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淺談小學數學概念教學

淺談小學數學概念教學

發布時間:2020-12-20 01:24:18

1. 淺談在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如何創設問題情境

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頗多,我們要因材施教,實事求是地採取適合本校條件、情況的具版體措施來完權善常規教育教學。然而,提高自我,研究課標,活化教材,融洽師生關系,活躍教學氣氛,優化課堂結構,狠抓落實,始終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只要付諸具體行動,持之以恆,我們的教學就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

正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十分注重學生的思維訓練,現代數學理論告訴我們:數學教學專的過程,就是屬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思維活動的過程。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是積極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思維能力。對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發展有一個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兒童在學習概念、計算運算時常常要依賴具體的事物,藉助形象進行思考。因此,小學數學要從形象和演示操作入手,讓學生逐漸從形象思維過渡到邏輯思維,讓學生感到數學是可以捉摸

3. 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空間觀念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空間觀念
摘要:《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把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作為核心任務之一,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理念下探索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將結合實例從空間觀念的培養前提、如何培養、怎樣發展、如何積累、進而培養空間想像力等方面來進行論述,採用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藉助實物,多媒體運用等手段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空間觀念。
關鍵詞:空間觀念 感知 想像
前言: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一門科學。空間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是小學數學的重要教學內容,小學數學內容包括「數」和「形」兩個部分,其中「形」就是指幾何初步知識,它是小學數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把培養學生的初步空間觀念1作為教學的核心任務之一,然而這部分知識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最薄弱的環節,也成為老師教學中最頭痛的問題。 小學生的空間意識往往是在他們學習幾何初步知識的過程中形成的,因此只有把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落到實處,才能真正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下面依據小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結合「空間與圖形」 中的部分教學內容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想法。
空間觀念:是在空間知覺的基礎上形成的關於物體的形狀、大小和位置關系的表象,它是在對同一類事 物的多次感知以後進行綜合的基礎上形成的。
一、 利用生活經驗,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一)突破單純認識建立初步空間意識 小學生從幼兒開始就處於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的慾望中,從小就通過接觸各種圖形來認識事物,從而逐步對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有了初步的感知,並在他們的頭腦中形成這些圖形粗淺的表象2,這些表象的形成就是空間觀念的萌芽。 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物都是進行小學教育的寶貴資源,從最初的看圖識物到接觸實物都是進行幾何知識學習的基礎。如水杯、電視、門窗、書本、紙盒、房屋、街道等讓他們認識了線、面、體、角等相關的初步知識;「太陽從東方升起」認識方向;汽車的行駛,升降旗等現象認識平移;從風車、摩天輪、螺旋槳的轉動等觀察到旋轉現象等等。教師應該針對這時期學生的思維特點進行教學,將教學與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利用豐富的現實原型形成他們最初的空間知識。從簡單有趣的開始,抓住特點,讓小學生形成一個由淺到深的認識過程。 空間意識的初步形成,有助於他們對事物的理解,通過引導,突破單純的認識,能夠具有粗淺的抽象理解能力,還培養了他們對生活的感知能力,做到數學來源於生活。
(二)將實物抽象成平面圖形,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力。 「教學研究表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是處在直觀形象思維階段,思維特點主要是憑借事物的具體形象和表象進行思維活動的。」 通過知識經驗的積累,小學生的思維慢慢地由直觀形象向抽象邏輯表象:當事物不在面前時,在個體頭腦中出現的關於該事物的形象。
思維發展,而空間感的培養,也正是進行抽象思維的培養階段,因而在教學中要以學生「思維」為主體,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發展空間。 近年來的教學已不是填鴨式的灌輸教學法,轉而注重學生的自主性,能力的培養和思維的發展,教師不再是單一的「教」,學生也不再是單純的「學」。與小學生接觸以後我們會發現他們的想像是非常豐富的,想像是形象思維的一種表現,而這些豐富的空間想像,可以使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進一步發展。許許多多的發明創造都是設計者先有了想像,再從自己的想像出發畫出設計圖,然後做出實物模型,並進行無數次的修改設計,直至最終完善成型,才有了我們所用的實物。而在這些過程中,都是將實物進行抽象,在頭腦中形成平面圖形,空間觀念在此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較好的空間觀念是無法做到的。 在學生的發展過程中,空間觀念同樣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可在課堂上進行角色扮演,教師設定一個故事背景,提供角色,讓學生進入其中,自由發揮,充分想像,使學生用心參與和學習。「通過角色扮演活動,學生有機會演練不同人士的感想、態度、價值觀與解決問題的策略」。也可在課後布置開放性作業,如在特定條件下設計花圃等,通過測量、構想、作設計圖、對多種設計方案進行比較等活動讓學生的思維逐漸向抽象思維發展,擴大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二、 加深學生幾何概念的理解,深化空間觀念。
(一)運用CAI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現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手段已被帶入課堂,通過CAI可以呈現學生熟悉的物體,讓學生從感知中了解物體特徵,進而理解幾何概念。使教學內容形象生動、動態直觀,提高的教學效率,學生空間觀念也得到很好的培養。 幾何概念是人們在長期生活、生產實踐中,通過對大量的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進行高度的抽象概括後得到的,所以空間觀念的培養是能夠較好的理解幾何概念的條件。空間觀念的形成離不開幾何概念,而幾何概念的建立又是以形體的表象為基礎的,可見幾何概念的理解和空間觀念的樹立是緊密

