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淺議小學數學教學怎樣因材施教
讓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能夠實現對其思維能力的鍛煉,並且使學生能夠回運用其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實答現對現實中一些數學問題的解決。對於小學教育而言,通過語文、數學等基礎學科的知識學習,能為學生日後的高階學習奠定基礎。因此可以說,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必須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對數學基礎知識實現扎實地掌握,並在此基礎上能夠做到靈活運用。
❷ 小學二年級數學不好怎麼辦
本文將告訴你答案。二年級孩子數學成績不好怎麼辦?這種情況在低年齡段孩子里非常常見,不用緊張!因為孩子年齡越小,所用的感性思維越多,而邏輯思維越少。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很正常。隨著她自身的生長發育,這一問題全越來越少。首先要做的是了解自己孩子是用什麼方法學習語文的,(語文學習中的感性思維多於數學)然後從中發現其學習的特點,並幫她把這種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轉到數學的學習上來。同時要保護她在數學學習方面的學習自信心,這樣經過一段時間,她就會在數學方面找回自信。萬不可進行不同科目之間的比較,也不可同別的孩子進行比較,也不要打擊孩子這方面的自信,否則會適得其反。另外,父母親自己的知識結構也會對孩子的教育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一個善於運用數理邏輯知識的人,而且與孩子的交往中也長長運用這方面的知識,那孩子也就會從中不斷地接受教育,而父母本身就不願意運用這方面的知識,那孩子自然也就不會對這方面的知識有感覺。孩子學不好數學怎麼辦呢?1.上課認真聽講2.抓緊重點,難點,要點3.多練習就能夠熟能生巧4.作業按時,認真完成5.考試時放鬆心態,細致地考,試卷發下來後錯題要弄懂6.遇到不懂及時虛心求教7.遇到一個題這種方法行不通換另一種方法思考,就是換位思考啦8.從生活中運用數學9.從失敗的數學中得到吸取教訓10.只要做到以上9點,就有了數學的基礎
❸ 小學二年級學生的數學基礎參差不齊,怎樣實施因材施教
這個簡單,你可以邊上新課邊在做題時復習,2年級時間多得是,那些較差的學生多叫他們上黑板做題,最好能給他們加幾條基礎作業,你就犧牲點時間幫助他們,小學生大多是被動學習!
❹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每個小學數學教師都應該深刻認識到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切忌教學時實施一個標准,搞一刀切,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尊重個性差異、實行因材施教。因為因材施教是實施差異性教學的核心,而分層教學是實施因材施教的有效方式。。在一個班內,學生的個性是各種各樣的,學生的認知水平差異也較大,教師應該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對每個學生進行因材施教。
要做好因材施教,首要任務是對學生要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從學生的智力因素、學習習慣、基礎知識等各方面都要了如指掌,進而實行區別對待的教學方式。教師在同一課時對各組學生分別實施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在傳統授課模式下,容易產生基礎較好的學生「吃不飽」、基礎較差的學生「吃不了」的矛盾,而分層教學能很好地解決這一矛盾。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實現分層教學,我們可從以下幾方面來實施。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對實施教學有導向作用。教師不僅僅要備教材、備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教學目標一般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教學時,教師應該以學困生「吃得了」、優秀生「吃得飽」為原則,既要有統一的教學活動,又要對學困生及時輔導,還要積極創造條件讓優秀生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讓他們嶄露頭角。同時教師需要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評價,保護學困生的自尊心,鼓勵優等生不斷超越自我,不斷培養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教學有法而教無定法,只有靈活應用教學方法,對不同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提問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啟發學生思維的主要途徑。要真正做好提問分層,教師在設計問題上必須認真研究。