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體育體育教學現狀調查與研究 以什麼區為例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鍛煉多種能力和養成一定版思想觀念的重要權渠道。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展,新課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學是一重要途徑。
⑵ 體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自1995年國務院頒發《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以來,終身體育成為一個大眾十分關注的課題。高校體育教育是學校體育教育的最後環節,對社會體育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目前傳統的體育教育已經不能適應高校體育工作的需求,對高校體育素質教育的研究勢在必行。
1 高校體育素質教育發展的理論基礎
當今社會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社會生產力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腦力型勞動主導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體力勞動最大限度的減少,隨之而來的是自身機力下降,心理壓力上升,人們對健康的概念重新定義。楊勇震〔1〕指出,健康的基本概念從傳統的「生物學模式」到新型的「生物―心理―社會模式」,向「未來社會協調性健康模式」發展,使人的生物學特徵與社會特徵相結合。1997年秋,世界精神病協會在北京召開會議,與會專家提出了一種令人震驚的說法:從疾病的發展史來看,人類已經從「傳染病時代」「軀體疾病時代」進入「精神病時代」,心理疾病將成為人類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威脅。〔2〕主要原因就是人們缺乏必要的肢體運動。體育這一人類社會燦爛文化恰巧是平衡這一空缺的主要能量,它以其獨特的功能躍入社會發展形態的突出地位也是必然的。〔3〕高校體育教育作為學校體育和社會體育最後的銜接階段,承擔著發展學生體育素質、完善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基礎的重任。但我們的高校體育教育並沒有充分發揮這一作用。傳統的學校體育是按照高一級學校選拔的需要,以應試為目的的教育訓練活動,它以掌握知識技能的能力評價學生,著重知識的灌輸。〔4〕這種傳統體育教育忽視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沒有考慮學生的需要和興趣,造成了學習效果低下,根本無法保證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的形成。而體育素質教育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在提高體育能力的同時發展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社會能力,求得每個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促使其達到終身體育的能力。體育之所以能深深植根於人們的生活之中,並伴隨終生,關鍵在於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從人們健康的角度來看如此,從社會穩定、發展的角度來看亦然如此。因此,社會呼喚體育,體育社會化是必然的發展趨勢。作為面向社會輸送人才的高校來說需要開展體育素質教育,促使每個人和諧發展,並最終達到社會的和諧發展。
2 高校體育素質教育的內容和結構
體育從人類社會誕生的那一刻起,與人類社會的經濟、文化一起產生並發展。從最初的獲取生存物質基礎(狩獵活動)到擴大本族生存空間(戰爭)再到提高健康水平(體育鍛煉),體育作為人類不可缺少的生存技能而存在,並與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相適應。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對體育的低一層次需要被滿足後,就會產生對體育高一層次的需要,而當高一層次的體育需要成為人們生活方式的基本要素後,高一級體育功能就應當被列為體育素質的基本內容。〔5〕隨著知識型社會的高度發展,人類對體育的需求比率直線上升的速度將進一步加快,使其成為生存的必備營養素。〔6〕大學體育素質教育的內容應包括兩個大的方面:一是智力方面①理論知識②技術③技能;二是非智力方面①體育能力②體育意識③體育習慣和行為④體育文化〔7〕,當然還有很多不同的提法,但基本內容相似,其中張子沙〔8〕的分類最為細致,他認為體育素質教育包括三個層面的問題:第一是生理層面的素質教育即身體素質教育;第二是心理層面的素質教育即體育心理素質教育;第三是社會層面的素質教育,包括六個方面①體育思想素質教育、②體育道德素質教育、③體育行為素質教育、④體育能力素質教育、⑤體育審美素質教育、⑥體育行為素質教育。我國體育素質教育從傳統應試教育的對立面提出來,相對於傳統體育教育強調身體素質的觀點拓展到體質、心理和社會層面,更符合現代人追求健康、和諧生活方式的需要。
