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
摘要:在實施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學校體育要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體育素養。本文採用文獻研究、邏輯分析、歸納演繹、系統分析法,在明確體育素養的內涵及其包含的各要素的基礎上,通過對學生體育素養的現狀分析,闡述學生體育素養的形成途徑。培養中學生掌握一定的體育技能,具備一定的體育素養,旨在實現其自身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身體素質;體育技能;體育意識;健康意識;體育素養
一、引言
我們非常關注中學生的體質問題,特別是在當今競爭異常激烈的環境下,家長都全力以赴地培養孩子成才,但是忽略了對孩子全面發展的培養。知識的積累是不斷更新的,而一個好的身體則受用終生。在當前的應試教育體制下,「每天鍛煉一小時」沒有得到很好落實,尤其是這些年來我國中學生體質有很多指標都在下降。隨著《山東省2012 年和2014 年普通高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方案(試行)》的頒布,該方案規定2012 年山東省將加試體育。該方案的實施讓體育在應試教育體制下的身份上了一個新的台階,教師、家長、孩子開始注重體育課程,並且加強了身體鍛煉,體育開始被廣泛關注。增強體質、增進健康,提高體育素養成為社會、學校、家庭關注的話題。
二、體育素養及其構成
(一)體育素養的概念
《辭海》對「素養」的解釋是「經常修習涵養」。對「涵養」一詞的解釋是:「身心方面的修養。」《現代漢語詞典》對素養的解釋是:「平日的修養。」可見,素養一詞有兩層含義,一是指人在某方面的修養,二是說這種修養是平時養成的。據此我們可以把體育素養理解為體育素養是在先天遺傳素質的基礎上,通過後天環境與體育教育的影響所產生的,包括體質水平、體育知識、體育技能、體育意識、體育個性、體育品德等方面的要素綜合體育素質與修養,它是引導人們正確認識體育,指導人們參與體育活動的理論和思想基礎。
(二)體育素養的構成
體育素養是在長期的體育教育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包含多方面的要素,且內在的各種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其構成要素有:
1.健康意識
從「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出發,沒有把競技體育的知識和技能列為體育素養的主要內容,但並不排斥學生掌握一定的競技運動技能和知識,只是認為應把競技技能作為健身手段,因而不應也沒有必要把它作為體育素養的必備內容讓全體學生掌握。故把體育鍛煉的知識和技能作為體育素養的基本內容更符合實際,也更符合全民健身的國策要求。
2.體育文化水平
體育文化水平包括兩個方面,即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體育知識包括三個方面,即生理衛生常識、體育人文知識和體育鍛煉。具體地說就是初步了解人體身心發展的規律及基本的生理常識;了解體育活動對人體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作用;能夠科學地、有計劃地安排體育鍛煉;了解和掌握相關體育人文知識;具備對重大體育賽事的欣賞能力和初步評價能力;對重大體育事件有所了解;懂得體育功能與價值。體育技能它包括鍛煉技能和對鍛煉的自我評價技能。
3.身體素質
身體素質包括健康素質和運動素質。健康素質是運動素質的基礎,所謂健康素質即具有健康的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的身體狀態,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提升自身的運動能力,使自己具有能夠適應從事多種體育鍛煉的能力。體育鍛煉、體育比賽等體育行為的正常進行需要相應的身體素質,也就是說,體質水平影響體育行為,一般來說,體質太差會導致體育行為的減少。反之,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比賽等體育行為可以使體質水平得到提高。
4.體育意識
體育意識取決於文化水平、邏輯思維能力、對客觀世界認識能力、個體心理素質和智等因素。一個具有強烈的體育意識的學生對體育會產生濃厚的興趣,這種興趣可以直轉化為鍛煉動機,成為激發學生進行身體鍛煉的動力,從而培養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慣,使其常年自覺地參加鍛煉,終生受益。體育意識,一方面來源於體育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來源於體育實踐(體育行為)。全面的體育知識與積極的體育意識有利於體育能的形成與發展,體育技能的提高也有利於體育意識的發展。判斷體育意識的標准:第一,是否具有一定的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第二,是否正確認識體育的作用。第三,是否具有對體育正向積極的態度。第四,是否具有主動體育需要和行為傾向。第五,是否具有終身體育意識。
5.體育品德和體育個性
體育品德是一定的體育道德規范,是一個人在體育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特徵和傾向,是體育道德在個體體育行為中的反映。通過體育行為表現出的體育品德也是體育個性的重要方面。
體育個性是一個人在體育活動中經常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帶有一定傾向性的個性心理特徵的總和,具有個體特點的體育意識、體育行為、體育品德和體育技能是體育個性的重要體現。
三、當代中學生體育素養的現狀
