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在小學語文中合理運用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方式的探索
【摘要】本文探討了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合理運用和所發揮的作用。
【關鍵詞】內涵 意義 現狀 策略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內涵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就是教師以語文課程標准為依據,以語文課本為憑借,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指導學生開展語文閱讀實踐活動。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是學生學習語言、理解語言、掌握閱讀方法,吸取知識,提高認識,發展思維,豐富思想感情,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使用信息技術的意義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學過程中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生學習的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改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小學語文課程標准》也中提出: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作用,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通過運用現代技術更好地養成收集、處理信息的習慣,提高語文能力。教師應充分、有效地運用媒體、網路等現代技術搜集、處理和運用信息,並在學習過程中合作交流,使現代技術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
信息技術有著其獨有的作用,合理使用將在學科教學中起到較好的輔助和促進作用。成為學生獲取信息、合作學習、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和構建知識的認知工具和途徑。尤其可以改變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式,讓課堂教學更加形象、生動,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起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優化教學過程、有助於學生掌握知識、發展閱讀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難點,克服學習困難。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現狀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所體現的先進性,得以廣泛應用於小學教學的各個學科之中,特別是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更突出了它的優勢。但是實踐證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中還存在盲目性、形式主義的現象,甚至將語文閱讀教學課變成了教師課件製作水平的展示台。沒有真正發揮信息技術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輔助、促進作用。
四、合理運用信息技術的策略和產生的相應效果
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體現的優勢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它畢竟只是輔助學習的一種手段,我們應把握好信息技術使用的量和度,要讓課堂錦上添花,教學效果才能事半功倍。因此,只有根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特點,深入研究使用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方式方法,才能發揮這種教學工具的巨大作用,產生相應的效果。
(一)啟其所感,導其所難
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合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可幫助教學突破難點,突出重點,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達到「啟其所感,導其所難」的目的。
1.篩選具體形象信息資源將抽象事物具體化,幫助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皮亞傑(J.iaget)的構建之一:理論形象的學習情境,使教學直觀化、模型化、動態化。能夠表現思維的復雜性,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引起學生持續探索的興趣,對問題從多角度進行解釋,完成知識的意義構建。
【案例1】人教(實驗)版小學第四冊中《北京亮起來了》這篇課描繪了我國首都北京那燈光燦爛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這座文化古城改革開放以來發生的巨大變化,表達了作者對首都北京的熱愛、贊美之情。本課教學重點是識字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難點在於詞語句子的理解。
全文六個自然段都是圍繞燈光夜景寫的。北京是燈的海洋,光的世界......為了表達北京城的迷人景色,文章運用了很多四字成語。如:夜幕降臨、金碧輝煌、光彩奪目、絢麗多彩、川流不息等。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雖然思維已具有可逆性和守恆性,但這種思維運演還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和發散性思維還很弱。對於抽象的事物,還無法較好的理解和掌握。特別是對課文中比較抽象的字、詞的理解能力還很薄弱。我國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可見具體形象的直觀作用不容質疑。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字、詞的意識,為理解句子和課文內容打好基礎,只有將抽象的事物轉換為具體形象的事物。而信息技術它不僅能將大量的知識信息快速地反映給學生,而且還能將抽象的事物通過具體的畫面變得通俗易懂。教學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通過圖片的展示,使學生真正能感受到課文所描繪的北京夜晚的輝煌、亮麗。
例如:理解「金碧輝煌」「絢麗多彩」和「光彩奪目」這三個詞,學生對於三個詞語理解還是模糊的,甚至將三個詞語的意思理解為同一個意思。
1.1首先收集
㈡ 小學語文教學怎樣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
一、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我們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將信息技術的應用與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等活動方式相結合,實現綜合化、多層次的課程目標,促進了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機結合,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聽、說、讀、寫、做的能力,促進了兒童語文能力的整體發展。
由於多媒體技術自身的集成性、控制性、交互性等特點的影響,使得課件教學應用過程與傳統的教學或一般的電化教學過程有所不同。課件圖文聲像並茂,給學生提供的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這種刺激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自主地、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喜好選擇學習的途徑和內容,使學生有了比傳統教學更大的收獲,這說明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是提高傳統學科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
二、信息技術是教師的極佳的演示工具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為了學生的發展,只靠短暫教育而獲得的成果,那是急功近利,捨本逐末。俗話說「慢功出細話」,「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只有在過程中考究,結果才會真的完美。在課堂上,我們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語文課堂教學,能更好地服務於學生充分感知教材和深入理解教材,特別是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同時也增加了教學的魅力,從而使教與學和諧發展。例如:在教學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伯牙絕弦》一文時,由於這是一篇文言文,考慮到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可能會感到困難,在課堂上運用了多媒體教學,在製作多媒體課件時,我插入了大量意境高雅的風景畫和中國風畫面,並結合古樂曲《高山流水》,讓學生陶醉於美麗的畫面之中,還把這一節課要掌握的內容用課件井井有條地編排了出來。「知音」是主旋律,課堂開始,伴隨泰山峨峨、江河洋洋等優美詞語的韻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體會詩情畫意,為後文理解「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等語句作了鋪墊。學生根據我製作的課件,很快理解了文言文的大意,感受俞伯牙和鍾子期熱愛音樂、志同道合、情操高尚的真摯情感。最後,感受伯牙聞噩耗、絕琴弦的特殊情懷,從知音的高度理解伯牙的特殊作法,就是對知音、對朋友的最高境界。從頭到尾,「知音」這一個主題貫通其間,成為理解全文的情感線,甚至是主旋律,學生在學的時候特感新鮮,學得特別充實、愉快。