4.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幾種誤區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幾種誤區:

一、重知輕用
新課程標准明確提出數學具有基礎性及實踐應用性的特點,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許多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存在著重數學的基礎性教育,而忽視數學的實踐應用能力培養。不恰當地認為要強化知識教育,以知識為本,面對新教材將課前的"預習要求"和課後的"做一做"都對知識性內容作了弱化處理情況,大部分教師東挪西湊,到處搜索作業題補充學生課內、外作業量,以達到鞏固和加深學生對所教學知識的掌握力度。學生的題量加大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加深了,可是這些教師卻忽略了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培養和學生的"思想教育"與"精神培養"的工作,致使教學工作真正成了社會上所說的"大書獃子製造的小書獃子"現象,由於缺少學生數學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學生所學知識在實踐應用中難以發揮其效用。這是教師偏重於數學教學的基礎性,弱化了實踐應用性的最終結果。
一個人終身發展中必須的數學實踐應用能力是不能忽視的。數學輕了"用",輕了實踐,缺乏了生活的聯系,是一種數學教學中的極端。
二、滿灌滿問
在課改實驗中,那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式的課堂教學現象已不復存在,遺憾的是,取而代之的卻是"滿堂問"式--即所謂的啟發式教學。在這種"滿堂問"的支配下,教師在課堂上連續提問,或是非問,或選擇問,或填空問,或自問自答,學生則習慣性地舉手,倉促地回答問題,或置之不理,保持沉默。對於學生的回答,教師也只作簡單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然後自己補充講解,再提出問題……教師並不重視自己的提問是否必要,是否有用,是否得當等。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啟發式提問"應把握兩個關鍵。一要找准切入點。這個切入點,對課堂而言,覆蓋全堂,具有"牽一發而動全堂"之效;對學生而言,這一點能開啟學生的心智,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進行深層的多向的思考與探析。其次要有敏銳地洞察、果斷地把握學生思維流向及流程的教學機智。
三、安靜熱鬧
新課標的要求給數學課堂教學帶來了新鮮的活力。課堂上,教師不必拘泥於"教參"上的標准答案,也不必受考試內容的拘束,手腳一放開,自然就有了一份瀟灑,課堂形式也隨之多樣起來-演示、表演、辯論……層出不窮的授課方式,讓數學課有了盎然生機。然而,熱鬧的課堂是否就等於豐碩的收獲?我在參加數學教學交流的活動時,常看見教師們花費大量精力來設計活動,課堂上師生之間熱熱鬧鬧,但是課文被擱置一邊,一堂課下來,只見活動的熱鬧,不見知識與應用的有效闡發、挖掘和共鳴。而且,課堂上教師的隨機點撥欠缺,不能有效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結果,這樣的課堂只是讓人感覺"熱鬧得空洞"。
如何上好一堂課,我們很難有個一個統一的標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師個性,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沒有最好的,只有此時此地最有效的。所以,教學形式的選擇不妨各行其是。然而,就數學教學來說,立足知識點卻是不容忽視的一個前提。就知識點與活動的關系而言,知識點是主幹,活動是枝葉,活動是為知識點服務的。如果在備課和上課時只是專注於活動,一味花力氣在活動中創新出花樣,脫離、偏離、忽略了知識點,無異本末倒置。
四、虛化實化
許多教師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激活學生學習的興奮點,採用了新穎、靈活的教學手段,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首先是課堂上小組討論的問題。這種教學方式的優越性自不用說,但是在教學實踐中也出現了形式上的傾向。真正的討論,應該是教師提出問題後,給學生以充分的思考時間,切不可學生的思路剛剛打開就草草收場,使討論只流於表面的形式。
其餘課堂"虛化"的問題還表現在:一是目標"虛"。目標設置得高、多,課堂上得不到落實,特別是知識點得不到落實,數學的實踐應用被忽視。二是評價"虛"。教師對學生參與的評價、反饋"虛",只說"答得好","答得不錯",沒有實質性的評價。
五、媒體不當
運用多媒體教學,在直觀化、形象化方面絕非傳統教學手段所能比。它所營造的由形象、色彩、聲音等構成的綜合氛圍,使學生"身臨其境"、倍感真切,從而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不少教師喜歡藉助多媒體進行教學。然而,大量教學實踐表明,音像手段運用於數學課堂,如果控制不當就會成為干擾因素。在許多"觀摩課"上,學生看看錄像、聽聽音樂、談談感想,似乎"有聲有色",熱熱鬧鬧,卻往往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作秀課"。
數學學科的根本特點決定了數學課程的改革必然是一種揚棄。數學課程改革不能為了"立"而破除一切,為"立"而求新。

