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生數學課前預習有哪些方法
預習是上課前對即將要上的數學內容進行閱讀,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數,以便於掌握聽課的主動權。預習是獨立學習的嘗試,對學習內容是否正確理解,能否把握其重點、關鍵,洞察到隱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時在聽課中得到檢驗、加強或矯正,有利於提高學習能力和養成自學的習慣,所以它是數學學習中的重要一環。
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策略,一個人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就能獨立地向新認識領域進軍,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識的頂峰。所以,要想讓同學具有自學的本領,作為教師就要重視方法的指導。預習的方法有很多,所以,根據小學數學教材的特點和小同學的年齡、心理特點及其認知規律,課題計劃教給同學下面幾種預習方法:
1.任務落實預習法
即教師布置預習任務,同學帶著明確的預習任務去進行預習。因為同學初學預習時不知從何下手,這時教師設計好預習任務,讓同學帶著任務去預習,能做到有的放矢,針對性較強。教師先要對自己提出高標准嚴要求,對相關學習內容要進行了認真研讀,提出既有一定的價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同學產生濃厚的學習、探索興趣的預習任務。教師布置任務時,可以採取表格的形式或者提問的形式,讓同學去預習。布置預習任務時一定要注意難度適中,具有誘發性和趣味性,預習要求要明確,可操作性要強。
2.筆記預習法
開始,可以讓同學在書上做簡單的眉批筆記,在閱讀課本後,把自己的理解、體會或獨特見解寫在書上的空白處;其次,可以讓同學做摘錄筆記,就是預習後,在筆記本上摘抄重點概念、關鍵語句等等,以加深對重要知識的記憶、理解,並簡單地記下預習過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處,也可以記錄自己在預習中的收獲。開始時教師都要抽出一定的課內時間帶著同學進行,在要求、步驟、方法、格式上均要給以細致的指導,然後再放手讓同學獨立預習、做筆記。對於基礎比較好的同學,還要會做思維含量較高的反思型預習筆記。在研究過程中,一方面要驗證這幾種預習方法的適用性,另一方面要尋求其他適用的科學預習方法。
3.溫故知新預習法
這是新舊知識聯系的預習法。在預習過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識,歸納新知識的重點,找出疑難問題,另一方面復習、鞏固、補習與新知相聯系的舊知識。要求預習新內容時要與學過的舊知識聯系起來,做到「溫故知新」,聯系舊知,學習新知,使知識系統化。
4.嘗試練習預習法
對於計算類新授課、練習課,預習時先進行嘗試練習,遇到疑難再返回預習例題,然後再嘗試練習。通過嘗試練習,可以檢驗同學預習效果,這是數學預習不可缺少的過程。數學學科有別於其他學科的一大特點就是要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同學經過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數學知識,要讓同學通過做練習或解決簡單的問題來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
5.動手操作預習法
對於公式的推導等操作性較強的知識,要求同學在預習過程中親自動手去實踐,通過剪、拼、折、移、擺、畫、量、觀察、比較等活動,體驗、感悟新知識。因為課堂中有動手操作的內容,自然少不了要通過熟悉教材,了解操作過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課前准備好。同學只有親歷了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才能知其所以然。
6.合作式預習法
同學之間互相切磋、交流,可小組合作分工,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的預習方式,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來共同完成預習任務。合作式預習培養了同學的團結合作精神,提高了同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❷ 怎樣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預習習慣
如何才能調動學生主動預習的意識呢?首先學生自發的對新知識的好奇,是學生積極、主動預習的前提;其次老師循循善誘的正確引導為學生能夠自覺完成預習創造了條件。
一、課前預習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自由度愈高的學習,身心投入的程度愈高,興趣也就越高」可以說,真正有質量的預習,不僅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使學生在數學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培養和提高。預習,在新課程新理念下應該賦予新的內涵。我們應該把預習看作是對課堂教學的准備,它是學生帶著自身的經驗和背景來預習,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而這些體驗和感受使課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通過預習在課堂上可能會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內容。
在教學中,常常有一些接受能力比較慢的學生,對教師所講解的內容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消化吸收。但是有的學生會因為前面的知識還沒有完全理解再學習後面的知識,感覺難度很大,而逐漸失去興趣。要求課前預習以後,這部分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與理解,初步掌握了要學習的知識,有了一些成功感,這種成功感促使他想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也就會積極參與課堂上的討論、交流,對自己的學習便有了信心。漸斬地覺得數學不再難學,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
二、課前預習要加強方法的指導
使學生學會自學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策略,一個人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就能獨立地向新認識領域進軍,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識的頂峰。所以,要想讓學生具有自學的本領,作為教師就要重視方法的指導。經過實踐和反思,我認為預習方法的形成可從以下五個環節進行指導。
⒈ 看一看。引導學生仔細看書,邊看邊勾畫,自定統一符號,如重點加「?」(著重號),難點加「△」,疑點加「?」,等等。做到粗讀、細讀和精讀一體化,堅持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邊讀邊記,邊讀邊思。
⒉ 讀一讀。細讀內容,理解主要數學知識。這是預習的主要環節。學生在對數學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後,可以讓學生舉一些具體的例子來形象的理解概念,從具體的例子中抽象出概念來。
⒊ 摸一摸。動手實踐來感受數學。《課標》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在預習時,也應該指導學生動手實踐來理解數學知識。
⒋ 比一比。巧用對比來分析關系。在數學的學習中「對比」是很重要又經常用到的學習方法,在預習時也是如此。
5.試一試。預習時大膽嘗試解答例題來思考問題。在小學數學課本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的設計是以解答數學問題的形式出現的。如果不指導學生怎樣預習這樣的內容,就很有可能造成學生讀完題後看看答案。在似懂非懂的情況下不勞而獲,不利於學生學習能力和習慣的養成。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碰到這樣的內容,先將課本上的解答方法用紙蓋住,自己嘗試審題、解答。解答後與課本上的方法對照,不會解答的再看課本上的過程與結果。這樣學生通過了自己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過程,就會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三、課前預習要建立交流機制
小學生的知識經驗有限,盡管學生課前進行了自學讀懂了一些,但必然存在一些內容在理解上膚淺、或模糊、或未知甚至錯誤的。學生作為學習個體,本身就存在著差異,預習後的課堂面臨學習差異可能更大。
那麼預習後的課該如何組織?
