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觀點報告

小學數學觀點報告

發布時間:2020-12-13 08:02:18

1. 小學數學研究報告

一、研究背景
當前國際教育改革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是,其著眼點由關注教師的教轉而日益重視學生的學。人們逐漸深刻地認識到,只有真正促進學生學習的教學才是有效的。從學生長遠發展來說,教給學習方法是培養、發展學生能力的需要。對於學生來講,要學會學習,就得擁有一定的學習策略;對於教師來講,設法提高學生的策略學習水平,讓學生用良好的學習策略來控制他們的學習過程,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也是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任務。
我們在實踐中發現,有的學生輕輕鬆鬆學得好,有的學生費盡力氣也沒學好,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學生應用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和學習策略所表現出來的差異引起的。然而,由於長期受重教輕學的影響,往往忽視對學生不同認知風格與不同內容策略學習的研究,以致阻礙教學改革的進程,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新精神難以得到發展,嚴重影響了學習質量的提高。
基於上述認識和思考,我們通過對「小學數學策略學習研究」這一課題的研究,試圖增強廣大教師對「策略學習」研究重要性的認識,推動具體學科的「策略學習」的系統研究,有效地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有效地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質量,使其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得以充分發揮。
二、概念的界定
根據數學及其學習的特點,我們認為,所謂數學策略學習是指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學習者為完成具體的任務或實現某種學習目標對學習方法和措施進行選擇和調控的活動。數學學習策略作為一種旨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執行監控系統,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特徵:
(1)層次性與整體性的統一。首先,數學學習策略是由數學課堂學習基本策略與內在的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等要素構成的,它們各自相對獨立,層次清晰,彼此密切聯系,形成一個整體。其次,在功能上,元認知策略要通過認知策略來體現,而認知策略又必須在元認知策略的指導和調控下,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另外,從活動程序來看,一個獨立的活動步驟是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數學學習策略的,數學學習策略是由一些具有連續性的活動步驟構成的相對完整的活動過程。
(2)靈活性與穩定性的統一。一個具有策略意識的學生對策略的使用能夠因時、因地、因內容而不斷的變化,能夠對學習行為方式進行自主選擇,能夠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調節和控制。但是學習策略又是穩定的,任何一種學習策略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也都有自己的運行程序。可見,數學學習策略是靈活性與穩定性的有機統一體。
(3)外顯性與內隱性的統一。數學學習策略既是一種外部操作程序,同時又是一種內部調控活動,它是一個外部操作與內部調控互相協調、有機統一的活動過程。從外部看,無論是學習措施的選擇與使用,還是學習過程的安排與實施都是一些看得見的外顯行為。但是,這些外顯行為並不是那種無意識的自發活動,而是學習者根據一定的學習目標在自身的內部言語調控下實施的一種有計劃、有步驟的學習行為。很明顯,數學學習策略的實施過程是學習者的內部心智活動與外部操作行為的高度融合。
三、研究的成效
(一)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極大地促進和提高了教師對學習策略的認識,比較系統地總結了小學數學策略學習的具體內容和形式,初步形成了一些可操作性的策略學習案例,使策略學習的理論價值和應用價值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體現。
1、 明確了學習策略內容的構成要素,初步構建了研究的基本框架。
我們查閱了大量的文獻,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通過對學習策略要素構成與分類的主要觀點進行分析與提煉,認為數學學習策略主要由數學學習方法、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三個層面要素構成,這樣就初步構建了研究的基本框架。同時,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科特點,結合教學實踐,我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來尋找研究的突破口:①數學課堂學習基本策略(探究學習策略、自主學習策略、合作學習策略、體驗學習策略等);②數學學習的認知策略(注意策略、思維策略、想像策略、轉化策略、檢驗策略、復習策略等)與元認知策略;③數學任務學習策略(概念學習策略、規則學習策略、問題解決學習策略、計算學習策略、空間與圖形學習策略、代數知識學習策略等)。
2、通過思考,理清了學習策略與數學學習方法、認知策略及元認知策略之間的關系,有效地保證了研究的正確方向。
(1)學習策略與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的關系
學習策略是指整個學習活動的策略,它包括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等,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都是學習策略的重要的核心組成成分,是有效運用學習策略的基礎和前提。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與學習策略具有因果關系,即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的改進是學習策略改進的原因。
(2)認知策略與元認知策略的關系
認知策略的主要功能是在學生從事的認知活動中,幫助他們達到認知目標;而元認知策略的主要功能是向學生提供有關認知活動或活動進展的信息,它對整個學習活動起著控制和協調的作用。作為一個學習者,如果只擁有認知策略,而缺乏元認知策略來幫助自己決定在哪種情況下使用某種策略,或改變策略,那麼他不會成為成功的學習者。反之,如果沒有可供使用的認知策略,那麼元認知策略的運用則缺乏相應的對象。因此,兩者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輔相成,但又是有區別的,其主要區別有三方面:①認知策略是元認知策略應用的基礎;②元認知策略的發展落後於認知策略的發展;③認知策略直接作用於學習活動,而元認知策略是通過對認知策略等方面的調控間接作用於學習活動的。
(3)學習策略與學習方法的關系
由於學習策略是由多種學習方法優化組合而成的方法體系,因此學習方法是構成學習策略的基本要素,它是學習策略的知識和技能基礎。有人認為,學習方法是指學習者用在編碼、儲存、提取、運用等認知過程中的認知方式或技能,這一定義基本上反映了學習方法的本質屬性。而數學學習方法是指學習者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用以獲取數學知識和技能、促進發展的活動方式,主要是指那些具有確切的使用范圍和很強的操作性的具體學習方法,如觀察、操作、實驗、猜測、驗證、模仿、討論、交流、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判斷、推理、審題、解題、預習、復習等。數學學習策略和數學學習方法是兩個既有密切聯系又有嚴格區別的不同概念,如果我們把前者看成是一種「戰略」,那麼後者就是構成這種戰略的「戰術」。雖然從整體講「戰略」決定「戰術」,但反過來「戰術」也直接影響著「戰略」的實施。可見,數學學習方法在數學學習策略的構成要素中始終是一個非常活躍的因素,它不僅決定著數學學習策略實施的基本途徑和活動方式,而且還影響著數學學習策略的實施效果。
3、通過實踐,系統地總結了小學數學學習策略的具體內容和形式,初步形成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學習策略案例。
通過實踐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操作性強的策略體系和案例。在研究過程中,我們著重對小學數學學習策略的具體內容和形式進行了系統地總結,現把數學學習策略的具體內容列成下表:

2.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

一、調研目的

1.了解全區新一屆小學六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

2.為進一步加強學科管理和數學教學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博士教育網www.4oa.com歡迎您投稿)

二、調研對象

2005年9月,我們對全區9所小學的六年級學生進行了質量調研,參加這次質量調研的學生有1415人。

三、調研工具

這次調查的工具是:「雨花台區小學六年級數學質量調研試卷2005.9」。調查工具由區教研室小學數學組編制。編制的依據:(1)《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修訂版)》。(2)蘇教版小學數學教科書第十冊和第十一冊。

四、調研分析

1.總體情況。

這次質量調研試卷共設計了33道題。其中第一大項4道題是計算能力的評價,包括分數加法、減法和乘法的口算,分數乘加(減)計算、分數連乘和運算律在分數乘法計算中的運用,以及解方程和解文字題;第二、三、四大項20道題是對概念掌握水平的評價,以新學的知識為主,適當滲透了五年級下學期的主要知識;第五大項2道題是評價學生手腦並用、動手實踐和繪制統計圖並分析統計圖的能力;第六大項7道題是評價學生聯系生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加這次期初質量調研的1415名六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總體情況如下:

表一:雨花台區小學六年級數學質量調研各大項情況統計

項 目
計算部分
概念部分
操作部分
解決問題部分
正確率%

正確率%
92.1
86.7
76.7
80.0
85.8

從表中可以看出,學生對分數乘法的計算和有關概念掌握得很好,平均正確率分別達到:92.1%(計算)和86.7%(概念),其次,學生對解決簡單的分數乘法實際問題,第十冊的統計和長、正方體的認識等也掌握較好。但是,學生對手腦並用「移小棒」的實踐操作題、有多餘條件的實際問題和稍復雜的概念題掌握得不是很好。

2、具體分析。

(1)計算能力。

表二:雨花台區小學六年級數學質量調研計算能力學習情況統計

題 號
1、口 算
2、脫式計算
3、解方程
4、文字題

正確率%
97.6
93.1
91.2
87.4

這次測試口算能力的有8道題,測試筆算能力和簡便計算的有5道題、解方程有3道題、解文字題有2道題。從表中反映出,學生的計算能力很好。其中口算能力平均正確率達97.6%,有16個班學生的正確率在98%以上,這說明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們十分重視口算的訓練。有關分數乘法的筆算,包括簡便計算在分數乘法中的運用,學生學習水平也很好,平均正確率達93.1%,即使相對薄弱的教學班學生的學習水平也都在90%左右。學生解方程和解文字題的學習水平也比較理想,平均正確率分別達91.2%和87.4%。

從學生卷面看,計算部分出現錯誤的主要原因有:①審題不仔細,看錯運算符號或數字,弄錯運算順序。②書寫不規范,解方程格式不對,寫倒數用了等號連接。③錯用了簡便方法計算。

(2)概念理解。

表三:雨花台區小學六年級數學質量調研概念學習情況統計

項 目
填 空 ( 88.2%)

題 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正確率%
99.4
97.0
93.8
50.2
93.6
86.5
90.3
89.5
63.3
86.1

項 目
選 擇 (84.7%)
判 斷 (82.8%)

題 號
1
2
3
4
5
6
1
2
3
4

正確率%
98.8
92.0
68.9
84.9
76.9
86.5
83.7
94.0
90.8
62.5

這次測試概念掌握情況的題共有20道題,其中填空題10道、選擇題6道、判斷題4道。概念部分主要考查學生對分數乘法意義的理解,五年級學過的數的整除和長方體、正方體等有關概念的掌握。

可以看出,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掌握得較好,平均正確率86.7%。尤其是考查分數乘法意義的填空題第2、3、5、8小題,選擇題第1小題,判斷題第3小題正確率都在90%以上,說明本冊單元基本概念教學是比較扎實的。此外,有關五年級所學的基本概念學生掌握得也較好,如考查分數意義理解的填空題第1題,正確率達98.8%。;考查數的整除部分基本概念的填空題第7小題正確率達90.3%、判斷題第2小題正確率達90.8%。

另一方面也不難看出,個別綜合性高的概念題學生正確率明顯偏低。主要是填空題第4小題(50.2%)、第9小題(63.3%),選擇題第3小題(68.9%),判斷題第4小題(62.5%)。填空題第4小題綜合了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演算法則、正方體的認識、長度單位的換算3個知識點,造成這道題錯誤的原因是學生審題不仔細,沒有注意單位名稱的變化。選擇題第3小題綜合了分數的意義、分數乘法的意義和畫圖識圖3個知識點,一些學生看不懂圖意造成錯誤,反映出分數乘法意義教學中教師畫圖時對數形結合不夠重視,過程不夠清晰。
(3)操作能力。

表四:雨花台區小學六年級數學質量調研動手操作能力學習情況統計

題 號
1
2

正確率%
59.2
88.4

這次測試操作能力的動手動腦題共有兩道題,第1小題「移小棒」是一道開放性操作題,這道題既測試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又考查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第2小題是測試學生五年級學的繪制和分析復式條形統計圖的能力。

從表上可以看出,學生對繪制、分析條形統計圖掌握得很好,平均正確率達88.4%,全區有三分之二的教學班在90%以上。而第1小題「移小棒」失分較嚴重,平均正確率只有59.2%,造成失分多的原因主要有四點:①平時教學中這方面的訓練很少,學生對這種題比較陌生。②平時教學中學生動手實踐機會不多,缺乏對圖形變換的想像能力。③教師閱卷有誤,把移動3根全部看作移動2根判錯而扣分。④參考答案不全面。

(4)解決實際問題。

表五:雨花台區小學六年級數學質量調研解決問題能力學習情況統計

題 號
1(1)
1(2)
2(1)
2(2)
2(3)
2(4)
2(5)

正確率%
89.1
90.1
86.9
80.1
64.5
91.1
63.9

調研試卷設計了7道題評價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除了第3題和第5題是測試學生五年級所學的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和簡單的分數加減法應用題掌握情況外,其餘5題都是簡單的分數乘法實際問題。其中,第1題重點測試學生分析數量關系的能力,第2題重點測試學生畫線段圖的能力。

