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樣上好小學數學課
一節成功的數學公開課應該具備"新""趣""活""實""美"的特點,即: 新:理念新、思路新、手段新 趣:引發興趣、保持興趣、提高興趣 活:教法靈活、教材用活、學生學活 實:內容充實、訓練扎實、目標落實 美:語言美、教風美、板書美 一、新
新——就是不步人後塵,不因循守舊,不照搬別人的教案,努力把課講出新意來,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具體來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理念新——即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
教師的教育觀念決定著教師的行為。實施素質教育,關鍵是端正教育教學思想,打破傳統的教育觀念的束縛,圍繞"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樹立新的質量觀、教育觀和學生觀。教育觀念的更新包括多方面的內容,對於小學數學教師來說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關於學生的觀念。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在基本理念第一條就指出: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具體來講就是: (1)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學習數學。雖然學生的智力水平、經驗背景和學習習慣存在差異,但每一個智力正常的兒童,都可以學習大綱規定的數學內容,都有條件按教學要求學好數學。 (2)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水平的數學。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師應當承認學生的差異,並向不同的學生提出有差別的學習要求,而不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按同一個水平發展,學習完全一樣的數學知識和達到同樣程度的數學水平。
(3)允許學生以不同的速度學習數學。教學需要按一定的進度完成,但並不是每一個學生都按同樣的速度完成所學的內容。可以允許一部分學生用較快的速度學習,也允許一些學生用較長一點的時間達到相應的要求。
(4)學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學習數學。認識和理解數學問題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適當的方法理解數學問題,同時,教師也應當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解決問題。有的方法從成人的角度看是好的,而不同的學生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可以引導學生對不同的方法加以比較,但不應把某一種方法強加給學生作為必須使用的方法。
二是關於教學的觀念。
為了使素質教育的要求真正落到實處,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中,應當提倡以下一些關於教學的觀念。
(l)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只是接受現成的數學知識,而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的過程。一節好的數學課,教師應十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向學生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感知有利於獲得感性經驗,從而實現其認識的內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斷力的發展,學生正是通過擺弄學具獲得關於客體的表象,進而上升為理性認識。教師要盡量給予學生更多的操作實踐機會,提供豐富的材料,使學生可以親自進行實驗,體驗成功和失敗。
(2)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習。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學中學生之間的互動能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和社交能力,改善人際關系,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想要增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討論和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是最恰當的選擇。如果教師希望幫助學生形成更獨立的更有責任心的學習方式,小組討論的策略也是幫助教師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選擇之一。在設計教學計劃和組織課堂教學中,要經常給學生提供合作與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習別人的方法和想法,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從而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認識數學;養成與別人合作與交流的習慣。教師要在交流和研討中營造一種民主的氛圍,使學生由被動地聽講變為主動參與,敢於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並學會傾聽、尊重他人的意見。
(3)讓學生在不斷"反思"中學習。由於數學對象的抽象性、數學活動的探索性決定了小學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數學活動的本質,必須要經過多次的反復思考、深入研究和自我調整才可能洞察數學活動的本質特徵。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而言,反思的內容主要有:對自己的思考過程進行反思,對解題思路、分析過程、運算過程、語言的表述進行反思,對所涉及的數學思想方法反思等。當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遇到障礙或出現錯誤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地反思探索過程;當數學活動結束後,要引導學生反思整個探索過程和所獲得結論的合理性,以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是關於教師作用的觀念
教師要用自己對課程與教學的專業理解。創造性地組織教學,成為課程與教學的決策者。教師應成為課堂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
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處於主體地位,教師則應當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而並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教師可以創設有趣的情境以刺激學生的動機,教師也可以提出適當的問題以啟發學生的思考。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應成為"居高臨下"的指導者,而應成為一個"平等的"參與者;教師也不應成為正確與錯誤的"最高裁定者",而應成為一個鼓勵者和有益的啟發者。
2.思路新——即構思新穎,實用高效的教學思路
同樣的教材,同樣的學生,同樣的40分鍾,同樣的教師,由於教學設計思路不同,課堂教學效果卻大不相同。
如,在首屆全國小學數學大獎賽上,安徽的特級教師張建新在教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時,設計了非常新穎的導入環節。
上課後,教師播放錄音,模擬電台播放商品信息。XX市經濟廣播電台,現在播送商品信息:熊貓M10型收錄機,每台67元,防雨書包每個10元,2H鉛筆每支0.12元,金星牌鋼筆每支2.45元,北京牌墨水每瓶1.20元,三角牌電飯鍋每個120元。 播發後問:剛才播放的是什麼內容?(商品信息,就是商品的標價)
教師再將上述內容重播一遍,邊播放邊在磁性黑板上出示商品的標價牌,讓學生仔細觀察,左右兩組標價牌中出現的數,主要不同點是什麼?〔左邊一組數中沒有小圓點,右邊一組數中都有一個小圓點)〔圖略)
師:左邊這一組數67、10、120是我們以前學過的,都是整數。誰還能舉出其它整數的例子?你們知道整數有多少個?