1.評價――對學生的預習過程或是結果,教師應採取多種方法及時地檢查、評價、反饋,注重發揚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思考的主動性。比如可以通過課前提問、小問卷、小老師等形式檢查預習成果,及時給予評價激勵。同時教師可以掌握學生知識起點,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對沒有預習習慣或預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教師要及時給予幫助,使其嘗到課前預習的甜頭。
2.體驗――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預習成果改變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想的多、說的多、交流的多、體驗的多……使其個性得到充分的發揮,漸漸地學生對預習產生慾望。通過長期不斷的訓練,學生將會把課前預習作為一項常規的學習任務來完成。
四、課前預習的內容要有所選擇
數學教材中的內容,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需要進行課前預習的。對於結論性的知識,學生會有「先入為主」的想法,往往只看結論而忽略了對知識的探索和理解。
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對某些知識點理解錯誤,產生誤解。
如:中位數、眾數、平均數之間的區別和聯系,什麼時候用平均數表示比較合理、什麼時候用中位數表示比較合理。如果學生對知識產生了誤解,要糾正學生對知識的誤解有一定的難度,因為第一印象是比較深刻的。
五、課前預習要持之以恆的引領
預習要堅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廢。千萬不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預習覺得沒有進步,就放棄了。要注意不斷修正預習方法,並從課前預習入手,逐漸發展到單元預習和學期預習,逐漸形成預習習慣,不斷提高預習能力。
另外,教師在引導學生學會預習的同時,應創設情境,提供學生活動的機會和活動的題材,讓學生探索、研究、創造性地學習新知。只要教師正確引導、把握知識的系統性、調整好教學模式,數學課堂就會異彩紛呈,生機勃勃!
總之, 要學好數學,就要培養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在有效教學背景下,課前預習對學好數學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做好課前預習,不僅可以明確新課的重點和難點,發現不懂的問題,使自己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學習;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❸ 小學生怎樣預習數學功課
這是一個好習慣。首先每一課時學完,當天掌握並復習。然後在作業完成後預習版。預習首先看知識點權,教科書中應該有著重標注的,然後看例題,能看懂就可以開始慢慢接觸後面的課內習題,看不懂的就想,想好就寫,加深記憶。然後還有疑問記下,明天課堂上注意有沒有對自身疑問的解答,沒有就要課後馬上問。如果是家長,不要逼迫孩子預習,而要讓他自己養成習慣。對於老師如果有要求預習,這是最好,畢竟現在的小孩還是比較聽老師們關於學習上的要求的,適當鼓勵讓他持之以恆。
❹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課前預習習慣
培根說:「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於習慣的不同,
它不是造就一個人,就是毀滅一個人。」可見,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自己的思想進入數學課堂,其實這就是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課前預習是學生對新課學習前獨立地對新內容進行准備性地學習,是課堂教學的前奏和序曲。在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的預習,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他們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培養學生數學課前預習的習慣,也是在新課改下構建「學生主動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先決條件。為此,作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課前預習習慣,教給他們正確的預習方法,從而使他們主動、自覺地參與數學教學的全過程,最終成為有較強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人。要培養小學生數學課前預習習慣,我個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轉變思想,重視預習
首先,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預習,不要認為預習使學生提前知道了教學內容,學生就不會慢慢地與教師經歷困惑、操作、比較、分析、綜合的思維過程,一起品嘗探索成功的滿足和愉悅。因為預習是學生自主參與、獲取知識的教程,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著名教育家魏書生曾說過:「學生通過資料能弄懂教材的百分之九十九,教師只起百分之一的作用。」百分之一與百分之九十九,這個比例也許是誇張了點,但至少說明了一個道理:沒有一定的活動范圍,人就無法完成重大的事情,兒童的自學意識和自學動力的幼芽,也必須在開放的學習活動時空中才能得以勃勃生長,而自學的第一步就是要學會預習。
其次,教師還應讓學生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教師既可以從理論方面給學生講講預習的好處,還可以在具體的數學學習活動中向學生滲透預習的重要作用,並鼓勵他們預習數學,逐漸讓他們體會到預習習慣的形成對自己的終身學習和發展至關重要。
二、激發興趣,樂於預習。
《課程標准》指出:‚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有高效的學習方法,科學的學習態度,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生動直觀和趣味盎然的學習會激發學生
小學各年級課件教案習題匯總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
對學習的慾望。‛預習這項學習活動也不例外,它是一種個體的、自覺的活動。開展這項活動需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正確的學習動機。
⑴、在預習活動中引入‚競爭意識‛。比如每周開展一次評比活動,評選出幾名‚預習小能手‛(或者‚預習小明星‛)。還可以讓預習得特別好的學生在課堂上當小老師,組織全班的匯報交活動。這樣,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就會反思自己的預習方法,取長補短,提高預習能力;另外,學生還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從而激發了預習的興趣。
⑵、多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比如,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時就說:‚我看誰是預習的小能手(或者『小明星』)!‛檢查預習效果時,發現預習得好的學生就在預習本上為他批註:‚你真是個會動腦筋的好孩子!‛‚預習得很成功,繼續努力!‛如果發現學生有進步也要及時表揚,比如,‚預習得真仔細!再多動一下腦筋,你都能當小老師了!‛‚繼續努力,老師相信你能行!‛等等。另外,還可以讓預習得好的同學在台體驗上展示自己的預習作業,並把預習的方法講給同學們聽。讓學生不斷體驗成功,樹立起自信。
