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十分鍾小學數學說課模板

十分鍾小學數學說課模板

發布時間:2020-12-19 22:09:48

『壹』 中小學數學說課稿模板

小學數學說課稿模版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我說課的教學內容是( )
2、教學地位版:本課是在學權習了( )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又是後面學習( )的基礎。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探索並發現(或理解並掌握)( ),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培養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等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探索( )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4、教學重點、難點:為了使學生能比較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是( ),教學難點是( )。
二、說教學方法: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規律出發,為了更好的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化解難點,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操作發現(或觀察比較):教師利用直觀教具(或多媒體)的演示,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再讓學生動手操作討論,使學生在豐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應用新知,從而鞏固和深化新知。

『貳』 求文檔: 小學數學說課稿模板

《找規律》說課稿
坦洲鎮同勝小學 梁金燚
說課內容: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江蘇教育出版社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
一、教材分析:
「找規律」是《數學課程標准》中「數與代數」領域的部分。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接觸過直觀、簡單的「找規律」方面的內容,但作為一個獨立的單元出現在教材中還是第一次。其內容是讓學生探索兩種物體間隔排列中的簡單規律,並進行簡單應用,教材以有趣的童話場景為素材,引導學生探索生活中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學習這樣的內容,可以使學生運用已有的數學學習方法和經驗,發現數學規律,感受數學的探索性,以及數學的價值,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生經歷對兩種物體間隔排列的個數關系的過程,初步理解規律並學會應用規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在探索活動中用觀察、操作、分析、歸納等方法發現規律,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聯系實際,發現和應用規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善於觀察、勤於思考、精於運用的學習品質,激發對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找」出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之間的規律,通過「找」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能力。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創新意識。
四、教法和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特點,從生活中發現和探索兩種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的,找到這些現象中的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因此,我在教學中將主要採用游戲法、談話法、小組討論法等教學方法。先用游戲導入,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好奇心。在探索規律時,將採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探索的情境,學生初步發現這個規律後,將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法,擺學具,找規律,對規律的認識得到提高將做到教學思想上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五、教學程序: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本節課的內容,我設計了五個主要的教學程序:通過游戲導入,揭示課題→創設情境,探索規律→動手操作,提升規律→運用規律,解決問題→總結評價,延伸規律。
(一) 游戲導入,揭示課題
在課的一開始,讓學生把雙手背到後面去,不看手指,說一說一隻手上有幾根手指?每兩根手指之間有一個間隔,一共有幾個間隔?你還知道了什麼?
學生交流得出:一隻手上有5根手指,間隔是4個,手指數比間隔數多1,間隔數比手指數少1。
然後指出:像這樣有規律的排列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很多,只要找到規律,就能解決很多疑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體的排列規律。
(二)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談話:你們看,兔子樂園正在舉行才藝表演。(多媒體課件顯示)告訴學生在這一場景里隱藏著一個規律,想不想把它找出來?
然後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觀察交流:首先來觀察情景1,從這情景中你能觀察到什麼呢?學生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每兩只兔子之間有一個蘑菇,兔子和蘑菇是間隔排列的,排在兩端的物體是兔子,而蘑菇是排在中間的物體。兔子有8隻,蘑菇有7個,兔子的只數比蘑菇的個數多1。
接著再來觀察情景2,一看情景,學生馬上就能說出每兩個夾子之間有一塊手帕,夾子和手帕是間隔排列的,排在兩端的物體是夾子,而手帕是排在中間的物體。夾子有10個,手帕有9塊,夾子的個數比手帕的塊數多1。
然後再觀察情景3,在觀察這個情景之際,我先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根據上面的兩個情景圖,在這個情景中你又能發現什麼?學生的討論進行的很激烈,同學們基本上都能觀察到:每兩根木樁之間有一道籬笆,木樁和籬笆是間隔排列的,排在兩端的物體是木樁,而籬笆是排在中間的物體。木樁有13根,籬笆有12道,木樁的根數比籬笆的道數多1。
通過剛才的觀察、交流,我們發現兔子樂園的情景中有這樣一個規律:兩種物體間隔排列,如果兩端的物體相同,那麼,排在兩端的那種物體的個數比排在中間的另一種物體多一個。反之,排在中間的那種物體的個數就比排在兩端的另一種物體少一個。
(三)動手操作,提升規律
首先,請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每人任意拿幾根小棒在桌上擺成一排,並在每兩根小棒中間擺上一個圓片,你們會擺嗎?接著再讓學生擺一擺在每兩個圓片中間擺上一根小棒,看看又會有這樣的情況呢?並將小棒的根數和圓片的個數分別填入表格中,然後再觀察小棒的根數和圓片的個數有什麼關系?
接著再進行對比:通過操作發現的規律與在例題里發現的規律一致嗎?誰能把發現的規律總結出來呢?同學們都能馬上把規律總結出來。
那麼,同學們能在生活中找到有這樣規律的例子嗎?仔細想一想,和你的同桌互相說一說。然後讓學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例子,同學們的例子只要符合這種規律的,我都給予肯定和表揚。
(四)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聯系實際,讓學生更好的運用規律,我設計了以下幾道題:
1、馬路一邊有25根電線桿,每兩根電線桿中間有一個廣告牌。一共有多少個廣告牌?
2、河堤的一邊栽了75棵柳樹。在每棵柳樹兩端各栽一棵桃樹,栽桃樹多少棵?
學生能馬上回答出正確的答案,接著我提出我的疑問,為什麼你們能馬上就回答出正確的答案呢?學生說出正因為找到了規律。是的,這兩題都是基礎鞏固題,都運用了例題中的規律。看來同學們已經掌握了這個規律,接下來能為我解決這道拓展延伸題嗎?
3、沿圓形池塘的一周栽了75棵柳樹,每兩棵柳樹中間栽一棵桃樹,可以栽桃樹多少棵?
在教學時,先讓學生觀察與上一題有何不同,當學生出現疑問時,可以引導學生用擺學具的方法來解決這種新的問題,從而知道:當兩種物體間隔排列成一個圓形時,兩種物體的個數相等。
(五)總結評價,延伸規律
首先請學生談談,這節課發現了什麼規律?是怎麼發現規律的?利用規律我們可以干什麼?一起歸納總結:通過觀察、探索、操作等方式發現了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兩端的物體相同,如果排成一行,排在兩端的那種物體就比排在中間的物體多一個,反之,排在中間的那種物體就比排在兩端的物體少一個;如果排成圓圈,兩種物體的個數就一樣多。
(我的說課就到這里,謝謝!)