師:右邊這組標價牌中出現的0.12、2.45、1.20這三個數,剛才同學們說了,數的中間都有一個小圓點(將上述3個小數從標價牌中取出,放在磁性黑板上),像這樣,數的中間都有一個小圓點的數,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種新的數,叫小數。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些有關小數的知識。
這一環節,教師特意設計了"經濟電台"播放"商品信息"這一新穎的教學環節。其中出現"經濟""商品""信息"與目前的市場經濟"掛鉤"。另外,"商品信息"安排播放兩遍。第一遍起著"引起興趣,集中注意"的作用,第二遍採取"播放一種商品標價,出示相應標牌",起到調動學生視聽感官,綜合參與認識活動的作用。商品的標價牌中既有"整數",又有"小數",這樣,小數的出現就顯得十分自然,使學生知道小數確實是日於實際需要而產生的。整個教學過程清晰、流暢,真可謂別具匠心。
又如,在教學"圓柱的體積"時,我是這樣進行的;
教師首先讓學生大膽猜想,圓柱體的體積可能等於什麼?大部分學生猜測圓柱體的體積可能等於底面積X高。然後給每組同學提供不同的學習材料,讓他們自己想辦法加以驗證。有的組將圓柱體玻璃容器中的水倒入長方體的容器中,再分別測量出長方體容器中水的長、寬、高, 計算出了圓柱體玻璃容器中水的體積。有的組將圓柱體木塊浸入長方體容器的水中,通過計算上升水的體積計算出了圓柱體木塊的體積。然後讓學生比較報告單上圓柱體的底面積、高與體積的關系,使學生確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最後讓學生看書自學,按照書中介紹的方法利用手中的學具自己推導出圓柱體的體積公式。
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學只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發展水平,努力改變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才能把適合教師講解的內容盡可能變成適合學生探討研究問題的素材。要盡可能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餘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體驗成功的愉悅,讓學生自始至終參與到知識形成的全過程中來,使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這樣才能促使學生逐步從"學會"到"會學",最後達到"好學"的境界。
3.手段新——即重視現代化手段的運用
投影作為一種較為普及的電教手段,具有簡單易行、生動形象、圖像清晰、色彩艷麗、可靜可動、信息量大等特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地運用這一手段,對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都是很有好處的。
例如,直線和射線是小學數學中兩個很抽象的概念,學生很難理解。過去只能靠語言的形象描述或藉助生活中的現象作比喻式解說,學生總是想像不出直線和射線中"無限長"的含義。為此,教學時我設計了兩組抽拉片,屏幕上先出現一個亮點,然後向一端延伸,成為一條亮線。教師慢慢抽拉,亮線越來越長。教師一邊抽拉,一邊敘述"像這樣無止境地抽拉下去,亮線將無止境地延長。"藉助這樣動態的演示,學生頭腦中就會出現"無限長"的圖景。講直線時,教師將雙向抽拉片向兩個方向抽拉,幫助學生想像向兩個方向無限延長的情景。因為整個演示的過程學生看得清楚,所以教學效果很好。
又如,講"角的度量"時,過去我用木製量角器在黑板上演示如何畫角,由於教具不透明,教師講解既費時又費力。如果利用投影儀,把量角器和畫在膠片上的角通過投影演示,投影僅的透明作用使學生清晰地看到了怎樣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頂點重合,零刻度線和角的一條邊重合,角的另一條邊所對的量角器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它的效果是使用木質量角器在黑板上演示無法比擬的。
近年來,多媒體計算機又進人課堂,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能較好地處理大與小,遠與近,動與靜,快與慢,局部與整體的關系,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形成鮮明的表象,啟迪學生的思維,擴大信息量,提高教學效率。可以說,現代教學技術和手段的推廣使用為教學:方法的改革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天地。
例如,在全國第三屆小學數學教學大獎賽上,江蘇的一位老師在引導學生發現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時,就兩次成功地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與助教學。
第一次:用三條不同長度的線段為直徑,分別畫出三個大小不同的圓。並把這三個圓同時滾動一周,得到三條線段的長分別就是三個圓的周長。觀察:圓的直徑越短,它的周長也就越短;圓的直徑越長,它的周長就越長。得出圓的周長與直徑有關系。