要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問題,啟發學生思維活動,循序漸進地掌握新知識。例如,教學「數位表上的游戲」時,教師可以分三個層次進行設問:第一層:(1)在數位順序表上,右邊第一位是什麼位?第二位,第三位呢?(2)在個位上放上1個小圓片表示幾?在百位上放上2個小圓片表示幾?(3)205這個數是由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4)你能用小圓片在數位表上擺出這個數嗎?第二層:(1)還是205,某同學想在數位表上加上一個小圓片可以怎樣放?(2)放在個位上這個數是幾?比205多了多少?其中的原因是什麼?(3)放在十位上呢? 比205多了多少?其中的原因是什麼?(4)放在百位上呢?比205多了多少?其中的原因是什麼?最後一層:(1)還是205,移動一個小圓片,可以得到哪些數?(2)觀察所得到的幾個數,它們之間有什麼關系?這樣分層提問,逐步增加了問題的難度,能滿足不同能力的學生的學習願望,使學生的探究慾望更濃,能夠掌握更多的知識。
分層練習有利於因材施教。多年的實踐告訴我們,練習「一刀切」,過難或過容易,缺少層次,不利於不同類型的學生,尤其是差生與優生的發展。練習是強化知識和技能的有效方式,是數學學習的必要環節。因學生存在著差異性,教師在練習時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把智力水平不同、基礎能力不同的學生用一個標准來評價,很顯然是不科學也是不平等的。這種評價方式會讓基礎差的學困生永遠抬不起頭,也讓成績優秀的學生高高在上,產生優越感。我的方法是分層評價。我把班上成績接近的學生按4人或5人分為一組,小組內的同學從作業、平時測驗、上課回答問題等方面來進行競爭。因為同組的同學實力相當,所以競爭也非常激烈。一個月評選一次,加以獎勵。這樣成績中下等的學生擁有同樣獲勝的機會,也能得到獎品,他們的自信心也能得到極大的提高。成績非常好的學生,由於同組的實力都很大,也會失敗,更加激起他們的鬥志,讓他們知道,只有加倍的努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時刻都有緊迫感。
❺ 淺談小學數學如何因材施教
王鳳雲(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大營鎮西楊庄小學,河北 棗強053100)
摘要:由於先天及後天等多方面原因,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因此,在課堂教學計劃中要針對學生的差異採取因材施教的方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主動和生動活潑的發展。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學習借鑒其教育思想。根據學生個性差異和實際水平,因材施教,倡導樂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實現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的教育目標。教無定法,本人結合實際,淺談一下在小學數學中如何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因材施教 小學數學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811-8755(2012)11125
一.從實際出發,堅持面向全體學生
當今,受教育的少年兒童,由於社會的、歷史的、家庭的、生理的種種原因,情況是各不相同的。我們實施素質教育,實施新課程改革,就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從而實現學生共同進步、共同發展、培養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的目標。在對他們實施教育的過程中,既要有基本的統一要求,也要因人而異,因勢利導,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各自的最佳發展。可見,因材施教是實現教育面向全體,培養出不同層次人才的保證。
1.提問要有層次性。課堂提問是教學活動中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問題不僅要問在點子上,問在著急處,提得明白准確,便於學生思考。還要因教學內容和因學生實際而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思考,都能回答問題。一是要設計全體學生都能回答的問題。如什麼叫正方形?什麼叫平行線?乘法分配律的字母公式怎樣表示?二是設計中下等生回答的問題。在新授課中的復習鋪墊部分和練習中的的問題多數適宜中下等生回答。如應用題教學中的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這題直接告訴我們哪幾個條件?要我們求什麼?當然對於有一定的難度,但通過教師啟發就能回答的問題,我也讓他們進行回答,並適時地對他們進行鼓勵,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三是設計中上等生回答的問題。在教學中,盡可能設計出通過比較、分析、綜合後才能判斷、推理的問題讓中上等生進行回答,這樣可以發展這這些學生的思維:如:你能找出其中的奧秘嗎?還有其它的思考方法嗎?還有更巧妙的解法嗎?
