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提高作文水平小學三年級
現在好多孩子不願意寫作文,視寫作為攔路虎,絆腳石。平時在課堂上常看到老師一布置寫作文,底下就哀聲一片,愁眉苦臉。這種現象家長焦慮,老師皺眉。都知道在中小學語文學習中,作文能力水平占據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它體現的是學生語文知識,語文能力的綜合素養,在考試檢測中占的比重隨年級越來越大。
(圖片除第3、4張,其他來自網路,侵刪)
越朴時刻擁有多位一線教學經驗豐富的語文老師,講課深入淺出,生動幽默,對小初高的語文成績提分十分有效,更設置了一鍵試聽功能,先體驗再付款,歡迎登錄越朴時刻小程序或下載注冊「越朴時刻」APP。
『貳』 語文測試開始時我的動作和心理的作文片段
「養成習慣」是葉聖陶先生的一貫主張「反復歷練」反復實踐是養成習慣的重要途徑和必由之路.只有」不斷學、不斷練,才能養成好習慣,才能學到真本領」,才能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水平。筆者學習葉聖陶教育思想後作了一些探索性的實踐,膚淺的體會是:
小學生的寫作水平是指寫作能力和寫作習慣的綜合反映。寫作能力是小學生的寫作智力具體反映,寫作習慣是小學生寫作過程中非智力的集中表現。小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正常發揮和諑步提高取決於良好的寫作習慣,也就是說良好的寫作習慣養成對小學生寫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有著促進作用。寫作能力的提高將進一步鞏固良好的寫作習慣。反之,不良對人的一生是極為不利的。總之寫作能力和寫作習慣是相輔相成、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促進,一旦小學生有了良好的寫作習慣,「使之學生終生以之。
習慣是指完成某種自動化動作的需要相聯系的。並經過練習而獲得。小學生的寫作習慣是小學生在長期的寫作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良好行為方式,她不需要意志力和外在監督。小學生有了良好的寫作習慣,反復實踐寫作而形成一種心理意識上的傾向性和慣性,它反映了主體和客體之間最穩定的聯系,反映高度的自我能動性。所以葉聖陶先生反復強調說:「養成習慣「是「他終的一貫」主張。小學生的寫作習慣形成(一)是無意間形成,(二)是有意訓練中形成。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一方面是「自己去動天君」、「自己試嘗」、「自己探索」。另一方面是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意義的訓練,反復實踐、熟而成性。小學生有了良好的寫作習慣,不僅是在整個寫作過程中受益無窮,而且在其他方面如處事的條理性,生活的情趣性,使學生的學習生活得到良好的充實和完善。
小學生在整個小學階段,要培養他們「仔細觀察、自我積累素材、認真審題、嚴於選材、精心構思、快速成文、勤寫多練和反復修改」等良好習慣。然而,在面廣量大的農村小學生中存在著許多不良的寫作習慣,筆者最近一段時間特意作了一些調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農村孩子視野廣闊,但不會觀察,有的雖會觀察,但尚未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2)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能自覺的積累素材,自己寫日記、筆記、摘記的小學生寥寥無幾。(3)寫作過程中表現出:a、挖空心思胡編題材。相當一部分學生的題材脫離農村實際生活。b、寫文章時常會出現學生咬筆頭,苦思冥想好似「難產」。c、寫作時不會列提綱,唐伯虎搖船搖到哪裡是那裡,簡直是腳踏西瓜皮滑到那裡是哪裡,真所謂是隨心所欲,形式形式。d、有的學生寫完了草稿,一交了之,自己不會修改作文。e、教師批閱後,學生一看等第就完事。究其根源主要是:
(一)對作文的認識模糊。相當一部分教師、家長認為:寫作文動筆了才算是作文的開始起步。因此,學生到了三年級,學生家長、教師才開始重視作文,卻忽視口頭作文。大家都知道,學生的書面作文無非把他們心理想的、嘴裡講的有條理地寫下來。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告訴過我們,發展兒童的口頭語言的最佳時機是在幼兒,這就告訴我們,家庭教育和幼兒教育對兒童口語表達影響很大。在這方面,近幾年報刊、電台等的宣傳已經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尤其是城鎮居民的孩子,他們生活周邊的環境畢竟與我們農村小孩不一樣,因此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特別是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更應注意這一點(幼兒園與小學怎樣銜接的問題)。在我看來,在小學里相當一部分低年級語文教師只重視識字教學,缺乏從「字—詞--句—段」的口頭訓練。
