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語文閱讀空間文章

小學語文閱讀空間文章

發布時間:2020-12-13 03:22:29

① 語文怎麼提高

.基礎知識學習方法指導: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極強的基礎學科。語文學科的能力是指用語文基礎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的提高靠的是語文實踐活動,也就是說要重視「練」。 從中考的命題趨勢看也減少了純知識性試題,略微加大賞析、評價、質疑性試題的比重。所以我們在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落實時更要注重方法與技巧。
初中語文教學大綱中規定的基礎知識包括
1.語音:漢語拼音規則。主要考查漢字的讀音、標調方面的判別與運用,依靠平時積累。
2.標點符號:復習鞏固標點符號知識。主要考查標點符號的運用。
3.漢字:在小學基礎上擴大識字量,達三千五百個漢字。構字常識。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義字。主要考查錯別字、多音字。
4.詞:詞的分類多義詞、同義詞、反義詞、詞義的感情色彩。上述幾項一般結合在閱讀理解、運用中考查,考查詞語在不同語境中含義的變化,同義詞的選用與辨析、反義詞的運用、詞語感情色彩的分析(注意如褒義貶用,貶義褒用的特殊用法)。現在對成語的考查也越來越多了,平時應該多注意這方面的積累。
5、短語:短語的結構(並列、偏正、動賓、後補、主謂,介賓,的字短語)。主要考查短語類型的分析,現在多結合在語言的運用中進行考試。
6.句子:單句的成分(主、謂、賓、定、狀、補)。復句的主要類型(並列、遞進、選擇、轉折、因果、假設、條件)和常用關聯詞語(復句不超過二重)。
7.修辭: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重點,要能分析其類型,分析其在寓言表達上的作用,還要學會運用這些修辭手法造句、仿寫、以及應用於寫作之中。
基礎知識主要學習策略:
1. 對於字詞的音形義的復習應本著全面而細致的原則,因為這不僅是為了考試,更為了我們日常對於漢語的正確使用。但是對於基本功不過硬的同學,考前可以適當採用重點突擊復習的方法。更多注意書下註解和閱讀提示中出現的重點字詞,從目前的考題趨勢來看出題人並非出偏、難、怪字來為難大家;在讀音方面對口語中易讀錯的字(尤其是多音字的使用)應該是重點復習的內容。而字型上也應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容易出現的錯字和別字。因為這類題目主要是在一卷中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也有可能在課外閱讀中涉及),所以復習時應突出重點,不要在古文中的一些不常用的字詞上花太多的時間。
2. 對於成語使用、語言連貫題目的考核就不應該只是猜題目式的復習了,主要靠的是平時的積累,但成語仍應該以課本中出現的且日常生活中使用比較頻繁的作為重點,可以試著隨時積累總結書中學過的成語。
3. 對於詩詞、古文復習的內容比較多,應以書下註解的重點詞語和句子的翻譯和閱讀提示中對主要內容、寫作特點的概括作為學習重點。不要盲目藉助於其他龐雜的參考資料。
二.課外閱讀學習方法指導:
1.要有一顆欣賞的心。
無論是課本中的名家名篇還是考試的閱讀題,這些文章都是非常優美的文學作品,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的不是先把它們當成我們的「敵人」,而是要抱著欣賞的態度認真去品讀。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被題目的表面所左右而忽略了文章的內涵。只有在輕松而愉悅的心理狀態下去讀文章,才會理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文章的主旨等深層次的內容。讀懂了文章做起題來自然就不難了。所以一般我在讀第一遍文章之前不會看後面的題目。我會讓自己在輕松而不帶有任何「偏見」的思想先去欣賞文章。
2.頭腦要清晰。
在很認真地讀了一遍後,我一般會確定如下幾個問題:(1)這篇文章的體裁是什麼——不同文體的文章回答問題時所對應的答題范圍是不一樣的。比如說議論文就要明確三要素是論點、論據、論證;說明文要考到說明方法就不能與論證方法、修辭手法相混淆。(2)文章的主旨是什麼——大凡閱讀題都會涉及到關於主旨的考查,也許不是直接發問但題目的隱含意思也會將答案引向文章的中心,所以一定要准確的把握文章的主題。(3)把文章中給我留下深刻記憶或比較難懂的詞、句子或段落下做標記——這些地方往往就會是設題的地方,所以在這些地方多費點時間思考一下,這樣看到問題的時候就不會覺得陌生了。(4)與自己曾經學過的課文相聯系——課外閱讀考的是課外的文章,但是答題時所運用的知識和技巧實際上都來自於課內,所以在回答問題時應回憶老師上課講評類似文體或手法相近的文章時是如何表述的。比如回答托物言志的散文類文章的問題時就要想到老師講《白楊禮贊》時強調的重點解題思路。
這些實際上就是為解答後面的問題做的一個鋪墊。
3.審題要仔細。
仔細審題不只是要讀懂題目的設題范圍,更要體會出題人的用意(即考查的范圍)是什麼。其實很多同學做閱讀題丟分不是抓點不準,而是根本不知道題目問的是什麼,自己不知如何從哪個角度去答。比如2004年的《春風》閱讀段的第22題,「文章的開頭寫法有什麼特點?又是怎樣結尾的?」很多同學不明白「寫法」包含哪些內容,「開頭」和「結尾:分別只哪幾節,所以看到題後一時蒙了。其實仔細分析題目的「寫法」實際上是對文章的結構層次、語言使用的規律、寫作方法等內容。而「開頭」和「結尾」更不只是單純指第一節和最後一節,它指的是從文章總體來看的「開頭部分」(1—5節)、「結尾部分」(10、11節),明確了答題的范圍實際上就已經降低了題目的難度了。
4.格式要清楚、語言要力求精彩。
在課外閱讀題中回答語言表述題時不僅是在解答問題,更是在展示自己的語言。所以在回答問題時答題的格式要清楚,如果一個題目中包含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小問題時一定要讓人一目瞭然地看出是在回答哪一問,兩問之間要有適當的過渡和提示性詞語。書寫要整齊,盡量避免錯別字,文字功底強的同學更要把自己的語言優勢表現出來。
[例題分析]
早就想帶兒子爬一次山,只是這一想法的實現已經是兒子兩歲半的初冬。
冬的山上滿目蕭索,刈剩的麥茬已經黃中帶黑,本就稀稀拉拉的樹木因枯葉飄落更顯得孤單,黃土地少了綠色的潤澤而了無生氣。置身在這空曠寂寥的土地上,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種原始的靜謐和蒼涼。
因此,當兒子發現了一隻螞蚱並驚恐地指給我看時,我也感到十分驚訝。我想著絕對不是這山上唯一至盡還倔強地活著的螞蚱。
我躡手躡腳地靠近去。它發現有人,蹦了一下,但顯得已經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張開雙手,迅速撲過去將它罩住,然後將手指裂開一條縫,捏著它的翅膀將它活捉了。這只周身呈土褐色的螞蚱因驚懼和憤怒而拚命掙扎,兩條後腿有力地蹬著。我覺得就這樣交給兒子,必被它掙脫,於是拔一根乾草,將細而光的草桿從它的身體的末端捅入,再從它的最里捅出——小時候我們捉螞蚱,為防止其逃跑,都是這樣做的。有時一根草桿上要穿六七隻螞蚱。螞蚱的嘴裡滴出淡綠色的液體,它用前腿摸刮著,那是它的血。
我將螞蚱交給兒子,告訴他:「這叫螞蚱,專吃莊稼,是害蟲。」
兒子似懂非懂地點頭,握住草稈,將螞蚱盯視了半天,兒子還沒有益蟲害蟲的概念,在他的眼裡一切都是新鮮的。
「跑了!跑了!」兒子忽然急切地叫起來。
我扭頭看去,見兒子只握著一根光禿禿的草稈,上面的螞蚱已經不知去向,我便忙跟兒子四處尋找。其實螞蚱並未跑出多遠,它已受到重創,只是在地上艱難地爬,間或無力地跳一下。因此我未走出兩步就輕易地發現了它,再一次將它生擒。我將遇難者重又穿回草稈,這次我並沒有離開,而是蹲在兒子旁邊注視著螞蚱。我要看這五臟六腑都被穿透的小東西究竟用何種方法逃跑!
兒子手裡握的草稈不經意間碰到了旁邊的一叢枯草。螞蚱迅速將一根草抱住。(A)隨著兒子手的抬高,那穿著螞蚱的草稈漸成弓形,可是螞蚱死死抱住草不放。(B)兒子的手稍微一鬆懈,它就開始艱難地順著草往上爬。(C)它每次爬行一毫米,都要停下來歇一歇,或許是緩解一下身體里的巨大疼痛。穿出它嘴的草稈在一點點縮短,而已經推出它身體的草稈已經被它的血染得微綠。
我張大嘴,看得入神。我的心被這悲壯逃生的螞蚱強烈地震撼著。它所忍受的疼痛是我們人類不可能忍受的。這壯舉在人世間也不可能發生。我相信我正在目睹著一個奇跡,一個並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到的生命的奇跡。當螞蚱終於將草從身體里完全退出來後,反而腿一松,從所抱的草上滾落到地上。它一定是精疲力竭了。生命所賦予它的最後一點兒力量,就是讓它掙脫束縛,獲得自由,然後無疑地,它將慢慢死去。
兒子手裡握著的草稈再沒有動。我抬頭一看,原來他早和我一樣,獃獃地盯著螞蚱的一舉一動,並為之震動。
我慢慢地站起來,隨即向前微微彎腰。
兒子以為我又要捉螞蚱,連忙喊:「別,別,別動它!他太厲害了!」
我明白了兒子的意思。他其實是在說: 。
兒子大概永遠也不會明白彎腰的意思。我幾乎是在下意識地鞠躬,向一個生命,一個頑強的生命鞠躬。
1. 第(2)段是一段景物描寫,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

2.「難以想像這如此孱弱和身受重創的螞蚱竟有這么大的力量!」一句是從第(10)節中抽出來的,它應在 處。(A處、B處、C處)
3.第(4)節中破折號的作用是什麼?

