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點在於它的工作對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動著的個
體,師生關系是教育活動中的基本關系,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主渠道。如何真正發揮主渠道的作用,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關鍵在教師。小學數學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學習能力和勇於創新的主體意識,促進學生的主體性發展。
一、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前提。師生的平等、和諧關系是靠情感來溝通的,如果吧教學關系建立在情感的基礎上,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師生的教學活動過程實質上就是情感交流的過程。「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創造一種民主、寬松、友好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心理放鬆的情況下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能促進學生積極思維、馳聘想像,敢於標新立異。反之,如果課堂氣氛過於嚴肅,就會抑制學生的積極性,阻礙學生的思維。如教學「梯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時,先引導學生回顧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有意滲透轉化思想,藉以暗示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接著用親切、溫和的語氣對他們說:「今天這節課讓大家都來當小老師,用我們所學過的方法推導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看誰的方法最新穎、獨特、有創造性」。學生邊思考、邊討論、邊操作。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得出了多種推導方法。有些方法屬一般常規思路。有些方法則展現了學生具有較高的創造性思維水平,出乎老師的意料。盡管他們目前的知識水平還不能從理論上加以證明,但他們憑直覺的這種大膽的猜測是正確的,這是在十分寬松的教學環境下取得的一種獨創性的結果。
二、運用激勵性評價語言,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手段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別強烈。」這就告訴我們:創新是人的本質特徵,是自我發展、自我顯示的需要。教學中,對於學生出現的「標新立異」的現象,要滿腔熱情地評價,用一些簡短而有激勵性的語言,如「你講得真好!」「你真聰明!」「這個見解很獨特!」或「不要緊,慢慢說」,「你再想一想」,「老師相信你的能力」等加以激勵。對出現的簡捷的算式,寫上「優+有創造性」的評語或另外加分。使他們真正體驗到求異的價值,產生更強烈的創新意向。如在教學一道多解的應用題:某水泥廠去年生產水泥32400噸,今年頭5個月的產量就等於去年全年的產量。照這樣計算,這個水泥廠將比去年增產百分之幾?當大部分學生按常規思路列式後,老師啟發、點撥是否有更簡捷的演算法,經過思考有幾位同學列式為:1/5×12-l,其中一生口述解題思路:把去年全年的產量看作單位「l」,那麼今年每月完成的產量為1/5。全年完成的產量就是12個1/5,因而比去年多的百分數為:1/5×12-l。這樣教學不僅實現了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的有機統一,而且激發了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多中選優,好中求佳的獨創性,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精選思維材料,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保證
創造性思維決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思維的流暢、求異也不是純靈感的產物,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它需要一個長期培養訓練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善於選擇典型的題例,創設問題情境,誘導學生的創新意識。如在一次數學活動課中,教師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用一張長40厘米,寬20厘米的長方形硬紙板,做一隻深5厘米的長方體無蓋紙盒,這個長方體的容積最大可能是多少?同學們興致勃勃地紛紛在紙板上畫起來,大部分學生得出了這樣一個剪法。
30×10×5=1500(立方厘米)
對此,老師不置可否,不做評價。稍頃,有一個學生站了起來,到黑板上畫出了另外一種剪法。
35×10×5=1750(立方厘米)
剪法一屬常規思路,從四個角中剪去了四個邊長為5厘米的小正方形,浪費了硬紙板,顯然不可取;剪法二材料的利用率達到了百分之百。盡管剪法二在思維的深度和獨創性上都較方法一進了一步,但還不是最佳剪法。我在表揚了剪法二的學生,並肯定其思維靈活性的同時,指出這還不是最好的方法。接著進行誘導:「在周長相等的前提下,是長方形的面積大,還是正方形的面積大?」「那麼這道題,你還有別的剪法嗎?」在老師的啟發點撥下,學生創新的意識極大地調動了起來,終於有學生畫出了如下的剪法。
20×20×5=2000(立方厘米)
這
Ⅱ 談小學數學課堂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一、創設問題情境,營造氛圍,培養創新意識。
學生的創新意識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後天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形成的。教師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有目的地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疑問,從而激發其探索的慾望,這樣既有助於學生增強對新知識的理解,又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講授「三角形內角和」的一課教學中,首先簡潔明了地引入課題,讓學生自己動手剪拼銳角、直角、鈍角三角形的三內角的和,並作出猜想,並對學生的猜想給予鼓勵,保護學生的這種積極性。學生猜想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形成這種意識的過程。接著進一步要學生思考:如何證明猜想是否成立為此,先引導學生回憶復習前面學過的知識,兩直線L1∥L2被第三條直線AB所截,觀察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關系。為出現三角形,再過A點作一直線AC與L2相交於C點。在此基礎上,教師提出:①這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各是什麼這三個的內角和是多少②你能根據這個圖形和前面已學知識證明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嗎在學生自我思考、相互討論的基礎上,由學生自己總結出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為深化本課題的學習,引導學生分小組著重進行證明方法及思路的再討論,重點是研究輔助線的作法,學生可得出可通過三角形的任一頂點作對邊的平行線。再進一步讓學生動手畫三角形,看看一個三角形中鈍角或直角最多能畫幾個為什麼一個三角形中最多隻有一個直角或鈍角呢在此基礎上,教師又提出大家已知三角形可以按邊的不同進行分類,三角形能否按角進行適當分類,為什麼至此,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基本完成。本節課在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引導下,由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相互溝通,主動論證、求知、自主創新,這樣既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又使學生學得活,理解深,記得牢。
