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美育滲透
實施美來育,不僅僅是藝術學科的源責任,通過各門課程的教學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是實施學校美育的基本途徑。小學數學是義務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擔負著美育任務,教學中應有機滲透美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涵養學生對知識真摯的情感,從而掌握數學知識的內在規律,讓學生感知、欣賞和理解數學美。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空間形成和數量關系的科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B. 小學數學教學中怎麼滲透美育
古代哲學家、數學家拉普拉斯曾經說過:「那裡有數學,那裡就有美。」因此,認真鑽研教材,發掘小學數學中廣泛而豐富的審美內容,就成為在數學教學中滲透美育的前提和關鍵。下面,談幾點建議。
一、在愉快中滲透美
我們知道,整個小學階段,學生思維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總是利用生動的直觀教具,讓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形成表象,然後再從具體感知向抽象思維過渡,而美育所憑借的感性材料本身就是知識的重要來源,美育以美的形象育人,符合從具體到抽象的認識規律。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實施美育,不僅不會妨礙數學教學,相反能寓教於樂,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學習,促使數學教學的順利進行。數學教學中美的形式,絕不僅限於算術美、圖形美等,在多數情況下,更應該強調教師的教學藝術,要求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形象的講解,巧妙的啟發,優美的板書,去創設一個美好的教學情景。只有在這種美的教學情景中,才能使學生的識記能力、思維能力、欣賞能力和感情的陶冶同時活躍起來,否則就會使學生感到煩躁。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在數學中實施美育對於讓孩子們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學習是多麼的重要。
二、在教材中滲透美
數學教材中的美無處不在,特別是在實施新課程改革之後,各地對小學數學教材都進行了重新修訂。目前的小學數學教材博古通今,形式新穎,更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美是數學教材中固有的,數學教師應善於用美的眼光審視教學內容,去挖掘、整理、顯示出教材中的數學美,並根據學生的審美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中處處創設美的氛圍,寓美學教育於知識教育之中。
三、在興趣中滲透美
心理學研究表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興趣是思維的動因之一,興趣是強烈持久的學習動機。只有學生熱愛數學,才能產生積極而又持久的求學勁頭。因此,教師應充分運用數學美得誘發力,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慾望。例如在乘法的初步認識時,先讓學生看圖寫算式。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列出加法算式後,再連加,越來越麻煩之後,能否簡便化?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有沒有更簡單的表示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此時教師順水推舟,因勢利導,問:誰能用一種更簡便的方法來解決呢?有生說:可以用乘法。此時學生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初次感受到數學的簡潔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適時展現數學之美,有利於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四、在情境中滲透美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知覺雖然有所發展,但發展水平十分有限。因此,有經驗的老師往往藉助美育的原則和方法,給學生較強烈、較新穎的感知。如一位教師在講被除數、除數末尾有0且有餘數的除法時,用故事這樣引入:「一天,豬八戒到花果山去玩,恰好悟空不在家。八戒就帶著30隻小猴子去摘了100個又大又甜的桃子,對小猴子說「你們一共30人,每人得3個,剩下的一個就給豬伯伯吧」八戒怕小猴子們不相信,還列了一個算式。沒多久,悟空回來了,知道了這件事,斥責八戒不老實、欺騙小猴子。一下子把小猴子弄得莫名其妙。悟空指責他不老實的理由在哪兒呢?」這種講法與直接引入相比,其優勢是不言自明的。從這個例子我們不難看出,美育首先斥之於生動的形象,進而斥之於豐富的情感,把小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學習對象上來。為進一步學習做好了必要的准備。
五、在形式中滲透美
形式美,它是用數學的骨架構造的,卻被賦予了非數學的血肉。因此它不再干癟,而是豐滿起來了。於是它們在小學生的眼中也成了「美的事物」。比如說單個的「+」號,你看不出它有什麼美。但是通過下面的小故事它就會「美」起來:有一隻小狐狸躲在大樹下掉眼淚,因為森林裡的動物都不喜歡和它做朋友。森林女神知道了,就送給小狐狸一支「加號魔棒」。女神說有了「加號魔棒」就可以交到很多朋友。小狐狸拿著魔棒經過河邊,3隻鱷魚和5隻青蛙都笑眯眯地過來和小狐狸打招呼。小狐狸數一數,哇!它有8個好朋友了……這里,枯燥的加號搖身一變成了充滿魅力的「加號魔棒」,怎麼能不讓學生感到它的可親呢?這種「形式美」對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對形成學生長久的數學興趣是何等重要啊!
