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新舊教材對比

小學數學新舊教材對比

發布時間:2020-12-18 11:18:17

Ⅰ 淺談怎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指導學生閱讀

閱讀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是人們獲取知識的基本途徑之一,它具有快捷傳播知識、加深理解、提供範例、培養認知能力等功效。
然而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少老師和學生都認為學習數學要麼就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要麼就是動手操作、合作探究,或是討論、匯報、交流。課堂上,學生沒有機會閱讀教材中例題的分析、公式推導、概念、結論等內容。下課後,學生不知道自己所學習的內容在教材的什麼地方是常見的事,因為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沒有閱讀教材這個教學環節。教材上的內容,最常用的做法就是用課件出示,教材越來越多的被當成了學生的練習冊。久而久之,學生也就沒有了閱讀數學教材的習慣,更不會想到通過閱讀教材來自主構建新知,遇到問題,也往往直接問老師或同學或家長,不會想去通過閱讀教材來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與辦法。
實際上,與其他學習方式相比,閱讀,具有「有助於規范學生語言,加深其對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養成其獨立思考的習慣,培養其自學能力」等特點,應該說,是數學教與學的重要環節,也是數學教學改革應該認真研究的一個問題。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符合現代「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教育思想。
但是,在小學階段,老師總感覺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弱,自主學習能力差,不敢放手讓學生通過閱讀來獲得新知,課堂上往往是學生聽的多,活動多、討論多、課件多,而回歸課本進行閱讀的少。其實,小學生使用的數學教材,是許多專家依據新的課程標准,結合小學生知識結構和年齡特徵來組織編寫的,編寫過程中,已經充分考慮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小學生應該是可以看懂的。
為此,筆者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把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來實現,把閱讀,滲透到每個教學環節。

