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研究報告

小學數學研究報告

發布時間:2020-12-16 14:09:43

小學生數學研究報告

多年前, 一個爸爸和一個媽媽想休假,所以他們決定晚上去城鎮。他們叫來最信任一個人內來照看容孩子。當保母來的時候,他們的連個孩子已在床上睡著了。所以保母只是看了看孩子是不是睡的好,就座下了。

深夜,保母覺得無聊就想去樓下看電視。但是她看不了,由於樓下沒有電視(由於孩子的父母不希望他們的孩子看太多垃圾)。她就打電話給孩子的父母,問是不是可以在他們的卧室看電視,固然孩子的父母同意了。

但保母又想要最後一個要求。

她問是不是可以用毯子或衣服蓋住那小丑雕像,由於那使她感到很懼怕。

電話沉默了一會。

(此時爸爸在和保母通話)

他說:帶孩子離開房間……

我們將會叫警察……我們歷來沒有甚麼小丑雕像。

那小丑極可能是一個從監獄逃出來的殺人犯。

電話里沉默了一會兒。

(正在跟保母通話的孩子的父親)說:帶上孩子們,離開房子……我們會通知警察……我們沒有一個小丑雕像……

孩子們和保母被小丑謀殺了。

結果是,小丑是一個從監獄里逃出來的殺人犯。

如果你不在5分鍾內轉發這個帖子,這個小丑在清晨3點時將會拿著刀站在你的床前。

我在這里發了,這就是噩魔般的小丑沒有殺我的緣由。

② 求一篇小學數學小課題研究報告

小課題研究報告
----如何使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一、課題的提出
「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對數學的認識不僅要從數學本質的觀點去領悟,更要從數學活動的親身實踐中去體驗」。這充分說明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在數學教學中我發現數學教學總是與生活有所隔離,這樣就使學生接觸到的數學知識更加抽象,也增加了教學難度,為此,我覺得教師應該在課題研究中應充分挖掘數學知識本身所蘊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調動學生善於質疑、自主研究,主動尋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探索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課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數學。因此我確立了小課題----如何使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
1、培養學生積極穩定的學習態度。通過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對該知識點的相關背景從多種渠道中加以發掘,凸現出該知識在社會生活中的歷史與現實背景,呈現知識的產生、發展、變化過程,揭示該知識的發展規律和本質,認識對人類社會生活的現實影響和真實意義,從而增強學生深刻理解相關知識點賦予個人的現實意義,促使學生形成端正、穩定的學習態度。
2、加強學生數學生活經驗積累,培養學生數學學習主動性的研究通過引導學生從日常所處的校園、家庭、社會等周圍生活環境中,有目的地發現和收集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問題,加以認真觀察和詳細記錄,鼓勵學生主動以多種途徑去尋求問題的情景,並嘗試運用數學知識從不同角度加以分析、討論和解釋,引導學生用准確、嚴格、簡練的數學語言或文字表達自己的不同見解,得出不同形式的結論。
3、創設生活化數學教學情景,培養學生數學興趣的研究,通過教師對學生生活及興趣的理解,以學生生活經驗為依據,對教學內容進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組織學習材料,使新知識呈現形式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即教學內容生活化。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直觀語言、實物演示、游戲活動、多媒體教學、實踐活動教學的方法和手段來模擬、再現和創設生活情境,寓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於教學全過程,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建立一種開放的,與生活相結合的、生動的課堂教學方式,即教學過程生活化。通過設置開放性、實踐性等作業形式,使學生及時將數學知識應用、驗證於日常生活,並將此過程中再次積累的新經驗反復驗證於課堂與生活之間,即作業形式生活化。
4、豐富學生數學生活實踐體驗,培養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研究,通過對課內知識的延伸與拓展,將抽象知識學習過程轉變為實踐性、開放性的學習過程,以多種途徑、形式的數學生活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利用已有數學經驗,留心發現問題,大膽提出猜想,多方解決問題,促使學生主動應用、驗證數學知識,不斷形成、積累、拓展新的數學生活經驗。
5、挖掘學生現實生活教育資源,培養學生自我拓展的意識及學習品質的研究通過對學生所處的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等現實環境的關注,從中挖掘與學生數學學習密切相關的生活要素,結合學生個體或者群體的實際認知水平,加以開發、提煉、加工和整合,使之成為學生數學學習的有效生活教育資源而進行合理的利用,引導學生在對知識經驗的積累、驗證、鞏固、應用等過程中,不斷自我拓展、自我完善其數學意識及數學學習品質。
三、 課題研究原則:
1、主體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而老師則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材的教學內容及呈現形式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不是單純地依賴教師的講解讓學生去獲得知識,而是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觀察、操作、獨立思考及討論交流的機會,進而獲得數學結論,以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這是教學過程的本質和基本規律決定的。
2、實踐性
現代數學教學理論認為:好的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機會,一旦離開了學習實踐,學生就不能成為主體,因此課堂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的個體參與和學生的個性發展,加強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
3、開放性
數學課堂生活化,就必須打破常規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提供大量的觀察、實驗、活動的機會,使新教材的教學更容易體現「提出問題——相互交流——匯報總結——鞏固實踐」的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引進和用好開放題,給每個學生提供更多參與機會和成功的機會,讓每個學生在參與中得到發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數學素質。
四、課題研究的實施過程。
數學來源於生活。新課程標准指導下的數學教學就應該聯系生活、貼近生活,讓學生熟知、親近、現實的數學走進他們的生活,進入課堂,使之產生親近感,變的具體、生動,誘發學生的內在知識潛能,使學生主動地動手、動口、動腦,想辦法來探索知識的形成過程,以達到對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滿足,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同時也增強其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發展求異思維,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於探索、創新的精神,再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走進生活、大膽實踐,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真正實現小學數學生活化。課題探究的內容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體現:
1、聯系實際,引導學生自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學問題無處不在,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產生數學問題,並激發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慾望。在平時教學活動中,應十分重視讓學生歸納已有生活經驗,並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讓學生「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例如,在教學「角的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認識」時,先用投影片出示學生平時常見的扇子、書、紅領巾、皮球等實物,然後抽去實物,留下角、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等幾何圖形,讓學生發現這些圖形原來就在我們的身邊,無形中產生了自主探究的興趣。再如,在教學「商的近似值」時,可以讓學生試著做一下如「150÷44」一類的除法式題,當學生除不盡時,結合學生學習生活實際,數學問題自然產生,再學習「商的近似值」知識,適時地滿足了學生解決問題的需求。
2、創設情境、實現課堂教學「生活化」。
新知識呈現方式發生了變化,必須要求教師的教學觀念的改變,從而探索出「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新模式。新課程的實施要求每一位教師必須有充分的課前准備,真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盡可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摸摸、拼拼、塗塗、量量,在「生活化」的動手操作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新知識。
