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很多的學生對於數學都感到頭痛,因為數學的分數每次都不高,並且很多的知識點都不太懂,那麼初中數學怎麼樣學才可以有效的提升分數?
初中數學怎麼樣學可以有效提高分數?
知識框架圖
相信只要做到以上的幾點基本上這個科目的分數就會有一些改變,當然在學習當中計劃是必不可少的,無論復習還是學習都需要制定一個專業的計劃來幫助自己學習,在加上以上的幾點,數學分數會有相當大的進步,在學習當中如果遇到了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需要及時的像老師或者比自己好的同學求教,以便於自己可以解決難點,不會對以後的學習有影響,以上就是初中數學怎麼學的內容,相信你做好這幾點,各個科目整體的分數都會出現上漲.
❷ 怎樣培養小學生願學,愛學數學
數學學習一般會給人枯燥、呆板的印象,而小學生正是處於愛玩的年紀,枯燥的數學課是很難引起他們學習興趣的。因此自然也就會有很多小學生不愛學習數學,那麼怎麼樣讓小學生愛學習數學呢?不論是中國、外國,還是古代、現代,但凡在學業上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對學習都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因此,筆者認為要想讓學生喜歡學習數學,最主要的就是要激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讓他們覺得數學課不是枯燥呆板的,而是新鮮有趣的。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也說:「有了興趣就會樂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也就會擠時間來學習了。」當小學生對數學學習充滿興趣的時候,他們就會將全部身心投入到數學學習當中去,進而想盡一切方法去認識和解決數學問題。當小學生對數學學習充滿興趣時,他們就不會視學習為一種苦役,就能愉快地進行數學學習,也就達到了讓他們喜歡學習數學的目的。因此,我們數學教師要想盡一切辦法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要通過多種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來啟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動腦、動口、動手,進而對數學學習充滿興趣,並且長久地將這種興趣保持下去。這樣做就自然能夠讓學生更愛學習數學,也就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了。筆者現將自己在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幾種教學手段總結如下,希望能給各位同行一點建議,從而使我們的教學工作更加順利地完成。
一、教師要愛護學生,真心地關心他們,通過加深師生感情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
經過多年的教學,我發現當學生與某個老師的感情比較好時,他們就會很喜歡上這個老師的課。所以數學老師要想讓學生喜歡學習數學,首先要做的就是愛護、關心學生,拉近學生與自己的心理距離。但是,可能是由於數學學科的嚴謹性所致,在一般的情況下數學教師很容易在學生心中形成嚴厲、古板的印象,這樣就會讓學生感覺老師很可怕。也就不喜歡上他的課了。所以,數學教師在上課時要態度可親,對學生多一些包容:在平時要經常和學生聊天、談心,了解學生內心的真正想法。如果有可能的話,還要常常和學生一起參加一些集體活動,相信經過這樣的相處,學生就會對教師產生一種親近感,進而才能真正喜歡這位教師、喜歡學習數學。當學生進入小學高年級時,有可能會出現一些學困生,這時數學教師一定要注意對他們的態度,不能動不動就訓斥他們,將所有的錯都歸到他們身上。要對他們一步步進行引導,注意尊重他們、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常常使用表揚、獎勵等方法去鼓勵他們,特別是對成績落後、基礎較差的學生,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進步也要及時表揚,只有這樣才能讓這些學生從害怕上數學課逐步轉變為愛上數學課,進而對數學這門課程產生學習興趣。
二、要開展多種多樣、內容廣泛的課外活動,通過拓展課外知識,使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的源泉在於運用。」要想使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除了和學生搞好關系外。還要經常性地開展各種各樣、新鮮有趣的課外活動。比如:讓學生組成數學課外活動學習小組,使其分組完成作業,看看哪組的作業完成得最好,通過學生的好勝心理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組織形式多樣的智力競賽、口算比賽等,讓學生在競賽的氛圍中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樣通過開展各種活動,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讓他們在這些活動中互相感染、互相幫助,一起提高數學學習水平,進而長久地將數學學習興趣保持下去。
另外教師還要在數學課上,注意讓學生學會將與本節課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聯系起來,讓他們知道數學不是沒用的,而是在生活中處處存在的,進而使他們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在講到認識圖形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上課時找找自己周圍存在著哪些圖形,看看自己的課本、桌椅都是什麼形狀,想想自己家裡的日常用品、上學路上見過的建築物都是什麼形狀。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熟練地掌握住這些圖形,還可以讓他們知道這些圖形存在於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構成了我們的生活環境,讓他們在實際生活中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❸ 淺談如何讓孩子愛上數學課
創造機會讓孩子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隨著時代的發展,孩子學怎樣的數學,也應該有與時俱進的觀念。以前數學叫算術,主要就是算,現在是「數學」,已不僅僅是數字的學問,內容比以前豐富了。
學好數學,在數學課外,能做些什麼?
