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好問題

小學數學好問題

發布時間:2020-12-17 13:54:39

A. 如何上好小學數學中"解決問題"的教學

應用題對孩子綜合能力要求比較高:
1、首先要求孩子要能讀懂題意,閱專讀理解能力必須要培養;
2、理屬解題意還要能將公式定理、數字和題意結合,做出列式解答;
3、解答過程中,還要要求計算不出錯,對孩子計算能力也是種考驗。
所以,如果孩子應用題做的不好,建議參考這幾點,對照孩子哪裡有不足,加強練習即可。

B. 小學數學問題

完全正確,要對自己有信心。

C. 小學數學教學中可能遇到哪些問題

幼升小准備不是簡單的語數外啟蒙那麼簡單了,在上小學前可以嘗試培養孩子一些專小學生的日常,讓他屬有相對足夠的時間來適應和准備小學生活。
語文:拼音基本學習;識字,是孩子閱讀學習的一個基礎。
數學:10以內加減法,基本數數。
英語:接觸過,會一些簡單的對話和單詞即可,零基礎的孩子也可以跟得上。
書寫水平:大班以後要有意識有步驟的訓練孩子書寫習慣。一定要會寫字,而是接觸過筆,訓練過手部肌肉,畫畫也是一種書寫,一定要有書寫的意識和基礎。
運動技能:很多小學在一年級都有明確的某項運動要求。
學習習慣:每節課45分鍾,寫作業的習慣,不遲到不曠課。
生活習慣:作息時間的調整,自理能力,交際能力(主動表達)。
心理准備:對比幼兒園,師生比、師生關系都發生了改變;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也從家庭個性化標准向社會標准在轉移比重等等。

D. 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一、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問題
現在的學生在課堂內外主動學習的能動性差,課堂上老師怎麼說,他就怎麼做,一旦離開了教室,知識就拋之腦後。這樣的學習不僅效率低,而且師生雙方都容易產生教學疲勞。或許有的教室懂得通過一些笑話、情境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這也不是長久之計,久而久之學生也會習慣,甚至專注於此而忘記學習本身。這樣的問題屢見不鮮,也是大多數老師所困惑的地方。
二、教師教學理念上的問題
許多老一輩教師,教了幾十年書,用的同一套方法,也許曾出過優秀的學生,但在如今,卻很有可能是行不通的。他們的教學手段相對陳舊,教學方式也很封閉,甚至仍有教師使用「填鴨式」教學,這與課改初衷相悖,也不適用於現代全面的素質教學。又或許有的教師是給出題目讓學生自己求答案,自己動腦解決問題,但從本質上來說,這並沒有改變一個思路上的桎梏,學生依然是按著老師的路子來走,這樣的教學是走不出發散性、創新性思維的。
三、學習過程中「會學不會做」的問題
老師講的時候明白,一旦換一種形式就不會做了,這樣的問題是普遍存在的。相信很多教師都面臨過這樣的煩心事,明明自己在課堂上講的十分清楚,卻偏偏有一些學生在課後練習的時候面對題目無從下筆。這樣的問題有學生反映過,也有老師專門思考過,但真正碰到的時候,往往就讓人感到棘手。究竟該如何讓學生既能聽懂,又能舉一反三,學會做題呢?
四、「優差生」分級造成的問題
有的班上同學成績好,有的成績差。分數的差異造成了學生之間分成兩派——「優等生」和「差等生」。這也是許多教師所默認的,認為「優等生」就該聚在一起討論學習,而「差等生」則隨便教教就算了,千萬不要影響了「優等生」。
這樣的分化是扭曲、錯誤的。新課改的教學實踐中,教師以及學生是一個整體,相互之間都不存在著優和差的隔閡,課堂上師生平等,教學上民主同思,才是能使教師與學生相互受益的良好氛圍。