3 高校體育素質教育的基本特徵
縱觀建國以來的學校體育,沒有突破以下框架:第一,強調統一的考核標准;第二,以教師為主導,以課堂、教材為中心,強調嚴密組織,嚴格紀律,並沒有真正「以學生為本」;第三,學校體育融入思想教育不夠,未能幫助學生實現由「自然的人」向「社會的人」的轉變;第四,缺乏傳授終身體育思想,未能有效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興趣和習慣。〔9〕相對於傳統的體育教育,體育素質教育顯得更加人性化。一、重視個體差異。力求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潛能和特長。二、全面性。體育素質教育不等於身體素質教育,涉及生理層面、心理層面和社會層面的問題,目的是全面提高人的身心健康水平。三、體育教育過程的發展性。重視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走自我發展和完善的道路。四、主動性。終身體育目標的實現,要求最大限度地喚醒體育興趣,領會學習方法,並積極主動鍛煉,使學生的個性及能力得到有效發展。也有不同的提法,但本質雷同,如周凱〔10〕把高校體育素質教育的特徵歸納為全體性、全面性格個性化。這些特徵基本相似,說明學者對體育素質教育特徵的理解基本一致。
4 高校體育素質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4.1 存在的問題
素質教育概念的提出已經20年多了,但目前高校的體育素質教育仍然不容樂觀,學校體育活動的開展狀況和學生的體育素質現狀並不理想,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也不盡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教材選擇仍然過多地從運動技術角度考慮,大多數活動項目缺乏終身受益的內容,並且還有相當多的學校仍舊沿用傳統的體育課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在校期間接受體育教育狀況的唯一標准〔11〕。2.課堂教學仍然是教師的活動占據大部分時間和空間,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真實地體現。3.占據學生體育活動重要地位的課外體育活動,不能切實有效地組織,開展活動有限。調查顯示,每周參與3次或3次以上餘暇體育活動的學生,僅佔41.27%,1―2次或從不鍛煉的學生佔56.42%〔12〕。可見體育活動還不能吸引廣大學生參與進來,無法做到體育素質教育的全覆蓋。另外,我國高校開展的體育賽事較少,不能對學生起到有效地刺激。而美國除了全國性的高校校際體育競賽組織,美國高校間還按照不同的地理區域成立了地區性的校際體育競賽聯合會或聯盟,各所高校分別參與各自區域性體育競賽組織框架內的校際體育競賽計劃〔13〕,體育賽事常年不斷,體育活動氛圍十分濃厚,不同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體育活動,體育熱情被充分激發,形成了良好的局面。因此,各高校還應該多組織各類體育比賽,提高學生參與的興趣。
4.2 應對措施
針對以上問題,學者們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大多是從宏觀上考慮的,如朱琳〔14〕認為應該從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加強體育法制建設、全面提高教師素質等方面改進。這些建議缺乏較強的操作性,而胡金海〔15〕借鑒了日本「小集團學習」思想,提出綜合學生的情趣、志向、態度、性格等因素,結成一些小群體進行活動的建議則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其實學校內部的體育社團和體育俱樂部都是小群體的形式。在群體內相互影響,共同提高,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也有利於培養人的社會屬性,如交往能力、協調能力等。另外,課外體育活動占據了學生整體體育活動的大部分時間,應加強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和引導,按照不同項目配備專門的指導教師,定時進行指導,增強學校體育活動的氛圍,以吸引更多學生參與進來。
5 高校體育素質教育的發展趨勢
綜上所述,學校體育工作應突出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需要出發選擇教學內容和課堂組織形式,重點組織開展小群體(體育俱樂部或體育社團)形式的體育活動,以各種大型或小型的體育比賽為突破口,提高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吸引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在此過程中,提高學生體育素質,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能力。