2.練習要有層次性。一是同一練習不同要求 。比如課本上的習題都是要求全體學生掌握的,做這類習題時,中上等生應該說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對於學困生而言有的他們不一定會完全掌握,這時候,要進行個別輔導,使他們通過努力也能完成。二是練習數量不同要求。要課堂練習中,設計一些思考性較強的題目,以滿足中上等生的求知慾,對於中下等生就只要完成基本題。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3.指導要有針對性。在教學中我們還要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指導。對於優等生,引導他們做一些思維難度大的題目,如課本中的選作題、思考題,並組織他們積極參加數學活動課、興趣小組,擴大他們的視野,拓寬他們的知識面,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對於中等生,指導他們去做稍有難度的題目,讓他們品嘗成功的喜悅,激勵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取得進步。對於學困生,他們缺乏自信心,知識欠帳多,並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對於學困生,對他們的指導注意做到全面,並有耐心,結合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不失時機地對他們進行指導。
二.認真分析學情,注重教學方式
教師要細心觀察每一位學生的行為表現,聽取學生的發言,也可以通過其它方式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學生學習數學不僅是在數學課堂上。因此,只有盡可能地全面了解學生,才能心中有數,做到因材施教。
1.引入課要多採用自學模式,教學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讓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會學。引入課大多以概念定義為主,一般來說學生對此都可以通過自學來完成,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2.對於重點知識應用討論式。對重點內容起碼應達到掌握的要求。要實現這一目標,只能通過加深印象響來實現。因此,建議此類課由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結論。因為這是學生自己學習提煉而成的東西,所以印象一定深刻,又能以此培養學生的理解、交流、總結能力。
3.對於難點知識應採用講授式。對於難點知識學生一般來無法攻克,為了不使學生失望,有效利用時間,應採用傳統的精講多練模式,使學生學會借鑒別人成功的經驗,以簡捷的方式獲取知識,提高自身的能力。
4.識圖課應採用發現式。圖形都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為了讓學生在認識圖形時能把模糊影響轉變為清晰認識,不妨讓學生自己逐步發現,把未知的找出來,然後經過推理得出未知的。這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造性,有利於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及認識圖形的方法。
5.復習課多採用歸納記憶法。任何知識都需要積累總結,聰明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知識積累的多少。所以對復習課,可啟發學生自己討論總結。盡管能得出的復習提綱不系統,甚至次序顛倒,但他們肯定能歸納全面,在此基礎上,教師旁敲側擊,引導學生整理、記憶,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歸類能力,使學生逐步由學會變成會學。
三.創設和諧課堂情境,培養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有一句老話:你能管住他的身,可你管不住他的心。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建立自主學習活動教學結構,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巧妙疏導,讓他們積極投入學習的全過程,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快樂。比如,在教學「比的應用」時,首先出示一道既可以用分數應用題思路求解、也可以用比(或用份數)進行求解的應用題,放手讓學生獨立計算,學生習作完畢,再從實際出發,講究實效,把評價權教給學生,鼓勵學生互相評價,指出別人方法中的優點及不足,從而認識到像這樣的題可以靈活處理。接著在學生練習時,他們發現有的題不能用分數應用題的思路進行求解,該怎麼辦?讓學生們再一次展開討論,通過實驗讓學生總結出,不能用分數應用題思路進行求解,也可從別的思路進行分析與解答,只要自己覺得能解得巧妙即可以。讓學生們充分領會到自主獲取知識的快樂,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從中領悟、提高認識獲取最佳的思維方式。
❻ 小學數學教學怎樣落實因材施教
一、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達爾文曾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生命體之間的各個方面都存在著差異,同樣作為生命個體的學生,也毫不例外的存在著差異。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教學各因其材,墨子也主張教學要照顧學生的實際水平,做到「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教育學家維果茨基認為教師應該對每個學生的兩種發展水平有清醒的認識,即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和可達到的發展水平,可達到的發展水平是指兒童還不能獨立地完成任務,但在成人的幫助下,在集體活動中,通過模仿,卻能夠完成這些任務。這兩種水平之間的距離,就是「最近發展區」,只有把握「最近發展區」,才能加速學生的發展。布魯姆通過對學生學習的研究,指出學生在學習能力和學習速度上有一定差異。但是,如果提供適當的學習條件,特別是為中等生和學困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條件,90%以上學生的學習效果會變得十分相似。在一個班內,個性的差異是各種各樣的,教師應該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對每個學生進行因材施教。
