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預習方法

小學數學預習方法

發布時間:2020-11-24 14:44:55

小學一年級數學如何進行預習

小學數學預習方法:

  1. 閱讀課本,觀察上面給出的圖片,從左到右或從上到下的閱讀,找出數學信息,並提出問題

  2. 核對自己提出的問題與書上提出的問題是否相符,比對一下,書上的的問題與自己的問題有什麼不同?是自己的好還是書上的好?

  3. 接下來有四步小方法:

    (1)想:書上的題目如何解答,用什麼方法可以做出來

    (2)說:自己說一說解題思路

    (3)看:書上是用什麼方法做出來的

    (4)填:把書上空白填補

  4. 現在可以嘗試做一做課後的題,只做1、2題,請父母檢查,如果一道題內出現三道小題錯誤,請重復第三步,如果還不對,請使用第五步

  5. 將自己錯誤的題寫的一個專門的本子上,比較,錯的有什麼共同點?(家長可以參與)一定要注意這些問題,預習時出現的問題在以後很有可能出現

  6. 這些方法同樣適用於二、三年級數學的數學學習,祝學習進步!

② 怎樣做小學數學預習筆記 求解

預習的方法有很多,下面有幾種預習方法:
1.任務落實預習法
即教師布置預習任務,同學帶著明確的預習任務去進行預習。因為同學初學預習時不知從何下手,這時教師設計好預習任務,讓同學帶著任務去預習,能做到有的放矢,針對性較強。教師先要對自己提出高標准嚴要求,對相關學習內容要進行了認真研讀,提出既有一定的價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同學產生濃厚的學習、探索興趣的預習任務。教師布置任務時,可以採取表格的形式或者提問的形式,讓同學去預習。布置預習任務時一定要注意難度適中,具有誘發性和趣味性,預習要求要明確,可操作性要強。
2.筆記預習法
開始,可以讓同學在書上做簡單的眉批筆記,在閱讀課本後,把自己的理解、體會或獨特見解寫在書上的空白處;其次,可以讓同學做摘錄筆記,就是預習後,在筆記本上摘抄重點概念、關鍵語句等等,以加深對重要知識的記憶、理解,並簡單地記下預習過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處,也可以記錄自己在預習中的收獲。開始時教師都要抽出一定的課內時間帶著同學進行,在要求、步驟、方法、格式上均要給以細致的指導,然後再放手讓同學獨立預習、做筆記。對於基礎比較好的同學,還要會做思維含量較高的反思型預習筆記。在研究過程中,一方面要驗證這幾種預習方法的適用性,另一方面要尋求其他適用的科學預習方法。
3.溫故知新預習法
這是新舊知識聯系的預習法。在預習過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識,歸納新知識的重點,找出疑難問題,另一方面復習、鞏固、補習與新知相聯系的舊知識。要求預習新內容時要與學過的舊知識聯系起來,做到「溫故知新」,聯系舊知,學習新知,使知識系統化。
4.嘗試練習預習法
對於計算類新授課、練習課,預習時先進行嘗試練習,遇到疑難再返回預習例題,然後再嘗試練習。通過嘗試練習,可以檢驗同學預習效果,這是數學預習不可缺少的過程。數學學科有別於其他學科的一大特點就是要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同學經過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數學知識,要讓同學通過做練習或解決簡單的問題來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
5.動手操作預習法
對於公式的推導等操作性較強的知識,要求同學在預習過程中親自動手去實踐,通過剪、拼、折、移、擺、畫、量、觀察、比較等活動,體驗、感悟新知識。因為課堂中有動手操作的內容,自然少不了要通過熟悉教材,了解操作過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課前准備好。同學只有親歷了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才能知其所以然。
6.合作式預習法
同學之間互相切磋、交流,可小組合作分工,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的預習方式,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來共同完成預習任務。合作式預習培養了同學的團結合作精神,提高了同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 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預習小學數學

課前學習有助於提高課堂的聽課效果,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同時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但很多家長自身對「預習」就存在錯誤理解,將其等同於提前學一遍,於是就出現了一種現象,趁假期將孩子送進某個培訓機構去學。同時也出現另一種擔憂——提前學會了上課還有興趣認真聽嗎?其實對於接受過教育的家長來說,只要花一些心思,我們自己就有能力引導孩子預習數學。

下面,季風就結合小學二年級數學來和大家說說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預習數學!

首先,家長要了解整冊的知識結構,預估孩子的學習難點

推薦!激發興趣有幫助哦

以上,就是季風針對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預習數學的幾點建議,如果您覺得「季風說」對您有幫助的話請關注我!如果您也熱心於孩子的教育,也請您關注我!我們相互討論,共同學習,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