體育素養是在先天遺傳的基礎上,通過後天環境與體育教育的影響所產生的,包括體質水平、體育知識、體育意識、體育行為、體育技能、體育個性、體育品德等方面的要素。當前我國學生的體育素養整體偏低,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缺乏體育意識
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要想在體育方面有成績就必須以犧牲智育為代價。所以在學校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缺乏整體性,學生雖然認識到體育運動的健身功能,但對許多運動項目的實際價值不甚了解。在學校、院系、班級組織的體育比賽中的參與意識和協作意識仍顯不足。
(二)學生的體育素質普遍較低
在素質教育的全面推動下,學校應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意識,然而學生的體育能力較低和終身體育意識不強。有部分學生對生理衛生知識和體育鍛煉常識的掌握程度很不夠。另外,有部分學生由於功課繁重,學生會活動和社交活動過多,抽不出時間來鍛煉。從健康意識與鍛煉習慣的角度看,其中大部分學生缺乏身體鍛煉的自覺性。
(三)忽視體育品德的修養
絕大多數學生的體育道德品質是好的,但是學生只從表面模仿,使有些學生在體育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語言與體育道德相背離。
(四)對體育個性化的忽略
學生的體育動機是影響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是人們對體育需要的主觀反映。據調查顯示:部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目的是娛樂、強健體魄、通過體育考試等。但這些動機的特點是強烈、不持久、不穩定、易變。目的一旦達到,動機隨之消失,行為停止。雖然近些年來高校體育進行了一些改革,但物化改革放在了顯要的位置,而忽視了對學生的研究。
四、學生體育素養的評價
學生體育素養評價是學校體育評價中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學生體育素養評價指標既有顯性的,如體質檢測、身體素質達標等,也有隱性的,如體育價值觀,體育態度、興趣、習慣、能力等。
(一)學生體育素養評價的原則
1.選取科學的體育素養評價因素
對學生恰當的考評不僅是一種評價方法,而且是一種激勵行為,所以體育教學考評應在正視體育文化的價值,不同學生的身體和運動基礎的差異,終身體育行為所需要的體育素養和自主能力的基礎上,將體育考評的重心轉向體育思想、鍛煉習慣、運動能力和體育素養等方面,要把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習慣和能力作為評價指標。體育教學應重視培養學生的體育動機、體育興趣、情操以及相關意志品質、氣質性格等方面,並將其納入學校體育的考核內容。改革以運動技術評定和達標的體育課考核方法,建立以體育能力和心理收益為核心的考核和成績評定方法,注重體育結果的實效性評價,促使學生在體育興趣和體育能力方面自我培養,促進終身體育觀的實現。
2.確立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
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就是在身體素質這種硬性指標評價的基礎上把體育態度、興趣、終身體育意識、習慣和能力納入學生體育素養評價體系。
對待學生體育素養評價的問題,要以新的指導思想考慮,傳統學校體育重在一個階段、某個方面的成果,而終身體育眼於全過程的多個方面的成果;傳統學校體育鼓勵競爭,常常搞「達標測試」和篩選,實行淘汰,使學生在一種有形或無形的壓力下學習,而終身體育則強調體育是一個過程,著眼於它的全過程的多個方面的表現,強調評價標準的多元性。
3.過程與結果評價相結合
所謂過程評價,從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角度講,即關注學生在現有基礎上進步的程度,當然也需要結合結果。競技運動講究客觀時空上的平等,而學校體育卻必須重視學生心理和情感上的平等;競技的結果要清晰地分出競賽者的優劣順序,而學校體育對學生學習的評定應表現出靈活性和實效性,即以學生的實際提高幅度來評定學生的學習效果,這樣就可以讓我們客觀地評價學生成績,每個學生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學生也樂於接受。
(二)學生體育素養的評價
1.把體育態度、興趣、終身體育意識、習慣和能力納入評價體系
把體育態度、興趣、終身體育意識、習慣和能力納入學生體育素養評價體系,要轉變人們的價值觀,逐步調整和改變學校體育的價值判斷標准。從終身體育思想出發,引入學生體育態度、興趣、終身體育意識、習慣和能力的評價,這不僅更加有利於學生體育素養的培養和提高,也為學校體育評價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
2.確立顯性與隱性相結合的學生體育素養評價體系框架
顯性與隱性評價相結合的學生體育素養評價觀是對傳統的學生體育學習評價的挑戰,以往的評價一般是按照競技運動項目的標准一味地用「高度、遠度、時間」等統一的顯性指標去搞「達標」,忽視了個體之間存在的先天差異。客觀上造成了學生之間的不平衡,使本來輕松、活潑的學生十分感興趣的體育活動成為一部分學生的負擔。
要建立綜合評估學生的認知、情意、技能的領域評價指標。如下表所示:
體育素養評價指標體系
3.操作上將顯性與隱性、過程與結果、起點與進步評價相結合
對於顯性與隱性指標的評價,操作上可以採取「顯性指標重視過程評價,隱性指標重視結果評價」的辦法,虛實結合,盡量提高可操作性。