E. 小學數學教學中有哪些值得討論的問題

新課程的實施更新了教師的教育觀念,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在課改實驗的課堂上呈現出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煥發了教學生命的活力。
2005年9月以來,通過學習《課程的反思與重建》,本著「以問題為出發點,以解決問題為歸宿」的「自修—反思—實踐」的宗旨,由於一些老師對課程標准中教育理念的認識還存有一些模糊和偏差,出現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和絕對化的做法。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以及對平時聽的課改觀摩研討課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進行反思。反思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現提出與各位同行探討。
案例一
一、問題提出
一切數學好課都離不開多媒體課件嗎?
在一次教學能手競賽活動中,我曾聽過兩位老師執教同一內容的數學課—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一位老師設計多媒體課件,整堂課自始至終採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演示,而另一位教師則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實驗材料,然後,放手讓學生進行實驗,探究,推理與交流,使學生不斷經歷艱辛的自主探索學習過程,使學生親歷數學知識的「再發現」、「再創造」過程,最終學生發現了「三角形的面積等於底乘高的一半」。課後,經了解,發現前一班只有1/5的學生掌握此知識,而後一節課,只有極少數的學生還有些模糊。很明顯,同一內容的兩節課,沒有設計多媒體課件的這節課,教學效果更好。實踐證明,並不是所有的課都非要多媒體課件不可,也不是有了多媒體課件的課就一定是好課。
我還聽過這樣一節競賽課,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把教學內容表現得豐富多彩、形象生動。突然,教師的操作出現失誤,多媒體課件無法正常運行了,頓時,學生鴉雀無聲,教師拋出求救的目光,專職計算機教師趕緊上前,幫忙擺弄,不一會兒,一切又恢復了正常,課仍然熱熱鬧鬧進行下去。
二、反思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基於這一理念,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越來越得到教師和學生的接受和重視。在數學教學中使用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多媒體課件,將多媒體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有機整合,確實有效提高了教學效益,這是不容置疑的。當前,有一些人把評價一堂教學課的優劣,以有無使用多媒體課件作為主要依據,那隻能是對現代教育技術含義的片面、膚淺的理解。好像離開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似乎成立一堂品味低的課。在時尚的背後,教師只是把自己的「滿堂灌」交給了電腦,而自己則是退到幕後,看似學生學得相當主動,其實一切都離不開教師的操縱。
三、設計策略
我們知道,現代教育技術在數學教學如果運用不當,不但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反而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學生的發展。事實上,有一些數學課,整堂課,思路清晰,設計新穎,不浮不躁,沒有精美的多媒體課件,或者利用投影儀演示圖片,或者直接把實物帶進課堂演示,或者帶領學生一起動手做實驗,使傳統的教學手段、現代的教學思想、開放的教學設計相得益彰,其效果遠遠勝於「多媒體顯示」的做法。
實踐證明,現代教育技術不能代替教師,他只能在「輔助」的意義上扮演自己的角色,只有多媒體課件科學合理地運用,才能真正使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發揮應有的作用。
我們要充分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但千萬不能為之所困,更不能成為它們的奴隸,我們要增進課件的交互性,使課件能根據教學得需要隨意調度,同時要不斷提高自己駕馭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能力,只有這樣,先進教學手段的優勢才能充分發揮,進而更好地為我們的教學服務。
案例二
一、問題提出
一切數學知識都需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嗎?
我聽過一堂參賽課,課堂上,教師剛剛提出一個問題,便立即宣布小組討論。前排的學生「唰」地回頭,滿教室都是嗡嗡的聲音,有的小組你一言我一語,每一個人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麼,有的小組組長在唱「獨角戲」其餘學生當觀眾,不作任何補充;有的小組學習困難得學生把此當作玩耍的最好時機……,幾分鍾後,組長發言,「我怎麼怎麼看」,「我覺得應該如何如何」,「我的意見是……」。而教師則是若無其事,站在一旁,任憑學生如此熱熱鬧鬧「討論」下去。
二、反思
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於傳統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的特徵,上述片斷種,整個合作交流的過程,表明上熱熱鬧鬧,但在熱熱鬧鬧的背後,更多的是放任、隨意和低效。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大多數學生的討論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學生關注的仍然是「我怎麼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麼樣」很明顯,這並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應該建立在學生個體需要的基礎上,只有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有力交流的需要後,再展開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的、由成效的。其次,「交流」應含有兩個層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傾聽別人的意見。
而上述片斷種的交流過程,只是一個表述的過程,缺少傾聽的過程,交流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三、設計策略
在教學中合作很重要,但我們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地強調小組合作,學生將會喪失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學習能力,缺少對求知事物的猜想,試探與驗證等心理發展過程。為使小組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可做以下的嘗試。
1、確立合作目標,創設合作氛圍。
教師備課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確所要體現的新理念。將容易產生認知沖突,具有開放性的問題,個體探究無法完成的可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並不是要將所有的數學課都設計為小組合作學習課。而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對教師而言,不僅僅是一種教學形式上的監督轉換,而是一種教育觀念上的深刻轉變。在某種程度上講,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僅是一種學習方式,而是一種學習理念的更新,它是將學生視為學習主體的體現。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大力營造小組合作學習的氣氛,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得到體驗,從而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
2、優化組合小組,讓學生學會交往。