3、走進生活,用新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學生學習數學是為了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所以「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不可少的工具」。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聯系、運用於生活實際,可以促進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形成,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例如,學習「長方形面積」後,可以布置學生回家測量家裡客廳的長和寬,求出面積,再測量一下一塊地磚的長和寬並計算面積,最後算一算客廳里鋪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塊?如果一塊地磚2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這就必然實現了課堂教學的延伸,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但更重要的是把課內外緊緊結合起來,把所學的知識應用於生活實踐中,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4、開展實踐活動,真正實現小學數學「生活化」。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實踐與綜合運用將幫助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決與生活經驗密切聯系的、具有一定挑戰性和綜合性的問題,以發展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了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初步接觸和逐漸掌握數學思想,不斷增強數學意識,就必須拓寬數學教學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認識現實生活中的認知和行為與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系與區別,以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水平。例如:在教學數學廣角烙餅時,我就讓他們回家觀察媽媽平時是怎樣做的,這樣既容易學會知識又增長了他們的生活的經驗。這樣,讓學生養成留心身邊事物,有意識的用數學的觀點去認識周圍事物的習慣,並自覺的把所學習的知識與現實中的事物建立聯系。使學生自己發現的問題富有魅力,對於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和增強學習的積極性都十分的重要。
五、課題研究的實踐探索及措施落實
在研究的初級階段,我發現學生學習知識與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兩者還是有所隔離,學生還是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習知識,然後又在教師的指引下解決問題,缺乏自主地根據實際生活的需要而去主動獲取知識與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這個問題的根源歸根到底還是我們教師設計的活動是否稱得上是真正有效的活動。因此,本階段要通過研究,使教師逐步把課題思想貫穿到平時的教學中去,注重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結合,注重學習活動的設計,使我的課堂有新的起色,無論拿到怎樣一個內容都知道從生活中找尋它的模型。並引導老師在反思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重點解決如何設計有效的學習活動。下面就從幾個方面談一下課題的實踐探索及措施落實:
首先捕捉「生活現象」,引入新知
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關鍵是教師是否善於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去捕捉「生活現象」,采擷生活數學實例,為課堂教學服務。如我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引入學生感興趣的生日時我們切生日蛋糕,怎樣分才公平,才分得一樣多?學生討論,然後自己動手也來分一下,要求分得一樣多……最後,得出「人→分→份(得到份)」,分得一樣多(每份同樣多),這叫「平均分」。這樣利用人分物品的生活現象,引出「平均分」,不但使學生增加了動手操作的機會,而且使學生對新概念感到新穎、親切。
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知,使學生對數學有一個親近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並不神秘。同時,也激起了學生大膽探索的興趣。
其次聯系「生活畫面」,揭示規律
學生的非形式數學知識,生活中的數學常識、經驗的建立首先必須依賴於實踐活動,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教師若能創造性地將數學知識融合於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畫面」,就可以幫助學生學好數學。
如我在教學「簡單的分數加法」時,創設生活場面,每個學生拿出兩個八分之八的圓,先讓學生組成小組給圓塗色(塗成不同的幾份),然後把兩個圓重疊,看一下兩個圓的塗色部分加起來是多少?這樣一來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再次設計「生活情景」,開展演練
數學知識應加以演練才得以鞏固,數學技能也應加以反復練習才能習得。數學教學如能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加以演練,會有利於實實在在地提高能力。
如在教學相遇問題的應用題時,在學生對此類應用題的結構和解法有基本了解時,我布置了這樣一個活動:同桌兩個同學合作,將相遇問題的應用題中的情節表演出來,並口頭編應用題,解答……那麼,如果沒有同桌幫忙,你一個人可以表演嗎?學生興趣很濃,紛紛舉手示範。經過這樣的演練,學生對「兩地,同時,相向(對),相遇」等有了實實在在的了解。
教師應該善於挖掘數學內容中的生活情景,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身邊,讓學生認識生活中充滿了數學,生活真有趣,數學真有趣。
最後返回「生活天地」,廣為溝通
在數學生活化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作廣泛溝通,會使學生「領悟」出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數學有很強的應用價值這個重要道理。這就要求教師注重「實踐第一」的觀點,在生活數學的天地中求新、求美。
教師只有把學生真正的帶到生活中去,將課堂中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結合起來,才能真正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美和創造的美。
六、課題研究取得的成效。
1、加強了學生數學生活經驗的積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3、降低了教學難度。
4、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5、提高了教師自身的科研能力。
一年來,我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能力的提高和理論素養的提升這兩方面。。
反思一年多的研究過程,我的體會頗多:
第一,本課題的研究在我的努力下,在「數學知識的呈現方式生活化」方面已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我的研究還只是停留在較為淺顯的層次,今後研究還需不斷加深,向更深的層次延伸,以期全面提高自己的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第二,對本課題的研究不能僅停留在「教師」的角度,更主要的是要加大力度進行「學生」方面的研究,即對「學生參與」的研究還需更全面、更深入。
第三,課堂是本課題研究的一個主要方面,它比較好地解決了研究過程中的方法問題,但我感覺在這方面做得還很不到位,特別是對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方面還需加大監控力度,以進一步做好質的研究。
七、課題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1、本課題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要求課教師能在平時的實踐中,將某些現象、想法、感受及時總結、提煉,並能上升至理論層面,而在這方面,我覺得自己還遠遠沒有達到。
2、對個案的理解不全面,實踐中有應付思想,只求有,不求精,這樣的態度需在今後的實驗中加以改進。
3、探討出「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教育教學實踐,形成具有指導性、可操作性的教學模式也是一個難點。
4、學生層次不整齊,加上現有的條件有限(如學生家庭條件的限制)使得課題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
5、本課題研究成果主要通過課題總結報告、教學研究論文等形式呈現。但是,如何使這些成果能夠深刻體現設想中「生活化」的教育思想,真正落實到日常具體教學過程中,還也是是一個研究的難點。
八、對今後工作的幾點思考
1、如何改變組織形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生活化的數學」活動中來,是今後應該改進的地方。
2、通過研究探討、摸索出「生活——數學——生活」的數學教學模式,並加以推廣,用它指導我今後的數學教學工作。
總之,該課題實施一年來,我覺得自己的理論素養提高了。而且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能夠立足於學生的現實生活,及時收集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學會從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然後再把這些問題移進課堂,通過對現行教材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使數學教學內容源於學生現實生活,教學過程中的方法、手段貼近學生現實生活,學生學習活動應用、驗證於日常生活,不斷向學生滲透應用數學的意識,並能夠從數學的角度出發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用數學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用數學的語言去解釋得出的答案或結論,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以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與心理素質的協同發展,達到提高和完善學生的數學素養的目的。
「讓講台成為舞台、讓教室成為社會、讓學生成為演員、讓教師成為導演」,將數學與生活、學習、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將學生運用數學的過程趣味化、生活化,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慾望,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這就是我今後研究的主要方向。