(二)忽視口頭作文的表達。農村學生的條件,客觀上家長文化水準普遍較比城鎮低,而且受方言的影響,當孩兒開始學說話時,接受的一些不規范方言的熏陶、不規范語言的浸透,久而久之,錯過了最佳期,造成孩子說話不完整,表達不明白,描述不具體。到了小學里,教師對作文的概念認識不清,說話課流於形式,隨心所欲,再加上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一般只重視書面作文的考查,忽視口頭作文的測試,所以人們普遍注重書面作文。
(三)學生練習作文不到位。(1)練習頻因不到位,練習密度不到位。除了上面認識不足的問題外,相當一部分我們農村教師客觀上工作量重,兼課較多,常常應付一些基本的課務而已,沒有精力去研究作文。學生的作文量,書上的規定大作文能夠完成的(還有一些教師連這些最基本、最起碼量也沒有完成,在前一次教導處組織的六認真工作檢查中就發現了這種情況)小作文(片段)練習更有距離。如果按中年級大小作文之比1:2,高年級大小作文之比1:1的要求來衡量,差距就更大。沒有量的積累,怎有質的變化/呢?(2)練習的要求不到位。雖然每次作文時,教師都提出了一些要求,然而學生不是不是一斬齊,一些後進學生在寫作中常常達不到規定的要求,教師苦於精力有限,只好任其自然。(3)練習方法不恰當。書本上的命題作文有些與農村孩子生活實際相脫離,需要教師在命題上轉化,然而教師對作文備課馬虎,生搬硬套,要求學生憑空想像,自然「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
(四)學生讀寫脫節。農村學生閱讀量嚴重不足,相當一部分家長買零食很舍本,很少給孩子買一些書籍,訂一些報刊。即使學校幫助家長為孩子訂一些書刊。有的學生也懶得讀一讀。自古以來,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只有「厚積」,才能「薄發」。學生僅限於教科書的範例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如果學生讀得太少,積累就相對說不夠,必然造成先天不足,作文能力、習慣勢必有影響。
(五)作文教學欠策略。(1)表現教材不成系列,零打碎敲,造成訓練無序。(2)作文教學研究不力,教師「怕作文」,學生也怕作文一般都不寫「下水文」,只是照參考書上的所謂範文讀一邊罷了。在作文指導過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著:「方法不得法,要求不嚴格,批改不認真很,講評不健全」。(3)作文評價差異很大,要求不一,批等第的情緒性過大。
(六)管理措施不當。農村小學限於師資條件,不能做到(1—6年級)大循環,經常採用低、中、高三段式。這樣給作文驗收帶來一定難度,說實在,我作為學校教務只能望年段作文的驗收而興嘆!
面對上述問題,克服這些弊端,關鍵在於教師。引導是方向,實踐是基礎,訓練是方法,強化是機制,評價是手段,習慣是標的,能力是終極。如何來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呢?真如葉聖陶老先生所說:「凡是習慣都不是幾天工夫能養成的了的,比方學游泳,先看看講游泳的書,什麼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書部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時候很勉強,一次勉強、兩次勉強,勉強浮起來,一個不當心又沉下去,要等到勉強階段過去了,不再用手想該怎麼樣、腳該怎麼樣,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遊了,這才叫養成了游泳的習慣。學語文也是這樣,也要養成習慣才行。習慣是從實踐里養成的。知道一點、做一點,知道幾點做幾點,積累起來,各方面都養成習慣,差不多了」。所以葉老再三強調:「一定要把知識跟實踐結合起來,實踐多了,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的越真切就能起到指導實踐的作用。不斷學、不斷練,才能養成好習慣,才能學到真本領。」小學生的良好寫作習慣的形成也不例外。
(一)反復活動、培養學生積累素材的良好習慣。