⑶ 研究體育健身活動的現狀怎麼研究
一、社區體育發展概況
(一)國內社區體育建設的歷史沿革
20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深入進行,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出現了城市社區體育的萌芽,這就是以城市街道委員會和農村的鄉鎮為主體的體育協會,但這類社區體育發展的規模相對較小,組織分布比較零散。到了20世紀90年代後期,隨著國家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管理體制改革,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動了城市社區和社區體育的迅速發展。這一階段,我國的社區體育主要在一些大城市以及經濟發達的農村城鎮得到了開展,社區體育初具規模,但是仍存在發展不平衡、體系不完善、組織不成熟等特徵,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社區體育一直由單位、行業、系統組織開展。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的確立,逐漸改變了國家辦體育的單一模式,形成了國家(單位)、社會和個人三方協作的體育發展模式,開始走向國家宏觀管理、社會需求調控、個人主動參與的社會化的體育發展道路,為社區體育的大發展創造了歷史機遇。
21世紀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時期,國家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的新的發展階段。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社會的文明進步,促進了人們由「單位人」逐步向「社會人」的轉變;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決定著人們體育需求向著休閑、娛樂、完善自我等多元化、個性化的趨勢發展。當人們的體育需求難以在單位得到滿足,政府又不再提供眾多具體體育服務時,人們的體育利益取向就開始由單位轉向社會,具有就近、就便特點的社區體育,將成為人們滿足體育需求的重要途徑,社區體育在社會體育中的地位也將不斷提高。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體育的發展水平逐漸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將成為我國城市發展的一個良好契機,在社區建設和社區體育發展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城市社區體育將是未來50年我國城市社區建設和體育發展的熱點。社區體育在社會轉型的背景下,將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二)國外部分體育社區的實踐經驗
國外社區體育研究興起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其原因與經濟高速增長和社會變革時代有較大的關系,將社區體育作為社會控制的重要途徑受到高度重視。從歐、美、日近年來的研究情況看,運用社會行動理論對社區體育參與、社區體育組織結構、社區體育模式、社區體育方法與效果評價等方面的研究較為多見。對社區體育的理論研究極大地推動了體育實踐的發展。美國的全民建身運動從十九世紀末「休閑運動」(recreation movement)開始,現在美國社區已經實現每1000人有一英里野營、自行車或健身路徑,每25000人有建一個公共游泳池,每1000人有四畝開放的休閑公園。美國社區有很多體育項目: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籃球、網球、壘球、橄欖球、游泳、體操、滑冰、滑雪、高爾夫、跆拳道,有很多運動場地,如高爾夫球場、網球場、游泳池、釣魚池、野營地等,可以開展騎馬、滑翔、飛機模型等體育活動活動。
英國大約有2,900萬年齡在16歲以上的成年人參加體育活動。社區內基本的運動和健身設施主要由地方當局提供,政府鼓勵每個地方政府開發出一套休閑戰略,以保證有足夠的運動設施來滿足當地的需要。英國每25000人的社區有一個社區體育中心。能夠開展17個體育項目,即羽毛球、籃球、保齡球、壁球、5人制足球、健身操、室內曲棍球、柔道、空手道、健身、舞蹈、網球、迪斯科、旱冰、乒乓球、蹦床、排球等。