從統計數據看出,六年級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有提高的,平均正確率達80%。絕大多數學生通過理解題意,找單位「1」,分析數量關系,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所以4道基本題的平均正確率都在85%以上,其中2道正確率超過90%,這是好的一面。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有些班級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偏低,平均正確率還不到75%。我們希望這些班級的教師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要讓學生靈活掌握解決分數實際問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要努力做到三點:一是例題教學要扎實,突出解題過程的指導;二是練習設計要精細,強化基礎並兼顧提高;三是輔導學生要耐心,及時查漏及時補缺。

(博士教育網www.4oa.com歡迎您投稿)

五、調研結論

1、調研結果表明,本屆六年級學生的數學基礎總體看還是比較好的。特別是計算能力、統計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分數乘法實際問題的能力三個方面內容,學生掌握得較好,平均正確率都在88%以上。這說明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十分重視計算、統計、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的教學。

2、校與校、班與班之間的差距雖然還比較大,但是存在明顯縮小的趨勢。這次調研考試校與校之間的最大差距是9分,班與班之間的最大差距是12分,同五年級期末考試相比分別縮小了2分和7分。表明各校在抓畢業班教學管理上是有方的,教師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和給後進學生補差上是有效的。

3、從學生的卷面看,各校六年級數學教師對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十冊,第十一冊第一、二單元教材把握和理解也比較好。在更新教學觀念,改變學習方式等方面都有明顯進步。

4、學生在學習習慣(如認真審題、規范書寫、細心驗算等)、動手實踐、綜合應用概念以及解決稍復雜的實際問題等方面還存在明顯問題,這些問題在少數學校甚至還比較嚴重,希望各校通過這次質量調研認真查找自己的問題,扎扎實實地做好教學「五認真」工作,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5、教師在教學研究上還存在時間不多,深度不夠的問題。特別是對新課標所倡導的教學新理念重視還不夠,教學中為學生創造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少。一些教師對練習設計缺乏研究,機械練習多而有變化的綜合性練習少。