二、通過變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解題教學是數學課堂教學的核心,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之一。在解題教學中,既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例題的探究過程中去,又要讓他們積極參與到解題後的回顧過程中去,捨得給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思考,使他們在思考、討論中獲得新知識,產生新思維,達到培養創新思維品質。
例,已知:如圖1∠ABC、∠ACB的平分線相交於F,過點F作DE∥BC,交AB於D,交AC於E,求證:BD+CE=DE。
首先將原題加以調整,隱去結論,變換已知,如圖2,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BC、∠ACB的平分線交於點F,過F作DE∥BC分別交AB、AC於D、E兩點,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寫出圖中的等腰三角形。學生通過思考,得出①有四個等腰三角形△ADE、△BFD、△EFC、△BFC,再引導學生觀察還有什麼新的發現,通過學生討論交流探索,得出②F到△ABC三邊的距離相等,並由此可知AF是△ABC的平分線。③BD=DF、CE=EF,則DE=BD+CE且△ADE周長=AB+AC。④∠BFC=∠BAC+12∠ABC+12∠ACB=90°+12∠BAC。現將原題中條件「AB=AC」去掉,請同學們研究上述發現的結論還成立嗎學生通過探索研究得出①中等腰三角形少了兩個,只剩下△BFD、△EFC②仍然成立,③仍然成立,④仍然成立。然後再引導學生以上F點是∠ABC、∠ACB的內角平分線,還可以進一步想到什麼有的學生似有所悟。由內角平分線想到外角平分線其又有什麼樣的結論,通過這樣變式訓練,提高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思考、討論探索中,學生創新意識也得到了培養。
三、鼓勵質疑,誘發創新意識。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貴有疑」,學生在學習中有疑是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表現,更是培養創新意識不可缺少的。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精心設疑,而且還要懂得,鼓勵學生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師要在肯定其大膽提問的同時,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鼓勵學生敢於提出問題,以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特別是培養學生善於變革和發現新問題和新關系的能力。
四、設計開放性的問題,培養創新意識。
開放題旨在開放學生的思路,挖掘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設計開放題,要適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學習水平,要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提供想像、創新的空間,促使學生靈活應用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Ⅲ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
一、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穩定性差的特點,在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興趣的驅使下,小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課程,才能在興趣的驅使下展開更多的創造性思維。數學教學本身具有理論性強的特點,理論的講解枯燥乏味,難以吸引小學生的興趣,也有很多小學生對數學課程有著厭學情緒,這時我就注意採用新鮮多樣的方式來吸引小學生的興趣。例如,利用多媒體、幻燈片等形式,以形象生動的方式展現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生在學習數學上的興趣。數學課上還要注重將數學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拉近數學與小學生之間的距離,激發他們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興趣,從而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認識左右、上下、前後」這一內容時,我通過座位編號的方式,利用學生的座位編號並進行確認練習,學生在相互認識中互動。
二、創新情境數學教學模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情境式的教學模式對於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不同的情境來講授知識能夠激發和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性的思維,由情境可以啟發學生對解題思路的獨特的想法與思路,這一過程既是形成數學構思的過程,也是展開合理解題思路的思維過程。在情境教學模式中,要鼓勵學生展開創新思維,並積極主動地發表對解題思路的見解,從積極參與教學的實踐中,學生的創新思維也就培養起來了。此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還要注意數學語言的使用要與課程內容以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相適應,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情境教學模式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我在教學「圓柱和圓錐的體積」這一章節時,我准備了各種圓柱形的實驗品,如圓柱的玻璃器皿、圓柱木塊等,分發給學生要求其動手量出長、寬、高等所需數據,並通過實踐來求得體積。通過實驗啟發學生自己總結出計算圓柱體的體積公式,並引導學生是否可以用切割、計算體積差等方式求得體積。
三、通過實踐活動的方式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
