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糾錯

小學數學糾錯

發布時間:2020-11-24 13:24:13

小學四年級做一份數學糾錯報怎麼做

找個本子,把作業,考試,測驗做錯的題抄下來,寫下答案,表明為甚錯了,都用了哪些方法,也要注意將題型一樣的標在一起。

㈡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檢驗能力

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比如:算錯、抄錯、遺漏、混淆、思路偏差等差錯。而學習就是一個不斷從差錯中吸取經驗的過程,皮亞傑曾經說過,學習是一個不斷犯錯誤的過程,同時又是一個不斷通過反復思考導致錯誤的緣由並逐漸消除錯誤的過程。作為教師在指導小學生學習時,該怎樣引導學生避免錯誤的產生,從而培養小學生數學糾錯能力呢?我認為:
一、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是提高學生糾錯能力的關鍵
在教學中,我發現從表面上看,往往學生是懂了,像是理解了,但實際卻遠非如此。當時的"懂",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實現的,學生是被動"聽會"的,被老師"講"會的。學生只是依著葫蘆畫瓢,知識僅僅走到了短時記憶領域,是一種淺層次的識記,而沒有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並內化為自己的東西。也就是說,學過的知識還沒有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學而不思則罔"。"感覺懂"並不一定真正理解,曾經懂得和會做的某些題,能否被自己真正掌握,還取決於自己是通過什麼方式而"會做"的。對於沒有充分思考過的知識進行死記硬背,只能獲得膚淺的表面印象,而想當然的東西是很難做到記憶持久的,也不可能形成能力。要培養學生反復思考的習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認識現實的事例。學生運用知識所能認識的事實越多,對知識的理解就越深,掌握就越牢固。經過這樣的方式掌握的知識,即使中間有些東西會出現遺忘,但只要學生稍加努力就會記起。在教學中應創設情境讓學生盡可能獲得由"不知"到"知"的體驗,真正做到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來學習數學。在教學中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多問幾個為什麼,善於設疑,通過環環相扣、逐層深入的問題序列來引導學生反思,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面對錯誤,讓學生弄清錯在哪些地方,當時是如何思考的,根源是什麼,是概念不清還是審題不慎,是方法不對還是根本不會……並提出改進措施,明確正確的解題思路及方法,旨在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一是提倡學生多問"為什麼",面對書中的結論、例題,多思多想,大膽質疑。二是鼓勵學生互助學習,多問老師與同學,學問學問貴在問,不問、不會問,就會缺少思維。三是進行反思訓練,如一題多解,一題多變,讓學生在變中反思,從而鞏固雙基,理解概念的本質,掌握解題技巧與規律。四是反思題目中的隱含條件,領悟到讀題要仔細,要把題意翻譯成自己的語言,學會用樹干圖摘錄條件;認真挖掘題中條件,提高思維的全面性。五是反思解題規律,培養學生深入鑽研的習慣及探索的精神,提高解題能力。
二、教給學生檢驗的方法是培養糾錯能力有效途徑
在教學實踐中,要讓學生養成主動檢查、自覺驗算的習慣和主動訂正、及時交作業的習慣。有的學生較草率,寫完作業即交,從不進行檢查,我就及時找他們談話,先從思想上對他進行教育,然後再教給他們檢驗的方法。如對於應用題的檢驗,可以用讀一讀題目、畫一畫圖形等途徑來審清題意;有時也可以讓學生換一種解法,看看結論是否相同,想想所運用的概念、法則、公式等知識的正確性如何;想想計算結果是否符合實際或先粗略估計正確結果的取值范圍,如計算結果不在此范圍之內,說明解答有誤;用方程或比例解題時,是否寫上解、設,計算結果是否帶單位名稱,答句是否完整等。我還經常讓學生互相進行檢驗,互相檢查、互相促進,從而使學生答題的准確率得到提高。學生常犯錯誤的關鍵之處,經歷教師的引領示範及其相互評價,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一些解題和檢驗的技巧,提高了自我糾錯能力。
三、 利用好錯誤資源,是提高提高糾錯能力最好方法
"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而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
"錯誤"也是一種教學資源。這種思想無疑體現了新課程的這一理念,學習錯誤是一種來源於學習活動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學習材料,它來自於學生、貼近學生,教學時又回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對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慾具有特殊的作用。善於挖掘並運用教學中形形色色的"錯誤",將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勃勃生機與活力,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
在教學中我把學生作業、練習和考試中出現的一些錯誤現象集中到一起,板書、觀察、反思自己相關問題,上演了一出"馬小虎"找"小馬虎"。雖然行動中沒有點名,但每種現象都有所指,在學生的一陣陣的笑聲中,領悟到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汲取了教訓。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糾錯能力。
另外我要求每位學生都准備一本"糾錯題集"。每天將做錯的習題整理到"糾錯題集"上,要求不用寫正確答案。一有時間,拿出來做。對錯誤的地方沒弄清楚要反復思考,實在解決不了的要請教老師和同學,並要經常把容易錯的地方拿出來復習強化,作適當的重復性練習,把請求老師或問同學獲得的東西消化變成自己的知識,長期堅持使對所學知識由"熟"到"活"。每位同學的"糾錯題集"中的記錄都要標上日期,由小組長每周檢查一次,並收集較有代表性的錯題進行交流。
四、讓學生自主糾錯成是培養學生糾錯能力的重要保障
習慣的培養並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主動的認同並自覺的實施。布魯納曾說過:"學生的'錯誤'是有價值的"。錯誤從一個角度揭示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數學學習實際上是不斷提出假設,修正假設,使認知水平不斷復雜化,並逐漸成熟的過程。學生所犯錯誤及對錯誤的認識,是學生知識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學生的典型錯誤進行誘導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而學生也會"吃一塹長一智",從而積累更多的解題經驗,嘗到糾錯的甜頭,從而成為一種自覺行動。