新加坡1975年將全國按人口分布劃為15個體育設施區,規定20萬人左右的居民區,必須建有一個體育中心。其標准為:3個50米的游泳池,3個羽毛球場地大小的體育館,29個網球場,6個籃球場,1個健身室。截至2000年,已建成15個地區體育與健身中心。體育中心可以開設如下項目:羽毛球、排球、籃球、英式女籃、乒乓球、迷你網球;在類似公園的環境中建立慢跑與散步道路,建立相對集中的太極、武術等健身點;提供包括降體重與提高心肺功能設備的現代化健身房;向居民播放舞蹈以及有氧鍛煉的教學片和錄像。開設初學者課程,向家庭主婦、老年人等傳授一項以上的體育活動的基本技能,使體育在形成國民健康生活方式的過程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1964年東京奧運會後,日本人的體育重心由競技體育向大眾化轉型,日本的社區體育就是在這個時候發展起來的。日本社區體育的組織載體主要有綜合性社區體育俱樂部、社區體育中心和各類社區體育俱樂部。社區體育中心的建設體現出層次性,分成了基層社區、市區町村、都道府縣三個層。20世紀80年代中期,人們把體育看作是利用業余閑暇時間豐富文化生活的手段,而且力圖通過體育來實現自我價值,強調參與體育過程中的自律自主性和創造性,這種變化對人們的健身運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日本人的健身運動以壘球、棒球、檯球為中心,還廣泛開展了乒乓球、羽毛球、跑步、門球以及美容體操、有氧體操、滑冰、游泳、高爾夫等。
國外社區體育實踐發展的經驗對於我們的啟示是,社區體育的發展,需要合理整合有限的社區體育資源,不斷完善社區體育管理體制,逐步健全社區體育的組織體系,豐富活動內容,實現社區體育潛在的文化、教育功能。社區體育建設與發展,是當前我國社會轉型過程中的重要內容。以社區為單位,以體育文化為載體,促進社區居民的體育參與,形成健康的體育生活方式,加強社區的組織結構和文化整合功能,滿足社區居民不斷增長的多元化、個性化體育需求,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質,培養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發展的社會人,是面向2008年奧運會我國體育發展的重要任務,也是北京社區體育建設與發展的核心問題。
二、北京市社區體育發展現況
在開展全民健身中,《北京奧運行動規劃體育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指出,要實施體育組織、健身設施、體質測試、社會體育指導員、健身指導,群體活動「六進社區工程」。六進社區活動要和奧運會文化環境建設相結合,豐富「人文奧運」的內涵和實踐,促進體育文化的發展。目前,北京市的社區體育建設在這六方面都有一定的進展。
(一)社區體育組織初具規模。《規劃》的目標是在100%的社區居民委員會建立體育組織。目前本市126個街道辦事處、2401個社區居委會均成立了體育協會,社區內自發形成體育俱樂部,東城區安定門街道辦事處所屬10個社區居委會中建立不同項目的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12個。宣武區廣外街道紅蓮社區居委會設立會員制健身俱樂。
(二)配備了相應數量的健身設施。《規劃》的目標實施北京市全民健身設施配建計劃,每年完成配建面積70萬平方米以上,做到每2500個市民擁有一處全民健身設施。至2008年,更新50%以上全民健身設施使用的器械。在過去的幾年裡,本市已建成全民健身工程3874個,總面積283萬平方米,03年全市就配建了31個全民健身標准工程,並配裝了500隻籃板和500付羽毛球網架。現在,本市100%的街道、100%的鄉鎮和有條件的社區居委會配建了全民健身工程。黃白相間的社區健身設施已經成為都市裡的一道風景線。北京市域范圍內5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廣場近千個。崇文區全力以赴推進「北京奧林匹克精品走廊」建設, 海淀區清河街道燕清體育文化公園目前已投入使用,天橋街道健身中心、青少年戶外活動營地和木樨園光彩體育館籃球廣場、奧林匹克示範社區和龍潭湖體育主題公園、中關村體育大廈、北清體育健身園、北安河體育公園等將陸續建成。
(三)建立國民體質檢測站。《規劃》指出,在未來六年中,每兩年進行一次全市范圍內的體質監測的追蹤調查,動態地觀察市民體質變化狀況,公布北京市民體質監測結果。至2005年使50%的社區居委會和20%的鄉鎮建立國民體質測試站,2008年力爭達到100%。2008年各區縣建立一個設備完善、功能先進的國民體質流動測試站。目前本市體育人口2000年為41.83%,2002年已達49.47%,2003年平均每天參加20分鍾以上健身活動的市民超過了本市人口總數的一半,目前全市126個街道辦事處均建有國民體質檢測站,並已對其中的50個檢測站進行了設備更新。到2005年我市體育人口達50%,其中城區體育人口達到55%,到2008年達到60%。2010年達到70%左右,國民體質測試合格率有望到80%以上。
(四)有一定數量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從事健身指導工作。北京市現有社會體育指導員17410名,其中7622名工作在全市3811個晨練、晚練輔導站,為百餘萬健身者提供健身指導。北京市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包括組織、管理型指導員和技術指導型指導員兩類,現在持證上崗的體育指導員有國家級85名、一級809名、二級4939名、三級11577名。《規劃》的目標是到2008年,全市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達到22000名。