小學數學課程中要更多地加入實踐課,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在實踐中創造並感知,從而激發小學生創新意識的養成。實踐能夠在小學生的頭腦中形成更為穩定的知識,因為從具體形象的事中才能強化人們對知識內容的感知和記憶。例如,「100以內數的認識」這一章節的教學,我組織學生通過數一些玩具木棒、數花生等方式來加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強化知識內容。實踐活動的方式還包括課下練習內容,安排練習題時可以設計一些具有樂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加強對知識的感知和認識,小學生在自己的實踐探索過程中不但會加強知識的認識,還會形成自己動手的成就感,也會提高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總之,創新意識對個人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從小學階段就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也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Ⅳ 如何培養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意識與應用意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著眼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背景,打開學生視野,拓開學生學習的空間和時間,通過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創造和諧、自然的課堂氣氛,優化教學過程,改革練習與作業設計,以樂學促會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一、聯系生活實際,樹立創新觀念
學生來到學校里,不僅是為了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為了變的更聰明。但長期以來,在傳統觀念的束縛和升學考試的重壓下,不少老師成了教學的機器。備課時,往往迷信教材、圍繞課本、教學參考書和教案,不敢對教材做大膽的處理。上課時,常常不敢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學生被束縛在教師和課堂的圈子中,被動的接受教師的灌輸,其創造的個性受到壓抑。這種封閉式的教學,強調的是知識的積累,培養的是知識型、書生型的人才。而創新教育強調的是教會學生去主動探求知識,創造學問,培養的是創造型、開拓型的人才。因此,要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樹立創新教育的觀念,增強課堂教學開放意識。
現實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生的學習內容即可以從教學中學,也可以從生活實踐中學。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將所要學的理論知識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使抽象的數學知識以直觀的豐富的客觀事物為載體,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著數學;充分地利用學生生活環境中的人與事,從學生平時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開始,積極地創設活動的、可操作性的、是學生可以做的教學內容,促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在實踐活動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變「學了做」為「做中學」。同時,學生在這種學、做、用一體化的活動中,親身體驗到知識的價值,進一步激發了學習知識和探索大千世界的慾望。教師要積極地組織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去了解世界,豐富經驗,充實教學內容,激活教學內容,使知識的獲得、應用和創新相互融合,各方面的能力同步發展。如在教學方位與數數時,教師引導學生從觀察班級的座位開始說說自己,前後左右的同學坐在第幾組第幾位。引導學生體會確定一個物體的位置需要兩個條件,初步滲透坐標的知識。或組織學生用所學的知識到「電影院」找座位,看誰找得又快又對,使學生學有所有用,饒有興趣地思考。探索所遇到的問題,豐富和發展所學知識,並從中激發創新意識。
二、創造教學氛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課堂氣氛可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寬松、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可以使情緒具有動機和知覺作用的積極力量,它組織、維持並指導行為。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前提。
1、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緒能使學生精神振奮,而不良的情緒則會抑制學生的智力活動。教師要尊重每一名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都有享受成功的愉悅。要把微笑帶入課堂,把鼓勵送給學生,從而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只有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學習,思維才能始終處於積極活躍的狀態,學生才敢想、敢說、敢問,勇於創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用商量的口氣與學生進行交談,如:「誰想說說……」「誰願意說說……」等等。當聽完學生不同意見後,說:「我真榮幸,我和他的意見相同」。話雖簡單,但是足以說明教師已經把自己視為學生中的一員,由此建立起來的師生關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且能消除學生的戒備心理,學生思維活躍,富有創造性,這是數學學習中特別需要的,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關鍵所在。
2、保護好奇心,激發求知慾,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好奇心和求知慾既是激發學生創造活動的誘發劑,又是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原動力。對某些問題,學生會提出一些離奇的、甚至荒謬的見解。作為教師要尊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並誠心誠意地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使學生胸中燃起求知和創造的烈焰。同時,還要善於提出一些既使學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動腦筋才能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和找到問題的答案。要善於運用帶有激勵性、期望性的語言,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精神。例如「你的想法真妙!」「你為同學們樹立了榜樣!」「誰還有更多更好的解法?」等,這些充滿激情的語言,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起點。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總是更重要。」因為沒有學生緊張的思維活動,就沒有問題的提出。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留有提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要注意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例如學習梯形面積公式推導時,學生提出除了把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平行四邊形來推導?在推導圓柱側面積公式時,有的學生提出可不可以把側面沿一斜線剪開,展開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來推導側面積公式等。對於這些問題和見解,無論正確與否,我都加以鼓勵,都應從正面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久而久之,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與創造性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並逐步形成創新意識。