三、「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與多媒體教學融會貫通
現在,我們要獲取、傳遞信息,除了通過聽講、讀書、看報、聽廣播、看電視等途徑外,還可以使用計算機、網路等現代信息技術工具來實現,就連我們現在上語文也不例外。藉助它們,我們還可以更有效地存儲、管理和利用信息,開展寫作、繪畫、設計等各種創造性生活。所以,我認為把「先學後教」教學模式的務實風格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可以形成高效課堂。
如: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一文時,我採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精心設計了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課件,在「先學」的過程中,先讓學生調查周圍的生活環境,搜集相關的資料,讓學生從他看到的和聽到的具體情況說起,人類隨意的亂扔垃圾、亂排廢氣、亂砍濫伐,使地球受到破壞,領悟「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在「當堂訓練」中學生根據自己的思維方式,體驗到了地球上人類活動的范圍很小,不能破壞地球的自然資源,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從而理解文章標題「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再通過一系列圖片的展示,激發學生珍愛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教學,圖文結合,進一步體會說明文的特點,知道有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方法,提高寫作能力。學生學會了創意表達,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興趣濃厚,輕松達到教學目的。使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走向生活,真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
語文教學是一種特殊的認知活動,是一個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課堂教學的精髓是師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眾所周知,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我校的實際教學中,由於社會環境、師資素質與個性、學生對象等因素各不相同,實驗起來還有很多的不足,要想真正讓多媒體教學走進語文課堂,還需要老師用更多的時間去探索、實踐。
㈢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的作用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應用,
計算機互聯網己走進了千家萬戶。
人類已
進入高信息社會,
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現代科學的日新月異為教育提供了前所未
有的發展機遇和更加嚴峻的挑戰,
為培養二十一世紀的新型人才,
探索培養全面
發展的未來人才的新型教學結構,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改革教育教學模式無疑是符
合時代發展潮流的舉措。
那麼,
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無疑得到了人們的關
注,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是改革傳統教育模式、
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重
要途徑。
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是一種高效率的現代化教學手段,
它讓學
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
愉悅、
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
它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
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有著事半功倍之效。
下面我就結合小學語文教學,
談
談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一、利用信息技術,有助於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過程中融圖、文、聲、像於一體,是具有智能化的雙
向教學活動過程。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同時也大大地簡化了教師的操作,
使得教師
能集中精力於教學本身,從而也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1
、運信息技術形象、直觀的特點,有效地解決難點。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
「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
。由此可見,
聽、
看是教學的基礎,
藉助計算機教學能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
把難以理解的內
容或者對理解課文起重要作用的內容,用多媒體展現出來,調動學生視覺功能,
通過直觀、
形象、
生動的感官刺激,
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
在有限的時間
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激發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如在教授《鯨》
一課時,
學生對鯨這種龐大的動物並沒有親眼所見,
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遇到
一些障礙。
我將備課時搜集整理的教學信息,
體現在網路教學軟體
(
C A I
)
中,
並且通過教學軟體的鏈接指向互聯網上的相關內容,
如
:
動物博物館,
海洋世
界等,其中關於
「
鯨
」
的圖像、圖片、聲音文件等一應俱全,並且圖文並茂。學生
眼界大開,既提高了興趣,又極大地增長了知識。
2
、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有利於朗讀指導。
一直以來,小學語文教學都非常重視朗讀。然而,部分老師的
「
以讀為本
」
卻未
收到成效,
學生一遍遍地讀,
卻讀不出感情來,
更談不上在朗讀中有所感悟、
在
朗讀中培養語感。
究其原因,
主要是教師的指導方法還不到位,
只是紙上談兵式
的強調要用
「
高興、自豪、贊美、憤恨
……
」
的語氣來讀,而根本未激起學生的
情感共鳴,
學生最終還是不明白該怎麼讀。
利用電教媒體創設情境來指導朗讀是
一種好方法。如執教《狼牙山五壯士》一文,
「
頂峰殲敵
」
中有這樣一句話:
「
頓
時,
石頭像雹子一樣,
帶著五壯士的決心,
帶著中國人民的仇恨向敵人頭上砸去
」
,
句中的仇恨之情放在現在這個年代學生很難通過老師的口頭指導朗讀出來,
為了
讀好這一句我將事先准備好的圖片(選自《南京大屠殺》
)呈現在學生面前。畫
面上:
一條大街兩旁的房屋有的倒塌,
有的正在燃燒,
一個日本鬼子舉著帶有刺
刀的步槍,
刺刀上挑著一個鮮血淋淋的嬰兒,
這個日本鬼子猙獰地笑著,
他的腳
下橫七豎八地躺著男女老少的屍體,
地上血流成河。
學生看了日寇殘殺無辜百姓
的場面後,
笑容不見了,
無不流露出對日本鬼子的痛恨,有的甚至摩拳擦掌、
咬
牙切齒。這時,我趁機說:
「
同學們,這就是萬惡的日本鬼子,他們根本沒把中
國人當人看,在中國的大地上實行
„
燒光、殺光、搶光
‟
政策,多可恨啊!我們一
中小學視頻課程和學習資料大全
視頻課程 學習資料 公開課 找老師 逛論壇
起來讀讀這句話。
」
看了剛才的那些圖片,老師無需再多說,學生的情感都非常
投入,一字一詞無不恰到好處。
3
、運用信息技術增強師生互動,質疑問難答疑解惑。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
《語文課
程標准》
要求學生
「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
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在語文教學中,我經常鼓勵學
生獨立思考,
質疑問難,
並且為學生的質疑創造機會,
每節課都留一定時間讓學
生提問題。
但是,
課堂教學的時間畢竟有限,
在課堂上學生不可能將所有的問題
都提出來,
再加上學生個體有差異,
性格內向的學生不善於提問題,
有自卑感的
學生即使不懂一般也不敢問。這樣,就不利於學生探究性和創造性能力的培養。
通過收發電子郵件恰恰能在相當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
在質疑中發揮了很好的作
用。
我們每上完一節課,
總會留下一句話:
有問題發郵件給老師。
平時課堂上發
言很少的學生也用起了電子郵件這一工具,