3. 求一篇小學數學小課題研究報告

小課題研究報告
----如何使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一、課題的提出
「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對數學的認識不僅要從數學本質的觀點去領悟,更要從數學活動的親身實踐中去體驗」。這充分說明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在數學教學中我發現數學教學總是與生活有所隔離,這樣就使學生接觸到的數學知識更加抽象,也增加了教學難度,為此,我覺得教師應該在課題研究中應充分挖掘數學知識本身所蘊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調動學生善於質疑、自主研究,主動尋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探索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課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數學。因此我確立了小課題----如何使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
1、培養學生積極穩定的學習態度。通過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對該知識點的相關背景從多種渠道中加以發掘,凸現出該知識在社會生活中的歷史與現實背景,呈現知識的產生、發展、變化過程,揭示該知識的發展規律和本質,認識對人類社會生活的現實影響和真實意義,從而增強學生深刻理解相關知識點賦予個人的現實意義,促使學生形成端正、穩定的學習態度。
2、加強學生數學生活經驗積累,培養學生數學學習主動性的研究通過引導學生從日常所處的校園、家庭、社會等周圍生活環境中,有目的地發現和收集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問題,加以認真觀察和詳細記錄,鼓勵學生主動以多種途徑去尋求問題的情景,並嘗試運用數學知識從不同角度加以分析、討論和解釋,引導學生用准確、嚴格、簡練的數學語言或文字表達自己的不同見解,得出不同形式的結論。
3、創設生活化數學教學情景,培養學生數學興趣的研究,通過教師對學生生活及興趣的理解,以學生生活經驗為依據,對教學內容進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組織學習材料,使新知識呈現形式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即教學內容生活化。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直觀語言、實物演示、游戲活動、多媒體教學、實踐活動教學的方法和手段來模擬、再現和創設生活情境,寓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於教學全過程,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建立一種開放的,與生活相結合的、生動的課堂教學方式,即教學過程生活化。通過設置開放性、實踐性等作業形式,使學生及時將數學知識應用、驗證於日常生活,並將此過程中再次積累的新經驗反復驗證於課堂與生活之間,即作業形式生活化。
4、豐富學生數學生活實踐體驗,培養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研究,通過對課內知識的延伸與拓展,將抽象知識學習過程轉變為實踐性、開放性的學習過程,以多種途徑、形式的數學生活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利用已有數學經驗,留心發現問題,大膽提出猜想,多方解決問題,促使學生主動應用、驗證數學知識,不斷形成、積累、拓展新的數學生活經驗。
5、挖掘學生現實生活教育資源,培養學生自我拓展的意識及學習品質的研究通過對學生所處的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等現實環境的關注,從中挖掘與學生數學學習密切相關的生活要素,結合學生個體或者群體的實際認知水平,加以開發、提煉、加工和整合,使之成為學生數學學習的有效生活教育資源而進行合理的利用,引導學生在對知識經驗的積累、驗證、鞏固、應用等過程中,不斷自我拓展、自我完善其數學意識及數學學習品質。
三、 課題研究原則:
1、主體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而老師則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材的教學內容及呈現形式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不是單純地依賴教師的講解讓學生去獲得知識,而是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觀察、操作、獨立思考及討論交流的機會,進而獲得數學結論,以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這是教學過程的本質和基本規律決定的。
2、實踐性
現代數學教學理論認為:好的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機會,一旦離開了學習實踐,學生就不能成為主體,因此課堂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的個體參與和學生的個性發展,加強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
3、開放性
數學課堂生活化,就必須打破常規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提供大量的觀察、實驗、活動的機會,使新教材的教學更容易體現「提出問題——相互交流——匯報總結——鞏固實踐」的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引進和用好開放題,給每個學生提供更多參與機會和成功的機會,讓每個學生在參與中得到發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數學素質。
四、課題研究的實施過程。
數學來源於生活。新課程標准指導下的數學教學就應該聯系生活、貼近生活,讓學生熟知、親近、現實的數學走進他們的生活,進入課堂,使之產生親近感,變的具體、生動,誘發學生的內在知識潛能,使學生主動地動手、動口、動腦,想辦法來探索知識的形成過程,以達到對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滿足,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同時也增強其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發展求異思維,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於探索、創新的精神,再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走進生活、大膽實踐,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真正實現小學數學生活化。課題探究的內容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體現:
1、聯系實際,引導學生自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學問題無處不在,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產生數學問題,並激發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慾望。在平時教學活動中,應十分重視讓學生歸納已有生活經驗,並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讓學生「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例如,在教學「角的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認識」時,先用投影片出示學生平時常見的扇子、書、紅領巾、皮球等實物,然後抽去實物,留下角、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等幾何圖形,讓學生發現這些圖形原來就在我們的身邊,無形中產生了自主探究的興趣。再如,在教學「商的近似值」時,可以讓學生試著做一下如「150÷44」一類的除法式題,當學生除不盡時,結合學生學習生活實際,數學問題自然產生,再學習「商的近似值」知識,適時地滿足了學生解決問題的需求。
2、創設情境、實現課堂教學「生活化」。
新知識呈現方式發生了變化,必須要求教師的教學觀念的改變,從而探索出「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新模式。新課程的實施要求每一位教師必須有充分的課前准備,真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盡可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摸摸、拼拼、塗塗、量量,在「生活化」的動手操作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新知識。
3、走進生活,用新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學生學習數學是為了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所以「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不可少的工具」。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聯系、運用於生活實際,可以促進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形成,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例如,學習「長方形面積」後,可以布置學生回家測量家裡客廳的長和寬,求出面積,再測量一下一塊地磚的長和寬並計算面積,最後算一算客廳里鋪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塊?如果一塊地磚2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這就必然實現了課堂教學的延伸,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但更重要的是把課內外緊緊結合起來,把所學的知識應用於生活實踐中,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4、開展實踐活動,真正實現小學數學「生活化」。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實踐與綜合運用將幫助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決與生活經驗密切聯系的、具有一定挑戰性和綜合性的問題,以發展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了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初步接觸和逐漸掌握數學思想,不斷增強數學意識,就必須拓寬數學教學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認識現實生活中的認知和行為與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系與區別,以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水平。例如:在教學數學廣角烙餅時,我就讓他們回家觀察媽媽平時是怎樣做的,這樣既容易學會知識又增長了他們的生活的經驗。這樣,讓學生養成留心身邊事物,有意識的用數學的觀點去認識周圍事物的習慣,並自覺的把所學習的知識與現實中的事物建立聯系。使學生自己發現的問題富有魅力,對於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和增強學習的積極性都十分的重要。
五、課題研究的實踐探索及措施落實
在研究的初級階段,我發現學生學習知識與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兩者還是有所隔離,學生還是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習知識,然後又在教師的指引下解決問題,缺乏自主地根據實際生活的需要而去主動獲取知識與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這個問題的根源歸根到底還是我們教師設計的活動是否稱得上是真正有效的活動。因此,本階段要通過研究,使教師逐步把課題思想貫穿到平時的教學中去,注重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結合,注重學習活動的設計,使我的課堂有新的起色,無論拿到怎樣一個內容都知道從生活中找尋它的模型。並引導老師在反思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重點解決如何設計有效的學習活動。下面就從幾個方面談一下課題的實踐探索及措施落實:
首先捕捉「生活現象」,引入新知
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關鍵是教師是否善於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去捕捉「生活現象」,采擷生活數學實例,為課堂教學服務。如我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引入學生感興趣的生日時我們切生日蛋糕,怎樣分才公平,才分得一樣多?學生討論,然後自己動手也來分一下,要求分得一樣多……最後,得出「人→分→份(得到份)」,分得一樣多(每份同樣多),這叫「平均分」。這樣利用人分物品的生活現象,引出「平均分」,不但使學生增加了動手操作的機會,而且使學生對新概念感到新穎、親切。
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知,使學生對數學有一個親近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並不神秘。同時,也激起了學生大膽探索的興趣。
其次聯系「生活畫面」,揭示規律
學生的非形式數學知識,生活中的數學常識、經驗的建立首先必須依賴於實踐活動,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教師若能創造性地將數學知識融合於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畫面」,就可以幫助學生學好數學。
如我在教學「簡單的分數加法」時,創設生活場面,每個學生拿出兩個八分之八的圓,先讓學生組成小組給圓塗色(塗成不同的幾份),然後把兩個圓重疊,看一下兩個圓的塗色部分加起來是多少?這樣一來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再次設計「生活情景」,開展演練
數學知識應加以演練才得以鞏固,數學技能也應加以反復練習才能習得。數學教學如能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加以演練,會有利於實實在在地提高能力。
如在教學相遇問題的應用題時,在學生對此類應用題的結構和解法有基本了解時,我布置了這樣一個活動:同桌兩個同學合作,將相遇問題的應用題中的情節表演出來,並口頭編應用題,解答……那麼,如果沒有同桌幫忙,你一個人可以表演嗎?學生興趣很濃,紛紛舉手示範。經過這樣的演練,學生對「兩地,同時,相向(對),相遇」等有了實實在在的了解。
教師應該善於挖掘數學內容中的生活情景,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身邊,讓學生認識生活中充滿了數學,生活真有趣,數學真有趣。
最後返回「生活天地」,廣為溝通
在數學生活化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作廣泛溝通,會使學生「領悟」出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數學有很強的應用價值這個重要道理。這就要求教師注重「實踐第一」的觀點,在生活數學的天地中求新、求美。
教師只有把學生真正的帶到生活中去,將課堂中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結合起來,才能真正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美和創造的美。
六、課題研究取得的成效。
1、加強了學生數學生活經驗的積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3、降低了教學難度。
4、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5、提高了教師自身的科研能力。
一年來,我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能力的提高和理論素養的提升這兩方面。。
反思一年多的研究過程,我的體會頗多:
第一,本課題的研究在我的努力下,在「數學知識的呈現方式生活化」方面已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我的研究還只是停留在較為淺顯的層次,今後研究還需不斷加深,向更深的層次延伸,以期全面提高自己的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第二,對本課題的研究不能僅停留在「教師」的角度,更主要的是要加大力度進行「學生」方面的研究,即對「學生參與」的研究還需更全面、更深入。
第三,課堂是本課題研究的一個主要方面,它比較好地解決了研究過程中的方法問題,但我感覺在這方面做得還很不到位,特別是對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方面還需加大監控力度,以進一步做好質的研究。
七、課題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1、本課題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要求課教師能在平時的實踐中,將某些現象、想法、感受及時總結、提煉,並能上升至理論層面,而在這方面,我覺得自己還遠遠沒有達到。
2、對個案的理解不全面,實踐中有應付思想,只求有,不求精,這樣的態度需在今後的實驗中加以改進。
3、探討出「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教育教學實踐,形成具有指導性、可操作性的教學模式也是一個難點。
4、學生層次不整齊,加上現有的條件有限(如學生家庭條件的限制)使得課題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
5、本課題研究成果主要通過課題總結報告、教學研究論文等形式呈現。但是,如何使這些成果能夠深刻體現設想中「生活化」的教育思想,真正落實到日常具體教學過程中,還也是是一個研究的難點。
八、對今後工作的幾點思考
1、如何改變組織形式,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生活化的數學」活動中來,是今後應該改進的地方。
2、通過研究探討、摸索出「生活——數學——生活」的數學教學模式,並加以推廣,用它指導我今後的數學教學工作。
總之,該課題實施一年來,我覺得自己的理論素養提高了。而且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能夠立足於學生的現實生活,及時收集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學會從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然後再把這些問題移進課堂,通過對現行教材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使數學教學內容源於學生現實生活,教學過程中的方法、手段貼近學生現實生活,學生學習活動應用、驗證於日常生活,不斷向學生滲透應用數學的意識,並能夠從數學的角度出發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用數學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用數學的語言去解釋得出的答案或結論,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以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與心理素質的協同發展,達到提高和完善學生的數學素養的目的。
「讓講台成為舞台、讓教室成為社會、讓學生成為演員、讓教師成為導演」,將數學與生活、學習、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將學生運用數學的過程趣味化、生活化,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慾望,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這就是我今後研究的主要方向。