第二次:屏幕上出現大小不同的圓,各滾動一周,得到三個圓的周長,再用每個圓的直徑分別去度量它的周長。得出圓的周長總是直徑長度的3倍多一點。再讓學生任選一圓,並在屏幕上加以驗證。令聽課的老師大飽眼福。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盡管電公教學法手段在傳遞信息方面的諸多便利,但也決不能排斥或代替其它的教學手段,黑板該用還是要用的,必要的板書還是要寫的,電教手段只有用得巧、用到位;才能真正發揮其;輔助教學的作用。
二、趣
趣——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以學質量的至關重要的條件,也是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根本措施。
1.導入新課時引發學習興趣。
導人新課是一節課的重要環節,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學的導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整個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礎。好的導入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打破學生的心理平衡,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為此,我經常從教材的特點出發,通過組織有趣的小游戲,講述生動的小故事,或提出一個激起思維的數學問題等方法導入新課。
例如,在教"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應用題時,巧妙地設計一台復合幻燈片,映出5朵黃花和一行紅花,紅花和黃花同樣多的部分先遮住,只露出比黃花多的3朵。然後在引導學生看圖分析題意後;不急於講解題方法,鼓勵孩子們"猜一猜,紅花有幾朵?"大家都爭先恐後地回答,教師立即揭開問:"你們看,是這樣的嗎?"果真是8朵!孩子們的情緒更為高漲。就在此時此刻,老師話鋒一轉"紅花8朵是怎樣算出來的呢?"把學生學習的外在興趣引人內在興趣;由形象思維逐步轉人抽象思維。
❷ 怎樣才能上好小學數學課
要鑽研教材,認真學懂課本內容。
❸ 小學數學教學中幾種有效的課堂導入方式
一、導入方式生活化,吸引學生注意力數學是一門具有抽象性的科學,對小學生來說,有些知識是難以理解的. 而生活是知識的重要來源,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的影子,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就可以生活化的課堂導入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極大地加強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慾,引導學生主動開啟數學之門. 二、以實踐操作的導入方式,激發學生興趣小學生年齡較小,活潑好動,所以實踐動手操作的導入方式也正好符合小學生的這一特點. 以實踐操作的方式導入,可以有效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並將其集中到富有意義的教學活動之中. 正所謂:實踐是創新的源泉. 小學生具有活動、實踐的天性與慾望,所以教師更應大膽放手讓學生多操作,引導其在實踐中思考,在思考中實踐,培養其探索精神. 三、創設問題情境的導入方式兒童是具有主動性的,但需要所教東西符合兒童的發展需要,利於其興趣的激發,才能開展良好的教學活動. 小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產生,一般也是其產生了學習興趣和強烈的學習慾望,才能真正主動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成為學習的主體. 而問題情境的有效創設,能夠讓學生置身於具體的情境之中,激發其學習的興趣與慾望,從而更加主動的進行知識的學習與思考. 這樣,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學生對如何分割月餅也會更感興趣,並在實際的動手操作中,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從而更好地學習數學,更樂於學習數學,並引導其樹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意識與能力. 四、藉助多媒體等設備的導入方式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學校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比如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應用,就可以將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形象、直觀,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其產生學習興趣與熱情,從而實現教學的高效性. .
❹ 怎麼上好小學數學課
1.學會主動預習,新知識在未講解之前,認真閱讀材料,養成主動預習版的習慣是獲得數學知權識的重要手段。...
2.及時總結解題規律,在解決每一道練習題之後,要注意回顧以下問題:1、本題最重要的特點是什麼。2...
3.拓寬解題思路,在教學中老師會經常給學生設置疑點,提出問題,啟發學生多思多想。善於質疑問難,學...
