
學生走入生活中,
通過實地測量、
查詢訪問、
查閱資料等不同手段搜集記錄下不同景點的相對位置方向
及距離。
並繪制出以文化廣場為中心的部分景點的坐標圖;
二是匯報
信息、設計方案階段,即為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❷ 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課題研究活動記錄

一、課題的提出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興趣是成才的起點。」興趣是一個人力求接觸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和參與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興趣對人的實踐活動起著積極的作用,特別是對小學生的學習起著推動作用。它在人的生活中和學生智力開發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然而在當前,在學生中普遍存在著厭學情緒,對學習毫無興趣,從而使他們的學習非常被動。據研究,統計,至少有40%的小學生對數學學習感到困難,成為學困生。這種狀況的延續,既不利於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實施,也不適應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向。而且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對於學習的興趣將會越來越沒有,他們往往將學習當作一種應付老師、家長的任務,或者認為是人生不可違背的一項義務。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數學學習的最高境界也許就是數學樂學境界,學習數學的最高追求就是數學樂學境界的到達。讓學生會學習,樂於學習,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發展,這正是當前所倡導的素質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小學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這就是所謂的「樂學之下無負擔。」然而近年來,學生厭學情緒趨於嚴重,而數學本身又具有抽象性,因而大多數學生對數學這一學科非常不感興趣,相對其它學科而言不願學的學生多一些,因而培養小學生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數學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具有重要作用。數學的基礎性、工具性、應用的廣泛性,給數學提出了艱巨的任務,也提供了廣闊的舞台和研究發展空間。
為此,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培養小學生的學習數學興趣的研究》課題。
二、研究目標、內容與對象
1、目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全面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想學數學、愛學數學、學好數學。
2、內容:
(1)小學生學習數學興趣情況調查分析。
(2)學校、社會、家庭對小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影響分析。
(3)小學生年齡階段,性格差異與學習數學興趣的研究分析。
(4)教師素質對小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培養的影響分析。
3、對象:四年級學生
三、具體措施:
1、發揚民主 創造氛圍
要想讓學生「樂學」首先應有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地發揚民主,將自己視著是學生當中的一員,是學生們的朋友。學生在學習當中遇到的問題應引導學生討論,同時要與學生一起討論。使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放得開,思維充分得到解放。
2、增強學習快樂感,培養直接興趣。
快樂的事,大家都願去做。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也是這個道理。只有讓孩子感受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無比的事情,他才有可能被激發出學習的興趣,才有可能自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感到學習是一種快樂,要把握好以下三點:
(1)正確引導。讓孩子認識到通過學習可以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可以明白許多自己現在不懂的東西,可以在學習中、探索中發現許多樂趣。
(2)正確評價,多表揚,少批評。要善於發現每個孩子的優點。孩子一旦在學習中有進步,要及時給予表揚。讓他們獲得一種被人承認、被人接受的感覺。水滴石穿,量的積累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發生質的變化。同樣,鼓勵這個助推劑,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對某一問題、某一學科的興趣也就在這一次次的鼓勵中得以形成,得以發展。要全面客觀的看待孩子的成長,不把書本知識、考試成績作為學習好壞的唯一標准。通過正確合理的評價,幫助孩子擺脫學習上的狹隘性。
(3)使孩子一開始就有成功的體驗。教師要盡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識,一開始就讓孩子學懂,這樣既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體驗了學習的快樂。
3、明確學習目的,培養間接興趣。
學習目的的教育應該聯系孩子的思想和實際,堅持耐心細致的正面教育,通過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採取多種多樣的形式,把學習目的與生活目的聯系起來,這樣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孩子對學習有興趣,就可以激起他對學習的積極性,推動他在學習中取得好成績。
4、善於設疑,激起求知慾望。
「學起於思,思起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用設置疑問來激發求知慾望,可以吸引學生尋根究底,深入到學科知識的內核中去,從而成為不斷催發智能的刺激。經常激疑生趣,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積極性定會與日俱增,在學習過程中,他們就會主動地去發現問題,尋求解決的方法。如果學生形成了一個善疑樂思的學習習慣,那就意味著他們獲得了一個創造力的潛能。懷疑的頭腦、批判的精神,是創造能力的重要源泉。高斯說得好:「沒有大膽的猜測,就不可能有偉大的發現。」
5、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動、好問的特點,教師應充分利用它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有的孩子喜歡拆東西,有的孩子願問為什麼,教師和家長若不了解孩子的特點,就把這看成淘氣、搗亂,對孩子採取批評、冷淡、不理睬的態度,就會損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長,挫傷他們求知的積極性。對孩子的提問要回答,如果不會則可告訴他如何查詢。或者弄明白後再告訴他。教師要尊重、保護和正確引導孩子的好奇心。
6、創立有利於學習興趣培養的外部環境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長出好莊稼,只有良好的學習環境才可能培養出智力優秀、聰明活潑的孩子。
首先作為老師,即要做學生學習上的老師,又要做學生生活中的益友,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和諧安靜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多接觸好學生,受其影響,對學習產生了興趣。
其次,要讓家長以身作則,熱愛學習。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身教重於言教。若父母飯後捧一本書,伴一杯茶,端坐書桌前,伏案寫作,孩子耳濡目染,也會經常看書、學習。
最後要讓孩子們多看一些適合孩子心理發展特點的書。
四、研究時間
2012年8月——9月 確立小課題並制定方案
2012年10月——11月 研究階段
2013年12月——1月 總結階段
五、預期目標
1、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由原來的不願學數學變成積極、主動、愛學數學。
2、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❸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低年級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

二、科學選擇內容,注重實踐應用
三、滲透數學思維,大膽嘗試應用
四、精心組織活動,煥發主體活力【正文】
新《課標》的出台和新教材的實驗與推廣,為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提供了廣闊的前景,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同時也對傳統的教育思想和課程理念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新教材和舊教材相比,在內容設計安排和呈現形式上均有所突破。最為顯著的一個舉措就是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中增加了數學實踐活動。數學實踐活動課的設置,打破了原來學科教學中重書本知識,輕直接經驗;重結論,輕過程;封閉學習多,開放學習少;機械記憶多,實際應用少等的教學模式。為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數學學習由被動向主動、枯燥向有趣、單一向豐富的轉變,在數學教學中要積極開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不是可上可不上的附屬課,要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就一定要上好數學實踐活動課。 如何正確認識數學實踐活動,如何上好數學實踐活動課,數學實踐活動課以怎樣的的模式呈現便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活動應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社會生活為載體
「數學源於現實,紮根於現實,應用於現實」,是荷蘭數學家、教育家氟賴登塔爾提出的「數學現實」原則。基於這個原則,小學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數學教學與現實社會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從而了解數學價值,培養數學意識,體驗生活,認識社會。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是數學學科內的綜合實踐活動,其活動過程是「做數學」的過程。數學實踐活動教學研究中我們進一步認識到,數學實踐活動的「做數學」的過程不是一個獨立的學習新知的過程,而是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所以這樣的數學實踐活動過程應由三部分組成,即首先根據數學現實找出所要研究的對象,其次是引導學生自己探索、合作交流,最後對活動進行評價小結,進行反思。所以數學實踐活動的「做數學」過程是讓學生體驗數學、應用數學、進行數學反思的過程。
