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80年代小學數學課本

80年代小學數學課本

發布時間:2020-12-18 04:47:51

Ⅰ 中國80年代初的小學一般都是什麼課程

語文。數學兩門主課。體育,畫畫,音樂三門副課

Ⅱ 80年代小學設有哪些課程

語文,數學,體育,畫畫,音樂,思想品德,說話,健康教育,歷史,自然一共10科

Ⅲ 從零開始學數學

最好去圖書館找上世紀80年代左右的初中數學教科書從頭開始看。一般省專級圖書館都會屬有,或者在網上可能也能淘到。那個時候的數學書是迄今為止最好的,講解非常全面,所有重要的東西都有。如果你數學基礎實在不行,可以考慮再去找那個時候小學的數學教科書。記住,一定要買上世紀80年代的。現在的新教材什麼內容都沒有,根本無法自學。

Ⅳ 各時代課本的特點,急需,好的追加!!

以語文課本為例

半個世紀以來,大陸地區的中小學教材建設在探索中前進,走過了一條曲折的道路。其中有成績、經驗,也有不足、遺憾。在其間相當長的時期里,大陸實施統一的課程和教材。中小學各科教科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出版。到目前為止,已經編寫、出版了九套中小學教材,培養了一代又一代人。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大陸在教科書的管理體制和編審制度上進行改革:由「一綱一本」發展為「一綱多本」乃至「多綱多本」;由「編審合一」改為「編審分開」。一方面鼓勵編寫不同風格、不同特點、不同層次的教材參與競爭;另一方面所有教材都要經過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擇優推薦。就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中小學語文教科書的情形來說,大體經歷了「學習蘇聯,強調知識的系統性」「恢復傳統,加強『雙基』」「在經歷曲折後反思,注重訓練、培養能力」「深化改革,立足於人的發展」這樣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學習蘇聯,強調知識的系統性

五十年代初,為了適應恢復國民經濟的需要,教育部印發了《小學語文課程暫行標准》。這個課程標准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提出教學要求,滲透文學教育因素,重視思想教育。根據這個課程標准和小學實行五年一貫制的決定,人教社編寫了小學語文課本。由於不久五年一貫制暫緩推行,這套課本只是曇花一現。

從1952年開始,教育戰線和其它戰線一樣,掀起學習蘇聯的熱潮。蘇聯教育書籍被大量翻譯、出版,蘇聯教育、教學經驗被大量介紹,蘇聯專家前來講學。上述諸方面,對大陸語文教材的編寫和語文教學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1954年由專門委員會(語文教學問題委員會)提出報告,經中央批准,把語文分為語言和文學兩個獨立學科進行教學。根據這一精神,教育部制訂了中小學教學大綱,於1956年頒發。初中語文制訂了漢語、文學兩部教學大綱。小學語文盡管只制訂了一部教學大綱,但是漢語佔有很大比重。根據1956年大綱,人教社編寫了中小學語文教材。小學語文教材編進漢語內容,是和閱讀內容密切結合的,側重從語言規律中學習語言。除課本外,還編了《語文練習》,以體現漢語教學的主要方式是練習的要求。中學語文教材包括漢語課本和文學課本。漢語課本在小學已經學習一些語音、詞彙、語法、文字、標點等知識的基礎上,各冊依次安排了語音、文字和詞彙、詞法和句法、單句、復句和標點、修辭等漢語知識。文學課本包括文學作品以及結合文學作品精授的文學理論常識和文學史常識。文學作品以現代為主,古代為次;中國為主,外國為次;蘇聯為主,別國為次。古典文學作品約佔三分之一,現代文學作品約佔三分之二。文學理論常識主要體現在20篇「文學常識」課文中。文學史常識則主要體現在編入課本的「作家傳記」里。

中學文學、漢語分科教材,選材嚴謹,內容豐富,漢語知識系統性強,文學理論常識和文學史常識也有一定的系統性。小學語文課本選編許多名家名篇,注意用語言規律指導學生的語言實踐。應當說,這次教材改革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重大步驟,是向語文教學科學化邁進了一步。語文教育家蔣仲仁在回顧這項改革時指出:「語文教學應該科學化……對待語文教學,以為可以不講分析,只要『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以為可以不講規律,只要見仁見智,神而明之,那就不合科學或者不完全科學。這次改革,就是針對這種狀況,補偏救弊,使之科學化。」當然,改革也存在嚴重的問題,主要是學習蘇聯機械照搬,忽視了漢語文的特點,脫離了中國教師、學生的實際,教師教起來困難,學生學起來吃力;無論漢語知識還是文學知識,都講求完整的系統,讀寫基本訓練明顯被削弱;文學作品按文學史系統進行編排,有悖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學習規律,日常需要的實用文的學習不被重視。盡管如此,這次改革在教材建設史上是很有意義的,至今仍令人懷念。