三、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1、優化新課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導入是一節課的序幕,導入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老師,興趣能激發學生主動、執著地探索,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起點。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筆算任意幾個自然數除以3,然後請學生報出任意一個數,老師會立刻能判斷這個數能否被3整除。這樣學生便會被老師料事如神的本領所折服,從而產生探究其中奧妙的慾望,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2、優化新知識探索,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要改變那種教師講學生聽、教師灌學生被被動接受的狀況,努力把教學過程變成教師指導下的通過學生自主探索、積極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圍繞教學目標,按一定順序和層次給學生輸送教學信息,在引導學生思維的過程中多問幾個「你是怎樣想的?」「你為什麼這樣想?」「還有沒有其它的辦法?」等,努力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並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1)注意實際操作。
實際操作是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過程的一種重要手段,這種方法在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中非常重要。例如在學習「圓的認識」時,通過讓學生對折、測量,使學生發現圓心的位置、半徑、直徑的特徵與關系等知識。再如學習「圓柱側面積」時,通過讓學生沿圓柱體的一條高將圓柱側面剪開、展平等操作,使學生發現圓柱側面與展開圖的關系,進而推導出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還可以引導學生將側面沿斜線剪開,展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或者直接將側面撕開,利用割補的方法轉化成一個長方形。這些方法都能推導出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正是在這些實際操作中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
(2)注重嘗試。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去嘗試、去猜想,使學生敢於嘗試,善於嘗試。使如學習有餘數的除法時可以設計如下題目:( )÷( )=8……5,使學生嘗試填出後,進一步鞏固除數與余數的關系。進而提出在一個有餘數的除法中,如果除數是9,它的余數有可能是幾?讓學生大膽猜想。要嘗試、猜想,就應允許出錯誤,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注重獨立思考
認知的發展離不開學生原有的數學實際,潛能的開發離不開獨立思考積極探求的實踐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應做到:讓學生獨立思考前,放手大膽的讓他們嘗試探求新知,在獨立思考中學會思考,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教學「倒數」時,在學生理解了倒數的意義後,讓學生自己出題,第一個學生出2/5,同學們很快說出它的倒數,我提出:能不能出有新意的題目?這一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打破學生的定勢思維,激勵學生凝聚認知注意力去另闢蹊徑。這時學生積極動腦,出的題有假分數、帶分數、小數以及特殊的數「1」「0」等,極大的調動了全體學生求倒數的積極性。從而把創新意識轉化為具體的創新行為,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靈活處理教材,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數學教材是數學知識的體現,但是唯本為本的教學不利於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雖然編寫者在編寫教材的時候,能遵循教材編寫的原則,盡量做到深入淺出,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面向大多數受編排體例的制約和篇幅的限制,不可能詳盡的簡述所有內容,也不可能把知識發現的過程一一展示出來。因此,尚示能夠很好的為學生的主動學習提供素材,教師的講授如果僅僅停留在清淡如水般的照本宣科,學生的思維就會缺乏具體生活的新信息的支持而阻塞。葉聖陶曾經說:「教材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益,還要教師善於運用。」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樹立整體觀念,從教材的系統性入手通讀教材,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個教材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聯系、發展的觀點,分析處理教材。針對學生情況和教學內容,以教材中的隱性因素進行充實、重組和處理,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將教材中所要達到的知識點,德育內容等教學目標,經過優化組合,以問題情竟的形式出現,以使學生對知識本身產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動力。
如在教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時例題是這樣:「把10個扣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個。」我說:「誰願意給大家展示自己的想法?」創設了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然後讓學生講如何分,在我肯定了學生的想法後,我把題又做了小小的變化,改成:「把10個扣子平均分成□份,每份□個。」再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並自由站起來發表意見。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我將書中單一問題變為靈活問題,不但滲透了事物是運動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而且使教學內容更具問題性、趣味性、開放性、差異性和實踐性。
五、優化練習與作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1、優化練習設計
舊教材中的習題幾乎都具備完整的條件和問題,解題的任務是尋找唯一的答案,這樣的練習,容易使學生滿足於得到正確答案,對於解題思路的多樣性,問題的內在因素缺乏進下步地研究和探討。長此以往,便造成了學生思維單 一、呆板,思路狹窄。創新萌芽被扼制,創新意識得不到培養。所以要求老師在備課時,創造性設計具有獨立思考,有一定難度的、發散型的、開放型的練習題。
① 條件開放
如在教學「倍的認知」時,設計這樣一道練習題:在動物園里有猴子6隻,熊貓2隻,梅花鹿8隻,天鵝3隻,大象1頭,要求學生用學到的知識,任選其中兩種動物說說它們的倍數關系。這樣的設計容易使學生在兩個量都變化的情況進行積極的思考、探索,從中獲得自己(或同班同學)不曾有的思維方式。
② 問題的開放性
即它所提出的問題常常是不確定的,主體必須搜集其他必要的信息才能著手解題。如在復習時可設計這樣的題目:「雞36隻,鴨比雞少18隻,雞比鵝少7隻,你能提哪些問題?