向老師提問題。
同時,
老師經常評點
學生通過電子郵件提的問題,包括數量、質量,鼓勵學生敢想、敢疑、敢發(發
郵件)
,學生質疑的質量越來越高。如,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有同
學提出:
小女孩手裡捏著燒過了的火柴梗,
這些火柴從點燃到熄滅,
一直沒有離
開她的手。
當火柴燒到她手指的時候,
她為什麼不感到燙手呢?電子郵件讓學生
們更多地用「疑問」這把鑰匙開啟智慧之門。
㈣ 如何讓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
現代信息技術影響和改變著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信息技術在現代教學當中的運用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有效整合順應現代學生學習的心理,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信息技術能夠為教學營造一種良好的教學情境,在很大程度上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實現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是把現代的信息技術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載體,對教學方式和內容進行改進,使其符合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從而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
一、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能夠優化教學效果
(一)在教學中保障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往往是教師在課堂上不停地解說,學生被動地聽講,學習活動完全教師來掌控,課堂的主體偏向於教師。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到信息技術可以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地、生動地學習。
(二)豐富教學內容。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比較單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講解文章,板書重點。而在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師通過製作課件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豐富教學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三)促進課堂師生的互動。新課程倡導交往與互動的教學觀。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傳統的教學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夠運用豐富的教學內容和多樣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中與教師形成良好的互動,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效整合的實際應用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閱讀的實質在於培養學生運用民族語言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要從閱讀中獲取相關的信息,就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展開對閱讀內容的思考和討論。教師要充分運用信息技術來實現教學目標。首先,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利用信息技術把學習內容製作成課件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和吸收學習內容。其次,由教師引導,堅持學生的主體性,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然後,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回顧和評價整個學習過程,對於不足之處進行分析總結。
具體來說,在解讀一篇小學語文課文,首先要從課文的朗讀入手。通過朗讀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之後在進一步的理解其中的內涵。要了解其中的內涵先要對課文內容進行分析,教師要製作出最能夠體現課文內容的課件,通過課件的展示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個大致的了解。其次,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拓寬教學內容。並結合課文內容把學生分為成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利用信息技術查閱相關的資料並製作一個資料集。然後,由各小組推選出代表對本組搜集和掌握的內容進行匯報,這樣能夠使學生更深入的了解課文內容。最後,評價總結,在各小組匯報完之後由教師和各小組學生對其進行評價,這樣能夠使學生對課文有個更深的理解。
例如小學語文課文中的一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在進行篇文章閱讀教學時,利用多媒體顯示周恩來簡介,同時要配上一些畫面和背景音樂,來體現出周恩來為國家而鞠躬盡瘁,在民族面臨重大困難時挺身而出,而他離開我們這個世界時沒有留下一個後人和一分財產,但他卻深深地留在了人民的心中。在學生對周恩來有了一些了解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進行閱讀,在閱讀時給學生提出問題,要其在閱讀中進行思考。之後教師對文中出現的重點詞語利用多媒體進行播放並品析。在對文章題目進行解讀時,教師可以把周恩來為什麼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歷史背景利用多媒體播放出來,讓學生通過觀察和聽讀來理解文章的內容。然後讓學生精讀課文,並讓學生把文中能夠體現出「中華不振」的詞語給標注出來,之後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教師指引,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中華不振」,通過插入一段實例進行說明,講述一個婦女的親人在外國租借被汽車軋死,它尋找中國警方幫助討回公道,結果不但沒有討回公道反倒被警方訓斥了一番。教師把這段文字利用多媒體播放出來,然後由學生分組朗讀。通過形象的文字畫面與其切合的背景音樂能夠幫助學生深刻的理解文中所表達的情感。運用這樣的閱讀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刺激學生的感官,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因為小學生的語言能力和信息儲存量還很有限,要寫出一篇較好的作文是存在一定的困難的。在傳統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多是運用範文的講解來指導寫作。用範文講解指導寫作,過於死板和單調,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培養,寫出的作文往往是千篇一律。因此這樣的範文教學的效果不佳。而在作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可有效地提高寫作能力。在作文教學中怎樣用好教育技術呢?首先,可採取通過多媒體展示視頻畫面,呈現出相應的寫作素材,讓學生感知「寫什麼」,同時引導學生對多媒體畫面以外素材的想像、回憶。其次,作文教學要結合課件展示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使學生交流看法,讓學生知曉「怎麼寫」。教師要鼓勵學生寫具有新穎獨特性的作文。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寫《春天裡的發現》作文時,首先,可以把關於描述春天景色的詩歌、兒歌、文段等利用多媒體以圖片或動畫的形式將一幅幅美麗的春景圖展現給學生,並配上優美的音樂。讓學生通過眼、耳、心等感官去感受春天的氣息,感受春天的美麗。這樣利用多媒體展現出來的優美圖片、動畫、音樂,就深深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並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其次,將學生分成小組,各小組根據多媒體技術中展現的畫面、文字、音樂等,並結合生活實際對春天展開豐富的聯想,然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由每個組員表達出對春天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使其對春天的理解更為深刻。最後,教師再根據課件展示的「春天」、小組討論的「春天」、個人感悟的「春天」進行歸納總結,引導學生具體生動地寫出對「春天的發現」。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實現小學語文教學和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以實現小學語文教學、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揮學生的智慧與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把預選的題材寫在紙上,作一比較,然後確定其中之一,這是一個選材的笨方法,但很實用;