(五)開展了有規模的群體活動。北京市積極探索推廣易於開展、小型實用、健康文明的體育健身方法,不斷推出適應群眾健身需要的活動組織形式。1997年開始舉辦全民健身體育節,規模逐屆擴大。第1屆體育節舉辦活動5000多項次,200多萬人次參與;03年第4屆體育節舉辦的活動達7000多項次,386.5萬人次參與。2003年全市近770萬人次參與全民健身活動。馬甸社區在輔導站設置青年人喜愛的街舞、拉丁舞等健身項目,馬甸橋頭、元大都遺址公園等每晚有百餘名操舞愛好者參與健身。2004年北京市舉辦了「魅力北京,文化奧運——居庸關萬里長城萬人太極拳表演」活動,「人人健身與奧運同行」、「雅典——北京健步走」等特色鮮明的主題活動。
(六)制定系列規劃,開展體育文化與宣傳活動。北京市從1995年開始開展全民健身宣傳周活動,健身周活動帶動了群眾體育的發展,拉動了體育經濟,促進了全民健身服務業的發展與完善。北京市提倡「六結合」,即人人健身與奧運同行結合,健身周與群體工作結合,大型活動與基層小型活動結合,健身周與推廣健身方法結合,宣傳、樹立體育彩票形象與健身周結合,健身周與科學指導結合,這對做好健身周活動有一定的指導意義。通過制定一系列的規劃,使得社區體育有目標、有計劃的進行,如海淀區制定《海淀區奧運行動規劃》、《海淀區體育產業規劃》和《海淀區全民建設工程管理辦法》,大力推動全民建身、群眾性體育活動的開展,2004年開始,海淀區將宣傳重心下移社區,在社區開辦健身課堂,直接對居民的健身進行指導。
雖然目前北京社區體育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開展,但也存在著很多不足,如社區體育服務對象的局限性,社區體育多為老年人和學齡前兒童服務,因為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參與到此中來。對於中青年人來說,繁忙的工作使他們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鍛煉,自身也缺乏體育鍛煉的意識,這樣就使得社區體育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功效,也離全民健身的目標相差甚遠。社區體育工作中,尤其是資金的匱乏、場地設備器材不健全、社區體育管理不完善、缺乏專業體育指導者等問題都需要在實踐中加以改進。
三、北京社區體育發展的對策建議
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召開,將為北京社區體育發展提供難得的機遇和動力。以下主要結合國外發達國家社區體育經驗,對如何推動北京社區體育發展提出幾條對策建議。
(一)在大力發展現有體育項目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現在大部分社區體育中心都有健身房、游泳池、球類館等,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需求的提高,應推出能夠吸引不同群體的獨特的體育活動。如目前日本社區體育中心新增的健身項目大多是新興的健身方法,如水中健身操、啞鈴操、軟式排球、木板冰壺、女子拳擊等。我們也應該注重滿足不同社會群體的體育需求,根據不同群體的體育需求,適當增設一些新興體育項目,如保健與養生、舍賓、瑜珈、纖體操、搏擊操、街舞、拓展、攀岩、毽球等。在社區體育活動項目的選擇上,需要面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迎接休閑時代的到來,發展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的大眾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的休閑運動項目。
(二)注重開發社區體育中心的綜合性功能。美國社區體育中心有更衣室、大廳、游戲室、俱樂部會議室、快餐店、閱覽室附屬設施。社區體育廳內部一般包括:休息室、飲食店和茶點室、更衣室和衛生間、辦公室、設備存放室、急救設施、洗衣店和植物間。規模稍大的社區體育廳還包括:俱樂部會議室、健身房、多用途的第二體育廳及健身影像室、工作人員室、理療室、全天候戶外體育場。國外社區體育中心的體育設施具有多用途性的特點,如室內球場除開展各種球類比賽以外,還可以辦會展、集會有及開燕尾服其它社區文化活動。我們也要開發社區的綜合性功能,使其成為民眾健身、休閑、娛樂的場所,成為居民建言的依託之地,召開社區建設等內容的會議,研究社區建設的開發等,從而更好的完善社區體育建設。在這方面,廣州市祈福新村大型屋苑社區體育建設已走在全國的前列,在開發社區體育綜合功能方面的經驗與做法值得借鑒。
(三)社區體育中心要與城市人文景觀相融合。體育與美育的結合對於促進人的身心發展有更重要的作用。國外社區體育中心大都被設計成為社區公園的一個部分,許多設施都與公園融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例如許多社區體育中心的健身路徑都建在公園,游泳池往往同時成為公園的水上娛樂設施。英國的社區廳建在社區的中心地帶,美觀的外表給人一種愉悅的感覺。而現在北京市的很多體育中心除了外面掛個牌子表明其為健身之地外,構不成一道人文景觀。這需要在以後規劃中應特別注意體育中心與城市人文景觀的結合,使北京的城市更美麗。