⑶、建立適當的獎勵機制。對於預習得較好的或者預習有進步的學生,教師可給予適當的獎勵,同樣可以激發學生的預習興趣。如:獎給他們‚智慧星‛,累積到一定的數量就可以發給他們一些獎品。
三、授之以漁,學會預習
1、合理安排預習內容。學生初學預習時,不知從何入手,這時教師要設計好預習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去預習,做到有的放矢,針對性強。這對教師要求比較高,除了要分析自己學生的學情,還要結合教材特點對相關學習內容進行認真研讀,提出既有一定價值,又有吸引力,並能促使學生產生濃厚預習興趣的預習內容。最重要的是所布置的內容要有層次性,要讓學生通過預習、思考,解決
三個層次的問題:學困生只要通過仔細閱讀知道下一課我們學習什麼,大概是怎樣的就可以了;大多數中等生就應該在這個層次上思考為什麼是這樣的。而優等生應在兩個層次的基礎上思考還可以怎麼樣,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如:《長方形周長》的預習內容安排:①、說說長方形的特點和初步理解周長的含義。②至少掌握一種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③長方形的周長有幾種計算方法?哪一種最簡便?學困生只要求完成①題就行,中等生完成①②題就可以了,而第③題更高一個層次,主要是為學優生准備的。
2、選擇恰當的預習方法。由於學生年齡小,獲取知識的經驗不足,對其進行科學的預習方法指導非常重要,它直接關繫到預習的成敗和預習習慣的養成。 (1)、數學概念課的預習
讓學生在通讀新課內容的基礎上,動手畫畫、圈圈知識要點、主要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從整體上感知新的數學知識,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概念、結論畫一畫、圈一圈,使得新課中的主要內容顯現出來,以引起自己的注意,為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新知識做好准備。
① 列舉事例來理解概念。數學概念並不是無中生有,而是從具體的現實世界中抽象出來的,我們一定可以從身邊找到這些概念的原型。比如在預習《乘法的運算定律》時,讓學生舉一些具體的例子來說明概念,可以幫助學生形象理解概念。
② 動手實踐來感受概念。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在預習時,也應該指導學生動手實踐來理解數學知識。比如預習《三角形的內角和》時,讓學生剪一剪、拼一拼,這樣學生不僅對數學學習產生了興趣,還可以很自然的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的知識。 ③ 巧用對比來分析關系。在數學的學習中,對比是很重要又經常用到的學習方法,在預習時也是如此。比如預習《小數的加減法》時,讓學生將小數加減法的計演算法則、運算定律以及要注意的一些問題,與整數加減法進行對比,找到它們的區別與聯系。這樣不僅揭示了新舊知識之間的關系,而且有利於學生形成知識網路。 (2)、數學計算課的預習
①看懂例題。無論是新教材還是老教材,在計算課的編排上都會以例題的形式出示計算方法,為學生提供了預習的平台。學生通過預習已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掌握這些方法了,到了課堂上,我們就可以專心致志地解決學生在預習中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可以把知識學得更深、更廣。
②總結演算法。很多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法都不止一種,在預習時要讓學生思考不同的解題方法,並達到演算法的優化,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②嘗試練習。通過嘗試練習,可以檢驗學生預習效果,這是數學預習不可缺
少的過程。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數學知識,要讓學生通過做練習或解決簡單的問題來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既能讓學生反思預習過程中的漏洞,又能讓老師發現學生學習新知識時較集中的問題,以便課堂教學時抓住重、難點進行講解。
(3)數學操作課的預習
新課程的實施,要求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學生只有親歷了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才能知其所以然,其中免不了要親自動手做一做、試一試,因為課堂中有動手操作的內容,自然少不了要通過熟悉教材,了解操作過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課前准備好。如教學《統計》一課時,要學生統計家裡一個月的費用支出情況,這時,我們就可以將它作為預習的內容,讓他們在課前完成。
四、及時評價,促進預習
對學生的預習過程,教師應及時地檢查、評價和反饋。檢查的方式有:檢查學生的預習本、課前提問、課內提問、出幾個小題讓學生筆答等。無論採用何種檢查方式,檢查後都要對本次預習情況進行及時評價,以推動下次預習。這樣不僅對培養學生預習習慣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還便於教師及時調整課堂活動方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比如教學《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一課時,引入新課後我就向學生提問:「你們都預習了哪些內容?有哪些問題自己已經解決了?還有哪些地方存在疑問?」接下來我就讓他們在小組里交流互助學習,即與組內同學分享預習的收獲,一起討論存在的疑問。然後再讓各小組派代表上台匯報本組的學習情況。這樣,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課堂發言的積極性與流暢性、「疑問」的數量與質量、講解的層次性與邏輯性,了解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與掌握,並適時補充重難點知識,解決學生在本課學習中還存在的問題,並及時准確地對學生的課前預習作出評價。這樣的課堂,學生想得多,說得多,交流的多,體驗的多,個性發揮得充分,他們體會到了預習給他帶來的榮耀,再也不把預習當作是可有可無的事了。
五、常抓不懈,堅持預習
習慣是一種不易改變的行為方式,良好的預習習慣不僅要靠反復的訓練才能形成,而且要在長期的訓練中得到鞏固,使之定型。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要養成一種習慣,必須經過反復地訓練,這就需要老師和家長多方力量聯合起來,常抓不懈,持之以恆,使他們從一點一滴做起,積累起來,養成習慣。否則,一曝十寒,是不能養成好習慣的。
好的習慣會成為學生前進道路上的路標,會成為學生一生快樂的源泉。我們要讓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和探索能力,以適應時代的需要。有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預習是合理的『搶跑』」。學生一旦掌握了預習方法,一開始就「搶跑」領先,有助於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使學習變為主動,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又養成了良好的學習品質。
總之,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雖然是一項長期而繁重的教學任務,但是只要通過學生持之以恆的預習實踐,教師和家長科學、耐心的指導與監督,學生的預習水平就會不斷提高,良好的預習習慣就會不斷養成!