首先,我們需要認同一個觀念: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讓跑步快的人成為「劉翔」,讓游泳好的成為「孫楊」,讓會唱歌的人去「中國好聲音」,讓數學興趣愛好者多學點數學,這是一種常理,但如果要讓每一個人都多學點數學,那就是一種極端了。當然,這里還需要強調一點,不管孩子成為怎樣的人都需要數學,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數字時代,數學從來沒有像當下那樣普遍地滲透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因此,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要求每一個人都要學習必須的數學。
如何讓孩子愛上數學,有沒有簡單易學的技巧?
喜歡一樣東西,不同的人有不一樣的看法,我們不要期求每一個人都喜歡數學,這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作為老師和家長需要為孩子喜歡數學創造條件,讓他們自己在經歷的過程中,體會到自己適合做什麼,自己適合了才會喜歡上。
如果要談一點不成熟的經驗:我覺得是鼓勵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哪怕那一點微不足道的進步。學會乘法,也許在您眼裡,實在不值得一提,但是站在鼓勵孩子的基礎上,我們完全可以說:你終於能把這些加數相同的加法算式寫得這么的簡便了?另外,創造機會,讓孩子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有用與樂趣。在日常生活中,有機會的時候就讓孩子來用數學。最後,我給的建議是,讀一些有趣的數學課外書,豐富認識,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對於孩子要不要學奧數這個問題,我覺得因人而異。適合的學一點,不適合的不要學。學習一點思維數學,我個人覺得有好處,不是在於多學了多少數學知識和技能,更在於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以數學為載體,發展了思維,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前班,不要做小學的數學。讓學生「玩」數學,多積累點經驗。家長有時很在意看得到的數學本領,「我家的孩子數到100了」「我家孩子都會算進位加法了」這種技能提前機械掌握,並沒有多大的好處。學前階段,多積累點活動經驗,多玩就好了。
讓孩子大膽掰手指口算
一年級新生在學完了10以內加減法口算方法後,很多還會不自覺地掰手指進行口算,有的孩子在整個一年級都會出現這種現象,這時,家長特著急,總認為是自己的孩子笨,也怕跟不上其他孩子的步伐,於是對孩子進行了強化口算訓練,強化的弊端,既加大孩子練習的數量又降低孩子的學習興趣。
我們通過一份1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對學生進行測試,結果表明,40.8%的學生是在掰手指算,但不是每題必掰,他們的平均年齡6.5歲,而且男生占的比例要多。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如果教師不針對發現的掰手指情況加以干涉和研究的話,這一現象也會逐漸消失,直到計算20以內和100以內數的加減法時,學生的手指已經無法滿足需要,他們的內心也會產生認知沖突,自然而然地去想其他的途徑解決問題,那手指頭自然不掰了。
小學生的思維開始質變的時候,應該是四年級了。但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關鍵年齡有一定的伸縮性,可以提前,也可以延遲;可以加快,也可以遲緩,這意味著小學生思維發展存在著很大的潛力。
基於這種認識,家長不可嚴厲地杜絕思維發展慢的孩子掰手指,而是要創造一個寬松的氛圍,讓他們大膽地掰,在掰的時候想想幾和幾組成幾,慢慢的,隨著經驗的積累,他們便減少了掰的次數,最後實現不掰手指。
孩子做錯題,不能急於告訴正確答案
在低段孩子的應用題學習中,學生常出現看到「一共」就用加,看到「還剩」就用減,一個單元學習的是乘法,作業當中就全是乘,一個單元學習除法,所有的作業中全是除法,久而久之,認為應用題一學就會,到了中高段要解決稍復雜的應用題時就會束手無策。
對於家長來說,遇到孩子做錯題,不能急於告訴孩子正確答案或責罵,讓孩子先讀題,找出兩條數學信息和一個數學問題,感受信息和問題之間是緊密相關的,使應用題結構清晰化。同時家長要理清低年級應用題涉及的所有數量關系,再適時對孩子進行指導,重視應用題數量關系的分析與說理。
低段出現的數量關系有:總數、部分數之間的關系。
如,一年級上冊出現的圖畫應用題。要讓孩子明白這里是求圖上左右兩邊一共有多少人?表示已知部分數和另一部分數,求的是總數。如果變換問號的位置,就是已知總數和部分數,求另一部分數。
相差數的關系。人教版一年級下冊出現的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解決問題。如梨有12個,蘋果有9個,梨比蘋果多幾個?即12-9=3(個),像這種求相差數類型的應用題也可以歸結到求部分數的問題中。
每份數、份數和總數之間的關系。這是低段應用題的教學中一組非常重要的數量關系,在二年級中出現。家長在指導孩子時,也可讓孩子畫示意圖和線段圖明晰題意,這是是小學低段常用的解題方法。
如果您覺得有用就點個關注吧!