從促使學生個性發展的角度講,應該重視進步度評價,即關注學生在現有基礎上的進步程度。在學校體育實踐中,有的學校嘗試了「正、反50m 跑啟迪」的教學方法改革,效果很好,從中得到這樣的啟迪:競技運動講究客觀時空上的平等,而學校體育卻必須重視學生心理和情感上的平等;競技的結果要清晰地分出競賽者的優劣順序,而面向全體學生,造就一代新人的教育就不宜將學生劃成三六九等。由此可見,對學生學習的評定應表現靈活性和實效性,即以學生的實際提高幅度來評定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習前的水平和學習後的水平相比較就可以客觀地評價學生成績了,這樣每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學生也樂於接受。
對學生體育素養評價方法可以採用評語制與等級評定製,小學低年級可採用評語制,小學高年級到高中可採用等級評定與評語制評定相結合的辦法,大學可採用等級評定製。在不同學段,對學生體育素養的評價應有不同的側重和要求,包括指標、權重與標准都有所區別。如下表:
五、體育素養的培養途徑
體育教學中應該認識到體育素養的各個方面是有機聯系、相輔相成的。首先,體育意識的培養是基礎,這也是現在積極提倡的終身體育思想的題中之義;其次,掌握基本運動技能和技術是重點,它是體育素養的外在表現形式。
(一)激發運動動機,培養運動興趣,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運動動機是激勵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內在動力,往往以興趣和願望的形式表現出來,而運動興趣在運動動機中是最重要的成分。首先,要努力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愉快的體育學習和體育鍛煉氣氛。其次,學校體育的內容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徵,合理選擇與學生年齡相適應的、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娛樂性的體育運動項目和活動。再次,學校體育學習和鍛煉的手段和方法要豐富多樣,切忌採用單一死板的體育教學和鍛煉的方法。
(二)轉變教學觀念,強化體育素養
教學改革,就是以教學理論為指導,以教育觀念改革為先導,創造性地設計和構建新的教育模式。現代的課堂教學改革進展不大的主要原因是教師的教學觀念、教育思想的轉變不大。只有對教與學的觀點先破後立,沖破舊觀念,才能真正出現按照教與學的關系的實際,按照教學規律,樹立新的教與學的觀念,只有觀念改變了,課堂教與學的改革才能進一步地深化。教學改革,主要就是學法的改革,而學法的改革又受制於教師的教法觀點。因此,我們在體育教學中應轉變觀念,注重學生體育文化素養的加強,實現知識和能力的最佳結合。
(三)加強理論課教學,多渠道豐富學生的體育知識
在學校體育課程中,理論課是教師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的主渠道。理論課上,教師不但要向學生傳授體育運動知識,還要向學生傳授健康知識、鍛煉身體的知識、衛生保健知識。我們可以通過開設電教課、體育知識講座、體育知識競賽,向學生傳授觀看和欣賞體育競賽的知識,激發他們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使學生充分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我們不僅要使學生在學校期間掌握體育鍛煉的理論知識、方法和手段,更重要的是強化學生終生體育鍛煉身體的意識。
(四)完善體育環境,為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提供良好的條件
要切實培養與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就要充分開發體育課程資源。首先,重視課堂鍛煉環境。體育課堂要充分體現健康快樂的教學思想。根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素質特點,充分考慮到他們的天性,創造一種快樂的體育人文教學環境。其次,拓展課外活動環境。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建立與體育課一體化的課外活動體系。
(五)加強教師的自身體育素養建設
首先,體育教師要有良好的師德、無私奉獻的精神和敬業愛崗的思想品質,作學生的楷模,給學生以積極向上、奮發努力的感染。其次,體育教師還應該具有一定的語言藝術,語言盡量生動、幽默、形象,充分活躍課堂氛圍,陶冶學生情操,創造良好的心境。再次,體育教師端正的儀表和准確優美的示範動作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至關重要的。
(六)加強體育課程建設,完善課程體系
體育課程建設能豐富學生的體育與健康知識,是培養學生體育素養的重要途徑。體育課程建設要朝多樣化、生活化、娛樂化方向發展。教材要以豐富學生體育與健康知識為目的,要突出趣味性和實用性。體育課程的建設中應盡可能開設和介紹一些簡單易練、不易受場地設施的限制的運動項目,當然也可以開設一些大家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另外,還應該開設體育文化選修課,加強學生的體育人文素養,彌補體育活動課程在傳授體育文化方面的不足。
(七)拓展教學方法,提高學生體育技能
體育素養與體育技能關系密切,體育技能的提高有利於體育素養的提高。在體育教學中,學生通過身體練習,掌握動作技術,形成運動技能和技巧。當學生按照運動技能的要求通過反復練習,掌握了某種動作方式,形成動作系統,並能充分利用自己的體力去完成時,即標志其掌握了某種運動技能。學生體育技能的提高,還與課堂上思維活動的強弱和鍛煉積極性的高低有關。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多採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利用多學科知識和多種渠道進行教學。
參考文獻:
[1]王勇慈.試論體育文化素養的建構[J].中國學校體育,1999,(04):60-62.