第二階段:恢復傳統,加強「雙基」

文學、漢語分科的教學改革,只進行了三年,到1958年便夭折了。在以後幾年的「教育大革命」中,各地紛紛編寫中小學教材。1961年中央批示教育部編寫十二年制中小學語文教材。人教社在編寫教材之前,對歷史和現狀作了大量調查研究,語文學科寫出了《六十年來中小學語文教學情況的比較》,確定了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其中強調「加強語文、外語、數學幾門主要課程」,「注意基礎知識的充實和基本訓練的加強」。在語文方面,隨著1963年中小學教學大綱的頒布,第二次重大的改革開始了。大綱對1958年以來語文教學忽視語文學科規律的問題進行了反思,提出「語文是學好各門知識和從事各種工作的基本工具」,第一次在中小學大綱中明確指出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由工具性所決定,大綱強調加強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主張多讀多練,讀寫結合。根據大綱精神,人教社新編了一套全日制十二年制學校小學語文課本,從1963年秋季起使用。這套教材有以下主要特點:1.重視識字。根據大綱規定編排3500個生字,是各套小學語文課本識字量最大的。2.加強寫字。3.強調多讀。全套課本課文總數460篇,每冊課文較前有所增加。其中要求背誦的大約240課,占課文總數的一半以上。4.提倡多練。每課之後有課後練習,每個單元之後有單元練習。練習內容包括字、詞、句、篇、標點、閱讀和作文。練習形式多樣。還安排了近30種應用文的練習。與此同時,人教社新編的初中語文課本,按照記敘、說明、議論的順序,安排年級的教學重點;根據語文基礎知識的要求,編寫知識短文,與課文穿插安排;按照訓練要求,編制練習題,題目體現多讀多寫多背誦。總之,1963年教學大綱和根據大綱編寫的中小學語文教材,是走中國自己的路的產物。明確語文的工具性,是大綱的一大貢獻。恢復傳統,加強語文知識的教學和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是大綱、教材最顯著的特點,這個時期教材的缺點是,囿於傳統,僅停留在打好基礎、多讀多寫多練上,教材體系不夠完整,語文訓練的計劃性不夠強。在語文教學科學化上,不僅沒有新的探索,而且又退回到五十年代初期。

第三階段:在經歷曲折後反思,注重訓練,培養能力

1966年到1976年十年間,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教育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大破壞。1977年鄧小平恢復工作,抓中小學教育,首先抓教材。他說:「關鍵是教材。」「教材非從中小學抓起不可」。同年9月,已從外地調回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部分編輯,以及從各地抽調的200名大、中、小學優秀教師共同制訂新的教學大綱,編寫新教材。此時,「撥亂反正」「正本清源」達成共識,「加強基礎、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日益深入人心。在教學上提倡和追求既重視知識,又注重培養能力的知能平衡的教學觀。於是,1978年由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語文教學大綱,重視知識,初中大綱還提出了「精要、好懂、有用」的教學知識的原則;注重能力培養,強調培養自學能力。在人教社編寫教材的指導思想中,強調精選基礎知識;提出通過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啟迪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其間編寫的小學語文教材,受到葉聖陶先生「切實研究,得到訓練學生讀作能力之綱目與次第,據以編撰教材」的啟發,把小學生應當具有的讀寫能力分解為近40個讀寫訓練項目。在低年級初步訓練的基礎上,從中年級到高年級,讀和寫的訓練項目交叉安排,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反復訓練,螺旋上升,藉此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初中語文教材則以記敘、說明、議論能力為核心設置訓練項目,使讀寫能力的訓練比較有序、有效。這套中小學語文教材不僅撥亂反正,還語文教材的本來面目,而且在編排體繫上有較大革新。它標志著語文教材建設向著科學化的方向又邁進了一步。當然,這套教材的體系還不很完善,有的訓練項目不是急需的,有的項目過深,過難,給教學帶來一定困難。

1986年針對中小學教育的實際情況和存在問題,教育部要求修訂大綱和教材。修訂後的大綱適當降低難度,減輕學生負擔,教學要求更加明確具體。例如,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由小學階段識字3000個左右,改為只要求掌握其中的2500個左右,作文等方面的要求也有所降低。在教材編寫上,有了進一步改進。例如中學語文教材,採取教學單元的編排方式,即按單元的知識點和訓練點,把閱讀訓練(課文分為精讀、課內自讀和課外自讀)、作文訓練、聽說訓練、語文知識(文學文體知識和讀寫聽說知識,隨著練習、注釋加以介紹;漢語知識集中編排在課本後面,由教師靈活處理)組合在一起,便於安排教學,受到老師的歡迎。