❺ 小學數學課堂如何導入新課
課前導入是一節完整的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它猶如電影的「序幕」和樂曲的「引子」,對於接下來的教學工作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通過課前導入,可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帶領學生進入學習的狀態。同時,課前導入還起到了為新課內容做鋪墊的作用。數學學科是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學好數學是每一個學生的奮斗目標,因為它不僅對於學生將來的學習和升學大有幫助,更重要的是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它在我們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想搞好數學教學工作,就要充分重視每一個教學環節,努力搞好每一個細節部分的工作,其中,重視課前導入技巧就是每個數學教師都要重視的問題。與其他階段的數學教學工作相比,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時候一定要針對小學生這個年齡階段所具有的一系列特徵,運用課前導入的技巧,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力,提高教學質量。那麼,我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有哪些比較常用的課前導入方法呢?
一、溫故知新導入法
通過溫習舊知識來進行課前導入是一種最常見的導入方法,也是很多教師非常喜歡採用的方法。通過這種方法,不但起到了復習舊知識的目的,同時還很好地為新知識的講授打下了基礎。尤其是像數學這樣的學科,數學是一門結構嚴密、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其中很多的知識都是一環套著一環,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有可能會影響學生對於新知識的掌握。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分類」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復習之前學過的關於「角的分類」的內容引入新課。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一下之前學習過的角度分類有哪些。這時候很多同學就開始思考並回答出過去學過的角的分類有「直角、銳角、鈍角、平角和周角」,接著教師再讓學生闡述這些角的分類的依據是什麼。在這樣層層的復習和引導之下,學生逐漸地把「角的分類」同「三角形的分類」聯繫到了一起,進而不知不覺地進入到了新課的學習中來。
二、實物演示導入法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思維方式的特點主要表現為以形象思維為主,一些實實在在的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最易於為學生所理解和接受,然而,有些數學知識往往又比較抽象,這樣就使得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在理解上出現了困難。而這時候,如果教師能夠適當地用一些實物來進行教學,就更有利於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和消化。例如,我在講到「長方體和正方體」這部分的內容時,由於立方體是一個略帶抽象性的知識,為了盡可能地把知識表現的具體化,我在上課之前就拿出了很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實物,讓學生觀察這些具體的實物,然後根據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總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這樣在導入階段,就已經讓學生初步地掌握了本節課程的精髓部分,接著教師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就會顯得很輕松。
三、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導入
數學學科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換句話說,數學知識在我們周圍的實際生活中比比皆是。我們就可以利用數學這一優勢,從實際生活入手來導入新課。例如,教學上「百分數」的知識時,為了讓學生切身體會到百分數的意義,我在上課之前收集了很多的食品包裝袋,在這些食品包裝袋上,都有食物成分的說明,而其中很多都是用百分數來表示的,我讓學生認真觀察這些包裝袋上的信息,然後給學生一一解釋這些信息中百分數的含義,這時候,學生在理解這些百分數的時候就會有實物作為參照,這樣學生就更容易理解所學的知識了。同時,通過實際生活作為導入的切入點,也可以使學生切身體會到數學知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設疑導入法