總之,學習是一個漸進的、不斷的糾錯過程,糾錯是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達到學習目標的一種有效手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進行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分析、改正錯誤,找出錯誤的原因,從而避免相似問題出現錯誤,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做事認真的態度,也相應地會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㈢ 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糾錯能力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糾錯能力,已成為我們數學老師不容忽視的問題。筆者根據教學多年數學的實踐,就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糾錯能力,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錯誤成因的分析
那麼學生的這些錯誤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通過我的仔細分析,大致可以分以下幾種1.審題不完整。有些學生往往題目不看完整,要不看了一半,要不漏看了幾個字,還有的看錯等。2.書寫不端正。數學題目中,要經常用到數字、運算符號,有些學生由於書寫潦草,導致數字或運算符號看錯而抄錯。3.計算不仔細。一些簡單的計算由於思想麻痹而算錯,復雜的計算則因為草稿不打或隨便打而算錯。4.檢查不到位。對於檢查,有些學生是置之不理,而有些學生則是裝裝樣子,根本不知道檢查什麼?怎樣檢查?
二、避免錯誤的措施及方法
(一)學生要高度重視。有些學生在思想上有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粗心不是毛病,只要下次注意就行了。其實這種想法存在也就意味著改不了粗心這個毛病。所以老師要很嚴肅很認真地告訴學生:「『粗心』是一種病,而且是一種很嚴重的病,如果不改掉這個壞毛病,將會影響你的學習成績,在重要的考試中甚至會影響你的一生,當然也不會因為你的粗心而改卷老師給你不扣分,所以你必須下決心去改。」只有學生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們才會自覺地去改,否則任憑你老師怎麼說,由於他們思想上還沒有真正意識到,所以都是徒勞的。
(二)教師要有效引導。其實學生這些錯誤為什麼會屢教不改?關鍵就是學生平時學習習慣不好造成的。那麼,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引導學生養成哪幾方面良好的學習習慣呢?第一、養成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因為學生大多數的知識都是在課堂上獲得的,如果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聽的習慣,那麼有很多知識要點就會因為沒有聽到而不會,沒有聽清而做錯。所以教師必須要求學生在老師講的時候,雙眼要看著老師,雙耳要聽著老師的話,雙手不準做小動作。如果發現不遵守這些紀律的,教師可以適時批評,如果有必要還可以採取適當的懲罰。第二、養成規范書寫的習慣。各科作業的書寫都有規范化的要求。數學作業書寫規范化的基本要求有二點:1.格式正確。2.書寫端正。就前者而言,不同類型的題目和練習有不同的書寫格式。教師應該教學生掌握各種題型的格式,並要求學生能運用這些書寫格式。而後者應該讓學生明白為什麼要規范書寫的原因?教師可以舉例說明。從而讓學生認識到規范書寫的重要性。其次要求學生平時作業字一定要寫得慢,端正。
(三)家長要積極配合。有些毛病學生可能是在家裡養成的,比如回家先玩再做作業,時間遲了就草草了事,或者邊看電視邊做作業等,慢慢的,學生就養成了不認真做作業的習慣,導致考試也不認真。所以家長在家裡一定要管教好自己的孩子。首先家長應該給孩子一個安靜作業的環境。有條件的家長可以單獨給孩子安排一個書房,沒有條件的至少要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地方,讓他們能安心做作業。其次家長要教育孩子先做作業後去玩。也就是不完成作業決不玩的習慣。因為孩子畢竟年齡還小,自製力較差,有時候會經不住電視、網路、玩、吃等的誘惑。最後家長應該堅持每天檢查孩子的回家作業。1.檢查作業有沒有完成。(老師最好讓學生准備一本回家作業記錄本)家長可以對照記錄本上的作業逐項檢查過去。2.檢查作業有沒有認真完成。可以從字的書寫是否端正去看。3.如果家長懂這門課程的,還可以檢查作業的正確與否。以此來幫助孩子糾正錯題。
三、有效應對的方法
(一)每個學生准備一本錯題記錄本,在平時作業或考試中出現的不應該錯的題目,分類進行記錄,如可以分為「審題不完整」、「書寫不端正」、 「計算不仔細」、「檢查不到位」等幾類,然後學生根據錯題的類型把錯題記錄到相應位置,最後對錯題原因進行分析並改正。
(二)做題時做到仔細審題。也就是看題目一定要從頭到尾看清楚,看完整,不要只看半句或漏看。老師可以在平時多訓練學生讀題的習慣。並且要求學生在做題中做到不快讀,不漏讀,不讀完題目不做題的「三不」要求。其中低段學生教師可以採用邊用手點邊讀題的方法。
(三)做題時做到認真書寫。由於學生在做題時書寫不規范或書寫不端正導致的數字看錯或抄錯現象屢見不鮮。所以一方面教師一開始要定下規矩:字跡潦草一律重做,並適時抓幾個典型進行實施,這樣一來,學生勢必會把字寫端正。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另一方面,教師對於字跡端正的學生進行表揚或獎勵,以此來帶動那些字跡潦草學生寫字的積極性,從而慢慢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四)完成題目要檢查。好多學生都沒有檢查的習慣,一直認為題目做好了,就萬事大吉了,結果一改錯誤百出。這其實不是學生的錯,說到底學生是不知道怎麼去檢查?到底檢查哪些方面?就算有些學生在檢查,也跟不檢查一樣,所以教師有必要告訴學生檢查的方法。檢查的方法有很多:如有的題可以把答案代進去檢查,如解方程等;而有的題可以用不同方法去檢查,如簡便計算題,可以採用一般方法去檢驗是否正確;另外比如題目中單位有沒有統一,單位有沒有忘寫或寫錯等等。
總之,學生在做題中錯誤是難免的,關鍵是老師怎麼善於去發現錯誤,並利用錯誤去有效引導學生,讓學生避免同種錯誤的出現。相信在老師、家長和學生三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會在錯題的道路上披荊斬棘,走向成功,早日實現「教育共贏」的目標。