[2]夏肖林.基於陽光體育運動的體育素養培養探析[J].教學與管理,2008(10):95-96.
[3]林宋榮,盧考純.終身體育與體育興趣、體育能力[J].體育學刊,2000,7(02):60-61.
[4]周登嵩,尹釗.試析學校體育中的素質教育[J].中國學校體育,1998(, 03):26-28.
[5]鍾凡,倪超,馮志敏.高校體育教程[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05.
② 如何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
培養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方法和途經:
1、體育教師應注重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
體育教師是體育教學的組織者、實踐者,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師,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為人師表,此外,體育教師需要定期參加各類培訓,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有效的體育教師,包括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的課堂組織能力和教學能力。常言道「腹有詩書氣自華」,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可直接表現為體育教師高水平的文化素養。我認為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應包括文化素養、心理素養、道德素養等,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的高低,對學生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共同生活中,教師必須力求長進。好的學生在學問和修養上,每每歡喜和教師賽跑。」因此體育教師要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要以身作則,在學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樣和楷模的作用。
2、體育課堂教學重視德育滲透:
在教學中,立德樹人,培養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強調體育教學與各類文化知識的整合性,是學生跨學科綜合能力、知識、能力和態度的綜合。小學體育教育滲透德育的方法多種多樣,體育教學也是實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如體育教師在游戲比賽中對學生進行團結的集體主義教育,使學生樹立關心他人,互幫互助的良好意識,學會與他人和睦相處,寬容他人的優秀品質;要培養學生遇到困難要敢於面對、要堅持不懈,吃苦耐勞的可貴精神;培養學生自信、果斷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好德育功能,要將德育教育始終貫穿於課堂教學,要有針對性地結合教材內容和教學活動進行德育教育,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德育教育。
3、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養成自主健身的習慣:
體育老師以及學生家長都應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他們喜歡的體育活動,幫助他們重新樹立體育的目標是身體素質提高的理念,掌握自主鍛煉的科學方法。體育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和端正體育態度,培養學生的自主鍛煉的能力,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認識,使學生了解體育的價值。使學生了解人體身心健康和身體運動的科學知識,掌握科學鍛煉的正確方法,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4、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體育教學中應關注學生能否適應當今與未來的發展,適應社會、終身學習、成功生活、個人發展的學科關鍵素養。體育素養發展的連續性和各個學段落實的階段性,體育教師要讓學生明確體育運動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體育教學如何調整學生的心理平衡,如何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體育教學目標與學生心理健康目標和諧統一,使學生身心能得到健康成長,增強自身的社會適應能力。
③ 體育素養的內容有哪些
分析如下:
1、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強調體育教學與各類文化知識的整合性,是學生跨學科綜合能力、知識、能力和態度的綜合。小學體育教育滲透德育的方法多種多樣,體育教學也是實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
2、體育教師在游戲比賽中對學生進行團結的集體主義教育,使學生樹立關心他人,互幫互助的良好意識,學會與他人和睦相處,寬容他人的優秀品質;
3、要培養學生遇到困難要敢於面對、要堅持不懈,吃苦耐勞,培養學生自信、果斷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
4、體育意識
所謂體育意識,就是人腦特有的對體育和體育活動的態度控制系統。體育意識是相對穩定的,它主要由態度狀態和體育素質構成。要想擁有較強的體育意識就要具有一定的體育科學知識、體育活動方法和技能;就要認識到體育和體育活動的功效和作用,特別是評價性認知;
5、體育行為
體育行為是人類有目的、有意識地利用各種手段和方法,為滿足某種體育需要而進行的活動。它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即凡是與體育發生聯系的行為活動,都可稱之為體育行為。它既包括運動行為,也包括體育的組織、管理、宣傳、科研、教學、消費、觀賞等方面的行為活動。體育行為的產生和發展,既受行為者內在生理、心理條件所制約,又受到外界環境包括自然環境、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表現出多方面的行為特徵。
6、體質水平
體質是人的質量。它是人的有機體在遺傳變異和後天獲得性的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機能和形態上相對穩定的特徵。體質水平就是人體素質提高的標志。人體素質,包括健康素質和運動素質,健康素質是運動素質的基礎。