小學階段的學生有一個很重要的心理特點就是好奇心重,很多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總是本能地希望搞懂它,而好奇心在心理學中也被認定為重要的內驅力。換句話說,如果學生對於數學問題持有強烈的好奇心,就會激發他們去學習、思考和探究,這樣,在積極的學習態度下,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就會事半功倍。因此,在運用課前導入技巧的時候,精心設疑就成為了一個不錯的導入方式。例如,我在講到「方程」的知識時,首先給學生提了一個問題:「4箱蘋果比4箱梨子少24千克,平均每箱梨子重20千克,問每筐蘋果重多少千克?」很多同學一看到這個題目紛紛表示會做,並且拿起筆開始算了起來。過一會兒,有一部分同學就把正確答案算出來了。接著我又問:「大家覺得這個題目難做嗎?」很多學生表示有一點難度。這時,我對學生說:「今天我要教給大家一種既簡單又快捷的方法來做這道題目,一旦你們學會了這個方法,做題的速度會比現在快一倍。」一聽到這里,很多學生立刻睜大了眼睛,表現出了強烈的好奇心。這樣,我再開始「方程」知識的講授,學生就會表現得興致勃勃。
五、游戲導入法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師在進行課前導入的時候如果能夠利用游戲對於孩子的吸引力來進行導入工作,這樣很容易就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❻ 小學數學課如何導入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象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一節課的開始是否能很快的抓住學生的心,對一節課的成敗非常關鍵。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實際需要設計出獨具匠心的課前幾分鍾,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產生「課起趣生」的效果,使學生輕松自然地進入課堂學習。 一、善用情境導入 現代心理學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動機引起的。」激發學生的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因此,導入新課時應設法為學生創設情境,喚起學生學習的慾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使學生在「我要學」的需求下進入課堂學習,效果則不言而喻。 例如教學「循環小數」內容時,我先給學生講一段簡短詼諧的故事:「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他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他對小和尚說,從前……」聽著聽著同學們就開始躁動了,有學生開始喊:「這個故事永遠講不完,不要浪費時間了。」我馬上接問:「這個故事為什麼永遠講不完?」「因為這個故事總是不斷地重復說那幾句話。」「說得很好。在數學這個神秘王國里,就有這樣一種小數,它的小數部分的數字也會像這個故事裡的幾句話一樣,不斷地重復出現。你們想揭開它神秘的面紗嗎?」這樣的情景,使學生一下子進入有需求的學習狀態,不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還讓學生在愉悅和諧的氛圍中初步感知了「無限」「重復」等概念中重點詞的涵義,為概念的形成、新知識的掌握埋下很好的伏筆。 二、巧設問題導入 教學是藝術性的勞動,教師利用形象生動的語言,配以恰當的姿勢和手勢,巧妙提出各種啟發式問題,對於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新課導人效果是很好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十分注意自己的數學語言,在導人新知時應注意巧妙地設計問題,利用問題誘導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並在「問一答」的過程中自然進入學習狀態中,從而提高數學課的課堂效率。 例如,學生容易混淆「面積」與「體積」這兩個概念,尤其對「體積」的理解模糊不清。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導入「體積」的概念:首先拿兩個完全一樣的玻璃杯裝同樣多的水,讓學生觀察到兩個玻璃杯的水面是同樣高的,然後在其中一個杯子中放一塊石頭,問:「你看見了什麼?你還發現了什麼?」這時,學生發現杯子的水平面升高了。教師追問:「這是不是說明這個杯子里的水增加了?」學生馬上否定。「那是為什麼呢?」學生搶答:「老師,您放的石頭佔地方,把水擠上來了。」學生對「體積」這一概念模型的建立已經進入狀態。教師又拿出一塊更大的石頭放進另一個杯子中,問:「這次你們又發現了什麼?」學生發現第二個杯子的水平面超過了第一個杯子。教師再問:「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學生非常肯定地回答:「第二塊石頭比第一塊大,它占的地方就大一些。」經過這樣的導入後,教師再揭示「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這時學生已進入課堂學習中,對體積的理解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藉助「玩」來導入 小學生天性好動,愛玩是每一個小學生的本性。因此作為教師就要充分利用小學生這一特點,在導入新課時設計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並需要學生參與的游戲或實踐操作讓學生「玩」上幾分鍾。利用學生獵奇、好動的特點和長處。讓他們在「玩」中不知不覺地進入課堂學習。 比如,在教學圓柱體的側面積時。一開始讓學生拿出自己准備的圓柱體,再找一張紙把它的側面蓋住,看看什麼樣的紙恰好能把它的側面蓋住,學生的情緒在「玩」的過程中空前高漲。經過實際操作,不僅很快找出圓柱的側面是一個長方形,而且會很有興趣去找這個長方形與這個圓柱體側面之間的聯系。這時離這節課的目的實現已是近在咫尺了。 四、精選舊知導入 用復習舊知導入新課是最常用的開課方法。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往往不夠牢固,因此在教學上下節內容有聯系的知識時不妨精選出對新課有幫助的內容,再配以精心設計的訓練方案讓學生從舊知自然地過渡到新知。例如,在教學生畫圓時,先復習圓的基本知識,讓學生深刻理解圓的所有半徑都相等等知識後,再提問:「誰能不用圓規畫出一個合格的圓。」學生馬上就會產生畫圓的沖動。這樣學生 不但鞏固了舊知識,還會思考怎樣才能根據所學的知識不用圓規也能畫出一個合格的圓來,既復習舊知識,順利導人了這節課,又培養了學生的思考能力。
