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語文學科評語
你很聰明,對於語文你有獨到的見解;在課堂上,你回答問提時回答的思路很清晰;考試時,你的文筆總是那麼細膩。。。。。。。總之,你是一個好學生,但不要驕傲,因為這只是你邁出的第一步!
(本人不是老師,是一名六年級的小學生!)
㈡ 小學語文學科中怎樣落實核心素養
一、核心素養的教學意義
北師大肖川教授認為:「從學科角度講,要為素養而教(用學科教人),學科及其教學是為學生素養服務的,而不是為學科而教,把教學局限於狹隘的學科本位中,過分地注重本學科的知識與內容,任務和要求,這樣將十分不利於培養視野開闊、才思敏捷並具有豐富文化素養和哲學氣質的人才。」實際上,任何學科知識就其結構而言,都可以分為表層結構(表層意義)和深層結構(深層意義)。表層意義就是語言文字元號所直接表述的學科內容(概念、命題、理論)(內涵和意義),深層意義是蘊含在學科知識內容和意義之中或背後的精神、價值、方法論、生活意義(文化意義)。表層結構和意義的存在方式是顯性的、邏輯的(系統的)、主線的。深層結構和意義的存在方式則是隱性的、滲透的(分散的)、暗線的。但它是學生素養形成和發展的根本(決定性的東西)。
任何學科的教學都不是僅僅為了獲得學科的若干知識、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時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生成與提升。學科教學要有文化意義、思維意義、價值意義,即人的意義!
核心素養的培育需要良好的教育。遺憾的是,在我們中小學,經常可以看到有些學生學科知識掌握得很熟練很牢固,解題能力也很強,但是你跟他相處,馬上就會感受到他身上缺了什麼東西,這東西就是素養!學科教學要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知識豐富、思維深刻、人性善良、品格正直、心靈自由的人。
二、學校教育要重點培養學生三大核心素養
我們把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看成學生的三大核心能力,我們也把正確的價值觀、科學(先進)的思維方式和優秀(良好)的品格(品性)看成是學生的三大核心素養。
價值觀是一個人心靈的風向標(管「心」的)。一個人首先應該對什麼是有價值的,什麼是有意義的、好的、對的,什麼東西是值得追求的、堅守的、效仿的,有正確的基本的認識和判斷,這是為人之根本(是人的觀念系統的「根目錄」,其他觀念都是「子目錄」),學校教育若不在這上面紮根,就會迷失方向,人的素養就會有根本的缺陷。
㈢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核心素養有哪些
一、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理念
核心素養教學理念就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本,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的使用,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品格,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更好的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在小學階段核心素養理念指導下的教學主要是提升學生的修養和知識能力。教師在小學教學中貫徹核心素養的理念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提升學生的整體能力。核心素養的教學除了重視聽說讀寫教學外,還重視對學生的文化熏陶和審美觀念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會與更多的實踐活動相結合,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2]
二、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理念實踐
1.重視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需要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的想像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發散性思維。這就要求教師要重視學生整體素養的提升,在教學中要開展個性化教學,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且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如果在教學中教師將語文教學過程設計的太過於枯燥,那麼學生將會失去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的時候要綜合考慮教學的實際需要和學生身心發展情況,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烏鴉喝水》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知識、思維能力兩個教學目標,就知識目標而言,可以引導學生辨析「烏」和「鳥」這兩個字,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充分的調動自己的知識寶庫,給這兩個字加偏旁部首,讓這兩個字變為更多的字,在這一過程中鍛煉學生良好的發散思維的能力。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思考,除了課本中提到的喝水的方法外,你還能夠想到其他的什麼方法可以幫助烏鴉喝到水呢?通過這樣的提問,讓學生們暢所欲言,將自己的想法積極的和同學們進行交流,在鍛煉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同時也能夠鍛煉學生的口交際能力。
2.科學運用多媒體開展教學
現代社會是信息化社會,通過互聯網與語文教學的有機結合,能夠收集到更多有用的教學資源,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同時多媒體教學的有效運用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小學階段的學生處於形象思維階段,相對於文字信息,圖片信息更容易接受和記憶,因此,在教學中適當的開展動態化的多媒體教學,能夠很好的將語文知識和視頻或者是圖片資料融合,使得語文知識更為直觀的呈現在學生們面前,學生對這些知識吸收的更快,印象更加的深刻,並且能夠靈活的將所學的知識很好的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真正的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如,在教學《李時珍》這篇文章的時候,課本在設計時有一定的局限性,學生通過閱讀整篇文章不能夠直觀的感受到李時珍的形象,不能夠加深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和體會。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就可以充分的藉助多媒體教學的形式,通過一些動畫或者是視頻的方式,將李時珍採集草葯的照片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學生就能夠更直觀的了解李時珍其人。同時在課堂上播放一些與課文相關的視頻或者是圖片資料能夠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程度,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也能夠提高自己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會更加的對知識充滿好奇與渴望。總之,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夠逐漸的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
㈣ 小學語文學科應主要培養哪些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
一個人的語文素養至少包括他的語文能力、語言積累、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認知能力、人文素養等。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呢?