優化組合學習小組,使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更具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心理素質及班機時機情況等進行綜合了解,然後搭配成若干學習小組,二並不是按前後排學生的簡單合作。小組成員要做好合理分工,確定組長,組長輪流擔任,每個小組成員編有號數,每一個成員都要有自己的任務,每一個成員都要有參與的機會,同時,注意關照配合小組內其他成員的活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間互動互啟,充分體現在合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合作。
3、強化指導,讓學生養成學習習慣。
小組合作學習時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被動聽、被動吸收向主動探索、合作互動方式轉變。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通過情景創設,激勵學生學習興趣。活動中,教師要走進雪山,參與其中,掌握情況,適時點撥,保證小組活動有效進行,同時要指導學生收集資料,讓學生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會在互相信任中合作學習,學會傾聽他人的發言,以友好的方式對待爭議,分工合作。在合作中提高,從人養成良好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為小組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保證。
案例三
一、問題提出
一切數學知識都需學生探究得出嗎?
我有一次聽課,一位教師在教學「年、月、日」時,當學生認識了平年、閏年之後,教師問:「既然1990年不是閏年,那麼,你能探究一下這是為什麼嗎?」學生瞪大眼睛看著老師,不知所措。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不難看出,這個問題不切合學生實際,完全超出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探究能力。下課後,我與這位教師交流,告訴他:就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學生是無法探究得出「年份是整百數時,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閏年」這一結論的。這個知識點需要學生探究得出嗎?
二、反思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新課程提出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學習方式,並沒有否定接受性的學習方式。接受性的學習方式可以分為機械的接受性學習和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可以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較多的知識。然而,本人在聽課中發現,一些教師往往只重視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甚至極端地對任何學習都讓學生「探究」,而接受性學習卻在無意中被摒棄了。
三、設計策略
事實上,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都要講授一定的東西,比如知識、方法、習慣等。關鍵在於,這些東西的給以是強制性的「塞」,還是藝術性的「導」。
將這些知識點直接告訴學生,然後讓學生在課外查閱相關資料,來印證教師的結論。本人認為這樣處理是正確的。從這里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凡是學生難以理解的、無法探究的問題,就由教師直接傳授給學生。也就是說,該探究的就探究,該告訴的就告訴,不是一切數學知識都須由學生探究得出。
案例四
一、問題提出
一切數學教學都須始於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嗎?
一次聽課,問一位學生:「今天這一節課數學課,上什麼內容?」他說:「上節可老師布置每一個學生都要向爸爸或媽媽拿5元錢去商店購買幾件同樣的東西,這節課要在班上匯報,我爸爸說,我的學慣用品都有了,沒有必要花錢再買了,也就沒給我錢。」聽著他的話,我完全可以看得出他的傷心和失望。詢問該教師如此做的用意何在,他說,這是因為課本上一道兩步計算應用題,離學生生活實際太遠,太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想用此方法便於創造出不同的而又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另一道兩步計算的題。
二、反思
數學新課程提倡向生活世界的回歸,強調數學教學與生活的聯系,謀求科學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和諧統一,這是非常必要的。但我們不能因此而作表層的理解。一些教師為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而忽略了學生對未知數學的探究,這是與新課程理念相違背的。強調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並不等於學生要親歷、體驗、實踐一切。事實上,事事都要親歷、體驗、實踐,即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在我看來是間接經驗的東西,在別人、前人卻可能是直接經驗的東西。因此,數學教學應在充分尊重合調動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同時,還要使學生超越自身環境和經驗的局限,利用已知對未知數學進行探究和學習。
三、設計策略
我們知道,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與生活息息相關。數學課需要必要的「生活味」,需要讓孩子在生活場景中理解數學、應用數學,但生活化的情景應該是有選擇性的、應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和富有挑戰性的。在這節課里一方面,這位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精神使我感到欽佩;另一方面,也使我想到,他為了改編教材內容,強求學生購買學慣用品進行實踐、體驗,不僅增加了不必要的開支,還給一些學生帶來一些煩惱。我認為,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進行數學教學固然重要,但並不是一切數學教學都必須始於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案例五
一、問題提出
廉價表揚、物質刺激就是激勵性評價嗎?
我在一些觀摩課中看到,一位學生回答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後,教師說:「講得真好,表揚他!」其餘學生馬上「啪、啪、啪啪啪」。另一個學生回答了同樣的問題,也得到了同樣的殊榮。一節課下來,「你真棒」、「你真聰明」「真不錯」「你真行」等等,表揚聲不斷,多達二十餘次。還有的教師認為,對學生笑一笑、點一點頭的鼓勵方式力度不大,效果不明顯,似乎只有一定的物質刺激,學生學習興趣才會變濃,於是,小花、小旗、筆、糖果、五角星……,只要學生回答,無論答得如何,總有物質回報。當然,還有為了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有的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回答少評價甚至不評價,學生對此答是「一臉的霧水」。更有甚者,嚴重干擾課堂教學,教師既不敢批評學生,也不維持紀律。
二、反思
關注人的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課程提倡激勵性評價。課堂學習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是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發展的手段,而不是教學的主要目的。
其實,過多外在的獎勵並不利於培養學生內在的事就的學習興趣。上述的片段中,教師用的贊賞實在是太多太濫,這樣的鼓勵已失去它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學生的喜悅會在此起彼伏的掌聲中漸漸退去,長期下去,也只能帶給他們更多的「迷失」。
三、設計策略
我並不反對表揚學生,也不反對給以學生適當的物質獎勵,更不提倡教師經常批評學生。只是認為過多的廉價的表揚會導致學生的淺嘗輒止和隨意應付,過分的模糊評價會導致學生的知識的缺陷和是非不分,大搞物質的刺激則會導致學生的急功近利和浮躁情緒。因此,學生的創造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鼓勵,學生錯誤的回答,即要指出不足,也要抓住可取之處給以鼓勵,不可損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客觀的基礎上,堅持鼓勵為主的原則,才是富有魅力的有價值的評價。
以上幾個突出問題,值得大家思考,預防在教學中認識上和做法上極端化和片面性,以便促進新課程教學改革的健康發展。