④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課前預習的習慣》

布魯納說過:「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得的主動參與者。」富爾還曾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而學會學習的基本途徑是善於自學。若翻閱一下古今中外的科學文化界的名人大家的傳記,我們就會明白,這些偉大的成就大廈無一不建立在小時養成的自學習慣根基上,而課前預習就是自學之樹的萌芽。三年級是小學階段一個特殊階段,培養他們良好的預習習慣,可使學生終生受益。
一、告訴學生預習的意義,形成良好的預習意識
經過兩學年的學習,三年級學生彼此之間在學習上已經拉開了或大或小的差距。個體的差異已經影響到課堂效率的進一步提高。如何才能縮小這種差異?因此,進行充分的課前預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縮小這種差異。
與學生的個性差異相對應,學生的課前預習也是個極具個性的行為。理解接受能力強的可能只花較少的時間,理解接受能力弱的則可以花更多的時間來仔細琢磨,以彌補課上時間的不足。如果預習真正充分地開展起來了,學生們就會有一個大致相當的再學習基礎,那麼他們在課堂上就必然會收獲比未預習好若干倍的效果。
二、指導學生預習的方法,達到較高的預習效率
1.將書「看一看」。
三年級學生完全可以嘗試著進行獨立的課外閱讀了。「看一看」也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預先知道將要學習的內容,做到有個大致的學習方向,上課不至於盲目,並可減少上課進入學習角色的准備時間。
看什麼是個任務問題,怎麼看就是個能力問題了。我們要培養學生的看書能力。看看將要學習的內容是什麼,與以前的知識有沒有聯系,有沒有什麼新的東西,這些新東西自己能理解嗎,帶著這樣的問題去閱讀,效果應該是很明顯的。
比如,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8頁「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不能整除)」的課文。這里的除法52÷2與以前的46÷2、65÷2……雖然都是除法,但已有了很大的不同。要提醒學生注意到這種不同。這種不同馬上會引起學生認知上的沖突,進而激發學生深入學習下去的興趣。
當然這里的「看一看」,可以是只看一遍,比如基礎較好、能力較強的學生。也可以是看很多遍,特別是基礎比較弱、能力不太強的學生,完全可以藉助自己課前的刻苦努力來取得同樣理想的成績。
2.將書「做一做」。
新課本不再是將知識直接地呈現給學生,而是留了很多的白,這些空白是很應該讓學生自己嘗試著去做的。比如,在預習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千克與克》時,應注意到本單元內容實踐性很強的特點。預習不能只停留在書本上,而應該重實踐。這里的「做」應該有一種「做數學」的含義,而不能僅僅是「做作業」。
把課本預先做一遍,還可以來檢查自己「看一看」的效果。進行了這樣的充分預習之後再進課堂,每個人的學習就會有極強的針對性。即便有時老師沒有預設到的問題,自己也完全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得以解決,從而使自己的課堂學習效率更高。
3.將書「說一說」。
在完成了「看一看」、「做一做」的要求之後,學生將會分化成兩大陣營:一是有問題的陣營,一是能解決問題的陣營(當然這兩個陣營是動態包容的)。此時老師就應該真正像新課程所要求的那樣,做個課堂學習的組織者,引導他們自己解決問題。這里所謂的「說一說」實際上已將課前預習和課上學習緊密地聯繫到一起了。
這里要提一下的是,數學的表達離不開數學的語言。小學數學的語言還是比較接近日常用語的。但數學語言比日常語言更精確、更簡練。這一點要提醒學生在「說一說」時注意些。
比如,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統計與可能性》,其中的「經常」、「偶爾」、「差不多」……這些詞就賦予了更深的數學意義在裡面。
再比如,在分析實際問題時,日常的用語經過提煉就變成比較精練的數學語言了。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43頁的例題。圖上的信息收集整理如下:
(1)一條褲子28元
(2)上衣的價錢是褲子的3倍
問題是:買一套衣服要多少錢?
書上進而又用了畫線段圖這樣獨特的數學語言來分析了這種數量關系:
這樣表達相當的直觀和精煉。這種獨特的數學語言也應該讓學生慢慢的理解和掌握。
三、嘗試練習,檢驗學生預習效果。
這是數學預習不可缺少的過程。了解了所要學習的內容,並知道了課本的主要內容,可以挑選一些課後的習題,通過這一步來鞏固預習所掌握的知識。課本上的練習是為鞏固所學的知識而出的,預習中可以試著做那些習題,用來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然後想一想這樣行不行,還有什麼不足,應怎樣調整和改進,使預習做得更好。讓學生通過做練習或解決簡單的問題來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既能讓學生反思預習過程中的漏洞,又能讓老師發現學