4. 小學生數學報告怎麼寫

( ⊙o⊙ )哇現在的孩子不得了啊 小小年紀就要寫報告
老師應該是叫你們做實驗得出結論吧
1、先把小組分工寫出來(各自負責什麼)
2、再把實驗的現象以及實驗得出的數據寫出來 可以用表格形式
3、通過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4、最後總結實驗以及自己從中懂得的道理或者方法
(因為你沒說清楚要寫什麼報告 只能按自己理解回答 如果不對請說清楚 我再回答~)

5. 小學數學報告怎麼寫啊,求大神,越短越好

13.對國的看法: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對學校的看法:我覺得我專們學校的屬氣象是日新月異,學校的教學設施完善,獎勵處罰條例逐漸明確,學校紀律大有好轉,而且我們的學校環境優美,是一個學習的地方。20.企業管理是組織、引導和影響他人為實現組織目標而努力的專業性工作,勝任這一工作的前提條件是必須具有從事管理工作的願望。只有那些具有影響他人的強烈願望,並能從管理工作中獲得趣、真正得到滿足的人,才可能成為一個有效的管理者;反之,倘若沒有從事管理工作對他人施加影響的願望,個人就不會花費時間和精力去探索管理活動的規律性和方法,亦缺乏做好管理工作的力,不可能致力於提高他人的工作效率,難以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從專業技術能力、良好的道德品質修養、人際關系協調能力、綜合能力上管理員工。要求員工熟悉自己從事的業務,必要的專業技術能力,對企業的忠誠度,對本職工作的責任感,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等等。

6. 小學數學實驗報告、調查報告範文

生物綜合實驗報告
(5組:段曉姍、李晉、董珊、鄧姍)
學期接近尾聲,我們組的實驗也結束了,由於時間原因,我們並未按照計劃做完所有的室內實驗,而是重點做了兩個實驗。雖然實驗都以失敗告終,但是我們從中卻學到了不少東西,增長了不少的經驗,也總結了其中的教訓,還算頗有心得。
一、 種子的向重力性:這個實驗我們做了不下三次,因為種子泡下後總是因為多種因素不能同時發芽,為了使種子在相同條件下生長,我們只有等其他種子發芽後再觀察做實驗,但到最後結果就是一些已經發芽的種子泡爛了。因此,浪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
二、 番茄的缺素培養:本學期我們組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這個實驗上了。從營養液的配製到種子發育長成幼苗等,似乎就經歷了這整個學期,但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經驗教訓:
⒈種子是不能用一半浸在水裡的方法使它發芽的,雖然有一半露在外面,但是還有一部分在進行無氧呼吸,會產生毒物質,使種子爛掉。
⒉在平時配製培養液時,由於一些微量元素用量是非常小的,所以一般實驗室里總是將元素分為幾部分,配製好大量的再按照比例將其混合在一起。例如M.S.培養液分為:有機、無機、微量、Fe-EDTA四部分,但在做缺素時,由於各培養液所缺的元素不同,不能像全素培養液那樣配製,因此,我們採用了「先將各元素的代表溶液單獨配成溶液,然後需要哪種就添加哪種」的方法,這一想法也得到了老師的肯定。在配製各缺素溶液時,微量元素的加入得很少,所以我們用到了「槍」,從而也學習了「槍」的使用方法,槍只能豎直放置,不可以來回晃動,防止殘液倒流進槍里,這樣不僅會在下次使用時與新溶液混淆在一起,導致實驗不嚴密,還會對「槍」造成一定的損害。
經分析,缺素實驗失敗的原因可能是:在我們配置培養液的時候,其中的有機物質由於配置時間太長、溫度太高(放在實驗台上而不是在冰箱里)等原因而長毛了,而我們平日是將栽培的植物放在實驗室的窗檯上的,陽光直射使本就生有菌類的有機物質壞掉,造成植物的死亡現象大致相同,沒有表現出缺素的各種不同的現象。
另外,我們還種了雲豆,雖然宿舍在陰面,我們植物的長勢也是不錯的,經過自己親自動手種植物,才清楚水和陽光真的是植物必備的非物質條件,因為剛開始種植時,總是忘記澆水,我們的小麥就整天弓著背不肯抬頭。
至於室外,我們則是對校園植物進行了一些階段性觀察,主要是集中在兩種不同種的叉葉槭、廣玉蘭和大葉黃楊上。經觀察發現,廣玉蘭今年的花期尤其的長,廣玉蘭是落葉喬木,一般花期為3~4月份,可今年到了五六月份它依然綻放;在觀察過程中,我們與大葉黃楊一起經歷了新生;學校有兩種叉葉槭,一種為生科院門外的喬木,綠葉,一種為圖書館外借部門外的灌木,紫葉,經查資料這種叉葉槭叫做雞爪叉葉槭,我們用比較的方式對兩種植物進行了生長階段的觀察。
經過這學期的自主實驗,雖然實驗結果不是很理想,但真的受益非淺。首先我們過去沒有過自己設計實驗,動手培養實驗材料的經歷,所以鍛煉了我們探索科學的主動性;其次,團隊精神非常重要,做實驗其實和一場比賽是一樣的,需要彼此之間的配合與默契,僅靠一個人是絕對不夠的;再次,實驗結果固然能說明問題,但是重要的還是對實驗方法的掌握與治學的認真嚴謹態度;最後,就是動手能力的增強。
以上是本學期實驗的一些經驗教訓心得,我們會銘記,努力在今後的實驗中在結果方面也取得一些成績。