F. 小學數學問題

小學數學怎麼樣學?隨著小學數學教材的不斷更新,內容不再是簡單的加減乘除算數題,而是將許多的生活中運算加到小學的知識中,這樣一來也在不同程度上使小學數學的成績加大了難度.那小學數學怎麼樣學才有效?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怎樣掌握方法才能學好小學數學?

以上九點是有關小學數學怎麼樣學才有效,提出相關的方法.希望能給你帶來借鑒和參考的價值,重要的是讓孩子通過正確的方法提高成績.

G. 小學數學所有的難題

假設地球上的新生成的資源的增長速度是一定的,科學家照此推算,地球上的資源可供110億人生活90年,或供90億人生活210年.為了使人類能夠不斷地繁衍,地球最多可養活多少億人?
設一億人一年消耗的是單位「1」
那麼一年新生的是:[90*210-110*90]/[210-90]=75單位
地球上原有資源是:110*90*1-90*75=3150單位
要保證地球上人不斷地生存,就要使得每年消耗的資源不能超出新生的。
即地球最多的人是:75/1=75億。

0、1、4、15、56、(209)

用一根長100cm的鐵絲做一個長方體框架模型,知長是12CM,問高是多少???
用一根長100cm的鐵絲做一個長方體框架模型,知長是12CM,問高是多少???

長方體由長寬高分別等長的各四條棱組成.
只要(長+寬+高)*4=100,就能滿足要求,已知長為12CM是一個不變的量,寬和高是可變化的.
在正整數范圍內有:
(長+寬+高)*4=100
(12+12+1)*4=100
(12+11+2)*4=100
(12+10+3)*4=100
(12+ 9+4)*4=100
(12+ 8+5)*4=100
(12+ 7+6) *4=100
(121+6+7)*4=100
(12+5+ 8)*4=100
(12+4+ 9)*4=100
(12+3+10)*4=100
(12+2+11)*4=100
(12+1+12) *4=100
共有12個答案.
如果不限定為正整數,答案就是無窮多個了,如:
(12+12.1+0.9)*4=100

(12+12.2+0.8)*4=100

(12+12.3+0.7)*4=100

也就是說,只要滿足(寬+高)=13的兩個數中的"高"值,都是正確的答案.這樣的數有無窮多個.