板書設計:
找規律
兩種物體間隔排列 兩端物體相同
排在兩端的物體 比 排在中間的物體 多1
兔子(8隻) 蘑菇(7個)
夾子(10個) 手帕(9塊)
木樁(13個) 籬笆(12個)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叄』 小學數學說課模板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我說課的教學內容是( )
2.教學地位:本課是在學習了( )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又是後面學習( )的基礎。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探索並發現(或理解並掌握),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培養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等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探索( )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4.教學重點、難點:為了使學生能比較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是( ),教學難點是( )。
二、說教學方法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規律出發,為了更好的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化解難點,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操作發現(或觀察比較):教師利用直觀教具(或多媒體)的演示,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再讓學生動手操作討論,使學生在豐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應用新知,從而鞏固和深化新知。
(2)巧設疑問,體現兩「主」:教師通過設疑,指明學習方向,營造探究新知的氛圍,有目的,有計劃,有層次地啟迪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在觀察、比較、討論、研究等活動中參與教學全過程,從而達到掌握新知和發展能力的目的。
(3)運用遷移,深化提高: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培養學生利用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從而使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三、說學法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觀察、比較、歸納、概括出 ( ),讓學生主動探索、主動交流、主動提問。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四個教學程序:情境導入(或復習導入)、探索新知、實踐應用、反饋總結。
(一) 情境導入(或復習導入)
評價: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找准了新知識的起點,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二) 探索新知
這一程序主要安排( )個教學環節:
評價:讓學生充分經歷了操作、觀察、比較、想像、推理、反思、歸納、概括等數學活動與數學思考,發現了(),充分的探究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 實踐應用:(評價: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的重要手段,針對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有層次、有針對性地設計上述練習,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新知的理解。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進行拓展練習,可以深化教學內容,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四) 反饋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的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獲?
評價:讓學生自己說說本節課的收獲,既是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回顧與整理,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表達和自我評價的能力。