7. 小學生數學研究報告

多年前, 一個爸爸和一個媽媽想休假,所以他們決定晚上去城鎮。他們叫來最信任一個人內來照看容孩子。當保母來的時候,他們的連個孩子已在床上睡著了。所以保母只是看了看孩子是不是睡的好,就座下了。

深夜,保母覺得無聊就想去樓下看電視。但是她看不了,由於樓下沒有電視(由於孩子的父母不希望他們的孩子看太多垃圾)。她就打電話給孩子的父母,問是不是可以在他們的卧室看電視,固然孩子的父母同意了。

但保母又想要最後一個要求。

她問是不是可以用毯子或衣服蓋住那小丑雕像,由於那使她感到很懼怕。

電話沉默了一會。

(此時爸爸在和保母通話)

他說:帶孩子離開房間……

我們將會叫警察……我們歷來沒有甚麼小丑雕像。

那小丑極可能是一個從監獄逃出來的殺人犯。

電話里沉默了一會兒。

(正在跟保母通話的孩子的父親)說:帶上孩子們,離開房子……我們會通知警察……我們沒有一個小丑雕像……

孩子們和保母被小丑謀殺了。

結果是,小丑是一個從監獄里逃出來的殺人犯。

如果你不在5分鍾內轉發這個帖子,這個小丑在清晨3點時將會拿著刀站在你的床前。

我在這里發了,這就是噩魔般的小丑沒有殺我的緣由。

8. 小學生數學研究報告

小學生數學研究報告?

9. 實驗報告 內容 小學數學

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課程標准中強調的理念。它對於改變課程過於強調學科化傾向和單純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改變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脫節現象,進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直接經驗和理解數學,促進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改善,都是十分重要的。
蘇教版課程標准數學實驗教材,為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已經給教師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如何將教科書的課程內容轉化為現實的內容,變成教學活動中的自覺行動,值得每一位任課教師認真研究和思考。下面結合四年級(上冊)教材,談一點體會。
一、 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環境,體驗和理解數學
學生的社會生活、學校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問題,有許多是建立數學表象、抽象數學概念的良好基礎和素材。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環境體驗和理解數學,有利於學生憑借生活經驗形成數學概念,有利於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有利於學生用數學的視角觀察世界。
教學第四單元「平行與相交」時,直線平行與相交兩種位置關系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無處不在,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與分析。教材呈現了鳥瞰城市的照片以及運動場跑道、運動器械的照片,從中抽象出直線的相交和不相交。我們在教學時,不能照本宣科,而應當引導學生去尋找自己身邊的相交與平行現象,如,觀察自己校園中的路徑、跑道、器械、鐵門、欄桿,以及教室里的窗戶、黑板、牆面、桌椅、學慣用品等等。當學生初步理解了平行和垂直以後,再讓學生去觀察生活、尋找同類的現象,學生的視角才是廣泛和主動的,數學意識能從中得到培養。
教學第八單元「統計與可能性」時,教材提供了如鼓號隊員服裝的統計,47個環保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的統計,上海市空氣質量的統計,張家港市農民人均年收入的統計等等十多個現實的素材。但是教材畢竟具有局限性,教學時應該結合教材適時補充和開發一些學生身邊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時效性的現實素材,使得統計的學習更能體現其必要性和價值,更能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如,統計本班校服的型號、本市的空氣質量、自己家庭的收入情況、本地區的耕地情況,這些統計對於學生是現實而鮮活的,學生有統計的熱情和願望,有話可說,有感可發。
教學第九單元「認數」時,學生要學習億以內的大數。這部分教學內容,要以理解數的意義為重點,為此也要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認數。除了教材提供的素材以外,還應該激發學生閱讀課外讀物、上網查找資料以及通過其他渠道獲得知識。如,在《青島日報》2005年2月1日的報紙上就可以查到如下大數: 青島西海岸製造業再添世界級大項目,計劃投資17億元人民幣,部分投資後年加工鋼材20~25萬噸;青島港元月吞吐量突破1500萬噸,向全年1.8億噸的目標邁進;初步核算青島市2004年生產總值完成2163.8億元;青島航空旅客吞吐量480.8萬人次;青島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243.3億元等等。教師平時應該注意搜集這樣的信息,讓學生體會到較大數在描述、表達自然現象、社會生活、生產能力、經濟情況等方面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數感。
二、 努力創設現實情境,使學生體驗和理解數學
教學中,有一些教學內容教材所提供的背景和素材離學生稍遠,或者很難提供現實的情境,可以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努力創設一些現實的情境,甚至可以模擬情境,為學生創設有助於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機會。
教學第三單元「混合運算」時,可以模擬一個在小小商店裡購物的情境,讓學生解決買3本筆記本和一個書包,一共多少錢;拿50元,買2盒彩筆,應找回多少錢等問題。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出類似的若干問題,然後通過分析、歸納、交流、反思,總結出「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減法,應先算乘法」。由於提供了模擬的現實情境,學生都有購物的生活經驗和體驗,所以理解上一般沒什麼問題。教學第七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時也可以採取類似的辦法。
三、 充分運用數學活動,使學生體驗和理解數學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有利於學生進行主動地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的數學活動,是使學生體驗和理解數學的好方式。
教學第五單元「觀察物體」時,學生在三年級先後觀察了由2個、3個、4個同樣的正方體拼成的物體的基礎上,繼續學習幾何體與其三視圖之間的相互轉換,教學的難度加大,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和空間觀念。「擺一擺、看一看」是本單元最主要的學習活動,教師和學生必須准備必要的教具和學具,要在學生「擺」和「看」的活動中理解三視圖與實物的關系。如,第47頁例題里已經用4個同樣的正方體擺成一個物體,提出再增加一個同樣的正方體使得正視圖不變這樣一個具有挑戰性、開放性的問題。教學時可以以小組為單位組織活動,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分析和交流,尋找規律,形成體驗。由於學生經歷了「做」的過程,有切實的體會,理解也是深刻的。教學中切不可以觀察教材中的圖畫來代替觀察實物,那樣違背了教材編者的意圖,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本單元教學整個都離不開實際操作,這是教學的關鍵所在。
教學第八單元「統計與可能性」時。其中讓學生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則的公平性這一小節,要讓學生體會到從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到游戲設計的公平性,必須要讓學生進行實際的操作活動。可以經歷一個從「問題—猜測—操作(驗證)—結論—分析—抽象—概括」的認識過程,這個過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充分經歷認識過程。進行實際的操作活動不僅有助於學生體驗和理解「可能性與公平性」的關系,教學中還滲透了可能性、必然性之間的辯證關系,滲透了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教材設計的《怎樣滾得遠》、《了解我們自己》、《一億有多大》三個實踐與綜合應用,都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對於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動手實踐能力都十分有益。應該充分利用好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內容,切實讓學生自主活動,切不可敷衍了事,白白浪費寶貴的課程資源。如對於《怎樣滾得遠》的教學,在提出問題後,可以放手讓學生議論滾得遠的因素,學生可能從高度、板的長度、夾角、材料質地、重物等多個方面考慮,然後將問題鎖定在斜坡與地面的夾角上。再讓學生設計實驗方案,猜測實驗結果,進入實驗活動(這是活動的主體)。實驗活動的過程中還會出現許多預想不到的問題,這需要學生、教師在小組活動中合作交流解決,實驗活動結束後,進行反饋交流,給出結論並作適當的解釋。這樣的活動,學生非常感興趣並樂意參與活動,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科學意識和探究能力很有益處