小學數學計算題的糾錯與反思怎麼寫

糾錯就一道一道的改啊。
反思就從細心、認真方面入手。

㈤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糾錯能力

培養小學生數學糾錯能力:
一、分析小學生數學出錯的原因
1、計算枯燥無味,造成興趣淡薄
計算本來就主要同枯燥的數字打交道,加之大多數老師在計算教學中不聯系實際,使學生對計算題感到枯燥無味,沒興趣,因此在計算時不能全面准確地看題、認真耐心地分析,更不能正確合理地選擇演算法,題目未看清就動筆,做完不檢查,從而造成了計算失誤。特別是對數的概念、運演算法則感到枯燥無味,從而記憶不牢,而數的概念又是學生進行計算思維活動的基礎,如果學生對數的概運算念法則掌握得不扎實、不完整,就常會產生計算錯誤。
2、注意不夠集中,注意分配能力差
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人們仔細觀察,良好記憶,正確思維,創造想像的基礎。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穩定性、注意的分配和轉移能力尚未發展成熟,不善於分配注意是小學生注意的特徵之一,要求他們在同一時間把注意分配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對象時,往往會出現顧此失彼、丟三落四,造成計算錯誤。
3、多次重復練習,引起思維定勢
思維定勢是思維的一種「慣性」,思維定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積極作用促進知識的遷移,消極作用則干擾新知識的學習。由於受多次重復練習某一類型習題的影響,使學生先入為主,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勢,計算中往往受其影響而形成心理障礙。
4、算理不理解,基礎不扎實
很多學生在學習計算時不注重算理的理解,只是機械地按照計算的程序進行操作,不理解隱含在計算過程中的基本原理,只會簡單模仿是學生犯錯誤的主要原因。
二、小學生數學糾錯能力的培養策略
1、教給學生精細化檢驗的方法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方法是學會檢驗的關鍵,有的學生想檢驗卻不知道怎樣檢驗,想到哪裡就檢查哪裡,沒有系統規范的檢驗方法。為了提高學生的檢驗能力,筆者在每次復習時都會給學生一起總結出不同題型的檢驗方法。
(1)、填空題檢查方法。
①用手指逐字逐句地讀,看看所填的空有沒有多寫、漏寫、錯寫。
②如遇有需進行計算的填空題,應重新讀題,重新計算。
③遇有填大於、小於或等於的題目,需要計算的應重新計算後再比較。
(2)、判斷題檢查方法。
①逐字逐句讀題,圈畫出重點詞句。
②舉例證明(用事實說話)題目中的對或錯的觀點。
③有概念性的,要注意范圍或區域是否描述完整。
(3)、計算題檢查方法。
①口算題應該重新進行筆算。
②計算題應先看每一步的數字是否抄錯,或者重新抄題在練習本上計算。
③簡算題要注意重新觀察數字的特徵,每做一步要回頭看,是否能進行二次簡算,注意每一步的數字是否寫對。
④解方程題目先檢查是否寫「解」字,然後想一想每一步的解題依據是否正確,數字是否抄對。
(4)、作圖題檢查方法。
①重新讀題目的要求,看看是否按照要求畫圖。
②遇有按比例放大或縮小的作圖題,應算一算比例是否正確,數一數格數是否畫對。
③畫圓時,一定要看看是否按要求標圓心、半徑或直徑等。
④要注意用虛線、實線的畫法是否正確。
(5)、走進生活,解決問題題目檢查方法。
①先重新讀題,檢查方法是否正確,勾畫出關鍵地方。
②檢查在列式時數字是否抄對。
③檢查計算是否正確。
④檢查單位和答語是否正確、完整。
2、採用不同的形式,適度糾錯。
為了減少解題犯錯的發生,教學宜在易錯且不易被重視的地方著力。可採用以下方式糾錯。
(1)以學生活動為主,個人糾錯與集體糾錯相結合。對解題中所犯錯誤,自找錯因,尋求正確解答途徑,進行個人自查。這有利於加深認識,培養學生自我檢查、自我評價的能力。集體糾錯主要是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以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共同鞏固知識,矯正錯誤。這有利於發揮學生的合作精神,充分發揮學生群策群力的智力潛能。
(2)以教師引導為主,學生參與,多途徑糾錯。針對解題犯錯人數的多少和人員層次的不同,有時宜個別輔導,分散改錯;有時則需集體改錯。
①、構建錯析課,增強改錯的目的性。教師要有意識地把學生一段時間以來學習某一部分知識所犯的錯誤記錄下來,分類整理,以備錯析課之用。教學時教師首先有目的地給出錯例,讓學生探索錯因,指出錯處,師生共同糾錯。其次,師生共同解答某個問題,教師預測學生易犯錯誤之處有意解錯,看看學生能否發現,了解學生解題的警覺程度。第三,讓學生獨立練習,最後教師總結發生錯誤的原因。為避免學生解題時少犯錯,不犯錯,教師應針對各類錯誤,制定相應的對策,解決問題。
②、設置「陷阱」,提高糾錯能力。數學教學中設「陷阱」,是針對學生由於某些數學概念、法則、定理、公式等方面理解不夠深刻全面而表現在判斷、論證、計算及解決問題上的失誤現象,有的放矢地選編一些頗具迷惑性的題目,藉以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使學生在「陷入」和「走出」誤區的過程中,吃一塹長一智,從而提高學生的糾錯能力。
③、開展糾錯比賽,增強糾錯的趣味性。為了提高糾錯效率,教師應有針對性的選編一定數量的、層次分明的錯題,以比賽形式組織實施。這樣,不但形式新穎活潑,參與面廣而且寓知識教學和思想教育於游戲娛樂之中,有利於提高學生糾錯的趣味性和競爭性,集體智慧和個人能力得以充分體現。
總之,「錯解是成功之母,糾錯是成功之行」。讓學生養成堅持糾錯的習慣,避免從前的錯誤,強化正確的知識,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良好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一絲不苟的精神,為學生今後學習和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礎。