六、從習題中滲透美
數學應用題是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數學計算問題。教學時要善於發掘其中的美育價值,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例:「學校開展植樹活動,低年級205人,每人植1棵樹,中年級198人,每人植2棵樹,高年級226人,每人植樹3棵,全校共植樹多少棵?」我教學時,在讓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也進行審美教育,讓學生認識到植樹造林能美化家園,改善環境;讓學生從小樹立環保意識,自覺保護環境;讓學生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讓學生體會這是一種美的行為,從而激發學生的審美熱情,促進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的審美品味。
總之,只要我們用心挖掘和捕捉,就會發現小學數學中蘊含著如此豐富的美的因素,為美育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源泉。教師要善於挖掘美的素材,藉助行之有效和靈活多樣的教學藝術,使所有學生在美的感受中積極思維,發現規律,掌握知識,做到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又加強審美能力的培養。
C. 如何將美的教育滲透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
新課標中將「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確定為數學課程的總目標之一,而在《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指出:「美育對於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很多教育工作者逐漸認識到美育的功能價值。
蔡元培認為美育是一種情感教育,是「以陶養感情為目的者也」。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美育概括為: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將小學數學中存在的各種「美」滲透到小學數學教學中,以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習能力。
通過課堂現實的觀察研究,根據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美育功能有針對性地對教學實踐提出合理的建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美育的滲透:
1.激發學習動機,注重情感體驗
現今,課堂教學普遍採用的是情境教學法,把所要探索、發現的問題隱含在情境中,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其中,那麼問題解決的過程也會變得更加輕松和活躍。這種教學方法比較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對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提出的是,學生進入了情境,也解決了問題,但是情感的體驗卻非常缺乏。美育不是理性的「學得」教育,它不能靠分析、推理來完成,它在本質上是感性教育,所以美育過程首先應當體現為情感體驗的過程。而現今,情境的創設多以數學問題本身為基礎,剝離了情境這層薄薄的外衣,抽象的數學知識還是占據了大部分。歸根到底就是情境的選擇問題,這一點在某小學四年級M老師的「商的變化規律」一課中所選擇的情境是值得借鑒的。
花果山風景秀麗,氣候宜人,那裡住著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給小猴分桃子。猴王說:「給你14個桃子,平均分給2隻小猴吧。」小猴聽了,連連搖頭說:「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又說:「好吧,給你140個桃子,平均分給20隻小猴,怎麼樣?」小猴子得寸進尺,撓撓頭皮,試探地說:「大王,再多給點行不行啊?猴王一拍桌子,顯示出慷慨大度的樣子:「那好吧,給你280個桃子,平均分給40隻小猴,你總該滿意了吧?」這時,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師:誰的笑是聰明的一笑?為什麼?
聽完故事學生開始獨立思考,解答。14÷2=7(只),140÷20=7(只),280÷40=7(只)。經過討論發現「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的規律。再請發現規律的學生也學著猴王的樣子,來騙騙不懂的小猴子,學生在獲得成功體驗的同時也獲得了情感的愉悅。通過創設激發學生思考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需要和願望時,他們才會樂於學習。因為,杜威認為「美育最需要學生的主動參與、自由探索和自由表現。」
2.研讀教材資料,挖掘美育因素
數學知識本身所蘊含的美是一種客觀、自然、真實的美,它包括數學的簡潔美、對稱美、和諧美、奇異美等等。但同時它也是抽象的,因此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精心提煉教材中蘊含的美的因素,將自己的審美體驗融入對教材的分析、處理之中,幫助學生形成審美動力。
以數學的簡潔美為例,「1、2、3……」這些全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數字僅僅10個符號就能表示無限多的數,「+、-、×、÷」這些運算符號囊括了客觀世界中的四大基本數量關系,而「九九乘法表」精煉的語言也堪比詩句的美麗。試想,如果沒有這些符號,數學的面貌將會是如何!
簡潔美只是數學美的冰山一角,數學還具有其他高度的美育價值,教材以及各種數學學習材料當中可挖掘的美是相當豐富的,這在每一堂數學課中都可以體現。
另外,美育的因素也不僅僅體現在教材中。教師對學生作業的評價往往使用傳統的「☆」、「優良」、分數等形式,這些評價往往只能代表作業客觀的正誤,卻無法體現出老師對學生的情感性評價。如能加上「有進步」、「相信下次你能做的更好」、「稍有退步了哦,仔細認真是對待學習的最好方式」等話語,就像老師當面的鼓勵,更能起到啟發、激勵,溝通心靈的作用。
3.選用信息技術,提供審美環境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能力是每一個教師所必備的。課堂上,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被廣泛利用。其中融合了文字、圖像、聲音、影像等多媒體技術,這對於教學情境的創設,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將抽象的概念、公式、數量關系最大限度地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在視覺、聽覺的審美體驗中感知數學知識所蘊含的美,對於審美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蒲鞋市小學三年級的B老師在「秒的認識「一課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對於學生對「秒」的感知和對時間的珍惜具有重要的作用。
師: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鍾。特別是在一些競爭激烈的國際比賽中,甚至比1秒更短的時間都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出示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中國選手孟關良/楊文軍在男子500米劃艇決賽中以1分40秒278的成績奪冠的精彩畫面。冠亞軍之間相差的時間1秒鍾都不到,只有0.072秒。
師:同學們,看了這些,你有沒有什麼想說的呢?