數學實踐活動不是脫離學生所學教材的實踐活動,要使得數學實踐活動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就要使數學實踐活動與平時的數學教學進行整合,服務於學生所學習的內容。縱觀整個小學數學教材,數學實踐活動存在於「與教材密切聯系的數與運算和其它概念的發現,空間與圖形部分的幾何形體的認識,與學習內容密切聯系的生活中數學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存在於由生活引發的,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的生活中的問題,說明生活中的某些現象。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不同於一般的數學活動教學,它是以解決問題為抓手,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綜合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數學精神。
二、科學選擇內容,注重實踐應用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是豐富多彩的,要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就要注重應用,內容開口要小,緊密結合學生學習的數學現實和教材的進度,易於學生操作。這就要求教師要合理地選擇內容和時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切實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❹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活動課教學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種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學教育改革的必然。那麼,如何上好數學實踐活動課?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在實踐教學中給學生創設一個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樂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對於孩子來說是枯燥乏味的,要想讓孩子能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就必須在教學中有創新,那麼如果在課上能給學生創設一個有趣的情境,會讓學生眼前一亮,馬上注意力就被吸引來。從而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新知時,如果能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創設學生熟悉與感興趣的具體生活活動情境,就能引導學生通過聯想、類比、溝通從具體的感性實踐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如在學習《年月日》時,我出了一道思考題,媽媽去外地出差了,小麗在家裡一天天的數日子,等著媽媽快點回來,兩個月後,媽媽回來了,猜猜小麗一共數了多少天?這里要結合生活實際,考慮到鄰近兩個月有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答案也是多樣化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提高了解題技巧,培養了學生要根據實際情況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中教師要促使學生自主參與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僅僅是引導者而已,學生的參與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條件。素質教育觀念的主要標志之一,是強調給學生自主參與的機會,是給學生一個研究、探索、展示智慧的空間,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踐體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數學實踐活動是以學生的生活和現實問題為載體和背景,著眼於促進學生個體自主和諧發展。可以說,學生是否主動參與活動,發揮主動性、創造性,獨立或與同伴一起參與完成活動的目標,是衡量一節數學實踐活動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准。因此,教師在設計實踐活動內容時,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身心發展的規律以及數學活動自身的特點,精心創設和諧的學習情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學生心靈深處那種強烈的探求慾望,使之形成渴望學習的內部動力,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三、教師在活動進行中要適時地加以組織和指導
雖然教師在一開始就做好了活動定向的引導,但是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仍有可能會偏離教學的目標或出現活動進行的不那麼有效,甚至進行不下去的情況。因此,教師必須及時地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通過觀察和適時地提問,收集反饋信息,並找到相應的對策加以組織和指導。如:在《測量》中,我發現有的小組在測量時發生爭執,有的小組中個別學生被剝奪了動手測量的機會等問題,我便及時地給予幫助和指導,從而使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是給學生出示現成的答案,而是為學生創設探索的機會,設計探索的資源和提供探索的幫助,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來學習,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發揮其內在的潛能,在測量中他們經歷了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的活動過程,使學生體會到失敗的迷茫與沮喪,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與滿足。
四、要選擇適合學生心理特點的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課型
根據活動活動課的特點,結合不同年級學生認知結構和思維水平,活動活動課可分為如下課型:
趣味數學課。運用數學游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和諧的游戲活動中,領悟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享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好數學的興趣。如數學游藝、數學謎語、趣題討論、數學展望等均屬這類課型。
思維訓練課。在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能力的基礎上,有計劃地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等思維方式方法,培養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等品質,不斷提高學生思維發展的水平。如簡算技配、一題多解、一題多變、數列規律、圖形變換、智力競賽等。
實踐應用課。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如配合數學課製作教具學具、實地測量、參觀訪問、辦數學牆服、商店服務與數學有關的創造發明等,培養操作技能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競賽輔導課。從全體學生的能力、愛好山發,適當組織專題講座,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靈活運用數學的能力,更加熟練地掌握數學的方法與技巧。
五、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實踐活動課為學生提供了充分合作的平台,除了全班合作學習外,還有小組合作,小組合作可以使每個學生都有主動參與活動和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得到發展,能夠切實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如一年級下冊的統計教學,我安排了這樣一個環節,首先出示了一組體育活動圖,提問:「圖中的小朋友在做什麼體育活動 ?你喜歡哪種活動?同桌交流,然後10人一組,選出組長,統計出小組里喜歡每種體育活動的人數,得出喜歡哪種項目的人最多,哪種最少」讓學生在參與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在合作中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總之,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新的課程,在教學我們將不斷研究、不斷改進、逐步完善,使實踐活動能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真正在實踐中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❺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報告

一、課題的提出及意義
數學活動課是小學數學課程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以數學學科課一樣以社會發展需要為依據,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為核心。它以學生發展為基點,考慮到數學學科知識基礎的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個性特長,強調學生的個性發展。通過數學活動,手腦並用,獲得直接經驗,擴大視野,增長才幹,培養 對數學的興趣和特長,培養 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但長期以來,小學數學課程基本上是學科本位主義課程,以致於給人一種錯覺,認為唯有數學學科課程才是最科學的趨向,不少教師對數學活動課感到茫然,存在著認識上的「盲區」,實踐中感到棘手的問題很多。為此,我們選擇了「小學數學活動課的實施」這一課題,試圖通過不斷地實踐、探索,上好數學活動課,提高學生素質。
二、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課題組把小學數學活動課的內容劃分五個方面:⑴生活中的數學;⑵生產中的數學;⑶科學技術中的數學;⑷與各學科相關的數學;⑸智力活動中的數學。
課題組在確定小學數學活動課內容時,除了圍繞目標考慮知識性、科學性、教育性和可接受性以外,還著重注意以下三個「性」:
1、趣味性。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求知慾強,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盡可能使活動題材新、奇、趣,為學生所喜聞樂見。在活動過程中做到「五個化」:⑴活動形式游戲化;⑵列舉範例生活化;⑶化解疑難故事化;⑷數的演算奇妙化;⑸介紹人物傳奇化。例如,根據街頭現象設計的「轉轉糖游戲」和「一元錢摸球中大獎」為題材的數學活動課,就是取材於生活,以模擬的轉糖,摸球開始,引導學生用數學知識去揭密,明白了這些都是騙局,使學生不僅學習和運用了數學知識,還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思考性。思維是智力的核心。數學活動的開展,必須讓學生通過活動,明白一個道理,悟出一種思想,掌握一種方法,以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五年級「測量的學問」一節數學活動課上,教師啟發學生如何利用普通的度量工具,去比較准確、簡單地量出一張紙的厚度,一個呼啦圈的周長和一捆亂鐵絲的長度等。通過實踐活動和思維活動,學生總結出「聚少為多,化曲為直,變長度為重量」的方法。一下課,同學們高興地說:「我們一下子聰明了許多!」
