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低年段數學學科的評價標准

小學低年段數學學科的評價標准

發布時間:2020-12-18 17:01:05

㈠ 如何評好一節小學數學

評課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是教學研究的有效手段,評課是開展課堂教學改革,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取得最佳教學效果的教研活動。評課教師要以客觀公正的態度,如實總結經驗,提出不足,對推動教改,探索最優教法,從而盡可能地提高教學效率。我們要通過開放課堂,加強教師之間的教學交流,同時突出課後評課的重要性,如何評好課,直接關繫到授課教師今後的工作與學習方向。
那麼我們怎麼去評好一節課呢?
首先,要聽好這節課,如果聽課前無充分准備,沒有去了解大綱、教材,分析教學目標要求以及學生智能情況;聽課過程中也就無視學生的課堂活動、不重視收集學生課堂反饋信息。這樣的聽評課,顯然是不符合課程改革精神的,無法起到應有的教學研究的效果。聽課是評好一節課的基礎和前提,那麼怎麼樣去聽好一節課呢?首先,課前要有一定的准備工作,聽課時要做好觀察和記錄,聽課後要去思考和整理。其次,我們聽課是不僅要關注教師的教,也要關注學生的學。 再次,聽課要有備而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和授課教師一起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以獲取材料,從而為客觀、公正的評價一節課奠定基礎。最後,要把學生的課堂參與狀況作為關鍵點,因為是課堂的主題,所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的結果是評價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要素。
如果我們的准備工作都做充足了。那麼評好一節課的前提也就准備好了。接下來就要說說怎麼去評價一節課。我們評課不需要面面俱到,要有側重點。
第一、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一節課好壞的主要尺度。所以評課要先看教學目標。首先看教學目標是否全面和具體和適宜。教學目標要有明確的要求,體現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而且還要以教學大綱為指導,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要適度。其次,要看看教師教學的的目標是否達成了。看看教學目標是不是體現在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是不是圍繞教學目標,我實現教學目標服務。例如吳老師上的一年級上冊《比高矮》的內容。這個是小學低年級的內容,比一比是一個實踐活動,要求教師通過一系列具體的活動,從中體會比較的方法,並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吳老師是緊扣教學目標進行教學的。
第二、看教師對教材的處理
評價一節課上的好壞不僅僅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還要看教師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評價一節課時,要注意分析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教法選擇,這種教法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例如《比高矮、比長短》是北師大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二課時,教材所呈現的情境由兩個活動組成,第一幅情境圖安排的內容是通過觀察比較高矮;第二幅情境圖是通過笑笑和淘氣比高矮,引出研究比較的方法。在處理教材的過程中,老師把兩幅情境圖交換了順序,以游戲的形式,請上兩位同學代替笑笑和淘氣比高矮,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會比較高矮、長短、厚薄,體驗比較應有一個統一的標准,這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教學中,教師很好地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通過小組活動等,抓住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教師拿了一本厚的、比較小的字典和一本薄的比較大的筆記本,讓學生觀察、比較,說說如何比較厚薄,指出比較的地方,並用手摸一摸。還有就是比較兩根繩子的長短時,教師用直觀的教具演示,把彎曲的繩子拉直,進一步讓學生感受比較要按一定的標准。
第三、看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
首先看教學思路是否清晰,結構是否嚴密,設計一種教學結構要從一節課上去考慮,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形成有先有後、由低到高的訓練程序,具有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的特點。每一步之間又要安排緊湊周密,環環相扣,無懈可擊,具有完整無缺的特點。
其次,數學課堂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我們一貫倡導啟發式教學,反對注入式教學,因此,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要貫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以學生為主體就是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樂學、好學,學得輕松愉快。以教師為主導就是要把教師當作引路人,教師要充分做好向導的角色,盡最大能力給學生的學習以啟迪點撥。
再次,數學課堂要有較強的操作性,教學結構最終是要應用於實際教學,所以要科學合理,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學習習慣,適合教師的具體操作,科學合理,在一定程度上要能歸納總結出帶有普遍意義的教學模式。
第四、課堂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學要因材施教,教學的方法要多樣化,還要適當的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這樣才能更好的把知識傳達給學生。在低年級的教學中,還要抓住孩子的特點——好奇心重,通過趣味的游戲加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喜歡上課,喜歡這些數字的游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興趣。
而且要經常強化訓練,對於那些諸如乘法表,加法表之類的基本公式進行不斷強化。
最後,要通過同學之間的比拼心裡和孩子們的表現心裡,設定有一定難度的題目進行拔高,鍛煉孩子們進行心算和口算。
第五、要看教師的教學基本功
教學基本功包括教師的課堂板書,教師的教態和教師的語言等。課堂板書要整潔美觀,安排合理,看了一目瞭然。教師的教態應該是自然不做作,儀表要端莊,舉止要從容。對於語言也是很重要的,我們應該用普通話,特別是數學課,語言要科學准確,聲音的高低要適宜,快慢要適度。
第六、看課堂教學效果
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在教學中,教師如何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至關重要。因為,這是衡量課堂教學實效的一個重要指標,向課堂要效果是我們每一位教師一直關注並執著追求的目標。那麼課堂上就要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例如《比高矮》,課一開始老師就通過「奪紅旗」活動、想不想和老師玩游戲等話語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節課下來,老師能很好地調控好課堂紀律,讓教師教的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大大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還有我們教學要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有自己的特點和風格,在教學設計上給你耳目一新的感覺。
總而言之,一堂課的好與壞要體現在學生上,如果教學目標達到了,學生確實增長了知識,能力上有所提高,就應該認為是成功的課。我們要打破傳統的評課方式,不要拘泥形式,充分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上來,極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們要把評課成為大家汲取知識、提高教學水平的有意思的活動,使評課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討論的氛圍。