4.第(11)節畫線句子,為什麼作者將他看到的這只螞蚱的逃生稱為「生命的奇跡」?

5.第(8)節中,兒子曾急切地叫「跑了!跑了!」,而在(14)節中,兒子又連忙喊:「別,別,別動它!他太厲害了!」這一「叫」,一「喊」,分別表達了兒子怎樣的思想感情?

6.為倒數第二節的位置寫一句話,並試著談一談文章結尾給你帶來的啟示。

三.話題作文方法指導:
1.最基本的作文訓練內容不能丟:
許多同學把話題作文想得很神秘、很飄渺,其實話題作文所考核的還是我們最基本的寫作基本功,所以在平時訓練時還是要從最基本的作文訓練內容入手,比如文章的結構、語言、情節等還應是練習的重點。
2.充分發揮「文體不限」的優勢:
在大多數話題作文的寫作提示里都有一項內容:文體不限。文體其實是指文學的四大體裁即詩歌、戲劇、小說、散文,我們平時所說的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則是從表達方式的角度來劃分的,「文體不限」充分體現了話題作文的「自由」,所以我們大家應該對此多花些心思,在備考階段搜羅一些新穎而大膽的創新形式,比如去年中考中出現的「說明書」的形式、日記獨白的形式都為文章增色不少。
3.內容上的「真情實感」最拿分:
話題作文給了大家充分發揮自己才能的空間,於是小小說、寓言、想像作文一時間蜂擁而來,不能否認其中有一些思想深刻、新穎獨到的好文章,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卻盲目的為了「想像」而「想像」,使得文章空洞而做作,在這里我還是要強調寫身邊的事,抒真實的情才是最拿分的,回想一下那寫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文學作品,往往都是來自於我們現實生活,讓我們在閱讀中能感受到共鳴的文字,而對於初三的學生來說駕馭「幻想類」、「寓言類」文章的能力還並不是很強,所以大家在准備作文素材時應該從觀察體會日常生活入手,如果能把平時學習、生活中一個很普通的情景寫得很美,寫的真就很容易拿到高分。
4.深刻的思想使文章上檔次:
都是閱讀同樣的一則材料,不同的人的觀點一定是不同的,思想的深刻與否將直接影響作文的成績,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文章:情節再普通不過,但作者卻能從中挖掘出非常深刻和獨到的見解與觀點,讓人不禁拍案叫絕。所以寫什麼並不是最關鍵的,對所寫內容的深入分析會使作文上一個或幾個檔次。所以大家應該在准備材料的同時多思考一下材料還能否挖掘得再深入一點,我們經常所說的「升華」、「深化」中心就是這個意思。
5.「拿來主義」不可取,但要學會讓已有材料「為我所用」:
許多同學在准備中考的作文時依舊在一味地背「範文」,這是不可取的,在中考中有抄襲嫌疑的文章一旦被確認要減掉許多分的,所以建議大家不要冒這個險,文章再好,材料再新如果是別人已經用過的,千萬不要「拿來就用」,一定要學會適當的刪改,讓它成為你自己的東西。

[例題分析]

美無處不在,美是人類追求的永恆主題。自然美、藝術美、創造美,裝點了我們的世界,陶冶了我們的情操,提高了我們的修養,給予我們以教益。請以「美」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題目字擬,文體自定,字數不少於600。

② 讀最後一句話,聯想生活經驗想開去,說說你在生活中遇到過怎樣的結,又是如何解

答案如下:

一次,我和媽媽爭吵時,憤怒地對媽媽說「我再也不愛你了!」。之後,一種愧疚感一直藏在我心裡,直到媽媽生日那天,我用積攢的零用錢給媽媽買了蛋糕,並親口對她說「媽媽,我愛你!」,這種愧疚感才有所緩解。

本題為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課內閱讀專項訓練的閱讀理解題目,問題中所說的最後一句話為:

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太平淡無味了嗎?這句話說人生中的結是解不完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最後一句反問,寫出了作者樂觀豁達的心態。這句話聯系生活就是要寫一件生活中自己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



(2)小學語文閱讀空間文章擴展閱讀:

小學語文閱讀題答題方法和技巧:

一、瀏覽全文,把握材料主旨

學生在看到閱讀理解題後,先要通讀兩遍文章,切忌還沒看清原文主題就匆匆忙忙解答題目,這樣只會適得其反。正確的做法是先速讀一遍文章,以便對其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理解,接著再深入仔細地閱讀第二遍。在閱讀的過程中有兩種方式比較可行:

1、順讀法。

具體來講就是先讀材料再讀題目,根據題目的具體要求回讀文章尋找答案。

2、倒讀法

顧名思義就是先讀題目再讀材料,在閱讀材料的過程中尋找答案。

二、注意把握文章運用的修辭手法

眾所周知,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漲、反復、設問等,其中中學語文閱讀題睹查較多的有比喻、擬人、誇漲、排比這四種,下面我們就一一開詳細論述, 首先是比喻手法,採用此種手法的目的主要有三個:

1、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這樣不僅可有效地降低閱讀的難度,還更易於被接受。

2、使概括的內容生動化、形象化,使人加深印象;三是可使

3、可使深奧、難理解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其次是擬人手法。

運用擬人手法洧助於作者鮮明地表達出自身的情感,比如對自己喜愛的事物,作者可以運用擬人手法將之描寫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使讀者讀來感覺生動有趣、親切自然。

三、學會找原話

所謂找原話,具體來講就是學生根據題目要求在文中找尋與此相關的句子,並進行重點理解和分析。找原話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弄清題意,劃分出解決問題的閱讀空間和范圍,這樣可有效節約閱讀時間,提高解題效率。

四、准確審題

准確審題是高質量答題的前提和保障,因此教師和學生都要高度重視審題環節。一般來講,題目主要由兩部分組成。

一部分是文章作者的話,一部分是命題者的話,命題者在設置題目的過程中,為了不至於讓考生無頭緒,往往都會在題目中設置醒目的提示,以訪便考生尋找相關知識點,有的甚至清晰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個句子中,為此學生在審題過程中要著重抓住這些提示,並據此找出每一道題的出題點, 鎖定答題范圍。

③ 怎樣學好語文

習慣是經過重復練習而鞏固下來的穩定持久的條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習慣是將「知識」轉化成「能力」的橋梁,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之後,學生的頭腦這部機器就會持久的運轉起來,就像沖破重重阻力進入空間軌道的飛行器,基本可以靠慣性自行運轉了。葉聖陶先生認為,從小學教師到大學教授,任務都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那麼,高中生學習語文應該養成哪些良好習慣呢?
一、積累的習慣。
我國古代學者十分重視知識積累的作用。戰國時期的學者荀子在《勸學》一文中告誡人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唐代的韓愈說:「俱收並蓄,待用無遺。」(《進學解》)。宋代的蘇軾則主張:「博觀約取,厚積薄發。」(《雜說》)可見積累對語文學習多麼重要。從高考語文優勝者的實踐來看,積累也確實重要。浙江省紹興市的高考狀元魏益佳高考語文成績136分,他在談到自己的語文學習經驗時說:「語文學習是慢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點點滴滴的語文知識,就如一粒粒的黃沙,今天積一粒,明天積一粒,就會聚沙成塔。」他的高分來自高中三年苦心經營的積累。積累也是高考應試的需要。一個高中生,必須首先做好知識積累。
積累的主要途徑有四個:一是摘抄,二是背誦,三是記憶,四是訓練。
積累的方法有三種:一是單元積累法。就是學習一個單元之後,及時歸納本單元學習的難讀字、易錯字、成語典故、精彩語段等,力求精要實用。二是考點積累法。就是根據高考語文《考試說明》中規定的高考考點,對散見於課本、資料、試卷中的語言知識進行歸納總結,要注意突出重點、難點。三是易混點積累法。就是對平時訓練中遇到的易混知識點,考試中出錯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要著眼於辨析疑點。如復習漢字字形時,就可以從易混點的角度進行總結:例如,復習漢字的字字形的識記,就可以採用這種方法,積累一些字形相近而容易寫錯的字。比如,茶房酒肆的「肆」與肄業「肄」; 寒喧的「暄」與喧鬧的「喧」。