同年4月,《義務教育法》頒布,大陸開始有步驟地實施九年義務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參與了義務教育課程計劃和各科教學大綱的研製,並在研究的基礎上編寫「六·三制」和「五·四制」教材。義務教育中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十分強調學好語文對於提高民族素質的重要意義,十分重視聽說讀寫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根據大綱編寫的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有以下主要特點:1.從發展語言入手,編寫低年級教材;2.增加詞、句方面的訓練項目,優化讀寫方面的訓練項目,放緩坡度,由中年級開始循序編排;3.內容安排體現彈性:漢語拼音提出拼讀音節和直呼音節兩種要求;識字下要保底(2500),上不封頂;可將《自讀課本》中的課文引進課堂教學;4.實現以教科書為基礎的教材系列化,與教科書配套的品種有:教師教學用書、自讀課本、教學掛圖、漢語拼音卡片、生字生詞卡片、錄音帶、錄像帶、教學投影片等。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材有兩個特點最為突出,一個是打破了長期不變的教材體系,把初中語文學習按照反映生活認識語文與生活的關系,培養一般的吸收和表達的能力,記敘、說明、議論著重培養這三種文體的吸收和表達能力,若干種實用體裁培養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和初步的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分成三個年段,並分別以上述重點組織課文單元。另一個是課文練習分為「理解.分析」「揣摩.運用」「積累.聯想」三個層次,扎實、活潑、有序地訓練語文能力。

這一時期,是教育發展最好的時期之一。教材建設、教學改革在「加強基礎、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思想指引下健康發展。中小學教材編寫體系有所突破,主要體現在編排合理、有序,注重各項能力的訓練上。教材質量的提高和相對穩定,為教師鑽研教材、積累教學經驗提供了時間和空間。在此期間教學實驗層出不窮,教學經驗碩果累累。由於編寫新型的中小學語文教材尚處於探索階段,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有:時代和現實生活需要的實用語言教學系列尚未建立起來,特別是口語訓練仍比較忽視;教科書的時代感尤其是選文的時代性還不強;在教科書方便教師教特別是方便學生學、使學生學會學習上,尚需進一步研究、改進。

第四階段:深化改革,立足於人的發展

21世紀即將來臨,世界上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意識到教育對未來發展的極端重要性,意識到改革課程、教材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目前,大陸正在著手進行面向21世紀的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組織力量制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方案和各門學科的課程標准。在新的方案、標准沒有出台以前,前不久教育部主持修訂義務教育中小學語、數、外教學大綱,並要求根據修訂後的大綱立即修訂教材。拿修訂後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來說,體現了以下改革精神:

一、對語文學科性質認識的拓寬與深化:工具性、基礎性、思想性、人文性。人文性涉及語文學習的文學熏陶、文化積淀、審美教育、情感培養等等。重視人文性,有益於發揮語文的審美功能,陶情冶性的功能,有利於全面實現語文教學目標。

二、語文教學目的強調促進人的發展,既提出語文學科特定的目的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又提出了一般發展的目的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培育創造力,培養愛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三、從語文學科特點和小學語文的基礎性、發展性出發,調整教學要求,有降有升,有減有加。譬如,識字認寫分開,降低對字詞理解的要求;閱讀降低分析課文內容的要求;作文在形式和文字表達的要求上也有所降低。提高、加強的方面,如,鼓勵低年級多認字;規定課內外閱讀量和背誦篇數,強調增加語言積累;注重口語交際。

四、加強語文實踐活動。要在學生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提高閱讀速度,培養利用各種媒體查閱資料,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五、改進教學評估。建立有利於激勵教與學、全面、全程的教學評估體系。

Ⅳ 求80後五年制小學課本,語文、數學各1-10冊 PDF全套哪有下載謝謝!

淘寶有得賣,搜索「80後懷舊課本PDF」,價格10元左右!

Ⅵ 小學語文課本有幾個版本

目前在各地使用的小學語文教材有人教版、語文A版、湘教版、長春版、蘇教版、語文S版 、鄂教版第十一冊、教科版、冀教版、西師大版、滬教版、人教版、魯教版、北師大版、浙教版等多套教材。

1、語文A版:語文版小學課標語文A版教材由語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編寫,史習江、李守業主編,因其最先通過教育部教材審定專家的立項審定和編寫審定,故按音序排為A版。

2、語文S版:語文版小學課標語文S版教材由語文出版社和十二省小學語文教材編委會共同編寫,王均、楊曙望主編,因十二省編委會打頭字母是S,故稱S版。

3、科教版:教育科學出版社,是一家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教育科學專業出版社,由教育部主管、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主辦,實行總社架構(含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音像出版社、教育科學電子出版社等)的管理模式。