7、體育品德
體育品德是指學生依據一定的體育道德規范,在教育教學活動和競賽中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特徵和傾向。為突出良好體育品德鑄造,我們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在體育運動中自覺學習和遵守各項體育運動的規則以及服從裁判等。
8、體育個性
體育個性是指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經常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帶有一定傾向性的個性心理特徵的總和,是一個人所以有別於他人的具有自己個人獨特的體育行為、思想等精神面貌的總的體現。在培養學生體育個性時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④ 體育核心素養包括哪些
體育核心素養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運動認知能力、健身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整合,是以學生發展素養為核心價值追求。
運動認知能力是指學生對體育健身知識、運動技能和相關健康知識的獲得、轉化和評價的能力,伴隨著思維、理解和感悟等活動,是自主健身的先決條件。
健身實踐能力是指學生為完成設定的體育鍛煉任務,聯系實際採取的有意參與、強化練習、比賽運用和持續健身的決策能力,伴隨著動機、態度及價值觀取向等活動,是自主健身的實現載體。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確定體育學科課程標准、體育學科知識體系、體育學科質量評價標準的依據和導向。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形成以結構化的學科知識與技能體系為重要基礎和載體。
(4)小學體育學科素養擴展閱讀
體育核心素養培養:
體育課程學習對於學生成長最直接、最顯著的價值,是促進身體的正常發育和身體健康水平的提高。這種價值主要以兩種方式體現出來。
一方面體現在身體形態和機能的變化方面,通過在教師指導下參加體育活動,學生能夠增強體能,使身體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另一方面則體現在體育意識和行為的變化方面,通過長期的運動實踐和體驗,學生不但能形成對身體、身體活動和健康的正確觀念,增強自我保健的意識,同時還將逐步養成健康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
作為社會的存在物,人的運動實踐行為不僅始終影響、改變著自身機體,而且隨時影響著人們的情緒和各種心理感受。在和諧、平等、友愛的運動環境和輿論環境中,通過相互評價和自我評價,學生會感受到友誼、贊揚、批評、激勵等,並產生各種復雜的情感體驗。
體育運動過程是不斷面對挫折和克服困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反復體驗挫折和困難,從而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緒調節能力,培養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
在不斷超越昨天、超越自我的過程中,學生會體驗到進步或成功的喜悅,從而形成客觀評價自我的習慣和能力,增強自尊和自信心,形成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
⑤ 淺談小學體育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2014年教育部出台的《意見》中雖然提出了核心素養的概念,但是卻並沒有對其做出內具體的概念界容定。然而,隨著我國學術界關於學生核心素養研究的開啟,核心素養的概念與內涵也開始逐漸的清晰。概括來說,學生的核心素養,指的應該是涉及學生的知識、技能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多方面能力的要求,是學生個體適應未來社會,實現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的重要保障。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最終要落實到各學科的教學之中,離開了學科教學,學生的核心素養就成了無源之水,相應的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也就無從談起。而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各學科中的具體化實際上就是學科核心素養,由於每個學科的特點和性質不同,不同學科的核心素養也存在一定的差別。具體到體育學科而言,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可以歸結為體育情感與體育品格、運動能力與運動習慣以及健康知識與健康行為三個主要的部分。所以,本文在探討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一問題時,就是從這三個方面入手進行分析的。 二、學生體育情感與體育品格的培養
⑥ 如何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科素養
體育核心素養主要由運動技能、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三個維度構成,它集中反映了體育與健康學科的獨特品質和關鍵能力。小學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初期階段,現階段的教育重點不是讓學生掌握多少理論知識,而是通過科學、合理的教育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培養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體育學科是小學教育的重點內容,通過體育運動可以增強學生素質,促進學生動手能力與實踐能力的發展。此外,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可以增加學生溝通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讓學生擁有集體榮譽感以及強烈的競爭精神,幫助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如何培養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呢?