❼ 如何設計精彩的小學數學課堂導入
現行數學教學中存在重教學內容而忽視導入的現象。教師方面:由於各級各類學校及班級之間互相比較分數來評估教學,更由於升學的壓力,迫使教師們繼續用舊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即「穿新鞋,走老路」,不重視教學中「導入」環節,認為導入太浪費時間,不如抓緊時間教書本知識或加強練習;有些教師也很關注導入,可較多形式單一且呆板,譬如:回顧己學過的相關知識和內容,並從這些預備知識中轉入本節課的學習;當然,也有些教師一直都很注重課堂導入,並在實踐的基礎上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特別是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課堂導入越來越受到一線教師的關注,導入方法也不斷推陳出新,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教學效果。
學生方面:一、學習負擔過重加上數學被認為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二、學生每天需上七節課,不管從生理還是心理都會產生疲憊感。三、小學生具有好奇心理。因此,學生需要活潑生動的課堂;需要教師用導入來活躍課堂教學氣氛;需要教師巧妙地設計導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進入學習准備狀態。只有這樣,教師精心設計導入,以新穎有趣的導入觸發學生的好奇心,增強學生的探索心理,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迅速進入學習狀態,這才是學生真正需要的數學課堂。因此,小學數學課堂需要有特色的導入。如何設計課堂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已成為我們一線教師迫切需要研究的問題。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大家普遍認為,在新的教學內容開始時,吸引學生的注意是很重要的;求知慾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導入要構建學習目標,使學生進入良好的心理准備狀態,全神貫注地有意義地開展學習;導入要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順利地導入新課。即與學生進行自由交談,師生彼此互相了解,由日常生活中學生熟悉的話題,帶他們走入課堂的任何內容來進行導課,讓他們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既建立友好關系,又自然而然地學習本節課的新知識,進行發散思維。並以簡潔、明了的方式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從而有效地進行課堂活動。促使他們進入良好的心理准備狀態,從而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並順理成章的導入新課。
二、研究的理論依據
著名學者加涅根把完整的教學過程劃分為9個階段:引起注意、告知目標、原有知識、呈現教材、提供學習指導、引出作業、提供反饋、評估作業和促進保持與遷移。引起注意是教學過程中的首要因素。從信息加工的觀點來看,如果個體對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刺激信息未加註意,那麼,這些信息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遺忘。知識教學的基本目的是要使學生將知識存入長時記憶;因為只有存入長時記憶的知識,學生才能用它來學習新知識或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開始時,即課堂導入時,必須要考慮:怎樣才能引起學生對學業的注意。再者審美要求中審美心理由感知、情感、想像、理解等多種心理要素組成。在審美感知中,視知覺和聽知覺是兩種最主要的感知。審美感知具有敏銳的選擇性、整體性特點;審美感知中已有某種情感、想像和理解的參與,其中情感的作用最為明顯。
審美心理的特點啟示教師課堂導入的設計應遵循新穎性、愉悅性、直觀性、審美性等原則。
三、研究方法
﹙1﹚文獻法:查閱、收集與本研究課題有關的國內外學者專著、論文和資料。通過圖書館查閱、學術期刊網、天宇資料庫、萬方資料庫,上網搜索等方式查找有關導入設計及相關的文章,了解前人或他們已經做的研究工作,明確研究課題的科學價值,找准突破口,取得更新、更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2﹚內容分析法:大量收集小學數學課堂典型導入案例並進行全方位的分析。
﹙3﹚教育實驗法:將精心設計的導入案例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
﹙4﹚問卷調查法:調查實施課堂導入對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程度,學生對課堂導入的滿意程度等情況。
﹙5﹚訪談調查法:通過與學生面對面直接交談方式收集資料。了解導入設計在教學實踐中運用的效果以及他們的看法與意見。 四、主要研究內容