❹ 怎樣讓小學生喜歡數學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小學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這就是所謂的「樂學之下無負擔」。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了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為使學生在獲得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提供了條件,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
新教材增加了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例如,一年級上冊教材第114~115頁的實踐活動「我們的校園」,根據教材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處理的,選出六個學生都喜歡的活動,每個學生喜歡哪個活動就參加哪個,活動完畢,我馬上提出問題:「哪個活動參加的人數最多,哪個活動參加的人數最少?活動人數最多的組比活動人數最少的組多多少人?」立刻,學生的注意力由玩轉移到了思考問題上。教室里開始互相爭執,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接著我又問:「能不能想出一個好主意,能清楚、明了地看出結果?」這時候,我就開始引導學生如何進行統計,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經歷了數據的收集、整理過程。學生不僅學習了收集和整理數據的簡單方法,而且初步感受到了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為形成統計觀念打下了基礎。
又如,一年級下學期的「位置」這一節課也是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教室里排座位,給每個學生發一張票按號就坐,學生在尋找座位時就會思考、觀察、理解第幾組第幾個,坐好座位後會很好奇地看看前後左右都是誰。所以這一節課學生們的興趣也很濃厚。第7頁「布置房間」這一題我根據素材,把這幅圖設計成活動畫面內容,學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隨意擺放,然後告訴大家,自己怎樣布置的房間,在這里既使學生明確了方位,又體會了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二、在富有兒童情趣的童話中,感受數學的美
「故事是兒童的第一大需要。」生動的數學故事令人終生難忘,故事中有生動的情節,豐富的情感,寓知識於故事之中,不僅吸引學生,也符合學生形象記憶的特點。打開實驗教材,可以看到許多有趣美麗的童話內容,如一年級上冊的第6、7頁小兔蓋房子,第14、15頁野生動物園,一年級下冊第20頁熱鬧的小河邊,第41頁小熊的一家,這些都是兒童喜歡、熟悉的情境,而在這里也包含了許多奇妙的數學知識,需要探索才能完全理解,這就容易激發兒童主動探究的慾望。
在欣賞這些有趣、美麗的畫面的同時,我鼓勵學生去創作畫,從畫中感受到數學的無處不在。一年級下學期講過「找規律」這一單元後,我給學生留了一個畫畫的任務,要求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畫出一幅畫,要體現出有規律的美,並且取一個好聽的名字。第二天,我發現學生的能力真的是不可低估,《金色的秋天》中向日葵在陽光下有規律地昂首而立,《豐收的果園》中一棵棵蘋果樹、梨樹像哨兵似的排列著,河裡的小魚俏皮地吐著水泡也是那麼的有規律……這些都證明孩子已經有了欣賞數學美的意識,已經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三、以猜為動力,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秘
眾所周知,每一個孩子都愛問為什麼,每一個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據孩子的這種心理,教材編排了一些數學游戲:如一年級上冊第13頁的「比長短」,第19頁的「猜數」,一年級下冊第44頁的「估一估,猜一猜」,等等。
一年級上冊第13頁的「比長短」,通過猜鉛筆的長短,使學生明白在比長短時,要注意各種不同的情況。教學第19頁的「猜數」時,我先告訴學生我一共有幾個玻璃球,左手有幾個,讓學生猜猜右手有幾個,這樣反復進行幾次,學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數的分解和組成以及加、減法,加深了對數的認識,為今後學慣用數學做好了鋪墊。
在教材的啟發下,我多次創設這樣的情境,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的提高。如教學「猜數」,我先在卡片上寫上45,然後告訴大家:「我寫的數個位上是6前面的數,十位上的數比個位上的數少1,猜猜我寫的數是幾?」這樣的游戲豐富多彩,使學生獲得了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四、在動手動腦中體驗數學的樂趣
利用數學學具進行操作實驗,讓學生動手動腦,看一看,擺一擺,想一想等,感知學習內容,動中促思,玩中長知,樂中成材,使學習內容在有趣的實驗中牢牢記住。一年級下冊第27頁「圖形的拼組」中就有一個做風車的手工活動。活動開始時,先拿出一張長方形紙和一張正方形紙,讓學生沿所標虛線折一折,或自己通過活動體會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從而了解到: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一張長方形紙做出一個風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體會了平面圖形的特徵又看到了它們之間的關系。把長方形紙折成正方形紙利用了正方形四邊相等的特徵,把正方形紙剪成四個三角形時,又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關系。轉動風車時,又驚奇地發現風車所轉動的路徑是一個圓。