一、 用閱讀的方法來豐富學生數學活動的形式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這里提到「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這個活動機會指的是什麼?是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那是當然了。可是筆者認為,閱讀,也應該是一種數學活動,在課堂上除了提供給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的機會外,同樣也應該提供給學生閱讀的機會,這種做法不也充分體現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嗎?
的確,在數學教材上,有一些內容的教學,教師感到很難處理,通常只好採用講授的方法進行教學,以便順利完成教學任務。而且這樣的教學方式在實踐中被廣泛應用著。可細想一想,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呢?最多就是能夠如期完成教學任務。而完成教學任務對於課堂教學來說,也只是一個比較單一的、初級的教學目標,如果能夠考慮到其他教學目標的達成,考慮到學生的主體地位、考慮到學生能力培養,就有可能會採用更合理的方法實現教學目標。
例如,在教學《中位數的認識》這節課時,考慮到「中位數」這個概念的特殊性,在「新授」這個環節,筆者擯棄了講授式教學模式,而是設計出閱讀提綱,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中的內容,來初步感知中位數的統計意義和求中位數的一般方法,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課件出示閱讀提綱:
1、教材引入了一個什麼數?
2、使用這個數有什麼優點?
3、這個數一般用來表示什麼更合適?
4、你能嘗試用一句話概括什麼是中位數嗎?
學生閱讀後,教師組織學生開展交流、討論、匯報,協調學生的發言,參與學生的討論,引導學生找出教材中比較重要的內容與段落,進行分析與理解。
師:同學們,剛才大家根據閱讀提綱,認真閱讀了教材上例4,應該對我們要研究的問題有了一點初步的認識。那麼,哪位同學願意說說,通過剛才的閱讀,你知道了什麼?你想回答哪個問題,就回答哪個問題。
生:老師,我想回答第一個問題:我知道了,今天我們要研究的是中位數。
(教師在黑板上板書課題:中位數)
生:中位數的優點是不受偏大數或偏小數的影響。
師:在什麼情況下,選擇用中位數來描述一組數據合適?(結合502班比賽成績來說明)
師:你能嘗試用一句話概括什麼是中位數嗎?
生答教師板書:一組( )數中,最中間的數就是這組數的中位數。(這是一個不完整的結論,例5學完,學生就能體會到比較完整的中位數的意義,本環節學生理解到這個程度就可以了。)
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完全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閱讀的過程就是學習過程,學生交流討論的過程,就是進一步深化對知識理解的過程。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知道如果在一組數中出現偏大數或偏小數時,用平均數來表示這組數據的一般水平就不合適了,就需要引出「中位數」這個概念,在感受知識產生強烈需求的同時,也從中逐步體會到中位數的統計意義,為下一步教學奠定基礎。
再如,教學《用未知數表示數》一課中「乘號的簡寫與省寫」這一個知識點,通常情況下都是教師講授乘號的簡寫與省略寫的方法與注意事項。但我在教學中,沒有這樣去做,也是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來完成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學生通過閱讀教材中的相關內容,知道了,字母與字母相乘時,乘號可以寫成「"」或是不寫;如果是字母與數字相乘,乘號也可以不寫,但是,字母一定要放在數學的前面。這些知識都是學生自己在閱讀中學到的,省略乘號的注意事項也是讓學生在教材中找出,並由學生之口來提醒同學注意的,不是教師灌輸給學生的,教師只起到了引導與強調的作用。這樣的學習過程是新課標所提倡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理解的也會更深刻。在學到知識同時,也體會到學習樂趣,特別要說的是,學生在這樣的活動過程中,也掌握了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帶著問題去閱讀。
二、 用閱讀的形式來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數學閱讀和語文閱讀我認為是有很大區別的。語文閱讀材料一般都比較充分,故事情節比較生動,學生理解相對要容易一些。但是數學教材中可供閱讀的材料是有限的。有些知識是用文字呈現出來的,這些文字所表述的內容主要有概念、結論、或是規律等。在新教材中,文字呈現的內容越來越少,尤其是低年級教材,大量的圖片取代了文字,大家就感覺更沒什麼可讀了,其實,這就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正是因為文字少了,材料中出現的相關結論性文字,就顯得更加珍貴了,不細細研讀,是很難讓體會到概念的真正意義。
如我在教學《垂直與平行》時,學生會遇到一個比較熟悉但又陌生概念:距離。對於這個名詞,生活中常常能聽到,所以學生感覺比較熟悉。但是,這里提到的「距離」,學生知道嗎?理解嗎?答案是否定的。為了讓學生更清晰,准確的掌握這個概念,在這個教學環節,我不惜時間,採用了「讀――畫――議――再讀」的方式,來組織教學。
首先是讀一讀。讓學生閱讀教材66頁例2,邊看邊想,有沒有什麼發現。學生很快說出了,垂直線段最短。這時,讓學生看教材上的結論:「從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所畫的垂直線段最短,它的長度叫做這點到直線的距離」,初步體會「距離」的含義。