『肆』 小學數學教師面試,十分鍾說課(隨機抽一說課內容)

我面試時說課的是四年級下冊的《三角形的初步認識》

一教材簡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 新課標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八冊第五單元」三角形的認識」第一課時」三角形的特性」例1-例2
三角形是常見的一種圖形,在平面圖形中,三角形是最簡單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並藉助三角形來推導有關的性質。三角形的穩定性在實踐中也有廣泛的應用,因此,把握好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不僅可以從形的方面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而且可以在動手操作、探索實驗和聯系生活應用數學方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線段、角、垂直概念、會做平行四邊形的高及初步認識了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實際情景引出三角形,然後讓學生通過操作、形成表象來抽象出概念,從而在這基礎上學習三角形的特徵、三角形的底和高(鈍角三角形鈍角邊上的高在這里不作要求),最後,通過實驗探索特性得出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本課是學習平面圖形知識的起點,為學習平面幾何、立體幾何、三角形的面積及其他圖形的面積打下基礎。
二、說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徵和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做高。
2、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3、培養學生觀察、操作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在三角形內做高
教學難點:在三角形內做高
三、說學生
這一學段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些有關「空間與圖形」的知識和經驗,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間感,他們對周圍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不斷提高,具備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可以在比較抽象的水平上認識圖形.
但是對於三角形做高,要充分利用以前所學習的知識「垂直的概念」,它的依附性很大且作高還需學生動手、動腦多方面結合。因此,對於作高就成了這節課的教學難點。
四、教法與學法
瑞士心理學家、哲學家皮亞傑認為:邏輯—數學的真理….並非是由客觀對象抽取而來,而是由主體施加與對象之上的動作,從而也就是主體活動中抽象出來的,因此,要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學習數學,在於教師調動學生原有知識的生活經驗,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習興趣、發展智慧、增強才幹。
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情境活動教學法、類比遷移和多媒體教學法。讓學生在操作中理解概念、在練習中形成技能、在應用中學到知識。
五、教學流程
一、聯系生活、情景引入
在課開始,我首先讓學生欣賞各種本區及學校裡面有三角形形狀的建築物,然後順勢提問:「你能在這幾符圖中發現三角形嗎?誰來說說」從而揭示課題——三角形的認識。
———這個情景的創設,不但揭示了課題,為學生指明了學習的方向。還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數學就在身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概念是抽象的。數學的抽象形式常使學生感到乏味,思維很難集中,而表象是形成思維的「細胞」,所以我通過以下環節來對三角形的概念進行教學:
(1)通過操作、形成表象
問:「生活當中有這么多地方都用到了三角形,你能用你手中的小棒擺出三角形來嗎?」
——讓學生通過在擺的過程中,領悟到三角形應該在什麼情況下、具備那些條件才能擺成功。
(2)突出關鍵詞 ,突破難點詞「圍成」
通過問:「你是怎樣擺的」「為什麼要這樣擺」
——讓學生把擺的過程通過說顯化出來,再與全班交流、辨析從而理解關鍵詞:三條、線段、圍成
然後追問「這個叫圍成嗎?為什麼」
突破難點「圍成」
(3)概括三角形的定義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三角形的定義。——讓他感覺到這個定義是自己給出的,體驗到探索成功的價值,
然後呈現出書中給出的三角形的定義。
實例——概念——實例,這樣就能充分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為此我設計了下面這個環節
(4)正反例辨析,鞏固概念
(出示一些平面圖形)問:「這些是三角形嗎?為什麼」
來進一步理解關鍵詞:三條、線段、圍成
2認識三角形的特徵
