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數學 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時間和工作總量 成正比列,還是反比列為什麼
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時間和工作總量成正比,因為工作總量隨工作時間的增減版而增減,相關聯的權量比值一定(等於工作效率);工作總量一定,時間與工作效率成反比,因為時間隨效率的增減而減增,相關聯的量乘積一定(等於工作總量)
㈡ 求小學數學問題工作效率問題
共90部
列三式:來(並把丁自=60代入
化簡)
甲=2/13
(乙+丙+丁)
推出13甲=2乙+2丙+120
①
乙=1/
4
(甲+丙+丁)
推出
4乙=甲+丙+60
②
丙=4/11
(甲+乙+丁)
推出11丙=4甲+4乙+240
③
把②代入①
得出
5甲=丙+60
④
把②代入③
得出
甲=2丙-60
⑤
⑤代入④
得出
丙=40
繼而得出甲=20
乙=30
所以甲+乙+丙=90
檢驗:
㈢ 小學數學 工作效率的單位是什麼
工作效率=工作總量÷工作時間
甲丶乙二人共同做一項工作需八天完成,已知甲的工作效率是乙的2倍,問甲、乙兩人單獨完成這項工作各需多少天?
解:設乙的工作效率為x,則甲的工作效率為2x
將工作總量看成單位「1」,
x+2x=1/8
3x=1/8
x=1/24
則甲的工作效率為:1/24×2=1/12
甲單獨完成需要:1÷1/12=12(天)
乙單獨完成需要:1÷1/24=24(天)
答:甲、乙兩人單獨完成這項工作分別需要12天和24天。
㈣ 小學數學求工作效率的題怎麼解
工作效率來=工作總量÷工作時間自
甲丶乙二人共同做一項工作需八天完成,已知甲的工作效率是乙的2倍,問甲、乙兩人單獨完成這項工作各需多少天?
解:設乙的工作效率為x,則甲的工作效率為2x
將工作總量看成單位「1」,
x+2x=1/8
3x=1/8
x=1/24
則甲的工作效率為:1/24×2=1/12
甲單獨完成需要:1÷1/12=12(天)
乙單獨完成需要:1÷1/24=24(天)
答:甲、乙兩人單獨完成這項工作分別需要12天和24天。
㈤ 小學數學怎樣計算提高工作效率
多算多練,有手感了,速度就上來了
㈥ 小學數學題,關於工作效率
甲加工3個零件用40分,乙加工4個零件用30分,甲、乙工作效率比是( A 3:4 )
㈦ 小學數學教師怎樣提高教學效率
一、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優化教學過程是關鍵
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雙邊統一的活動過程。任何學生在走進課堂之前,都不是一張白紙。根據建構主義的觀點,知識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於世界的理解和賦予的意義每個人的領受是不同的,學習者在認知、解釋和理解世界的過程中建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一)優化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決定著教學活動的方向,決定著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的選擇,決定著教學效率的提高。傳統教學目標搞「一刀切」,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要為每個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學目標是不切實際的空想主義,但是制定分層目標是行得通的。可以分成下限目標、上限目標、發展目標。如在教學演算法多樣化時,筆者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本演算法即可,能力好些的學生則要求會運用多種演算法,能力更好的學生在會運用多種演算法的基礎上學會擇優或想出更好的方法。這樣從學生的認知差異出發來設計差異化的教學目標,最終「促進所有學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應有的發展。」
(二)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既要精心預設又要注重生成。預設是教師以課程標准為依據,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環節等做出的設計性的展望。目的是為了讓課堂教學有序、有效的進行。生成是在課堂中自然出現的,這種出現與教材的精心設計是密不可分的,當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預設與生成是一對矛盾統一體。沒有充分的預設不會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礎。生成是預設的補充和拓展,兩者在教學過程中相輔相成,同樣重要。
作為一個數學教師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識,寬容的接納來自學生的生成,善於抓住和篩選有效的生成資源。朱國榮老師在上《分數的意義》時,請學生從8枚棋子中找出四分之一。學生回答不一,有的認為是1枚棋子是四分之一,有的認為2枚棋子是四分之一,還有的認為4枚棋子是四分之一……這時,朱老師沒有馬上否定說錯的學生,也沒有用事先預設好的問題拉著學生走,而是恰如其分的靈活引導,把握好動態生成的新資源,展示出動態生成的藝術,達到了巧妙運用生成促進學生發展的目的。就像布盧姆說的那樣:「人們無法預測教學產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同樣,沒有了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其為一種藝術了。」
(三)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1.小組合作學習要講實效性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什麼都是小組合作學習,要根據學生和教學的需要而組織進行。內容簡單的不用小組合作學習,內容較難的先要給學生留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再組織小組合作。這樣,每個人都有思維上的參與,實現人人學數學。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應的規則。合作學習的關鍵是教師要科學組建學習小組,即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愛好、成績等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優化組合。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合作能力為目標的。筆者曾在學校組織的家長開放日,教《應用題的練習》(四年級)時要求學生四人小組自主分工:一是把應用題拼組完整,二是讀題,三是寫出算式,四是說出解題思路。在反饋過程中,證明四年級的學生自己能做出優勢互補的合理的安排。動手能力強的拼,朗讀水平高的讀,書寫能力強的寫,條理清晰的說。小組合作的實效性得以彰顯,使大家都得到了鍛煉並發揮了自身的長處,得到了聽課老師和家長的一致好評。