新修訂的《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己有明確規定,「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理解詞語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這「一定數量」,在大綱中規定為《蜀道難》、《聲聲慢》、《長亭送別》等詩詞曲50首,《勸學》、《蘭亭集序》、《赤壁賦》等古文20篇(段)。這是對每一位高中生的最起碼的要求。隨著誦讀篇目數量的增加,你對文言的語言感知能力也會越來越強,文言的閱讀水平也就會越來越高。這就好比蓋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堅固,房子也就可以蓋得越高。背誦就是學習文言文的地基,這是提高文言文閱讀水平的根本途徑,除此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在這方面不肯花時間,到了考試時再問怎麼辦,就好像揪著自己的頭發要離開地球一樣,那真是毫無辦法了。
(四)積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
積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是提高語言修養和作文水平的一個重要手段。每年我都對高三語文成績比較好的同學進行調查,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注意摘抄一些名言、警句、精彩文段、甚至是成篇的摘抄;注意搜集歷史典故和生動的有思想內涵的故事。一有時間,就拿來翻翻,久而久之,就受到感染,這些警句、典故、故事等,就會化為自己的東西,活躍在自己的文章中,在不自覺中提高了自己的語言水平,增加了語言的文采,豐富了文章的內容。
需要注意了是,我們還要有「學以致用」的思想。以往也有一些學生問我,我這個學期摘抄了兩大本,怎麼一到作文時,仍然感到無話可說呢?這有兩個原因:一是你有「兵」不會用「兵」,「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我們積累材料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在寫文章時用,到時候你要想到這些材料,要學會用,這發問的同學就是只管抄,不去用。二是抄寫時,就沒有用的意識。我們的學習時間是十二分的珍貴,我們抄東西時,一定要想到有用沒有用,如果這個材料沒用,那我寧願去休息也不去搞摘抄。去年我在所教班內舉行一個語文學習經驗介紹會,胡森介紹說,他抄一個故事,就在下面加上批註,提醒自己用在哪些觀點之下。我覺得這個做法是很值得學習的。可以說胡森的這種做法,是一種更經濟,更高效的摘抄法,你可以試一試。
(十)答題技巧。答題技巧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有些同學失分,不是失在知識能力上,而是失在沒有題技巧上。掌握好的解題方法和技巧,能使復習取得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復習語病題時,就要在把握六種病句特點的同時,掌握一些辨析病句的方法:
(1)審讀法。審讀法就是通過審慎的閱讀,發現句子的毛病。一般說來,大凡讀起來別扭,聽進來含混的地方,就可能是毛病的所在。找到了病處,再仔細分析判斷,查清語病的原因,然後加以修改。例如「針對國際原油價格步步攀升,美國、印度等國家紛紛建立或增加石油儲備,我國也必須盡快建立國家的石油戰略儲備體系。」讀第一分句「針對國際原油價格步步攀升」,就會覺得不通,要在其結尾加上「情況」或「狀況」之類的詞語比較順暢。
(2)緊縮法。緊縮法就是把句子的修飾成分去掉,就其主幹部分,檢查語病。例如,「他馬上召集常委會進行研究,統一按排了現場會的內容、時間和出席人員,以及會議中應注意的問題。」把它緊縮後就是「他按排了內容、時間、人員以及問題。」顯然,「按排」與「問題」搭配不當。
(3)類比法。也可以稱為「仿造法」,就是按照自己懷疑有語病的句子的格式仿造句子,如果仿造的句子有語病,那麼原句也有語病。例如,「今年春節,這個市的210輛消防車,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棄休假,始終堅持在各自的崗位上。」這句話通不通,可以用類比法來檢驗:「這個工廠的幾十台機器,幾百個工人放棄休假。」「這所學校的幾十間教室、幾十名教師放棄休假。」顯然「機器」、「教室」、「消防車」都不會「放棄休假」。
(4)比較法。在選擇有語病的項時,四個選項中往往有兩個容易排除,剩下這兩個,就為難了,那個干擾因素比較大的選擇項,也給人似是而非的印象,這時就需要進行認真細致的比較。如果是確認兩項都有問題,就選擇問題較大,較明顯的那一項。
再如,現代文閱讀題:
一、要有文本意識。
我們必須學會從原文中把答案「扣」出來的本領,而不是叫你憑想當然的,按自己的觀點作答,而要能把握住作者的思想觀點,但這個思想觀點它不一定是正確的,而同學們在做題時,往往不是篩選作者的觀點,而是寫出通常認為的正確觀點。
例如,下面的一段文字,
二、要有語境意識。
體察語境,提高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語句的能力是提高現代閱讀水平整體水平的關鍵所在。具體的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聯繫上下文理解有關語句的含義。在一個語段中,語句表達一定的意義,又省略和隱含某些意義,是相輔相成的。有的先後相承,有的互為補充,有的先定范圍再做闡發,有的有所表述,有所省略……如果對相語句熟視無睹 ,閱讀理解必然脫離語境的偏差。
例如,我們讀魯迅的《阿Q正傳》,開頭寫一隻烏篷船「將大不安載給了未庄,不到正午全村的人心就很動搖」,到了下一章的開頭卻說「未庄的人心日見其安定靜了」中間隔了一章的記敘描寫,再往後寫盤辮子,寫不準革命,寫趙家遭搶阿Q終於沒有上前,又有一句,「這一夜沒有月,未庄在黑暗裡很寂靜,寂靜得像羲皇時候一般太平」