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不是一句空話,我們經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才能挑動學生心目中想學的心,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識。
二、朗讀為主的課堂閱讀教學。 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還是遠遠不夠的,這只代表著學生願意去學,那麼,語文課堂作為培養語文素養的主陣地,以文本為憑借,就要求教師採用各種可行的辦法來幫助更好地融入課文,理解課文,來達到目的,學生教材中所選用的文章,都是遣詞造句等方面的範文,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依靠文本。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訓練思維的敏捷性。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識進行語言實踐的訓練,這對提高教學效率,活躍思維,培養創造精神,發展個性,以達到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有著重要的意義。
四、適時練筆,提高作文水平。 閱讀是作文的基礎。語文教學不光要培養學生聽、說的能力,更要培養學生讀、寫的能力。教師要找准語文課本中讀寫結合點,在閱讀中教給學生表情達意的方法後,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抓好由讀到寫的遷移,扎扎實實地掌握寫的技能。
五、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 許多孩子都很喜歡閱讀,但很多孩子都沒有很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閱讀范圍很窄,讀過就忘,不注重讀書筆記,這樣往往花了時間,卻未必能達到好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在課內花一定的時間知道孩子的課外閱讀。
㈤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逐漸成為每一位學科教師的基本教學目標。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與綜合性兼具的學科,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是至關重要的。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採用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其語文課堂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也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提供良好保障。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核心素養
小學語文的核心素養可以總結為以下三點,即語感、語文學習方法、語文學習習慣。學生對語文知識有足夠的理解認知能力,掌握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一定會促使自身能力的提高,也就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保證。因此,語文教師要從三個方面出發對學生進行培養,以便更好地促進其成長進步。
一、說讀結合教學,培養學生語感
具備了良好的語文語感,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會更加深入,對課文主旨的表達也會掌握得更加透徹,一定程度上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增強學生對文字的運用能力。而且,語文不僅是一門教學課程,更是一門語言,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要求很高,良好語感的形成也有助於學生口語水平的提高與發散思維的發展。教師可以通過說讀結合教學的方式創造學生的練習實踐,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感。
例如,教學《讓我們盪起雙槳》這篇課文
㈥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核心素養有哪些
語言理解能力
語言運用能力
思維能力
初步審美能力
㈦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是什麼老師如何提高語文核心素養
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一個人的語文素養至少包括他的語文能力、語言積累、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認知能力、人文素養等。新課程性質與地位里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抓好學生的語文基本功——多思、多讀、多寫,又要進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養。因此如何通過語文課堂教學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是語文教育工作者必須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為實現語文素養培養目標,我們必須重視和加強語文教學環境的建設與優化工作,讓學生的語文素養能在各種環境和多種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真正的提高。 語文學習不能局限於教材。大語文教學的語文學習材料應是廣泛、多樣、大量的,現有的教材只是這些學習材料中的一部分。