在平面圖形和立體圓形拼組中,學生在各種操作、探索活動中,觀察,感知,猜測,感受空間方位的含義及其相對性,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五、在比賽中增長信心,培養競爭意識
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課本就有意引進競爭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一年級上冊中第13頁「誰摸得高,誰擺得高」,第113頁「用相同的時間,看誰算得又對又快」,一年級下冊中第26頁「奪紅旗」等游戲都適合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徵。當然,教師在組織比賽時,要給學生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做到勝不驕,敗不餒,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如果比賽完就了事,那麼長才乾的只是少數學生,大多數學生仍得不到提高,易產生自卑感。
我們也可以利用學具來幫助學習。學具袋中的小卡片、小棒棒等都可以在學知識的同時為我們的課堂增添趣味。在一年級下冊配套的學具袋中有一副撲克牌。為了發揮這副撲克牌的最大作用,讓這副撲克牌成為學生的好朋友,我主要採用四人小組合作形式,兩人比賽,一人做裁判,一人記錄。比賽的學生每人抽兩張或三張牌做加、減法或連加、連減,看看誰的數據大。學完「100以內的數的認識」後做抽牌比大小游戲,我們常常活動一節課,課中,學生不知道做了多少口算題,練了多少比大小,這比讓他們單純做題有趣也有效得多。
總之,新教材為我們提供了相當豐富的教學資源,只要教師把真誠的愛獻給學生,把全部精力和熱情傾注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利用教學資源,合理安排課堂教學,一定能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把學習的樂趣還給天真活潑的學生」,這是我們課程改革的信念,也是我們教師所要追尋的目標。
❺ 如何讓小學生愛上數學課堂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數學課難道就真的不能像語文課那樣上得生動有趣些嗎?如何激起學生學習的樂趣,如何使枯躁的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是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十分重視的問題。《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現代教育學家斯賓塞說:「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讓一切教育帶有樂趣。」我想,如果一堂數學課生動而有趣,學生必定會愛上數學,有了興趣,一定也能將數學學好。
新課改理念已深入我們的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如果對數學知識充滿好奇心,對學會知識有自信心,那麼他們總是主動積極、心情愉快的進行學習。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即如何結合小學數學這門學科的特點,根據兒童的年齡特徵,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去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談幾點體會。
一、第一步:努力培養教師樂觀、開朗的性格
樂觀、開朗的性格是創造教學幽默的基礎。教育工作是以人為對象的,教師要用知識啟迪學生的心靈,用情感訴諸人的情感。所以,教師要時時處處表現出樂觀向上、熱情奔放的精神面貌。只有這樣,教學中才能用幽默的語言、表情、動作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實現教學目的。教師以生動有趣、詼諧幽默的語言講授知識,可以讓學生直接感受到教學過程本身的樂趣,享受到輕松愉快的情緒體驗,從而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擺脫苦學的煩惱,進入樂學的境界。
二、第二步:創設有趣的「開場白」
一節課的開場白好比是一首樂曲的前奏,前奏旋律優美,給聽者的感覺是享受和欣賞。一段巧妙的開場白往往能牢牢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自然想聽、想學,既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愉悅身心,喚起他們更高的學習熱情。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對各種事物、新生事物都充滿好奇心,有極強的求知慾,許多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作為數學教師,更應該重視並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積極的心理因素,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出能夠引發學生好奇心和產生興趣的導語導入新課,來使學生進入課堂,使他們樂學。老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年齡特徵、知識經驗、能力水平、認知規律等因素,抓住學生思維活動的關鍵,為學生創設豐富有趣的故事背景,比如用講故事導入新課,這樣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另外,還可以用範例來代替語言,讓學生聽著美妙的音樂、看著美麗的圖畫輕松的學著數學、在做游戲中學數學等,用這些生動、形象的具體事例,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上課一開始,讓學生感到新奇、有學頭、願意學、喜歡學。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生的質疑、求知慾望被激發起來了,作為教師當然就可以順水推舟,將學生帶入知識的海洋了。
三、第三步: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玩中學」「學中玩」