5. 淺談在小學數學中如何有效進行概念教學

數學概念不僅是小學數學知識的基本要素,也是培養和發展學生數學能力的重要內容。對它的理解和掌握,關繫到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關繫到學生計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關繫到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直觀形象思維制約了對數學中抽象概念的掌握,導致孩子們在學習和運用概念的過程中,經常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那麼,怎樣才能使數學概念教學更有效呢?
一、數學和生活實際聯系,引入概念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把點滴生活經驗變成系統數學知識目的在於使其更好地運用到生活中去,除了在課堂上一些與生活相連的習題更好體會知識的還是生活本生。
例如,在教學《認識鍾表》時,認識整時和大約幾時這兩個數學概念本身就比較抽象,你若直接告訴孩子看鍾點的方法:分針對著12,時針對著幾就是幾時,1時=60分,1分=60秒,孩子未必真正理解,而且長期地這樣教學學生就不會去思考,產生一種依賴的心理。因此我們在課起始時便以猜謎揭示課題,而後分認識鍾面,認識整時和大約幾時三步走。認識鍾面環節讓學生根據已有經驗說說鍾面的認識,為了讓學生的介紹更為有針對性把提問變成「你知道鍾面上有什麼?」這樣學生根據手中的鬧鍾很容易回答。在學生撥鍾也讓學生自由的撥出一些整時並說說在這一時刻在干什麼,這樣學生對各個時段的認識就能聯系生活而不僅僅停留在1~12各個數上。在「兩個8時」這一環節,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充分的討論兩個8時的存在和不同,再指導學生會照樣子用一句話說一說,同時從數學角度提醒學生在平時說話時要注意用上「早晨、上午、下午、晚上」 等詞語,這樣說起來就更清楚明白。鍾面、整時和大約幾時三個環節層層遞進,每一個環節與學生經驗緊密聯系。
低年級小學生,由於年齡、知識和生活的局限,理解一個概念主要是憑借事物的具體形象。因此,在低年級數學概念教學的過程中,要做到細心、耐心,盡量從學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開始引入。這樣,學生學起來就有興趣,思考的積極性就會高。
二、迎合學生學習興趣,引入概念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成功的秘訣,是獲取知識的開端,是求知慾的基礎。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抽象的理論如果再加上乾巴巴的講解,必然不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認識角》時, 既要讓學生感知直角、銳角、鈍角等不同種類的角,又要注意變化角的大小和角的開口方向,這樣才能獲得對角的清晰認識。教師可以事先做好一個只露出三角形一個角的教具,讓學生觀察露出的一個角,判斷整個三角形是什麼三角形。當露出一個直角時,學生馬上回答這是個直角三角形;當露出一個鈍角時,學生馬上回答這是個鈍角三角形;當露出一個銳角時,學生就自然而然地回答這是個銳角三角形。這時教師拿出的卻不是銳角三角形,這樣,學生就有了懸念:為什麼有一個直角的是直角三角形,有一個鈍角的是鈍角三角形?而一個角是銳角的三角形就不一定是銳角三角形了呢?這時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已經成為一種求知的「自我需要」,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激發,使興趣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為教學新概念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獲得概念的整個過程中感到學習的快樂。
三、動手操作,引入概念
低段小學生他們愛擺弄東西,什麼都想嘗試。但若遇到困難而無法解決時,操作的積極性就會下降。所以利用學生這種心理適當安排動手嘗試的學習內容可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得形成概念。
例如,在教學《米和厘米》時,在認識了「厘米」以後我安排學生通過測量,看看你身體上哪個部位的長度最接近一厘米。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先是拿出尺子不停的比劃,然後三五成群的議論開了,積極主動地去尋求答案。在交流想法時,小朋友不僅給出了我想要的答案,更讓我收獲了不少的驚喜。
學生在操作、實踐中獲得感性認識,經歷「充分感知-豐富表象-領悟內涵」的過程,在頭腦中切實、清楚地建立了1厘米的實際長度和空間觀念,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四、巧用多媒體,引入概念
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激活課堂教學中的各個要素,全方位地調動和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建立合理的教與學的關系,
例如,在教學《認識分數》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動畫:周末,同學們去野餐,在優美的音樂的聲中,一群活潑可愛的小朋友來到了郊外,貼近生活化的情境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跟著提出問題:「把8個蘋果和4瓶果汁平均分給2人,每人分得多少」?學生回答後動畫演示分得的結果,非常直觀地顯示出「平均分」,加強了學生對「平均分」這個概念的理解。接著提出:「把一個生日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演示「一半」,提出「一半」用什麼數來表示?自然地引出本節課要研究的認識分數。
我們在教學中,要結合概念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靈活掌握使用,優化數學概念教學,提高概念教學的有效性,更好地進行概念教學。