有三個一樣大小的立方體,每個立方體的六個面上都分別標有1-6這六個數字,那麼當任意擺放時,三個立方體向上的三個面的數字之和有( )種不同的取值。
有三個一樣大小的立方體,每個立方體的六個面上都分別標有1-6這六個數字,那麼當任意擺放時,三個立方體向上的三個面的數字之和有( )種不同的取值。

每個立方體的六個面上都分別標有1-6這六個數字,
共可組成 6*6*6=216個不同的三位數.
由1-6這六個數字,每三個一組求和:
1+1+1=3
2+2+2=6
3+3+3=9
4+4+4=12
5+5+5=15
6+6+6 =18
其中,最小和為3,最大和為18.從3到18,共有3-18共16種不同的取值,就是本題的答案.

一隻平果的重量等於一隻桔子家上一隻草莓的重量,而一隻蘋果家上一隻桔的重量等於9隻草沒的重量,問,一隻桔子的重量等於幾只草霉的重量?
依題意:蘋果=桔+草莓 又:蘋果+桔=(9)草莓 即:蘋果=(9)草莓-桔
所以:桔+草莓=(9)草莓-桔 (2)桔=(8)草莓 桔=(4)草莓
答: 一隻桔子的重量等於4隻草霉的重量.
有三個人去投宿,店主只剩下一個房間了,開價30元,三個人每人出了10元住下了。物價部門來檢查發現了店主多收了5元,因為一個房間一個晚上只需要25元,所以責令店主馬上還5元給那三個住客。店主拿出5元錢給服務員,叫服務員還給那三個人。服務員拿到錢在想,5元分給三個人,這是沒法分平均的,乾脆自己拿掉2元,剩下3元給他們三個,也讓他們好分。於是拿走2元,給了住客3元,每個住客拿回了1元。
問題來了,住客當初每人付了10元,服務員每人還了1元,也就是說,每個住客實際付了9元,三個客人應該是27元,如果加上服務員拿走的2元,那就是27+2=29元。那麼剩下的1元去哪裡了呢?
第一,應該這樣算:三人每人付9元,總共是27元,老闆得25元,服務員得2元。
第二,30元退回5元,三人得3元,服務員得2元。兩者沒有矛盾啊

甲乙丙丁4 個人有若干元,甲的錢數是其他三人總數的三分之一,乙的錢數是其他三人總數的四他之一,丙的錢數是其他三人總錢數的五分之一,丁有184元,求甲乙丙各有多少元?
甲的錢數是其他三人總數的三分之一,就是全部的四分之一.乙的錢數是其他三人總數的四分之一,就是全部的五分之一.丙的錢數是其他三人總錢數的五分之一,就是全部的六分之一那麼:1/(1+4)=1/5 1/(1+3)=1/4 1/(1+5)=1/6 1-1/4-1/5-1/6=23/60 就是丁的分率184/ 23/60=480(元)這是總錢數 甲480*1/4=120(元) 乙480*1/5=90(元) 丙480*1/6=80(元)
一個長方形的長、寬、高分別是8、6、4分米,把它截成棱長為整分米數的小正方體,最少能截多少個,截成後表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分米?

要截得最少,則正方體的邊長要最大,8、6、4的最大公約數是:2,所以正方體的邊長是:2

那麼截成:8/2*6/2*4/2=24個
一個正方體的表面積是:2*2*6=24平方厘米
則所有正方體的表面積是:24*24=576平方厘米
原來表面積是:2*(8*6+8*4+6*4)=208

增加:576-208=368平方厘米
、把10克水加到鹽的質量分數為20%的50克鹽水中,要使鹽的質量分數為37.5%的鹽水需要加鹽多少克?

原來鹽的質量是:50*20%=10克,水是:50+10-10=50克

那麼現在的鹽水重量是:50/[1-37。5%]=80克

即要加鹽:80-(10+50)=20克

H. 小學數學不好怎麼辦

小學數學怎麼樣學?隨著小學數學教材的不斷更新,內容不再是簡單的加減乘除算數題,而是將許多的生活中運算加到小學的知識中,這樣一來也在不同程度上使小學數學的成績加大了難度.那小學數學怎麼樣學才有效?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怎樣掌握方法才能學好小學數學?