③ 思路和開放性
即題目沒有現成的解題模式,解決問題可以用不同的知識,不同的策略,從多個角度進行思索、探索。
如有教學「除法「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題目:」一年(1)班24名同學參加廣播何操比賽,請你幫助設計一下,可以怎樣排隊?」學生可根據不同的思維方式,做出不同的答案,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意識。
由於開放題本身的綜合性、多向性、新奇性、條件的我余性,因此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自然的處於主動參與的位置,積極的思維、探索,思能力也從中得到充分地訓練,思維更具有深刻性、靈活性、縝密性、創造性和批判性。長此以往,才能鼓勵學生不斷求異,勇於向問題挑戰,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2、改革作業設計
作業的設計與布置是課堂教學的深化和延續。當前數學教學的弊端在於學生對書面知識掌握得比較牢固,測試成績也較高,但要真正讓學生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很多學生常常是無所適從,成了真正的「書獃子」。我們要改變過去那種只注重知識鞏固的作業布置方式,而應設計一些思考性、實踐性、開放性較強的題目,本著讓學生「跳一跳摘果子」的原則,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或者放於讓學生自己來設計作業,這樣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發揮主體作用,更能提高創新技能。
例如學習「圓柱的認識」後可以布置學生做一個自己滿意的圓柱形模型,來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學習了「單價、數學量與總價的數量關系」後,要吧布置讓學生到菜市場上做一次調查,用5元錢可以買多少共同瓜等,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總之,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時代賦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聖職責,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為根本,把教學內容建立在學生日常喜聞樂見的事物上,靈活駕馭教材,努力設計探索性、開放性的課堂教學內容,設計富有思維容量的練習題,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環節。只有富於探索性的教學內容,才能符合當前教學改革的潮流,也才能使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和諧發展,使我們的數學課堂不僅著眼於學生知識的增長,更注重於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
Ⅳ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創新意識
一、 改變傳統觀念,相信學生有創新潛能
長期以來,因受陳舊觀念的影響,一談到創新,人們就習慣於將它與了不起的發明創造相等同,因而抑制了許多人的創新能力。創造學認為,人人都有創造性,人人都有創造潛能,小學生也不例外。我們絕不能認為小學生只能接受而不會創造。輕視他們的創造潛能。就小學生而言,只要是由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探究、歸納所得到的,都可理解為創新。創新意識必須從小培養,作為教師應確信:一般的學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創造性潛能。如何去挖掘這種能力呢?如,我在教學「三角形面積」時,先復習已學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然後發給學生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紙片若干個,有面積相等與不等的。接著提問:「你有什麼辦法計算出其中一個三角形的面積呢?你是怎樣想的?」學生通過剪拼得出了五種不同的推導計算方法,最後大家匯報討論,歸納得出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我發現,那些平時被視為「學困生」也找到了解決的方法。這就是學生們的「創新」、「發明」。
二、 創設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誘發創新意識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民主、平等、寬松、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能夠使學生產生自覺參與的慾望。羅傑斯說:「有利於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自由」。而傳統教育中,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是第一位的。教師認為自己是教學的中心,是教學的指導者,因而有意無意地維護自己在學生面前的權威。這種做法壓抑了學生發展,特別是以獨創性和大膽質疑為特徵的創造行為的發展。只有在民主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學習熱情才會高張,才能有利於學生萌發創新意識。沒有民主的氛圍,許多學生就有可能不敢去想,不敢去猜,即使想到一點什麼,猜到一點什麼也不敢講。唯恐說錯了挨老師的批評。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任何發現,認真對待學生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哪怕是看起來十分幼稚可笑的問題,也絕不能求全責備,更不能指責挖苦,不能抑制或抹殺他們的發現,而應盡量找出其閃光點並給予肯定,使他們敢想敢說敢做,誘發他們創新的意識。
例如,教學「求長方形周長」時,我利用電腦課件出示:「一個籃球場長28米,寬15米。籃球場的周長是多少米?『學生獨立思考後,想出三種不同方法求出周長。方法一,28+15+28+15=86(米);方法二,28+28+15+15=86(米);方法三,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我都給予了積極的肯定。然後,我又問:這題還有別的解法嗎?這時,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還有一種解法,列式是28+15=43(米),43×2=86(米)。這位同學說完後,我又馬上說;「你講得真好,這個方法很獨特。」在這四種方法中,讓學生選擇自己認為最好的方法,學生就此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最後一致認為方法四最好。只有在這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才能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使學生樂於學,也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潛能才能充分表現出來,發揮了自己最高水平,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
三、 留出思維的時間與空間,誘發創新靈感
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形成,必須有他們自己的時間和空間。沒有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也就沒有思考的存在,當然也就不會有創新意識。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必須給學生提供足夠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的問題不能太簡單、太直接,學生不加思考便可答出,而要有一定的思維空間。凡是教師提出的有思考價值的問題,都要給學生提供足夠思考時間,如果問題一提出馬上就讓學生回答,可能只有個別思維敏捷的學生作出反應,而多數學生還來不及思考。總之,只有給學生提供足夠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他們的創新意識才能逐漸發展起來。例如教學「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之後,我出示了這樣一道題:用一根長20厘米的線,圍出邊長是整厘米數的長方形或正方形,有哪幾種圍法?這些圖形的周長都是多少厘米?你還發現了什麼?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探究、討論交流,得出有五種不同的圍法,並且發現這些圖形的周長都相等。經過進一步的思考、探究,學生又發現:周長相等的長方形或正方形,當長和寬越接近,面積就越大,並且正方形面積最大。這樣,學生探索的空間就大大增加了,也有利於引導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展。
四、鼓勵質疑問難,培養創新意識
「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質疑問難是學生探求知識,發現問題的開始。發展智能,培養創新意識,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良好習慣,鼓勵學生多思考,多提出問題。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問題更重要」。我國的教育家對質疑問難也很重視,他們提出:「學則需疑,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李政道博士對科技少年班的學員講:「如果你們不提出問題,你們就一輩子做不了世界上第一流的工作,那終其生,只能是
Ⅵ 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第三次全教會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可見,時代呼喚著教學教學的改革,時代呼喚著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已成為我們教育教學活動中所面臨的迫切任務。那麼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沖劑呢?