4、滬教版:上海教育出版社成立於1958年,是一家面向中國的教育專業出版社,以服務教育、傳播文化為宗旨,上海教育出版社為配合學校教學和社會教育,出版了大量有影響的圖書。

5、北師大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的核心企業,成立於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為主體、以專業出版和大眾出版為兩翼的綜合性出版社。

(6)80年代小學數學課本擴展閱讀:

小學語文教材,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時代的變化,小學語文教材也不斷修訂。有些教材的使用時間較長,但也有些教材比較「短命」,沒有經歷一個完整的小學周期就被新的教材取而代之了;甚至有的教材編出來以後並未使用。

目前在中國大陸各地使用的小學語文教材有人教版、蘇教版、北師大版、湘教版、鄂教版、西師版、語文版等多套教材。

Ⅶ 現在小學五年級的課程相當於八十年代的初中課程嗎

額。。。孩子,你的這個問題有水準、有水平,能提出這種問題,說明你的能力已經超越小學生水平的,可以直接晉級初中了。

Ⅷ 二十年後的大學生,不如上世紀80年代的小學生

教育改革改了幾十年,人家說教育改革的宗旨是要培養中國學生的能力.圍繞這個基本中心,改了教育政策又改教材,改得如今的教師越來越象學生,學生越來越象教師.當然不是說知識方面,而是說權利地位方面.

教師不敢管學生,不敢教育學生.於是學生能不能學到真正的知識就得看學生的祖先有沒有積德.如果積德了,也許會造化好一些學那麼一點點東西.如果沒有積德,則該學生就只能跟在班裡,乘坐"神六」天馬行空遨遊宇宙,至於教材里究竟有些什麼東西,他們是一問十不知。

近日與一個高中二年級的學生聊天,對現在的學生又多了幾分了解。

我問:「聽說現在寫作文可以不區分『的、地、得』了,是么?也不用區別『在』和『再』了,是不是這樣的?」

學生答:「是的。而且老師鼓勵我們寫作文時使用網路語言。如果能夠使用網路語言寫作,還可以為該作文加分。」

我問:「使用網路語言寫作,是不是就是比如把『我的』寫成『我滴』,『不要』寫成『表』之類的?」

學生答:「是的」。

我再問:「既然這樣,你們應該不需要學習語法知識了吧?」

答:「要學,不過很少有學生聽懂。什麼復句,什麼片語等等東西,很多學生都不懂。」

我說:「你們現在學的語法知識是以前初中學的。那麼你們現在的數學學了什麼東西?」

答:「正在學對數」。

我說:「對數,指數以及三角函數都是以前初中的東西。你們都高二了還在學。那麼你們現在到高中畢業究竟能學多少知識?」

答:「沒辦法啊。我們老師天天都在罵教改,說教材改來改去,知識的銜接有問題,高中的老師在授課時還得幫學生補初中的課。」

這番對話之後,我首先覺得教育改革很幽默。以至於幽默得不需要課堂了。與其讓學生在教室里悶著,還不如讓學生到網路上上課。語文課就以聊天代替,讓學生學習網路語言。數學課就在網路上查找需要的知識就好。何必要把學生放在教室里使用網路語言呢?

當一個高中畢業的學生還搞不懂語法,才剛學會了對數指數的知識的時候,我們可以想像大學畢業後的學生肚子里究竟有多少知識。要知道,學生真正學知識並不是在大學,特別是如今的大學。如今的大學,更多的是在學習談戀愛和做愛的知識。折算下來之後,如今的大學生的實際知識就和上世紀80年代的初中學生一樣,唯一強一些的是現在的大學生有了網路知識。

因此我可以推斷,當教育改革繼續下去之後,再過二十年的大學生,可以連解方程都不會,連主謂賓都不懂。而且按照趨勢來看,那是必然的結果。

一個不會解方程,不懂主謂賓的大學生,那就只能和上世紀80年代的小學生是同一個水平。到那時候,就連最起碼的漢語言,中國的大學生都搞不懂。網路語言的推廣使用將導致多數漢字的使用不正確。面對一個漢字,將來的大學生完全可能不知道它本來的用場。於是,我們還可以下結論:將來的大學生,還不如上世紀80年代的小學生

Ⅸ 80年代初小學數學教過寸這個單位嗎

80年代初小學數學教過寸這個單位。
我80年代讀小學的時候,教過里、丈、尺、寸等中國特有的市制長度單位。
這些市制單位與國際單位的換算為:
里=500米
丈=10/3米
尺=1/3米
寸=1/30米

閱讀全文

與80年代小學數學課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