6.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需要注重的幾種意識

義務教育「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因而,小學數學課堂要結合學情,注重培養這幾種意識。從教學實踐出發,淺談新課標下小學數學如何樹立這幾種意識。
2011年版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教育的目標是「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課程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積累學生的活動經驗,提高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下面筆者結合平時的教學實際,說一說小學數學教學如何樹立以下幾種意識。
一、問題意識——數學的心臟
巴爾扎克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毫無異議的是問號。」數學是問題的科學,沒有問題就沒有數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就是一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循環過程。
1.激發問題意識
小學數學教學要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敢問、愛問、善問。如何激發呢?一是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老師是課堂的把控者,也是課堂氛圍營造的主導者。筆者覺得應該做一個會微笑的數學老師。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喜歡與愛笑的老師親密接觸,也敢於向愛笑的老師問問題。微笑是打消人與人之間隔閡的最好方式。敢問、愛問是問題意識的第一步。同時,應該做一個有耐心的數學老師。「這個問題不是剛在課堂上講過嗎?還問?」「這么簡單的題目都不懂,你上課時在做什麼?」等之類的回答關閉了學生的提問之門。耐心為學生答疑解惑本來就是老師的職責。為了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從做一個耐心的老師開始。
2.創設問題情境
創設問題情境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窗口。如何創設呢?
一是用視頻、圖片等引發學生質疑、設疑。比如,筆者要教學「找規律」時,引入糖果、冰激凌、水果等圖片,讓學生在感興趣的圖片中找出規律。筆者教學「平移和旋轉」時,先讓學生觀看《貓和老鼠》的視頻片斷,並要求學生在視頻里找到平移和旋轉的例子。又如,播放《瘋狂動物城》的視頻片斷,讓學生從這些動作人物身上找相關的圖形,並畫出這些圖形。這些視頻、圖片是問題的媒介,學生接觸這些媒介,觸發他們的問題意識,進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二是用數學故事、游戲等來創設問題情境。數學並不一定是枯燥的,它也可以是生動的。比如,筆者在教學「對稱圖形」時,講述《動物城比美》這一故事,蝴蝶等動物在比美,請學生找出圖片中各種動物的對稱圖形。也可以用游戲的方式創設問題情境。比如,學生愛玩魔方游戲,用這一游戲來創設問題情境,提高空間想像能力。又如,摸出同色球游戲。把一些形狀、大小、重量都相等的玻璃小球放在布袋裡,玻璃球顏色有紅、綠、黃三種。不允許挑選,只允許學生把手伸到布袋裡任意摸取,問:至少摸幾個小球,才能保證有三個小球是同一種顏色的?學生在故事、游戲等情境中學習數學,學會用問題來思考。
二、應用意識——數學的靈魂
新課標指出:「應用意識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有意識利用數學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釋現實世界中的現象,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問題;另一方面,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涵著大量與數量和圖形有關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抽象成數學問題,用數學的方法予以解決。」應用意識是數學的靈魂。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要努力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模擬生活場景是培養學生應用意識的最好方式之一。生活中的各種場景都有數學的身影,合理運用各種場景,有利於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意識。比如,筆者每個學期都會組織全班同學模擬與數學息息相關的生活場景。超市、商場、家庭、餐館等場景都是有數學的具體應用。學習小數點時,布置一個小超市的場景。「超市」上的商品,貼上帶小數點的價格標簽。如薯片6.60元、可樂2.50元等。幾個同學扮演顧客,另幾個扮演收銀員。收銀員口算顧客所購買商品的總金額。筆者把班級學生分成10組,讓這10組同學輪流當收銀員,PK口算小數點的正確率。後面為了增加真實性,筆者還增加了稱重的環節。筆者特意借來電子秤並擺放一些水果、蔬菜,讓幾組學生輪流來為學生隨機拿的這些商品稱重,並標上這些重量的商品價格。
還有一學期組織學生模擬商場價格大戰場景。筆者要求學生從家中帶來一些干凈的衣服、鞋子,讓不同的小組進行商品打折大PK。如,讓學生作為顧客去購買一件打六折950元的衣服,與買二送一的活動,對比哪個更劃算。讓這些學生依次扮演顧客和店長的角色,作為顧客怎麼買更劃算,作為店長怎麼賣利潤更大。最後由裁判組來評比,獎勵在這一過程中表現優秀的學生。模擬生活場景是把數學與生活應用緊密聯系在一起,很好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更是用數學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總之,在新課標的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要充分考慮學情,有計劃地樹立問題意識、應用意識,切實實現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總目標。