答題技巧是一個大課題,對面對高考的高中生來講也十分重要,將來我們再專門講,這里先把問題把出來,請同學們自己不斷的總結,積累自己的答題技巧。
古人說:「江出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知識積累越豐富,聰明才智越易於發揮,而且有利於能力的形成。
二、閱讀的習慣。
(一)誦讀。誦讀就是有聲的讀書。古代人把上學叫做「讀書」,可以看出傳統的語文教育思想對「讀」的重視程度。今天 許多學生語文素養差的根本原因就是從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只重視去做各種模擬試題,而沒有認真的進行過「誦讀」的訓練。但是一個人語文能力的形成恰恰是在誦讀的過程中完成的。因此,教材上選的那些優秀的作品,特別是要求背誦的文章,我們要認真的誦讀,除些之外還要找一些文情並茂的文章,拿來反復的誦讀,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有的同學可能認為高考不考誦讀,誦讀文章對考試沒有意義。實際上,語文試卷中的許多題目,並不是憑理性的分析而是憑借較高的語言感受能力做出來的。有些選擇題,你做對了,但問你原因你可能答不出來,這並不能說明你憑運氣做對了,實際上你是憑語感做對的,正確的語感從何而來呢?從誦讀中來。
高考的題,就有一個考察誦讀的題目。
在橫線上填上恰當的成語。
上千噸的輪船碰上這樣大的風浪也得上下顛簸,------這么一條小船。(而且、況且、何況)
如果從語法的角度來分析,三個詞都表示遞進關系,都經常用在第二個分句的開頭。我們確實無法確認該填入的是哪一個詞。同時,作為一名高生,不可能把現代漢語虛詞的用法和意義條分縷析的去掌握,即使你記住了它們的一些基本用法,碰到具體的語句時,也不好斷定。但是,如果你試讀一下,就能斷定該選的詞語是「何況」,你選「而且、況且」讀起來就不順暢。如果我們留心就會發現,平時講話寫文章,「而且、況且」後面的語句一般都比較長,而「何況」後面的語句,則都是比較短的。許多語文試題都是這樣,憑語感就能做對,因此,只做題不讀書,對於提高語文能力來講,是捨本逐末。
(二)精讀。從形式上看,與誦讀相比,精讀是一種無聲的讀,即默讀;從本質上看,他是一各伴隨著思考、理解、概括、轉化、吸收的研究性的、創造性的閱讀,是更高層次的閱讀。孔子講「學而不思則罔」,對於精讀來說,最關鍵的一條是在讀中要思考,在思考中質疑,即發現問題,實際上有效的閱讀,就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一個閱讀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
例如,讀《水滸傳》「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陸虞侯火燒草料場」一回,林沖去買酒時,作者寫道「那雪下得正緊」,清代學者金聖嘆,讀到此處不禁贊道「一個緊字,境界全出。」魯迅先生也指出,「『緊』字用得富有神韻」,為什麼這個詞備受贊賞呢?替換成別的詞,比如「大、猛、急」行不行呢?如果改為「大」,只寫出了雪的大小;改為「猛」,只寫出了雪的力與勢;改為「急」,只寫出下雪的速度。而一「緊」字,不僅包含的「大、猛、急」的全部含義,而且那雪是「越下越大」,「越下越猛」,「越下越急」,一點也不放鬆。更為重要的是,這個「緊」字,它暗合情節的發展:就在這寒氣襲人,朔風刺骨的悲涼的氛圍之中,一場加害林沖的陰謀正在緊鑼密鼓的醞釀、形成,陸虞侯一夥的黑手正在伸向林沖,使讀者感受到林沖的處境正如這風雪天氣一樣越來越險惡,這便是金聖嘆講的「境界全出」的內涵。
(三)多讀。古人講:「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所以閱讀水平的提高,有賴於多讀名篇佳作,讀多了,視野開闊了,自然就會有比較,有鑒別,自然也就會產生較為深入的理解。如有人讀了《荷塘月色》中關於月色的描寫,就想起「煙籠寒水月籠沙」(杜牧《泊秦淮》)的朦朧,又想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恬靜,覺得有那麼幾分相似,由是而到畫面所顯示的凄婉的美。
既然要求多讀,我們就明白一個高中生課外該讀什麼的問題。我覺得一要挑選《語文讀本》是的一些篇目來讀;二是讀一點名著,按照國家教育部《中學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一個高中生至少也得讀20部以上的名著,這個數字對於面對高考的高中生來說,可能有點大。但現在的學生是一本都不讀,這就會造成文化底蘊、文學素養等方面的缺失。我們應該盡量的多讀,也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一兩個作家的作品來讀,特別是那些思想容量大、藝術感染力強、容易與青少年的思想情感產生共鳴的作品,如《冰心散文選》、《余秋雨文集》等。今年河南省的高考狀元是社旗縣人,他從高二時開始讀冰心的散文,冰心散文的情感和藝術趣味對他的影響都很大。今年高考作文「心靈的選擇」,他寫「選擇博愛」,明顯受到冰心早期散文愛祖國、愛自然、愛母親的泛愛思想的影響,加之語言的文采,作文得了滿分,語文考了136分。他讀書的方法也值得我們學習,他不是功利主義的閱讀,而是把書當成營養品,吸收其有用的東西,豐富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藝術趣味。三是讀精美的短文。如在同學們中間很流行的《智慧背》四是要讀一些品位較高的雜志。從寫作的角度看,可以讀《讀者文摘》、《青年文摘》、《讀寫天地》、〈〈作文與考試〉〉〈〈作文通訊〉〉等;從閱讀的角度,可以讀〈〈語數外學習〉〉、〈〈中華活頁文選〉〉、〈〈中學生閱讀〉〉、〈〈閱讀與欣賞〉〉等。
(四)勤動筆。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一是要隨時記下有用的知識,生字、新詞、生動的語句,優美的語段,將讀書與積累結合起來。二是點評閱讀材料,對其內容、結構、語言、手法直至遣詞造句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獨到的點評。點評式的閱讀,是中國傳統的閱讀方法。古代有毛宗崗點評〈〈三國演義〉〉、金聖嘆點評〈〈水滸傳〉〉,現代有毛澤東點評《二十四史》。三是寫讀書筆記、心得體會等,把讀與寫結合起來。
三、寫作的習慣。
(一)積累素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素材是作文的基礎。素材的積累宜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自己的親身經歷和體驗(含自身周圍環境見聞),這是極為豐富而行動的材料來源;二是學過的課文內容,這也是一個可觀的材料庫;三是課外閱讀(書籍、報刊、影視等)中發現的反映社會生活的典型材料、精彩片斷、名言警句等。《讀者》、《青年文摘》這兩本雜志故事性較強,很多同學喜歡看,但是不能「過目就忘」,要把其中精彩的故事、文段摘抄出來。剛才我講到,摘抄時要有用的意識,還有一點是怎樣用的問題。我們同學訂閱的9月16日的《語文報》刊載了一篇《帶著自信上路》一文,本文作者何明燦,是我校高三實驗二班的學生,現在東北大學讀書,下面我們讀讀這篇文章,感受一下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作用。
帶上自信上路
河南太康一高 實驗班 何明燦
在生命的河流上掌舵,左右自己的不是涌浪迭濤,而是心頭矢志不變的羅盤:自信。 -------題記
愛迪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是啊,夢想成功的青年,面對險象環生的生活海洋,只有帶上自信,滿懷希望,才能揚帆破浪,從暗夜和昏黑奔向晨曦和黎明,從險灘惡水駛向碧水藍天------
聽一聽潘多和小澤征爾的故事,或許你會增長幾分自信。
刺骨的寒風夾著雪花和冰凌無情地打在臉上,稀薄的空氣讓人窒悶,腳下的岩石滑而峭峻,潘多再一次從那塊巨石上滑了下來。就快到峰頂了,隊友們都翻過了巨石,就剩潘多一個了。作為唯一的女隊員,她並不認為比別人脆弱,她相信自己定能登上珠峰之巔。隊友們也都鼓勵她。她臉色發紫,氣喘吁吁,但她又一次攀住了岩石,咬緊牙關,一點一點------潘多翻過了巨石,和隊友們一起登上了峰頂,立在雪中,她感到不盡的驕傲和自豪。
自信給潘多以力量,給潘多以克服困難的勇氣,讓她以巨大的毅力沖破層層險阻,翻過巨石,登上了世界最高點,實現了夢想,成就了歷史上的那次壯舉。
著名音樂家小澤征爾也是一位在自信中獲得成功的典範。在一場國際音樂指揮大賽的決賽上,前兩名選手在指揮過程中都出現了一小段不悅耳的演奏,但都「認真」指揮過去了,還抱歉地向裁判席欠身微笑。小澤征爾是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登上指揮台的。演奏十分順利的進行著,跟前兩位一樣,他忽然看到樂譜上有一小段不和諧。他試著指揮,但終於停下來,問裁判席上的人是否弄錯了,裁判冷眼相待:「請繼續演奏,這是最權威的樂譜!」小澤征爾又試著指揮,但終於又停了下來,說是樂譜搞錯了,裁判警告他不可傲視權威,他卻堅定地喊道:「不!這一定是弄錯了!」這時,裁判都站起來,熱烈的鼓掌,恭喜小澤征爾,獲得了大獎。
前兩位指揮家難道沒有發現錯誤嗎?然而,成功只垂青於小澤征爾這樣有自信的人。
面對珠峰,潘多用自信翻越;對面「權威」,小澤征爾用自信質疑。讓我們踏著他們的足跡,身披一襲燦爛,心繫一份摯著,帶上自信上路,用實力踏平坎坷走向光明!
[教師點評]新穎的標題、醒目的題記、亮麗的開頭,是作者精心打造的亮點,收到了先聲奪人的效果。兩個典型事例,分別說明在困難、機遇面前,有自信才能成功,事例後的分析,簡明扼要,切中肯綮。結尾收束全篇,點明題旨。

[點 評]文章開頭用精煉的文字點明了寫作的緣由,並緊扣材料提出了觀點:知恩圖報。主體部分沒有採用傳統的「承、轉」之法,而是從容不迫的講述三個「知恩圖報」的小故事,在饒有趣味的敘寫中闡明自己的觀點,頗有諸子散文借寓言講道理的遺風。結尾引用名言警句,又能概括故事的內涵,使主題思想更加明確、深刻。
希望這篇文章能在如何使用別人文章的材料這方面對同學們有一點啟發。
(二)、善於思考。有的同學作文總是簡單地敘寫身邊瑣事、沒有深刻思想內涵和新穎見解,對生活的觀察思考不夠深入,沒有把握住升華文章主題的關鍵。考生要想寫出思想深刻、見解獨到的文章,就必須對生活現象進行深入的感受、領悟、思考,對其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裡」的精加工,力求在生活的礦石中,提煉出珍貴的人生之「金」。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深刻的思想內涵是文章的「靈魂」,精深的思考則是使「血肉」中生出「靈魂」的手段和過程。沒有精思就不可能對生活進行精加工,就無法使主題思想得到升華。要學會從小處入手,向深處開掘。通過具體平凡的小事、小物和有關細節材料的剖析開掘,揭示出蘊含其中的深刻思想內涵。以一滴水映出太陽的光輝,於細微處體現偉大的精神。例如《冬天裡的那一點點熱》一文,寫自己由於虛榮心嚴重,怕別的同學嘲笑,不敢將茶蛋帶到學校去吃,後來經過對賣茶蛋的阿姨艱辛生活的觀察與思考,認識到了生活的艱難,毅然將原來躲藏在人後吃的茶蛋帶到「吃漢堡」的同學的面前。以此來向虛榮的「我」告別。作者寫道:「(茶蛋)外皮苦澀而堅硬,裡面卻是熱氣騰騰的,燃燒著我的心。是生活,就逃不脫艱辛和單調,而生活的美麗和熱情就蘊藏在這艱辛和單調中,需要去發掘,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自怨自憐。」這段文字揭示了生活的本質意義,是積極的思維與朴實的生活碰撞出的思想火花。
(三)抄寫範文。作文水平較差,起點很低的同學,首先在抄寫文章上下點功夫,即探照下面講的三條來抄寫:一是選合適的範文,例如,報刊上比較好的散文,或同學中的優秀作文;二要成句的抄寫,不可看一兩個字,抄一兩個字,要做到看一句,抄一句,而且連標點也不要抄錯;三要堅持,如果每天抄一千字,那麼至少堅持兩個月,即可有顯著效果,如果堅持半年,那麼你的作文水平就會有質的飛躍,這比看任何寫作方法之類的書都管用。
(四)、勤於練筆。「曲不離口,拳不離口」,寫文章也是如此。練習多了,就會熟能生巧,得心應手。練筆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式:一是養成寫日記的習慣。二是經常寫些畫家寫生式的生活片斷、生活場景等,積累素材和技巧。三是及時記下自己的生活感受。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有些事情觸動了心靈,使自己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就及時的將其記錄下來。這些來自生活的思想,往往閃耀著個性的靈光,寫進文章就會煥發出耀眼的光彩。
(五)、反復修改。我教過的一些能寫文章、能發表文章的學生,其中絕大多數都很注意對自己文章的修改,他們在完成自己作文之後,總願意聽聽老師的意見,然後或作修改,或者重寫。這大概是他們能寫好文章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每篇作文老師都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是不現實的。最好是明白修改的一般要領,自己動手,勤練修改,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實在拿不定主意,不知道怎麼修改,再徵求老師的意見,或試改後再聽聽老師的意見。修改文章有一個大前提,就是所寫文章確實可以改,也就是說一篇文章在內容、結構、語言沒有大的問題,這才可以修改,如果立意離題,內容空洞,思路混亂,語言太差,就不適合修改,因為修改也不能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如果你的文章在考試中經常是三類文或四類文的較低檔次那你先在抄寫上下功夫。
(六)、規范操作。考場作文不同於一般的文學作品,也不同於平時練習筆,有其自身的特點和操作規范,只有遵守這些操作規范,才能拿到高分。
1、先列提綱的習慣。
平時訓練中,有的同學不注意編寫作文提綱,寫出的文章,往往前緊後松,頭重腳輕。由於高考語文的文字書寫量較大,作文時,一般考生都不寫草稿,這樣先列題一個詳細的提綱,按照提綱行文,就顯得尤為重要。
2、迅速入題的習慣。
迅速入題就是開門見山,迅速表現文章的主要內容,有時分幾層說,也要做到「開篇點題」,然後再層層推開,把主題說清楚,那些「客套話」、「過場話」大可不必說。如寫議論文,要盡快進入說理,不能大量復述話題材料,或大擺存在的問題。因為「以敘代議」往往會沖談說理的內容。
3、認真書寫的習慣。
書寫潦草,亂塗亂改,字跡難辯直接影響著內容的表達和閱卷教師的情緒,甚至因此而得低分。而整潔的卷面、端正的字體,本身就給人以美的享受,往往受到閱卷老師的睛睞。平時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考場上認真對待,打造一個給文章增色的文面。
4、依題行文。
「海闊憑魚躍」,海中的游魚是無比自由的,但它也不能游到岸上來,從這個角度看,它的自由又是有限度的。話題作文也是如此,考生一定要在話題涉及的范圍內行文,即依題行文,做到「符合題意」,為拿高分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5、遵守規則。
考場作文是一場有規則的比賽,每一個參賽者都必須遵守其中的規則。例如:(1)字數,高考作文要求不少於800字,這就是一個規則,寫的太多,給人臃腫之感,少了按規定每50字扣一分,實際操作起來所扣分數比這個規定要高得多。(2)高考作文文體自選,但一旦選了某種文體,考生又必須遵守這種文體的寫作規范,否則就會失分。(3)不寫錯字,保持良好的文面形象。錯字連篇,文面不潔,往往使一些人的高考作文歸入第四類卷。高考作文評卷細則規定:3個錯別字扣1 分,實際上因錯別字扣分大大高於這個規定。文面不潔,是不良學習態度的反映,字體潦草,隨心所欲的塗改,致使卷面墨跡斑斑,作文分數可