其次是畫一畫。這里的畫有兩層意思,一是畫圖,一是標出重點詞語。有一些學生讀了一遍後,感覺自己已經掌握了,就顯得有些心不在焉了,而此時,我的感覺恰恰相反,根據以往教學經驗,此時學生可能只知道:「垂直線段最短」這層意思,對後一句話:「它的長度叫做這點到直線的距離。」學生就不以為然了,而這句話,也恰好是比較重要和關鍵的。因為這里是「這點到直線」的距離,而不是研究其他(如點到點)的距離。這時,教師組織學生一邊畫圖,一邊認真研讀這一句話,並用著重符號把自己認為重要的詞語標注出來。學生在「畫」重點詞句的過程中,對距離意義的就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第三是討論交流。畫出自己認為關鍵的詞語後,同桌同學互相核對畫出的關鍵詞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可以說服對方接受自己觀點,也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如果在討論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觀點錯了,可以接受別人的觀點。不管是接受還是保留,這個討論的過程對學生來說就是一個思維碰撞的過程,是生動的學習過程。
第四是再讀。這次讀與第一次讀就不同了,是建立在交流、理解基礎上的。要求學生大聲地讀出距離的意義,教師可以從學生讀的語速上判斷出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程度。如果讀的很順利、流暢,那說明他(她)基本上能夠理解;如果讀起來不順利或是斷句不準確,就足以說明該同學在理解上還存在問題,教師要進一點引導幫助他。
經歷了上述四步,大部分同學能夠比較深入地理解「距離」的含義,也能夠用准確的語言來描述「距離」的意義了。在這個教學環節中,閱讀起到深化理解概念的作用。學生在整個閱讀討論的過程中,不僅弄清了知識點,也進一步體會了閱讀的方法,討論交流的能力也同時得到增強,比單純地講授教學效果更好。
三、 加強閱讀,明晰題目要求,提高解決問題的正確率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會學習首先要學會閱讀,一個閱讀能力不好的學生,就是一個潛在的「差生」。常常會聽到家長和教師這樣反映:我的孩子作業總是錯很多,3抄寫成5,加法當作減法,題目要求畫垂線學生卻畫成平行線,……對此,教師和家長也沒什麼好辦法,只會感嘆一聲「太馬虎」。而細細思考這種「馬虎」現象,感覺應該與學生某方面的能力有關聯。筆者認為,那便是閱讀能力。學生閱讀能力的不同直接影響了學生解決問題的准確性和速度。
在教學「人教版四上第69頁第7題:觀察右邊正方形對角線,你能得出什麼結論。」時,出現下列回答:
生1:這個正方形中有四個一樣大的三角形。
生2:這個正方形中一共有8個三角形。
筆者讓這兩個學生把題目要求重新逐字閱讀兩遍,並要求他們找出題目中自己認為重要的詞語,用筆圈出來;把自己不理解的詞語也找出來,最好能尋求同學的幫助。學生很快找到了剛才被他看漏掉或是不太理解的「對角線」這個詞。經過一番討論後,那兩個同學又很快就得出新的結論。
生1:這兩條對角線相交
生2:我用三角尺量了,這兩條線相交成90°,說明它們互相垂直。
其他同學也補充發言:
生3:我用量角器量了一個角是直角,說明正方形對角線互相垂直。(教師板書:正方形對角線互相垂直)
師:對了,通過觀察、測量,同學們發現了一個重要結論:正方形對角線互相垂直。哪位同學來說說,我們在做題時要注意什麼?
生4:我們要認真讀題,把題目意思要弄清楚。
師:是的,解決問題之前,一定要理解題目意思,而理解題目意思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認真閱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做題之前,不要求讀百遍,最少也要讀三遍。
從以上事例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做錯題的原因大多不是方法問題,而是審題問題,也就是沒有認真閱讀題目要求,或者讀是讀了,也只是用眼睛掃視了一下,沒有把握住題目的重點詞語,沒有理解題目的意思。像這樣在閱讀時出現斷章取義、或是丟、落的現象比較普遍,而這些現象的出現,就導致學生不能夠正確理解題目要求,更談不上正確解決問題了,同時也會影響解題速度。為什麼說影響速度呢,因為有些同學讀題後,沒有理解題目意義就動筆去做,做到做不下去再來讀題,再重新做,這樣無形之中就浪費了時間,不如一開始做題前就認真閱讀題目,理解題目意思,特別是理解題目中關鍵字、詞的意思。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關注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能力的培養也是一種習慣的養成,好的習慣對一個人終身有益,而壞習慣也會影響學生的一生。
綜上所述,通過閱讀方式可以讓學生自主建構新知,通過閱讀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知識,正確而迅速地解決問題。然而,閱讀能力、閱讀習慣的形成不是在一天、在一節課上,通過講授、強迫、教學就能完成的,而是要滲透在每一天每一節課的教學之中。只要教師有意識地在每節課上讓學生有機會閱讀教材,並給予恰當的指導,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一定會得到增強。學生如果擁有自主閱讀的能力,養成了主動閱讀的習慣,那他們將會終身受益的。

Ⅱ 小學數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對於那些成績較差的小學生來說,學習小學數學都有很大的難度,其實小學數學屬於基礎類的知識比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在小學,是一個需要養成良好習慣的時期,注重培養孩子的習慣和學習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學數學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見小學數學的技巧就是多做練習題,掌握基本知識.另外就是心態,不能見考試就膽怯,調整心態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這些技巧,來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進入到數學的海洋中去.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新舊教材對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