7.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概念的有效性

新課改後,對各階段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數學作為貫穿學生學習生涯的重要學科,不僅要求教師在教學理念上與時俱進,更要求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小學是學生的起步階段,在這個階段的數學教學中,學生不僅要接觸各種數學概念和理論,同樣還要掌握最基本的數學計算方法以及解題思路。然而,對於小學生來說,方程、小數、未知數等知識點並不容易理解,因此有必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一定的概念教學,來幫助學生理解和接受抽象的數學概念,培養數學學習的興趣。筆者將在下文簡要探討如何提高小學概念教學的有效性。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全面滲透概念教學法
1.有科學研究證明,人想要形成某種概念或認識,需要在足夠多的相似事物或者相同事物的不同點中進行歸納總結,從而形成有關該事物的某種概念。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就是將學生平時所認識到的具體事物進行轉化,從而形成具有一定抽象意義的概念。只要教師掌握了概念在學生認知中的形成特點,然後按照其規律進行相應的課程設計,進行相應的概念教學,就能提高概念教學的有效性,最終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比如,在進行三角形的相關課程後,筆者為了讓學生加深對於三角形的認知和對概念的理解,為學生製作了一些長短不一的木棒,最短的木棒有兩公分,最長的則有十公分。然後讓學生依次來我這邊選取三根木棒,自己組成三角形。結果是顯而易見的,有的學生選擇的木棒長短差距不大,有的則長短差距過大,違背了三角形三邊關系的定理。然後筆者問那些沒有拼成三角形的學生,為什麼自己明明有三根木棒,卻拼不出來。學生們給出了各種答案,總結之後,能夠發現,雖然學生們沒有學過三角形定理,但是也模模糊糊地認識到問題出在三條邊上。然後,筆者讓這部分同學再去選擇一根木棒替換掉自己認為出問題的,這次,幾乎所有同學都選擇了長度相近的。最後,筆者告訴學生們定理,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要大於第三邊,任意兩邊的差小於第三邊,然後讓學生通過測量,驗證這個定理,最終在學生的認知中形成了這一新的概念。通過這種在學生認知形成過程中的滲透,能夠讓學生形成一種自己的概念,從而便於他們理解和運用。
2.所謂在學生認知形成的過程中進行概念教學,並不是指一個單一的知識點。在筆者看來,小學數學的知識雖然簡單,但是教材編纂者用心巧妙,每一個知識點都不是超脫於數學體系而單一存在的,每一個知識點間都有著一些聯系。這些大大小小的聯系也給新舊知識點的銜接創造力條件,而概念教學法則能使這些聯系變得更加明顯,讓學生構建新的數學概念時,難度降低,更加得心應手。
比如在《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一課中,學生之前已經接觸過小數,對其有著一定的認識,可是在小數的大小比較上,則比較容易和整數相混淆,在進行小數概念的教學時可以將其同整數進行一定的同化。筆者就在課堂伊始,在黑板上寫下兩組比較大小的題目,分別是224和212,593和607,首先讓學生從熟悉的整數大小比較開始,回憶整數比較大小的關鍵點,然後在給出一組小數比較6.38和6.37,在這里,筆者引導著學生,這兩個小數的整數部分一樣大,我們可以暫且不看,將整數部分和小數點蓋住,然後看小數部分,當做38和37,這兩個數明顯38大,所以,6.38大於6.37。讓學生認識到,小數間比較大小,在整數相同時,只看小數部分,誰大,整個數就大。然後可以在概念初步同化的基礎上進行深入引導,給出0.08和0.67進行比較,讓學生憑借著對概念的同化和理解,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比較。