3、實踐性。在學科課程的知識教學中,小學生往往感到數學知識抽象,學起來很枯燥。數學活動課則測重於指導學生運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積極性。這種活動應盡可能反映現實的需要,使其成為日常生活中具體運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的一種嘗試或模擬。例如,在數學活動課上,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校門,組織「小交警」活動,不僅在繁華地段協助交通,同時還進行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流量統計,回校製成統計圖,孩子們的聰明才智和綜合能力得到發揮,同時對學習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學習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成果

1、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初步形成了開展數學活動的基本方法,掌握了設置活動課程的第一手資料,為學校全面推行活動課程和進行規范化管理提供了經驗。
通過研究,課題組總結了開展數學活動的基本做法,可以歸納為兩個點:設計活動內容和形式時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作為對活動內容的「支撐點」;「圍繞三個字」活動的組織和展開時要突出一個「動」字,貫穿於一個「趣」字,體現一個「能」字。做到學生寓學於玩,玩中求知;以趣激學,趣中探知,使枯燥知識趣味化,書本知識實踐化,從而加深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3、數學活動課程教學流程的探索,為學科課程課堂教學改革打開了思路。
通過幾年的實踐,已基本形成了比較成熟的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課程的教學「流程」。

這一在教師主導下學生自主學習的「流程」,符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符合終身學習理論,是在培養適應未來知識經濟社會所需要的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4、使教師的教育觀念逐步更新,教學水平有一定的提高,教學效果亦有明顯的提高。
四、問題探討
小學數學活動課程存在著許多問題,如:
1、缺乏完整、科學的教學內容序列;
2、缺乏對活動課程的有效評價等。

❻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低年級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

一. 研究報告標題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低年級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研究報告
二. 課題界定
1. 綜合實踐活動課
這是一門非學科領域,是基於生活實踐領域的課程,它是基於學習者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起點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學生從自身經驗中形成問題,從經驗中去獲得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
2. 有效開展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是豐富多彩的,要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就要注重應用,內容開口要小,緊密結合學生學習的數學現實和教材的進度,易於學生操作。這就要求教師要合理地選擇內容和時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切實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3.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低年級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
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基於自身的經驗,聯系自身的生活和社會實際進行綜合性學習活動。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自、自主、主動學習,並在開放的探究學習情境中獲得積極的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從而培養積極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 理論價值
1. 課題研究的背景:
隨著小學數學新課標的推進,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應該是現實的、多樣化的、有趣的,探索性學習活動應該成為數學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開放性課程,尊重每一位學生個性發展的特殊需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數學學習由被動向主動、枯燥向有趣、單一向豐富的轉變,為學生開辟了一條開放的學習途徑。
「數學源於現實,紮根於現實,應用於現實」,是荷蘭數學家、教育家氟賴登塔爾提出的「數學現實」原則。基於這個原則,小學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數學教學與現實社會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從而了解數學價值,培養數學意識,體驗生活,認識社會。
國內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認識:《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規定:「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綜合實踐活動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等領域。開設綜合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聯系社會實際,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積累和豐富經驗,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國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領域綜合分析:西方發達國家所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所涉及的領域相當廣泛,在活動領域方面體現了「綜合」的特徵。但「綜合實踐活動」並不意味著任何一項活動都面面俱到,「綜合性」是相對的。國外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涉及的領域主要包括以下三種類型:
(1) 主題探究或課題研究類型
主體探究是以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或主題為中心,遵循科學研究的最基本的規范和步驟,展開的研究性學習活動。課題研究學習與設計學習具有內在的聯系,學生通過對有關問題的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或策略,如關於環境保護方面的課題研究學習,學生一般都要提出解決有關環境保護的對策。
(2) 社會實踐學習類型
社會實踐學習的基本特徵是社會參與性,即,學生作為社會成員參與到整個社會生活之中,成為社會政治生活、經濟生活、文化生活中去。其途徑主要有社會服務活動、社會考察活動、社區公益活動等。
(3) 生活學習型
生活學習一直是國外中小學課程設計的基本領域之一。生活學習是與學生生活能力、適應能力相關聯的實踐性學習。國外中小學課程設計與實施中,生活學習的領域已報包括生活技能的訓練活動和生活科技與創造活動。
2. 課題研究的意義:
數學實踐活動不是脫離學生所學教材的實踐活動,要使得數學實踐活動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就要使數學實踐活動與平時的數學教學進行整合,服務於學生所學習的內容。縱觀整個小學數學教材,數學實踐活動存在於「與教材密切聯系的數與運算和其它概念的發現。空間與圖形部分的幾何形體的認識.與學習內容密切聯系的生活中數學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存在於由生活引發的,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的生活中的問題,說明生活中的某些現象。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不同於一般的數學活動教學,它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綜合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數學精神。
3. 課題研究的目標
(1)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總結出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特點及其實施策略。
(2) 構建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一般教學摸式。
(3) 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積累研究經驗,為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全面實施打下基礎。
(4)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意識、主體意識、合作意識.促進學生正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和諧發展。
四. 研究主要過程
1. 研究時間
(1) 申報階段(2011年8月-9月):認真選題,制定研究方案,申報課題。
(2) 准備階段(2011年10月-11月):制定研究計劃,進行相關問卷調查、訪談。
(3) 實施階段:(2011年12月-2011年6月):選一個班級,在課堂教學中,堅持採取師與生之間,生與生之間多交流與合作的教學措施,實驗一個月,邊實驗邊總結這樣的課堂教學具有的有效性。
(4) 總結階段:(2012年7月-11月):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提煉、總結,撰寫研究報告,申請成果鑒定。
2. 研究方法
注重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開發:
(1) 課程內容開發的途徑。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開發.主要有以下兩個基本途徑:一是對現行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實踐與綜合應用」內容進行反思,了解其設計目的,挖掘學生在日常活動中及學習過程中能夠體現相類似內容的素材.進行開發和利用;二是研究不同年齡段學生的情況,以了解他們已經具備或尚需具備哪些數學知識、技能和素質,並鑒別和利用校外「實踐與綜合應用」課程資源,包括自然與人文環境、各種生產和服務行業的專門人才等資源,加以利用,使之成為學生學習和發展的財富。
(2) 課程開發的要求。
① 趣味性。要以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確定數學活動內容。
② 實踐性。要讓學生真正地「動」起來,應引導其廣泛接觸事物、盡量感知事物,使其親身體驗,獲得直接經驗,豐富感性認識。充分體現探索、嘗試和創造的過程,讓學生在做中學。
③ 啟發性。課程內容的選擇,要考慮能鼓勵學生通過探索發現規律、啟迪思.維,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增長才幹,成為學習的主人。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施的策略:
(1) 實施策略的原則:主體性原則、開放性原則創新性原則、過程性原則、多樣化原則。
(2)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施策略的路徑。