④ 怎樣學好語文

學好語文不是一兩天的事情,需要一段時間的積累,給大家一些學好語文的方法吧:
1、循序漸進。語文學習應注重基礎,切忌好高騖遠,急於求成。
每天,能認真的練幾十個字,每周能熟練的背幾首詩,仔細的讀幾篇文章;一個學期讀幾本名著,做幾本讀書筆記,語文水平就會大有長進。
2、熟讀精思。就是要根據記憶和理解的辨證關系,把記憶和理解緊密結合起來,兩者不可偏廢。「熟讀」,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於質疑問難,最終解決問題。
3、自求自得。就是不要為讀書而讀書,應當把所學的知識加以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做到讀寫結合。
4、博研結合。堅持博研結合,一是要廣泛閱讀,二是精讀,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機結合。
5、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紅樓夢》語雲:事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語文學習,如果只局限於課堂是學不好的。

⑤ 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中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新浪博客

如何提高孩子自主閱讀能力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但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的內涵,受到藝術熏陶,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智力,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如何如何提高一年級孩子的朗讀水平呢?
一、朗讀習慣的培養
好的習慣可以讓學生受用一生,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更要注重習慣的培養。朗讀習慣包括:1、正確的坐姿:身直、頭正、肩平、足平,兩手將書拿起,呈45度角。正確的朗讀姿勢不但有利於學生的身體健康和骨骼的發育,也可以使學生朗讀過程中的發聲吐氣准確、暢達。2、讀書時,要「三到」:眼到――看清楚字,口到――聲音響亮地讀,心到――邊讀邊記憶文中的美詞佳句,想像語言文字所描述的情景,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朗讀教學應嚴格要求:讀前,讓學生擺好姿勢;讀時,教師加以督促;讀後,及時評價,持之以恆,良好的朗讀習慣才能形成。
二、朗讀與看圖結合
一年級的孩子對於圖畫是最敏感的,課文中如果配有圖畫,他們都願意第一時間去看。一年級的課文一般都是圖文並茂。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先看圖,說說圖上畫的什麼,然後圖文對照讀課文。 就這樣由圖像信息,轉化為文字元號,這對理解課文內容是很有幫助的。這樣安排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對讀懂課文,理解字詞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朗讀與思考結合
《語文課程標准》強調指出:「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注意把讀書與思考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多問為什麼?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和感受。這樣做使學生的思維異常活躍,還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獨特感受。
三、朗讀與說話結合
在平時的閱讀學習中,只有讓學生進行充分說話,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有目標的說話,學生才能更願意去閱讀。學習完一篇文章,可以讓學生說說學習了課文有什麼收獲,從中知道了什麼。如果說不上來就再閱讀課文,多讀幾遍課文,充分理解課文,學生就會暢所欲言。在一年級教材里還有大量的詩歌和兒歌,像這樣的課文要讓生朗讀成誦,背誦全文,好的還要有詩歌節奏的朗誦。在學習童話文章是要讓學生進行復述課文,可以變換人物稱謂,加上自己的理解,大體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教師對於重點段落,重點句子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在說話訓練時一是要不能脫離了文章進行說話,二是要全體同學都要說話,不能有遺漏。
四、朗讀與表演結合
小學一年級的課文大多是聲情並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化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使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突現 特點。如我在教學《烏鴉喝水》一課時,先要求學生圖文對照仔細地讀課文,讀後讓學生自找合作夥伴自編、自導、自演課本劇,看學生是否把課文內容讀懂了。課堂上,學生扮演烏鴉,創設了一個寬松、自由、開放的學習空間,結果學生的表演令我非常滿意,表演得淋漓盡致,活靈活現,維妙維肖。在這種毫無拘謹的學習氛圍中學生敢想、敢說,從而能充分體驗文中角色的內在情感。課堂活了!學生有了最深刻的體驗,感悟語言文字不再枯燥,學習成了學生的樂事。一切都在「演」中生成、體驗,在「讀」中感悟、升華。

⑥ 文章的寫作順序有哪些

一、記敘順序:
1、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 也叫事情發展順序

2、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如:《背影》《走一步,再走一步》

3、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再接著原線繼續敘述.)如:《羚羊木雕》

二、說明順序

1、時間順序:按照時間先後來安排說明順序.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常採用這種順序.

2、空間順序:按照空間方位關系來安排說明順序.說明事物的形狀、構造特徵常採用這種順序.游覽順序是空間順序的一種.

3、邏輯順序:按照事物的邏輯關系來安排說明順序.這種順序常用於事理說明文.(邏輯:思維的規律)

常見的邏輯順序有:

①從主到次:《中國石拱橋》第9段成就原因

②從簡單到復雜:《中國石拱橋》趙州橋—盧溝橋

③從概括到具體:《中國石拱橋》石拱橋—中國石拱橋—趙州橋、盧溝橋

④從整體到局部:《蘇州園林》全文結構

⑤從現象到本質:《恐龍無處不在》南極化石—大陸漂移

⑥從結果到原因:《被壓扁的沙子》斯石英—行星撞擊

除此之外還有:從特點到用途、從一般到特殊,從原因到結果等等.總之,只要明確了不是時間和空間順序,一般都是邏輯順序.

三、論證順序.

1、時間上從古至今;

2、范圍上由中及外;

3、論證力度上由小到大(真實、具體、權威,有說服力的論據更有論證力度)

拓展資料

1.時間順序時間順序是按事物發生發展的過程說明事物的。介紹事物發展變化過程的說明文常使用這種順序。一般以時間先後及發展階段為序進行說明,比如寫生物以繁殖生長過程為序,寫事物以形成演變過程為序等

2.空間順序 空間順序是按事物的方位為序說明事物的。說明形狀和構造的實物說明文常使用這種順序。—是按實物的空間位置或構成部分,按上下左右、前後內外、東西南北等次序,根據情況靈活安排。

3.邏輯順序邏輯順序是按照事理的關系來安排先後順序的,這樣安排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介紹比較復雜的事物和現象,以及介紹事理的說明文往往使用這種順序。一般按由淺人深、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復雜、由主要到次要的順序進行說明。

小學生練習與測試6六年上級第2單元自測題 蘇教版

蘇教版(國標本)小學高年段閱讀教材的編排特點是:"主題單元,放大空間,突出重點,關注銜接。"下面我想就這四個特點,分別介紹一下:
一、採用主題單元組合教材

所謂主題單元,就是圍繞某個主題組織3~4篇課文成為一個單元,本單元的"習作" "練習"內容也盡量予以配合,凸顯這個主題。如六年級上冊的七個單元分別是:心中有祖國、人間真情、奮斗與生存、民風民俗、景物聚焦、名人風采、讀書有方。其中第二單元圍繞人間真情這個主題,通過三篇課文,多角度、立體地歌頌了人情美、人性美。《負荊請罪》寫的是"將相和"的故事:藺相如為國受辱忍讓,廉頗為國、為友登門謝罪。《船長》塑造了船長在客輪被撞毀的危機時刻,指揮若定,視死如歸,為旅客置生死於度外,為職守"與陣地共存亡"的崇高形象!《愛之鏈》是寫下崗的喬依,在路上主動幫助老太太修車,並謝絕了報酬;老太太開車到了一個路邊的小飯店吃飯,又暗暗資助孕婦的故事。三篇課文分別歌頌了愛國、愛崗、愛社會的偉大精神,展現了課文主人公們為祖國、為他人獻出真愛,向人間撒播真情的崇高精神境界。而本單元的習作訓練,安排學生"回家做一件事,想一想爸爸、媽媽平時是怎麼愛你的",然後向他們示愛,記下整個過程;單元練習的"誦讀與感悟",要求學生領悟汪國真《我不期望回報》這首詩。這就較好地把閱讀和習作等語文實踐活動結合了起來,活化了各項訓練,增強了訓練效果。六年級下冊的七個單元也分別是圍繞"壯麗山川、正義必勝、詩文精粹、探索與發現、感悟人生、詠物抒情、師恩難忘"等主題組織編排的。