㈡ 小學數學課評價標準是什麼

一、課堂要真實,不能做課
好課應是教師努力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情趣是一種高於興趣的,內在的學習品質),讓學生主動參與,甚至可以議論紛紛(不僅僅是形式上的小組討論)。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發言聲不絕於耳,教師方式多樣,靈活多變地組織說話訓練,使課堂上人人參與,個個活躍。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都有參與的願望,使每一個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展。一節好課應該有思維的碰撞、有爭論、有遇到困難的迷茫、有頓悟後的豁然開朗等等。我們在平時看課的時候,有些課看似順順利利,實際上這樣的課沒有「起伏」,沒有思維的爬坡,不算是好課。

二、要善於創設趣味化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播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創設具體生動的課堂教學情境,正是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一種教學藝術。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數學課堂教學應從問題開始,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要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打破學生的心理平衡,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把學生作為一個整體發動起來。
問題情境趣味化,就是以境生趣引入新課,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激活探究慾望因此,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他們熟悉的感興趣的和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引入學習主題,展開教學探究如在教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時,我故意穿著扣錯扣眼的上衣走進教室,頓時引起學生的鬨堂大笑我裝作莫名其妙的樣子問學生:你們笑什麼啊?一個膽大的學生站起來說:老師,你的上衣扣錯扣子了我追問:你們為什麼覺得這樣穿不好看?因為衣服上的紐扣是配對的,像老師這樣亂扣就會很難看,謝謝你們的指正,要想好看就要扣在對稱的位置上。接著我就引出軸對稱圖形,再引導學生觀察人體正面,說出哪些是對稱的,並指出生活中還見過哪些類似對稱特徵的圖形如此創設教學情境,引入新課,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要回歸學生生活,讓數學課具有生活味
課程標准指出:「要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問題就在自己的身邊,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例如,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時,學生對「面積」的了解雖說並非一片空白,但也只是停留在「詞」感覺上,並沒有和數學產生聯系。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之初,我就讓學生摸身邊物體的面,讓學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的面。在建立面積單位大小表象這一環節又開展了一系列與我們的生活密切聯系的活動。如,讓學生觀察自己身體的哪個部位的面積大約是一平方分米、一平方厘米。再如,讓學生到生活中去找面積大約是一平方米、一平方分米、一平方厘米的面。生活離我們並不遙遠的道理,通過活動的開展,學生就會切實地感受到。同時把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也為學生思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