❺ 如何引導小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預習
預習一般是指上課前對新知識的自學准備,但初次接觸預習的學生缺乏具體的實踐和方法的指導。而數學預習又不同於語文的預習,語文課中每篇課文學習之前都有固定的預習內容,比如熟悉字詞、讀通課文等等。數學課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可分為概念課、計算課、操作課等,而對於不同的學習內容應該用不同的方法來預習。因此,教師應選取有代表性的內容,在課堂上一步一步地指導學生進行預習,讓每一個學生都掌握各種知識的預習方法。 1、數學概念課的預習 在數學學習中,數學概念的學習毫無疑問是重中之重,概念不清,一切無從談起。然而,這個重點又恰恰是一個難點,因為數學概念是人類對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簡明、概括的反映,非常抽象,而不少孩子抽象思維差,要掌握乾巴巴的數學概念對於小學生來說並非易事,所以,加強課前預習很有必要。 (1)通讀內容,了解主要數學知識 讓學生在通讀新課內容的基礎上,動手畫畫、圈圈知識要點、主要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從整體上了解新的數學知識,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概念、結論畫一畫、圈一圈,使得新課中的主要內容顯現出來,以引起自己的注意,為理解和掌握知識做准備。 預習不是瀏覽課本,對預習中遇到的疑難之處,要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識。但小學生的學習能力畢竟有限,對於有些一時難以解決的疑問要做好標注,發現問題也是預習的關鍵所在。學起於思,思起於疑,預習就是尋疑的過程。因為有了問題,學生對新課的學習才有目標,有目標的學習,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細讀內容,理解主要數學知識 A、舉例來理解概念。數學概念並不是無中生有,而是從具體的現實世界中抽象出來的,我們一定可以從身邊找到這些概念的原型。讓學生舉一些具體的例子來說明概念,可以幫助學生形象理解概念。例如對鈍角的理解,課本上只有一句話:比直角大的角是鈍角。學生就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許多鈍角。這個是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的過程實際上是學生理解概念的過程。 B、動手實踐來感受概念。《課標》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在預習時,也應該指導學生動手實踐來理解數學知識。例如《長方體和在正方體的認識》的預習中,我指導學生在身邊找一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物體,像火柴盒、魔方、葯盒、數學課本等,並讓學生動手去數一數、摸一摸這些物體的面,使他們有一個感性的體會,以便於進行進一步的區別。活動是孩子的天性,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不僅對數學學習產生了興趣,還可以很自然的理解和掌握了數學知識。 C、巧用對比來分析關系。在數學的學習中對比是很重要又經常用到的學習方法,在預習時也是如此。如預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可以指導學生將正方體的特點與長方體的特點進行對比。再如預習《除法的認識》時,可以指導學生將除法與乘法進行對比。使用對比不僅可以揭示兩個新知識之間的關系,利於學生理解知識的外延和內涵;還能揭示新舊知識之間的關系,有利於學生形成知識網路。 2、數學計算課的預習 數學是姓數的,數的計算自然成了數學課中的重頭戲。雖說計算課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識不像概念課那樣抽象,但要想知其所以然也並不是那麼簡單的。所以要鼓勵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對計算方法有個初步的了解,使課堂上有更多的時間去探究其所以然。 (1)看懂例題 老師應該相信學生不是一張白紙,他們是有一定的學習經驗的,對於新知識的學習應該建立在他們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無論是新教材還是老教材,在計算課的編排上都會以例題的形式出示計算方法,為學生提供了預習的平台。學生通過預習已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掌握這些方法了,到了課堂上,我們就可以專心致志地解決學生在預習中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可以把知識學得更深、更廣。 (2)嘗試練習 新教材往往會在計算課中創設一個情境,以其中的一種情況作為例題,而剩餘的幾種情況則為學生提供了嘗試練習的機會。通過嘗試練習,可以檢驗學生預習效果,這是數學預習不可缺少的過程。數學學科有別於其他學科的一大特點就是要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數學知識,要讓學生通過做練習或解決簡單的問題來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既能讓學生反思預習過程中的漏洞,又能讓老師發現學生學習新知識時較集中的問題,以便課堂教學時抓住重、難點。 ⒊數學操作課的預習 新課程的實施,要求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學生只有親歷了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才能知其所以然,其中免不了要親自動手做一做、試一試,這就使得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課中多了動手操作這個內容。那麼,對於這樣的數學知識,我們在課前應該怎樣指導學生預習呢?如在教學《測量》時,學生通過看書就會很自覺地准備好尺子。再如,有些操作活動需要學生在課外進行,如教學《統計》一課時,要學生統計家裡一個月的費用支出情況,這時,我們就可以將它作為預習的內容,讓他們在課前完成。 總之,我們要讓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和探索能力,已經適應時代的需要。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是簡單地學教材,而是把教材作為引子,作為材料,根據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必要的取捨與加工。所以,每一個學生帶著自身的經驗和背景來進行預習,必將會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這些體驗和感受都可以作為課堂上交流的材料,還有課前基於教材內容所進行的聯系生活和社會實際的實踐活動,所進行的調查,所搜集的材料等等,都是課堂上特有的課程資源活,將使課堂教學變得充實、豐滿起來,使課堂上的交流充分、深刻起來,使課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內容,促進課堂的有效教學。
❻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預習能力
有些教師認為,讓學生預習就讓學生提前知道了所要學習的內容,這樣上課版就沒有懸念,學生就沒有權好奇感,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實並非如此,教學的課前預習很有必要。通過課前學生自己的先預習,能讓學生及時發現自己的不明白之處,在新授課學習時就可以帶著疑惑、帶著想法去聽
❼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預習能力
一、預習,必不可少
教學實踐表明,有效的預習,能提高學習新知識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可以提高孩子課上聽講的效率,改變被動學習局面;同時也是培養自學習慣,提高自學能力最有效途徑。數學學科的學習,要十分重視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
(一)預習,將教材變成「學材」
學生是能動的人,教材也並非擺設。學生完全有可能預先翻閱教材。預習後,對簡單的問題,學生能從容而順利解決,增加了表現的機會;對復雜的問題,學生有前面節省下來的充裕時間來重點攻關,增加了成功的機會。
如果只有一些學生有預習行為,那麼他們的超前回答有時的確會「搞砸」課堂。其「糟糕」的原因在於其他學生沒有預習教材,學生的學習起點和學習狀態不同。教師難以兼顧和調控學生這種「有所知」與「未所知」並存的局面,可能導致預設的教學方案減效甚至失效。解決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禁止全體學生預習,教材就是「教材」;另一種是倡導全體學生預習,教材變成「學材」。這里,我傾向後者,譜寫好預習後的課堂教學篇章。這樣,師生「步調一致」,教學秩序還會亂嗎?!至此,預習就不再成為學生的負擔,轉而成為學生「致富」門路和「追求」對象。