為了整合教材資源,培養學生閱讀探究等綜合能力,這兩冊的課文還比較集中地凸顯一個主題。如六年級下冊24篇課文,其中60%以上的課文表達了"關注自然,研究自然,物人相通,天人合一"的主題:《長江之歌》揭示了長江剛柔並濟的特點,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山谷中的謎底》介紹了雪松堅韌的特點,揭示出人的生存和發展要能屈能伸,以曲求伸;《螳螂捕蟬》通過有趣的"生物鏈現象",昭示人們要全面看問題;《最大的麥穗》通過蘇格拉底要求學生到麥地里撿最大麥穗的故事,把麥地的"浩渺",麥穗的"繁雜",與生活的復雜多變現象聯系起來,揭示了理想與實現的關系;而《孔子游春》說水的"四德",於謙《石灰吟》對石灰堅貞品德的歌頌,王冕《墨梅》對墨梅淡泊名利的贊美,都使人領悟到做人的標准。這些課文從不同角度告訴學生自然與社會,人與萬物不但有著天然的聯系,而且相依相生,"和而不同"。這樣編排,大大地提升了文本的教育資源,給閱讀這套大餐提了"味",增了"色"。《黃帝內經》雲:"智者察同,愚者求異;智者有餘,愚者不足。"教師要善於引導,使學生在閱讀中學會聯系和發現,使語文學習真正成為讓人智慧的學習。

二、放大語文學習的空間

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特別重視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空間。六年級教材在以下幾個方面體現了這個特點:

一是安排了閱讀指導文章--《養成讀報的好習慣》《讀書要有選擇》,交給學生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獨立閱讀能力,促進學生盡快學會閱讀以提高課外閱讀效率。

二是安排了"我讀書我快樂"欄目,向學生推薦名著,六上是《魯濱遜漂流記》,六下是《西遊記》。

三是單元練習採取活化訓練的思路,注意了語文課內和課外學習的結合,開辟了「語文與生活」「閱讀與積累(感悟、欣賞)」等。「語文與生活」「閱讀與積累(感悟、欣賞)」進一步拓寬了閱讀,擴大了語文學習的空間。

四是安排了「綜合性學習系列--'學和做'」。每一冊安排一個「學和做」,而這個「學和做」就是一個實驗、探究的小專題,是集閱讀、寫作等語文能力訓練於一體語文實踐活動。六上安排的「讀報和剪報」,六下安排的"我的成長冊"。

三、突出了重點學習習慣項目的培養

教材每冊的開篇仍然安排了《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些學習習慣項目,雖然安排在教材之首,卻是貫穿於該冊語文學習之中的重點訓練項目。因此這些項目在該教材里也反復體現。如六年級上冊安排的"不懂就問"和"勤於搜集資料"兩個重點項目,後面的課文《學與問》就呼應了"不懂就問"這個項目,在閱讀、習作及其單元練習中也都反復凸現了"勤於搜集資料"的訓練。而六年級下冊的兩個重點項目"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實踐中學會運用",不但通過課文《讀書要有選擇》和"我讀書我快樂""學和做"等重點訓練欄目有所體現,而且在閱讀課後練習、習作和單元練習中也反復安排了訓練。

四、關注與初中學習的銜接

第三學段特別是六年級兩冊教材,在結構形式和選文的難度上,都注意向初中階段的語文教材靠攏。比如名家、名篇的課文比重明顯增大;主題單元的編排結構,就是與初中階段主題單元的教材編排和教學理念一脈相承的;文學常識(作家卡片、名著便覽)、課外閱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欄目的開設等,都有利於小學閱讀教學和初中閱讀學習的銜接,有助於小學閱讀教學向初中閱讀學習的過渡。

按照教材的編寫理念和《語文課程標准》(以下簡稱《標准》)對第三學段閱讀教學的要求,我想對六年級閱讀教學提出如下建議:

一、明確目標要求,強化目標意識

作為教學,制定目標當屬第一位的。因此,要想提高閱讀課堂教學效率,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標准》,明確其關於閱讀教學的要求,特別是第三學段閱讀教學的目標要求。《標准》關於第三學段閱讀教學的目標要求共提出了十項。我們通過學習研究,認為如下四個項目是最能凸顯高年級段閱讀課堂教學的特點。

1、提高默讀速度,學會瀏覽。

聯系第二學段"初步學會默讀"的要求,我認為第三學段的默讀要求,絕不僅限於速度的要求,還應該有這幾方面的內涵:首先對默讀速度的量化要求是一個保底的要求。也就是說,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最基本的默讀速度應該是(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否則,就是欠賬,不合格。其次,在提高速度的基礎上,還要學會瀏覽,並能"根據需要搜集信息"。不斷提高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豐富其知識積累。再次,提高默讀速度,也暗示了提高默讀能力的要求,諸如理解、辨析、概括、探究、體驗、評價等。

談到默讀,不能不涉及閱讀課的境界問題。當前,老師們在閱讀課中所追求的"書聲朗朗" "議論紛紛"的境界是好的,也是應該要的。但是,閱讀課上如果都是書聲朗朗、議論紛紛而無鴉雀無聲,恐怕是值得質疑的,特別是高年級的閱讀課。首先,課堂教學結構要張弛有度,動靜搭配,學生如果40分鍾都處於高度的"亢奮"狀態,不但不利於深入思考,而且也會產生更多的弊端。其次,朗讀的質量,往往取決於理解、領悟的深度,而讓孩子帶著高質量、大容量的問題默讀,思維的強度、深度和廣度都會得到增強,學生在這種狀態下沉下心來去默讀,可以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再次,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特別是綜合閱讀能力的形成,絕不是單純的朗讀訓練所能完成的,相反,可能更多的要依靠默讀訓練。因此,我認為,第三學段閱讀課堂教學的讀書訓練應該是朗讀、默讀並重。也就是說,默讀訓練比重的增加,是小學高年級與低、中年級閱讀課堂教學區別的明顯標志之一。

2、體會詞句的感情色彩和表達效果。

詞語的感情色彩是在長期使用過程中逐漸獲得的,其褒、貶色彩也多是約定俗成的。對於六年級學生來說,理解這類詞語並不太困難。但是,更多的中性詞在語境中有時可褒、可貶,甚至有些褒義或貶義詞在特定的語境中表達的感情色彩卻相反了。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是閱讀教學的基礎工程,而辨析、體會關鍵詞句的感情色彩和表達效果,則是閱讀教學的較高要求。因為這是把文本的內容與語言學習融為一體的更為綜合的訓練。高年級閱讀教學的詞句訓練,也只有上升到這個高度,學生才會更深切地領悟到語文學習的特有魅力,才會對閱讀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如六年級下冊《盧溝橋烽火》是一篇一讀就懂的敘事性課文,教學時老師如果引領學生只是在故事情節上糾纏不休,不但嚴重地抑制了學生探究、賞析等閱讀能力的培養,而且也會大大地挫傷學生閱讀的興趣。而如果引導學生先畫出描寫敵我雙方軍人表現的詞語;接著再辨析比較其感情色彩,領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見下表);然後通過表情朗讀、繪聲繪色地講述課文等,讓學生接受情感的熏陶,領悟課文的寫法,內化課文的語言。分類我軍敵軍

語言描寫 大聲喝問 嚴詞拒絕 氣勢洶洶 "搜查"

偷襲行動 悄悄……進發 偷偷……摸來

戰斗情景 同仇敵愾 奮起還擊 惱羞成怒 "哇哇"吼叫 瘋狂撲來

失敗表現 眾寡懸殊 暫時退守 人仰馬翻 哭爹喊娘 抱頭鼠竄 狼狽而逃

文章不是無情物。敘事性課文如此,說明性文章也是如此。如六年級上冊《麋鹿》第一段:"天色微明……警覺的麋鹿迅即蹦跳著遁入草叢……"語言形象、生動,在讀者面前展現一幅優美而神秘的畫面,起到了先聲奪人的效果。而課文的最後一段,把麋鹿比作流落海外的遊子歸來,"在祖國的土地上繁衍後代,茁壯成長"。愛國之情,溢於言表。