一、轉變觀念,家校結合
體育老師以及學生家長都應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喜歡的體育活動,幫助他們重新樹立體育的目標,掌握自主鍛煉的科學方法。
二、完善自我,提升能力
體育教師專業素養不斷提高,應包括文化素養、心理素養、道德素養等,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的高低,對學生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共同生活中,教師必須力求長進。好的學生在學問和修養上,每每歡喜和教師賽跑。」因此體育教師要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要以身作則,在學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樣和楷模的作用。
三、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從學校走向生活,重視問題導向,注重活動和比賽情境的創設,促進學生學習和掌握結構化的運動知識和技能,在面臨真實活動或比賽情境時能運用結構化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學以致用能力,體育課是學生在身體活動中,面對各種復雜情境,運用身體和智慧挑戰自我、戰勝對手,感受自信、成功等多種復雜身心體驗的獲得過程,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核心素養的過程。
四、學會自主探索、培養思考的習慣
體育老師培養學生探究學習能力,要保證學生在適宜的運動負荷下自主探索與學習,從而真正實現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轉變。通過行為表現,從運動技能、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三個維度入手,評價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是否形成。
五、注重體育品質教育
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好德育功能,要將德育教育始終貫穿於課堂教學,有針對性地結合教材內容和教學活動進行德育教育,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德育教法。如體育教師在游戲比賽中對學生進行團結的集體主義教育,使學生樹立關心他人,互幫互助的良好意識,學會與他人和睦相處,寬容他人的優秀品質。
總之,學生通過體育學科的學習,掌握和運用健身知識技能滿足學生參與、健身體育活動的需要,從中獲得運動樂趣,體驗成功。
⑦ 體育教學怎樣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推動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施,新型的體育課堂教學,必需要有新型的教學內容和要求。2015年10月,在清華附中舉辦的基礎教育高峰論壇上,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副司長申繼亮介紹,即將出台新的高中課標中將強調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將新增核心素養以及基於核心素養制定出來的質量評價標准。申繼亮還談到,基於這樣的改革,我們就要要求所有的課程老師對學科價值、學科育人功能有很好的思考。同時,新時期的課程改革,也要求每個學科的教育教學除了發揮本學科獨特的育人功能之外,要高度重視跨學科之間的綜合育人功能。
1.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及特徵
學科核心素養是我國新課程標准提出的一個新的概念,是學生通過學科課程學習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養,是學生在課程學習和實踐活動中養成的具有該學科特徵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品質和基本經驗的綜合。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學習領域)之後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關鍵成就,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運動認知能力、健身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整合,是以學生發展素養為核心價值追求。運動認知能力是指學生對體育健身知識、運動技能和相關健康知識的獲得、轉化和評價的能力,伴隨著思維、理解和感悟等活動,是自主健身的先決條件。健身實踐能力是指學生為完成設定的體育鍛煉任務,聯系實際採取的有意參與、強化練習、比賽運用和持續健身的決策能力,伴隨著動機、態度及價值觀取向等活動,是自主健身的實現載體。社會適應能力是指學生在多變的健身環境中,表現出身體、心理和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調試能力,他伴隨著調節、適應和控制等活動,是自主健身的呈現結果。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確定體育學科課程標准、體育學科知識體系、體育學科質量評價標準的依據和導向。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形成以結構化的學科知識與技能體系為重要基礎和載體。
2 培養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方法和途經
2.1 體育教師應注重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體育教師是體育教學的組織者、實踐者,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師,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為人師表,此外,體育教師需要定期參加各類培訓,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有效的體育教師,包括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的課堂組織能力和教學能力。常言道「腹有詩書氣自華」,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可直接表現為體育教師高水平的文化素養。我認為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應包括文化素養、心理素養、道德素養等,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的高低,對學生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共同生活中,教師必須力求長進。好的學生在學問和修養上,每每歡喜和教師賽跑。」因此體育教師要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要以身作則,在學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樣和楷模的作用。
2.2 體育課堂教學重視德育滲透在教學中,立德樹人,培養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強調體育教學與各類文化知識的整合性,是學生跨學科綜合能力、知識、能力和態度的綜合。小學體育教育滲透德育的方法多種多樣,體育教學也是實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如體育教師在游戲比賽中對學生進行團結的集體主義教育,使學生樹立關心他人,互幫互助的良好意識,學會與他人和睦相處,寬容他人的優秀品質;要培養學生遇到困難要敢於面對、要堅持不懈,吃苦耐勞的可貴精神;培養學生自信、果斷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好德育功能,要將德育教育始終貫穿於課堂教學,要有針對性地結合教材內容和教學活動進行德育教育,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德育教育。