① 數學課堂教學。一是日常教學:深入發掘教材所蘊涵的綜合實踐內容。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學習數學、理解數學,讓學生通過身臨其境獲得真實的感受;二是配合教材:配合教材所安排的綜合實踐活動,認真創設情境,精心安排活動內容創造性地開展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實踐探索的樂趣、綜合應用的價值,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② 學科間的滲透與整合。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可能只局限在某一個學科之內,開展跨學科的綜合性實踐活動是實踐活動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要與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等其他學科相結合。
③數學社會實踐活動。在數學課程安排中.要讓我們的學生突破教師、突破書本、突破課堂,拓寬學習領域,開闊視野。學校、家庭、社區、大自然等,都是學生數學實踐的空間。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一般模式: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已有知識體驗的基礎上.從所熟悉的現實生活中發現、選擇和確定問題,主動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一般來說,應經歷以下的教學流程: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提供時空,自主探究:評價反思,豐富體驗。簡言之,就是「問題一探究——反思」。它們有相對的靈活性。既可以貫穿於整節課之中.也可以體現在某個教學環節之內,多次循環使用。在此模式中,教的活動包括組織數學活動、促進思維展開、喚醒學生潛能等;學生的活動包括觀察、操作、猜測、聯想、推理、交流等。
(1)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問題是認識活動的起點.也是研究活動的開始。任何問題都離不開一定的情境。所謂創設問題情境,就是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製造一種「不協調」或「沖突」,將他們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之中,使之形成問題意識,激發認知沖動。創設問題情境要凸顯以下四點,即:現實性、時效性、挑戰性、學科性。
(2) 提供時空,自主探究。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時空是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中心環節。學生是否積極地參與活動,以及活動本身質量水平高低與否.直接影響著課堂學習的成敗和優劣。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的任務是:提供研究材料、確定研究形式、選擇研究方法。
(3) 評價反思,豐富體驗。
① 小組評價。在交流過程中,我們經常問學生:「你對其他同學(組)的研究成果如何評價?」以此引導學生開展評價和對評價的再評價。這樣,一方面可豐富學生的活動經驗,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促進學生在認同、批判不同觀點的過程中,學會欣賞、接納他人、學會評價,形成健全的人格。
② 自我反思。即是學生對自己的研究過程進行審視和反省:我是怎樣進行研究的?有哪些收獲和體會?還有什麼疑惑?這種審視和反省,是對「認知」的認知,是學生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反饋,進而根據反饋信息對自己的認知活動進行調節。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加以反思,一方面有利於自己深刻認識其所經歷的各個過程和步驟。形成認知結構,總結學習方法,學會學習:另一方面有利於培養自我調控的意識和能力,增強主體意識,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3. 研究內容
(1) 根據小學各年級學生的情況和小學數學教學要求,開展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整合,開發滿足學生認知能力、情感態度等各方面需求的、生動活潑的課程內容。
(2) 開展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策略研究。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雖不同於數學課,但它也存在著一個教與學的問題.也有一個教學過程的問題。在教學中,主要研究如何構建開放性教學,引導學生探索、發現、交流與合作:如何結合生活實際為學生提供活動、交流的條件,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3) 根據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內容和小學各年級學生的特點。探索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學習、活動方式.確定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時間、空間及程序,並在此基礎上構建一般的、可操作的教學模式。
(4) 在開展數學實踐活動的理論和實踐研究中,探討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評價研究,以改進教師的教、激勵學生的學。
五. 研究成果
1. 研究結論與成果
經過一年多的研究促進了學生和教師的成長:
學生方面:
(1) 寫數學日記,做生活的有心人,記錄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指導學生每周寫一篇數學日記,用簡潔、明了的語言敘述生活中經歷的事。
(2) 展示自己的作品,激起學生學習熱情
(3) 開數學班會:提倡「做中學」。凡是能讓學生自己設計的,讓學生親自去發揮,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親自動手。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活動空間、充裕的時間、自我表現的機會,真正做到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讓學生在一個真實的環境中進行做中學、玩中學。也就是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操作探究、體驗活動中,去參與知識的生成過程、發展過程,主動地發現知識,體會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培養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教師方面:
(1) 著眼活動的實踐性,靈活運用實踐課的活動形式
(2) 記錄課堂中學生學習過程及教學反思,進行教學反思交流。
研究成果:
(1)《淺談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指導策略》獲浦口區教育優秀論文三等獎。(論文附件1)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面向學生生活而設計的一門實踐性課程,其核心理念之一就是突出學生主體。本文從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本身的需要出發, 探索綜合實踐活動的各環節中教師的指導策略,使學生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更為突出, 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發展。
(2) 開展校級綜合實踐教研課《豐收的果園》(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附件2)
(3) 參加南京市網路培訓課程「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的認識與實踐」的學習,經考核成績優秀,被評為優秀學員。(證書附件3)
2. 研究反思與展望
反思本課題的研究過程,我覺得:離理想化、規范化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還有一定的距離,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主要存在三個方面———
1.對活動課組織教學的研究不夠。 實踐活動課更多的是強調直接經驗的獲得、強調學生的合作,加上小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短, 這給教師的課堂准備、組織帶來了困難。如何加強學生對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如何去除「學生鬧而不聽」、「鬧而不停」的現象,我們在實踐中雖然也採取了一定的方法、積累了一些經驗,但還不是很理想,我們將在後續工作中將此作為研究重點之一。
2.課時不足的困惑。在實際教學中,運用研究性學習方式也有一些困惑。這種學習方式會受到教學目標、教學時間、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局限。由於在課堂上更注重了知識的形成過程,用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探索活動, 所以使反饋運用的時間相對減少,難以完成課時目標,課時不足將會成為學生學習中的一個新矛盾;在獨立探究中,有困難的學生還不能及時得到引導和幫助,不能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這也將成為我們後續工作中的研究重點之一。
3、缺乏在互動中共進的意識。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是師生雙贏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把學生置於主體地位,學生成為研究的行動者;學生自主地確定研究對象,自主地搜集、整理資料,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和經驗,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通過分析、探討和論證,進而得出結論。具有不同理解能力的學生從各自的視角出發,總會獲得一份屬於自己的發現,他們相互交流、相互啟發、合作探究,進而把每一個「再創造」演繹得多姿多彩。對教師而言,課堂教學不只是知識傳授任務的完成,同時也是自己生命價值和自身發展的體現。在課堂的多元「對話」中,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理念、情感和體驗,豐富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相長,在互動中共進。教師教學實踐的過程也是不斷反思、提升的過程。教師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與自己的實際教學感受聯系起來,通過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涌現出來的各種新思想、新思路和信息,使教學過程在具體的情境中動態性生成,同時也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提升專業水平。

❼ 如何上好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

「實踐與綜合應用」是 《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增設的內容。這種新的學習內容和形式,是數學課程改革的一個突破,也是數學課程內容的一個亮點。課標版教材從一年級開始,每個學期安排了兩個內容的綜合實踐活動課。但是,根據我們的調查,對於「實踐與綜合應用」課的教學很不樂觀。教學這節內容,教師們常常採用的是讓學生閱讀、跳過或自學等形式來教學的。沒有達到課標中預想的目的。那麼,怎樣進行實踐與綜合應用課的教學呢?
一、明確「實踐與綜合應用」課的編排意圖
例如:四年級上冊:1億有多大?教材安排這節內容的意圖是什麼?