㈤ 信息技術的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何作用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內涵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就是教師以語文課程標准為依據,以語文課本為憑借,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指導學生開展語文閱讀實踐活動。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是學生學習語言、理解語言、掌握閱讀方法,吸取知識,提高認識,發展思維,豐富思想感情,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使用信息技術的意義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學過程中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生學習的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改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小學語文課程標准》也中提出: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作用,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通過運用現代技術更好地養成收集、處理信息的習慣,提高語文能力。教師應充分、有效地運用媒體、網路等現代技術搜集、處理和運用信息,並在學習過程中合作交流,使現代技術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
信息技術有著其獨有的作用,合理使用將在學科教學中起到較好的輔助和促進作用。成為學生獲取信息、合作學習、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和構建知識的認知工具和途徑。尤其可以改變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式,讓課堂教學更加形象、生動,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起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優化教學過程、有助於學生掌握知識、發展閱讀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難點,克服學習困難。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現狀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所體現的先進性,得以廣泛應用於小學教學的各個學科之中,特別是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更突出了它的優勢。但是實踐證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中還存在盲目性、形式主義的現象,甚至將語文閱讀教學課變成了教師課件製作水平的展示台。沒有真正發揮信息技術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輔助、促進作用。
四、合理運用信息技術的策略和產生的相應效果
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體現的優勢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它畢竟只是輔助學習的一種手段,我們應把握好信息技術使用的量和度,要讓課堂錦上添花,教學效果才能事半功倍。因此,只有根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特點,深入研究使用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方式方法,才能發揮這種教學工具的巨大作用,產生相應的效果。
(一)啟其所感,導其所難
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合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可幫助教學突破難點,突出重點,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達到「啟其所感,導其所難」的目的。
1.篩選具體形象信息資源將抽象事物具體化,幫助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皮亞傑(J.iaget)的構建之一:理論形象的學習情境,使教學直觀化、模型化、動態化。能夠表現思維的復雜性,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引起學生持續探索的興趣,對問題從多角度進行解釋,完成知識的意義構建。
【案例1】人教(實驗)版小學第四冊中《北京亮起來了》這篇課描繪了我國首都北京那燈光燦爛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這座文化古城改革開放以來發生的巨大變化,表達了作者對首都北京的熱愛、贊美之情。本課教學重點是識字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難點在於詞語句子的理解。
全文六個自然段都是圍繞燈光夜景寫的。北京是燈的海洋,光的世界......為了表達北京城的迷人景色,文章運用了很多四字成語。如:夜幕降臨、金碧輝煌、光彩奪目、絢麗多彩、川流不息等。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雖然思維已具有可逆性和守恆性,但這種思維運演還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和發散性思維還很弱。對於抽象的事物,還無法較好的理解和掌握。特別是對課文中比較抽象的字、詞的理解能力還很薄弱。我國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可見具體形象的直觀作用不容質疑。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字、詞的意識,為理解句子和課文內容打好基礎,只有將抽象的事物轉換為具體形象的事物。而信息技術它不僅能將大量的知識信息快速地反映給學生,而且還能將抽象的事物通過具體的畫面變得通俗易懂。教學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通過圖片的展示,使學生真正能感受到課文所描繪的北京夜晚的輝煌、亮麗。
㈥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 豐富小學語文教學
多媒體教學以其直觀形象、生動新穎、圖文並茂以及視聽結合等明顯的優勢,打破了傳統語文教學那種平淡、靜態、單色調的課堂模式,取而代之的則是立體、動態、多色調的全新教學格局,因此,使用多媒體教學受到了越來越多教師的青睞。
信息技術為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方法、手段、提供了機會,同時給教育教學領域的改革,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由於小學學習內容的特殊性,學習環境的地域性,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更有責任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運用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可以創設一個優良的情景。開闊學生視野,使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知識具體化、實物化,變成直觀、生動活潑的視覺信息,並配上文字與聲音,圖、文、聲、畫並茂,全方位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使學生的認知渠道多元化;使課堂教學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了學習的熱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對於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一、運用信息技術,培養識字能力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重要內容,因為識字是小學生逐步掌握書面語言,培養讀寫能力的前提條件。現在使用的語文九年義務教育試驗教材對識字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學階段要學生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眾所周知,漢字本身較為形象,其中又有很多形近字、多音字,真是紛繁復雜。而由於年齡的關系,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比較差,對事物關注的時間更為短暫,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一時無法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如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整節課教學生字,往往是教師教起來感到枯燥,學生學起來覺得無味。所以如何激發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能力,鞏固識字教學的效果,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研究課題。
1、運用多媒體,激發識字的興趣。