㈥ 如何提高小學生數學糾錯能力的研究方案

在中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而且往往越簡單越容易出錯,有的錯誤甚至連學生本人都莫名其妙,作為教者也常常百思不得其解,最後只能用「太馬虎了,不認真」這幾個字概括了事。其實學生的錯誤究其原因,有其學習習慣、學習興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影響,而非智力因素是引導和促進孩子學習、成長的一種內驅力,它對孩子智力與能力的發展起著動力和定向的作用。它還跟學生的元認知能力有關,元認知知識中的個體元認知知識對學生學習的影響集中體現在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上。高自我效能感學生與低自我效能感的學生相比,能展示出更高的學習策略,並能更多地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監控。它還跟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關,學生的思維很容易受「定勢」的影響,往往先入為主的東西在對新知識產生作用的同時,有其積極的一面,即「正遷移」,但也有著負面的影響,即「負遷移」。
通過研究,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學過程中重視「首次感知」對學生思維的作用,削弱「定勢」的影響,使學生的學習習慣等得到改善,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數學糾錯能力的目的。
「錯誤是正確的先導,是通向成功的階梯。」老師能研究學生出錯誤的原因,在錯誤上「做文章」,就可以變「廢」為「寶」,應用錯誤這一資源,為教學辦事。下面,筆者結合本身多年初中數學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初中學生解題錯誤的原因
學生順利正確地完成解題,表明其在分析問題,提取、運用相應知識的環節上沒有受到干擾或者說克服了干擾。在上述環節上不能排除干擾,就會出現解題錯誤。就初中學生解題錯誤而言,造成錯誤的干擾來自以下兩方面:一是小學數學的干擾,二是初中數學前後知識的干擾。
(一)小學數學的干擾
在初中一開始,學生學習小學數學形成的某些認識會妨礙他們學習代數初步知識,使其產生解題錯誤。
1.審題類錯誤,也便是人們常說的粗心。主要表現有:不睬解題意,或審題不細心,忽略、遺漏了某些特殊、隱含條件,或受思維定勢的影響,錯誤的理解題意進而使得解題失誤。在小學數學中,解題結果常常是一個確定的數。受此影響,學生在解答下述問題時出現混亂與錯誤。原題是這樣的:禮堂第一排有a個座位,後面每排都比前1排多1個座位,第2排有幾個座位?第3排呢?設m為第n排的座位數,那麼m是多少?求a=20,n=19時,m的值。學生在解答上述問題時,受結果是確定的數的影響,把用n表示m與求m的值混為一談,暴露出其思考過程受到上述干擾的痕跡。又如,小學數學中形成的一些結論都只是在沒有學負數的情況下成立的。在小學,學生對數之和不小於其中任何一個加數,即a+b≥a是堅信不疑的,但是,學了負數後,a+b<a也是可能的。也就是說,習慣於在非負數范圍內討論問題,容易忽視字母取負數的情況,導致解題錯誤。另外,「+」、「-」號長期作為加、減號使用,學生對於3-5+4-6,習慣上看作3減5加4減6,而初中更需要把上式看成正3負5正4負6之和。對習慣看法的印象越牢固,新的看法就越難牢固樹立。
2.計算類錯誤。除粗心原因之外,常常是算理不清或選擇方法不妥,這也是造成計算不準確或錯誤的直接原因。學生習慣於算術解法解應用題,這會對學生學習代數方法列方程解應用題產生干擾。
例如,在求兩車相遇時間時(甲、乙兩站間的路程為360km,一列慢車從甲站開出,每小時行駛48km,一列快車從乙站開出,每小時行駛72km,兩列火車同時開出,相向而行,經過多少小時相遇?),列出的「方程」為x=360/48+72.由此可以看出學生拘泥於算術解法的痕跡。而初中需要列出48x+72x=360這樣的方程,這表明學生對已知數和未知數之間的相等關系的把握程度。
總之,初中開始階段,學生解題錯誤的原因常可追溯到小學數學知識對其新學知識的影響。講清新學知識的意義(如用字母表示數)、范圍(正數、0、負數)、方法(代數和、代數方法)與舊有知識(具體數字、非負數、加減運算、算術方法)的不同,有助於克服干擾,減少初始階段的錯誤。
(二)初中數學前後知識的干擾