(四)社區體育的建設要與文化建設相結合。國外的社區體育文化多以體育為載體,融合音樂、戲劇等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體育文化活動。雅典為辦好2004年奧運會,重視在學校、社區廣泛開展奧林匹克教育,收到較好效果。北京奧運會要借鑒雅典的成功經驗,在社區體育建設中體現奧林匹克文化與社區文化相結合的特色,以體育文化建設促進社區精神文明建設,以奧林匹克精神促進社區人文精神。《規劃》提出的目標是:在市內八區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社區開展創建體育設施完備、體育活動豐富、體育組織健全、體育特色突出的奧林匹克體育社區。目前,在建設奧運品牌文化社區方面北京已經有一些成功的經驗,形成了具有不同文化特色的奧林匹克文化社區,例如:安定門街道辦事處與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奧運研究中心在國內率先聯手,打造中國首個「國學文化社區」,朝陽區亞運村街道的安苑裡奧林匹克體育品牌社區,東城區東四奧林匹克社區等。在社區體育文化建設方面,我們要把體育活動的開展與社區文化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調動一切積極的因素,進一步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五)建立社區體育俱樂部指導員的資格認定和資格審查制度。目前我國的體育指導員資格認定與高校的體育人才培養,與體育社會指導員職業基本上是脫節的,一方面社區體育產業缺少專門體育管理人才,成為制約社區體育產業發展的瓶頸;另一方面,高校培養的體育專業人才又不能被社區體育產業所接受,或者不願意到社區工作。現在社區建設指導人員多數是兼職的,年齡結構、性別結構,技術、文化層次差異較大。對比而言,美國社區業余教練,必須經過一定時間的培訓,考試合格後,持證上崗。日本體育協會培養體育指導員為社區體育提供服務,據日本部省1994年的統計資料,日本的社會指導員有69633人,其中體育設區指導員52862人,社區指導員與人口的比例為:1:1500,而我國與其相差懸殊,從1994年到1996年,雖然我國有6萬人獲得了社會指導員等級稱號,但比起我國的人口,平均2萬人、7000多名參加體育的鍛煉者才能擁有1名指導員,這成為影響我國城市社區體育發展的制約因素。
(六)社區體育資源的整合與綜合利用。日本的「學校教育法」規定了學校體育設施必須對外開放。這使得許多社區體育俱樂部及娛樂活動的開展成為可能。美國為了開展社區體育活動,政府與校方聯合制定了計劃,使學校設施盡可能多地向社區居民開放。1927年美國就有32個州通過法律規定「社區可使用學校的建築作為社區中心」。美國的中小學擁有3萬體育館,近2萬個綜合體育設施。這些為開展社區體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社區內有學校,學校內有體育設施,目前社區體育並沒有有效利用學校這個資源。我們應動員社區內居民、機關團體等廣泛參與到社區體育的發展中,最大限度的實現社區資源的整合,用政策去促進社區體育資源的聚集和社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社區體育的共享。
北京社區體育的發展將對全國社區體育的開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必須高度重視社區建設中的問題。上述的對策建議要得以實現,需要很多條件因素,如國家、地方體育部門及領導對社區體育的重視、科學的發展觀的指導、社會力量多方參與、社區體育組織的健全,經費的籌集與落實、人們體育參與意識的增強等,從而使得社區體育建設不斷發展與完善,真正成為全民健身依託的場所和重地,也為建設人人參與的和諧社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⑷ 體育健身類社團的社團性質 發展方向和指導方案
大學體育健身類社團指導方案
社團性質:大學體育社團是在各體育單項基礎上形成的,以各項運動項目為主要活動形式,學生自我組織和自我管理,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各種體育活動的學生自發組織。
由於體育項目不同,社團活動規模大小不一、活動時間不定、形式自由、靈活多樣等,體育社團可以吸引眾多的參與者。其主要是建立在學生的共同興趣愛好上。體育社團參與的自主性和活動開展形式的靈活性,使其成為一個較為寬松的團體,有學生感興趣的項目、有指導老師適當的指導、有不同形式的小型競賽,而且是在平等自由的氣氛下進行的活動。
發展方向:延伸體育課堂的空間,體育運動向多樣化發展;發揮學生個人興趣與愛好;增強學生身體健康;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培養終身體育意識;
體育社團面臨的發展問題:缺乏經費。體育場地匱乏,一些場地設施不足。缺乏專業的體育指導員。領導不夠重視,大學生對體育社團組織認識不足。社團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針對上述體育社團面臨的發展問題,要求社團多渠道籌集資金。合理利用和開發場地。壯大體育指導員隊伍。爭取各級領導給予充分重視。加大宣傳力度。讓體育運動以全民運動的形式深入學生之中,讓學生了解體育社團的真正內涵,踴躍參與其中。社團管理者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並且嚴格執行,在與各高校體育社團交流中獲得更多管理經驗,引領社團朝著健康之路蓬勃發展。