多媒體賦予了語文教學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艷麗的色彩,生動的畫面,悅耳的音樂使學習內容圖文並茂,栩栩如生,在兒童的認識與教學之間架起一坐橋梁,使他們能愉快的探索知識的奧秘。 「學之不如知之則也,知之者不如好知者也」,激發了興趣,也就為學習開了一個好頭。例如在教學《小小的船》這一課,一開始,在屏幕上展示動態畫面:一艘船,在海面上行駛,立刻把學生的注意力從課間與同學閑聊或玩耍中轉移到課堂上來,使學生更快更好地進入到學習狀態中。接著引入課題後,馬上展開課題畫面:藍藍的夜空中,有著閃閃的星星,一小姑娘坐在彎彎的月亮上,猶如坐在小船上劃著槳。在畫面切換的同時,配以背景音樂:童聲朗讀《小小的船》。在這過程中,一方面精美的畫面首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這一畫面產生好奇心,進而開始探測下面講學習的內容;另一方面,美妙的童聲朗誦課文,使學生注意到課文中的部分生字,如船、彎等,部分學生會主動開始跟著朗讀,這就激發了學生學習這些生字的興趣,使他們盡早地全身心投入到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在不知不覺中體驗識字的樂趣。
2、運用多媒體,拓寬學生的識字空間 。
利用多媒體識字,能幫助學生盡早學會識字方法, 解決了識字教學中最基礎、最難突破、最重要的部分——看圖識字。為了使學生掌握字的結構,製作課件時要充分顯示漢字的構字規律,在教學中很好體現形聲字的特徵。如教「」青、請、蜻、清、情、晴、睛」一組字時,第一幅畫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蛙)」,第二幅畫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後讓學生結合屏幕上顯示的小河流水的畫面,讓學生想一想,清水的「清」字在「青」的基礎上加什麼偏旁呢?學生會很快地答出加三點水旁,教師在「青」上用滑鼠一點,一個活靈活現的三點水旁就飛了過來,與「青」字組成了「清」字。操作時也可讓學生自己來完成。以同樣的方法教「蜻、情、晴、睛」幾個字。為了能更好地體現形聲字偏旁表義的特點,製作課件時可把偏旁部分做成紅色。一組教學完畢,大屏幕上再次出現這一組字的整體內容:清(清水)晴(晴天) 青(青草)蜻(蜻蜓)睛(眼睛) 情(心情)請(請坐) 然後讓學生自己討論、觀察,這組字的相同和不同之處,以及怎樣才能又快又好地記住這一組字。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很快就能找出這組字的異同點,自己總結出記住的方法。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的記住這些字,而且記得尤其深刻,在以後就不會混淆了。學生逐漸地了解、理解了這一識字方法,對識字就會越來越感興趣。形聲字的特點就這樣一點一點地被學生認識和掌握,並逐漸學會運用這一規律自己去識字。
二、運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多媒體技術利用媒體的交互科學性、反饋性等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融圖、文、聲、像於一體,是具有智能化的雙向教學活動過程。電教媒體技術的應用同時也大大地簡化了教師的操作,使得教師能集中精力於教學本身,從而也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1、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藉助多媒體教學能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者對理解課文起重要作用的內容,用媒體展現出來,調動學生視覺功能,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如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可運用電腦製作這樣一段活動畫面:①茫茫的宇宙群星璀璨。(配上優雅的音樂) ②旋轉著的地球出來了,慢慢縮小,最後成了宇宙中的一頁扁舟。(說明地球在宇宙中是渺小的) ③隨著教師聲情並茂的描述,出現晶瑩透亮的球體。 ④伴隨著音樂出現了轉動著的、蔚藍色的地球。(體現地球的漂亮壯觀,可親可愛)如此導入,一下子吸引了學生,使他們既感受了宇宙的宏大浩瀚,又體會到地球的漂亮壯觀,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為成功的課堂教學奠定了基礎。
2、運用多媒體有助於創設教學情境。
教學中採用多媒體並合理地運用,不僅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發展學生想像能力,還能創設教學情境,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如在教學古詩《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領悟「綠」字的精妙,可通過錄像展示江南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紅柳綠,草長鶯飛的江南春色畫面將學生帶入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細細地品味了詩中的語言美,很快領悟到了「綠」字的神韻。「綠」字既涵概了「滿」、「入」、「過」的意思,又突出了東風催春勢不可擋的盎然生氣。實踐證實,在古詩教學中電教媒體發揮了它獨特的優勢,學生接受信息的過程由眼一耳一腦多種感官協同進行思維加工,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
3、運用多媒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在教學中,可以適時的利用多媒體,化抽象概括的語言文字為形象具體的可感的東西,使文字與客觀事物間建立起聯系,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去感知。如教學《開國大典》一文,這篇文章篇幅較長,由於當時的社會狀況,學生沒法體驗到。那麼對於人民當家作主的歡樂心情更無法體驗到。在講解這篇課文時,我採用了長文短講的方法,抓住入場-大典-閱兵-遊行這一發展順序,突出重點段的學習,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在課堂中播放當時大典的盛況,用毛主席那濃重的鄉音和大典的熱烈氣氛感染學生,使學生置身與開國大典的興奮之中,從而縮短學生的歷史距離。使學生學的生動活潑,課文難點在不知不覺中巧妙地化解了。
4、運用多媒體提高寫作能力。
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作文使很多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如果訓練不好,將影響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古人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有了愛好,產生了寫作慾望,才能專心作文,從而提高作文教學效果。在網路環境中,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各種感官齊上陣,讓他們欣賞錄像,欣賞範文,模擬修改,互相傳閱等形式,讓學生始終處於興奮狀態,留意力集中,不斷將間接經驗內化為直接經驗和表象,豐富了寫作素材,使「巧婦」常為「有米之炊」。我們嘗試將學生的優秀作文列印出來,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並配上音樂讓全體學生欣賞。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自然地提高了。
5、運用多媒體可以發展思維。
培養學生的思維必須貫穿於語言練習之中。但小學生的思維以感性熟悉為基礎,沒有外界媒體的刺激、啟迪,他們思考問題時,經常出現思維障礙,有時還會出現思維不完整現象。使用多媒體的刺激引導,會啟開學生思維閘門,收到豁然開朗的效果。
可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進行生動逼真的情境創設和虛擬現實,能引起學生的親切感和新鮮感,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提供想像與思維的空間,促使學生對問題作層層深入的思考,挖掘學生大腦潛在的能量,讓學生通過多媒體技術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從而讓學生保持輕松愉悅、旺盛的學習熱情,進而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三、運用信息技術,拓展學生視野
語文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學生的語文學習和實踐活動,既是逐步掌握語文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陶冶情操、拓展視野、開發思維能力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而小學生生活閱歷少、積累少,並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語文教學如果只依靠教科書、參考書等資料,那麼教學的容量是相當有限的,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提出把教科書這本「小書」與生活這本「大書」融為一體,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拓視野、發展創新。因此,語文教學應從更廣的層面上來培養學生的素養。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內容的寬泛性要求與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性是一對比較突出的矛盾。而基於網路的信息技術具有豐富性與交互性的特點,學生通過網路檢索和加工信息,能極大地拓展語文學習空間、時間和信息量,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提高語文能力,同時在信息素養方面也得到鍛煉提高。