隨著初中知識的展開,初中數學知識本身也會前後相互干擾。
例如,在學有理數的減法時,教師反復強調減去一個數等於加上它的相反數,因而3-7中7前面的符號「-」是減號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緊接著學習代數和,又要強調把3-7看成正3與負7之和,「-」又成了負號。學生不禁產生到底要把「-」看成減號還是負號的困惑。這個困惑不能很好地消除,學生就會產生運算錯誤。
又如,了解不等式的解集以及運用不等式基本性質3是不等式教學的一個難點,學生常常在這里犯錯誤,其原因就有受等式兩邊可以乘以或除以任何一個數以及方程的解是一個數有關.事實也證明,把不等式的有關內容與等式及方程的相應內容加以比較,使學生理解兩者的異同,有助於學生學好不等式的內容。
學生在解決單一問題與綜合問題時的表現也可以說明這個問題。學生在解答單一問題時,需要提取、運用的知識少,因而受到知識間的干擾小,產生錯誤的可能性小;而遇到綜合問題,在知識的選取、運用上受到的干擾大,容易出錯。
總之,這種知識的前後干擾,常常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出現困惑,在解題時選錯或用錯知識,導致錯誤的發生。
二、培養初中學生糾錯本領的對策
1.教育學生很好的主動學習習慣。教育學生很好的主動學習習慣,是減少學生作業中錯誤,教育學生數學糾錯本領的可行方法。老師要充實認識到掌握好基礎知識(知識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經驗的總結)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關鍵。假設學生在這些基礎性知識(知識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經驗的總結)上出現了哪怕是一點點的錯誤,咱們都要百分之百地帶領他真正弄清楚。除此以外,要在盡量減少審題類的錯誤方面下工夫。老師從教育學生審題入手,讓他們經過認真審題,用說話的形式把所知道的一切難題或條件擺列出來,然後進行篩選,選出有用的條件,再看還缺少什麼條件,或有什麼隱含條件,必要的條件齊備了,就可以選擇合適的方法解答了。
2.掌握算理,提升正確率。好多計算題,學生易出錯。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算的准確是對運算本領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根據算理和標題的運算要求,有根有據地慢慢地地實施(實際的行為)運算。在運算整個過程中應用的概念、公式、法則要准確無誤,最終才氣包管運算結果的准確無誤,只要在運算的全整個過程中的某一環節出現難題,就會使得整個運算的錯誤。
3.精心組織教學,減小學困生學習數學的難度。老師應認真挖掘教材(教材是由三個基本要素,即信息、符號、媒介構成,用於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和思想的材料),根據教學主要內容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針對學困生常常會出現錯誤的情況,老師應在教學中做到:突出重點,分散難點,降低學困生學習數學的難度。這就要求老師有很強的駕馭教材(教材是由三個基本要素,即信息、符號、媒介構成,用於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和思想的材料)和整合教材(教材是由三個基本要素,即信息、符號、媒介構成,用於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和思想的材料)的本領。如在「三線八角」教學中,由於圖形較於復雜,學生不易找出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可以總結出同位角找字母「F」,內錯角找字母「N」,同旁內角找字母「L」。
作為一個數學老師,從某種意義上講,矯正一個錯誤比傳授一個新知識(知識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經驗的總結)更重要。並且也要注意不論採取什麼方式糾錯,都應本著友善和諧的原則,而不可以讓學生感到教師是在挑刺,從而產生反感和不愉快心理。總之,為了提升數學課程教學的實效性,為了讓每個學生都獲得不一樣程度的發展,讓咱們的數學課程教學因著重關注學生的錯誤而精彩吧!