師:「時間」名言欣賞(配樂)
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魯迅
「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會放棄他。」——莎士比亞
師:這些名言告訴我們要珍惜分分秒秒。
通過觀看體育賽事,學生對於時間的感悟更加深刻,再利用配樂欣賞關於「時間」的名言,更加激發了學生要珍惜每分每秒的情感。因此,多媒體的運用對於營造審美的教學情境是非常有用的。
4.加強審美體驗,激發個性創造
教育家盧梭認為,審美力是完美人性的靈魂,也是人性的最大樂趣,如果「剝奪了我們心中對美的愛,也就剝奪了人生的樂趣。」所以,讓學生在審美的世界中體驗知識的生成,激發、保護個性的創造是至關重要的。
例如,在學習容積的知識時,有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測量出一個熱水瓶的容積?由於熱水瓶並不是規則的圓柱體,因此要求熱水瓶的容積大多數學生自然會聯想到將「不規則」轉化為「規則」的做法。即在熱水瓶中倒滿水,然後將水倒入一個圓柱體或長方體的容器里。顯然,這個方法
符合教師的預設也充分體現了對所學知識的運用。但是,這時有個學生提出了異議:
生:我認為這個方法不好。
師:哪裡不好了呢?請你說一說。
生:我們測量圓柱容器的直徑和高時可能得不到整數,長方體容器的長寬高可能也一樣,這樣計算起來就會很麻煩,結果也不是很准確。
師:你的想法很有道理。那麼,你有什麼好辦法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可以稱一下空熱水瓶的重量,再稱一下滿瓶時的重量,算出它們相差的重量,就是熱水瓶中水的重量。
師:知道了水的凈重,那怎麼求出熱水瓶的容積呢?
生:我知道1立方分米的水重1千克,所以水的重量是幾千克,熱水瓶的容積就是幾立方分米。
課本知識是死的,而生活問題是活的。只有聯系生活實際,知識才能轉化為智慧。杜衛認為「美育是非常強調個性化的教育」,這就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個性,關注思維的拓展。因此,美育化的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敏感性、思考問題的變通性、表達問題的流暢性、解決問題的獨立性、檢驗問題的周密性」1具有重要的意義。
5.提高教師素養,促進人格感染
美育化的教學是以體驗為核心的教學,而教師時間、精力有限,每堂課不會像一堂公開課那樣花大量的精力去准備。而教育的目的又要求教師將美育滲透到教學的各個方面。這就要求教師自身教學能力和素質的不斷提高。提高教師素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第一,形象美。一個儀表簡潔大方、精神飽滿愉悅、教態親切自然、語言生動形象的教師自然更受到學生的喜愛,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也會在潛移默化中被教師的形象所感染。第二,教學美。這體現在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機智。前者需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的磨練提高,而後者往往是遇事的第一反應。如果遇到教學中的突發狀況,教師的處理方法是立即指責、嚴厲批評,那麼學生即使被管制也心有不服,往往會造成抵觸的情緒,美育更無從談起。第三,人格美。我們知道學生具有向師性,教師具有示範性。因此,教師的人格魅力往往會在日積月累中影響學生品格的形成。教師的人格主要有德、能、才、識幾個方面,所以,為塑造學生良好的人格教師自身的修養需要在這幾個方面不斷地提升。
經過理論與實踐的不斷研究,在教學中滲透了數學方方面面的美。根據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美育功能有針對性地對教學實踐提出合理的建議,使更多的人欣賞數學美,體會數學的魅力!