如教完《林沖棒打洪教頭》之後,為了讓學生的知識面不只停留在書本上,不只對林沖的「武藝高超,疾惡如仇」有所了解,還要對其他人物有所了解,課後布置學生收集大量有關《水滸傳》中其他人物的故事,並舉行了一場分組收集人物及故事的「擂台賽」。同學們馬上分工合作,有的在互聯網上搜索圖片,有的上圖書館查找資料,通過各種途徑同學們把收集到的各種資料匯總。這樣學習小組的同學可以做到資源共享,可見信息技術給學生提供了生動、豐富、快捷的資源,這樣既學到了課本上的知識,又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了延伸,學生也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以上就是我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對當前處於發展階段的現代信息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幾點認識。信息技術的運用,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新的契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恰當巧妙地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能使抽象的語言文字變得具體、生動、直觀,使枯燥無味的知識變得形象、有趣,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還能有效地誘發學生的想像力,開拓思維,培養學生的形象及抽象思維;還能極大的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更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優化課堂教學。由此可見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用巨大,應該加大運用力度!
㈦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有哪些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有哪些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內涵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就是教師以語文課程標准為依據,以語文課本為憑借,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指導學生開展語文閱讀實踐活動。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是學生學習語言、理解語言、掌握閱讀方法,吸取知識,提高認識,發展思維,豐富思想感情,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使用信息技術的意義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學過程中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生學習的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改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小學語文課程標准》也中提出: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作用,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通過運用現代技術更好地養成收集、處理信息的習慣,提高語文能力。教師應充分、有效地運用媒體、網路等現代技術搜集、處理和運用信息,並在學習過程中合作交流,使現代技術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
信息技術有著其獨有的作用,合理使用將在學科教學中起到較好的輔助和促進作用。成為學生獲取信息、合作學習、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和構建知識的認知工具和途徑。尤其可以改變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式,讓課堂教學更加形象、生動,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起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優化教學過程、有助於學生掌握知識、發展閱讀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難點,克服學習困難。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現狀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所體現的先進性,得以廣泛應用於小學教學的各個學科之中,特別是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更突出了它的優勢。但是實踐證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中還存在盲目性、形式主義的現象,甚至將語文閱讀教學課變成了教師課件製作水平的展示台。沒有真正發揮信息技術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輔助、促進作用。
四、合理運用信息技術的策略和產生的相應效果
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體現的優勢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它畢竟只是輔助學習的一種手段,我們應把握好信息技術使用的量和度,要讓課堂錦上添花,教學效果才能事半功倍。因此,只有根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特點,深入研究使用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方式方法,才能發揮這種教學工具的巨大作用,產生相應的效果。
(一)啟其所感,導其所難
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合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可幫助教學突破難點,突出重點,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達到「啟其所感,導其所難」的目的。
1.篩選具體形象信息資源將抽象事物具體化,幫助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皮亞傑(J.iaget)的構建之一:理論形象的學習情境,使教學直觀化、模型化、動態化。能夠表現思維的復雜性,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引起學生持續探索的興趣,對問題從多角度進行解釋,完成知識的意義構建。
【案例1】人教(實驗)版小學第四冊中《北京亮起來了》這篇課描繪了我國首都北京那燈光燦爛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這座文化古城改革開放以來發生的巨大變化,表達了作者對首都北京的熱愛、贊美之情。本課教學重點是識字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難點在於詞語句子的理解。
全文六個自然段都是圍繞燈光夜景寫的。北京是燈的海洋,光的世界......為了表達北京城的迷人景色,文章運用了很多四字成語。如:夜幕降臨、金碧輝煌、光彩奪目、絢麗多彩、川流不息等。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雖然思維已具有可逆性和守恆性,但這種思維運演還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和發散性思維還很弱。對於抽象的事物,還無法較好的理解和掌握。特別是對課文中比較抽象的字、詞的理解能力還很薄弱。我國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可見具體形象的直觀作用不容質疑。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字、詞的意識,為理解句子和課文內容打好基礎,只有將抽象的事物轉換為具體形象的事物。而信息技術它不僅能將大量的知識信息快速地反映給學生,而且還能將抽象的事物通過具體的畫面變得通俗易懂。教學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通過圖片的展示,使學生真正能感受到課文所描繪的北京夜晚的輝煌、亮麗。
㈧ 談談信息技術的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何作用
一、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個體力求深入地認識某種事物或樂於參與某種活動的一種積極的意識傾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所以,要讓學生自覺自主地學習,首先要喚起他們對學習對象的興趣,吸引他們進入學習的境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本提供的至多隻是一幅彩色的畫面,產生的視覺效果差,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在信息技術參與下的語文教學則不然,它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使教學過程呈現出情景交融、形聲並茂、生動活潑的美景,不僅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學習中的疑難之處,再現情境,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給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