10. 小學生數學與生活研究報告

一、研究背景: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試驗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在學習過程甚至人的一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也逐漸突顯,社會、學校和家長開始研究和關注學生習慣的養成。以下是學生在一年級和三年級分別進行的3分鍾的口算練習情況:

全班有36名學生,在一年級沒有養成檢查的習慣時,全班錯誤率是34%;同樣的班級,在三年級時,由於在一定階段形成了檢查的習慣,因此錯誤率降低到5.6%。

同時,通過橫向比較,在三年級一個班做同樣的口算,學習習慣較好的學生正確率為100%,而檢查習慣尚待形成的學生的錯誤率為5.5%。

以上數據說明,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對其學習成績的提高是極其重要的,從長遠的角度看,學生的這種習慣的養成,也將使他們受益終生。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就必須從為學生負責和培養高素質、高能力人才的高度出發,思考和研究這個問題,積極學習相關理論,有針對性地用以指導日常工作,同時能從工作實踐中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認真總結,很好地做到理論與教學實踐的有機結合。

二、研究目標:

(一)密切抽象的數學知識和生活實踐的聯系,樹立學生正確的學習目的,促使其養成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

(二)在數學教學中貫穿分類教學,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使其養成敢於探索、勇於創新、勤於實踐的良好習慣。

(三)在教學中適時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養成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四)從細節入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多角度、多形式、全面地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研究方法:

(一)加強學習,轉變觀念,促進自身的修養提高

1、不定期搜集與數學學習習慣相關的理論文章、教學案例等內容,及時總結心得;

2、隨時糾正自身存在的問題,通過自己的言行感染學生的行為;

(二)從實際出發,以課堂教學為陣地,扎實開展課題實驗研究

1、在傳統課堂里「點亮一盞燈」,即處處從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出發,及時糾正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良的學習習慣,如:不愛檢查、抄錯數字等習慣。

2、針對學困生的行為習慣缺失,進行追蹤培養,以保證習慣的養成。

四、研究成果:

(一)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學習目的。

讓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學好數學的前提,也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基礎。通過教學實踐,並結合相關理論,我認為,在上數學課之前,教師要先對學生進行有關引導和教育,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在日常生活和日後的工作與學習中重要性。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脫離不了生活,數學知識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教學的不斷改革和新課程的出現,要求我們教師應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學習資源,將課堂教學活動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將學生熟悉的蘊含著數學知識的生活實例引進課堂,以使學生親身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身邊到處存在著數學問題」,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增強學生的基本技能和思維能力訓練,使學生逐步樹立起數學來源於生活,並回歸到生活解決問題的觀念和學習目的,以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並通過學習加以解決的良好數學學習和思維習慣。

如:在教學「3的乘法口訣」時,我先對附近一家超市進行了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喜歡吃的鬼臉嘟嘟餅干是3元一袋,於是上課時,我問道:「你們喜歡吃餅干嗎?」上數學課,討論餅乾的問題,學生興趣很高,紛紛發言。有的說:「我喜歡吃樂之餅干。」還有的說喜歡吃康師傅的夾心餅干,於是我出示了調查的數據:「超市裡的鬼臉嘟嘟餅干是3元一袋,現在我要買4袋,你能幫我算算要花多少錢嗎?」學生們的興趣高漲,不但列出了算式,計算出得數,有的學生還給大家講出他是怎樣算的。就這樣,學生在說笑、討論、爭論及商量中,不但學會了3的乘法口訣,還說今後自己也要在購物的時候去調查一下自己喜歡商品的價錢。

綜上,我認為學習數學知識不能脫離生活實際,要從生活問題導入教學內容,並以此為「誘餌」,引導學生分析和解決這些問題,促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進而養成在生活中學習抽象的數學知識的良好學習習慣。

通過不斷加強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學生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時能主動把生活中的數學信息歸納為抽象的數字或規律,並能運用到今後的數學學習之中。

(二)分類教學,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養成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應該從培養自信心入手。怎樣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呢?初次嘗試,我認為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要做到以下兩點:

一是要多給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我們要象老貓教小貓捕食那樣,開始時將比較容易的問題交給學生解決,使其體會到做事的成功和樂趣,然後逐步加大難度,讓學生伴隨成功長大。針對學生學習水平和能力參差不齊的狀況,我將他們分為A、B、C三類,並將他們進行搭配。無論哪項活動都不放棄差生,多關心他們的學習,給他們創造機會參與數學課堂活動。對於C類生微小的進步,我都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使他們深深感到老師無時不在關心著他們,從而使這類學生產生一種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促使他們變消極為主動,增強他們克服困難和學習新知識的信心。