四、 要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通過明確課堂教學目標,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目標是學習活動要達到的標准 明確陳述目標有助於指引學生的學習, 一般來說教學目標的確定需要豐富的教學經驗。 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圍繞這些目標選擇教學的策略、方法、媒體、進行必要的內容重組,在數學教學中,要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在知識、技能、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達到預定的目標,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如七年級數學第五章「對平行線的引入」這一課,因為這是在平面內,和本章第一節相交線不同的概念,後面學習平行線性質和判定都是建立在平行線基礎上的,所以在備課時應注意通過這一課時的教學,使學生能利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解釋平行線的形成和發展,採用假設方法來推理,得到在平面內兩直線不相交就平行,讓學生體會到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矛盾的解決推動著事物的發展,從而引伸到現實生活中當自己遇到矛盾時也要勇於面對矛盾,要有解決矛盾的決心和信心,促進矛盾的轉化和解決, 同時也就提高了學生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數學,喜歡上數學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對我們認識事物很有用處。讓學生愛上數學,喜歡上學數學,教學就成功了一半。而現在的學生多數對數學有恐懼和厭惡之感。自然 ,引導學生的興趣在數學教育中顯得猶為重要,特別是對於新課標下的教育。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交往、互動的過程。在這里師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使學生求發展。因此我在開學初不是急於上新課,而是在前幾節課出一些課本上沒有的益智題或數學趣題,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並從思想上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必要性。同學們都覺得很新鮮、很有趣、很具有挑戰性,都積極的動腦筋、在合作交流中得到了答案。當知道有些題目還是中考考題時,同學們更是有一種滿足感。隨著教學的不斷展開 ,新的目標不斷生成,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造的火花不斷迸發。教學進入質疑環節 ,學生會提出許多始料未及的問題,學生鮮活的體驗大量涌現,開放目標不期而至。此時,不能讓活人圍繞死的教案轉 ,要在調整中獲得新的發展,在超越預定目標中獲得創新。

六、要因材施教,把握不同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所有學生在上數學課時都學有所得
在教學的時候,不同的學生其最近發展區是不同的,教師應該有意識的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有的學生很聰明,但不能正確地看待自己,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必須給他留有懸念。我班一位同學非常聰明 ,但他不夠細心,很少將練習全做對。因此我就用這點來教育他,不要總認為自已聰明就可以不虛心學習。如此「打擊」他一下,上課就虛心多了,所以對於優生上課也應該多關注一些。
對於中等生,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有時你把他叫起來提問,卻不知道你講了什麼,因為他們心不在焉。所以要經常提問,不斷提醒他們注意聽,多組織課堂教學。
而對於後進生。首先給他們訂的目標不要太高,讓他們跳一跳夠得著就可以了。這樣他們不只自己覺得有希望,還能嘗到成功的喜悅。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成績就要適時的表揚,讓他們覺得老師並沒有放棄他們,覺得自己還是很有希望的。用愛心溫暖他們,讓他們體驗到愛。要想他們成功就得在課下時間多幫助他們,但他們基礎不好很容易堅持不住,所以多給他們講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讓他們一點一點的進步。除了這些之外,作為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說話要和聲細語,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給學生上課時不管你多生氣、多著急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講解。永遠記住: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只有他們喜歡你才會願意學這門學科。

七、要善於調節課堂氣氛,化解上課時遇到的一些難題,讓學生高興地「笑」。
教師不但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同時也是課堂氣氛的調節者。營造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高興地笑起來,往往會有超出預料的效果。

總之,教有法但無定法,不同的教師,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上有不同的方法,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凡在教學中能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必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我相信 ,隨著我們老師教學觀念的轉變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使他們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我們的數學課堂將活力煥發,課堂將更加精彩。