小學教師怎樣數學寫預習提綱方法

在新課程標准下,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課前預習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前預習,不但能提高小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目的性和針對性,而且還可以提高小學數學的學習質量。如果小學生課前預習好了,學生就會帶著問題進入課堂,根據自己的預習情況有目的地聽教師講課,能夠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與學習興趣。這樣,就能夠大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呢?下面談談幾種預習的方法: 一、「讀」——細讀教材,注意重點,標出不懂的問題。 課前預習的首先是細讀教材,標出疑點。在預習讀教材的時候一定要認真,要逐字逐詞的閱讀理解,一邊讀一邊用筆把重點疑點勾畫出來。重點的地方認真加以理解,特別是相似相近的概念、性質等易錯易混淆的地方要特別注意區別;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作上記號,以便提出來與同學交流,在教師講解時作為聽課的重點。 二、「思」——思考方法,理解例題,抓住前後的聯系。 分析理解例題,掌握例題方法是課前預習的重要任務。理解例題是我們學習數學的一個關鍵,對例題理解與否就決定你是否掌握了本節點的知識與技能。在預習例題時,首先要想一想它與已學過的知識有無聯系,如果有聯系,可以先用以前的知識看看能不能弄通,然後結合現在的知識與方法去理解每一步是怎麼得到的;如果還不理解,可在相關地方作出記號,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在教師與同學的幫助下去解決。 三、「集」——收集信息,整理筆記,記錄有關的知識 收集信息就是收集整理與與新知有關的信息。在預習的知識中,如遇到數學活動、統計之類的課題,課前預習時就必須收集與新知識有關的信息,以便上課時更好的學習新知識;在預習時,還可以准備相關的筆記本,記錄重點、疑點、學習體會;記錄公式、性質,特別是記錄一些特殊的規律,「結論性」的典型題目,在日後的學習中就能夠舉一反三。 四、「議」——議論疑點,合作學習,交流疑惑的問題 在預習的時候,經常會遇到認識模糊或難以理解的問題,學生可以與父母或者與同學進行討論交流,在討論中學生要說清自己的疑惑,自己對問題的看法與猜想等,讓別人理解並驗證自己是否正確。同時要虛心聽取別人的見解,在探討中找到正確的答案。這樣做既增加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信心,又能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慾與熱情。 五、「練」——訓練習題,總結方法,檢測預習的效果。 訓練習題是預習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它是檢測預習效果的重要方法。學生在預習完例題後,可以用自己的理解方法去完成課本中的練習,這樣能驗證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如果正確了,可大大增強學生的預習信心,加深對新知的理解;如果出現錯誤,要找出錯在什麼地方,想想為什麼錯了,結合例題去改錯。如果是找不到錯誤的根源,可在聽課時重點聽講,認真領悟。 六、「補」——補習舊知,查漏補缺,鞏固已學的知識 在數學中,新舊知識間往往存在緊密的聯系。在預習時,如果發現與預習的新知聯系緊密的定理、公式、法則等有模糊或遺忘的地方,可以查閱相關的資料,問問老師與同學補習以前還未掌握的知識。這樣對不懂的知識加以補習,既可以進一步鞏固學過知識,又為學習新的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還能使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課前預習是學好小學數學必不可少的。

⑥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課前預習習慣

培根說:「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於習慣的不同,
它不是造就一個人,就是毀滅一個人。」可見,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自己的思想進入數學課堂,其實這就是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課前預習是學生對新課學習前獨立地對新內容進行准備性地學習,是課堂教學的前奏和序曲。在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的預習,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他們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培養學生數學課前預習的習慣,也是在新課改下構建「學生主動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先決條件。為此,作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課前預習習慣,教給他們正確的預習方法,從而使他們主動、自覺地參與數學教學的全過程,最終成為有較強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人。要培養小學生數學課前預習習慣,我個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轉變思想,重視預習
首先,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預習,不要認為預習使學生提前知道了教學內容,學生就不會慢慢地與教師經歷困惑、操作、比較、分析、綜合的思維過程,一起品嘗探索成功的滿足和愉悅。因為預習是學生自主參與、獲取知識的教程,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著名教育家魏書生曾說過:「學生通過資料能弄懂教材的百分之九十九,教師只起百分之一的作用。」百分之一與百分之九十九,這個比例也許是誇張了點,但至少說明了一個道理:沒有一定的活動范圍,人就無法完成重大的事情,兒童的自學意識和自學動力的幼芽,也必須在開放的學習活動時空中才能得以勃勃生長,而自學的第一步就是要學會預習。
其次,教師還應讓學生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教師既可以從理論方面給學生講講預習的好處,還可以在具體的數學學習活動中向學生滲透預習的重要作用,並鼓勵他們預習數學,逐漸讓他們體會到預習習慣的形成對自己的終身學習和發展至關重要。
二、激發興趣,樂於預習。
《課程標准》指出:‚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有高效的學習方法,科學的學習態度,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生動直觀和趣味盎然的學習會激發學生

小學各年級課件教案習題匯總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

對學習的慾望。‛預習這項學習活動也不例外,它是一種個體的、自覺的活動。開展這項活動需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正確的學習動機。
⑴、在預習活動中引入‚競爭意識‛。比如每周開展一次評比活動,評選出幾名‚預習小能手‛(或者‚預習小明星‛)。還可以讓預習得特別好的學生在課堂上當小老師,組織全班的匯報交活動。這樣,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就會反思自己的預習方法,取長補短,提高預習能力;另外,學生還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從而激發了預習的興趣。
⑵、多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比如,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時就說:‚我看誰是預習的小能手(或者『小明星』)!‛檢查預習效果時,發現預習得好的學生就在預習本上為他批註:‚你真是個會動腦筋的好孩子!‛‚預習得很成功,繼續努力!‛如果發現學生有進步也要及時表揚,比如,‚預習得真仔細!再多動一下腦筋,你都能當小老師了!‛‚繼續努力,老師相信你能行!‛等等。另外,還可以讓預習得好的同學在台體驗上展示自己的預習作業,並把預習的方法講給同學們聽。讓學生不斷體驗成功,樹立起自信。
⑶、建立適當的獎勵機制。對於預習得較好的或者預習有進步的學生,教師可給予適當的獎勵,同樣可以激發學生的預習興趣。如:獎給他們‚智慧星‛,累積到一定的數量就可以發給他們一些獎品。
三、授之以漁,學會預習
1、合理安排預習內容。學生初學預習時,不知從何入手,這時教師要設計好預習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去預習,做到有的放矢,針對性強。這對教師要求比較高,除了要分析自己學生的學情,還要結合教材特點對相關學習內容進行認真研讀,提出既有一定價值,又有吸引力,並能促使學生產生濃厚預習興趣的預習內容。最重要的是所布置的內容要有層次性,要讓學生通過預習、思考,解決