教材在數概念的教學中,十分重視數感的培養。讓學生通過對具體數量的感知和體驗,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意義,建立數感。但由於1億這個數太大,學生很難結合具體的量獲得直觀感受。因此在「大數的認識」這一單元後,安排這個綜合應用,旨在使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經歷猜想、實驗、推理和對照的過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億這個數有多大。
再例如:二年級下冊:46頁:剪一剪
這部分教材取材於中國民間傳統的手工藝「剪紙」,設計了兩個比較簡單的剪紙活動。通過這個活動,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初步的形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這個活動,主要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剪一剪,剪出有規律的圖形,結合圖形加深對圖形的平移和旋轉的認識,並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教材還提出了一些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剪紙過程中圖形的形成進行簡單的推理。另外,教材也留給學生創作的空間,學生可以自己設計其他的圖案,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性,初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可見,綜合實踐課的編排意圖就是要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幫助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決與生活經驗密切聯系的、具有一定挑戰性和綜合性的問題,以發展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數與代數」「空間與形」「統計與概率」內容的理解,體會各部分內容之間的密切聯系。
二、明確「實踐與綜合應用」課程標準的特點
要上好「實踐綜合課」 ,我們還必須明確「實踐與綜合應用」課的特徵。那麼「實踐與綜合應用」課的特點有哪些?
1.「實踐與綜合應用」應該突出探索性
「實踐與綜合應用」本質上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活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探索中掌握思維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可見,實踐活動不僅是單純的活動,而是要通過活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即方法。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成長。
2.密切聯系生活實際
「實踐與綜合應用」的一個重要目標,是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明確數學來源於生活,在現實生活中處處充滿著數學,離不開數學。數學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從而樹立正確的數學觀。
3.強調綜合應用
加強數學各部分內容的聯系,發展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是這一部分學習活動的另一個重要目標。這種綜合性主要體現:在學習空間上,體現課堂學習與課外學習的有機整合;在學習內容上,體現自然、美術、思品與生活同數學課程內容的綜合;在學習方式上,體現實踐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體驗性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的綜合。
4.形式多樣化
「實踐與綜合應用」的形式是多樣化的:如小調查,小製作,小課題研究,小游戲等。「實踐與綜合應用」活動可以以課內外相結合的形式進行。這些活動可以通過課堂學習方式完成,也可以通過作業形式讓學生經過一段時間完成。
三、明確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原則
①實踐性原則,落實一個「動」字(這里的動也包括兩個含義。一是身體上的動,即學生親自參與到活動當中去體念包括動手做,動眼觀察等;二是心裡中的動即動腦,認真去思考活動當中的數學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張,這才是最重要的。)
②自主性原則,體現一個「探」字(也就是說要引導學生自由地、主動地去探究問題,有時學生想到的老師不一定能夠想到,所以應當充分相信學生,給學生一個機會,學生就可能給你一個驚喜。)
③趣味性原則,突出一個「趣」字(要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會到樂趣。趣味產生興趣,興趣增加熱情,熱情提升慾望,慾望催發行動。選取的內容要符合各階段學生的知識經驗、興趣特點及語言表達能力。例如:低年級可選取《找規律》《圖形拼組》等,中高年級可選取《密鋪問題》《重疊問題》等。)
④開放性原則,提倡一個「放」字(綜合性的學習探究活動,必須是一種全新的、開放式的活動,包涵兩個方面:一是內容的開放,要從課內向課外延伸。二是方法的開放,不同的學生採用的方法不同。)
⑤合作性原則;探究活動離不開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既有明確分工,又有通力合作。如讓學生設計「郊遊乘車」方案時,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各小組成員分別到不同的旅遊公司調查有關資料,然後匯報交流,最後整合所有信息合作設計最佳方案。這樣加強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互動,產生共生效應,達到共同發展。
總而言之,數學綜合實踐課就是讓學生「做數學」,關鍵在「實」,形式要「活」,一定要「動」,而活要有本(以教材為依託),「活」而不亂,「活」中增智,「活」中求實。力求「動」而有序,「動」而有導,「動」而有得。

❽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低年級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

(一)核心概念1.課標關於有效數學教學的相關界定《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修改稿)》指出: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2.關於課題研究中「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界定課題組認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引導、組織和幫助下完成了學習任務,獲得了預期的進步和發展。其中的發展,包括三維目標中的三個維度的發展;學生智慧的發展;生成性的發展;面向未來的發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花盡可能少的時間使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獲得較多的進步和發展。(二)研究目的及意義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應該是在課堂教學中花盡可能少的時間使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獲得較多的進步和發展。而我們在小學數學課堂聽課觀察中發現,不少教師的教學行為與新課程理念有差異,課堂教學低效。主要表現為:教學目標不明確,重點不突出,重「結果」輕「過程」,練習欠精當,事倍功半;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夠突出(如:「自主探究」不充分,「合作、交流」過程簡短,全員參與性不夠);學力培養不夠,學生學習能力不強;課堂評價浮於表面,缺乏導向性和激勵性等。針對這些問題,結合《雲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一五」規劃2009年度課題指南》,我們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研究。本研究著眼於以學生長遠發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價值觀,探究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以求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用以大面指導小學數學教學實踐,進而更好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是一項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富有現實意義的研究。(三)研究內容及假設1. 研究內容(1)學習相關理論和已有研究成果,尋求進行本課題研究的核心理念;(2)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低效行為表現進行理性分析;(3)探究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2.研究假設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不僅可以將國內外有關系統研究成果轉化應用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中,實現已有研究成果的轉化和升值,還可以為其它學科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提供參考,帶動其它學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是一項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富有現實意義的研究。二、研究背景和文獻綜述(一)相關研究成果國外有效教學的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西方比較有影響的教學理論與模式有維果茨基的兒童最近發展區和最佳教學階段學說,贊可夫的教學與發展理論,巴班斯基的最優化教學和布魯姆的目標分類說等等。從中,我們可以對教學有效性進行探尋。國內有效教學的研究始於20世紀90年代下半葉,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崔允漷教授寫的《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崔教授對「有效教學」的內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學的理念。還有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育」實驗報告及其完成的《重建教學價值觀》《重建教學過程觀》《重建教學評價觀》,對有效教學的研究提供了極為有價值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但是,縱觀國內外研究,多是側重於宏觀理論研究,相對微觀的、可直接用於指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操作性策略研究尚需同仁們進一步探究。基於此,我們提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這一研究課題,著力探究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用以大面指導小學數學教學實踐,進而更好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二)研究理論基礎1、《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修改稿)》指出: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活動過程。