(二)預習更有利於學生的探究和創新
從長遠看,信息化社會知識日新月異、層出不窮,如果都由教師教給學生或者都由學生探究得到,這不現實,也沒必要。終身教育更需要一個人具備良好的自學能力。限於小學生的認知水平,他們預習後未必就已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預習過程或許是「囫圇吞棗」的不細致,或許是「蜻蜓點水」的不深入,所以他們更想在課堂中「反芻」,在教師和同學的幫助下「細嚼」和「消化」那些預習時「吃不了兜著走」的知識。
此時,學生的探究和創新將更具深層性,他們不再「徘徊」於知識的直白處和局限於教材的坦露處,而會「纏綿」於知識的曲折處和創造於教材的潛隱處。例如:學生預習後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學生的探究點可在「為什麼要沿著高剪」,創新點可在「還有其他剪拼方法嗎」。
(三)將學困生「補在課前」
學困生對預習的教學方式會感到困難。對此,我們把傳統的「補在課後」改為「補在課前」,幫助學困生復習舊知並預習新知,縮短他們與其他學生之間的差距,便於他們適應預習後的課堂教學。
二、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組織學生進行預習
在平時生活中,我們往往見到這樣的現象,教師對學生說:「回家把明天要學的內容預習一下。」但學生知道如何預習嗎?許多學生把預習簡單理解成看數學書,學習時走馬觀花,一目十行,難以深入教材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索新知,也有些學生把書後的習題做一遍便認為是大功告成了。學生的預習指導不到位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會造成學生依賴模仿的習慣,會縮小探究的空間,導致思路閉塞,難以實現創新,限制了學生個性化思維的出現,甚至造成學生對學習數學興趣的減退。
(一)教師要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指導預習
確實,預習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要根據具體內容具體處理,教師要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指導預習。對於課堂上將要學習的內容,有時候需要預習,預習使課堂教學變得充實、豐滿起來,使課堂上的交流充分、深刻起來;有時候則不需要預習,不預習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一種新鮮感,有一種探究的慾望和熱情,有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提高學習的效率。具體到教材中的某一個章節或某一篇課文,要不要預習,教師就要根據學生、教材等各方面的實際情況作出決策了。我個人認為,數學課預習的重點應放在數學概念、數學原理的掌握上。
比如,《確定位置》一課,教室里的第6組第2個同學,就可以用數對(6,2)表示。也就是用數對的形式來表示位置。這么一課的內容如過讓學生提前預習,學生就不可能出現在課堂上創造數學符號的靈性。即使學生在預習後對「數對」的理解只是一知半解,但書上已有的模型會扼殺他的創造慾望。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預習活動
學生可以去閱讀教材,也可以針對教學內容去進行一些實踐活動,如查閱資料、進行調查、製作學具等等,都可以看作預習。進行預習時,可以是學生的個體行為,也可以是群體行為,如小組合作、請教家長和教師等等。
❽ 如何提高小學生數學的預習能力
一、培養學生數學預習能力的必要性
預習是學習的開始,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准備。預習充分、合理、有效,不僅有利於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提高,也必然促使教師更加深入地去解讀教材,預設課堂。學生的預習與教師的預設相互交融的時候,是課堂最具生命力的時候。預習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受創造的快感。
預習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內容,在課程實施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我們都知道,有效的學習一般包括課前預習、課內學習,課後鞏固,三者缺一不可。而課前預習的作用就在於使每個學生對學習內容有個整體把握,對學習困難有個心理准備。預習內容是所學新知識的基礎與先導,所學知識是預習的延伸與發展。通過預習可以使學生更加熟悉、掌握一些已有知
識,並對新的知識完成在「知識樹」上的架構,為學生有效的課堂學習奠定基礎;也就是說,預習在數學學習中起到了一個承前啟後的紐帶作用。
二、培養學生數學預習能力的策略
「授之一魚,只供一餐;授之以漁,可享一生。」指導學生學會預習是學法指導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科學的預習方法,使學生能合理地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有效地預習,才能取得良好的預習效果,才能為新知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預習方法的指導、訓練,可以使學生學會預習,並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執筆而自能合度」的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有效目標設定
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老師布置預習就是一句話:「今天回家預習某某頁,某某內容。」學生往往無所適從,這樣不僅達不到預習的目的,反而會養成學生做事盲目、草率的壞習慣。我們的學生千差萬別,他們的接受、理解、感悟能力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就告訴我們:預習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盡量從學生實際出發,起點要低,要循序漸進地設立恰當的預習目標。首先,預習作業的布置不能機械單一;其次,預習作業布置不能簡單隨意,要有針對性;最後,還要注意不能一刀切,缺乏層次。也就是說,我們要盡量制定些學生稍做努力就能完成的目標,讓他們比較樂於完成預習作業。 (二)指導預習方法
合理地選擇方法有利於學生提高學習的效率。指導預習要因材而異,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習內容,預習的方法也不相同。如:概念型教材重點採用閱讀理解法預習,計算內容重點採用嘗試練習法預習,而幾何內容則適合採用實驗操作法預習……總之,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根據具體的學習內容合理地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方法預習數學,一般以某一種(或幾種)學習方法為主,輔以其它。這樣的預習有利於學生對內容的獨特理解,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對數學預習方法的指導可以分以下四步進行:
1、通讀內容,圈畫要點,了解大概內容。這一過程主要針對概念性的數學知識。學生在通讀內容的過程中,從整體上了解了新的數學知識。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概念、結論畫一畫、圈一圈,使得新課中的主要內容顯現出來,為理解和掌握知識做准備。例如在預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先讓學生找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一邊看書,一邊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分別有哪些特徵,並在書上圈畫出來。