2.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的策略
在課堂學習中,合作小組常常表現出不善於合作的狀況。一次,筆者在執教老師請學生小組合作時觀察到以下現象:有的學生托著下巴冷眼旁觀,有的學生溜到別的小組,有的東張西望……所以,教師在平時要採取策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1)鼓勵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每個成員都能積極的相互支持和配合,進行有效的溝通,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動,清楚的理解對方的想法與觀點,積極承擔自己扮演的角色。對那些內向的、怕羞、不敢說的學生要多加鼓勵和點撥。(2)指導學生學會傾聽。傾聽,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就有困難了。首先,要樹立傾聽的意識。教師應該告訴孩子們:如果你想得到別人的尊重,你自己就要先尊重別人,而傾聽是你尊重他人的一種方式。其次,當眾口頭稱贊那些願意認真傾聽他人的學生,建立起榜樣。最後,評一評哪些學生學會了傾聽。(3)達成共識。讓學生對組內的認知沖突進行有效解決,從而解決問題,理解知識,建立並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彼此信任。
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保證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我們都曉得「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歡哪個老師就會對該老師上的課青睞有加。現代教育家認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師生關系基礎上,學生會積極、主動地探索求知。所以,師生關系的和諧,既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能讓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一)充分了解學生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因此,充分了解學生,對於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至關重要。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可以避免課堂教學中教與學脫節的現象;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可以引起學生與教學內容的共鳴;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1.備課從了解學生入手
備課從了解學生入手,有利於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有利於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於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有利於有效地解決教學難點。學習不是學生被動的接受信息的過程,而是在他們原有的知識基礎上知識的同化與順應的過程。在教學前對學生摸摸底,針對其原有的知識體系進行知識結構的建構與重組可以使教學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學生一定要與他們建立互動的關系。經過筆者實踐:學生在課外活動的狀態下談話效果較好。因為學生認為老師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較放鬆,容易暢所欲言,能順利得到老師想要的答案。如果說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還有所保留的話,那在家裡肯定是赤露敞開的。因此,家訪可以幫助老師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學生,建立起老師、孩子和家長的友好關系。
2.課堂上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
傳統的教學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現代的教學既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捕捉學生的眼神、表情、動作等。學生在課堂上想什麼、說什麼、探索到什麼、體驗到什麼等成了課堂評價的重點。筆者讓學生自己獨立地做書上的練習。一生突然大聲說:「有一隻鴿子的信送不出去。」筆者微笑著詢問是哪一隻,其他小朋友爭先恐後地回答:「15-9。」 在老師留給他們的廣闊的活動空間中,孩子們自己發現了多餘的條件,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設想當時筆者如果對貿然出現的聲音立即批評,不僅使那位學生的思維停頓,連其他孩子的學習熱情都會受到影響。蔡林森說:「概念、定律、道理由教師嘴裡講出來就不值錢了,一定要讓學生通過自學、討論,去感受、去體會、去發現。」
(二)營造民主化的師生關系
新課程對教育評價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視,課堂效率的提高與它有密切的正相關。和諧的教學評價讓學生的學習活動更有成就感,促進師生關系的發展。在課堂上我們都會使用評價。從評價主體上看,分為師生、生生、生師;從評價手段上看有口頭語言和稱贊的目光、親切的微笑等體態語言。如「你的想法很獨特,大家可以來討論一下。」假如學生提出的問題果真有價值,老師應該馬上肯定:「你的問題很有價值,老師很重視。」
條件許可的話,可以組織學生一起來探討。有效的評價既能指明優缺點,又是激勵學生學習的力量。有時,我們會在課堂上聽到「好的」、「不錯」類似這樣的評價。對教師來說簡單了,可對於學生而言缺乏針對性,甚至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熱情,導致學習主動性減弱。為了引導學生評價他人,有些老師會說:「你認為他說的怎樣?」……筆者認為學生的自我評價環節在課堂中比較單薄,老師可以讓它厚實一些。如「你對自己的發現怎樣評價?」這樣有利於學生養成自我評價的習慣,掌握自我評價的方法。從而對自己在知識與技能、思維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及時發現並做出不斷的調整。