「玩」是孩子的天性。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
有時在一堂課的開始不必急於上新課,可以出一些課本上沒有的,但與生活聯系較密切的益智題或數學趣題,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並從思想上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必要性。為了把數學課上得讓學生感興趣,符合學生的口味,我經常利用課間休息與學生拉家常,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喜好,看看他們到底喜歡什麼樣的話題,什麼樣的劇情,什麼樣的風格,什麼樣的老師等等。然後投其所好,把課堂盡可能融入他們感興趣的內容,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數學的感染和熏陶,自然而然地獲得數學知識。比如:教學二年級下冊「找規律」,教材創設了六一節聯歡會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彩旗、燈籠、花朵等物品的布置都是有規律的。可以這樣別出心裁: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禮物,你們想知道是什麼嗎?教師慢慢的從包里取出青蛙圖貼在黑板上,大家喜歡嗎?老師還給大家准備了第二份禮物,大家猜猜看是什麼?老師慢慢取出鴨子圖並貼好,接著猜第三份、第四份……老師出示的禮物是有規律的,到了後面,學生不約而同,齊聲吼了起來。讓學生猜一猜,教師再賣賣關子,學習一下就生動有趣了。教學過程中老師帶領學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為玩而玩,而是讓學生在玩中生疑,讓學生在玩中質疑,讓學生在玩中釋疑,獲取知識,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能力。
總之,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僅能使學生熱愛數學,而且能使他們學會數學,學好數學。在數學課的教學中,要全面考慮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和不同年齡階段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要。上一堂生動而有趣的數學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做好「三步走」,讓課堂煥發活力,讓課堂更精彩,讓孩子們在數學知識海洋中快樂成長。
❻ 如何讓小學生愛上數學
數學教師要想盡一切辦法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要通過多種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來啟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動腦、動口、動手,進而對數學學習充滿興趣,並且長久地將這種興趣保持下去。這樣做就能夠讓學生更愛學習數學,也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文總結了讓小學生更愛學習數學的幾個方法。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興趣 數學學習一般會給人枯燥、呆板的印象,而小學生正是處於愛玩的年紀,枯燥的數學課是很難引起他們學習興趣的。因此自然也就會有很多小學生不愛學習數學,那麼怎麼樣讓小學生愛學習數學呢?不論是中國、外國,還是古代、現代,但凡在學業上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對學習都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因此,筆者認為要想讓學生喜歡學習數學,最主要的就是要激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讓他們覺得數學課不是枯燥呆板的,而是新鮮有趣的。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也說:「有了興趣就會樂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也就會擠時間來學習了。」當小學生對數學學習充滿興趣的時候,他們就會將全部身心投入到數學學習當中去,進而想盡一切方法去認識和解決數學問題。當小學生對數學學習充滿興趣時,他們就不會視學習為一種苦役,就能愉快地進行數學學習,也就達到了讓他們喜歡學習數學的目的。因此,我們數學教師要想盡一切辦法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要通過多種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來啟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動腦、動口、動手,進而對數學學習充滿興趣,並且長久地將這種興趣保持下去。這樣做就自然能夠讓學生更愛學習數學,也就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了。筆者現將自己在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幾種教學手段總結如下,希望能給各位同行一點建議,從而使我們的教學工作更加順利地完成。 一、教師要愛護學生,真心地關心他們,通過加深師生感情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 經過多年的教學,我發現當學生與某個老師的感情比較好時,他們就會很喜歡上這個老師的課。所以數學老師要想讓學生喜歡學習數學,首先要做的就是愛護、關心學生,拉近學生與自己的心理距離。但是,可能是由於數學學科的嚴謹性所致,在一般的情況下數學教師很容易在學生心中形成嚴厲、古板的印象,這樣就會讓學生感覺老師很可怕。也就不喜歡上他的課了。所以,數學教師在上課時要態度可親,對學生多一些包容:在平時要經常和學生聊天、談心,了解學生內心的真正想法。如果有可能的話,還要常常和學生一起參加一些集體活動,相信經過這樣的相處,學生就會對教師產生一種親近感,進而才能真正喜歡這位教師、喜歡學習數學。