③ 小學數學低年級學生專注力的培養研究分析報告

<小學低年級學生注意力培養方法研究 >>
結題報告
單位:原陽縣祝樓鄉祝樓完全小學
負責人:尚麗麗
[ 摘要 ]小學低年級學生在課堂上往往注意力不集中,不注意聽講,不注意閱讀,不注意記憶,不注意 觀察,不注意思考,所以培養小學生課堂的注意力尤為重要。
本課題研究的必要性 ( 國內外此項研究背景及趨勢.本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低年級學生特別活潑好動,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難以持久,上課時總要時不時提醒他們。這就直接影
響了課堂效率,課內預期的目標不能完成,經常補課。因此,注意力的研究勢在必行。注意力在培養學生 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上起著至關重 要的作用。 二、國內外研究背景或文獻 俄國著名教育家馬申斯基曾把注意形象地比喻為 「通向心靈的唯一的門戶」 ,良好的注意力可提高我們
的工作,學習效率。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是短暫的。事實表明,一年級小學生的注意是不能持久的。實驗 也證明,一年級小學生的注意力經過 15--20 分鍾就會不隨意地離開客體, 分散了注意。 根據注意這一特點,
要保持學生的穩定, 注意就應在 15--20 分鍾內變換不同的方式。 同時美國口語專家羅斯的一份研究報告表 明,在語言交際活動中,聽的方面占的比重最大(聽、說、讀、寫所佔的比重分別為 42、32、15、11)而 聽正是注意力的體現,現代認知心理學研究認為注意有三種相互聯系的功能:一是選擇功能,二是保持功
能,三是調節功能。因此綜上所述,對注意力的研究是可行可信的。
三、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已有基礎、研究力量、資料條件等 )
針對低年級課堂中「人在曹營心在漢」的現象,我們教師應充分調動課外及課內的積極因素,改善已
有的教學模式,從根本上掌握學生的注意力。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1 、課題組成員思想上高度重視。
2 、課題組成員都是班主任,直接與學生接觸是得天獨厚的資源。 3 、課題組成員各司其責。尚麗麗負責研究報告的撰寫、調查問卷的設計,婁紅霞負責課題研究過程
中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祝華 , 祝啟新負責課題研究過程相關數據的統計、觀察、記錄。
四、研究方法簡介 (採取的主要研究法、研究對象的選擇、具體研究手段 )
在准備階段採用調查法,觀察法進行研究,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查明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及根 本因素:
(一)、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渙散的表現形式:
1.上課集中注意力時間短,經常東張西望,做小動作,想與周圍同學說話。如玩筆、抓耳撓腮等。
2.不聽從老師的指令,聽課、寫作業經常走神、發呆,注意轉移速度慢。
3.寫作業速度慢,邊寫邊玩,邊寫邊看電視,作業質量不穩定,容易受外界干擾,不能專注地看完題 目。
4.集體活動中不能遵守規則,不能等待,不能安心傾聽他人回答問題,不能專注一件事情。
(二)、通過觀察,得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所帶負面作用的原始數據。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的黃金時間是 25分鍾左右,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年齡特徵,一是合理安排課堂教學時間,每節課留出 15 分鍾做
題或寫字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二是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設計一項課堂小練習,把新舊知識有機結合, 讓學生學得輕松、容易。
在實施階段採用對照實驗法來明確教師通過哪些方法, 哪些途徑來確保學生四十分鍾注意力, 在總結 階段採用教育實驗總結法 , 做好記錄並分析匯總。
總結出了培養途徑及方法:課內培養→課外培養→在家培養。英國教育家約翰·洛克說:「教師的巨
大技巧在於集中與保持學生的注意。」作為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呢?
1.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調整學生的注意力。
2.豐富課堂教學手段,穩定學生的注意力。有這樣一項調查,發現學生只聽效率為 13%,只看效率為 18%,只動口效率為 32%,如果學生耳、眼、口並用,效率為 52%,如果動口再加上雙手不斷地自然做動作、
效率可高達 72%,而且不會感到累。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教學中適當的穿插一些游戲活動能充分調 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注意力
3.凈化課堂教學環境,強化學生的注意力。
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做保證安靜的課堂環境,增強學生的約束力,培養學生注意力。 例如我班的祝隆隆,他上課坐不住,總是要找人說話。針對這個孩子,我挑一些簡單的問題請他回答,及
時鼓勵。一旦發現他有注意力分散的行為,就走到他的旁邊輕敲桌子或用目光提醒他等,這樣既不影響全 班上課,也能強化他的注意力。二是排除無意干擾,穩定注意力。在課堂讓學生將上課不需要的東西放進 書包,相關的學慣用品擺放整齊,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
4.發揮教師教學智慧,轉移學生的注意力。
5.運用教師正面激勵,增強學生的注意力。
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特別喜歡得到老師的表揚和學生的肯定,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語言鼓 勵:你很行,你能做得更好等,從而使學生增強信心。受表揚者自然會不斷地追求進步,而沒有被表揚的 同學也會被給予心理暗示。例如,回答問題積極的學生發小紅花;字寫得好的學生,投影給全班看;學習
有進步的給予掌聲鼓勵、電話告知家長學生的良好表現等,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有付出,就會有回報。
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及最終成果形式 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 分析低年級學生注意力分散的表現及原因。 (1)學習內容呆板學生不感興趣。 (2)學習環境雜亂無章不能激發學生興趣。容易分心往往
跟學習環境也有很大關系,如學習時周圍嘈雜及周圍同學的干擾 (3)家長過度溺愛孩子,甚至包辦代 替,使孩子養成嚴重的依賴性,有的家長替孩子做作業,學的什麼內容小學生自己都不知道,也就不能在 課堂上去集中注意力學習。 (4)老師的教育方式過於死板, 不善於引導, 學生沒有學習的主動權。 (5) 教師的目標任務不能明確分層。 (6)教師關心了解學生心理不夠。 。
2. 尋找培養學生注意力的對策及方法,初步形成培養學生注意力的方法。
(1) 「溫故知新」法。教師必須努力鑽研教材,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的基礎上循序漸進、逐步深入地把新材料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聯系起來,以加強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 講數學知識時,聯系一些身邊事,或是讓學生編一些與生活有關的題,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這樣就 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除了培養學生的直接興趣,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外,教師還不能忽視培養學生的 間接興趣,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2)巧設「攔路虎」,有意鍛煉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如藉助學生喜歡的 比賽形式,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搶讀、搶答比賽;學過的單詞、句型,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背下 來等。