指導方案:高校體育社團文化是大學生體育社團在長期的活動中所創造的精神財富、文化心理氛圍以及社團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它涵蓋了社團活動、社團形象、社團品牌和社團文化等主要方面。學生參加體育社團的目的不只是走向操場、走向陽光下、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還應該藉助各種形式,普及學生體育文化知識,讓更多的學生了解體育真正的內涵和魅力所在,讓學生崇尚體育,培養終生體育的思想,樹立參加體育鍛煉的持久決心。
通過高校體育社團開展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給學生創造出一個運動環境寬松、內容豐富專業的平台,是以人為本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需要。社團根據本校場館設施和器材條件,組織體育社團活動。豐富學生生活。
高校體育社團作為發揮學生體育特長、培養體育興趣、提高鍛煉身體能力的自由舞台。將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給學生創造寬松、愉快的健身氣氛和環境。
⑸ 我國體育公共關系發展現狀
社團組織是多元化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各地體育社團組回織發展迅速答,但其在公共體育服務中發揮的作用還不充分.對公共服務模式的轉型和多元化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進行思考,分析體育社團在多元化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中的意義.在實證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在建設多元化公共體育服務體系視角下,分析我國地方體育社團的現狀和面臨的問題,提出地方體育社團的發展對策.
⑹ 我國體育設施建設現狀與發展研究
中國體育設施建設的現狀與發展
體育設施是體育事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建國五十多年來,中國體育設施建設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幾年來,隨著全國人民全面奔向小康、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閑暇時間日益增多,體育也以新的形式、新的變化走進百姓生活之中,體育鍛煉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目前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口已接近總人口的2/5。這些變化都對體育設施數量、質量及功能等方面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1、現狀
隨著體育事業的發展,體育設施建設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發展。據可查的統計數字,我國共有各類體育場館數量為61.5萬個。經過分析,現有場館還不能很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要和體育事業的發展需求,存在的問題和差距主要有:體育場館數量相對較少、質量差、人均場地面積不足1平方米;體育場館的結構不盡合理,各類場地中,僅籃球、排球、門球三種場地總和佔全部場地的84%;受經濟條件的制約,體育場館建設速度及數量上發展不平衡;另外,體育場館被占現象依然存在,很多體育場館被出租、轉讓或挪作它用。
針對上述情況,為發展體育事業,有關方面採取了相應措施。例如:各級政府加大了對體育設施的資金投入,各類體育設施建設納入城市規劃范圍,在不斷增加體育場館數量的同時,完善現有體育場館功能,提高場館質量。為支持體育設施建設,有關部門制訂了相應政策,對新建體育設施用地採取行政劃撥方式提供。另外,為保護現有場館,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的要求,加大執法力度,嚴禁侵佔、破壞體育設施等等。我相信,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特別是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的舉行,必將推動我國體育設施的全面發展。
2、措施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力的增強,全國范圍內大中型體育場館建設數量和建設需求顯著增加。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加強體育設施的標准化,運用標准化手段為體育設施的建設服務,國家體育總局根據統一領導、分工負責的原則,通過制定政策、提出要求、開展工作、科研示範等手段推動標准化工作的貫徹實施。