語文學習不能局限於課堂。知識來源於生活、社會、自然,如僅限於課堂學習,只是井底之蛙,所識有限。而大語文教學的學習不僅是課堂上的學習,還應該與學校、社會、家庭、自然這個大環境結合起來。如在教學寫景的文章時,就可由文章內容靈活地進行擴展:可以用畫面引發學生對旅遊的興趣,關注旅遊廣告語;可以自由發言,說說自己和父母游覽了哪些旅遊勝地;還可以以親近自然的形式,讓學生走進大自然,和大自然進行一次對話,把想對大自然說的話無拘無束地說出來,把收集到的一些有景點特色的廣告語進行交流。這樣,學生在語文的學習中自然而然地就和家庭、社會、自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了。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對語文課程性質的最新認識.語文教學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問題,是進入新課改以來老師們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毋庸諱言,以往的語文教學更多地注意體現語文的工具,更多地注意字詞句段篇的訓練,相對而言,語文自身的人文性特徵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
實行課程改革以來,這一傾向有了很大的改變。然而,審視當前語文教學的實際,又有走向另一個極端的趨勢:一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輕視語文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訓練,片面追求所謂人文性,使語文課沒有了「語文味」。如何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使二者有機統一起來,是當前語文教學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有不少老師認為,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幾乎沒有提及,有的老師甚至認為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後、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的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如有的老師在教《西湖的綠》時,教學重點不是引導學生通過讀書感悟、體驗課文描寫的意境、豐富語言儲備和語感經驗,而是讓學生討論西湖有哪些美景;接著交流西湖在哪裡,你們去過沒有,遊玩後有什麼感受;然後讓學生畫西湖的畫,唱關於西湖的歌等等。一節課可謂是高度地「綜合」了,但是,語文學習卻為著邊際。這在大型的公開課上更為突出,如一節課中既要有自主、探究性的學習,也要有合作性的學習;既要有理解性、吸收性的閱讀,也要有批判性、創造性的閱讀;既要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又要引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等等。上述內容的學習,在適當的時候,適當的環節是可以適當安排的,但是如果刻意追求課堂的「面目一新」,就忽視了語文本體教學任務的落實,影響了學生語文基本素養的通過和發展。
我以為,語文素養與文學鑒賞相比,語文素養是主要的。語文這工具掌握得不好,人文性的理想目標難以實現,人文性對工具性又有導引作用,如果說工具性是雪中送炭,那麼,人文性就是錦上添花了.就培養讀寫聽說能力來說,學生生活在母語環境,學得口頭語言的機會很多,因此,語文教材和語文教學應當著重幫助他們學習書面語言、文學語言,增強語感,再學一點古代漢語。在一定的人文氛圍中,發揮語文以理服人、以情動人的長處,指導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那麼,人文精神就在其中了,它會自然而然地提升的。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游離於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如在學習《長城》時,學到那一句「單看那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老師感慨地說:「多麼感人的情景,多麼動人的畫面,多麼令人佩服的古代勞動人們啊!」於是,學生們都情不自禁地齊聲朗讀,聲音中充滿了驕傲、自豪、佩服的感情。好像自己就在旁邊看著勞動人民正在用汗水和血淚修築長城。孩子們又一次朗讀,每一次朗讀無不生成著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感受著作者那顆對古代勞動人民無比敬佩的心。這一環節的教學我們可以說老師是在教朗讀,也可以說是在培養孩子們的一種人文精神。因為在反復的朗讀中,一方面,孩子們的朗讀水平在逐漸提高—這是語文工具性的體現;另一方面,在老師的引導下,朗讀中滲透了濃烈的情感:孩子們從古代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中體會到對他們的敬佩,進而體會到為自己中國的勞動人民而感到驕傲、自豪----毫無疑問,這又是人文主義的熏陶。兩者是如此和諧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潤物無聲地滋潤著孩子們的心靈。再拿«小獅子愛爾莎»為例,它不僅語言文字優美,而且字里行間透露著小獅子的頑皮、可愛,以及作者對它的精心呵護與深深的喜愛.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劃出描寫小獅子的句子,圈出描寫動作的詞.然後讓學生反復朗讀、感受、體會.再指名范讀,讀出你對它的喜愛,談談你讀時的感受,最後再出示一個填空「這真是一隻( )的小獅子」請你用一個詞來形容.「這真是一隻可愛的小獅子」,「這真是一隻淘氣的小獅子」……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都通過自己的語言朗讀和感悟表達出來.就讓學生從聽說讀寫中領悟到了文章的中心.