2、細讀例題,初步理解,「消化」重點知識。學生在對數學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後,就要指導學生怎樣「消化」這些知識,初步完成預習文稿,這是預習的主要環節。如何指導學生怎樣「消化」呢?一般來說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列舉事例,理解概念。數學概念並不是無中生有,而是從具體的例子中抽象出來的。讓學生自己學會舉一些具體的例子來說明概念,幫助形象理解概念。例如對「約數和倍數」的理解,課本上只有一句話:「如果整數a能被整數b整除,就a叫做b的倍數,就b叫做a的約數。」學生就可以舉出這樣的例子:6能被2整除,6就是2的倍數,2就是6的約數;15能被5整除,10就是5的倍數,5就是10的約數等。表面上看,是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實際上學生是在用具體的例子理解概念,當量達到了一定的標准就會有質的飛躍。 (2)動手實踐,感受數學。《課標》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在預習時,也應該指導學生動手實踐來理解數學知識。例如《長方體和在正方體的認識》中對「面」、「棱」、「頂點」的預習,我指導學生在身邊找一些長方體的物體,像火柴盒、魔方、葯盒、數學課本等。讓學生動手去摸一摸這些長方體物體的面、棱、頂點的數量。又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中對體積公式的推導,課本中有較為明確的推導過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親自擺一擺、算一算、想一想,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更助於學生應用體積公式。我們都知道,活動是孩子的天性,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不僅對數學學習產生了興趣,還很自然的理解和掌握了數學知識。
(3)嘗試解題,思考問題。在小學數學課本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的設計是以解答數學問題的形式出現的。如果不指導學生怎樣預習這樣的內容,就很有可能造成學生讀完題後看答案的現象。而學生在似懂非懂的情況下不勞而獲,自然不利於學生學習能力和習慣的發展。碰到這樣的內容,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課本上的解答方法先用東西蓋住,自己嘗試審題、解答,解答後再與課本上的方法對照;或者實在不會解答時再看課本上的。這樣學生通過了自己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過程,就會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4)巧用對比,分析關系。在數學的學習中「對比」是很重要又經常用到的學習方法,在預習時也是如此。如預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可以指導學生將正方體的特點與長方體進行對比。再如預習《百分數應用題》時,可以指導學生將百分數應用題與分數應用題對
比。使用對比不僅可以揭示兩個新知識之間的關系,利於學生理解知識的外延和內涵;還能揭示新舊知識之間的關系,有利於學生形成知識網路。
3、初步練習,檢驗效果,完成「我的嘗試」。這是數學預習不可缺少的過程。數學學科有別於其他學科的一大特點就是要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數學知識,要讓學生通過做練習或解決簡單的問題來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既能讓學生反思預習過程中的漏洞,又能讓老師發現學生學習新知識時較集中的問題,以便課堂教學時抓住重、難點。
4、精讀難點,思考疑點,記錄「我的疑問」。這也是數學預習的重要一環。預習不等於自學,對預習中遇到的疑難之處,要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識,不一定非要在預習時解決,發現問題才是預習的關鍵所在。「學起於思,思起於疑」,預習就是尋疑的過程。因為有了問題,學生對新課的學習才有目標。有目標的學習,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在教學實踐中, 還可以利用兒歌來讓學生記住預習數學的方法和步驟:「預習法,要牢記;一遍粗讀,二遍要細;重點圈,難點畫;疑點標,易點練;會分析、善質疑;和諧高效來預習,學好數學真容易。」 作為教師,及時有效地介入學生的預習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預習中的學法指導與訓練,可以促使學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執筆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對於一些比較難的內容,預習時如果能促成小組研究性的預習,那麼學生接觸的范圍和視野一定能夠更加開闊;也可以通過家校信息平台,取得家長的支持,幫助學生更快地解決一些預習中碰到的困難。
(三)精心設計文稿
預習文稿是學生進行有效預習的「導航」和「拐杖」,它能夠使學生明確預習的內容和方向,提高預習的效率!設計預習文稿的原則是:1、預習題要有針對性,即針對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2、要養成預習的習慣,就要激發學生對預習產生興趣,所以設計的預習題要體現趣味性,能激發學生求知慾,使他們主動探求問題。3、預習題要有啟發性和指導性,能啟迪學生思維。4、預習題要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預習不要流於形式也不要要求過高,學生「跳」了,還是摘不到桃子,或預習形式千篇一律,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按照預習要求,讓學生以預習文稿設計的問題為依據,根據預習提示,主動查閱教材,做實驗,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嘗試獲取知識,自主發展能力。從實際操作中可以發現預習文稿介入課堂還有以下作用:(1)幫助老師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相應地調整教學環節。教師所預設的教學難點不一定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難點,反之,我們未曾預設的卻有可能是學生理解上的難點。(2)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學生通過預習,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疑問,帶著問題學習,注意力相對集中,當自己能夠為其他學生答疑的時候更是熱情高漲。課堂中學生的緊張程度、興奮程度都明顯提高,相應的教學效率也提高了。(3)增加了課堂的容量,使得知識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拓展了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4)培養了學生問題意識和提出問題的能力。通過運用數學預習文稿,很多孩子充滿了自信,原先成績較差的學生敢於在小組里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也能認真傾聽別人獨到的見解,又找回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加了學習數學的信心,獲得了從未有過的成功體驗! (四)注重預習檢查
美國著名專家H西蒙說:「只有當學習者知道學習的結果如何時,才能發生學習興趣」。可見,及時檢查預習情況,對培養學生預習習慣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對作業檢查,老師不能說一套做一套,一定要每天按時檢查預習作業,檢查的形式有教師提問檢查、同桌互檢、小組交流匯報等。檢查中,若發現學生沒有完成預習,要督促其及時補上,並通過思想教育,讓學生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對認真完成的學生要大張旗鼓的表揚。在教學過程中,我也會設計一些環節,讓認真預習的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預習成果,讓他們起到引領、示範作用,使其
他學生感受到預習的好處,從而產生認真預習的願望。對學生的預習作業,我從不做簡單評價,時時注意給予真誠而富有強烈感情色彩的評價。讓孩子從中感覺到老師對他的付出的認可、贊許,給予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學生更主動地完成預習,從而培養學生預習的興趣。此外,新《課標》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要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的預習效果存在差異,對預習效果不要強求學生都到達相同的水平。
培養學生數學預習能力不能急於求成,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當學生有了預習的興趣、掌握預習方法之後,對預習也應有了自己的認識,他們會認識到,預習可以幫助自己,更快更好地掌握課堂上老師將要教學的內容和任務;同時,只有自己認真地預習,才能在課堂上與同伴們進行充分的交流與探討,才能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思維的火花和光亮。久而久之,學生便會漸漸養成預習的良好習慣。實踐證明,只要教師能有計劃地堅持不懈地指導和督促學生預習,學生定能學會預習,學會學習,也會更加自主地走進數學課堂!