2.3 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養成自主健身的習慣體育老師以及學生家長都應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他們喜歡的體育活動,幫助他們重新樹立體育的目標是身體素質提高的理念,掌握自主鍛煉的科學方法。體育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和端正體育態度,培養學生的自主鍛煉的能力,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認識,使學生了解體育的價值。使學生了解人體身心健康和身體運動的科學知識,掌握科學鍛煉的正確方法,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2.4 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體育教學中應關注學生能否適應當今與未來的發展,適應社會、終身學習、成功生活、個人發展的學科關鍵素養。體育素養發展的連續性和各個學段落實的階段性,體育教師要讓學生明確體育運動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體育教學如何調整學生的心理平衡,如何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體育教學目標與學生心理健康目標和諧統一,使學生身心能得到健康成長,增強自身的社會適應能力。
3 培養體育核心素養的意義
⑧ 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一、學生核心素養的概念與內涵
2014年教育部出台的《意見》中雖然提出了專核心素養屬的概念,但是卻並沒有對其做出具體的概念界定。然而,隨著我國學術界關於學生核心素養研究的開啟,核心素養的概念與內涵也開始逐漸的清晰。概括來說,學生的核心素養,指的應該是涉及學生的知識、技能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多方面能力的要求,是學生個體適應未來社會,實現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的重要保障。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最終要落實到各學科的教學之中,離開了學科教學,學生的核心素養就成了無源之水,相應的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也就無從談起。而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各學科中的具體化實際上就是學科核心素養,由於每個學科的特點和性質不同,不同學科的核心素養也存在一定的差別。具體到體育學科而言,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可以歸結為體育情感與體育品格、運動能力與運動習慣以及健康知識與健康行為三個主要的部分。所以,本文在探討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一問題時,就是從這三個方面入手進行分析的。 二、學生體育情感與體育品格的培養
⑨ 一名合格的小學體育教師應具備哪些素質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的主體發展觀、教師教學觀等觀念的轉變;在課堂改革的具體目標上,倡導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善於實踐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課程評價上,強調通過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改進教學實踐功能;在教學過程上,強調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等。因而,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新時期小學體育教師應具備一定的基本素質,是一個新的課題。
一、做受學生歡迎的體育教師
體育教師既要具備作為一名合格教師的一般要求,又要具備體育專業的特殊要求。在過去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一些體育院校培養體育師資比較偏重於運動技能的培養,甚至只重視專項特長的培養,而忽視了總體素質的提高,這種弊端顯而易見。可以見得,作為一名合格的、受歡迎的體育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師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知識,而且還本文由論文聯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特別是運動技能。
近幾年來,有關職能部門為提高新時期的體育教學質量,十分重視對在職體育教師的培訓工作,按照新課標實行先培訓後上崗,這對於轉變體育教師的教育觀念,提高體育教師的總體素質和業務能力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新課程要求學生在體育學習中,在系統掌握運動技能的基礎上能形成特長。要使學生達到這一要求,體育教師就必須首先掌握相應的運動技術與教學技能,才能成為受學生歡迎的體育教師。
二、做教研型的體育教師
過去聽課、評課主要重視教師對體育教育標准和教材內容的把握是否准確,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突破,教法運用是否適宜,學生掌握的知識、技能是否到位,教師的教態是否自然,課的強度、密度是否合理等環節上。而新課改注重學生能否主動地學習,教學能否體現過程和方法,教師是否關注學生高尚的情感和價值觀的形成。也就是說,要立足於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去談教學,要爭取讓每個學生獲得成功。對體育課堂教學的評價不再是看教師講得如何,而是根據學生的表現來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不再是強調用什麼理念來指導教學,而是看教學是否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因此,優化體育課堂教學,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亦是學校體育教研工作的首要目標。體育教師要以課改精神為指導,以改革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為突破口,積極營造「備課——說課——評課」的教研氛圍,做一個教研型的體育教師。
1.研備課
集體備課的目的是要在集體討論中促進個體隱性思維的顯性化和個體顯性知識向集體顯性轉化,從而使團隊知識得以創新。在集體備課中,體育教師要以「活動設計」為中心進行三備,即備課程理念,備學生心理,備課程資源,使課堂教學盡量體現開放性和動態生成性,強化備課的實效性,淡化形式主義。
2.研說課
具體要求有三:一說教學理念。打破操作論操作的老套路,要從新的教學理念的高度進行教學思路設計。二說教學過程。關注教學的動態生成性,說體育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以及教師內心的真實體會與感受。三說教學後的改進。反思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作出今後的具體改進設想。
3.研評課
傳統評課存在「三重三輕」的現象。首先,重教師輕學生。評價重在評教師行為,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強調了課堂中教師的表演,忽略壓抑了課堂師生的多向互動。這是導致多年來「學生主體」難以在體育課堂中真正落實的重要原因。其次,重評定輕討論。傳統評課著重點在「評」,而不是「議」,礙於同事情面,教師們往往繞開焦點相互恭維,形成一種不良的教研風氣。更有甚者,把個別專家與領導的主觀意見當作經典,取代了教師們的廣泛爭鳴,使教研活動形式化。第三,重結果輕過程。傳統評課僅關注教學結果,而忽視了教師教學過程中自身的成長。包括思想認識的發展、教育觀念的轉變以及教後的感情等。這樣的評課束縛了教師的手腳,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教師教學行為的刻板化,劃一化。
三、做學生獲取成功的引導者
新課改要求教師由知識技能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指導者、幫助者,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由外部剌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灌輸的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通過身體的活動和體驗努力達到學習目標。