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的機會。要處理好教師講授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通過有效的措施,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鼓勵學生合作交流,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數學思維訓練,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2、崔允漷「有效教學」理論崔允漷認為: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有效教學更多地關注可測性或量化,如教學目標盡可能明確與具體;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3、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理論維果茨基認為:兒童心理發展有兩種水平,即現有發展水平和「最近發展區」。 「教學應當是在發展的前面」,「教學創造著最近發展區」。教學只有從這兩種水平的個體差異出發,把最近發展區轉化為現有發展水平,並不斷創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發展區,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課堂設置的問題應該設在學生智力的「最近發展區」內才是合適的,所謂「摘挑子,要讓學生跳一跳」。如果問題設在現有發展水平區域內,學生不需要跳就能摘到「桃子」,那就對學生起不到激發思考的作用,也不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但如果問題設在超過最近發展區,學生即使使勁地跳,也不可能摘到「桃子」,對學生也同樣起不到激發思考的作用,也不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4、巴班斯基「最優化」理論教學過程最優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出:「教學過程最優化是在全面考慮教學規律、原則、現代教學的形式和方法、該教學系統的特徵以及內外部條件的基礎上,為了使過程從既定標准來看,發揮最有效的(即最優的)作用而組織的控制。」按照巴班斯基的觀點,最優化最重要的標準是效果和時間,所有的教學行動都要使師生耗費最少的必要勞動時間,而獲得的效果是最佳,也就是既要提高教學質量,又不增加負擔。5、布魯姆掌握學習理論掌握學習的理論要點:(1)90%以上的學生能掌握90%以上的學習目標,區別僅是時間長短;(2)採用形成性評價和綜合總結性評價。三、研究設計(一)研究對象長安小學1-6年級數學課堂教學。重點是實驗班和實驗對照班(六年級的3個班)的課堂教學。(二)研究方法1、文獻法藉助網路和有關書籍,學習有關理論,進行總結反思、重建科學、合理的教學價值觀,尋求進行本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2、調查法對學校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低效行為進行調查,並作理性分析。3、實驗總結法主要是採用班級教學實驗研究,通過一定時期的實驗,對階段實驗進行總結,從中找出優劣,更好地改進數學課堂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三)研究實施步驟第一階段(2010年8—12月):准備和啟動階段的工作和成果1.制定實驗研究方案,落實課題研究組成員工作任務。2010年9月15日,課題組召開會議,討論制定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實施方案》,並對課題研究組成員進行分工安排。制定完善課題研究實施方案由潘先德、付兵負責;組織學習有關理論,進行總結反思,重建科學、合理的教學價值觀,尋求進行本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由柳昌雨、毛自環、王懷偉、黃天壽負責;深入小學數學課堂聽課,理性反思分析教學中的低效行為,構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由王忠穩、柳昌雨、王懷偉、黃天壽負責;在實驗驗證、個案分析中不斷完善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由黃天壽、楊艷、駱燁、周吉飛負責;整理分析課題研究資料,進行研究結論的最終論證,推出研究成果,並做一定范圍的推廣普及工作,形成結題報告由王忠穩、柳昌雨、王懷偉負責。2.理論學習反思。2010年9—11月,組織課題研究組成員學習有關理論,進行總結反思,重建科學、合理的教學價值觀,尋求進行本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重點學習了《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崔允漷「有效教學」理論,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理論,巴班斯基「最優化」理論和布魯姆掌握學習理論等。同時,還組織課題研究組教師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實際撰寫教學論文和經驗文章,向各級教育刊物投稿或者參加各級教育教學論文評審活動。3.籌備舉行開題報告活動。2010年11月25日,課題組召開會議,商量決定舉行課題開題報告的時間、地點、參加人員及活動議程,並確定由課題負責人作開題報告。2010年12月9日下午,課題開題報告會在長安小學舉行。會上,鄉中心校校長李縉鈄作動員講話並宣讀立項通知;課題負責人王忠穩作開題報告;鄉中心學校陳遠強代表評議專家組作評議;課題組成員付兵老師代表課題組作表態發言。開題報告會為課題組指明了方向,使參加研究的教師明確了任務。課題研究組依據與會領導和評議專家指導意見進一步修定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實施方案》。第二階段(2011年1—7月):研究實施階段的主要工作和成果。1.確定實驗班和實驗對照班。2011年2月25日,為了使實驗研究順利進行,確保便於科學、客觀地驗證和分析實驗效果,課題組對長安小學六年級的3個班分別進行了科學分析,並將這3個班的2010年春季學期統一抽測的數學平均成績分別進行對照,最後將數學平均成績處於中間水平的的班級確定為實驗對照班,將數學平均成績處於較高和較低的班級確定為實驗班。六丙班為實驗對照班,六甲班、六乙班為實驗班。實驗班與對照班實驗前數學平均成績對照表年級 六年級班級 丙班(對照班) 甲班(實驗班) 乙班(實驗班)2010年春(實驗前) 76.5 78.5 75.5與對照班差距(實驗前) — +2 -1由上表可見,實驗前實驗班六年級甲班的數學平均成績比實驗對照班高2分,實驗班乙班的數學平均成績比實驗對照班低1分。三個班的數學成績差距不大,基本處於平衡發展水平,便於今後客觀地驗證和分析實驗效果。2.理性反思分析教學中的低效行為,初步構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2011年2月26日—3月15日,課題研究組組織研究成員深入小學數學課堂聽課,理性反思分析教學中的低效行為,並召開會議討論研究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1)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低效的行為反思。

❾ 如何更好的看待小學數學課外活動

當前,學校對學生作業和學習成績的評價,都採用了「優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的等級制評價方法,這種評價方法與百分制評價方法相比更為合理,它淡化了分數競爭,減輕了學生學業負擔和心理負擔,促使廣大教師、家長觀念上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對學校教學改革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隨著新課程的實施,人們教育理念的改變,課程評價價值取向的確立,等級制也不是一種理想的記分方法,它也存在著許多弊端,主要有:、它簡單地把學生分等排序,不能關注學生的自身發展;評價的主體單一,僅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只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情況,作單一的終結性評價,忽視了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
《數學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此,新課標下的評價方式有必要進行改革。
新課程提倡評價目標的多元化,評價內容的多維度和評價方法的多樣化。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如何實現這些評價目標,是人們十分關注的問題。學生發展的多元目標要在教學活動中體現,也應當通過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反饋學生發展的信息。而單一的評價方法和手段很難達到這樣的目標,必須探索與多元的目標相一致的評價方法,建立促進學生發展和教師提高的評價體系。
小學數學作業評價是實施數學學習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業是學生獲取、鞏固、應用知識的一種手段,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所以作業也是師生交流互動的又一種方式,評價是向學生反饋學習情況的一種形式,其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長期以來,批改作業,評定成績幾乎由教師包辦,呈現的評價方式,是填寫單一的「優、良、合格、待合格」等級,這樣單一的等級評定,已成為廣大學生的「家常便飯」,而學生對教師大量時間批改後的作業,只看成績,並不加反思。這主要是因為學生錯誤地認為,作業是自己的事對錯與否是老師的事,與自己不相干,沒有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同時也沒有形成評價與反思意識。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要讓評分成為人精神生活唯一的、吞沒一切的領域,如果一個人是在分數上表現自己,那麼就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等於根本沒有表現自己,而我們的教育者在人的這種片面表現的情況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們只看一片花瓣,而沒有看到整個花朵。」因此,呈現小學數學作業評價方式,應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發揮其導向、調控、激勵等功能,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一、讓作業評價成為學生發展的「催化劑」。
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被肯定,被尊重,被賞識的需要,每個人彷彿都是為了受賞識而生存,為此,教師應尊重學生,賞識學生。用賞識的眼光和心態去批閱學生的每次作業,從中尋找點滴的閃光點,用賞識的語言進行激勵。使他們的心靈在教師的賞識中得到舒展,讓他們變得越來越優秀,越來越有自信。特別是對於急需鼓勵的中後學生。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獲得表揚,獎勵次數越多,其行為活動的再發性就越高。及時有度的呈現激勵性評價,能有效引起師生情感共鳴。
例如:對於一向愛動腦的學生評語是:你與眾不同的見解,真讓人耳目一新。
你真棒!老師還沒想到的這種做法,我向你學習。
你的頭腦真靈活,這種方法比老師的方法強多了。
這真是奇思妙想,棒極了!