三個層次的問題:學困生只要通過仔細閱讀知道下一課我們學習什麼,大概是怎樣的就可以了;大多數中等生就應該在這個層次上思考為什麼是這樣的。而優等生應在兩個層次的基礎上思考還可以怎麼樣,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如:《長方形周長》的預習內容安排:①、說說長方形的特點和初步理解周長的含義。②至少掌握一種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③長方形的周長有幾種計算方法?哪一種最簡便?學困生只要求完成①題就行,中等生完成①②題就可以了,而第③題更高一個層次,主要是為學優生准備的。
2、選擇恰當的預習方法。由於學生年齡小,獲取知識的經驗不足,對其進行科學的預習方法指導非常重要,它直接關繫到預習的成敗和預習習慣的養成。 (1)、數學概念課的預習
讓學生在通讀新課內容的基礎上,動手畫畫、圈圈知識要點、主要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從整體上感知新的數學知識,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概念、結論畫一畫、圈一圈,使得新課中的主要內容顯現出來,以引起自己的注意,為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新知識做好准備。
① 列舉事例來理解概念。數學概念並不是無中生有,而是從具體的現實世界中抽象出來的,我們一定可以從身邊找到這些概念的原型。比如在預習《乘法的運算定律》時,讓學生舉一些具體的例子來說明概念,可以幫助學生形象理解概念。
② 動手實踐來感受概念。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在預習時,也應該指導學生動手實踐來理解數學知識。比如預習《三角形的內角和》時,讓學生剪一剪、拼一拼,這樣學生不僅對數學學習產生了興趣,還可以很自然的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的知識。 ③ 巧用對比來分析關系。在數學的學習中,對比是很重要又經常用到的學習方法,在預習時也是如此。比如預習《小數的加減法》時,讓學生將小數加減法的計演算法則、運算定律以及要注意的一些問題,與整數加減法進行對比,找到它們的區別與聯系。這樣不僅揭示了新舊知識之間的關系,而且有利於學生形成知識網路。 (2)、數學計算課的預習
①看懂例題。無論是新教材還是老教材,在計算課的編排上都會以例題的形式出示計算方法,為學生提供了預習的平台。學生通過預習已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掌握這些方法了,到了課堂上,我們就可以專心致志地解決學生在預習中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可以把知識學得更深、更廣。
②總結演算法。很多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法都不止一種,在預習時要讓學生思考不同的解題方法,並達到演算法的優化,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②嘗試練習。通過嘗試練習,可以檢驗學生預習效果,這是數學預習不可缺

少的過程。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數學知識,要讓學生通過做練習或解決簡單的問題來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既能讓學生反思預習過程中的漏洞,又能讓老師發現學生學習新知識時較集中的問題,以便課堂教學時抓住重、難點進行講解。
(3)數學操作課的預習
新課程的實施,要求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學生只有親歷了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才能知其所以然,其中免不了要親自動手做一做、試一試,因為課堂中有動手操作的內容,自然少不了要通過熟悉教材,了解操作過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課前准備好。如教學《統計》一課時,要學生統計家裡一個月的費用支出情況,這時,我們就可以將它作為預習的內容,讓他們在課前完成。
四、及時評價,促進預習
對學生的預習過程,教師應及時地檢查、評價和反饋。檢查的方式有:檢查學生的預習本、課前提問、課內提問、出幾個小題讓學生筆答等。無論採用何種檢查方式,檢查後都要對本次預習情況進行及時評價,以推動下次預習。這樣不僅對培養學生預習習慣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還便於教師及時調整課堂活動方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比如教學《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一課時,引入新課後我就向學生提問:「你們都預習了哪些內容?有哪些問題自己已經解決了?還有哪些地方存在疑問?」接下來我就讓他們在小組里交流互助學習,即與組內同學分享預習的收獲,一起討論存在的疑問。然後再讓各小組派代表上台匯報本組的學習情況。這樣,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課堂發言的積極性與流暢性、「疑問」的數量與質量、講解的層次性與邏輯性,了解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與掌握,並適時補充重難點知識,解決學生在本課學習中還存在的問題,並及時准確地對學生的課前預習作出評價。這樣的課堂,學生想得多,說得多,交流的多,體驗的多,個性發揮得充分,他們體會到了預習給他帶來的榮耀,再也不把預習當作是可有可無的事了。
五、常抓不懈,堅持預習
習慣是一種不易改變的行為方式,良好的預習習慣不僅要靠反復的訓練才能形成,而且要在長期的訓練中得到鞏固,使之定型。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要養成一種習慣,必須經過反復地訓練,這就需要老師和家長多方力量聯合起來,常抓不懈,持之以恆,使他們從一點一滴做起,積累起來,養成習慣。否則,一曝十寒,是不能養成好習慣的。
好的習慣會成為學生前進道路上的路標,會成為學生一生快樂的源泉。我們要讓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和探索能力,以適應時代的需要。有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預習是合理的『搶跑』」。學生一旦掌握了預習方法,一開始就「搶跑」領先,有助於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使學習變為主動,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又養成了良好的學習品質。