二、分層教學是實現因材施教的有效方式:
要做好因材施教,首要任務是對學生要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從學生的智力因素、學習習慣、基礎知識等各方面都要了如指掌,進而實行區別對待的教學方式。教師在同一課時對各組學生分別實施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在傳統授課模式下,容易產生基礎較好的學生「吃不飽」、基礎較差的學生「吃不了」的矛盾,而分層教學能很好地解決這一矛盾。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實現分層教學,我們可從以下幾方面來實施。
(一)教學目標分層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對實施教學有導向作用。教師不僅僅要備教材、備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教學目標一般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教學時,教師應該以學困生「吃得了」、優秀生「吃得飽」為原則,既要有統一的教學活動,又要對學困生及時輔導,還要積極創造條件讓優秀生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讓他們嶄露頭角。同時教師需要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評價,保護學困生的自尊心,鼓勵優等生不斷超越自我,不斷培養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如:在教學《年月日的認識》時,教師可把學習目標分成兩個層次,即知識目標:初步認識一年中有幾個大月,幾個小月,哪一年二月是28天,哪一年二月是29天;能力目標:能動手製作2008年的日歷,能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自製的工具去驗證猜想二月份的天數。又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時,我們確定其知識目標為: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能力目標:會運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團結合作的精神。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課堂教學分層
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教學有法而教無定法,只有靈活應用教學方法,對不同的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時,課堂教學的分層可作如下設計:
1.創設情境:(1)思考: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需要看什麼?(2)出示一個由12塊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木塊拼成的長方體積木,問:怎樣求出它的體積?
2.提出問題:能否不切開物體,找出一個計算其體積的方法呢?並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再問:我們應該掌握哪些知識呢?
然後,根據學生回答歸納: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方法,(板書:方法)學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有什麼用?(板書:應用)。
(三)提問分層
提問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啟發學生思維的主要途徑。要真正做好提問分層,教師在設計問題上必須認真研究。要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問題,啟發學生思維活動,循序漸進地掌握新知識。例如,教學「數位表上的游戲」時,教師可以分三個層次進行設問:第一層:(1)在數位順序表上,右邊第一位是什麼位?第二位,第三位呢?(2)在個位上放上1個小圓片表示幾?在百位上放上2個小圓片表示幾?(3)205這個數是由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4)你能用小圓片在數位表上擺出這個數嗎?第二層:(1)還是205,某同學想在數位表上加上一個小圓片可以怎樣放?(2)放在個位上這個數是幾?比205多了多少?其中的原因是什麼?(3)放在十位上呢? 比205多了多少?其中的原因是什麼?(4)放在百位上呢? 比205多了多少?其中的原因是什麼?最後一層:(1)還是205,移動一個小圓片,可以得到哪些數?(2)觀察所得到的幾個數,它們之間有什麼關系?這樣分層提問,逐步增加了問題的難度,能滿足不同能力的學生的學習願望,使學生的探究慾望更濃,能夠掌握更多的知識。
(四)練習分層次
分層練習有利於因材施教。多年的實踐告訴我們,練習「一刀切」,過難或過容易,缺少層次,不利於不同類型的學生,尤其是差生與優生的發展。練習是強化知識和技能的有效方式,是數學學習的必要環節。因學生存在著差異性,教師在練習時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例如:在學生學完《長方體的表面積》內容後,教師可以設計一組漸進性的練習題,包括三種練習。
1.模仿性練習。一個長方體的形狀大小為:長3分米,寬1.5分米,高1.2分米,它上、下兩個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分米?它左、右兩個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分米?它前、後兩個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分米?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2.發展性練習。一個長方體木箱,長1.2米,寬0.8米,高0.6米。做這個木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木板?如果這個木箱不做上蓋呢?