管理制度上,我國相關部門目前正在著手研究《制訂、修訂體育標准流程》、《體育標准管理辦法》、《體育標准實施辦法》等;組織機構上,專門成立了"國家體育總局體育設施建設和標准辦公室",負責體育設施標準的擬定、實施;在標準的研究、開發上,一方面藉助國內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提高我國體育標准與國際先進標準的協調一致性,另一方面,加強隊伍建設和專業研究,與社會力量廣泛合作,滿足體育運動的要求,提高體育標準的水平;在實施監督上,按照國家標准化管理的要求,成立了專門的認證機構和隊伍,對標準的實施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按照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截止到1999年底,我國共有國家標准19118項,備案的行業標准29000多項。目前,體育設施行業標准尚是空白,在一些交叉領域,有一些國家標准,但是數目極少。而且,從我們掌握的國外情況來看,即使是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和歐洲的一些國家,也沒有比較完整的體育設施標准。因此,體建辦的一個很艱巨的任務是:與社會力量廣泛合作,盡快出台制定出一套科學完整、高水平的體育設施標准。
體育設施的建設既是一個傳統的領域,同時也是一個富於挑戰的新領域。從傳統意義上講,體育建築由於功能單一、工藝性強、以及鮮明的形式和相對較高的投資而與其他類型的建築有著明顯的區別,但近些年隨著體育文化在大眾生活中的不斷融入,體育產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設計理念在不斷地得到更新,主要表現在注重使用功能,考慮多功能利用的同時注重節能、環保以及人文設計,從而改變了過去由於功能單一、新技術、新材料的匱乏帶來的資源和經濟的浪費,使體育設施全方位地服務於大眾。
在這里,我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加強體育設計工藝的研究。因為體育工藝設計將決定體育建築的功能質量,因此極其重要。由於體育工藝設計是一門獨立的專業技術,有其特殊的專業規律和技術標准,我們專門成立了設計中心對其進行研究。體育場館的設計和建設中,如果違背了這些限制和標准,將不能滿足健身、訓練和競賽的要求,達不到投資建設的目的。例如,隨著競技體育水平的發展,單項國際體育組織對競賽場地標准經常會做出修改,在體育場館的設計中,如果不能及時反映這些變化,建成後的場館將不允許承辦國際賽事,而且運動員國內比賽的成績也得不到承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從體育設施建設趨勢看,國外發達國家體育場館建設呈現了一些新的特點,它在設計理念和科技成果的運用方面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在設計理念上,我們更加註重場館的綜合利用,充分考慮場館的日後運營、維護和管理。許多場館外表朴實而簡單,內部裝修亦較平淡,但非常突出人性化,使用起來卻非常方便;使用功能方面,注意使用功能的多樣化,而且注重在建設階段就為多功能的使用預留設施條件;隨著體育賽事活動中現代科技成果的廣泛應用,場館設備也日益專業化,並自成系統;同時,十分重視節能和環保,普遍採用了自然採光和自然通風,有的場館設置了能源回收系統,以達到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的目的。體育設施標准化工作是一項有組織的活動,它的基本功能是總結實踐經驗,並把這些經驗規范化、普及化。作為行業管理的組成部分,各個國家、地區都十分重視。
隨著市場化進程的不斷發展,體育設施的建設也進入了市場化運作的模式,現代體育建築已是公益性和商業性的融合體。
近幾年我們的體育場館建設已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嘗試,主要側重於在滿足比賽要求的同時考慮平時的多功能利用以及節能、環保等方面的內容,比如,如何將一塊場地在盡量多地適於多項目比賽需要以及大眾健身需要的同時也能為多種非體育內容的活動提供服務;如何使場館既節能又環保,從而降低運行費用,這些就需要我們對體育項目必須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而且,對新技術和新材料也要進行大量的研究工作。我們採取的措施是加大前期工作的力度,與項目中心密切合作,加強對體育工藝的研究,從而了解使用功能、場地工藝以及競賽流程;做深入的市場需求調查,以便合理地確定規模和為多功能利用提供依據;與外部的技術支持進行廣泛的合作,使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得以利用。
⑺ 各位高手,我寫的論文《淺談體育營銷及其在我國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答辯的時候被老師說沒數據支持,
我有一些文獻資料,你給我留個郵箱,我直接發給你吧
⑻ 您認為當今江門市農村中小學體育發展主要存在哪些問題,原因是什麼
主要是師資問題配備不上還有學校的教育設施也就是硬體問題需要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