3、揣摩表達順序,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

《標准》的這項要求,包含如下三層意思:一是把握文章的謀篇布局,結構順序;二是領悟文章的寫作方法,表達效果;三是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這三者是相輔相成的,只有把這三者作為一個整體目標進行訓練,才能收到最佳效果。閱讀教學,如果不引領學生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領悟表達方法,那麼就很難體會文章的深層思想感情;而對文章深層內涵的探究和領悟,又會提升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加深學生對文章寫作方法的領悟。這項要求,明確地規定了高年級閱讀教學,既要引領學生理解課文"寫的什麼",還要引領學生領悟課文是"怎麼寫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標准》要求的"揣摩表達順序""領悟表達方法",著眼點是為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引領學生感悟文章的內涵,體會文章思想感情服務的。與傳統的從知識點的角度所進行的寫作方法教學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那麼,如何把這三者作為一個整體目標進行訓練呢?我認為,最根本的就是要強化篇章意識,注重整體聯系。即是要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把握課文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內容與寫法、表象與內涵的聯系等。如六年級上冊《青海高原一株柳》:課文第一節交代這是一株"平常"的柳樹,第二節又交代這是一株"神奇"的柳樹,既給學生造成了閱讀的心理沖突,又直抒胸臆地表達了作者對這株柳樹"望而生畏"之情。而三、四兩節,卻濃墨重彩地描寫了青海高原的蒼涼。直到第五節才具體地描述了這株柳樹的"巍然""強大"。而六、七兩節通過"猜測和想像",追憶了這株柳樹在青海高原艱苦卓絕的生長過程,不但與三、四兩節照應了起來,而且給讀者以強烈的震撼。第八節通過對生長在優越的環境中而又"名貫古今"家鄉柳樹的介紹,進一步反襯出這株柳樹的"神奇"。最後一節以議論結束,高度贊揚了這株柳樹頑強的"毅力和韌勁",托物譽人,手法昭然。課文採用了順敘、插敘、描寫、議論、抒情、聯想以及對比、反問等修辭手法,既把這一株平常而又神奇的柳樹鮮活地佇立於讀者面前,又深刻地揭示了生命力的頑強和偉大。為了較好地發掘教材的這些資源,建議老師們在教學時,引導學生通過讀書先找出描寫這株柳樹的部分——平常、神奇、巍然、強大。接著再讀書思考其他內容與這株柳樹的關系——渲染環境艱苦,凸顯了這株柳樹生長艱難;對比強烈,說明這株柳樹與家鄉柳樹生長環境反差巨大。最後通覽全文,想想這樣寫的作用——凸顯了這株柳樹的"神奇";抒發了作者對生命力的贊揚之情;揭示了中心,借物譽人。

4、學會閱讀敘事性作品、詩歌和說明性文章。

這是要求指導學生學會閱讀不同文體的文章,而不是傳統的文體教學。需要說明的是,《標准》要求學生學會閱讀的這三類課文,是對文體的寬泛界定。所謂敘事性作品,並非傳統所界定的典型的記敘文;所謂說明性文章,也不是傳統教材所選定的典型性說明文。因此,我認為,我們在這方面的教學研究,決不是立足於如何傳授文體知識的教學,而是著眼於不同文體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的設計和運用。教學的立足點是如何把文體知識的教學滲透在讀寫訓練之中,以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

反思我們的閱讀課堂教學,還程度不同地存在著有"三個一樣"的問題。一是三個學段閱讀教學的目標和方法是一樣的--不管哪個學段,都是引領學生感悟課文寫的什麼,而不引領學生領悟文章是怎麼寫的;都是組織學生朗讀、評析、討論,默讀和探究性的訓練很少或者沒有。二是1、2兩個課時教學目標、方法一樣--特別是公開課,聽課的老師"猜"不出執教者上的是第幾課時。三是不同文體的教學目標和方法一樣--甚至詩歌和說明性課文也沒有什麼區別。這些問題是制約閱讀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因素。我們高年級閱讀課堂教學的改革,只有在解決這"三個一樣"上下功夫,才能有所突破。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們把《標准》這四個方面的要求作為高年級的閱讀課堂教學的重點,意在彰顯高年級閱讀課堂教學的特點。也就是說,高年級閱讀課堂教學只有突出了這四個重點,才能凸顯高年級與中、低年級閱讀課堂教學的區別點,才能保證高年級閱讀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充分發揮主題單元的協同作用,強化整合效率

落實教材主題單元的編寫理念,首先,應該從抓好"單元備課"入手。

因為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圍繞同一個主題來設計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時,應有一個整體的觀念,要認真研究單元主題的組合、各部分教材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如何發揮各部分教學內容的協同作用等,把單元模塊作為一個完整的整體,進行通盤的規劃和設計,在確定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的前提下,仔細選擇單元整合的切入口,設計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全方位地培養學生聽、說、讀、寫、搜集信息、合作學習、自我評價等能力,同時還使學生得以啟迪智慧、提升認識、豐富精神、陶冶性情。例如六下第六單元的主題是"詠物抒情"。課文雖然都是寫物,但是都飽含深情地贊揚了描寫對象的內在美、品質美--廣玉蘭的高雅純潔,生生不息;夾竹桃的融洽、堅韌;石灰的錚錚鐵骨;墨梅的淡泊名利。這種借物喻人、詠物抒情的寫作方法,可以作為訓練的主題,把本單元的四篇詩文整合起來,引導學生聯系閱讀,領悟寫法,並與《練習6》"語文與生活"欄目學習結合起來,引領學生觀察生活,搜集信息,遷移練筆等。

其次,進行主題單元教學實驗,還需要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第一,主題單元的編排理念,並不排斥對講讀課文的逐篇施教。只是逐篇施教時要注意單元的整體聯系,發揮"整體效應"。

第二,不要丟棄文本,無限放飛。許多單元主題教學的課例,比較注重於課外的拓展,冷落了文本,教學重點變成搜集、展示課外資料。我認為這是單元主題教學的一個誤區。實施單元主題教學不是淡化教材,而是更好的優化教材;不是以削弱文本資源為代價去獲取更多的學習信息,而是以適當的"外部"信息,來深化對文本的學習,提升文本的價值取向。

二、導學生學會閱讀不同文體的課文,強化文體意識

為了與初中的銜接,六年級的閱讀教學特別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指導學生學會閱讀不同文體的課文,實現向初中閱讀學習的平穩過渡。怎樣抓好不同文體的教學呢?通過學習《標准》的要求,我想談談自己的看法:

1、敘事性課文教學的個性要求

記敘文是最常見、用途最廣泛的文體,它包含一切具有記載、敘述意味的文章,如小說、散文、戲劇、通訊、童話、寓言、歷史故事等。而入選教材的敘事性課文,則多是經過編者精選的文質兼美的記敘文。根據敘事性課文的特點,建議在閱讀教學中突出以下個性要求:

(1)具體感受人或事物的形象。敘事性課文不但具有具體感人的故事,而且還"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以"像"感人,以"情"感人。因此,學生的閱讀學習必須把文本的形象豐滿、鮮活起來,才能入境動情,產生強烈的共鳴,形成刻骨銘心的感受。而文本的形象豐滿和鮮活,主要是通過對文本事件的還原和創造,人物形象的復原和豐富,以及對文本事件和人物活動背景的感悟和體驗等。作為即將進入初中學習的六年級學生閱讀,在藉助書面語言感悟形象、體會感情的過程中,還要通過文本的形象進入意象,讀出"言外之意",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深入領悟文本的內涵。六年級下冊《螳螂捕蟬》是一則寓言故事:吳王不顧大臣們反對,固執地要攻打楚國,他的少年侍衛用"螳螂捕蟬"的故事,說服了吳王。如何通過這個簡單的故事深刻地揭示出文本的內涵呢?請看下面的教學片段:

師:少年說:"我沒有打著鳥,卻見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你們能理解"有意思"的內涵嗎?

生:故事本身有意思:蟬→螳螂→黃雀→少年巧妙地聯系在一起。

師:是的。這個故事很有趣,少年為什麼不說是有趣的事呢?

學生通過讀書,很快找出了"有意思"的寓意:少年給吳王講這個故事的目的是巧妙地勸說吳王,暗含著你攻打楚國,就像蟬、螳螂、黃雀一樣,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沒有顧及到身後隱伏的禍患。

師:請同學們讀9.11節課文,看一看,這兩段話在語言上有什麼相同之處?

生:再次融入了課文。一分鍾後,爭先恐後地說:語言有意思;都是"--卻--"的句式;"卻"字反復用了4次…….

師:從"卻"字的反復使用中你們體會到了什麼?注意前後聯系著讀。

學生通過讀書很快"悟"出了答案:強調只顧眼前利益、不顧其他的後果的可怕;第四個"卻"字,就是暗示攻打楚國後果的可怕;加強了語氣,促使吳王盡快清醒……

師:同學們領悟得非常深刻。再讀全文,想想少年選擇勸說吳王的時間和地點有什麼高明之處?

生讀書思考後,發表了如下見解:這個故事只有在公園里才顯得真實;早晨,少年的衣裳被露水打濕了,才能引起吳王注意;吳王在公園里散步,心情好,容易接受意見……

(2)讓學生了解記敘文表達方式,初步感知記敘文文體知識。敘事性課文的表達方式主要有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等。這里讓學生了解記敘文的表達方式,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讀書,感悟不同的表達方式所產生的不同表達效果,而不是孤立地教授其抽象的知識。比如六年級上冊《輪椅上的霍金》,全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霍金不幸的命運和偉大的成就:課文第三節霍金外貌的描寫令人悲憫,第四節霍金科學成就的介紹令人震撼,兩相對照,令人崇敬。第二部分介紹了霍金的工作和生活:辦公室門口的告示牌、室內的布置和他與研究生們的交流等細節描寫,揭示了霍金生活的平常和人格的偉大。第三部分介紹了一次學術報告會後,女記者采訪霍金的情景:場面的描寫扣人心弦,霍金的神態和語言描寫使人心情激盪!教師在教學中,如果能夠注重引領學生讀書領悟課文不同表達方式的不同效果,不但會被這位"科學巨匠"的傳奇人生、人格力量所感染和折服,而且還會在吸收霍金精神力量的同時也攝取到語文的營養。