二、通過遷移教學,提高概念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率先接觸一些數學概念,這些數學概念也就先入為主,在學生學習其他概念時,會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產生一定的影響,即教學遷移。從筆者的教學經驗來看,教學遷移具有兩面性,一方面有助於學生理解新的知識,另一方面也會在學生運用新知時產生影響,使學生產生一定的困擾。因此,數學教師在進行概念教學時,有必要採取一定的遷移訓練,放大教學遷移有利的一面,提高概念教學的有效性。
比如,在進行《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一課時,在講到二者面積的計算時,就可以進行相應的遷移。首先在課堂開始,筆者讓學生計算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這是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長乘寬即可。然後,筆者通過課件給學生演示平行四邊形如何通過割補法變形為長方形或者正方形,然後再利用長方形或者正方形的面積公式進行計算。在學生進行新舊知識的遷移時,還要提醒學生,在平行四邊形轉換的過程中,平行四邊形的一條底邊以及底邊上的高始終是不變的,這就好像長方形的長和寬一樣。如此一來,很自然的就將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介紹給學生,也有利於學生的理解記憶。通過這種具有方向性的教學遷移,能夠放大教學遷移的有利性,從而提高概念教學的有效性。
三、深挖教材,提高個人的教學能力
教師是知識的傳遞者和引導者,教師如果學藝不精,很難引領學生正確掌握相關知識。在概念教學中,教師必須對數學概念知識進行全面深刻的掌握,然後將自己的理解同學生分享,以此來幫助學生理解較為抽象的概念,提高概念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平行線的定義是「在同一個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但許多教師自己的記憶是「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把前面的在同一平面內這個前提忽略掉了,這樣教出來的學生在遇到一些判斷題時很容易出錯。
其次,教師還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對班級中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有著一定的把握,然後通過一些測試性的練習,來檢驗自己的教學方法是否適合,通過這些反饋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四、結語
綜上所述,概念教學法對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有著一定的作用,廣大教師需要將自身的教學能力同概念教學法相結合,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概念,最終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8.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數學概念教學課題的理論依據

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研究 1、有效運用學生的學習起點實踐研究 研究內容:什麼版是學生的學習起點,在數權學教學中學習起點有哪些不同的類型研究,如何尋找與有效運用學生的學習起點研究. 2、關注數學習困難生的實踐研究 研究內容:對數學概念掌握、...