這主要有三個途徑:一是切實改進教學方法,力求教學結構的合理化、教學方式和方法的現代化、 形象化、多樣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二是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三是充分挖掘學科知識中的興趣點。 (3) 「情緒調整」法。教師上課時可以通過自己抑揚頓挫的語言、豐富的面部表情和恰當的輔助教學手段等, 體現出不同的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以表情、語調等行為方式作為課堂語言的輔助工具,使授課內容與講 課激情高度統一,從而有效地吸引低年級學生的課堂注意力。 (4) 「習慣養成」法。良好的學習習慣對 小學生的學習特別重要,應注意培養小學生上課注意聽講的好習慣。要求小學生上課時有兩到:眼到、心 到。 (5)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有趣味性的,學生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練習,再結合 教師的口頭語言評價,如「你回答得真是太好了!」「你真棒!」等看似普通的評價性語言,讓學生體驗 到上課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的好處,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增強學生上課集中注意力的意志 力。(6)重視課前 3分鍾,喚起學生注意力。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為此,我們可以結合小學生愛說、 愛唱的特點,在課前 3分鍾開展每課一歌、有謎同猜等他們喜歡的游戲活動,將他們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 來。
最終成果 : 教師方面:
提高教師科研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地思考教學中如何進行重新組編教材, 提供活動內容, 改變 評價機制,激發活動熱情,改變教師地位,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開展學習。使學生提高了注意力,得到 收獲。 學生方面: 1 、能夠主動學習。 2 、注意力穩定,課堂效率提高。 3 、在注意力品質形成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各方面的和諧發展。
4 、有知難而進的精神,在困難的面前同樣有專研、不服輸的精神。
研究實施的步驟 (含每年度、學期完成工作任務的指標、啟始與完成時間 ) 第一階段:課題准備階段 (——)
召開課題組會議,收集資料,制定和完善方案,明確研究內容、目標以及各階段研究重點。明確 各研究成員責任及分工。 調查的內容:一是學生在校上課時的表現;二是學生在家作業時的再現。調查方法:⑴觀察法。 ⑵問詢法。調查結果:在校上課一年級小學生存在的問題是注意力不集中,堅持時間短,上課東張西望。 有的盯著某處發呆,上課愛作小動作。學習意識不明確。上述這一現象就我班的調查結果分析如下:我班
共有學生 60 人,其中上課注意力能基本保持的 12 人,占班級總數的 20,不是由於智力問題,而是注意力 方面不夠。 思想要間或的開小差的有 20 人,占班級; 基礎一般, 上課思想經常走神, 有時看著某一處發呆。
有時要說話做小動作的有 24 人,占班級的 40。其中屬於基礎及智力問題的 2 名占班級。還有多動症者 2 名占班級。從上述調查分析來看,由於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學習成績的占班級。這一數據表明,上課注意力 不集中所帶來的負面作用是很大的。 2 、在家作業情況,通過對家長的詢問、了解。存在的問題有:作業
做哪兒不清楚,寫作業時拖拉,有邊做邊吃,邊做邊玩,邊做邊看電視的不良習慣 第二階段:研究實驗階段 —— 1 、各研究成員閱讀書籍,上網查找資料,邊積累邊思考總結。
2 、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摸索,從備課、上課、反思三方面下功夫。 3 、隨時記錄實踐中的感想。 第三階段:課題總結階段 (——) 資料整理,撰寫論文。 為此總結出培養途徑及方法:專注力培養→課內培養→課外培養→運用心理學培養→在家培養→對多動症 孩子培養(一)如何培養專注力, 克服上課、 做作業走神、 思想開小差的壞毛病呢 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讓注意為我們領航、護航。比爾蓋茨的童年給我們深刻的啟示,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對學業和事業的專
注。被譽為摘下數學王冠上一顆明珠的數學家陳景潤,廢寢忘食地鑽研數學難題。有一次因走路看書撞在 一棵樹上,竟不知撞了誰人,而連連道歉。 2.明確學習目的,激發自我提高內驅力,要實事求是地提出相 應的志向水平,「跳一跳,摘桃子」這樣就會提高自覺性,加強責任感,集中注意力,克服學習上的壞毛 病。3、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專注力和興趣是孿生姐妹,使注意力高度集中。興趣和成才關系密切,興趣對 成才的影響和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大量事實都充分地證實了這一點。 4.學會大聲告訴自己,要全心全意服 從良好習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也是培養注意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培養良好習慣,要學會和干 擾作斗爭(二)課內如何培養學生的注意力? 1 、在組織教學方面,一年級小學生注意轉移的能力還比較
差,他們還不善於根據活動任務有意識地把注意從一件事情迅速地轉移到另一件事情上, 因此,在課之初, 有必要通過組織教學,使學生對課間活動或前節課的印象淡薄下來,把注意力移到本課的學習上。具體方 法: ⑴ 課前唱。課前唱是最傳統的方式,學生可一邊唱,一邊做動作,讓跳動的心平靜下來。緩和下課
時做游戲後激動的心情。唱歌時必須眼睛看黑板,把注意力引到課內。 ⑵ 課間操。我結合本班學生情況, 延用幼兒園的一套拍手游戲。讓學生一邊拍手,一邊念「上上下下,前前後後,左左右右,咕嚕咕嚕 1, 咕嚕咕嚕 2,咕嚕咕嚕 3,石頭剪子布。」這一課間操學生很感興趣,也可用在課上了一半後進行,調動學 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習的疲勞。 ⑶ 說圖形上課前兩分鍾我走進教室,在黑板上畫一些圖形,然後擦掉 問學生:「剛才老師在干什麼?」這時多數學生因為在講話或者做自己的事,沒有注意老師在干什麼。只 有個別孩子注意到了,能回答出來,於是我就表揚他們。這樣每天一分鍾,層層深入地進行訓練,學生們 的注意力集中了。最後,只要老師一進教室,全班的學生的目光就齊刷刷地看著老師。有了這樣的學習習
慣,學生聽課效率就提高了。 2、在教學目的方面,一年級小學生入學後要經常對他們進行學習目的教育。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都要使學生明確學習目在內容上提高學生注意力的幾點做法: (1)抓住「好 奇」,引起興趣 「好奇」是學生的天性,小學生尤其「好奇」。教師在上課時若能抓住學生好奇的特點,
巧設懸念,提出引人深思的問題,就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入課堂學習之中。 (2)自 編謎面( 3)利用一幅畫 三、教學方法方面,我們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 ( 1)猜謎法:教學中,編些字謎,引起學生學習 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2)提問法:老師隨時提問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也就無意中把注意力集中 在老師所講的材料上,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 3)直觀教學法:直觀形象的東西最容易引起一年級小學 生的注意。一年級學生認識水平還比較低,直觀的東西容易接受和理解。但是,使用直觀教學要適時,在 教學方法上要避免單調呆板。當然,教學方式和方法的多樣化,必須緊密結合課程的內容,不能追求形式。
也要考慮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 。還要設計好課堂小結, 向學生提出要求, 把學生的注意引到課堂上。 四、培養注意力的有效方法 1 、數字訓練方法,將被打亂的 1—9 數序,細心、迅速地依次找出。 2 、體育 訓練法( 1)拍球數數。由一位學生拍球,每拍一下,讓別的學生數一個數,突然停下,看學生能否說對拍
球的總數。 (2)拼圖、下棋。拼圖是很好的益智活動。 (3)走平衡木,滑滑板。因為這兩項活動必須要
高度集中注意力。
《小學低年級學生注意力培養方法研究》 結題報告
尚麗麗
原陽縣祝樓鄉祝樓完全小學
2014年 6月