㈢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提出哪些教學建議

為適應新形勢下社會對新型人才的要求和提升人自身的發展,基礎教育的改革一直在不斷的創新和發展。當今社會對創新型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時代要求教育所培養出來的人才必須具備一定的創新和實踐能力,能夠在社會中實現自身的價值。所以,小學數學這門學科也在世紀教育的浪潮中醞釀出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在長期的提煉和創新修改中,一步步地在向新世紀人才培養的要求靠近,而這也將是一個值得不斷探索和研究的課題。接下來,我將結合這次國培學習的收獲和在新的課改要求下,談談小學數學在教學實施方面的幾點粗淺的看法。
新的小學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數學教育需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學應該是一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這些與時俱進的課標要求是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時刻關注的工作準則。而這些要求要如何體現在我們的教學中,教學實施過程的改革就顯得迫在眉睫。
首先,轉變教學策略,優化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准要求,我們的教學過程需是一個雙邊互動的過程,「教」和「學」必須在教學中體現出和諧的關系,打破傳統的單一講授式教學方式,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實現「在做中學數學」的主體性地位的轉變。因此,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改變教學策略,優化教學效果。
(一)、創設貼近生活的數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而適當地從生活中創設數學情境,不但可以激發數學學習的興趣,還能讓學生感受數學源於生活的數學價值觀,這也是體現數學價值性的有效方式。故事導入、數學游戲、生活案例、直觀演示和模擬表演等都是創設數學情境的有效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在創設數學情境時應當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在學生自身認知基礎上搭建符合教學要求的學習情境。創設出的數學情境的有效性必須體現在能引出新舊知識的碰撞,能喚起學生對未知知識的思考,能輔助整個課堂教學的過程。
(二)、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交流式學習
新的數學課程標准要求教學過程應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地位。現今教育者對於新型課堂,特別是合作交流式學習課堂的探索越來越重視。邱學華老師的「嘗試教學法」、李吉林老師的「情境教學法」和魏書生老師的「六步教學法」等等,都是在基礎教育改革中有突出成績的探究和嘗試。例如,我所在地區所試行的「生本課堂」、「有效課堂」、「陽光課堂」等就是小組合作交流式學習的很好探索。它的宗旨是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通過設置前置作業引發學生思考,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獲取知識,通過課堂展示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條理性。讓學生在已有的認知和即將學習的新知所產生的矛盾沖突中激發探究知識的激情,讓學生親身感受知識的發生、發展和結果的過程,讓學生自主建構數學知識體系,形成自己的數學知識結構。這樣的一個過程使我們的學習成為一個自主獲取知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主體性活動,有助於教會學生「學會學習」。
(三)、結合實際,培養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
數學教育的導向是讓學生在數學上得到應有的發展,體現數學的價值。而要體現學生在數學上獲得的發展就需要通過了解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和是否具備創新意識來體現。錢學森曾發出世紀之問:「中國何時才能培養出創新型人才?」對於創新意識的培養,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可謂是任重道遠。小學階段是培養孩子創新意識的起點,而傳統的教育模式大多在一開始就扼殺了孩子的創新意識,因此,站在教育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們不得不反思,如何在小學階段就開始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數學是一門能很好地訓練孩子思維的學科,鼓勵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多思考、多應用,多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多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從實際出發,從小培養孩子的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
其次,轉變教學評價方式,體現多尺度、全方位的綜合性評價模式。
教學評價是全面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改善教法學法,提升教學質量的必要手段。小學數學教學評價不僅要求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同時還要求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學習結果評價重在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便於查漏補缺,優化學習效果。學習過程的評價注重了解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習慣等一切與學習有關的活動,進而改善學生的不良學習行為和習慣,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此外,評價方式也要求多樣化,例如,利用評價量表的方式進行評價,形成性評價與診斷性評價相結合,定性定量評價與常模評價方式相結合等。在教學評價過程中,應注重公平、公正對待,尊重客觀實際,注意整體性和個體差異性的評價藝術。保證評價的全面性,教學評價不僅僅要求對學生的學習做出評價,還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日常道德行為規范做出評價,這也將從側面給學生的學習起到一個輔助的作用。
最後,注重學生個體差異性發展的需要。
鑒於小學這一學習階段,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性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會逐步體現出來,特別是到了高年級就表現得特別明顯。差異性的體現是教學過程必然會呈現出來的特徵,而合理地處理好學生差異性的發展需求,是滿足不同學生知識需求,實現自身在數學上的適當發展的必然要求。這就是我們長期關注的一個話題「培優補差」,它是彌補現今教育體制的不足、實現不同學生獲得不同發展的直接體現。補充後進生的學習需求,達到應有的知識水平;擴充知識接納能力強的學生必要的數學知識以提升成長空間,真正實現個體差異性的發展需求。
在不同的形勢下,我們的課改在長期不間斷地進行著,而相伴課改進行的還有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不斷創新和探索的足印。這一切的嘗試和體驗都有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身影。而這一切的努力和探索都是為了將我們的教育提升到一個新的台階,一個可以滿足人的發展、實現人的價值的新台階。

㈣ 小學低年段數學學科基於課程標准教學與評價"有何認識

學校和教抄師要樹立評價為襲了改進學習的基本觀念,淡化評價的甄別、選拔功能,強化評價的診斷、改進與激勵功能。要注意採用等第和評語相結合的方式,及時、明確、有針對地反饋評價結果。要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通過改進教學、個別輔導等多種方式,給予學生有效建議與精準指導。