一、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
數學的特徵之一是它的抽象性,面對6-12歲的孩子,如何通過抽象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做到四鼓勵三允許,即鼓勵學生質疑、鼓勵學生爭辯、鼓勵學發表不同的看法、允許學生向老師提出意見。這樣就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創新學習和環境,從而使學生的智慧、創新能力和想像能力得以充分的發揮。如:在0的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的環境,板書0後,問學生0像什麼?學生馬上說像雞蛋、鴨蛋。到這里我並沒有停止,而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創新的環境,讓學生想一想並討論:0還像什麼?剛開始,學生還不敢說,可開起頭來,學生都爭先恐後地回答,0像氣球、像梨、像桃子、像貓的眼睛、像冬瓜、像南瓜等,足足有二十種不同的說法。教師接著問:這個0有什麼用途?學生馬上答出:畫畫時人的頭、眼睛、嘴都用到0,機器上也有像0的零件等。這樣的環境打開了學生自由想像的大門,為學生的創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時教師小結:0有這么多奧秘和用途,我們大家喜歡0嗎?學生都說喜歡。此時教師又進行點撥,使學生的創新意識進一步升華,那麼我們在考試時,大家願意不願意試卷上得到0呢?這時學生都笑了,都搖頭說不願意。緊接著讓學生想一想,既然大家 希望自己考試提0分,那麼我們在學習是應怎樣辦呢?問題一提出,學生都七嘴八舌地說:要好好 學習,上課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等等。這樣的教學環境培養了學生敢說、敢想、愛動腦的好習慣,啟迪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又受到了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二、保護好奇心,激發求知慾
小學生具有好奇心,對許多事情喜歡問「為什麼」。教師應鼓勵學生這種勤學好問喜歡探索的精神,並利用這種特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例如在學習「能被2、5整除的數」時,課的開始可讓學生任意說一個數,教師就知道能否被2、5整除,這種人為的設置的神秘色彩能使學生好奇、驚嘆、羨慕,然後利用這種特點,指導學生去發現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徵。又如在三年級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過程中,進行簡單的分數大小比較時,按照教材的內容是教學分子相同和分母相同的兩種形式的分數大小比較。課堂中有學生提問:如何比較分子和分母都不同的分數呢?這其實是通分問題,要到以後才學習。但教師體會到這一總是表現了學生強烈是好奇心和求知慾,便改變了教學計劃,指出:我們來研究一下:怎樣比較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數的大小。比如45和38,誰比較大?一位學生說:45大於38,因為把分數35做為中間數,而45大於35,35大於38,所以45大於38。另一個學生說:45大於38,因為一個分數它的分子的分母相差越少,這個分數就越大。教師表揚了他們,並約定課後繼續研究。這節課,由學生的一個「奇問」引發了思考,並由學生自己初步解決了總是,使得教學進程富有創造性,使教師和學生教師體會到了發現與探究的樂趣,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三、引導學生進行數學的「再創造」活動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說:「將數學作為一種活動解釋和分析,建立在這一基礎上的數學方法,我稱之為再創造方法。」他反復強調,「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讓學生進行再創造」,也就是由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者「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活動,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在數學中,要根據知識特點和兒童的認知規律,努力為學生提供再創造活動的條件和機會,這樣既能增長學生的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1、注重實踐活動
對於從生活實際引發出的新知識的教學要盡量提供原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初中活動探索、發現新知識。如教學長方形的周長時,在學生通過直觀形象認識了長方形周長的含義後,給學生每個人發一個長方形紙片(大小不一),要求他們動腦筋,想辦法算出它的周長。這時可以發現學生都用直尺測量,但有的量四條邊的長,有的只量長方形的長和寬。雖然這兩種測量方法反映出學生智力水平的差異,但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了這一學習活動。在列式時,有的列(長+寬)×2,有的列(長×2+寬×2)。較多的是把四條邊順次相加,然後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在相互交流和講座中進行分析和比較,從而選出最佳方法。這就把教師「教數學」變成了學生創造性的「學數學」;把「現成」的數學變成了「活動」的數學,由學生自己重新構建的數學,使學生在數學的學習活動中學會了數學,從而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了培養。