(3)掌握貫穿全文的線索,選好教學的切入口。敘事性課文的線索是貫穿全文的主線,是謀篇布局的重要因素。小學高年級的敘事性課文,結構大都比較復雜,都有一條甚至多條線索--故事的發展過程;時間的延伸;人物感情的變化;在全文中時隱時現的一個物件,一個表情、動作,一句子等。清理文章線索是與揣摩文章表達順序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捕捉課文中的過渡、照應、總起、總結等關鍵性的詞、句、段,理清課文的脈絡。如《輪椅上的霍金》,每一部分第一小節的敘述或議論的語句,就是課文的明線,而對霍金三次笑容的描寫則是揭示人物精神的暗線。線索理清了,文章的結構關系、事件的來龍去脈以及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等就清晰了,這是讀懂文章的基礎工程。

因為小學高年級的敘事性課文結構比較復雜,所以在教學時,教師在引領學生把握了課文表達順序和線索以後,還要選好切入口,以引領學生直奔重點或中心,對課文進行深層地感悟和探究。那麼,如何選擇閱讀探究的切入口呢?除了《螳螂捕蟬》和《盧溝橋烽火》品味語言,體會、推敲詞句的內涵外,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循事件。如六年級上冊《生命的林子》,是寫玄奘為了"出人頭地",想離開法門名寺到小寺中發展,經過方丈的點撥,又留在法門寺修煉的故事。情節比較曲折,內涵也很深刻。但是如果抓住"去"和"留"的內在原因去比較、探究,學生就會很好地領悟其內涵。

二是抓中心。如《輪椅上的霍金》第八小節第一句話:"霍金的魅力不僅在於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不但深刻地揭示了霍金的人格魅力,而且高度地概括了課文的內容。教師如果引導學生抓住這個中心句閱讀,就會輻射到全篇:通過第一部分領略霍金"物理天才"的風采,通過第二、三兩部分領略霍金"生命強者"魅力。

三是扣課題。如六年級下冊《理想的風箏》,作者深情地回憶了兒時的一位失去左腿的老教師上課、活動的情景,熱情地歌頌了劉老師高尚的師德和樂觀向上精神風貌。教學時,教師可以從課題入手,現引導學生閱讀劉老師放風箏的內容,再聯系課文思考課文其它部分與課題的關系,學生就可能一步一步發掘出課文的內涵:劉老師放飛的不僅僅是他糊制的風箏,更多的是蘊含在課文內容之中的"知識的風箏"--他一天站上好幾個小時,為我們講課;"情感的風箏"--他的表現使"我們"酸澀、激動、甜蜜、幸福……"藝術的風箏"--他把那精緻的手工藝品送上天;"生命的風箏"--他生命的強壯,精神的豐富和樂觀。

閱讀教學切入口的選擇,絕不僅僅只有這些,最關鍵的還應該是根據教材和學情而定。從上面的課例可以看出,教學切入口選得好,就是給學生閱讀打開了一個突破口,就可能使學生的閱讀從"山窮水盡疑無路"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境界。

3、詩歌教學的個性要求

詩歌是抒寫心靈的藝術,在所有的文學體裁中,它是最富有靈氣與情感的一種表達形式。詩歌之美,不僅源於它所表達的內容,也表現在它所呈現出的形式上。針對詩歌的特點,建議老師們從以下幾個方面抓好詩歌教學:

(1)創設情境,展開聯想與想像,激發學生的情感和靈感。詩歌語言凝練、內容簡約、意境深遠等特點,標志著詩歌的留白多,想像空間大。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想像空間,創設具體的情境讓學生的情感與生活體驗介入到讀詩當中來,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融入文本,用自己的心靈與文本對話,讀出自己的創造,讀出自己的個性。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六上),是長期過著漂泊生活的杜甫,忽聞叛亂已平的捷報,以飽含激情的筆墨,寫下的膾炙人口的名作。全詩突出一個"狂"字,表達了他急於奔回老家的喜悅。教學時,教師如果扣住"狂"字,引導學生讀書想像,就會把"卻看""漫卷""放歌""縱酒"的"狂"態真切地展現出來,也能把"青春""作伴"極速"還鄉"的"狂"想情景呈現出來。特別是尾聯寫"還鄉"的狂想鼓翼而飛,教師如果引導學生推敲"穿""下""向"等動詞的表達效果,不但可以想像出作者"人未走,心已到故鄉"的心情,而且也可能想像出作者行走、輾轉於還鄉途中的不同狀態,以激發出學生的靈性。

(2)"感動"是詩歌教學的關鍵。列寧說過:"缺失情感的認識便失去了認識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和思考。"詩歌是用情感寫出來的。教師要想運用詩歌打動學生,自己先得被詩歌所感動。教師是發自肺腑、熱情洋溢的解讀,還是流於形式、蒼白無力的說教,這必然對學生的讀詩帶來很大的影響。因此,教師在詩歌教學中,一定要投身其中,忘情其中,用自己的有聲語言和體態語言引領學生進入詩的意境,體驗詩的情感,使學生"感動"起來。從而達到作者、教者和學生人人相通,心心相印,情情相激,為整個課堂營造出一個濃濃的情感場。

⑧ 兒童閱讀的好處

閱讀,是一項非常好的習慣,可以給人帶來豐富的知識,無比歡愉的快樂,對人格上的熏陶,當然,好處並不僅僅是這些。

1 、培養學習興趣, 盡快使孩子喜愛閱讀,一旦孩子愛上閱讀便欲罷不能,他們會不停的閱讀,越讀越多,越讀越好。

2 、提升協作能力 ,喜歡閱讀的孩子掌握的語言文字能力,往往超越同級同學,不必背誦、強記課文而能取得好成績,在校外考試也能取得佳績,因為閱讀提升了寫作能力。

3、增強語言能力 ,喜歡閱讀的孩子語言能力特別強,在聽、說、讀、寫方面較不愛閱讀的孩子搞,孩子從書中領悟復雜的意念,欣賞語言的美妙。

4、 增加知識 閱讀使孩子涉獵多方面知識,文學、歷史、地理、 科學、政治等,增廣見聞,對學習有裨益。

5、 受到人格熏陶 愛讀書的孩子有悲天憫人的仁愛心,能為他人著想,同情別人的不幸遭遇,家庭、學校和社會上的人際關系,都可以從書中學習。

6、樹立遠大理想---愛閱讀的孩子視野遠大,心胸廣闊,因為他們在書中古往今來的生活實例中獲得豐富的體驗和感悟,因此能從多角度看待問題,,學好做人。

7 、養成獨立思考能力 閱讀可培養批判性思考能力,書中復雜的論證及情節,孩子都能邊讀邊吸收,邊分析理解,閱讀讓孩子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8 、享受人生的快樂 閱讀時人生最大的快樂之一,一書在手,樂以忘憂,只有愛閱讀的孩子才可自得其樂。

拓展資料:

但是傳統教育的大部分都是文字思考、語言思考,很少有圖像思考。 繪本為兒童養成用圖像思考的習慣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台,因為繪本最大的特點就是用一系列連貫圖畫組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以圖為主,圖文結合,所以閱讀繪本可以培養兒童良好的圖像概念,提高思考連貫性,豐富想像力。

瑞士莫尼克.弗利克斯的代表作《無字書》系列作品,沒有一個字,卻生動表現了聰明可愛的小老鼠的獨特意識和情感世界,畫面為孩子提供了無限的想像空間。

有助於培養兒童的探究能力 ,兒童都有很強的好奇心,在閱讀繪本時,總想從畫面上得到故事發展的過程和結果,因此,兒童閱讀繪本的過程,就是一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尋找答案的過程,也就是一個不斷探究的過程。

⑨ 在你的讀書經歷中,有什麼故事和大家分享呢。

我與讀書 兒時的我,在「鋤禾日當午,汗滴何下土」的詩歌聲中長大,每次端起書,看著那毫無生命的方塊字,我總是大喊沒意思。讀書是我最頭疼的事了。
漸漸長大了,我感到了知識的缺乏,每次作文,我都不知從何說起。爸爸、媽媽為我不喜歡讀書而煩惱,常常買許多書讓我閱讀。直到有一天,那天晚上,我們家裡開展成語比賽,該我說成語,媽媽說意思,我翻開成語詞典,說道:「金蟬脫殼(ké)。」剛一說完,爸爸、媽媽都鬨堂大笑,我感到奇怪,不知道他們笑什麼,媽媽看我一臉的驚詫,說:「自己看看拼音,到底讀什麼。」「噢!是『金蟬脫殼(qiào)』!」我恍然大悟。爸爸嚴肅的對我說:「以後要注意多讀書,那才能積累知識呀!」於是,我便暗暗下決心,一定要多讀書,懂得好多好多的知識。
從那以後,我真的喜歡上了讀書,因為書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當讀到安徒生的童話集——《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我曾為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命運做過祈禱;當我看到《狼牙山五壯士》時,我為狼牙山五壯士的悲壯流過眼淚;當我讀到《三國演義》時,我為諸葛亮的雄才大略欽佩不已。我深深地陶醉在書的海洋中,
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這樣一段話「讀書能醫愚,讀書能治窮,讀書能療病,讀書能礪志,讀書能致遠,讀書能練達,讀書能聰慧,讀書能知道怎樣交友,怎樣識人,怎樣說話,怎樣做事,怎樣活著才身心健康,讀書能明白什麼樣地人生稱得上完美無憾。」是啊!讀書得好處無窮無盡。
現在,當我捧起《鋼鐵識怎樣煉成的》,深深融入到裡面時,我感到自己是多麼的幸福,因為我擁有健康的身體,保爾雖然殘廢,但他那種不向命運低頭,堅強的毅志和頑強的精神,深深地把我折服,讓我佩服。我對今後的學習、生活充滿了希望。我更愛讀書了。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閱讀空間文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