一節好的體育課,就是要引導學生真正動起來,自覺、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課堂鍛煉項目的學習活動中去,使不同的學生收到不同的「實惠」,到下課時仍然意猶未盡。
和諧的教學氛圍是能促進學生經過積極的鍛煉獲得知識和技能,增進身體健康,提高心理健康素質,增強社會適應能力。體育課上,體育教師與學生要像一家人一樣,相互協作,配合默契,互相勉勵,增進情感,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體育的樂趣。
現實中,有些教師為了上好公開課、評優課,事先多次試上,卻「中評不中用」。這種平時教學中無法實施的「完美」課,不應提倡。體育教師應根據本校條件,選擇一些安全、實用的技巧,讓學生參與學習,從中取得最佳的收獲,形成自己的特色。另外,可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開發和利用鄉土課程資源,增加一些家鄉的「特色菜」來豐富教學內容。
總而言之,體育教師應具備為人師表,育人為本,精益求精,專業技能較為突出等基本素質,才能在教學中更好地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鍛煉,獲取成功,追求卓越,促進身心全面發展,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合格的人才。
⑩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推動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施,新型的體育課堂教學,必需要有新型的教學內容和要求。2015年10月,在清華附中舉辦的基礎教育高峰論壇上,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副司長申繼亮介紹,即將出台新的高中課標中將強調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將新增核心素養以及基於核心素養制定出來的質量評價標准。申繼亮還談到,基於這樣的改革,我們就要要求所有的課程老師對學科價值、學科育人功能有很好的思考。同時,新時期的課程改革,也要求每個學科的教育教學除了發揮本學科獨特的育人功能之外,要高度重視跨學科之間的綜合育人功能。
1.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及特徵
學科核心素養是我國新課程標准提出的一個新的概念,是學生通過學科課程學習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養,是學生在課程學習和實踐活動中養成的具有該學科特徵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品質和基本經驗的綜合。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學習領域)之後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關鍵成就,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運動認知能力、健身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整合,是以學生發展素養為核心價值追求。運動認知能力是指學生對體育健身知識、運動技能和相關健康知識的獲得、轉化和評價的能力,伴隨著思維、理解和感悟等活動,是自主健身的先決條件。健身實踐能力是指學生為完成設定的體育鍛煉任務,聯系實際採取的有意參與、強化練習、比賽運用和持續健身的決策能力,伴隨著動機、態度及價值觀取向等活動,是自主健身的實現載體。社會適應能力是指學生在多變的健身環境中,表現出身體、心理和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調試能力,他伴隨著調節、適應和控制等活動,是自主健身的呈現結果。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確定體育學科課程標准、體育學科知識體系、體育學科質量評價標準的依據和導向。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形成以結構化的學科知識與技能體系為重要基礎和載體。
2 培養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方法和途經
2.1 體育教師應注重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體育教師是體育教學的組織者、實踐者,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師,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要為人師表,此外,體育教師需要定期參加各類培訓,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有效的體育教師,包括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的課堂組織能力和教學能力。常言道「腹有詩書氣自華」,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可直接表現為體育教師高水平的文化素養。我認為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應包括文化素養、心理素養、道德素養等,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的高低,對學生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共同生活中,教師必須力求長進。好的學生在學問和修養上,每每歡喜和教師賽跑。」因此體育教師要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要以身作則,在學生面前,才能起到榜樣和楷模的作用。
2.2 體育課堂教學重視德育滲透在教學中,立德樹人,培養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強調體育教學與各類文化知識的整合性,是學生跨學科綜合能力、知識、能力和態度的綜合。小學體育教育滲透德育的方法多種多樣,體育教學也是實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如體育教師在游戲比賽中對學生進行團結的集體主義教育,使學生樹立關心他人,互幫互助的良好意識,學會與他人和睦相處,寬容他人的優秀品質;要培養學生遇到困難要敢於面對、要堅持不懈,吃苦耐勞的可貴精神;培養學生自信、果斷和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好德育功能,要將德育教育始終貫穿於課堂教學,要有針對性地結合教材內容和教學活動進行德育教育,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德育教育。
2.3 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養成自主健身的習慣體育老師以及學生家長都應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他們喜歡的體育活動,幫助他們重新樹立體育的目標是身體素質提高的理念,掌握自主鍛煉的科學方法。體育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和端正體育態度,培養學生的自主鍛煉的能力,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認識,使學生了解體育的價值。使學生了解人體身心健康和身體運動的科學知識,掌握科學鍛煉的正確方法,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2.4 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體育教學中應關注學生能否適應當今與未來的發展,適應社會、終身學習、成功生活、個人發展的學科關鍵素養。體育素養發展的連續性和各個學段落實的階段性,體育教師要讓學生明確體育運動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體育教學如何調整學生的心理平衡,如何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體育教學目標與學生心理健康目標和諧統一,使學生身心能得到健康成長,增強自身的社會適應能力。
3 培養體育核心素養的意義
3.1 打好身體基礎回歸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