④ 小學數學研究報告

一、研究背景
當前國際教育改革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是,其著眼點由關注教師的教轉而日益重視學生的學。人們逐漸深刻地認識到,只有真正促進學生學習的教學才是有效的。從學生長遠發展來說,教給學習方法是培養、發展學生能力的需要。對於學生來講,要學會學習,就得擁有一定的學習策略;對於教師來講,設法提高學生的策略學習水平,讓學生用良好的學習策略來控制他們的學習過程,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也是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任務。
我們在實踐中發現,有的學生輕輕鬆鬆學得好,有的學生費盡力氣也沒學好,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學生應用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和學習策略所表現出來的差異引起的。然而,由於長期受重教輕學的影響,往往忽視對學生不同認知風格與不同內容策略學習的研究,以致阻礙教學改革的進程,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新精神難以得到發展,嚴重影響了學習質量的提高。
基於上述認識和思考,我們通過對「小學數學策略學習研究」這一課題的研究,試圖增強廣大教師對「策略學習」研究重要性的認識,推動具體學科的「策略學習」的系統研究,有效地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有效地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質量,使其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得以充分發揮。
二、概念的界定
根據數學及其學習的特點,我們認為,所謂數學策略學習是指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學習者為完成具體的任務或實現某種學習目標對學習方法和措施進行選擇和調控的活動。數學學習策略作為一種旨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執行監控系統,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特徵:
(1)層次性與整體性的統一。首先,數學學習策略是由數學課堂學習基本策略與內在的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等要素構成的,它們各自相對獨立,層次清晰,彼此密切聯系,形成一個整體。其次,在功能上,元認知策略要通過認知策略來體現,而認知策略又必須在元認知策略的指導和調控下,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另外,從活動程序來看,一個獨立的活動步驟是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數學學習策略的,數學學習策略是由一些具有連續性的活動步驟構成的相對完整的活動過程。
(2)靈活性與穩定性的統一。一個具有策略意識的學生對策略的使用能夠因時、因地、因內容而不斷的變化,能夠對學習行為方式進行自主選擇,能夠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調節和控制。但是學習策略又是穩定的,任何一種學習策略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也都有自己的運行程序。可見,數學學習策略是靈活性與穩定性的有機統一體。
(3)外顯性與內隱性的統一。數學學習策略既是一種外部操作程序,同時又是一種內部調控活動,它是一個外部操作與內部調控互相協調、有機統一的活動過程。從外部看,無論是學習措施的選擇與使用,還是學習過程的安排與實施都是一些看得見的外顯行為。但是,這些外顯行為並不是那種無意識的自發活動,而是學習者根據一定的學習目標在自身的內部言語調控下實施的一種有計劃、有步驟的學習行為。很明顯,數學學習策略的實施過程是學習者的內部心智活動與外部操作行為的高度融合。
三、研究的成效
(一)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極大地促進和提高了教師對學習策略的認識,比較系統地總結了小學數學策略學習的具體內容和形式,初步形成了一些可操作性的策略學習案例,使策略學習的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體現。
1、 明確了學習策略內容的構成要素,初步構建了研究的基本框架。
我們查閱了大量的文獻,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通過對學習策略要素構成與分類的主要觀點進行分析與提煉,認為數學學習策略主要由數學學習方法、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三個層面要素構成,這樣就初步構建了研究的基本框架。同時,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科特點,結合教學實踐,我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來尋找研究的突破口:①數學課堂學習基本策略(探究學習策略、自主學習策略、合作學習策略、體驗學習策略等);②數學學習的認知策略(注意策略、思維策略、想像策略、轉化策略、檢驗策略、復習策略等)與元認知策略;③數學任務學習策略(概念學習策略、規則學習策略、問題解決學習策略、計算學習策略、空間與圖形學習策略、代數知識學習策略等)。
2、通過思考,理清了學習策略與數學學習方法、認知策略及元認知策略之間的關系,有效地保證了研究的正確方向。
(1)學習策略與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的關系
學習策略是指整個學習活動的策略,它包括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等,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都是學習策略的重要的核心組成成分,是有效運用學習策略的基礎和前提。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與學習策略具有因果關系,即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的改進是學習策略改進的原因。
(2)認知策略與元認知策略的關系
認知策略的主要功能是在學生從事的認知活動中,幫助他們達到認知目標;而元認知策略的主要功能是向學生提供有關認知活動或活動進展的信息,它對整個學習活動起著控制和協調的作用。作為一個學習者,如果只擁有認知策略,而缺乏元認知策略來幫助自己決定在哪種情況下使用某種策略,或改變策略,那麼他不會成為成功的學習者。反之,如果沒有可供使用的認知策略,那麼元認知策略的運用則缺乏相應的對象。因此,兩者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輔相成,但又是有區別的,其主要區別有三方面:①認知策略是元認知策略應用的基礎;②元認知策略的發展落後於認知策略的發展;③認知策略直接作用於學習活動,而元認知策略是通過對認知策略等方面的調控間接作用於學習活動的。
(3)學習策略與學習方法的關系
由於學習策略是由多種學習方法優化組合而成的方法體系,因此學習方法是構成學習策略的基本要素,它是學習策略的知識和技能基礎。有人認為,學習方法是指學習者用在編碼、儲存、提取、運用等認知過程中的認知方式或技能,這一定義基本上反映了學習方法的本質屬性。而數學學習方法是指學習者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用以獲取數學知識和技能、促進發展的活動方式,主要是指那些具有確切的使用范圍和很強的操作性的具體學習方法,如觀察、操作、實驗、猜測、驗證、模仿、討論、交流、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判斷、推理、審題、解題、預習、復習等。數學學習策略和數學學習方法是兩個既有密切聯系又有嚴格區別的不同概念,如果我們把前者看成是一種「戰略」,那麼後者就是構成這種戰略的「戰術」。雖然從整體講「戰略」決定「戰術」,但反過來「戰術」也直接影響著「戰略」的實施。可見,數學學習方法在數學學習策略的構成要素中始終是一個非常活躍的因素,它不僅決定著數學學習策略實施的基本途徑和活動方式,而且還影響著數學學習策略的實施效果。
3、通過實踐,系統地總結了小學數學學習策略的具體內容和形式,初步形成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學習策略案例。
通過實踐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操作性強的策略體系和案例。在研究過程中,我們著重對小學數學學習策略的具體內容和形式進行了系統地總結,現把數學學習策略的具體內容列成下表:

⑤ 小學生數學與生活研究報告

一、研究背景: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試驗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在學習過程甚至人的一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也逐漸突顯,社會、學校和家長開始研究和關注學生習慣的養成。以下是學生在一年級和三年級分別進行的3分鍾的口算練習情況:

全班有36名學生,在一年級沒有養成檢查的習慣時,全班錯誤率是34%;同樣的班級,在三年級時,由於在一定階段形成了檢查的習慣,因此錯誤率降低到5.6%。

同時,通過橫向比較,在三年級一個班做同樣的口算,學習習慣較好的學生正確率為100%,而檢查習慣尚待形成的學生的錯誤率為5.5%。

以上數據說明,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對其學習成績的提高是極其重要的,從長遠的角度看,學生的這種習慣的養成,也將使他們受益終生。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就必須從為學生負責和培養高素質、高能力人才的高度出發,思考和研究這個問題,積極學習相關理論,有針對性地用以指導日常工作,同時能從工作實踐中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認真總結,很好地做到理論與教學實踐的有機結合。

二、研究目標:

(一)密切抽象的數學知識和生活實踐的聯系,樹立學生正確的學習目的,促使其養成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

(二)在數學教學中貫穿分類教學,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使其養成敢於探索、勇於創新、勤於實踐的良好習慣。

(三)在教學中適時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養成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四)從細節入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多角度、多形式、全面地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研究方法:

(一)加強學習,轉變觀念,促進自身的修養提高

1、不定期搜集與數學學習習慣相關的理論文章、教學案例等內容,及時總結心得;

2、隨時糾正自身存在的問題,通過自己的言行感染學生的行為;

(二)從實際出發,以課堂教學為陣地,扎實開展課題實驗研究

1、在傳統課堂里「點亮一盞燈」,即處處從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出發,及時糾正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良的學習習慣,如:不愛檢查、抄錯數字等習慣。

2、針對學困生的行為習慣缺失,進行追蹤培養,以保證習慣的養成。

四、研究成果:

(一)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學習目的。

讓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學好數學的前提,也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基礎。通過教學實踐,並結合相關理論,我認為,在上數學課之前,教師要先對學生進行有關引導和教育,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在日常生活和日後的工作與學習中重要性。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脫離不了生活,數學知識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教學的不斷改革和新課程的出現,要求我們教師應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學習資源,將課堂教學活動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將學生熟悉的蘊含著數學知識的生活實例引進課堂,以使學生親身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身邊到處存在著數學問題」,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增強學生的基本技能和思維能力訓練,使學生逐步樹立起數學來源於生活,並回歸到生活解決問題的觀念和學習目的,以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並通過學習加以解決的良好數學學習和思維習慣。

如:在教學「3的乘法口訣」時,我先對附近一家超市進行了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喜歡吃的鬼臉嘟嘟餅干是3元一袋,於是上課時,我問道:「你們喜歡吃餅干嗎?」上數學課,討論餅乾的問題,學生興趣很高,紛紛發言。有的說:「我喜歡吃樂之餅干。」還有的說喜歡吃康師傅的夾心餅干,於是我出示了調查的數據:「超市裡的鬼臉嘟嘟餅干是3元一袋,現在我要買4袋,你能幫我算算要花多少錢嗎?」學生們的興趣高漲,不但列出了算式,計算出得數,有的學生還給大家講出他是怎樣算的。就這樣,學生在說笑、討論、爭論及商量中,不但學會了3的乘法口訣,還說今後自己也要在購物的時候去調查一下自己喜歡商品的價錢。

綜上,我認為學習數學知識不能脫離生活實際,要從生活問題導入教學內容,並以此為「誘餌」,引導學生分析和解決這些問題,促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進而養成在生活中學習抽象的數學知識的良好學習習慣。

通過不斷加強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學生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時能主動把生活中的數學信息歸納為抽象的數字或規律,並能運用到今後的數學學習之中。

(二)分類教學,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養成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應該從培養自信心入手。怎樣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呢?初次嘗試,我認為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要做到以下兩點:

一是要多給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我們要象老貓教小貓捕食那樣,開始時將比較容易的問題交給學生解決,使其體會到做事的成功和樂趣,然後逐步加大難度,讓學生伴隨成功長大。針對學生學習水平和能力參差不齊的狀況,我將他們分為A、B、C三類,並將他們進行搭配。無論哪項活動都不放棄差生,多關心他們的學習,給他們創造機會參與數學課堂活動。對於C類生微小的進步,我都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使他們深深感到老師無時不在關心著他們,從而使這類學生產生一種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促使他們變消極為主動,增強他們克服困難和學習新知識的信心。

在數學課堂練習時,我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通過層層深入進行訓練的規律,循序漸進地提高要求,讓不同的學生「只要跳一下,就會摘到果子」,使學生既不會產生自滿情緒,也不會悲觀失望,努力調動起全體學生參加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分數除法應用題」時,我出示以下2個條件:(1)五年級有學生111人。(2)相當於四年級學生人數的3/4;再給3個問題:(1)四年級有學生多少人?(2)四、五年級共有學生多少人?(3)三年級學生人數是四年級的3/2倍,三年級有學生多少人?利用這3個問題就可以進行分層練習:C類生做第1題;B類生做第2題;A類生做第3題。這樣一道綜合性題目,因為其問題的難易度適用於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實際水平與學習要求標准,且設計又行之有效,所以不同水平的學生通過練習,都能對知識進行不同層次的概括,並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進而樹立學習的自信心,也將會逐步養成敢於探究,善於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是要增強學生的耐搓力。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和自信心的培養,是在長期的克服各種困難、經受各種考驗中形成的,這往往需要以較強的耐挫力作為支撐點。特別是數學學科,隨著學習的深入,掌握知識的增多,解題方法的多樣化,學生會碰到越來越多的困難,如果不能及時正確地培養學生正視困難和克服困難的勇氣,很容易使一些學生「望數生畏」,這就需要培養學生的耐挫力。心理學家認為,「挫折是磨練意志的最好良方。」從這個意義上講,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過程中,要重視耐挫力的培養。對陷入挫折不能自拔的學生,要及時幫助他們分析挫折產生的原因,並指導他們適時檢查和調整行為目標,以防產生冷漠、憂郁、過度緊張等不良情緒。

作為數學教師,我堅持每節課都做到因材施教,即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以給每位學生以成功的機會;針對不同難度的教學內容,適當給學生以心理引導,增強他們的耐搓力,從另一途徑樹立他們的自信心,以促養成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通過課堂上的分類教學,學生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了進步,建立起了「我能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也初步養成了善於思考、敢於探索、勇於創新、勤於實踐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巧設情景,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初步養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動力和源泉。如果學生缺乏對學習本身的興趣,會對學習感到枯燥無味,學習習慣的培養又從何談起?因而,我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多種渠道來激發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產生迫切的需要,從而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養成其自覺學習數學知識,積極發現並探究數學問題的良好學習習慣,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合理創設情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加深印象,而且能夠喚醒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其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就要求教師不應將學生看作消極被動的受教育者,而應將其看作自覺積極的參加者,看作學習活動的主體,並應善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與水平狀況,創設符合和適應學生學習的情境,巧妙設問,增強學生對新知識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積極性。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 因此,我在組織教學時,就努力通過設置各種問題情境,創設各種具有啟發性的外界刺激,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激起學生要弄懂、學會新知識和新技能的慾望,培養他們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的良好學習意識和學習習慣。

例如在講授第四冊「時、分的認識」時,我設計了一個動物長跑比賽的場景,兩個小動物都是12時起跑的,到達的時間分別是1時5分和1時20分,但由於學生沒有準確時間的前認知,只有「1時剛過」這個粗略的時間概念,因此我讓故事中的「小猴裁判」判決它們兩個是並列第一,學生看到這個結果自然會為跑得快的小動物抱不平,從而引發了他們學習新知的強烈願望,由此順利引入了新課的教學。這樣,學生就會帶著解決疑問的好奇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來,積極主動地探究新知識,自主思考,自主學習。

通過課堂中故事情景的創設,以及教師豐富的語言神態,使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懷有了一定的興趣,以前不愛回答問題的學生,在課堂上也為了解開故事中的「矛盾」爭相舉手,並能主動思考一些較容易的數學問題了。

(四)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初步形成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正確的學習方法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關鍵。學習方法好則事半功倍,反之則事倍功半,特別是對於小學生,他們正處於習慣的養成期,良好學習方法的養成將對他們影響很大。結合實踐,我認為應全面地、多形式地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方法,主要有:

1.認真聽講,學生養成了勤記筆記的習慣。

由於學生的思維具有不穩定性,所以我主張學生在上課時一定要認真聽老師講課,並做好課堂筆記。聽課時不僅要仔細,同時要積極回答問題,但當學生沒能正確做答時,老師不應批評,而是要表揚他積極思考、勇於發言的學習態度。做筆記要得法,課堂筆記不是泛泛地記錄老師的知識點,而是記錄重要、易被遺忘的知識。