❾ 如何指導農村小學生進行數學預習
預習不只是為了更好地完成預設的任務,更重要的是為了使課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內容。因此新課程理念下的預習應該是形式多樣的,是豐富多彩的。預習不僅是將課堂上要講的內容看一看,而是要針對不同的內容布置預習任務,把預習看作是對課堂教學的准備。學生上課前基於教材內容所進行的聯系生活和社會實際的實踐活動,所進行的調查,所搜集的材料等等,也都可以看作預習。例如:記錄一段時間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數量;隨家長買物品時經家長還價後「幾折」買到的;儲蓄時選擇那種儲蓄獲利更多等等。它是學生帶著自身的經驗和背景來預習,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而這些體驗和感受使課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
小學教學課本上的知識許多是屬於遷移性的教材,學生已經具備了學習新知基礎,例題的呈現方式也比較適合學生「預習」,例題大多留有讓學生思維的空間。
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景,教師在布置數學作業時總不忘加上一句:「回家把明天要學的內容預習一下。」這句話幾乎成了許多教師的「口頭禪」,但學生知道如何預習嗎? 小學生年齡小,能力有限,預習時往往不知從何下手,許多學生把預習簡單理解成看數學書,學習時走馬觀花,一目十行,難以深入教材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索新知,也有些學生把書後的習題做一遍便認為是大功告成了。把預習當成了枯燥任務來完成,久而久之會造成學生對學習數學興趣的減退。因此,教師要有步驟地分階段地進行預習方法輔導,必要時可開設預習指導課,在課堂上選取有代表性的內容,創設課前預習的情境,一步一步地指導學生,讓每一個學生掌握預習方法。可以採用這樣的四步驟來設計預習題:做什麼——怎樣做——為什麼這樣做——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
開設預習指導課。在課堂上選取有代表性的內容,創設在家裡預習的情境,一步一步地指導學生預習。例如:小學數學第六冊「年、月、日」一課時,讓學生從以下四個步驟由淺入深預習這一內容:
(1)初讀課本內容,了解主要內容。(2)細讀課本內容,理解每句話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句子劃上線。(3)想一想,新知識新在什麼地方?與舊知識有什麼關系?(4)試一試,課本上的練習會不會做,這樣做的道理是什麼?先留20分鍾給學生自學。
一、以「問題」為主線,科學組織預習
「預習」就其本質而言是在教師間接指導下的自學活動,預習過程由「問題」始,又以「問題」終。學生依據教師提出的問題或提示而展開自學,通過思考教師的問題、藉助舊知與經驗而獲得對於新知的初步理解,同時又向教師提出預習過程中的疑問、不解或新想法、新見解。
我們可以把三年級作為學生學會預習數學的起點。開始訓練時,要突出 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安排適量的時間,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預習,要給學生提出明確的預習要求、步驟,教給學生具體的預習方法。例如,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前,我要求學生這樣預習:1、閱讀課本第47至48頁,把你認為重要的語句用直線劃下來,多讀幾遍,看看是否理解;把不懂得地方做上標記。2、找一找身邊的正方形和長方形,量一量、算一算,看看有什麼發現,記下來。3、課本上提出的討論題,與同學說一說。4、 「做一做」你會嗎?請試著做一做。5、再一次看書, 說說這節內容重點學習的什麼,想想還有什麼疑難之處,記下來。到了四年級,就可以把預習活動「置之課外」了,但每課時前要給學生以「預習提示」,指導學生按預習提示,結合已學到的方法去進行預習,這樣一路走下去,到了高年級,學生就可以獨立進行預習了。
1、精心設計預習問題
預習問題是學生預習自學時的基本「憑借」,預習問題設計得當是取得良好預習效果的關鍵。好的預習問題具有引導學生自學、啟迪學生思維的作用。
(1)、預習問題要有可操作性。
布置預習作業,既要防止出現「今天請同學們回去預習例幾或多少頁」這樣空泛的預習要求,又不能將問題設計得過大。教師要善於將預習要求分解為若干小點或用若干小問題來呈現,以方便學生根據預習問題來展開自學。
如教學2、5的倍數的特徵時,「預習綱要」是這樣安排的:五上p4-5
1、5的倍數的特徵是怎樣的?
2、什麼叫奇數?什麼叫偶數?
3、2的倍數的特徵是怎樣的?並在書上第4頁把2的倍數圈一圈。
4、難點: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的數的特徵?
5、嘗試解答:教材第5頁的「練一練」。
6、想一想:還有什麼疑問,請在書上記錄下來,請作好課堂提問。
(2)、預習問題要體現量力性。
通過預習,學生確能初步理解、解決一些問題,但通過預習學生確能初步理解、解決哪些問題,教師不但要心中有數,而且要有較為准確的估計,不能簡單化地將教學目標與預習目標混為一談,不恰當地提出一些過高的要求,挫傷學生預習的積極性。
(3)、預習問題要體現啟發性。
預習的過程就是學生試圖理解新知、嘗試解決新問題的過程。有點撥作用、有啟發性的預習問題有助於學生理解新知、嘗試成功。
例如,預習 「小數除小數」。由於學生已熟練掌握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新知的關鍵是運用商不變性質將除數是小數轉化為除數是整數。可設計這樣的預習題:四下p64
①閱讀p64的《誰打電話的時間長》
②仔細閱讀「笑笑」和「機靈狗」說的話,說說要使商不變,被除數和除數應該怎樣變化?
③小數除法是怎樣轉化成整數除法的?運用了什麼規律?
④ 完成算一算中空白部分。
⑤ 試一試:91.2÷3.8
(4)、要因課而宜,把握好預習的適應性。
有的課時教材敘述詳細,形象直觀,與學生的舊知、經驗緊密相關,利於學生全部自學;有的課時教材敘述簡略,抽象概括,不利於學生自學;即便是同一課時也會存在有的內容宜於自學,有的內容適於講解。因此,不宜將一些抽象的、屬於教師講解的、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劃定為統一的預習內容。
2、合理確定預習形式
「讀」(讀書)、「想」(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試」(仿練、試做)、「問」(學生提出問題或新見解)是小學數學預習的基本形式,但預習作業絕不能落入依葫蘆畫瓢的窠臼,一味重視模仿性做題。結合具體的預習內容,可以或以「讀」為主,或以「想」為主,或以「試」為重點,或側重於「問」。
此外,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還可以設計特殊的預習形式,例如:
收集數據:如教學質量單位、容積單位前布置學生從有關實物上收集相關數據。
查閱資料:如教學「圓周率」前布置學生查閱祖沖之的資料。
製作、觀察:如教學長方體、圓柱等立體圖形前布置學生製作學具,並觀察特徵。
實驗、撰寫實驗報告:如教學圓錐和圓柱的體積關系之前布置學生實驗並撰寫實驗報告。
總之,預習的形式要多樣化,要找准學生的能力點、瞄準學生的興趣點,切實使學生預習時「動」起來。
二、選擇恰當的預習方法。由於學生年齡小,獲取知識的經驗不足,對其進行科學的預習方法指導非常重要,它直接關繫到預習的成敗和預習習慣的養成。
(1)、數學概念課的預習
讓學生在通讀新課內容的基礎上,動手畫畫、圈圈知識要點、主要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從整體上感知新的數學知識,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概念、結論畫一畫、圈一圈,使得新課中的主要內容顯現出來,以引起自己的注意,為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新知識做好准備。
① 列舉事例來理解概念。數學概念並不是無中生有,而是從具體的現實世界中抽象出來的,我們一定可以從身邊找到這些概念的原型。比如在預習《乘法的運算定律》時,讓學生舉一些具體的例子來說明概念,可以幫助學生形象理解概念。
② 動手實踐來感受概念。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在預習時,也應該指導學生動手實踐來理解數學知識。比如預習《三角形的內角和》時,讓學生剪一剪、拼一拼,這樣學生不僅對數學學習產生了興趣,還可以很自然的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的知識。