如在學習《秦兵馬俑》一課時,教師展示出《秦兵馬俑》的課件。讓學生盡情地觀賞著眼前各種姿態的兵馬俑,並且讓學生討論回答:「你看到了哪些兵馬俑?」這下,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學生紛紛發言。這樣,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主動地感知理解了語言文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望廬山瀑布》這課時,可以利用課件出示瀑布壯觀的景象。配上豪壯的聲音,此情此景,激發學生思考,產生情感共鳴。而且能使課堂氣氛變得生動活潑,活躍了學生思維,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恰到好處的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不僅能夠順利的突破學習的重難點,還可以讓學生內心產生探索的慾望,情緒上受到感染,從而使他們輕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朵綻放的花蕾,那麼多媒體教學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二者相得益彰,互為一體,給學生創設了愉悅有趣的情境,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成功的快樂。
二、,有利於拓展學生視野
小學生生活閱歷少、積累少,而且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教學內容中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現象學生無法看到,使問題很難解決。隨著網路技術的普及,學生接觸語文的渠道進一步拓寬,大量交互性很強、更新很快的語言和語言文化信息使廣大師生應接不暇。網上可共享的信息為語文的教育和師生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圖文並茂、聲像俱全的文化資源。而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學生不再受到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通過計算機網路拓展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師生可以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檢索、閱讀各類書籍,可以從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獲取到更新的信息和資料。如,學習《有趣的發現》,從海島上昆蟲翅膀的有趣特點,引導學生上網收集有關適者生存的實例。學生結合網上的資料和個人感受,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由此而來,學生獲得大量豐富的知識,這樣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豐富了表像,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也增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而優化了課堂教學效果。又如在學習《橋》這一課時,由於我們所處的環境因素,大多數學生對此都不太熟悉,所以可以讓學生上網查找有關於祖國一些著名大橋的圖文資料進行閱讀學習。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橋梁的認識,又開拓了學生的視野,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也增強了學生對祖國美好明天的憧憬,培養和發展了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對其課程進行學習和拓展的探討能力。
三、有利於啟迪學生創新思維
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教學方式,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自主學習空間萎縮,缺乏活力。教出來的學生就好比算盤珠子,撥一撥,動一動,原本聰靈的個性必被扼殺。這樣的學生怎能適應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怎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作為創新教學的嘗試,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教學中摒棄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網路環境下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參與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現代信息技術集音、像、動畫於一體,生動形象,在吸引學生注意與創設教學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學手段所不可比擬的優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如教《貓》一課時,教師適時提出了兩個問題:1、小貓的淘氣表現在什麼地方?2、大貓的古怪表現在什麼地方?這兩個問題綜合、集中、覆蓋面大。教師以這兩個問題為憑借,指導學生探究性學習。教師播放介紹貓的影片,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解決問題的軌道上來。看完影片後,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就能容易的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這樣既能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快樂,又能使學生從中領悟到有效的學習方法。通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歸納總結,使整堂課處於情景交融的狀態,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型」學習變為「主動型」學習。因此,我們應該努力發揮其特長,利用信息技術優化閱讀教學,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主動性、實效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早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而運用信息技術,更能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參與機會和參與行為。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有利於突破教學重難點
學生在學習不同單元時,會遇到不同的重難點。如何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好的掌握重點,化解難點呢?計算機輔助教學進入課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尤其是計算機能進行動態的演示,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這個特點可處理其他教學手段難以處理的問題,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的直觀印象,為教師化解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提供了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要真正做到在課堂教學的「優化」,首要要從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切入,著力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重點難點及信息量的把握。在突出重點和難點的時候,可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製作成幻燈片。根據教學所需,在學生自讀、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歸納並使用幻燈,讓學生溫故而知新,激發探求新知興趣,增強記憶。如在學習英雄董存瑞舍時,我用剪輯的電影資料,再現了董存瑞手托炸葯包捨身炸碉堡的壯烈場面:這一震撼人心、可歌可泣的場面深深打動了每一個學生的心,他們真切體會到董存瑞的英勇豪邁精神,深化了感情,突破了難點,突出了中心。
綜上所述,網路環境這種基於計算機、多媒體、超文本、超媒體技術的「數字化學習環境」,它拓展了教學內容,提供了多種信息呈現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突出了資源共享,實現了人機友好交互,能更好的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求,對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㈨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有哪些優勢