㈦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糾錯能力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糾錯能力,已成為我們數學老師不容忽視的問題。筆者根據教學多年數學的實踐,就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糾錯能力,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錯誤成因的分析
那麼學生的這些錯誤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通過我的仔細分析,大致可以分以下幾種1.審題不完整。有些學生往往題目不看完整,要不看了一半,要不漏看了幾個字,還有的看錯等。2.書寫不端正。數學題目中,要經常用到數字、運算符號,有些學生由於書寫潦草,導致數字或運算符號看錯而抄錯。3.計算不仔細。一些簡單的計算由於思想麻痹而算錯,復雜的計算則因為草稿不打或隨便打而算錯。4.檢查不到位。對於檢查,有些學生是置之不理,而有些學生則是裝裝樣子,根本不知道檢查什麼?怎樣檢查?
二、避免錯誤的措施及方法
(一)學生要高度重視。有些學生在思想上有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粗心不是毛病,只要下次注意就行了。其實這種想法存在也就意味著改不了粗心這個毛病。所以老師要很嚴肅很認真地告訴學生:「『粗心』是一種病,而且是一種很嚴重的病,如果不改掉這個壞毛病,將會影響你的學習成績,在重要的考試中甚至會影響你的一生,當然也不會因為你的粗心而改卷老師給你不扣分,所以你必須下決心去改。」只有學生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們才會自覺地去改,否則任憑你老師怎麼說,由於他們思想上還沒有真正意識到,所以都是徒勞的。
(二)教師要有效引導。其實學生這些錯誤為什麼會屢教不改?關鍵就是學生平時學習習慣不好造成的。那麼,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引導學生養成哪幾方面良好的學習習慣呢?第一、養成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因為學生大多數的知識都是在課堂上獲得的,如果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聽的習慣,那麼有很多知識要點就會因為沒有聽到而不會,沒有聽清而做錯。所以教師必須要求學生在老師講的時候,雙眼要看著老師,雙耳要聽著老師的話,雙手不準做小動作。如果發現不遵守這些紀律的,教師可以適時批評,如果有必要還可以採取適當的懲罰。第二、養成規范書寫的習慣。各科作業的書寫都有規范化的要求。數學作業書寫規范化的基本要求有二點:1.格式正確。2.書寫端正。就前者而言,不同類型的題目和練習有不同的書寫格式。教師應該教學生掌握各種題型的格式,並要求學生能運用這些書寫格式。而後者應該讓學生明白為什麼要規范書寫的原因?教師可以舉例說明。從而讓學生認識到規范書寫的重要性。其次要求學生平時作業字一定要寫得慢,端正。
(三)家長要積極配合。有些毛病學生可能是在家裡養成的,比如回家先玩再做作業,時間遲了就草草了事,或者邊看電視邊做作業等,慢慢的,學生就養成了不認真做作業的習慣,導致考試也不認真。所以家長在家裡一定要管教好自己的孩子。首先家長應該給孩子一個安靜作業的環境。有條件的家長可以單獨給孩子安排一個書房,沒有條件的至少要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地方,讓他們能安心做作業。其次家長要教育孩子先做作業後去玩。也就是不完成作業決不玩的習慣。因為孩子畢竟年齡還小,自製力較差,有時候會經不住電視、網路、玩、吃等的誘惑。最後家長應該堅持每天檢查孩子的回家作業。1.檢查作業有沒有完成。(老師最好讓學生准備一本回家作業記錄本)家長可以對照記錄本上的作業逐項檢查過去。2.檢查作業有沒有認真完成。可以從字的書寫是否端正去看。3.如果家長懂這門課程的,還可以檢查作業的正確與否。以此來幫助孩子糾正錯題。
三、有效應對的方法
(一)每個學生准備一本錯題記錄本,在平時作業或考試中出現的不應該錯的題目,分類進行記錄,如可以分為「審題不完整」、「書寫不端正」、 「計算不仔細」、「檢查不到位」等幾類,然後學生根據錯題的類型把錯題記錄到相應位置,最後對錯題原因進行分析並改正。
(二)做題時做到仔細審題。也就是看題目一定要從頭到尾看清楚,看完整,不要只看半句或漏看。老師可以在平時多訓練學生讀題的習慣。並且要求學生在做題中做到不快讀,不漏讀,不讀完題目不做題的「三不」要求。其中低段學生教師可以採用邊用手點邊讀題的方法。
(三)做題時做到認真書寫。由於學生在做題時書寫不規范或書寫不端正導致的數字看錯或抄錯現象屢見不鮮。所以一方面教師一開始要定下規矩:字跡潦草一律重做,並適時抓幾個典型進行實施,這樣一來,學生勢必會把字寫端正。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另一方面,教師對於字跡端正的學生進行表揚或獎勵,以此來帶動那些字跡潦草學生寫字的積極性,從而慢慢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四)完成題目要檢查。好多學生都沒有檢查的習慣,一直認為題目做好了,就萬事大吉了,結果一改錯誤百出。這其實不是學生的錯,說到底學生是不知道怎麼去檢查?到底檢查哪些方面?就算有些學生在檢查,也跟不檢查一樣,所以教師有必要告訴學生檢查的方法。檢查的方法有很多:如有的題可以把答案代進去檢查,如解方程等;而有的題可以用不同方法去檢查,如簡便計算題,可以採用一般方法去檢驗是否正確;另外比如題目中單位有沒有統一,單位有沒有忘寫或寫錯等等。
總之,學生在做題中錯誤是難免的,關鍵是老師怎麼善於去發現錯誤,並利用錯誤去有效引導學生,讓學生避免同種錯誤的出現。相信在老師、家長和學生三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會在錯題的道路上披荊斬棘,走向成功,早日實現「教育共贏」的目標。