3.綜合性練習。把第一題的木塊平均分成三塊後,木塊的表面積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此種設計可以調動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充分體現「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通過分層次練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得到提高,學得扎實而牢固。
(五)作業分層
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我准備了三套作業。一套是全班都要做的,即當天新授的內容必需鞏固的知識。一套是思考題,每日一題,給班上思維能力強的學生做,帶有一定的趣味性。一套是根據實際情況對班上部分成績落後的學生出的基礎題,多數是計算類,文字題或近段時間內他們掌握不太好的知識點,等等。因為每套題目的量都不大,學生是選擇性的做,所以並沒有加重學生的作業負擔。知識本是一種積累,一個學期下來,做思考題的同學可以做到60道左右,見多識廣了,思維自然也開闊了。有時我忘記出題目,學生還追著要做,而且做思考題的同學還越來越多。
(六)評價分層
把智力水平不同、基礎能力不同的學生用一個標准來評價,很顯然是不科學也是不平等的。這種評價方式會讓基礎差的學困生永遠抬不起頭,也讓成績優秀的學生高高在上,產生優越感。我的方法是分層評價。我把班上成績接近的學生按4人或5人分為一組,小組內的同學從作業、平時測驗、上課回答問題等方面來進行競爭。因為同組的同學實力相當,所以競爭也非常激烈。一個月評選一次,加以獎勵。這樣成績中下等的學生擁有同樣獲勝的機會,也能得到獎品,他們的自信心也能得到極大的提高。成績非常好的學生,由於同組的實力都很大,也會失敗,更加激起他們的鬥志,讓他們知道,只有加倍的努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時刻都有緊迫感。
總之,小學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發展觀,正確看待和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注重培養學生的健康學習心理,促進學生自主發展,不斷優化課堂教學,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在廣度和深度上更加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數學水平的提高,使全體學生在「上不封頂,下要保底」的目標體系中,每個人都能得到對他們是最大可能的發展,以此實現素質教育關於面向全體學生的客觀要求,真正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和均衡發展。
❼ 小學數學怎樣做到深識教材 因材施教
一、充復分發揮習題功制能,讓學生練中提高(一) 充分挖掘例題功能,墊好學習基石1.例題的嘗試性功能。2.例題的變換性功能。3.例題的引伸性功能。4.例題的多元化教育功能。(二) 強化「試做」,即時反饋1.啟發引導,嘗試練習。2.信息回收,及時反饋(三)、巧抓思考題,訓練學生思維1.訓練學生思維的方向性。2.訓練學生思維的有序性和邏輯性。3.訓練學生思維的發散性。4.訓練學生思維的全面性。5.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二、優化使用教材習題,提高習題的利用率(一)選擇習題要「百里挑一」1.精選習題目的要明確,針對性強。2.精選習題示範性要好。3.精選的習題難易適度,也就是精選的習題能發揮它的綜合效能。(二)運用習題要「以一當百」1.一題多問。2.一題多解。3.一題多變。三、巧妙設計習題,積極調動學生情感(一)習題要「新」,激發學習興趣。(二)面向全體,促進主動參與。(三)注重差異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❽ 中國數學家的小故事
11、朱冼等許多人,以此來刻畫鄭板橋的貢獻,又引用了陶淵明的《歸去來辭》的典故,打開一看只有上聯,有人贈送著名書畫家鄭板橋對聯一幅,1985年6月12日病逝於日本東京華羅庚(1910.),由著名科學家錢三強任團長。到了清代,這是屬於難對的一類,」求對下聯。團員有華羅庚,那時大文學家蘇東坡以「四詩風雅頌」而解決了這個疑難。這里的「一官」有「歸去來」的三重性,世界著名數學家.12—1985,而推崇了鄭氏與詩書畫偕隱的突出性格。遠在北宋時期,但下聯確頗難對、「華氏運算元」、張鈺哲。
在「對例」中。1910年11月12日出生於中國江蘇金壇縣。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就有「華氏定理」,華老題出上聯一則、趙九章,是中國解析數論、魏、「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矩陣幾何學。後來鄭板橋友人以「一官歸去來」的下聯而解決了這個題,這就既解決了數字聯的困難,有人以「三光日月星」的上聯求對.6:「三強韓、典型群、自安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寫的是「三絕詩書畫」幾字,科學院組織出國考察團、「懷依—華不等式」。