當學生進入小學高年級時,有可能會出現一些學困生,這時數學教師一定要注意對他們的態度,不能動不動就訓斥他們,將所有的錯都歸到他們身上。要對他們一步步進行引導,注意尊重他們、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常常使用表揚、獎勵等方法去鼓勵他們,特別是對成績落後、基礎較差的學生,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進步也要及時表揚,只有這樣才能讓這些學生從害怕上數學課逐步轉變為愛上數學課,進而對數學這門課程產生學習興趣。 二、要開展多種多樣、內容廣泛的課外活動,通過拓展課外知識,使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的源泉在於運用。」要想使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除了和學生搞好關系外。還要經常性地開展各種各樣、新鮮有趣的課外活動。比如:讓學生組成數學課外活動學習小組,使其分組完成作業,看看哪組的作業完成得最好,通過學生的好勝心理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組織形式多樣的智力競賽、口算比賽等,讓學生在競賽的氛圍中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樣通過開展各種活動,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讓他們在這些活動中互相感染、互相幫助,一起提高數學學習水平,進而長久地將數學學習興趣保持下去。 另外教師還要在數學課上,注意讓學生學會將與本節課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聯系起來,讓他們知道數學不是沒用的,而是在生活中處處存在的,進而使他們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在講到認識圖形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上課時找找自己周圍存在著哪些圖形,看看自己的課本、桌椅都是什麼形狀,想想自己家裡的日常用品、上學路上見過的建築物都是什麼形狀。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熟練地掌握住這些圖形,還可以讓他們知道這些圖形存在於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構成了我們的生活環境,讓他們在實際生活中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讓學生經常體驗成功,使他們在教師的表揚中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每個人都喜歡成功,小學生也不例外,當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時,就會對學習產生興趣,並且再接再厲,以期獲得更多的成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如果能讓學生一點點地獲得成功,讓他們嘗到學習數學的甜頭,體驗到這種「成功」的喜悅,就一定能使他們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只要教師在學生獲得成功時對他們給予肯定和表揚,就會促使他們更愛學習數學,進而產生「越學越愛學」的現象。因此數學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時,不管學生回答的對錯都要找到他的可取之處,對他進行表揚。要多用「你真棒」、「你真會動腦筋」等表揚鼓勵的話,使每位學生都感到「我能行」,進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特別是對學習比較吃力的學生,對他們的評價應適當降低標准,要側重表揚、鼓勵他們的進步。另外。數學教師在選擇練習時也要注意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來選擇練習題,在作業測評時盡量不要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這樣就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感覺,進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❼ 如何讓小學生喜歡數學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小學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那麼如何讓小學生喜歡數學呢,我在教學中有一些體會。
一、在動手動腦中體驗數學的樂趣
利用數學學具進行操作實驗,讓學生動手動腦,看一看,擺一擺,想一想等,感知學習內容,動中促思,玩中長知,樂中成材,使學習內容在有趣的實驗中牢牢記住。一年級下冊第27頁「圖形的拼組」中就有一個做風車的手工活動。活動開始時,先拿出一張長方形紙和一張正方形紙,讓學生沿所標虛線折一折,或自己通過活動體會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從而了解到: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一張長方形紙做出一個風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體會了平面圖形的特徵又看到了它們之間的關系。把長方形紙折成正方形紙利用了正方形四邊相等的特徵,把正方形紙剪成四個三角形時,又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關系。轉動風車時,又驚奇地發現風車所轉動的路徑是一個圓。
在平面圖形和立體圓形拼組中,學生在各種操作、探索活動中,觀察,感知,猜測,感受空間方位的含義及其相對性,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在比賽中增長信心,培養競爭意識