1.小學數學典型課堂導入案例的分析
(1)小學數學課堂導入的功能激發學習動機的功能;促進智能發展的功能;激發興趣的功能;承上啟下、溫故知新的功能;調劑學習情緒的功能;發揮美感的功能。
(2)小學數學課導入的類型 處理好課的導入能激發學生的熱情、產生濃厚的興趣,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這是肯定的,但用什麼樣的導入方式起始,卻是應當認真推敲的。絕不能採用某種固定的模式,也不能機械照搬套用。不同的學科、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學生要選用不同的類型。根據數學學科在教學中已經出現的一些實例,歸納起來有如下幾種方法:發現導入法;趣味導入法;設疑導入法;類比導入法;直觀導入法;游戲導入法;提問導入法;情境導入法;銜接導入法;事例導入法等,還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有特色的導入。根據一定劃分標准對數學課進行分類。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數學課程改革的目標要求;小學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特點;教師自我的優勢特點。課題組成員各針對不同課型進行課堂導入設計,再集體討論、修改,然後形成教案進行課堂實踐。
通過大量收集小學數學課堂典型導入案例並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初步探索這些案例背後的原理;對這些案例中的導入方法進行歸類,為設計適合小學數學課堂有效的導入方法提供思路。根據小學生的特點,針對具體的數學教學內容,設計出有特色的導入。通過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研究成果對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和較好的參考價值。
❽ 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導入
1、加強學習豐富理論。 我們在實驗過程中,根據課題的研究的需要,積極動員和組織全體教師廣泛學習有關改革的文件、文章及各種材料形成一定的學習制度。學校以教研組和備課組為單位,每周組織教師進行一次學習,同時,還要求每一位教師每學期至少訂閱一本教育刊物,精讀一本課改書籍,摘寫一本讀書筆記,交流一次學習心得體會。課題組老師除了要求摘抄筆記外,還要求結合學習和教學撰寫寫教育故事、教學隨筆和課後反思。為了提高研究人員的教研水平,我們還重視骨幹教師的培訓提高工作,選派優秀教師帶著課題(問題)、領著任務,走出校門參加培訓學習。通過學習、培訓、教研,增強了教師課程改革的自覺性,豐富了「主體性發展課堂教學機制」的先進理論,提高了課題組教師的研究水平。
2、分析教材明確法則
一堂課要有好的開頭,如同一出好戲要演好序幕,一篇新聞要寫好導語,一部好樂章要奏好序曲一樣重要。開頭開得好,就能先聲奪人,造成學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狀態,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平靜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維漣漪,產生急欲一聽的感染力,因此,課前導入要做到以下幾點(1)、導入要有目的性、針對性,突出一個「准」字。(2)、導入要把新舊知識銜接起來,突出一個「趣」字。(3)、導入要有直觀性,突出一個「形」字。(4)、導入要有啟發性,突出一個「奇」字。(5)、導入要有藝術性,突出一個「巧」字。(6)、導入要有概括性,突出一個「精」字。
3、組內分析尋找問題 教學作為一門藝術,並不是所有的課前導入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導入設計不好也會對課堂教學產生不小的影響。實驗過程中,學校每學期都組織一次全校性的公開交流課,課題組教師根據聽課情況總結出了小學數學課導入常見的幾個問題:
(1)、談話導入過於繁瑣
有位老師執教《分蘋果(分數的初步認識)》,是這樣開始的:師:現在是什麼季節?生:夏天。師:夏天有什麼特點?生:熱。師:同學們喜歡吃水果嗎?生:喜歡。師:喜歡吃什麼水果?(由於前面的引導,許多學生說喜歡吃西瓜。)師:還有嗎?(終於有個學生說喜歡吃蘋果。)師:老師也喜歡吃蘋果。如果有兩個蘋果分給兩個小朋友該怎樣分?生:一人一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分蘋果」(板書課題)。老師用了7個問題,將近5分鍾的時間才引出了課題。老實說,我們開始沒聽明白老師想問什麼問題。在小學課堂,一節課一共40分鍾,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短,課堂前半段的時間顯得尤為寶貴,導入時間過長,會喧賓奪主,主次不分,會使重點內容的教學和練習時間緊張,而且像第一位老師那樣繁瑣的問話,離題遠,問題多,對學生的思維也是一種干擾。所以,談話導入要力求簡潔,指向明確,避免繁瑣。
(2)、情境導入過於生硬
我們有位老師在講《5的乘法口訣》時,使用教材上的情境導入,問:2008年要在北京舉辦哪個盛會?全班學生只有2名同學知道是奧運會,更別說那個五環旗了。顯然,這個導入的情境對這些學生來說顯得太過陌生。情境導入是為後面的教學服務的,為學生創設有趣的、現實的情境導入課題,有助於學生聯系生活和已有的知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來說,教材上的情境都是比較好的,但由於各地情況不同,我們要從實際出發,從學生生活出發,適當地改造情境,使它更好地服務於我們現實的教學,而不是生搬硬套,閉門造車。
(3)、多媒體導入過於雜亂