㈧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導糾錯,調整經驗

課堂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戰場,是學生素質形成的主渠道。每一位教師課堂四十分鍾的教學,往往決定著教學質量的優劣和學生素質的培養。但是,現在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還是存在著這樣的問題: 課堂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意識不強。那麼,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內的教學活動呢?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下面我就結合一年級《認識鍾表》一課,談談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願意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自動地調動全部感官,積極主動地參與教與學的全過程。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創設教學情境,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學生感到親切的情境、感興趣的情境來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在《認識鍾表》一課中,老師可以藉助課件演示鍾表的形成過程,出示「生活中的好朋友」---各種各樣的鍾表,讓學生在聽、看的過程中,走進鍾表的世界,對鍾表產生極大的興趣,引發學生想了解鍾表知識的內在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在練習中,教師可以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找朋友的游戲」和「乘車游戲」,融鍾面知識於游戲中,使學生在玩的過程鞏固新知識,掌握新知識。其次,用好教材中教學情境的文本資源。這節課教材特別注意選取了生動有趣、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的素材--「小朋友起床」的情景作為教學主題圖。在教學中,老師可以充分發揮教學主題圖的作用,讓學生觀察主題圖,由觀察小朋友起床,逐步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數學的角度去發現圖中鍾面的特徵。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讓學生感到數學知識就在自己身邊,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二、精心設計課堂提問,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課堂提問是師生在課堂交往中的一種重要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有利於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獲得教學反饋,有利於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法。
教師設計的問題應具有四個特點:
1.問題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
如在這節課中我們可以藉助不同樣式的鍾表情境,問學生:「看到這些鍾表,你想到了什麼?」「你知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麼戴手錶?」(師出示7時鍾面後)「這是李老師早上出門的時間。看看鍾面,你知道老師幾時出門嗎?你怎麼看出來的?」這些看似比較隨意的問題問題都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第一個問題利於教師及時的了解學生對鍾表的認知情況,第二個問題讓學生強烈的感受到鍾表的作用,通過第三個問題,教師可以較好的了解到學生對鍾面時刻的認知情況,並藉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指導學生觀察時針與分針的位置,發現鍾面上的一些特徵,使學生在不同層次上得到提高。
2.問題要有層次,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在這節課教學整時時,教師對例題中的8時、3時、6時三個整時刻的問題設計應有層次,不斷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認識8時)師出示8時的鍾面,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鍾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它表示幾時,和同桌說一說,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認識3時)師出示3時的鍾面,問:你知道是幾時嗎?請你們在自己的鍾面上撥出與這個鍾面相同的時刻,說一說你是怎麼撥的?
(認識6時)師:晚上6時的時候,李老師可能在吃晚飯。你能用鍾面表示出這個時刻嗎?
這三個問題循序漸進,有坡度。隨著這個「漸進的問題階梯」,學生的思維也在不斷的發展,通過動腦思考,動手在自己的鍾面上撥出時刻,在學生教老師、學生教學生,學生獨立動手撥以及說說撥撥等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操作過程中,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會認也會撥整時刻,進一步感受整時時針與分針的位置關系。
3.問題應處在學生思維發展水平的最近發展區,學生對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學生的學習慾望。
在教學完例題中的8時、3時、6時之後,教師可以結合這些不同時刻,提問:「觀察這些整時刻,你發現了什麼?」這個問題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難度較大,少數學生可能會發現整時鍾面的特點,但又不善於表達。這時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再問「仔細觀察鍾面的時針與分針,你發現了什麼?」,在這樣問題帶有啟發性,學生能通過觀察、比較和交流,發現整時時時針與分針的位置關系,真正體驗知識的建構過程。
4.問題要有利於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這節課中老師還可以讓學生任意的撥鍾,互相說一說鍾面上的時刻,在「乘車游戲中」思考下一個小時是幾時,我的車票是什麼時刻上車等等,還可以以課本為主提出一些開放性、探索性的問題,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主動學習。
總之,恰當的問題,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創造愉快學習的樂學氣氛,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探求知識。
三、讓學生親身體驗學習過程,促學生主動學習。
學生要發展,就必須體驗學習的過程,而獲得體驗的最好方法就是親身參與。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低年級的學生通常要將他們日常生活的許多活動規范化、系統化,並在其間得到經驗,通過已有經驗去感知新事物。正是通過已有「經驗」,學生才能經歷知識從具體到逐步抽象的過程,從而獲取知識,得到新的經驗。在這節課中老師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去摸鍾面,感受時針與分針。利用兒童愛玩,好表現的心理特點,為學生創造動手實踐、積極思考、大膽表現的機會,如:
8時電子表會怎樣顯示?照著撥出黑板上的時刻3時,自己獨立撥出6時,探究整時刻鍾面的特點等等一系列活動,調動全體學生的主體意識,在學生親身體驗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
四、創設參與與交流的空間,促學生主動發揮。
由於每個學生的經驗以及對經驗的觀念不同,因此不同的學生對事物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他們站在不同思維角度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反映面,可利用這些反映面來引發學生交流,使學生互相促進。在這節課中,老師可以讓同桌的兩個學生一起觀察鍾面,在組內交流認時刻、撥時刻的方法,共同探究整時刻鍾面的特點,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在小組交流、合作探索中,體驗到的不僅僅是對知識的感知和更新的認識,更是同學之間情感的交流,思維火花的碰撞,從而使各方面得到主動發揮。
五、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進步,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據有關研究資料表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如果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那麼他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將會越來越高,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進步,學生就會在愉悅的情緒中產生一種渴求學習的願望,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做到,該由學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識,就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探索,該由學生自己獲取的知識,就盡量讓他們自己去經歷,學生在探索過程中思維受阻時,教師只作適當的提示和暗示,讓學生體會到所學會的知識是自己「發現」的,自己「創造」出來的,從而使其體會到自己的成功和進步。在這節課中,老師要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藉助已有的經驗,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發現掌握新知,並學會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老師要不斷的激勵每一個學生,對於學生的點滴進步應及時地給予適當的表揚,使學生體會到探索的樂趣和成功,更加努力,更加主動地去學習。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有效的數學教學要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宗旨,教師要具有一切為學生發展的思想,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使學生樂學、學會、會學,把課堂變為充滿生命活力的學習樂園,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