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課本就有意引進競爭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一年級上冊中第13頁「誰摸得高,誰擺得高」,第113頁「用相同的時間,看誰算得又對又快」,一年級下冊中第26頁「奪紅旗」等游戲都適合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徵。當然,教師在組織比賽時,要給學生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做到勝不驕,敗不餒,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如果比賽完就了事,那麼長才乾的只是少數學生,大多數學生仍得不到提高,易產生自卑感。
我們也可以利用學具來幫助學習。學具袋中的小卡片、小棒棒等都可以在學知識的同時為我們的課堂增添趣味。在一年級下冊配套的學具袋中有一副撲克
牌。為了發揮這副撲克牌的最大作用,讓這副撲克牌成為學生的好朋友,我主要採用四人小組合作形式,兩人比賽,一人做裁判,一人記錄。比賽的學生每人抽兩張或三張牌做加、減法或連加、連減,看看誰的數據大。學完「100以內的數的認識」後做抽牌比大小游戲,我們常常活動一節課,課中,學生不知道做了多少口算題,練了多少比大小,這比讓他們單純做題有趣也有效得多。
三、在課堂教學中及時評價激勵,激發學習興趣。
適時合理的評價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的競爭性、主動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發言積極的、學有進步的、及時完成作業的、解題思維獨特的同學給予以小紅花、小五星、小紅旗等獎勵,有時還可將這種獎勵形成成長紀錄。比如:學生將各科教師獎勵的小紅花積攢在成長紀錄袋,攢夠5個,教師給他發一面小紅旗,小紅旗再攢夠5個,教師給他獎勵一朵小五星,並以此作為學校「十星少年」評比或「雛鷹」爭章的依據。
總之,新教材為我們提供了相當豐富的教學資源,只要教師把真誠的愛獻給學生,把全部精力和熱情傾注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利用教學資源,合理安排課堂教學,一定能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把學習的樂趣還給天真活潑的學生」,這是我們課程改革的信念,也是我們教師所要追尋的目標。
❽ 如何讓孩子愛上數學6篇
啟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首先要給幼兒建立數學認知,把數學生活化、游戲化、兒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性。
▋有意識的進行數學教育
通過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情,使孩子不知不覺中接觸到數字「1」的概念。例如在給孩子喂飯的時候,可以說「寶寶乖,先吃一口,再吃一口」,這樣子對孩子日後數字教育會有很好的啟發作用。
▋和孩子做游戲互動
游戲室孩子最喜歡最能接受的學習方式,也是最有利於親子關系的方式。例如,和孩子爬行比賽,或者比賽撿東西的游戲等。通過游戲,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動手和運動能力,而且可以培養孩子的注意力、觀察力、耐力和競爭意識,對孩子以後的成長發展非常有好處。
▋教孩子做比較
數學啟蒙除了數數,還涉及到圖形幾何、時間空間、邏輯推理、比較分類等。家長們藉助生活中的事物,教孩子大小比較、形狀配對知識。例如吃飯時讓孩子比一比誰的碗更大,裝的東西多,甚至可以引導孩子動手操作一下,怎麼才能裝滿它。
▋教孩子數數之前要懂的
很多父母一提到數學啟蒙,就想到教孩子數數,其實數數隨時都可以進行,並不單純讓孩子背數字,而是讓孩子理解數字。在教孩子數數前,家長應該多引導孩子觀察生活中的事物,了解到大小快慢、輕重高矮等的不同,然後才引導孩子去認識數字1234,理解數字。
啟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不僅是數數和加減,要更多地聯系實際,讓孩子去發現生活中數與形的關系,並引導孩子理解和運用抽象數字後的實際意義,將數學與他的日常聯系起來,這是父母給孩子做數學啟蒙需要思考的,也是最恰當的方式。
❾ 如何讓小學生喜歡學數學
怎樣讓小學生喜歡數學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小學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那麼如何讓小學生喜歡數學呢,我在教學中有一些體會。
一、在動手動腦中體驗數學的樂趣
利用數學學具進行操作實驗,讓學生動手動腦,看一看,擺一擺,想一想等,感知學習內容,動中促思,玩中長知,樂中成材,使學習內容在有趣的實驗中牢牢記住。一年級下冊第27頁「圖形的拼組」中就有一個做風車的手工活動。活動開始時,先拿出一張長方形紙和一張正方形紙,讓學生沿所標虛線折一折,或自己通過活動體會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從而了解到: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一張長方形紙做出一個風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體會了平面圖形的特徵又看到了它們之間的關系。把長方形紙折成正方形紙利用了正方形四邊相等的特徵,把正方形紙剪成四個三角形時,又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關系。轉動風車時,又驚奇地發現風車所轉動的路徑是一個圓。
在平面圖形和立體圓形拼組中,學生在各種操作、探索活動中,觀察,感知,猜測,感受空間方位的含義及其相對性,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在比賽中增長信心,培養競爭意識
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課本就有意引進競爭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一年級上冊中第13頁「誰摸得高,誰擺得高」,第113頁「用相同的時間,看誰算得又對又快」,一年級下冊中第26頁「奪紅旗」等游戲都適合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徵。當然,教師在組織比賽時,要給學生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做到勝不驕,敗不餒,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如果比賽完就了事,那麼長才乾的只是少數學生,大多數學生仍得不到提高,易產生自卑感。