而對於聰明的小馬虎的評語是:方法很好,仔細查一查,看問題出在哪裡?希望你告別粗心,與細心交朋友。
如果再仔細一點,相信成功一定屬於你。
對作業認真,字跡工整,但內容有錯的評語是:多漂亮的字呀!要是再仔細一點就好了!
而對書寫潦草,尚欠認真的學生,給的評議是:做得很好!如能把字寫的再漂亮點,就更好了。
針對各種不同的情況,還可以用不同的贊揚和鼓勵性的評價語言。如:
大有進步,繼續努力!
你真棒,有這么大的進步,老師真為你感到高興!
這么難的題,你還做對了一道,真不簡單!
只要全心全意投入進去,什麼都難不倒你。
再努力一把,相信你會更好!
要是你能更加細心就更好了,讓我們一起來克服粗心的毛病吧!
一絲不苟,值得學習!
有人說:「教師的語言如鑰匙,能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如火炬,能照亮學生的未來;如種子,能深埋在學生的心裡。」走進學生的心靈,關注學生的發展,從內心深處贊賞,欣賞每一位學生,與之建成和諧的師生關系,使每個學生把作業當作與教師交流的機會。獲得一種自我的滿足與成功感,使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體驗著理解、信任、友愛、尊重和鼓勵。
二、讓作業評價成為改變學習態度,行為習慣的「潤滑劑」。
作業對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起著積極的作用。不同個性的學生對待作業的態度就有所不同。喜歡學數學的學生,一般做題較認真,能獨立思考,解題方法有創造性和靈活性。對這些作業呈現這樣的評價:「優+與眾不同=優+,優+奇思妙想=優+,優+字跡工整=優+,優+格式規范=優+。」不怎麼愛好數學而且性情急躁的學生,作業一般較馬虎,對教師發還批改過的作業不認真看,錯了也不思考錯在哪裡。為此,對待這樣的作業,評語要講究藝術性,既不能傷了學生的自尊心,還要用委婉的語氣表達批評。如,「良+如果能認真訂正作業=特優,良+如果能不懂就問=特優,良+如果能認真及時訂正=特優。」對一些不愛動腦筋,作業有抄襲現象的同學,老師的評語是:「b+如果能獨立完成作業=特優,b+如能積極開動腦筋=特優」。 「等級+簡語」式作業評價是描述學生作業水平,並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一種方式。這種評價具有很強的激勵性、導向性,評價時重在激勵,貴於引導,皆在使學生及時了解學習的進步與不足,不斷明確努力方向,提高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
少年兒童處於身心發展時期,各個方面很不穩定,因此,評價不能一成不變,一以貫之。對學生的評價,盡可能地以個性特徵為參照,注重學生自身的縱向比較,淡化橫向比較。教師要善於找出學生的「閃光點」,及時於以表揚、鼓勵。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比較中樹立信心,在評價中不斷進步,真正使評價成為學生發展的「推動器」。
三、讓作業評價成為學生轉變的「調節劑」。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對學生數學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因此,評價的結果應具有激勵導向作用,更應具有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評價時教師應盡量從積極的方向,把鼓勵和批評兩者巧妙的結合起來,在表揚時指出進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批評時又肯定了其進步的一面。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比如,對上課愛做小動作,因而影響學習的學生說:「最近你進步不大,你能告訴老師是什麼原因嗎?從你平時的各項表現來看,你是一個聰慧的孩子,所以老師肯定你能把數學學好,老師願意給你幫助,我們共同努力吧」。對於表現有進步的學生,老師可以對他說:「你的字進步可真快呀,比我小時候寫的好看多了,老師還要向你學習呢!本次作業為優」。「你總是第一個交作業,批改你的作業,真是一種享受,本次作業為優」。對於一些偏愛體育運動,卻放鬆自己的同學說:「運動場的英姿讓教師久久難忘,但老師同樣希望看到你課堂上出色的表現和漂亮的作業」。
無論是一句贊美的話,一個贊許的微笑,一則善意的批評,學生閱讀後,激起的是學習數學的內在動因,獲得是學好數學的信心,倘若改用「上課不聽講,連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會做」等語言責備,學生將會產生逆反心理,由此也會影響其學習數學的信心。
另外,為了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過程,為他們留下成長的足跡,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建立「成長記錄袋」。記錄袋裡的資料可以有學生最滿意的作業,最滿意的考試試卷,以及學生的課堂實踐作業等。成長記錄袋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同時,也能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為家長及時了解學生在校情況提供了方便。
無論採用怎樣的評價方式,教師都應善待學生的「錯誤」。。評價方式不是為了給學生一個結論,也不僅僅是為了檢查學生的表現,而是為了讓學生在現有基礎上謀求實實在在的發展,通過這種評價使學生學會更多的學習策略,提供展示學習效益的平台,形成學生自我認識、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進步的能力,使評價成為學習的動力和源泉,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❿ 如何體現小學數學活動課的趣味性

一、要明確小學數學活動課的教學目標
學科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以文化基礎教育為主,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數學的有關概念、性質、法則、公式、數量關系、解題方法等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計算、初步的邏輯思維、空間觀念及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活動課程的教學目標則是根據學生的愛好和需要出發,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為學生提供靈活而豐富多彩的學習空間,達到激發學生的潛在智能,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具體地說,活動課的教學目標應是:
1.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愛好;
2.擴大數學視野,拓寬認知領域;
3.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合理的思維習慣;
4.發展個性特長,激發潛在智能;
5.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要體現小學數學活動課的性質
小學數學活動課的教學內容和方法,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要根據各學校的師資隊伍、教學設備、學生興趣愛好等方面來確定,但總的來說,活動課的教學應以體現教育性、科學性、實踐性、思考性、趣味性、自主性、開放性、層次性去滲透國情意識、科技意識、競爭意識、經濟意識、民主意識、合作意識和培養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創造能力、應變能力、交往能力、組織能力為特點,來實現它的教學目標。小學數學活動課具有以下性質:
教育性是指活動課的內容應有鮮明的教育導向。即通過數學活動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或良好行為習慣等的教育。當前,還應突出反映改革開放、國民經濟的現狀和發展,滲透「國情意識」,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明確學習目的,激發求知慾望。
科學性是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需要,選擇以擴大知識視野、拓寬認知領域的最新信息、最新科技成果的內容,滲透「科技意識」,激發他們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從而讓學生獲得知識,發展智力。
實踐性是指選擇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如學具製作、數學的實踐與問題解決等,讓學生自己動手,親自參加實踐,培養動手操作能力。
思考性是指選擇的內容不是課本知識機械的重復,而是它的引伸與發展。如計算技巧的傳授,要注重思維訓練,開發潛在智能,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合理的思維習慣,以提高思維水平。
趣味性是針對活動課的內容和方法而言,以吸引學生參與,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寓學於樂、寓智於趣,生動活潑主動地獲取知識。如智題趣解、數學游戲、智力競賽等活動的開設,使學生參與競爭、敢於競爭、善於競爭,以培養學生忠誠、堅定、自信的意志品格。
自主性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使每個學生個性特長得到充分表現。
開放性是指就開展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教學形式而言,如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等,讓學生接觸社會,深入社會生活,使之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時時要用到數學,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層次性是針對各個學生在知識、能力方面存在的個性差異而言,在設計活動課時要體現不同層次的要求,以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各得其所,最大限度地使各自潛在的智能得到開發。