以上九點是有關小學數學怎麼樣學才有效,提出相關的方法.希望能給你帶來借鑒和參考的價值,重要的是讓孩子通過正確的方法提高成績.

I. 小學數學教學中幾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新課程的實施更新了教師的教育觀念,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在課改實驗的課堂上呈現出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煥發了教學生命的活力。
2005年9月以來,通過學習《課程的反思與重建》,本著「以問題為出發點,以解決問題為歸宿」的「自修—反思—實踐」的宗旨,由於一些老師對課程標准中教育理念的認識還存有一些模糊和偏差,出現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和絕對化的做法。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以及對平時聽的課改觀摩研討課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進行反思。反思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現提出與各位同行探討。
案例一
一、問題提出
一切數學好課都離不開多媒體課件嗎?
在一次教學能手競賽活動中,我曾聽過兩位老師執教同一內容的數學課—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一位老師設計多媒體課件,整堂課自始至終採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演示,而另一位教師則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實驗材料,然後,放手讓學生進行實驗,探究,推理與交流,使學生不斷經歷艱辛的自主探索學習過程,使學生親歷數學知識的「再發現」、「再創造」過程,最終學生發現了「三角形的面積等於底乘高的一半」。課後,經了解,發現前一班只有1/5的學生掌握此知識,而後一節課,只有極少數的學生還有些模糊。很明顯,同一內容的兩節課,沒有設計多媒體課件的這節課,教學效果更好。實踐證明,並不是所有的課都非要多媒體課件不可,也不是有了多媒體課件的課就一定是好課。
我還聽過這樣一節競賽課,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把教學內容表現得豐富多彩、形象生動。突然,教師的操作出現失誤,多媒體課件無法正常運行了,頓時,學生鴉雀無聲,教師拋出求救的目光,專職計算機教師趕緊上前,幫忙擺弄,不一會兒,一切又恢復了正常,課仍然熱熱鬧鬧進行下去。
二、反思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基於這一理念,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越來越得到教師和學生的接受和重視。在數學教學中使用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多媒體課件,將多媒體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有機整合,確實有效提高了教學效益,這是不容置疑的。當前,有一些人把評價一堂教學課的優劣,以有無使用多媒體課件作為主要依據,那隻能是對現代教育技術含義的片面、膚淺的理解。好像離開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似乎成立一堂品味低的課。在時尚的背後,教師只是把自己的「滿堂灌」交給了電腦,而自己則是退到幕後,看似學生學得相當主動,其實一切都離不開教師的操縱。
三、設計策略
我們知道,現代教育技術在數學教學如果運用不當,不但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反而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學生的發展。事實上,有一些數學課,整堂課,思路清晰,設計新穎,不浮不躁,沒有精美的多媒體課件,或者利用投影儀演示圖片,或者直接把實物帶進課堂演示,或者帶領學生一起動手做實驗,使傳統的教學手段、現代的教學思想、開放的教學設計相得益彰,其效果遠遠勝於「多媒體顯示」的做法。
實踐證明,現代教育技術不能代替教師,他只能在「輔助」的意義上扮演自己的角色,只有多媒體課件科學合理地運用,才能真正使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發揮應有的作用。
我們要充分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但千萬不能為之所困,更不能成為它們的奴隸,我們要增進課件的交互性,使課件能根據教學得需要隨意調度,同時要不斷提高自己駕馭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能力,只有這樣,先進教學手段的優勢才能充分發揮,進而更好地為我們的教學服務。
案例二
一、問題提出
一切數學知識都需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嗎?
我聽過一堂參賽課,課堂上,教師剛剛提出一個問題,便立即宣布小組討論。前排的學生「唰」地回頭,滿教室都是嗡嗡的聲音,有的小組你一言我一語,每一個人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麼,有的小組組長在唱「獨角戲」其餘學生當觀眾,不作任何補充;有的小組學習困難得學生把此當作玩耍的最好時機……,幾分鍾後,組長發言,「我怎麼怎麼看」,「我覺得應該如何如何」,「我的意見是……」。而教師則是若無其事,站在一旁,任憑學生如此熱熱鬧鬧「討論」下去。
二、反思
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於傳統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的特徵,上述片斷種,整個合作交流的過程,表明上熱熱鬧鬧,但在熱熱鬧鬧的背後,更多的是放任、隨意和低效。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大多數學生的討論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學生關注的仍然是「我怎麼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麼樣」很明顯,這並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應該建立在學生個體需要的基礎上,只有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有力交流的需要後,再展開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的、由成效的。其次,「交流」應含有兩個層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傾聽別人的意見。
而上述片斷種的交流過程,只是一個表述的過程,缺少傾聽的過程,交流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三、設計策略