D.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美育滲透
實施美育,不僅僅是藝術學科的責任,通過各門課程的教學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是實施學校美育的基本途徑。小學數學是義務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擔負著美育任務,教學中應有機滲透美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涵養學生對知識真摯的情感,從而掌握數學知識的內在規律,讓學生感知、欣賞和理解數學美。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空間形成和數量關系的科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古代哲學家、數學家拉普拉斯曾經說過:「那裡有數學,那裡就有美。」因此,認真鑽研教材,發掘小學數學中廣泛而豐富的審美內容,就成為在數學教學中滲透美育的前提和關鍵。下面,談幾點建議。
一、在愉快中滲透美
我們知道,整個小學階段,學生思維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總是利用生動的直觀教具,讓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形成表象,然後再從具體感知向抽象思維過渡,而美育所憑借的感性材料本身就是知識的重要來源,美育以美的形象育人,符合從具體到抽象的認識規律。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實施美育,不僅不會妨礙數學教學,相反能寓教於樂,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學習,促使數學教學的順利進行。數學教學中美的形式,絕不僅限於算術美、圖形美等,在多數情況下,更應該強調教師的教學藝術,要求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形象的講解,巧妙的啟發,優美的板書,去創設一個美好的教學情景。只有在這種美的教學情景中,才能使學生的識記能力、思維能力、欣賞能力和感情的陶冶同時活躍起來,否則就會使學生感到煩躁。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在數學中實施美育對於讓孩子們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學習是多麼的重要。
二、在教材中滲透美
數學教材中的美無處不在,特別是在實施新課程改革之後,各地對小學數學教材都進行了重新修訂。目前的小學數學教材博古通今,形式新穎,更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美是數學教材中固有的,數學教師應善於用美的眼光審視教學內容,去挖掘、整理、顯示出教材中的數學美,並根據學生的審美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中處處創設美的氛圍,寓美學教育於知識教育之中。
三、在興趣中滲透美
心理學研究表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興趣是思維的動因之一,興趣是強烈持久的學習動機。只有學生熱愛數學,才能產生積極而又持久的求學勁頭。因此,教師應充分運用數學美得誘發力,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慾望。例如在乘法的初步認識時,先讓學生看圖寫算式。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列出加法算式後,再連加,越來越麻煩之後,能否簡便化?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有沒有更簡單的表示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此時教師順水推舟,因勢利導,問:誰能用一種更簡便的方法來解決呢?有生說:可以用乘法。此時學生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初次感受到數學的簡潔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適時展現數學之美,有利於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四、在情境中滲透美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知覺雖然有所發展,但發展水平十分有限。因此,有經驗的老師往往藉助美育的原則和方法,給學生較強烈、較新穎的感知。如一位教師在講被除數、除數末尾有0且有餘數的除法時,用故事這樣引入:「一天,豬八戒到花果山去玩,恰好悟空不在家。八戒就帶著30隻小猴子去摘了100個又大又甜的桃子,對小猴子說「你們一共30人,每人得3個,剩下的一個就給豬伯伯吧」八戒怕小猴子們不相信,還列了一個算式。沒多久,悟空回來了,知道了這件事,斥責八戒不老實、欺騙小猴子。一下子把小猴子弄得莫名其妙。悟空指責他不老實的理由在哪兒呢?」這種講法與直接引入相比,其優勢是不言自明的。從這個例子我們不難看出,美育首先斥之於生動的形象,進而斥之於豐富的情感,把小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學習對象上來。為進一步學習做好了必要的准備。
五、在形式中滲透美
形式美,它是用數學的骨架構造的,卻被賦予了非數學的血肉。因此它不再干癟,而是豐滿起來了。於是它們在小學生的眼中也成了「美的事物」。比如說單個的「+」號,你看不出它有什麼美。但是通過下面的小故事它就會「美」起來:有一隻小狐狸躲在大樹下掉眼淚,因為森林裡的動物都不喜歡和它做朋友。森林女神知道了,就送給小狐狸一支「加號魔棒」。女神說有了「加號魔棒」就可以交到很多朋友。小狐狸拿著魔棒經過河邊,3隻鱷魚和5隻青蛙都笑眯眯地過來和小狐狸打招呼。小狐狸數一數,哇!它有8個好朋友了……這里,枯燥的加號搖身一變成了充滿魅力的「加號魔棒」,怎麼能不讓學生感到它的可親呢?這種「形式美」對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對形成學生長久的數學興趣是何等重要啊!
六、從習題中滲透美
數學應用題是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數學計算問題。教學時要善於發掘其中的美育價值,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例:「學校開展植樹活動,低年級205人,每人植1棵樹,中年級198人,每人植2棵樹,高年級226人,每人植樹3棵,全校共植樹多少棵?」我教學時,在讓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也進行審美教育,讓學生認識到植樹造林能美化家園,改善環境;讓學生從小樹立環保意識,自覺保護環境;讓學生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讓學生體會這是一種美的行為,從而激發學生的審美熱情,促進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的審美品味。
總之,只要我們用心挖掘和捕捉,就會發現小學數學中蘊含著如此豐富的美的因素,為美育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源泉。教師要善於挖掘美的素材,藉助行之有效和靈活多樣的教學藝術,使所有學生在美的感受中積極思維,發現規律,掌握知識,做到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又加強審美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