9. 淺談如何進行小學數學閱讀教學

數學知識的教學與學習,特別強調學生的會學和會閱讀比學會知識更重要。因為,閱讀是人類社會進步和發展的一項重要活動,也是人類社會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和感知世界的重要方法。但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人們往往誤認為就是語文閱讀,而忽略了數學的閱讀。隨著「社會的數字化」,僅僅具有語文閱讀能力是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的。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尤為重要。我結合多年的小學數學閱讀教學經歷,談談自己的一些淺見。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任何行為都因趣而生,那麼興趣也就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閱讀中,肯定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和困難,如果再缺乏興趣,就更容易退縮、逃避。因此,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學生只有對所提供的材料感興趣,才有可能去主動閱讀,用心閱讀,所以無論是課內閱讀指導還是課外閱讀推薦,都應該用學生的眼光去判斷和選擇,給學生喜歡的閱讀內容,給學生需要的閱讀內容。
1.數學閱讀方法的指導
教授學生閱讀技能就是教會學生正確地閱讀數學的方法。但由於數學語言的符號化、邏輯化、嚴謹性和抽象性等特點,決定了數學閱讀必須勤思多想、讀寫結合、舉一反三等相結合。
2.數學閱讀質量的提高
數學是一種語言,數學閱讀過程是一種完整的心理過程。根據數學閱讀的特點,數學閱讀時,要精力集中,邊讀邊思考、分析。閱讀時要根據教師的閱讀提綱,抓住關鍵,仔細閱讀。概念、公式、規律等是閱讀的重點,要仔細分析,弄清概念的實質及公式和規律的條件與結論以及推導的思路。文中符號、圖表應結合課文內容,仔細思考、分析,以達到數形結合。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平時的教學或練習中,我們經常發現學生會有稀奇古怪的錯誤出現,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在做題時讀題不夠完整,往往句子只讀一半,就開始動筆做題,這樣造成許多不應該出現的錯誤。有許多錯誤往往通過最後完整地閱讀一下,就能發現其中不正確的地方,這樣也有助於學生養成檢查驗算的良好習慣。只有教師在平時的練習、作業中經常提醒,注意滲透,學生才能慢慢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讓學生學會善於閱讀的習慣
數學書需要重讀、精讀、巧讀。計算過程要重點讀,計算教學中不僅要讀算式、讀法則,更重要的是要訓練學生閱讀中間過程,通過閱讀促使學生理解題目要求,看清運算數字、運算符號和運算順序,明白運算方法。數學概念應按其結構來精讀,力求讓學生學會理解概念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精讀概念。解決問題要巧讀,關鍵詞語重音讀、省略句式補全讀、意思隱含換詞讀。
2.讓學生形成會讀的習慣
(1)在「讀」中生疑。敢於質疑,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關鍵。通過閱讀讓學生提出疑問,引發學習興趣,並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創造性地思維,從而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2)在「讀」中理解。對於一些關鍵性的字、詞、句要進行圈點劃批,正確理解數學語言,掌握數學概念。(3)在「讀」中比較。以「讀」比較就是通過比較知識的縱橫聯系、差別,把知識內化的一種讀書方法。邊讀邊比使學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識的重點,對知識間的聯系和差別能夠系統地把握,為以後靈活應用打下扎實的基礎。
三、讀與想相結合,注重數學閱讀活動中的思考與交流
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在閱讀中思考問題、發現問題。數學課本上的定義、定律等語言,雖然言簡意賅,但是不像文學語言那樣生動、形象、幽默,它常常不易理解。因而教師在指導閱讀時,引導和啟發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千方百計鼓勵學生要主動,要多層次、多角度地思考,養成凡事問個為什麼的良好習慣。
另外,數學閱讀活動是一種有目的、有組織的數學信息的汲取與交流的活動。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是數學閱讀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閱讀活動應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激勵性與啟發性,具有一定的目標取向,能激發學生復雜的思維和高水平的認知,避免使數學閱讀活動流於形式。所以應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圍繞問題進行靈動活躍的交流對話,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地獲得多角度、多層次的啟發,進而獲得知識結構的改造與重組。

閱讀全文

與淺談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