信息技術普及以後,多媒體進入課堂,把枯燥的說教變成了有趣的動畫,把抽象的公式進行了生動的演示,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但是凡事都要講個度,工具手段都有個適用的范圍,超越了這個度和范圍,就會適得其反。有位老師講《等量代換》一節,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等量代換的含義,想出了用曹沖稱象的故事來導入,這本來是個不錯的創意,可是老師選用的動畫是網上下載的QQ版,搞怪的形象和無厘頭的情節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滑稽的場景中而忽視了對現象的思考,預期的教學效果沒有達到,還浪費了時間。所以使用多媒體課件導入要有所選擇,突出主題,切不可虛圖熱鬧,華而不實。
(4)、活動導入過於形式 學習本身就是活動,在活動中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老師在用活動導入時要注意活動設計一定要合理,難度不宜過大,活動時間也要充分,不能徒有其表,為活動而活動,要與後續的教學活動建立有機的聯系,才能真正使學生在活動中提煉出問題,引發積極的思維活動。
4、集體交流總結方法
學校每個實驗階段都組織課題組教師進行課堂導入方法的交流、總結。大家認為課堂導入並沒有什麼固定的模式和固定的方法。作為教師應該靈活的根據各個教學內容和本班的學生實際情況制定最恰當、最有針對性的導入方法。下面就幾個實例具體得談一談:
(1)、簡介導入力求真實 例如:「多位數的讀法與寫法」一節,一上課教師可在黑板上寫一個很大的數,比如:92600000、12億(用數碼表示)。然後教師指出:這種數的位數很多,讀好這種數和寫准這種數對今後學習與工作有很大幫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多位數的讀法和寫法」。
(2)、利用問題巧導新知
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教師可先出示題:小明今年12歲,過了12個生日,可小華也是12歲,他只過了3個生日,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讓學生略加討論)這時學生情緒高漲,疑問產生了好奇,好奇又轉化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隨即教師指出:等你們學了今天的課後就知道了(出示課題),這樣從學習一開始,就把學生推到了主動探索的主體地位上。
(3)、設障立疑激發思維
如教《長、正方形面積計算》時,先出示3×5和4×4兩個圖形(單位:分米)。讓學生想辦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有的學生說:用割補法,把兩個圖形重合起來比較。有的同學說:用一平方分米的單位進行測量。老師在肯定了同學們積極主動精神後,又提出新問題:「要想知道天安門廣場的面積、我們國家的土地面積還能用這種方法嗎?」同學們領悟到這種方法太麻煩,不實際。「那麼,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求圖形的面積呢?到底怎麼求它的面積呢?」疑問萌發了學生求知的慾望,同學們躍躍欲試。開始了新知識的探求。整堂課氣氛活躍,學生被如何「求長方形,正方形面積」這一問題牢牢吸引,積極動腦,自主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4)、藉助故事趣導新知
如教《分數的基本性質》上課伊始,只見屏幕上正播映著歌曲《三個和尚》,正當大家聽得正入神的時候,歌曲突然中斷了,隨之傳來了一陣爭吵聲,是怎麼回事呢?乍一看,原來是三個小和尚因分東西而爭吵。只見他們都搶著那3/6的,不要1/2和2/4的。接著教師伺機設置了疑念『三個小和尚所搶的那份是否真的最大呢?大家能不能幫他們證明?』由此自然地導入了新課。精彩的課堂開頭,就吸引了學生的全部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情感、興趣,使他們愉快地進入學習。整堂課,學生在探索新知的過程中充滿生機,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教師也成功地達到了教學目的。此導入使學生在故事裡盡情暢游。進入故事也就進入課堂,進入了課堂也就產生了迫切探求新知識的積極性,自然學得津津有味。
(5)設置懸念誘導新知
例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教師指出:375這個數能被3整除嗎?學生一時不能說出。教師接著說,我們能直接判斷任意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請同學們報數我來判斷,這時學生紛紛報數,教師對答如流,學生被眼前情景所吸引,然後教師說,今天我就來教你們這個本領(出示課題),這樣使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輕松地接受了新知。
(6)、直觀導入引導探究
如「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先出示「7.00元」,移動小數點,讓分別讀出所表示的實際錢數,使體會到小數點移動能使小數的大小發生變化,再設問引入課題。
❾ 小學數學課的導入方法有哪些
抓住小學生的好奇心理,巧設懸念,以疑激學,促使學生在高昂的求知慾望中探求知識,引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教師可先出示題:「小明今年12歲,過了12個生日,可小華也是12歲,他只過了3個生日,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這時學生情緒高漲,疑問產生了好奇,好奇又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