一、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個體力求深入地認識某種事物或樂於參與某種活動的一種積極的意識傾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所以,要讓學生自覺自主地學習,首先要喚起他們對學習對象的興趣,吸引他們進入學習的境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本提供的至多隻是一幅彩色的畫面,產生的視覺效果差,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在信息技術參與下的語文教學則不然,它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使教學過程呈現出情景交融、形聲並茂、生動活潑的美景,不僅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學習中的疑難之處,再現情境,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給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
如在學習《秦兵馬俑》一課時,教師展示出《秦兵馬俑》的課件.讓學生盡情地觀賞著眼前各種姿態的兵馬俑,並且讓學生討論回答:「你看到了哪些兵馬俑?」這下,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學生紛紛發言.這樣,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主動地感知理解了語言文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望廬山瀑布》這課時,可以利用課件出示瀑布壯觀的景象.配上豪壯的聲音,此情此景,激發學生思考,產生情感共鳴.而且能使課堂氣氛變得生動活潑,活躍了學生思維,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恰到好處的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不僅能夠順利的突破學習的重難點,還可以讓學生內心產生探索的慾望,情緒上受到感染,從而使他們輕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朵綻放的花蕾,那麼多媒體教學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二者相得益彰,互為一體,給學生創設了愉悅有趣的情境,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成功的快樂.
二、,有利於拓展學生視野
小學生生活閱歷少、積累少,而且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教學內容中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現象學生無法看到,使問題很難解決.隨著網路技術的普及,學生接觸語文的渠道進一步拓寬,大量交互性很強、更新很快的語言和語言文化信息使廣大師生應接不暇.網上可共享的信息為語文的教育和師生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圖文並茂、聲像俱全的文化資源.而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學生不再受到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通過計算機網路拓展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師生可以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檢索、閱讀各類書籍,可以從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獲取到更新的信息和資料.如,學習《有趣的發現》,從海島上昆蟲翅膀的有趣特點,引導學生上網收集有關適者生存的實例.學生結合網上的資料和個人感受,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由此而來,學生獲得大量豐富的知識,這樣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豐富了表像,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也增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而優化了課堂教學效果.又如在學習《橋》這一課時,由於我們所處的環境因素,大多數學生對此都不太熟悉,所以可以讓學生上網查找有關於祖國一些著名大橋的圖文資料進行閱讀學習.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橋梁的認識,又開拓了學生的視野,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也增強了學生對祖國美好明天的憧憬,培養和發展了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對其課程進行學習和拓展的探討能力.
三、有利於啟迪學生創新思維
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教學方式,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自主學習空間萎縮,缺乏活力.教出來的學生就好比算盤珠子,撥一撥,動一動,原本聰靈的個性必被扼殺.這樣的學生怎能適應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怎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作為創新教學的嘗試,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教學中摒棄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網路環境下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參與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現代信息技術集音、像、動畫於一體,生動形象,在吸引學生注意與創設教學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學手段所不可比擬的優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如教《貓》一課時,教師適時提出了兩個問題:1、小貓的淘氣表現在什麼地方?2、大貓的古怪表現在什麼地方?這兩個問題綜合、集中、覆蓋面大.教師以這兩個問題為憑借,指導學生探究性學習.教師播放介紹貓的影片,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解決問題的軌道上來.看完影片後,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就能容易的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這樣既能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快樂,又能使學生從中領悟到有效的學習方法.通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歸納總結,使整堂課處於情景交融的狀態,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型」學習變為「主動型」學習.因此,我們應該努力發揮其特長,利用信息技術優化閱讀教學,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主動性、實效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早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而運用信息技術,更能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參與機會和參與行為.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有利於突破教學重難點
學生在學習不同單元時,會遇到不同的重難點.如何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好的掌握重點,化解難點呢?計算機輔助教學進入課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尤其是計算機能進行動態的演示,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這個特點可處理其他教學手段難以處理的問題,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的直觀印象,為教師化解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提供了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要真正做到在課堂教學的「優化」,首要要從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切入,著力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重點難點及信息量的把握.在突出重點和難點的時候,可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製作成幻燈片.根據教學所需,在學生自讀、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歸納並使用幻燈,讓學生溫故而知新,激發探求新知興趣,增強記憶.如在學習英雄董存瑞舍時,我用剪輯的電影資料,再現了董存瑞手托炸葯包捨身炸碉堡的壯烈場面:這一震撼人心、可歌可泣的場面深深打動了每一個學生的心,他們真切體會到董存瑞的英勇豪邁精神,深化了感情,突破了難點,突出了中心.
綜上所述,網路環境這種基於計算機、多媒體、超文本、超媒體技術的「數字化學習環境」,它拓展了教學內容,提供了多種信息呈現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突出了資源共享,實現了人機友好交互,能更好的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求,對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