綜上所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應該是深入解讀教材、優化教學過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等方面一個有機的整體組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要研究的方面還很多,但最關鍵的還是教師,教師的基本素質、教學水平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直接的關系。筆者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要堅持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業務水平,勇於實踐,敢於創新,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踏踏實實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
㈧ 怎樣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如何有效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作者:張秀文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在《論教育學過程最優化》一書中指出:「在一定的條件下,既能取得最大的可能的教育效果,而師生又只需花費最少的必需時間。」這為我們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課堂教學是教學的最基本形式,它是教學的最基本環節。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不能用「課內損失課外補」加重學生負擔的方法,而是要努力提高每節課的教學效率。
那麼,如何使學生在每一節課的有限時間里,既學到了知識,又發展了智力和培養了能力呢?現就筆者多年來的教學實踐總結如下:
一、備好課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
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要備好課。為此,我認真學習了《小學數學課程標准》,認真研究教材。首先,熟悉教材內容,深入體會教材編排的意圖和思路,分析教材前後的知識聯系,做到重點、難點心中有數;其次,熟悉學生,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再次,了解教材的思路,確定自己的教法,備出切實可行的教案。備課做到備提問、備舉例、備演示、備語言、備板書等等,除了考慮教師如何教,還要考慮學生如何學。
例如:教「一位數除以兩位數、除整百整十數」的口算時,我讓學生准備了4捆又2根小棒,講課時我首先讓學生試分小棒,把4捆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看每份分得幾捆幾根小棒。當學生遇到問題後,我就引導學生討論並進行教具示範演示,邊演示邊歸納操作步驟:先分整捆的,把4捆平均分成3等份,每份分得1捆還剩1捆怎麼辦?這時學生很快就會想出:剩下的1捆與2根合起來是12根。
再繼續分,把12根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得4根。即30÷3=10,12÷3=4,10+4=14,這樣在生動而富有創造性的操作中,既滲透了一位數兩位數的口算組合思想,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激發了學生探索知識的熱情。
二、講好課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根本
首先,教師講課做到重點、難點要精講,語言生動、通俗易懂,富有啟發性,教態自然大方,板書有條理,設計練習有梯度。教師富於情感的生動語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使用直觀教具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突出教學重點。生動的演示能使學生的無意注意變成有意注意。而且持續性長、印象深刻、效果好。
例如教學筆算乘法時,我自製了彩色筆盒教具3盒,問求3盒共有多少支怎麼計算?學生很容易就會說出:24×3=72(支)。接著又出示同樣的彩筆10盒,問求10盒共有多少支又怎樣計算?學生能正確回答:24×10=240(支)。然後把3盒與10盒放在一起,問:共有幾盒?「13盒」,接著問:求一共有多少支怎樣計算?學生很快答出:72+240=312(支)。最後討論總結計算方法,這樣乘數是兩位的乘法很直觀地顯示在學生面前了。這個演示過程既滲透了乘數是兩位數的筆演算法則,又使學生形象地理解了這一法則。
再次,設計好富有啟發性的「開頭」和「結尾」,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精心設計練習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保證
課堂練習在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起著促進、強化和啟發的作用,精心設計練習題,要使每一道練習題都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當堂鞏固、減輕學生的課外負擔。
我的具體做法是:1.講練結合設計好。2.重點知識反復練。3.難點之外突出練。4.練習由易到難要適度。5.當堂批改、及時講評做到位。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及時練習和反饋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我在課堂練習時注意雙向反饋,當堂批改,及時講評,使信息暢通無阻。如,在解答連乘應用題中,發現一部分學生把被乘數與乘數的位置顛倒了,甚至出現亂乘現象,我就及時採取措施,向學生講解乘法的意義並舉例說明,強調每份數是被乘數,使錯誤得到了及時糾正,防止了惡性循環。課堂練習、當堂批改、當堂講評,可幫助學生當堂理解,消化新課內容,促使學生當堂完成作業,這樣家庭作業就可以不布置或少布置,做到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又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總之,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負擔,教師必須備好課、講好課、精心設計課堂練習。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得輕松愉快、效果理想。我相信,只要我們當教師的肯動腦筋、肯下功夫、勇於實踐、勇於探索,一定會掌握好課堂教學規律和藝術,為培養祖國的未來英才做出更大的貢獻。
㈨ 小學數學問題工作效率問題
解:分析甲抄占其他三人總數的2/13,說明甲:(乙+丙+丁)=2:13,依題分析得得;甲占總數的2/15;乙占總數的1/5;丙占總數的4/15;從而求得總數得:
60÷(1-2/15-1/5-4/15)
=60÷6/15
=150
甲:150×2/15=20
乙:150×1/5=30
丙:150×4/15=40
答:甲賣了20部;乙賣了30部;丙賣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