㈤ 小學數學學科中""數學思考的評價""有什麼改進的方法與措施

一、關於教材內容分析
(一)問題與思考
從我們的專題調研、課堂觀察、案例分析與對教師備課質量評估上看,大部分教師都能夠力求體現新課程改革的新要求,但仔細分析,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分析不夠全面、深入,缺乏系統性認識、結構性分析,尤其是對課時內容學生如何學、教師如何教以及教到什麼程度,不能正確把握。一些教師的自主「教學設計」滿足於 「粗放型」的框架,缺乏「精耕細作」的深入,其課堂運作停留在「教完例題、做完習題」的淺任務層面,沒有從「用心改造課堂、精心經營課堂」的追求上去有效鑽研教材、分析教學內容;還有不少教師的「教學設計」看上去原始、完整、也較詳細,可實際上卻是網上、教參、刊物上拿來的「成果」,沒有很好地反映出合理的移植和融入實際的改變,有「備管備、教管教、備教分離」之嫌。形成上述問題的原因既有教師的師德性與觀念性因素制約,也有管理上的體制性和評價性障礙,更有教師的知識性與技能性因素的影響。教育變革的最終力量來自於個人。正確分析教材內容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解決上述問題,需要一個系統間的協調並形成合力,除了在大力改革教育體制,有效推進評價改革,實行有效教學管理的政策制度等外部作用下、在切實轉變教師教學觀念、努力引導教師價值取向的訓養引領下,關鍵在於扎實有效地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訓練。現就教師如何進行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內容談些看法。
(二)解決策略
有效分析教材內容,首先我們要認真學習課程標准,把握數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深入領會課程實施的主要精神,努力提高貫徹課程標準的目的性、全面性和自覺性,這是分析教材內容的「綱」。概括而言,教師要掌握目標領域、內容領域中每個學段、每個年級的要求和教學建議。在「目標」上特別要理解描述學習結果、過程各用語的含義;在內容上,特別要理解整個學段的構成體系,每學段、每個年級的重點教學章節。其次,我們要認真鑽研教材,全面、深入分析教學內容,把握好內容的系統結構,理順系統間縱向、橫向及交叉的關系,知道內容特點及聯系性、相關性,比如有關「分數」這一內容,從三年級到六年級學生經歷了「初步認識→進一步認識→再認識→學習百分數」四個階段,目標上從「知道、理解、掌握、應用」逐步提升。還有「分」的內容,由「任意分→平均分→按比例分」分段推進。除此,教師還要了解每個內容蘊含的思想方法和潛在意義,例如「角的度量」一課,就蘊含著「猜測、驗證」的數學思想與方法,昭示著量角器製作的科學意義。這是有效分析教材內容的「目」。教師分析教學內容時,其主要精力都落在課時內容上,因此,有效分析課時教學內容成了關鍵所在。分析課時教學內容,教師要樹立一個理念:以學定教。確定一個方向:把學生引領到哪裡?把握好一個度:教到什麼程度?就此,教師要從科學性、聯系性和相關性的角度;從思想性、智力性和趣味性的角度;從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的角度;從習題的設計、編制與利用的角度著力解決好三個問題:①學生學什麼;②學生如何學;③教師怎樣教。圍繞這三個問題精心策劃,設計藍圖。這節課學生要學什麼,課題很明朗,教師要著重考慮好兩點:一是學生有哪些必備的先前知識或經驗,知道了它就能抓准教學的起點;二是要確定好教學內容的范圍和程度,不可不顧實際地加以削減或拓展,也不可任意地加以降低或拔高,否則會影響學生學習的可持續發展。握住了它就能促進教與學的和諧統一。學生如何學?這就要求教師要盡可能多的懂得學習論知識,研究學生的認知規律、思維特徵、接受方式和心理狀況,比如,學生的思維是按「動作思維→直觀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教師要依據學生的需要特點制定教學方略。教師怎樣教?在了解學生、研究學生的基礎上,教師要把握教學內容的實質、特點和呈現方式,弄清相關知識與技能的相互關系,確定過程安排、活動設計,圍繞內容需要和學生的學變革方式、調整策略。例如,概念教學,這是數學教學的重要內涵。學習論認為:小學生的數學概念建立主要以「形成」方式為主,其建立過程可概括為:辨別各種具體事物→抽象出各個事物的共同屬性→概括並形成概念→把新概念的共同關鍵屬性推廣到同類事物中去進行修正與應用。這就意味著學生經歷了直觀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本質抽象水平三個層次,因此,教學可按照「引入、理解、鞏固、應用」四個環節進行。
總之,有效分析數學教學內容,我們要將教材資源、學生實際與自身風格統一起來加以思考,確保「編路、教路與學路」的「三路貫通」。遵循「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為前提;理順「教材、教師、學生」三者之間變與不變的關系;把握「導入、新授、鞏固、結課」四大環節;重視「吃透教材、了解學生、找准自我、重視反思、不忘育人」五大領域。