綜上所述,數學活動課教學體現的「八性」是就活動課整體而言,各因素之間是互相交叉不可分割的整體,不能設想一次活動課都能體現上述的方方面面,而是要相互滲透有所側重。
三、要研究小學數學活動課的課型
根據活動課的特點,結合不同年級學生認知結構和思維水平,活動課可分為如下課型:
數學史話課。介紹古今中外數學家刻苦學習、數學對社會發展進步的故事及簡單的數學史等,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數學,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培養勤奮學習、克服困難的品質。如數學故事會、數學名家事跡介紹、數學讀書會等。
趣味數學課。運用數學游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和諧的游戲活動中,領悟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享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好數學的興趣,如數學游藝、數學謎語、趣題討論、數學展望等均屬這類課型。
思維訓練課。在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能力的基礎上,有計劃地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等思維方式方法,培養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等品質,不斷提高學生思維發展的水平。如簡算技巧、一題多解、一題多變、數列規律、圖形變換、智力競賽等。
實踐應用課。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如配合數學課製作教具學具、實地測量、參觀訪問、辦數學牆服、商店服務與數學有關的創造發明等,培養操作技能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競賽輔導課。從全體學生的能力、愛好出發,適當組織專題講座,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靈活運用數學的能力,更加熟練地掌握數學的方法與技巧。
四、要建立小學數學活動課教學的評估體系
要認真抓好活動課的開設,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學校和教研部門應對數學活動課程的教學質量,從活動課的教育功能、教學目標和教學特點進行科學正確的評估。評估要考查:
1.是否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誘發、培養、發展每個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活動課教學目標之一。活動課中,教師如何創設情景,激發情感,最大限度地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積極性,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數學、人人受益、個性得到發展。
2.是否組織學生自主參與,真正成為活動的小主人。活動課中,教師如何組織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充分發展個性特長,通過獨立思考和討論合作,在研究教學問題中受到啟迪,潛在智能得到開發。
3.是否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合理的思維習慣。培養思維品質,進行思維訓練,是否通過有趣的數學材料,在學生自主參與下,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思維的方法,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習慣,使全體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批判性得到不同層次的發展。
4.是否指導數學知識的應用。在有趣、自主、積極思維的同時,是否使數學知識聯系實際,組織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和在探索中發現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活動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用數學,從而增長才幹。
5.是否培養學生道德情操和積極向上的精神。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自主活動中,是否使情感、意志和良好行為習慣得到形成、鞏固和發展。逐步增強民主、合作、競爭、奮斗的意識,培養嚮往美好、崇尚文明,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6.是否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發展個性。活動要面向全體學生,是否使每個學生在活動中親身體驗,知識、能力都有所增強,思維水平有所提高。同時,還要使一部分對數學有特別興趣的學生的數學才能得到充分發展。
五、在活動中學數學
在教學「認識人民幣」一課時,我們在小學一年級4個班中對學生做了「認識人民幣」、「兌換人民幣」、「支付人民幣」的抽樣調查,結果發現,學生認識人民幣的比例為96.5%,兌換人民幣的正確率為83%,參加過10元以下購物付款的比例則為64%,可見學生已經具備了一些相關的知識和技能。
根據這種情況,我們將本課設計成「招考營業員」、「我是小顧客」、「物物交換」、「用物兌幣」等幾項活動,進行了本課的教學。
(一)、准備階段:
1. 收集「商品」:讓學生自帶一些玩具、學慣用品或生活用品,並製作出價格標簽掛在商品上。
2. 布置「商店」:將課桌布置為櫃台,按玩具、學慣用品、生活用品分別放好。
3. 提供給每人若幹人民幣。
(二)、實施階段:
1、爭當小小營業員。
(1) 多媒體展示各種面值人民幣,讓大家認一認,說一說。
(2) 多媒體顯示1角、2角、5角的人民幣,並提問應該怎樣以此兌換1元的人民幣?
生1:2個5角換1元。
生2:10個1角換1元。
生3:5個2角換1元。
生4:1張5角、1張1角、2張2角換1元。
生5:4張2角、2張1角換1元……
(3) 多媒體顯示面值為1元、2元、5元人民幣,並提問應該怎樣以此兌換10元的人民幣?
(可採取小組活動,每人填寫出1份列出兌換方式的表格,然後大家共同檢查對錯。)
(4) 小組推選優勝者當營業員,小營業員掛牌上崗。
(三)購物活動。
教師:現在大家要根據自己的需要去購物,營業員要根據商品的價格和顧客付的錢數計算出需要找回多少錢。在活動時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和其他同學商量、討論。注意運用禮貌用語。
(「顧客」開始自主購物,教師在旁做適當的幫助和提示。)
(四)換物活動。
教師:我看到大家都已經購買了一些物品,你們現在能相互交換自己所購的物品嗎?要注意在價格不同時需要貼補差價。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到我們班的「消費者協會」來尋求幫助!
生1:我的鉛筆是5角1支,能用鉛筆換你1塊橡皮嗎?
生2:好呀!我剛好需要鉛筆。剛才我買的橡皮是2角錢一塊,找你3角,對嗎?
生3:對,謝謝你。
生4:我買的小娃娃是2元,可以換幾支鉛筆?
生5:鉛筆5角一支,你說可以換幾支?
生6(插嘴):2元里有幾個5角?
生7(恍然大悟):2元里有4個5角,就可以換4支鉛筆。
……
(五)物換幣活動。
教師:現在大家可以到營業員哪兒去,把手中的商品換成人民幣。看看換回的人民幣和原有的人民幣相符嗎?如不相符,檢查一下是哪個環節出了差錯。
(學生開始活動,並在換幣後核對錢幣是否出錯,如出錯,進一步思考是哪兒出了問題。)
(六)小結交流。
1. 購物後是怎樣換物的?應怎樣貼補差價?
2. 最後到手的人民幣和原來手持的人民幣相符嗎?
3. 你遇到了什麼困難?是怎樣解決的?
教師小結: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需要購物,在實際購物中會有很多的數學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有很多的數學知識,同學們一定要努力學習啊!
教學思考:
新課程提出,學習目標應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課堂設計應由「給出知識」轉向「引起活動」得到「經歷、體驗」。從本節課的教學可知,學生在生活中已經儲備了「人民幣」的相關知識,我們就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法,注重「用教材」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自信、科學態度和理性精神,實現教學的發展功效和育人的本質功能。教師合理地改造教材,重組學習內容的呈現順序和方式,通過5個連續的活動,創設學生主動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情境,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線,引導學生建立解決問題的目標意識,形成學習的意向,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機會,促進了學生的主體參與。
總之, 教學不是教材內容的移植和照搬,它需要執教者的創造加工,將教材內容變成有關學生學習的教學內容,變成發展學生文化素養的教育內容,並把它納入到學生的「生活世界」中加以組織,使人類文化進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履歷情境」。這,才是我們在當前設計教學時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活動課的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