2、注重獨立思考
認識的發展離不開學生原有的數
Ⅶ 淺談怎樣培養小學生數學的創新意識
數學課堂教學如何體現創新教育?如何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從而培養他們大膽創新、敢於求異,勇於探索的精神,是擺在廣大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現將我個人多年的教學實踐和體會陳述如下,共同探討。
一、更新教育觀念,增強創新意識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首先要有創新意識,並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更新教育觀念,豐富自身的知識面,不斷提高自身在各個學科領域的知識水平。人的成長過程是伴隨生理發展,成長心理等諸因素的協調發展的過程,其中根本的是智能發展。如果沒有個性、心理的健康和諧發展作為基礎,學生的知識量變是不可能自然引起創新能力的質變。而過重的學業負擔,不僅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遏制了學生的創造慾望,泯滅了學生的好奇心、抹殺了學生的個性特徵。因此,教師應通過課堂教學適當地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不斷地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對知識創新的興趣,掌握開展創新活動的基本方法。
二、改革教學形式,培養創新意識
具有創新精神的人都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能自覺地用批判的眼光觀察事物,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就要從培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入手。通過精心設計問題,營造問題情景,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例如:不等式證明的教學,可採用下列步驟:
1、游戲引入
每位學生任意寫一個真分數,然後分子、分母分別加上同一個正數,比較新的分數與原分數的大小關系?由學生得出結論,新分數大於原分數。
一般形式:a、b、c>0,則
2、探索證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較法(求差、求商),分析法、綜合法。
由四個學生將自己上述四種不同的證明過程通過投影儀顯示在屏幕上,教師適當指導,以鞏固學生自學「不等式證明」的成果。
3、教師其他證法指導(反證法,構造函數法等)
4、思想方法指導
本問題的解決利用了如下數學思想方法:從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函數思想;化歸思想。
5、創新思維與方法指導
我們在學習新知識,新方法後都應當有這樣的意識:能否將其引申,優化和改造,以獲得新問題或新結論。
(1)更換題設
(Ⅰ)若a>b,a,b,c>0,結果將如何?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Ⅱ)0<a<b,c<0,結果將如何?
引導學生給出反例:當a=1,b=2,c=-1時,
當a=1,b=2,c=-3時,
(2)引申創造,例題的題設可變形為,(a,-b,c>0)能否把這一條件推廣更一般的比值呢?
(Ⅰ)若(ai,bi>0,i=1,2),則有何結論?
引導學生分析,即得出如下結論:
若(ai,bi>0,i=1,2),則
(Ⅱ)若(ai,bi>0,i=1,2,3,…,n)
猜想可得何結論?
易猜得:,其它情況引導學生課後自己討論研究。
通過對這個課本例題的深入研究和創造性思維,使同學對這類問題有較全面的認識,在學生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的同時,也感受到進行創造性思維的方式:更換條件,削弱題設,由特殊到一般,換位思維等。
三、變換表達形式,弄清定理實質,啟迪學生創新
概念,定理形成後,不是急於應用其解決問題,而是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設計變式問題,引導學生通過現象看本質,這類問題的設計通常有兩種方法:一是針對內容,形式相似或相近,易造成混淆的概念、定理,在教學中設計變式問題。二是引導學生對材料中的一些概念、定理進行適應的拓廣、引申,以激活思維,開拓視野,從而培養創造力。
比如,在講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之後,則可引導學生觀察可知,該公式具有的形式,是關於n的二次函數,並可證明,凡是前n項和能表示成形式的數列必是等差數列,進而變形得,即是關於n的一次函數。
通過這樣的拓廣與引申,使學生既學會了用函數思想來研究數列問題,又擴大了公式應用領域,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有利於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四、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啟迪學生創新
課堂教學中常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學生學習最好的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去解決問題,也就是凡是學生力所能及的事,堅決讓學生自己去做。
在學習拋物線及其標准方程這一內容時,傳統做法是教師講授,學生練習,我們可以嘗試如下教法:先讓學生閱讀本節內容,然後討論,看能否提出如下問題:
(1)有無其它建立坐標系的方法?為何建立課本所示的坐標系?
(2)參數P的幾何意義是什麼?
(3)拋物線的標准方程有四種形式,能否總結出標准方程、焦點坐標、准線方程及圖形的記憶規律?
(4)拋物線是雙曲線的一支嗎?