㈥ 小學低年段數學教學要注意什麼

對學生嚴慈相濟 。教師對學生的愛,要與「嚴」緊密結合在一起。要嚴得合理,嚴得適當,不遷就學生,不放任學生,也不溺愛學生。也就是說,教師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符合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學生的實際和 21 世紀對一代新人的需要;要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學習進步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是學生經過努力能達到,能接受,並能自覺切實執行的。

一是要嚴而有理。 所謂嚴而有理,是指教師對學生提出的一切要求都要符合黨的教育方針,都要有利於學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有利於學生學業的進步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學生是方方面面都正在成長的「未熟人」,在校期間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缺點和錯誤:有的學生粗野,無禮,不尊重教師,不聽勸告;有的學生在同學中吵鬧大家,惹是生非。對這樣的學生,教師常常是恨鐵不成鋼。有的教師能耐住性子,穩住情緒,用智慧和道理說服學生。但是,有的教師有時火氣一下子上來就會對學生進行體罰。這種情況和行為表面上看是為了嚴格要求學生,實際上卻有害於學生的身心健康。教師要堅決杜絕這種做法,否則便是違背教師道德的。愛因斯坦曾經指出:「如果學校把自己的工作建立在恐嚇和人為製造的權威上,那是最糟糕不過的了,這樣的反常制度會扼殺學生的健康情感和直率性格,挫傷學生的自信心。」對學生的真愛要體現為既對學生有種種嚴格、嚴厲的要求,又不損害學生的生理心理,讓學生心服口服,心甘情願地接受。

二是要嚴而有度 。這一點是指教師愛學生,對學生提出的各種要求都符合他們的身份、年齡和特點,如果離實際情況太遠,要求過高,學生無法達到,這種嚴格也就毫無意義。雖然年齡差不多,又同在一個教室,但由於多種因素所致,學生的思想水平、認識水平、知識水平以及理解能力都不會完全相同。因此,嚴格要求必須防止「一刀切」。有的要求對於多數學生來說可能是適度的,但對於後進生來說可能是他們努力也難以達到的,而對於好的和優秀的學生來說又顯得偏低。所以,針對這樣的問題,教師要區分對待,適度地要求學生,這樣才會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三是要嚴而有方 。伊索有一則寓言:太陽和風爭論誰比誰強壯。風說:「當然是我,你看下面那位穿外套的老人,我可以比你更快地讓他把外套脫下來。」說著,風便用力對老人吹,希望把老人的外套吹下來。但是它越吹,老人把外套裹得越緊。風吹累了,太陽從雲後走出來,暖洋洋地照在老人身上。沒多久,老人開始擦汗,並且脫下了外套。於是,太陽對風說:「溫和與友善永遠強過激烈狂暴。」 教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能否收到顯著成效,關鍵在於方法。要求學生這樣做那樣做,卻不管學生心理感受如何,「我講你聽,我打你通」,居高臨下,盛氣凌人,學生即使表面上在聽,在順從,內心也不會服氣,與教師的心理距離會越來越大,甚至會對教師產生反感。教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也要採取耐心、疏導的方法,要寓教於教學之中。寓教於各種活動和師生的接觸之中。只有方法得當,嚴格才能在教育中奏效,才能培養和訓練出出色的學生。