總之,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雖然是一項長期而繁重的教學任務,但是只要通過學生持之以恆的預習實踐,教師和家長科學、耐心的指導與監督,學生的預習水平就會不斷提高,良好的預習習慣就會不斷養成!

⑦ 小學數學應該如何進行課前預習

應該如何預習呢?低年級的學生識字少,學習習慣差,我們可以領著他們預習。對於一年級學生我是從教會學生讀書開始的:第一步學會看目錄,了解目錄的作用,可以全面了解書中內容和很快地找到想看的內容。第二步學會看信息窗,首先看信息窗描述了什麼事情,有什麼物體,然後尋找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思考解決方法。例如在預習《100以內數的加減法》(一年級下冊)信息窗1時,我讓學生先看信息窗中小朋友都在干什麼,然後再找一找一共有幾句話,哪幾句話是連在一起的,可以組成一個數學問題。最後想一想,這個數學問題怎樣列式子解決。對於一些實踐類、操作類的知識,我們可以讓他們提前准備教具,體驗過程來進行預習。例如在教學一年級《分類與比較》時,我安排學生課前和家長一起逛超市,要求學生留意察看商場里的商品是怎樣擺放的。還讓他們和媽媽一起整頓自己的書包、衣櫃,讓他們感覺分類的重要性。用學生身邊的「情境」涌現教學內容,增加了數學教學的現實性,趣味性,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知識,調動了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更能激發出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隨著低年級學生學習能力逐漸增強,他們有時不再需要老師領著預習,但是他們往往把預習簡單理解成看數學課本,預習時走馬觀花,一目十行,難以深入教材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索新知,也有些學生把導學案或者書後的習題做一遍便認為是大功告成了。他們預習當成了枯燥任務來完成,久而久之會造成他們對學習數學興趣的減退。在這種情形下,我經常分階段地、有目的的進行預習方法輔導,給學生提出明確的預習要求、步驟,教給學生具體的預習方法。如以「做什麼——怎樣做——為什麼這樣做——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這幾步來預習。並且給他們布置的預習任務一定要注意難度適中,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強。同時也可以設計成預習題綱(低年級沒有導學案)。

⑧ 如何提高小學生數學的預習能力

一、培養學生數學預習能力的必要性
預習是學習的開始,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准備。預習充分、合理、有效,不僅有利於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提高,也必然促使教師更加深入地去解讀教材,預設課堂。學生的預習與教師的預設相互交融的時候,是課堂最具生命力的時候。預習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受創造的快感。
預習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內容,在課程實施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我們都知道,有效的學習一般包括課前預習、課內學習,課後鞏固,三者缺一不可。而課前預習的作用就在於使每個學生對學習內容有個整體把握,對學習困難有個心理准備。預習內容是所學新知識的基礎與先導,所學知識是預習的延伸與發展。通過預習可以使學生更加熟悉、掌握一些已有知
識,並對新的知識完成在「知識樹」上的架構,為學生有效的課堂學習奠定基礎;也就是說,預習在數學學習中起到了一個承前啟後的紐帶作用。
二、培養學生數學預習能力的策略
「授之一魚,只供一餐;授之以漁,可享一生。」指導學生學會預習是學法指導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科學的預習方法,使學生能合理地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有效地預習,才能取得良好的預習效果,才能為新知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預習方法的指導、訓練,可以使學生學會預習,並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執筆而自能合度」的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有效目標設定
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老師布置預習就是一句話:「今天回家預習某某頁,某某內容。」學生往往無所適從,這樣不僅達不到預習的目的,反而會養成學生做事盲目、草率的壞習慣。我們的學生千差萬別,他們的接受、理解、感悟能力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就告訴我們:預習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盡量從學生實際出發,起點要低,要循序漸進地設立恰當的預習目標。首先,預習作業的布置不能機械單一;其次,預習作業布置不能簡單隨意,要有針對性;最後,還要注意不能一刀切,缺乏層次。也就是說,我們要盡量制定些學生稍做努力就能完成的目標,讓他們比較樂於完成預習作業。 (二)指導預習方法
合理地選擇方法有利於學生提高學習的效率。指導預習要因材而異,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習內容,預習的方法也不相同。如:概念型教材重點採用閱讀理解法預習,計算內容重點採用嘗試練習法預習,而幾何內容則適合採用實驗操作法預習……總之,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根據具體的學習內容合理地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方法預習數學,一般以某一種(或幾種)學習方法為主,輔以其它。這樣的預習有利於學生對內容的獨特理解,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對數學預習方法的指導可以分以下四步進行:

1、通讀內容,圈畫要點,了解大概內容。這一過程主要針對概念性的數學知識。學生在通讀內容的過程中,從整體上了解了新的數學知識。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概念、結論畫一畫、圈一圈,使得新課中的主要內容顯現出來,為理解和掌握知識做准備。例如在預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先讓學生找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一邊看書,一邊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分別有哪些特徵,並在書上圈畫出來。

2、細讀例題,初步理解,「消化」重點知識。學生在對數學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後,就要指導學生怎樣「消化」這些知識,初步完成預習文稿,這是預習的主要環節。如何指導學生怎樣「消化」呢?一般來說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列舉事例,理解概念。數學概念並不是無中生有,而是從具體的例子中抽象出來的。讓學生自己學會舉一些具體的例子來說明概念,幫助形象理解概念。例如對「約數和倍數」的理解,課本上只有一句話:「如果整數a能被整數b整除,就a叫做b的倍數,就b叫做a的約數。」學生就可以舉出這樣的例子:6能被2整除,6就是2的倍數,2就是6的約數;15能被5整除,10就是5的倍數,5就是10的約數等。表面上看,是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實際上學生是在用具體的例子理解概念,當量達到了一定的標准就會有質的飛躍。 (2)動手實踐,感受數學。《課標》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在預習時,也應該指導學生動手實踐來理解數學知識。例如《長方體和在正方體的認識》中對「面」、「棱」、「頂點」的預習,我指導學生在身邊找一些長方體的物體,像火柴盒、魔方、葯盒、數學課本等。讓學生動手去摸一摸這些長方體物體的面、棱、頂點的數量。又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中對體積公式的推導,課本中有較為明確的推導過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親自擺一擺、算一算、想一想,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更助於學生應用體積公式。我們都知道,活動是孩子的天性,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不僅對數學學習產生了興趣,還很自然的理解和掌握了數學知識。

(3)嘗試解題,思考問題。在小學數學課本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的設計是以解答數學問題的形式出現的。如果不指導學生怎樣預習這樣的內容,就很有可能造成學生讀完題後看答案的現象。而學生在似懂非懂的情況下不勞而獲,自然不利於學生學習能力和習慣的發展。碰到這樣的內容,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課本上的解答方法先用東西蓋住,自己嘗試審題、解答,解答後再與課本上的方法對照;或者實在不會解答時再看課本上的。這樣學生通過了自己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過程,就會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4)巧用對比,分析關系。在數學的學習中「對比」是很重要又經常用到的學習方法,在預習時也是如此。如預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可以指導學生將正方體的特點與長方體進行對比。再如預習《百分數應用題》時,可以指導學生將百分數應用題與分數應用題對
比。使用對比不僅可以揭示兩個新知識之間的關系,利於學生理解知識的外延和內涵;還能揭示新舊知識之間的關系,有利於學生形成知識網路。
3、初步練習,檢驗效果,完成「我的嘗試」。這是數學預習不可缺少的過程。數學學科有別於其他學科的一大特點就是要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數學知識,要讓學生通過做練習或解決簡單的問題來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既能讓學生反思預習過程中的漏洞,又能讓老師發現學生學習新知識時較集中的問題,以便課堂教學時抓住重、難點。
4、精讀難點,思考疑點,記錄「我的疑問」。這也是數學預習的重要一環。預習不等於自學,對預習中遇到的疑難之處,要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識,不一定非要在預習時解決,發現問題才是預習的關鍵所在。「學起於思,思起於疑」,預習就是尋疑的過程。因為有了問題,學生對新課的學習才有目標。有目標的學習,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在教學實踐中, 還可以利用兒歌來讓學生記住預習數學的方法和步驟:「預習法,要牢記;一遍粗讀,二遍要細;重點圈,難點畫;疑點標,易點練;會分析、善質疑;和諧高效來預習,學好數學真容易。」 作為教師,及時有效地介入學生的預習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預習中的學法指導與訓練,可以促使學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執筆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對於一些比較難的內容,預習時如果能促成小組研究性的預習,那麼學生接觸的范圍和視野一定能夠更加開闊;也可以通過家校信息平台,取得家長的支持,幫助學生更快地解決一些預習中碰到的困難。
(三)精心設計文稿
預習文稿是學生進行有效預習的「導航」和「拐杖」,它能夠使學生明確預習的內容和方向,提高預習的效率!設計預習文稿的原則是:1、預習題要有針對性,即針對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2、要養成預習的習慣,就要激發學生對預習產生興趣,所以設計的預習題要體現趣味性,能激發學生求知慾,使他們主動探求問題。3、預習題要有啟發性和指導性,能啟迪學生思維。4、預習題要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預習不要流於形式也不要要求過高,學生「跳」了,還是摘不到桃子,或預習形式千篇一律,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按照預習要求,讓學生以預習文稿設計的問題為依據,根據預習提示,主動查閱教材,做實驗,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嘗試獲取知識,自主發展能力。從實際操作中可以發現預習文稿介入課堂還有以下作用:(1)幫助老師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相應地調整教學環節。教師所預設的教學難點不一定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難點,反之,我們未曾預設的卻有可能是學生理解上的難點。(2)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學生通過預習,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疑問,帶著問題學習,注意力相對集中,當自己能夠為其他學生答疑的時候更是熱情高漲。課堂中學生的緊張程度、興奮程度都明顯提高,相應的教學效率也提高了。(3)增加了課堂的容量,使得知識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拓展了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4)培養了學生問題意識和提出問題的能力。通過運用數學預習文稿,很多孩子充滿了自信,原先成績較差的學生敢於在小組里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也能認真傾聽別人獨到的見解,又找回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加了學習數學的信心,獲得了從未有過的成功體驗! (四)注重預習檢查