③ 巧用對比來分析關系。在數學的學習中,對比是很重要又經常用到的學習方法,在預習時也是如此。比如預習《小數的加減法》時,讓學生將小數加減法的計演算法則、運算定律以及要注意的一些問題,與整數加減法進行對比,找到它們的區別與聯系。這樣不僅揭示了新舊知識之間的關系,而且有利於學生形成知識網路。
(2)、數學計算課的預習
①看懂例題。無論是新教材還是老教材,在計算課的編排上都會以例題的形式出示計算方法,為學生提供了預習的平台。學生通過預習已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掌握這些方法了,到了課堂上,我們就可以專心致志地解決學生在預習中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可以把知識學得更深、更廣。
②總結演算法。很多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法都不止一種,在預習時要讓學生思考不同的解題方法,並達到演算法的優化,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②嘗試練習。通過嘗試練習,可以檢驗學生預習效果,這是數學預習不可缺少的過程。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數學知識,要讓學生通過做練習或解決簡單的問題來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既能讓學生反思預習過程中的漏洞,又能讓老師發現學生學習新知識時較集中的問題,以便課堂教學時抓住重、難點進行講解。
(3)數學操作課的預習
新課程的實施,要求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學生只有親歷了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才能知其所以然,其中免不了要親自動手做一做、試一試,因為課堂中有動手操作的內容,自然少不了要通過熟悉教材,了解操作過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課前准備好。如教學《統計》一課時,要學生統計家裡一個月的費用支出情況,這時,我們就可以將它作為預習的內容,讓他們在課前完成
❿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課前預習習慣
一、積極鼓勵小學生,增加他們課前預習的數學的興趣
每個小學生都有渴求數學知識的慾望,教師在培養他們課前預習的習慣時,要特別注意保護和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更要注意調動和提高他們預習的積極性,強化他們的學習需要。比如:我們在教學生學完7的乘法口訣以後,可以對學生說:「我們學完7的乘法口訣了,同學們想不想知道8的乘法口訣啊?8的乘法口訣是怎樣得來的呢?同學們要想知道這些問題,就請同學們先自己預習預習8的乘法口訣吧!老師在等著看看哪位同學預習得最好,老師要獎給他一朵小紅花。」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就往往會他們提前預習的積極性。
有時,後進生積極性會更高,可是他們在預習時可能會提出幾個非常非常簡單的問題,這時候作為我們教師的,要有耐心,積極地傾聽他們提出的問題,切不可打消他們的積極性,一定注意不能說:「你真笨,連這么簡單的問題也問老師,這么簡單的問題先問問其他同學,別來問我。」等等傷害學生自尊的話。教師要有耐心,積極的啟發他們,鼓勵他們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並且表揚他們善於動腦,是個愛學習的好孩子。這樣小學生們積極預習的興趣就會越來越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就會在不知不覺提高了,老師也省心了。
二、教師要善於挖掘生活素材,來激發他們的預習興趣
數學來源於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尤其是小學數學知識在生活中處處體現,現行的小學數學教材編寫又特別注意適合小學生的認識水平。因此,我們教師在上課前,要善於讓學生挖掘生活的素材,讓學生感覺到數學的作用,感覺到數學就在身邊,從而激發起小學生提前預習的興趣。
比如,我在教學小學一年級《分類》這一節課內容時,我在課前留下這樣的預習任務。要求學生們和自己的家長逛超市或者書店、文具店。逛的時候不能只想到吃和玩。要注意留心觀察超市裡的各種商品是怎樣擺放在一起的?這樣擺放有什麼好處?這樣,學生們在上課時,老師要他們回答問題時他們會很自然回答「超市裡的商品是按照同樣的商品和同樣的商品放在一起,不是各種商品雜亂擺放的,很有條理。很整齊。」也可以讓學生回答這樣擺放的好處,這樣就為學習分類知識打下了基礎。
老師還可以布置這樣的預習任務,讓學生整理自己的玩具箱和書包。讓他們自己動手感到分類知識的重要性。讓學生通過自己生活情境的切身體會,來和數學內容的交融。這樣,使學生了解到數學知識和自己的日常生活聯系緊密,增加學生們學習數學的趣味性,充分調動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引導學生積極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們的預習習慣
學習數學就是為生活服務的。為了使學生了解到學習數學的好處,增加他們預習的目的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不斷通過開展生活實踐活動,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接觸生活,感受生活,逐步認識到數學知識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聯系和區別。比如我在學生學習《認識人民幣》這一節課前,我就為學生們創設了這樣一個買東西的情景再現。我在講桌上擺上學生們的一些學慣用具,並且讓學生參與標上價格再找男女兩位學生做售貨員,然後找幾位同學做顧客,用事先准備的模擬紙幣到售貨員那裡買自己所需的學慣用具。這樣的真實場景再現,這樣的購物實踐場景,使同學們感到十分新鮮,學生們的積極性很高。並且同學們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懂得了錢幣的換算關系,也知道了各種文具的大概價格,同時學生們也學會了怎樣找錢。通過這樣的購物場景,也讓學生在模仿購物中認識和了解到了人民幣的知識,使學生在買賣東西的過程中掌握了人民幣相關的流通問題,更增加了他們社會實踐和交往的能力。
四、培養學生認真聽講的習慣
數學知識邏輯性強,又比較抽象,內容之間又相互聯系,讓學生認真聽講,培養他們認真聽講的習慣十分重要,培養學生怎樣去聽老師講,要聽哪些內容等等。告訴給學生上課時要認真聆聽老師所總結的方法,老師的解題思路和所提問題。因為這些都和上課有關。要讓學生知道上課時只有會聽的學生,才是能會思考的學生,上課時老師也要傾聽學生的發言,對他們的提問做出正確的回答。學生之間的聽說水準差不多,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聽。
教師為了提醒學生的聽講注意力,可以隨時提醒學生說:「誰聽懂了這位同學的發言內容」。這樣,讓學生感受聽的重要。教師還要教給學生聽的方法。比如:在聽時可以提醒學生「別人的發言要和自己對照一下,他們的想法和自己一樣嗎?你的想法和他的想法一樣嗎?不同在哪裡?你重復一遍,他的想法。」
我們也可以讓學生養成邊聽邊思考的方法。我們可以讓學生聽算,聽算可以訓練學生認真聽的習慣。我們可以訓練學生聽口述問題,讓學生即興回答。我們可以這樣做:每天讓學生進行五到十道題的口算練習,教師一邊讀題,學生一邊寫答案。要知道聽算訓練是培養學生認真聽的一種很好的做法,有時可以訓練學生聽題目,列式計算應用題的方法,讓學生寫出題的條件和所求問題,找出關鍵的句子所在,列出算式。訓練學生,只有認真聽才能寫出答案,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的聽的注意力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總之,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很有必要,學生習慣的養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環節,尤其是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培養,很有必要。它可以使老師事半功倍,學生學習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