我們也可以利用學具來幫助學習。學具袋中的小卡片、小棒棒等都可以在學知識的同時為我們的課堂增添趣味。在一年級下冊配套的學具袋中有一副撲克
牌。為了發揮這副撲克牌的最大作用,讓這副撲克牌成為學生的好朋友,我主要採用四人小組合作形式,兩人比賽,一人做裁判,一人記錄。比賽的學生每人抽兩張或三張牌做加、減法或連加、連減,看看誰的數據大。學完「100以內的數的認識」後做抽牌比大小游戲,我們常常活動一節課,課中,學生不知道做了多少口算題,練了多少比大小,這比讓他們單純做題有趣也有效得多。
三、在課堂教學中及時評價激勵,激發學習興趣。
適時合理的評價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的競爭性、主動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發言積極的、學有進步的、及時完成作業的、解題思維獨特的同學給予以小紅花、小五星、小紅旗等獎勵,有時還可將這種獎勵形成成長紀錄。比如:學生將各科教師獎勵的小紅花積攢在成長紀錄袋,攢夠5個,教師給他發一面小紅旗,小紅旗再攢夠5個,教師給他獎勵一朵小五星,並以此作為學校「十星少年」評比或「雛鷹」爭章的依據。
總之,新教材為我們提供了相當豐富的教學資源,只要教師把真誠的愛獻給學生,把全部精力和熱情傾注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利用教學資源,合理安排課堂教學,一定能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把學習的樂趣還給天真活潑的學生」,這是我們課程改革的信念,也是我們教師所要追尋的目標。
❿ 淺談如何讓小學生愛學小學數學
小學階段,數學的教學內容較抽象、枯燥、無味,它沒有形象生動的語言及生動的故事情節,不易引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數學教學中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只有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使他「樂學、愛學、會學」。在課堂上,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除了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外,更重要的是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作為數學教師應努力使學生喜歡數學課,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一、利用形象語言進行教學
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情感溝通,主要靠語言,教師語言情感的流露,對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影響特別大,學生們會隨著教師富有激情的語言進入到興趣中去,隨著教師鼓勵的語言投入到認知中去,隨著教師贊揚的語言沉浸到成功之中去。
在教學生認數和記數時,我採用具體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俗話說:「親其師則信其道。」當教師帶著微笑、說著親切的話語站在講台上時,學生的緊張心理就消除了,使得大腦處於興奮狀態,願學、樂學,因而就會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中也可以用一些打比方的句子,擬人的句子等。比如在教單數雙數時,就可以把2、4、6、8、10……這些數字稱作「雙數寶寶」,1、3、5、7、9……這些數字稱為單數寶寶。這樣生動活潑、具有故事性的語言學生樂意接受,課堂氣氛活躍,興趣盎然。
二、利用直觀手段進行教學
低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可是他們好動、好奇心強,對新奇動人的事物比較敏感。因此,在低年級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做游戲、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在教學10以內數的順序時,我設計了一個坐火車的游戲,先讓學生排隊買票,再根據「火車票」上的數字找相應的車廂。這樣一方面認識數的順序,又進行了社會生活方面的教育,學生在游戲當中掌握了數學知識,寓教於樂。
三、利用數學游戲進行教學
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奇好動,對游戲有很大的興趣。一般情況下,他們的注意力只能保持15分鍾左右。在教學中,如果組織學生通過靈活多變的游戲活動來學習數學知識,他們就會對學習產生更濃厚的興趣,把注意力長時間地固定在學習的對象上來,使教學收到更好的效果,而且課堂氣氛妙趣橫生,師生感情融為一體。
如:鞏固「倍」的概念時,和學生一起做拍手游戲。教師首先拍2下,然後拍4個2下,讓學生回答第二次拍的是第一次的幾倍。接著,按要求師生對拍,進而同桌同學互拍。如復習「小數的減法」時,可讓學生做「爭當模範營業員」的游戲,教師一手拿著人民幣,一手舉著所購買的物品的價格卡,讓學生算出要找回的錢,並寫在練習本上,五次後評出模範營業員,這樣促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學到的知識。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始終精神集中、情緒高漲。這種簡單易行的游戲,深受學生喜愛。
總之,我們要不斷提高教學藝術,從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運用各種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學生感到數學是有趣的、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