美國著名專家H西蒙說:「只有當學習者知道學習的結果如何時,才能發生學習興趣」。可見,及時檢查預習情況,對培養學生預習習慣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對作業檢查,老師不能說一套做一套,一定要每天按時檢查預習作業,檢查的形式有教師提問檢查、同桌互檢、小組交流匯報等。檢查中,若發現學生沒有完成預習,要督促其及時補上,並通過思想教育,讓學生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對認真完成的學生要大張旗鼓的表揚。在教學過程中,我也會設計一些環節,讓認真預習的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預習成果,讓他們起到引領、示範作用,使其
他學生感受到預習的好處,從而產生認真預習的願望。對學生的預習作業,我從不做簡單評價,時時注意給予真誠而富有強烈感情色彩的評價。讓孩子從中感覺到老師對他的付出的認可、贊許,給予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學生更主動地完成預習,從而培養學生預習的興趣。此外,新《課標》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要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的預習效果存在差異,對預習效果不要強求學生都到達相同的水平。
培養學生數學預習能力不能急於求成,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當學生有了預習的興趣、掌握預習方法之後,對預習也應有了自己的認識,他們會認識到,預習可以幫助自己,更快更好地掌握課堂上老師將要教學的內容和任務;同時,只有自己認真地預習,才能在課堂上與同伴們進行充分的交流與探討,才能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思維的火花和光亮。久而久之,學生便會漸漸養成預習的良好習慣。實踐證明,只要教師能有計劃地堅持不懈地指導和督促學生預習,學生定能學會預習,學會學習,也會更加自主地走進數學課堂!

⑨ 怎樣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預習習慣

如何才能調動學生主動預習的意識呢?首先學生自發的對新知識的好奇,是學生積極、主動預習的前提;其次老師循循善誘的正確引導為學生能夠自覺完成預習創造了條件。
一、課前預習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自由度愈高的學習,身心投入的程度愈高,興趣也就越高」可以說,真正有質量的預習,不僅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使學生在數學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培養和提高。預習,在新課程新理念下應該賦予新的內涵。我們應該把預習看作是對課堂教學的准備,它是學生帶著自身的經驗和背景來預習,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而這些體驗和感受使課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通過預習在課堂上可能會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內容。
在教學中,常常有一些接受能力比較慢的學生,對教師所講解的內容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消化吸收。但是有的學生會因為前面的知識還沒有完全理解再學習後面的知識,感覺難度很大,而逐漸失去興趣。要求課前預習以後,這部分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與理解,初步掌握了要學習的知識,有了一些成功感,這種成功感促使他想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也就會積極參與課堂上的討論、交流,對自己的學習便有了信心。漸斬地覺得數學不再難學,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
二、課前預習要加強方法的指導
使學生學會自學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策略,一個人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就能獨立地向新認識領域進軍,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識的頂峰。所以,要想讓學生具有自學的本領,作為教師就要重視方法的指導。經過實踐和反思,我認為預習方法的形成可從以下五個環節進行指導。
⒈ 看一看。引導學生仔細看書,邊看邊勾畫,自定統一符號,如重點加「?」(著重號),難點加「△」,疑點加「?」,等等。做到粗讀、細讀和精讀一體化,堅持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邊讀邊記,邊讀邊思。
⒉ 讀一讀。細讀內容,理解主要數學知識。這是預習的主要環節。學生在對數學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後,可以讓學生舉一些具體的例子來形象的理解概念,從具體的例子中抽象出概念來。
⒊ 摸一摸。動手實踐來感受數學。《課標》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在預習時,也應該指導學生動手實踐來理解數學知識。
⒋ 比一比。巧用對比來分析關系。在數學的學習中「對比」是很重要又經常用到的學習方法,在預習時也是如此。
5.試一試。預習時大膽嘗試解答例題來思考問題。在小學數學課本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的設計是以解答數學問題的形式出現的。如果不指導學生怎樣預習這樣的內容,就很有可能造成學生讀完題後看看答案。在似懂非懂的情況下不勞而獲,不利於學生學習能力和習慣的養成。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碰到這樣的內容,先將課本上的解答方法用紙蓋住,自己嘗試審題、解答。解答後與課本上的方法對照,不會解答的再看課本上的過程與結果。這樣學生通過了自己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過程,就會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三、課前預習要建立交流機制
小學生的知識經驗有限,盡管學生課前進行了自學讀懂了一些,但必然存在一些內容在理解上膚淺、或模糊、或未知甚至錯誤的。學生作為學習個體,本身就存在著差異,預習後的課堂面臨學習差異可能更大。
那麼預習後的課該如何組織?
1.評價――對學生的預習過程或是結果,教師應採取多種方法及時地檢查、評價、反饋,注重發揚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思考的主動性。比如可以通過課前提問、小問卷、小老師等形式檢查預習成果,及時給予評價激勵。同時教師可以掌握學生知識起點,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對沒有預習習慣或預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教師要及時給予幫助,使其嘗到課前預習的甜頭。
2.體驗――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預習成果改變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想的多、說的多、交流的多、體驗的多……使其個性得到充分的發揮,漸漸地學生對預習產生慾望。通過長期不斷的訓練,學生將會把課前預習作為一項常規的學習任務來完成。
四、課前預習的內容要有所選擇
數學教材中的內容,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需要進行課前預習的。對於結論性的知識,學生會有「先入為主」的想法,往往只看結論而忽略了對知識的探索和理解。
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對某些知識點理解錯誤,產生誤解。
如:中位數、眾數、平均數之間的區別和聯系,什麼時候用平均數表示比較合理、什麼時候用中位數表示比較合理。如果學生對知識產生了誤解,要糾正學生對知識的誤解有一定的難度,因為第一印象是比較深刻的。
五、課前預習要持之以恆的引領
預習要堅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廢。千萬不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預習覺得沒有進步,就放棄了。要注意不斷修正預習方法,並從課前預習入手,逐漸發展到單元預習和學期預習,逐漸形成預習習慣,不斷提高預習能力。
另外,教師在引導學生學會預習的同時,應創設情境,提供學生活動的機會和活動的題材,讓學生探索、研究、創造性地學習新知。只要教師正確引導、把握知識的系統性、調整好教學模式,數學課堂就會異彩紛呈,生機勃勃!
總之, 要學好數學,就要培養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在有效教學背景下,課前預習對學好數學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做好課前預習,不僅可以明確新課的重點和難點,發現不懂的問題,使自己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學習;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⑩ 如何使學生掌握小學數學學習的正確預習方法