妙聯趣事
一九五三年、「普勞威爾—加當華定理」、趙。途中閑暇無事,是再貼切也沒有了,板橋友人的對法比蘇東坡又前進了一步.12
❾ 小學數學教學怎樣因材施教
一、從實際出發,堅持面向全體學生
實施素質教育,實施新課程改革,就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從而實現學生共同進步、共同發展、培養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的目標。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各自的最佳發展。可見,因材施教是實現教育面向全體,培養出不同層次人才的保證。
1.提問要有層次性
課堂提問是教學活動中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問題不僅要問在點子上,問在著急處,提得明白准確,便於學生思考。還要因教學內容和因學生實際而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思考,都能回答問題。一是要設計全體學生都能回答的問題。
2.練習要有層次性
一是同一練習不同要求。比如課本上的習題都是要求全體學生掌握的,做這類習題時,中上等生應該說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對於學困生而言有的他們不一定會完全掌握,這時候,要進行個別輔導,使他們通過努力也能完成。二是練習數量不同要求。在課堂練習中,設計一些思考性較強的題目,以滿足中上等生的求知慾,對於中下等生就只要完成基本題。
3.指導要有針對性
在教學中我們還要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指導。對於優等生,引導他們做一些思維難度大的題目,如課本中的選擇題、思考題,並組織他們積極參加數學活動課、興趣小組,擴大他們的視野,拓寬他們的知識面,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對於中等生,指導他們去做稍有難度的題目,讓他們品嘗成功的喜悅,激勵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取得進步。對於學困生,指導要注意做到全面,並有耐心,結合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不失時機地對他們進行指導。
二、認真分析學情,注重教學方式
教師要細心觀察學生的行為表現,聽取學生的發言,並通過其它方式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學生學習數學不僅是在數學課堂上,在生活中,他們也在不斷積累數學知識和經驗,因此,只有盡可能全面了解學生,才能心中有數,做到因材施教。
1.引入課要多採用自學模式
教學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讓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會學。引入課大多以概念定義為主,一般來說學生對此都可以通過自學來完成,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2.對於重點知識應用討論式
對重點內容應達到掌握的要求。要實現這一目標,只能通過加深印象來實現。因此,建議此類課由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結論。因為這是學生自己學習提煉而成的東西,所以印象一定深刻,又能以此培養學生的理解、交流、總結能力。
3.對於難點知識應採用講授式
對於難點知識學生一般無法攻克,為了不使學生失望,應採用傳統的精講多練模式,使學生學會借鑒別人成功的經驗,以簡捷的方式獲取知識,提高自身能力。
4.識圖課應採用發現式
圖形都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為了讓學生在認識圖形時能把模糊影響轉變為清晰認識,不妨讓學生自己逐步發現,把未知的找出來,然後經過推理得出未知。以便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造性,有利於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及認識圖形的方法。
5.習題課應採用合作交流式
一般來說習題課教師總嫌時間少、講解慢、覆蓋面不廣,其實,這種想法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就是忽視了教學效果。教師講的多,學生學的如何,值得深思。如果效果不佳,不如退一步處事,先讓學生自主探索,然後合作交流、自己講解,最後歸納整理,這樣雖慢一點,但因為學生參與的多,自己親身經歷過的印象更加深刻,因此,習題課與其多而濫,不如少而精,採用此模式,更利於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