四是要嚴而有恆 。所謂恆,就是要堅持長久。對學生的嚴要求絕不能時有時無,要保持一定的穩定性。既然已對學生提出某種較高標準的要求,就要要求到底,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要常督促,常檢查,把要求落到實處,直至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作風。教師最忌對學生一時緊一時松,說了就不再檢查,再無動靜,以後再怎樣要求,學生都不會重視,教師的威望也會因此受損,教育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五是要嚴中求細 。瑞士著名教育家斐斯泰洛奇曾說:「每一種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親般的眼睛時時刻刻准確無誤地從孩子眼、嘴、額的動作中來了解他們內心情緒的每一種變化。」「細」就是不放過所能了解和察覺到的任何問題。在紛繁的工作中,教師要盡力抽出時間多聽,多問,多看,多想,從生活、學習、思想、勞動、工作、活動以及家庭等多個方面了解學生,關心學生,善於從細節處發現潛在問題,及時引導和規范,防患於未然,避免釀成大錯。「細」本身就是愛。

一位教師要想把學生培養成社會需要的有用人才,就要對他們傾注無私的愛和真摯的情。這種愛和情就是關心、體貼、幫助加嚴格要求,這種情和愛既深刻又博大。慈母對孩子之所以無私,是因為有血緣關系。教師對學生付以無私的愛和真摯的情,付以慈母般的柔情,那就是一種更崇高而偉大的愛,它強烈地感化著青少年一代,使他們感悟人生,走向人生

㈦ 如何對小學低段數學課堂進行有效評價

的愛情
「她是一個很漂亮很朴實的女孩子,我很喜歡她,從第一次見面我就愛上她。

她很喜歡漂亮,無論是衣著打扮,還是別的什麼,我都很新(欣)賞她。她頭發豎下來,衣服和褲子打(搭)配的(得)很好,那張小圓臉比洋娃娃還要可愛。她比我高,年齡和我一樣,她很兇,每次見到有人拿她東西,她就一頓歐(毆)打。

她也很愛我,每次我要干什麼去,她都毫不猶豫地就跟著我走。有一天,她抱著我的腰,我傻了一下。我說:「你干嗎?」她說:「我愛你。」我!我!我!……有一種說不出的

小學二年級數學怎麼進行學科分析

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是利用加減法解決問題,重在培養學生的分析理解解決問題回的能力,第二單元答是表內除法(一)利用表內乘法口訣求商。第三單元是圖形與變換認識鈍角與銳角,平移與旋轉。第四單元是表內除法(二)還是利用乘法口訣求商。第五單元是萬以內數的認識,。。。。。。這些知識的安排都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知識面廣但都比較淺,學生容易理解,教材提供的情境趣味性都比較濃,很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