預習是上課前對即將要上的數學內容進行閱讀,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數,以便於掌握聽課的主動權。預習是獨立學習的嘗試,對學習內容是否正確理解,能否把握其重點、關鍵,洞察到隱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時在聽課中得到檢驗、加強或矯正,有利於提高學習能力和養成自學的習慣,所以它是數學學習中的重要一環。
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策略,一個人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就能獨立地向新認識領域進軍,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識的頂峰。所以,要想讓同學具有自學的本領,作為教師就要重視方法的指導。預習的方法有很多,所以,根據小學數學教材的特點和小同學的年齡、心理特點及其認知規律,課題計劃教給同學下面幾種預習方法:
1.任務落實預習法
即教師布置預習任務,同學帶著明確的預習任務去進行預習。因為同學初學預習時不知從何下手,這時教師設計好預習任務,讓同學帶著任務去預習,能做到有的放矢,針對性較強。教師先要對自己提出高標准嚴要求,對相關學習內容要進行了認真研讀,提出既有一定的價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同學產生濃厚的學習、探索興趣的預習任務。教師布置任務時,可以採取表格的形式或者提問的形式,讓同學去預習。布置預習任務時一定要注意難度適中,具有誘發性和趣味性,預習要求要明確,可操作性要強。
2.筆記預習法
開始,可以讓同學在書上做簡單的眉批筆記,在閱讀課本後,把自己的理解、體會或獨特見解寫在書上的空白處;其次,可以讓同學做摘錄筆記,就是預習後,在筆記本上摘抄重點概念、關鍵語句等等,以加深對重要知識的記憶、理解,並簡單地記下預習過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處,也可以記錄自己在預習中的收獲。開始時教師都要抽出一定的課內時間帶著同學進行,在要求、步驟、方法、格式上均要給以細致的指導,然後再放手讓同學獨立預習、做筆記。對於基礎比較好的同學,還要會做思維含量較高的反思型預習筆記。在研究過程中,一方面要驗證這幾種預習方法的適用性,另一方面要尋求其他適用的科學預習方法。
3.溫故知新預習法
這是新舊知識聯系的預習法。在預習過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識,歸納新知識的重點,找出疑難問題,另一方面復習、鞏固、補習與新知相聯系的舊知識。要求預習新內容時要與學過的舊知識聯系起來,做到「溫故知新」,聯系舊知,學習新知,使知識系統化。
4.嘗試練習預習法
對於計算類新授課、練習課,預習時先進行嘗試練習,遇到疑難再返回預習例題,然後再嘗試練習。通過嘗試練習,可以檢驗同學預習效果,這是數學預習不可缺少的過程。數學學科有別於其他學科的一大特點就是要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同學經過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數學知識,要讓同學通過做練習或解決簡單的問題來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
5.動手操作預習法
對於公式的推導等操作性較強的知識,要求同學在預習過程中親自動手去實踐,通過剪、拼、折、移、擺、畫、量、觀察、比較等活動,體驗、感悟新知識。因為課堂中有動手操作的內容,自然少不了要通過熟悉教材,了解操作過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課前准備好。同學只有親歷了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才能知其所以然。
6.合作式預習法

同學之間互相切磋、交流,可小組合作分工,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的預習方式,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來共同完成預習任務。合作式預習培養了同學的團結合作精神,提高了同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預習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