J.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有哪些

1、
每份數×份數=總數
總數÷每份數=份數 總數÷份數=每份數

2、
1倍數×倍數=幾倍數 幾倍數÷1倍數=倍數
幾倍數÷倍數=
1倍數

3、
速度×時間=路程

路程÷速度=時間
路程÷時間=速度

4、
單價×數量=總價
總價÷單價=數量 總價÷數量=單價

5、
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6、
加數+加數=和
和-一個加數=另一個加數

7、
被減數-減數=差
被減數-差=減數
差+減數=被減數
8、
因數×因數=積 積÷一個因數=另一個因數
9、
被除數÷除數=商 被除數÷商=除數
商×除數=被除數

小學數學圖形計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邊長×4C=4a
面積=邊長×邊長S=a×a

2、正方體:V:體積
a:棱長
表面積=棱長×棱長×6
S表=a×a×6


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

3、長方形:

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長+寬)×2
C=2(a+b)
面積=長×寬
S=ab

4、長方體

V:體積
s:面積
a:長
b:

h:高

(1)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S=2(ab+ah+bh)

(2)體積=長×寬×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積
×2÷底

三角形底=面積
×2÷高

6、平行四邊形: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
s=ah

7、梯形:s面積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h÷2

8
圓形:S面
C周長
∏ d=直徑
r=半徑

(1)周長=直徑×∏=2×∏×半徑
C=∏d=2∏r

(2)面積=半徑×半徑×∏
9、圓柱體: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c:底面周長

(1)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2)表面積=側面積+底面積×2

(3)體積=底面積×高

(4)體積=側面積÷2×半徑

10、圓錐體: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體積=底面積×高÷3

總數÷總份數=平均數

和差問題的公式

(和+差)÷2=大數

(和-差)÷2=小數

和倍問題

和÷(倍數-1)=小數

小數×倍數=大數

(或者
和-小數=大數)

差倍問題

差÷(倍數-1)=小數

小數×倍數=大數

(或
小數+差=大數)

植樹問題
1、非封閉線路上的植樹問題主要可分為以下三種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兩端都要植樹,那麼:
株數=段數+1=全長÷株距-1

全長=株距×(株數-1)

株距=全長÷(株數-1)

⑵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一端要植樹,另一端不要植樹,那麼:

株數=段數=全長÷株距

全長=株距×株數

株距=全長÷株數

⑶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兩端都不要植樹,那麼:

株數=段數-1=全長÷株距-1

全長=株距×(株數+1)
株距=全長÷(株數+1)

2、封閉線路上的植樹問題的數量關系如下

株數=段數=全長÷株距

全長=株距×株數

株距=全長÷株數
盈虧問題

(盈+虧)÷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

(大盈-小盈)÷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

(大虧-小虧)÷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

相遇問題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

相遇時間=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時間

追及問題

追及距離=速度差×追及時間
追及時間=追及距離÷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離÷追及時間

流水問題

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靜水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
濃度問題

溶質的重量+溶劑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質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濃度

溶液的重量×濃度=溶質的重量

溶質的重量÷濃度=溶液的重量

利潤與折扣問題
利潤=售出價-成本

利潤率=利潤÷成本×100%=(售出價÷成本-1)×100%

漲跌金額=本金×漲跌百分比

折扣=實際售價÷原售價×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稅後利息=本金×利率×時間×(1-20%)

長度單位換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積單位換算

1平方千米=100公頃

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體(容)積單位換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單位換算

1噸=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幣單位換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時間單位換算

1世紀=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

平年
2月28天,
閏年
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閏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時 1小時=60分

1分=60秒 1小時=3600秒

小學數學幾何形體周長
面積
體積計算公式

1、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C=4a
3、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S=ab

4、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S=a.a=
a

5、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S=ah÷2
6、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徑=半徑×2 d=2r
半徑=直徑÷2 r=
d÷2

9、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圓周率×半徑×2
c=πd
=2πr
10、圓的面積=圓周率×半徑×半徑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好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