㈨ 如何評估一節小學數學課

一、看課堂教學設計:1、看課的開頭、過渡和小結:一個好的開頭就是成功的一半,開頭以後要不失時機地點出課題,不能舉的例子太多,而失去點題的最好時機,一節課的帶頭語最好不要超過五分鍾,不可以過多地奪去重點研究內容的時間。2、引出一節課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先談和將要進行的教學內容關系密切的生產生活實際例子,這種方法一般用於一章或一大節內容的開始課,較多地應用於新課的教學。也可以先復習學生學過的、和本節課的研究內容關系極為密切的知識和方法,主要目的是為新的研究內容的進行鋪平道路,這種方法一般也是較多地用於新課的教學。還可以通過解決一道題引出本節課內容,這一道題一般有很大的變式空間,能聯系許多知識和思想方法,這種引課的方法一般用於習題課的教學。3、各部分的教學之間要有恰當的過渡語言,達到巧妙地由一個問題的研究過渡的另一個問題的研究。讓整堂課的內容渾然一體,讓學生和聽課的老師感到課堂內容豐富,但又沒有一個多餘的研究內容,由一個問題過渡到另一個問題的研究是人們很自然的想法。4、一節課的結尾小節也非常重要,好的結尾小節可以讓學生抓住本節課要掌握的重點內容,可以讓本節課的重點在學生頭腦中歷歷在目,好的結尾可以讓學生意猶未盡,可以讓學生對下一節課的研究充滿了期待。二、看課堂中教學內容的設計:1、看一節課的教學設計是否是否由特殊到一般,是否從具體到抽象是否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2、看一節課是否具有現實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恰當地創設於學生實際生活及社會實踐內有密切聯系的應用型數學情境,讓學生發現問題就在自己身邊。3、看一節課的教學設計是否具有問題意識,一節課最好形成一條問題系列,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出的問題要具有開放性,要創設條件開放、方法開放、結論開放的開放性問題,帶領學生挖掘出題目和問題中的一題多解和多題一解,將題目中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體現出來。4、看一節課的教學設計是否引導學生變換問題的觀察角度,多方位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如多引導學生問幾個為什麼,為什麼存在這個結論,條件和結論有什麼聯系,怎樣得到這個結論。5、看一節課的教學設計是否具有沖突性。6、看一節課可以挖掘出思想教育內容之處是否得到了體現,是否能夠寓思想教育於數學教學活動之中。三、看一節課中各內容、各問題間的聯系:1、在一節課的教學過程中不僅由開頭到本節課的主要研究內容,再到結尾要有密切的聯系,要有自然的過渡。就是本節課的主要研究內容、各問題之間也應有密切的聯系。可以是條件由具體到抽象一點,得到另一個問題,也可以是結論變條件、條件變結論得到新問題,還可以是條件和結論聯系其它單元知識和方法推出更加深入的問題。2、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課堂內的練習應該是鞏固例題中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最好也是例題從不同角度的變式,而不是例題的簡單翻版。四、看課堂教學方法和課堂上的師生關系:1、看教學方法是否得當,是否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看課堂上師生互動情況,看教師是否恰當地提出問題,看學生是否主動提出問題,看學生是否有理有據地提出對問題的解決方案。2、數學教師上課可以概括為三類方式,反映出三種不同的師生關系。第一類,教師給學生講解,展示數學思維過程,但不許學生隨意插話,不能發表自己的見解,有想法在課後和老師交流。這種課的優勢是教學進程可能快一些,在目前高中數學內容過多的情況下,很多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考慮到教學進度問題經常採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方式的嚴重不足之處在於過分強調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壓制了主體,挫傷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這樣的實際的教學效率並不高,學生對知識和方法的的掌握並不深刻,學生掌握的知識和方法也只是教師的翻版,這樣加工出的學生沒有什麼創新意識。第二類:教師設計好教學方案,將教學講義提前發給學生,讓學生先學先做。在課堂上結合學生的實際結合隨時發生的教學事件靈活地運用預設的教學方案。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研究數學問題,總結思維方法,再用得到的方法解決各類問題,包括相關的變式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隨時發表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在真理面前師生平等。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既恰到好處地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有了自己展示自我的舞台,學生能深刻地理解和記憶知識。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已不再包代替,而是引導學生怎樣思考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充分體驗數學研究的過程。教師關心的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體驗和學生的收獲,所以這樣的教學是實事求是的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是一種既有紀律又有民主和自由的教學。第三類: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的座位在一起,學生不是面向黑板坐而是各小組圍著桌子周圍坐。在課堂上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大家一起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盡量少說話。這樣的課堂可能是很多專家最為提倡和欣賞的。這種課表面看來課堂上很熱鬧,符合當前的形式。但是其的缺點也很多:首先是教師的主導作用沒有很好的發揮,甚至一節課下來課堂上的方法和基本觀點也不十分明確。其次是性格內向的學生和反應稍微慢一點的學生在課堂上可能沒有收獲,收獲頗豐的往往始終是那一部分學生,課堂上的關鍵之處沒有教師的參與是不能很好完成的,其結果所謂的面向全體學生、所謂的以人為本就是一句空話。就是說這種課形式化過重,缺少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五、看課堂上教師的教學語言:1、看課堂上教師的語言是否准確,是否簡捷明了,是否得當。特別是對於數學問題的描述要准確無誤,不能讓人看出漏洞,不能產生歧義。2、看課堂上教師語言是否抑揚頓挫,是否生動形象,是否具有趣味性,是否具有幽默感,是否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下完成數學的學習。3、看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是否能聯系生產生活實際,聯系其它學科的相關內容,是否有機地滲透思想教育的內容,是否能夠結合數學式、結合幾何圖形描述出數學的美。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要多一些生產和生活經驗,了解其它學科的一些常識,就要有較寬的知識面。六、看課堂教學效果:從學生的表情看出學生的心理,看出學生是否愉悅,看出學生對本節知識和方法掌握的大致情況。一節有價值的數學課會讓學生收益頗豐。從課堂練習和學生回答問題和主動發言的情況看學生對本節知識和方法的掌握情況。學生主動發言,學生會答問題准確無誤,絕大多數同學較順利地進行課堂練習,說明課堂效果很好。

閱讀全文

與小學低年段數學學科的評價標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