2.及時復習,積極提問,使問題不再「過夜」。

為了使學習能更有成效,應該養成及時復習的習慣,通過及時復習,不僅能夠防止遺忘,而且鞏固了舊知。

例如全班有學生38人,在第一次解決問題的競賽中達到良好的學生占班裡總人數的45%,通過及時復習進行鞏固後,在第二次解決問題的競賽中達到良好的學生占班裡總人數的59%,在突破了少數學生不善獨立思考和提問題的學習問題後,第三次解決問題的競賽中達到良好的學生占班裡總人數的76%。

通過培養學生復習及提問的習慣,學生學會了向自己和他人提問,不時地詢問自己「這是什麼」、「為什麼」和「怎麼做」等問題,這是集中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和發現薄弱環節的有效方法;在學習中遇到不懂的問題,大部分學生能在充分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向老師或同學求教,使知識盲區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減少。

3.積極合作,共同探討,使學生嘗到了合作學習的甜頭。

通過教育學生同別人合作獲取答案,並在共同探討的氣氛中學到知識後,特別是對於數學知識較缺乏的學生,不再像從前那樣以簡單獲得答案了事了,因為它們發現合作學習不僅能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促進了同學間的情感,從而也增強了他們獨立發現問題、共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和水平。

這樣,通過多角度多途徑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促使他們從點滴做起,從細節入手,從而逐步養成了學生善於獨立思考,當遇到數學問題時又能與同學共同探討的良好學習習慣。

五、幾點思考:

作為一名剛工作三年多的年輕數學教師,通過學習,我對教育教學有了一些粗淺的理論認識,在教學實踐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也清楚地認識到自身仍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和不足,我還需要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提高。

(一)道德和習慣是有時代特點的,不同時代,標准不同,好的習慣也是在不停變化的,如何為今後的數學學習習慣養成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在好習慣的形成中,教師和家長如何做到民主平等,以身作則,以保證孩子能夠繼續這種良好學習習慣,並使之今後得到收益。

(三)習慣的養成有其科學規律,孩子的身心成長也是有規律的,要使兩個規律相吻合,又不能拔苗助長,如何做到持之以恆,循序漸進。

⑥ 小學數學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題研究報告

(一)核心概念
1.課標關於有效數學教學的相關界定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修改稿)》指出: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
2.關於課題研究中「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界定
課題組認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引導、組織和幫助下完成了學習任務,獲得了預期的進步和發展。其中的發展,包括三維目標中的三個維度的發展;學生智慧的發展;生成性的發展;面向未來的發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花盡可能少的時間使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獲得較多的進步和發展。
(二)研究目的及意義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應該是在課堂教學中花盡可能少的時間使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獲得較多的進步和發展。而我們在小學數學課堂聽課觀察中發現,不少教師的教學行為與新課程理念有差異,課堂教學低效。主要表現為:教學目標不明確,重點不突出,重「結果」輕「過程」,練習欠精當,事倍功半;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夠突出(如:「自主探究」不充分,「合作、交流」過程簡短,全員參與性不夠);學力培養不夠,學生學習能力不強;課堂評價浮於表面,缺乏導向性和激勵性等。針對這些問題,結合《雲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一五」規劃2009年度課題指南》,我們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研究。本研究著眼於以學生長遠發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價值觀,探究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以求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用以大面指導小學數學教學實踐,進而更好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是一項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富有現實意義的研究。
(三)研究內容及假設
1. 研究內容
(1)學習相關理論和已有研究成果,尋求進行本課題研究的核心理念;
(2)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低效行為表現進行理性分析;
(3)探究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
2.研究假設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不僅可以將國內外有關系統研究成果轉化應用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中,實現已有研究成果的轉化和升值,還可以為其它學科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提供參考,帶動其它學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是一項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富有現實意義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和文獻綜述
(一)相關研究成果
國外有效教學的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西方比較有影響的教學理論與模式有維果茨基的兒童最近發展區和最佳教學階段學說,贊可夫的教學與發展理論,巴班斯基的最優化教學和布魯姆的目標分類說等等。從中,我們可以對教學有效性進行探尋。國內有效教學的研究始於20世紀90年代下半葉,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崔允漷教授寫的《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崔教授對「有效教學」的內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學的理念。還有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育」實驗報告及其完成的《重建教學價值觀》《重建教學過程觀》《重建教學評價觀》,對有效教學的研究提供了極為有價值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但是,縱觀國內外研究,多是側重於宏觀理論研究,相對微觀的、可直接用於指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操作性策略研究尚需同仁們進一步探究。基於此,我們提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這一研究課題,著力探究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用以大面指導小學數學教學實踐,進而更好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二)研究理論基礎
1、《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修改稿)》指出: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活動過程。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的機會。要處理好教師講授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通過有效的措施,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鼓勵學生合作交流,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數學思維訓練,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2、崔允漷「有效教學」理論
崔允漷認為: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有效教學更多地關注可測性或量化,如教學目標盡可能明確與具體;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
3、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理論
維果茨基認為:兒童心理發展有兩種水平,即現有發展水平和「最近發展區」。 「教學應當是在發展的前面」,「教學創造著最近發展區」。教學只有從這兩種水平的個體差異出發,把最近發展區轉化為現有發展水平,並不斷創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發展區,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課堂設置的問題應該設在學生智力的「最近發展區」內才是合適的,所謂「摘挑子,要讓學生跳一跳」。如果問題設在現有發展水平區域內,學生不需要跳就能摘到「桃子」,那就對學生起不到激發思考的作用,也不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但如果問題設在超過最近發展區,學生即使使勁地跳,也不可能摘到「桃子」,對學生也同樣起不到激發思考的作用,也不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
4、巴班斯基「最優化」理論
教學過程最優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出:「教學過程最優化是在全面考慮教學規律、原則、現代教學的形式和方法、該教學系統的特徵以及內外部條件的基礎上,為了使過程從既定標准來看,發揮最有效的(即最優的)作用而組織的控制。」按照巴班斯基的觀點,最優化最重要的標準是效果和時間,所有的教學行動都要使師生耗費最少的必要勞動時間,而獲得的效果是最佳,也就是既要提高教學質量,又不增加負擔。
5、布魯姆掌握學習理論
掌握學習的理論要點:
(1)90%以上的學生能掌握90%以上的學習目標,區別僅是時間長短;
(2)採用形成性評價和綜合總結性評價。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長安小學1-6年級數學課堂教學。重點是實驗班和實驗對照班(六年級的3個班)的課堂教學。
(二)研究方法
1、文獻法
藉助網路和有關書籍,學習有關理論,進行總結反思、重建科學、合理的教學價值觀,尋求進行本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
2、調查法
對學校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低效行為進行調查,並作理性分析。
3、實驗總結法
主要是採用班級教學實驗研究,通過一定時期的實驗,對階段實驗進行總結,從中找出優劣,更好地改進數學課堂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三)研究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2010年8—12月):准備和啟動階段的工作和成果
1.制定實驗研究方案,落實課題研究組成員工作任務。
2010年9月15日,課題組召開會議,討論制定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實施方案》,並對課題研究組成員進行分工安排。制定完善課題研究實施方案由潘先德、付兵負責;組織學習有關理論,進行總結反思,重建科學、合理的教學價值觀,尋求進行本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由柳昌雨、毛自環、王懷偉、黃天壽負責;深入小學數學課堂聽課,理性反思分析教學中的低效行為,構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由王忠穩、柳昌雨、王懷偉、黃天壽負責;在實驗驗證、個案分析中不斷完善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由黃天壽、楊艷、駱燁、周吉飛負責;整理分析課題研究資料,進行研究結論的最終論證,推出研究成果,並做一定范圍的推廣普及工作,形成結題報告由王忠穩、柳昌雨、王懷偉負責。
2.理論學習反思。
2010年9—11月,組織課題研究組成員學習有關理論,進行總結反思,重建科學、合理的教學價值觀,尋求進行本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重點學習了《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崔允漷「有效教學」理論,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理論,巴班斯基「最優化」理論和布魯姆掌握學習理論等。同時,還組織課題研究組教師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實際撰寫教學論文和經驗文章,向各級教育刊物投稿或者參加各級教育教學論文評審活動。
3.籌備舉行開題報告活動。
2010年11月25日,課題組召開會議,商量決定舉行課題開題報告的時間、地點、參加人員及活動議程,並確定由課題負責人作開題報告。2010年12月9日下午,課題開題報告會在長安小學舉行。會上,鄉中心校校長李縉鈄作動員講話並宣讀立項通知;課題負責人王忠穩作開題報告;鄉中心學校陳遠強代表評議專家組作評議;課題組成員付兵老師代表課題組作表態發言。開題報告會為課題組指明了方向,使參加研究的教師明確了任務。課題研究組依據與會領導和評議專家指導意見進一步修定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2011年1—7月):研究實施階段的主要工作和成果。
1.確定實驗班和實驗對照班。
2011年2月25日,為了使實驗研究順利進行,確保便於科學、客觀地驗證和分析實驗效果,課題組對長安小學六年級的3個班分別進行了科學分析,並將這3個班的2010年春季學期統一抽測的數學平均成績分別進行對照,最後將數學平均成績處於中間水平的的班級確定為實驗對照班,將數學平均成績處於較高和較低的班級確定為實驗班。六丙班為實驗對照班,六甲班、六乙班為實驗班。
實驗班與對照班實驗前數學平均成績對照表
年級 六年級
班級 丙班
(對照班) 甲班
(實驗班) 乙班
(實驗班)
2010年春
(實驗前) 76.5 78.5 75.5
與對照班差距
(實驗前) — +2 -1
由上表可見,實驗前實驗班六年級甲班的數學平均成績比實驗對照班高2分,實驗班乙班的數學平均成績比實驗對照班低1分。三個班的數學成績差距不大,基本處於平衡發展水平,便於今後客觀地驗證和分析實驗效果。
2.理性反思分析教學中的低效行為,初步構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
2011年2月26日—3月15日,課題研究組組織研究成員深入小學數學課堂聽課,理性反思分析教學中的低效行為,並召開會議討論研究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
(1)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低效的行為反思。