㈨ 小學數學糾錯簿如何用

1.可以把做錯的題改正。並總結錯誤原因。
2.可以把課堂上不明白知識點記下來,待弄明白。
3可以把復習過程出現的不明白知識點記下來,弄明白。

㈩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糾錯能力

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出錯應該算是常事,學生時時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算錯、抄錯、遺漏、混淆、思路偏差等差錯。皮亞傑曾經說過,學習是一個不斷犯錯誤的過程,同時又是一個不斷通過反復思考導致錯誤的緣由並逐漸消除錯誤的過程。怎樣糾正這些產生的錯誤,培養小學生數學糾錯能力呢?我認為: 一、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在教學中,我發現從表面上看,往往學生是懂了,像是理解了,但實際卻遠非如此。當時的「懂」,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實現的,學生是被動「聽會」的,被老師「講」會的。學生只是依著葫蘆畫瓢,知識僅僅走到了短時記憶領域,是一種淺層次的識記,而沒有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並內化為自己的東西。也就是說,學過的知識還沒有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學而不思則罔」。「感覺懂」並不一定真正理解,曾經懂得和會做的某些題,能否被自己真正掌握,還取決於自己是通過什麼方式而「會做」的。對於沒有充分思考過的知識進行死記硬背,只能獲得膚淺的表面印象,而想當然的東西是很難做到記憶持久的,也不可能形成能力。要培養學生反復思考的習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認識現實的事例。學生運用知識所能認識的事實越多,對知識的理解就越深,掌握就越牢固。經過這樣的方式掌握的知識,即使中間有些東西會出現遺忘,但只要學生稍加努力就會記起。在教學中應創設情境讓學生盡可能獲得由「不知「到」知」的體驗,真正做到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來學習數學。在教學中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多問幾個為什麼,善於設疑,通過環環相扣、逐層深入的問題序列來引導學生反思,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在解題過程中,可從這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反思訓練:反思審題是否正確,防止看錯、讀錯、抄錯;反思所運用的概念、法則、公式等知識的正確性如何;反思自己的思維方法是否正確合理,若不合理,該如何調整,若方法合理,是不是捷徑;反思數學問題本身有何特點,特別注意挖掘隱含條件,謹防考慮不周出錯;反思結果是否合理,運用估算判斷答案是否符合題意等等。 二、教給學生檢驗的方法。 在教學實踐中,要讓學生養成主動檢查、自覺驗算的習慣和主動訂正、及時交作業的習慣。有的學生較草率,寫完作業即交,從不進行檢查,我就及時找他們談話,先從思想上對他進行教育,然後再教給他們檢驗的方法。如對於應用題的檢驗,可以用讀一讀題目、畫一畫圖形等途徑來審清題意;有時也可以讓學生換一種解法,看看結論是否相同,想想所運用的概念、法則、公式等知識的正確性如何;想想計算結果是否符合實際或先粗略估計正確結果的取值范圍,如計算結果不在此范圍之內,說明解答有誤;用方程或比例解題時,是否寫上解、設,計算結果是否帶單位名稱,答句是否完整等。我還經常讓學生互相進行檢驗,互相檢查、互相促進,從而使學生答題的准確率得到提高。學生常犯錯誤的關鍵之處,經歷教師的引領示範及其相互評價,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一些解題和檢驗的技巧,提高了自我糾錯能力。 三、 利用錯誤資源,提高糾錯能力 「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而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 「錯誤」也是一種教學資源。這種思想無疑體現了新課程的這一理念,學習錯誤是一種來源於學習活動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學習材料,它來自於學生、貼近學生,教學時又回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對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慾具有特殊的作用。善於挖掘並運用教學中形形色色的「錯誤」,將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勃勃生機與活力,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 在教學中我把學生作業、練習和考試中出現的一些錯誤現象集中到一起,板書、觀察、反思自己相關問題,上演了一出「馬小虎」找「小馬虎」。雖然行動中沒有點名,但每種現象都有所指,在學生的一陣陣的笑聲中,領悟到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汲取了教訓。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糾錯能力。 另外我要求每位學生都准備一本「糾錯題集」。每天將做錯的習題整理到「糾錯題集」上,要求不用寫正確答案。一有時間,拿出來做。對錯誤的地方沒弄清楚要反復思考,實在解決不了的要請教老師和同學,並要經常把容易錯的地方拿出來復習強化,作適當的重復性練習,把請求老師或問同學獲得的東西消化變成自己的知識,長期堅持使對所學知識由「熟」到「活」。每位同學的「糾錯題集」中的記錄都要標上日期,由小組長每周檢查一次,並收集較有代表性的錯題進行交流。 總之,學習是一個漸進的、不斷的糾錯過程,糾錯是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達到學習目標的一種有效手段。只要能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分析、改正錯誤,必定會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做事認真的態度。也相應地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糾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