在數學課堂練習時,我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通過層層深入進行訓練的規律,循序漸進地提高要求,讓不同的學生「只要跳一下,就會摘到果子」,使學生既不會產生自滿情緒,也不會悲觀失望,努力調動起全體學生參加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分數除法應用題」時,我出示以下2個條件:(1)五年級有學生111人。(2)相當於四年級學生人數的3/4;再給3個問題:(1)四年級有學生多少人?(2)四、五年級共有學生多少人?(3)三年級學生人數是四年級的3/2倍,三年級有學生多少人?利用這3個問題就可以進行分層練習:C類生做第1題;B類生做第2題;A類生做第3題。這樣一道綜合性題目,因為其問題的難易度適用於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實際水平與學習要求標准,且設計又行之有效,所以不同水平的學生通過練習,都能對知識進行不同層次的概括,並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進而樹立學習的自信心,也將會逐步養成敢於探究,善於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是要增強學生的耐搓力。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和自信心的培養,是在長期的克服各種困難、經受各種考驗中形成的,這往往需要以較強的耐挫力作為支撐點。特別是數學學科,隨著學習的深入,掌握知識的增多,解題方法的多樣化,學生會碰到越來越多的困難,如果不能及時正確地培養學生正視困難和克服困難的勇氣,很容易使一些學生「望數生畏」,這就需要培養學生的耐挫力。心理學家認為,「挫折是磨練意志的最好良方。」從這個意義上講,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過程中,要重視耐挫力的培養。對陷入挫折不能自拔的學生,要及時幫助他們分析挫折產生的原因,並指導他們適時檢查和調整行為目標,以防產生冷漠、憂郁、過度緊張等不良情緒。

作為數學教師,我堅持每節課都做到因材施教,即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以給每位學生以成功的機會;針對不同難度的教學內容,適當給學生以心理引導,增強他們的耐搓力,從另一途徑樹立他們的自信心,以促養成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通過課堂上的分類教學,學生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了進步,建立起了「我能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也初步養成了善於思考、敢於探索、勇於創新、勤於實踐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巧設情景,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初步養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動力和源泉。如果學生缺乏對學習本身的興趣,會對學習感到枯燥無味,學習習慣的培養又從何談起?因而,我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多種渠道來激發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產生迫切的需要,從而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養成其自覺學習數學知識,積極發現並探究數學問題的良好學習習慣,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合理創設情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加深印象,而且能夠喚醒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其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就要求教師不應將學生看作消極被動的受教育者,而應將其看作自覺積極的參加者,看作學習活動的主體,並應善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與水平狀況,創設符合和適應學生學習的情境,巧妙設問,增強學生對新知識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積極性。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 因此,我在組織教學時,就努力通過設置各種問題情境,創設各種具有啟發性的外界刺激,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激起學生要弄懂、學會新知識和新技能的慾望,培養他們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的良好學習意識和學習習慣。

例如在講授第四冊「時、分的認識」時,我設計了一個動物長跑比賽的場景,兩個小動物都是12時起跑的,到達的時間分別是1時5分和1時20分,但由於學生沒有準確時間的前認知,只有「1時剛過」這個粗略的時間概念,因此我讓故事中的「小猴裁判」判決它們兩個是並列第一,學生看到這個結果自然會為跑得快的小動物抱不平,從而引發了他們學習新知的強烈願望,由此順利引入了新課的教學。這樣,學生就會帶著解決疑問的好奇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來,積極主動地探究新知識,自主思考,自主學習。

通過課堂中故事情景的創設,以及教師豐富的語言神態,使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懷有了一定的興趣,以前不愛回答問題的學生,在課堂上也為了解開故事中的「矛盾」爭相舉手,並能主動思考一些較容易的數學問題了。

(四)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初步形成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正確的學習方法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關鍵。學習方法好則事半功倍,反之則事倍功半,特別是對於小學生,他們正處於習慣的養成期,良好學習方法的養成將對他們影響很大。結合實踐,我認為應全面地、多形式地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方法,主要有:

1.認真聽講,學生養成了勤記筆記的習慣。

由於學生的思維具有不穩定性,所以我主張學生在上課時一定要認真聽老師講課,並做好課堂筆記。聽課時不僅要仔細,同時要積極回答問題,但當學生沒能正確做答時,老師不應批評,而是要表揚他積極思考、勇於發言的學習態度。做筆記要得法,課堂筆記不是泛泛地記錄老師的知識點,而是記錄重要、易被遺忘的知識。

2.及時復習,積極提問,使問題不再「過夜」。

為了使學習能更有成效,應該養成及時復習的習慣,通過及時復習,不僅能夠防止遺忘,而且鞏固了舊知。

例如全班有學生38人,在第一次解決問題的競賽中達到良好的學生占班裡總人數的45%,通過及時復習進行鞏固後,在第二次解決問題的競賽中達到良好的學生占班裡總人數的59%,在突破了少數學生不善獨立思考和提問題的學習問題後,第三次解決問題的競賽中達到良好的學生占班裡總人數的76%。

通過培養學生復習及提問的習慣,學生學會了向自己和他人提問,不時地詢問自己「這是什麼」、「為什麼」和「怎麼做」等問題,這是集中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和發現薄弱環節的有效方法;在學習中遇到不懂的問題,大部分學生能在充分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向老師或同學求教,使知識盲區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減少。

3.積極合作,共同探討,使學生嘗到了合作學習的甜頭。

通過教育學生同別人合作獲取答案,並在共同探討的氣氛中學到知識後,特別是對於數學知識較缺乏的學生,不再像從前那樣以簡單獲得答案了事了,因為它們發現合作學習不僅能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促進了同學間的情感,從而也增強了他們獨立發現問題、共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和水平。

這樣,通過多角度多途徑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促使他們從點滴做起,從細節入手,從而逐步養成了學生善於獨立思考,當遇到數學問題時又能與同學共同探討的良好學習習慣。

五、幾點思考:

作為一名剛工作三年多的年輕數學教師,通過學習,我對教育教學有了一些粗淺的理論認識,在教學實踐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也清楚地認識到自身仍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和不足,我還需要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提高。

(一)道德和習慣是有時代特點的,不同時代,標准不同,好的習慣也是在不停變化的,如何為今後的數學學習習慣養成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在好習慣的形成中,教師和家長如何做到民主平等,以身作則,以保證孩子能夠繼續這種良好學習習慣,並使之今後得到收益。

(三)習慣的養成有其科學規律,孩子的身心成長也是有規律的,要使兩個規律相吻合,又不能拔苗助長,如何做到持之以恆,循序漸進。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觀點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