如皮利亞所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樣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內在的規律和聯系」因此在認識三角形的特徵是,我在學生已經有了角的邊和頂點的基礎上通過問「你們看看手中的三角形,發現他們有什麼共同的特徵」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發現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頂點、三個角
再設問:「三角形的三條邊分別指的是哪,頂點又在哪 ?」讓學生明確
•圍成三角形的每條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邊,三角形有三條邊
•每兩條線段的交點叫做三角形的頂點,三角形有三個頂點
•每兩條線段的夾角就是三角形的角,三角形有三個角
順勢板書:三角形的特徵:三條邊、三個頂點、三個角
3三角形的底和高
這一內容是此課教學的重點及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充分調動學生的手腦和已有經驗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1)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
此環節我通過
A復習垂直的概念——(遷移)
B讓學生找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向它的對邊做一條垂線
C講解: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做一條垂線,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來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
(2)嘗試做高、歸納步驟
根據剛才三角形底和高的含義,讓學生自己嘗試做高
提問:「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做的高」,為了讓學生能更清楚明了知道三角形應該怎樣做高,我就根據學生的回答對技能的學習做示範。然後一起歸納出做高的步驟:
A確定頂點
B找到對邊
C做垂線
(3)做三角形的高
銳角三角形的高;
讓學生根據步驟來做高,然後全班交流展示
突出重點:「找誰為頂點,對邊是哪條,最後怎樣,是哪條邊上的高」
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通過交流掌握三角形做高的方法,同時,也在交流過程中學生會發現新的問題,同樣的一個三角形會有不同的高,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明確:由於三角形有不同的三個頂點幾對應邊,因此,一個三角形可以做三條高
接著提出問題:「你能在剛才做高的三角形中做出其他邊上的高嗎?」——這樣把一個三角形三條高做完整的同時,達到了及時練習的目的。
直角三角形的高;
「你能把直角三角形的三條高做出來嗎?」
讓學生嘗試做,然後交流—指導—講解,得出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就是三角形的另兩條邊高。
三、實驗解疑、探索特性
(1)提出問題
(展示圖片)問「為什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用到三角形?它究竟有什麼特性呢?」
這樣自然而然的轉入下一個探索環節
(2)實驗解疑
每組學生都拉一拉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教具,讓學生在「手感」比較中初步獲得三角形不易變形的特性
(3)實際應用
提出問題:「生活中哪些地方應用了三角形呢?舉例說明
通過這個問題,就把教學變成了學生創造性的「數學」,把「現成」的數學變成了「活動的學生自己重新構建的數學」,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四、鞏固練習、深化認知
1、填空題
(1)三角形是由()條邊()個頂點()角組成。
(2)( )叫做三角形。
(3)三角形具有()性;舉出生活中應用這個性質的例子
——目的是鞏固基本知識點,強化教學重點,提高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
2、練習十四第1題(說出下面每個三角形的名稱,並做出一條高)
做完後問「你能畫出前面兩個三角形的另兩條高嗎?」
3、練習十四第2題(怎樣給搖晃的椅子加固)
4、拓展練習
數出下面圖形中有幾個三角形
五、回顧梳理、總結反饋
1、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麼
2、你對三角形有哪些進一步的認識
3、你還有什麼有關三角形的問題
———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反思,重視學法,同時讓學生梳理今天所學習的內容體驗到學習的成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六、說板書
總之,這節課,我力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採用觀察操作,幫助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理解概念,掌握知識,形成技能,讓課堂沖滿活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閱讀全文

與十分鍾小學數學說課模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