⑦ 小學數學研究報告

《可能性》調研報告
《可能性》一節教材是西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是在四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的深化,使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漸從定性向定量過渡,不但能用恰當的詞語(如「必然」「一定」、「不可能」、「可能」、「經常」、「偶爾」 、「很有可能」 「不太可能」等)來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還要通過量化的方式,用分數描述事件發生的概率。
學生在日常游戲活動中,已經積累了關於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等方面的感性經驗,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了解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方法經驗,把握學習中可能存在的難點,了解學生學習的興趣點以及喜歡的學習方式,設計教學起點。課前我對自己執教的班級進行了全班調研,並隨機抽取10名學生進行了訪談。
調研的內容及形式
(一)問卷調查(全班所有學生20人)
1、填空。
一個盒子里,裝有5個紅球,4個白球,從中任意摸出一個球,( )是紅色,也( )是白色,( )是黑色,其中摸出( )色球的可能性要大。
目的:調研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了解學生能否用恰當的詞語來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並對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進行直觀判斷。
2、在和小朋友們進行游戲活動時,你們是怎麼決定誰先開始的?這一規則公平嗎?
目的:調研學生的生活經驗、方法經驗以及對游戲規則公平性的感性認識。
(二)訪談(隨機抽取10名學生)
1、你會「拋硬幣」嗎?(讓學生動手拋一次)
目的:調研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及課堂活動可能存在的困難,以便於組織學生順利進行「拋硬幣」的活動。
2、遇到困難你採用什麼方式解決困難(看書自學、詢問他人、自己探索、小組討論、教師講解)?你是如何參與在小組活動的?學習一個新知識,你願意採用什麼方式?
目的:調研學生的學習方式及有效性。
調研分析
(一)問卷調查(全班學生)
1、填空題。
回答情況 正確 錯誤
人數 17 3
百分比 85% 15%
通過調研統計表發現:大部分學生在沒有提示的情況下,能夠用恰當地詞語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直觀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但有的學生對相關知識已經遺忘,不知題目意思,隨意填寫。
2、在和小朋友們進行游戲活動時,你們是怎麼決定誰先開始的?這一規則公平嗎?
回答情況 正確 錯誤
石頭、剪子、布 拋硬幣 其它
人數 12 4 2 2
百分比 60% 20% 10% 10%
通過如上調研,發現大部分學生能正確理解題目的意思,具有相關的生活經驗,並能直觀判斷游戲規則的公平性。錯誤的學生,有些不理解題目意思,還有些將日常生活中按年齡「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的開始方式,判斷為公平,說明他們缺乏對事件可能性的直觀判斷經驗。
針對問卷中的第一個問題,我對出現錯誤的學生進行訪談,在交流中,知道他們不理解題目的意思,通過提示後,都能准確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對於第二個問題,我與學生在課前進行交流,發現他們對游戲的公平性,完全是一種感性經驗,是一種直觀判斷,不能從理論上來說明游戲規則公平性的原因。
在調查的基礎上,決定在設計新課時,不再復習鋪墊,而是直接通過游戲導入新課;同時把「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與游戲規則的公平性之間的關系」確定為本節課的重點。
(二)訪談(隨機抽取10名學生)
1、你會「拋硬幣」嗎?(讓學生動手拋一次)
通過學生實踐及訪談,了解到大部分學生只會將硬幣擺在桌面上進行旋轉,不能准確規范地硬幣拋出後在空中打幾個旋兒然後自由落地,沒有相關的活動經驗。
2、遇到困難你採用什麼方式解決困難(看書自學、詢問他人、自己探索、小組討論、教師講解)?你是如何參與在小組活動的?學習一個新知識,你願意採用什麼方式?
回答情況 看書自學 詢問他人 教師講解 小組討論 自己探索
人數 1 2 2 3 2
百分比 10% 20% 20% 30% 20%
通過上面的訪談,我決定在課堂上不再要求學生必須用統一標準的「拋硬幣」動作進行相關活動,而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況進行「拋硬幣」實驗,這樣就排除了學生因不會拋硬幣而導致的課堂混亂,提高了課堂效益。針對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小組活動的參與情況,我在小組活動時,首先明確活動要求,然後組織活動,提高了小組活動的效益。
總之,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在設計這節課時,有的放矢,明顯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

⑧ 小學數學研究報告

這很簡單啊,我們也在寫數學論文,不過你這種就簡單多了,就比如說日常的算賬啊,買菜啊,大一點的就是什麼商場打折貨比三家啊,就像數學日記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研究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