中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而語文又是最基礎最穩定最傳統最民族的學科,應該是千萬不能忘記的。拋開傳統、食洋不化、生吞活剝人文精神不對,鼓吹精英教育,盲目強調探究性、個性化學習也不對。總之,任憑怎樣放言高遠,語文教學不能脫離國情、不能脫離學科、不能脫離文本而天馬行空。要面向大多數學生,講究實效。
運用語文是一種技能,要求准確、熟練,才能形成語文能力。形成語文能力又是個慢功,需要反復實踐,一點一點積累,養成習慣。孩子剛會說話,學會說媽媽,後來會說爸爸、爺爺、奶奶等,隨著語言積累的增加,知道叔叔、阿姨、伯伯等都是對別人的稱呼。如果掌握了3500個常用字,擴大詞語積累,就可整合成無比豐富的語言材料。再經過消化吸收,融會貫通,很可以派上用場。其實,就高一個層次而言,積累篇章結構、寫作方法也是一步一步來的。至於人文素養的提高,也要經歷一個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過程,不可能一次完成,更沒有終極的關懷。
語文教育是一種人文教育,語文教學生的是什麼是善,什麼是人性,給學生的範文應該是一些平民生活的優秀作品,要讓學生回歸到平民立場上去。不要總讓那些寫英雄人物、寫歷史大開合的作品唱主角,這種範文常常會給學生一種錯覺:只有英雄才值得我們去抒寫,作為平凡善良的普通人,是不值一提的。我們要把關心普通人生活的作品、寫日常生活的作品放到教材中去,寫一些真誠的善良的東西,要把對和平的追求,對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放進去,我們要讓學生通過教育,了解到自己的人生與社會需要的切合點,通過教育,讓學生產生個性化的人生觀念,最後形成自我決斷,自我選擇,自我造就的信念和勇氣。教育的結果不是知識,不是道德,而是一種自我的能力,就是說,要讓學生用自己的腦子去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選擇自己的職業,選擇自己獨特的人生道路。語文教育應該在這個過程中發揮獨特的作用。
語文教學的主陣地是課堂,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是課堂教學。組織並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情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的主角,進而達到語文教學的最好效果,這是我們語文教師的追求。
㈧ 小學生語文學科學習評價表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表
項目
評價標准
權重
得分
教
師
素
質
知識技能
語言規范、准確、豐富、簡潔、生動、清晰、流暢,有個性化語言風格;教態親切、自然,能以充沛的精力,飽滿的熱情,健康的心理感染學生。
10%
知識面廣、視野遼闊,信息處理綜合能力強;課堂中能應用新知識、新方法、新理論、新手段、新技術。
能夠指導學生寫字體美觀、文字精美、立意新奇、結構精巧的文章。
駕馭教學過程的能力強,善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善於點撥、引導,善於應變。能恰到好處地評價學生的態度、表現、能力、個性和知識、技能。
教
學
設
計
教材處理
能突出課文特色和課型特點;根據教材特點和課型特點設計教學過程,符合語文各部分教學內容的相應要求。
15%
能多角度利用教材,動態地處理教材,對教材有創造性的理解、處理和使用。
能設計針對性的、創新式的課堂作業,安排足夠的時間完成作業。
設計思想
能立足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基本的語文能力,提高綜合素養。
15%
新穎有趣,能設置發散性、探索性問題,使學生產生想像和聯想。
有精當的實在的體現語文「三維」目標,符合學生實際和學生的發展需要;發現人文因素,實施人文教育。
教
學
過
程
教師組織
能體現語文學科特性,能依據語文教學基本規律進行教學。
10%
能突破課堂,體現綜合性、開放式語文教育;以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為主。
准確傳輸信息,讓學生感到熟悉而新鮮,實現個性化語文學習;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要。
教學方法
能用最新的教育觀念指導自己的教學,並自覺貫徹到教學中去。
10%
教學內容和方式能前後勾連,內外貫通,師生互補。
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靈活多樣,切合文本、學生和教師實際,體現「對話」,增強學生參與意識,多向反饋和情感交流;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善於培養學生的能力;善於開發有活力的語文學習資源。
教學手段
合理運用各種教學媒體(含板書),目的明確,操作得當,效果明顯。
10%
板書合理並有創意,具備立體感、和諧感、鮮明感、流動感。
根據學生情況,為學生創設一個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個性進行自主學習的非同步或同步教學情境。
學生活動
實現「自主、合作、探究」,並有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
10%
能給學生質疑探究的機會,學生能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問,能發
表創見。
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體現「實」、「活」、「新」;課堂時效性強,不同程度的學生均得到應有的發展,從整體上達到教學的「三維」目標。
20%
學生有自主學習的習慣,有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學生能夠提出問題,善於發表見解,敢於創新,學生的求知慾望應得到滿足;學生的學習成果當堂能夠得到鞏固。
能合理地讓學生進行「積累、感悟、運用」,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有實實在在的進步;能讓學生產生想繼續學習,深入學習的學習慾望。
授課教師
得分
等級
評價者
備 注
優秀:90—100 良好:80—89 合格:60—79 不合格:60分以下
㈨ 小學語文學科中怎樣落實核心素養
多讀書、多寫字、多了解和自己相關的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