若學生提不全問題,教師可補充,然後引導學生討論所提出的問題,並給予回答。
總之,課堂教學中要優先選擇利於學生「主體發現」的方式方法,創設使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情境,讓學生更多的體驗、感悟、實踐的機會,為學生的創新意識尋找實現的空間,這是我們每位教師應該努力做到的。
Ⅷ 怎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創造性思維能力,是未來人才的必備素質之一,也是檢驗孩子智力水平的一個重要依據。從小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極為重要.幼兒期是創造性思維開始萌芽的時期,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可以在他們的許多活動中表現出來,其主要特點是敢於大膽想像,不受客觀事物的限制。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幼兒期這種可貴的創造性思維萌芽,通過一定的教育手段,使這種創造性思維得以充分發展,為其未來的成長奠定良好的發展基礎。如何對幼兒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呢?我認為,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抓住幼兒的興趣,激發創造慾望
幼兒在進行活動時,興趣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幼兒興趣濃厚時,他會專心的研究,探索。從中發現問題並解決。興趣又可稱為「好奇心」, 好奇既是天性也是一種十分可貴的心理素質。因為好奇,孩子就會有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並在探索活動中豐富和積累知識經驗,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凡是因好奇心而受到獎勵的孩子,都願意繼續進行某種試驗和探索,這既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又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因此要呵護孩子的好奇心。如我在按大小排序和匹配時,我故意漏出了小紅旗和大小不一的小狗和骨頭,這下馬上引起了孩子的好奇心,直接問我,小紅旗有什麼用,為什麼小狗有大有小,是不是狗媽媽帶了狗寶寶出去玩呀,我只是告訴他們認真聽,這節課,小孩子聽得很認真,很快就會說最小的、小的、大的、最大的。也為我對這個難點破解簡單省時多了。此外,創造性思維更偏重於發散性思維,是一種從多角度、多方位探索問題尋找答案的非常規、反常規的思考方式,往往有想像和幻想成分的參與。創造離不開想像,孩子想像力開啟幻想世界。只有在這種自由幻想世界裡,創造思維才會萌發。如我在教給花朵做標記時,活動目標上只要求讓幼兒嘗試根據物體的顏色特徵製作顏色標記就夠了,可劉馨康小朋友卻不這樣想的,在給圖形做標記時,由於我的忽視,我拿出了不同形狀的圖形,造成了他在歸類時,把相同形狀的物體歸在了一起。我表揚了他的想法,這不但保護了他的豐富的想像力,還使我認識到孩子們有他獨特的思維。因此,我們要鼓勵孩子異想天開、標新立異,積極引導孩子大膽幻想,在條件可能的情況下,還應設法促使孩子動手參與。
二、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發展幼兒的創造性
幼兒園的教育活動非常多,各種教育活動的內容不同,可以使幼兒不斷產生新的學習興趣和創造的慾望,所以通過教育活動可以使幼兒廣泛了解客觀世界的知識,豐富幼兒社會和自然的感性知識和經驗,還能使其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幼兒對生活直接的體驗是幼兒創造的源泉,是發揮想像的基礎,豐富幼兒的創作源泉是創造的關鍵。因此我們在教育活動中要培養幼兒的創造力,首先要重視對幼兒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是各種教育活動中所要培養的一般智力因素,而對幼兒未來成長起關鍵作用的是其想像力和思維力的發展,這是在教育活動中要重視和加強的方面。同樣我在教按大小排序和匹配時,很
Ⅸ 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咸豐縣清坪鎮中心小學 肖愛華
數學學科抽象單調,邏輯嚴密。如果教學方式刻板、乏味,學生學習興趣陡減,學習效果勢必受到影響。教師在優化課堂結構的同時,適時滲透創新理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也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筆者結合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寓教於樂。在游戲中學數學。如在數學課堂中的「擲骰子」「烙油餅」「玩撲克牌」「擲硬幣」等游戲。教師就可以藉助麻將牌上的骰子,鬥地主用的撲克牌作為教具,讓學生分組進行游戲,從而滲透集合、排列、概率、統籌方式等數學理念。因此,學生獲得的是生動鮮活的直觀感受,而不是枯燥的數學理論。
二、通過實踐創新活動,貫穿數學理念,輕松學數學。例如,三個小朋友互相握手,最多要握幾次就可將學生三人一組進行分組相互握手?增進學生間的友誼,培養班級學生團結友愛的精神。再比如學校長廊植樹,20米長廊沒兩米植一棵樹,這條長廊要植多少棵樹?在講解這道題時,數學老師可以與勞技老師一起開展一次校園植樹活動。學生們身體力行,現場練兵,按照題目要求植樹。這樣既解決了數學實際問題,又讓學生體會到勞動成功的快樂和熱愛校園的愉悅。
三、將日常生活事例加入數學元素,快樂學習,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數學連減,就可以讓學生算一算家長給學生的生活費,零花錢的開支情況。一來學生可以體會父母的養育之恩,二來可以培養學生省吃儉用,不亂花錢的好習慣。再如乘法教學,可讓學生算一算每日三元的營養餐補貼,每周每學期的補貼總額。學生從中學到了回報社會,感恩政府的教育。再比如認識20以內的數,可讓學生回家撿鵝卵石,數家禽只數現炒現賣,學生一定興趣盎然。
四、評價體系要新,不落俗套。傳統哦哦那個的評價方式無非是以阿拉伯數數字定成敗。「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老師使用的題海戰術,學生疲於應付各種考試,苦不堪言。其實老師可採用分塊評價的方式,比如學生背口訣公式的能力,基本演算能力,分析題意、數學操作的能力,成績上升幅度大小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分類評價。只要有一技之長,就要給與公正的評價,切忌從高分到低分逐一成績排隊,這將挫傷學困生的自尊心,打擊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數學教學要做到教學內容新,教學方法新,評價體系新,讓學生在教師的啟迪下培養創新意識,讓數學伴隨學生成長。比如學生通過在家庭生活中抽筷子,分蘋果,買雞蛋,存硬幣等活動建立數字概念。輕鬆快樂學數學,不再為枯燥乏味的數學公式概念、演算而頭昏腦漲,從而告別「代數幾何想破腦殼的時代」。快樂學習,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