葉老認為:「厚積言有物」。厚積是指「厚積生活」、「厚積素材」、「厚積詞彙」。常言道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材料是寫作的內容,詞彙是寫作的基本單位,筆者認為:只有當三者統一的情況下,才能達到寫作的目的。否則,寫作中難免會出現捉襟見肘的現象。自覺積累素材是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的先決條件。所以老師要豐富活動,反復活動來培養良好的自我積累素材的習慣。(1)在勞動中積累素材。組成生活的主旋律是勞動,勞動的內容是學生寫作的重要題材,如組織學生集體勞動、公益勞動、實踐勞動、自我勞動,讓學生體驗自己的習作過程本身也是勞動,在勞動中找到題材,在勞動中豐富題材,在勞動中自覺積累題材。(2)在隊活動中積累素材。活動是兒童的天性,教師根據學生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隊活動來教育學生,這是豐富學生寫作題材的重要途徑。諸如:參觀、訪問、調查、考察、野炊、夏令營……只要讓學生抓住某一個片斷鏡頭,便是寫作題材,只要加以適當闡發,便是一篇文章。(3)在體育運動中積累素材。運動是豐富學生寫作素材的好形式。如:游戲、足球、乒乓賽、田徑長跑、踢毽子、跳繩待運動,這些項目學生能夠參加,有的親自組織、有的親自體驗、有的親眼目睹運動的全過程,在運動中豐富了寫作題材,在運動中讓學生體驗題材,在運動中創造題材,在運動中自我積累題材。這些都是我們教師為學生有意設計的題材,幫助他們學會積累素材、拓源尋根。其實,在我們學生的生活中無處不見題材,每時每刻有寫作題材,關鍵在於教師去引導學生自我發現題材、自我擷取題材、自我積累素材,其有效方法是培養成「寫日記」、作「筆記」、「做摘記」的好習慣,只有積沙聚塔,題庫豐盈,文思才能源源不斷,永不幹涸。
(二)反復研讀,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
審題,就是作者對文章的題目進行認真審察,正確理解題意,明確題目的要求。如體裁內容、選材的范圍等。審題是寫作重要環節,如果文不對題,即使內容很精彩,語言表達很完美,也是不可取的。在農村小學中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習作中經常出一些「走題」、「偏題」、「離題」的現象。指導學生掌握審題方法──反復閱讀,認真思考,正確判斷是提高小學生作文質量的先決條件,也是養成良好寫作習慣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筆者經常採用:(1)認真讀題,審清題目的體裁,讓學生明確題目要求我們是寫記敘文,還是寫議論文,或者寫說明文。是寫記敘文的話,究竟記事還是記人,或者狀物,這樣才能確保內容准確的形式表達出來。(2)仔細讀題,審清題目選村的范圍,也就是說看清題目的限制的時間、對象、地點以及內容。(3)分析讀題,審清題目的「題眼」。要分析題目中的每一個字、詞,尋找出文章題目中關鍵字、詞,找到文章的重點和落腳點。(4)反復讀題,審清題目的額外要求,即審清題目的副標題以及一些附加要求。諸如:「不得寫成詩歌」、「要聯系實際」、「字數不得超過六百」、「字跡端正、格式正確」等等。(5)琢磨讀題,比較相似題材的異同。這是學生審題方法中不可缺少的。當你看到某一題目時,要同其可相似題目作比較,有什麼相同點,什麼不同點,什麼地方它可以借鑒,什麼地方要「留神」,要注意,通過循環往復的「閱讀—思維—判斷」訓練小學生逐漸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
(三)反復練習,培養學生嚴於選材的良好習慣。
魯迅先生說:「選材要嚴,開掘要深,不可一點瑣屑的沒有意義的故事,便填成一篇,以創豐富自樂。」學生如何來養成良好的「嚴於選材」的好習慣呢?葉老告訴我們「要養成一種習慣必須經過反復的歷練。」(1)讓學生練習緊扣中心來先材。教師可以在命題藝術上下功夫,出一些半命題,讓學生挑選,「親身經歷」,「或者親眼目睹」的實實在在景與物把題目補充完整,抓住重點材料突出中心,訓練他們寫真人真事的習慣。這樣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便生動、形象。(2)讓學生練習健康選材的習慣。在學生周圍有許多題材,有些是健康有益的,有些是不夠健康的,有的是有害的。如果在選材時不另取捨,一古腦兒寫進去,就會使文章顯於「大雜燴」。選材是體現學生的認知水平和道德水平,是學生的辨析能力的表現。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強調這一點,堅持「文道統一」的原則,讓學生逐漸養成選擇健康有益的題材。(3)讓學生練習選擇自己熟悉的小事習慣。在我們生活環境中,有許多事,但許多事情的過程和情境相當復雜,學生一時難以觀察、了解,有的尚未認識的,如果學生不會擷取某一片斷,那麼寫文章時成了老虎吃天──無處著手。所以,教師要教會學生選材能選自己熟悉的,情景材料不復雜的事,從一滴水中見太陽,才能使文章深刻有力。一量學生學會選材小,挖掘深的本領,便受用無窮。(4)讓學生練習選典型材料的習慣。典型材料是物表現出人物的思想品質和事物的本質的特徵,也最能深刻表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選典型材料可以「以一當十」。
(四)反復引導,培養學生精心構思的良好習慣。
葉老常常對初學寫作的人說:「想清楚然後寫。」這里「想清楚」就是指寫作的前「精心構思」,這是提高小學生寫作水平的重要方法,教師必須注重這方面的引導。(1)引導學生明白養成精心構思的好習慣道理。在訓練前,教師講一些典故,例如古代著名詩人王勃,在寫作前有一個習慣,常駐「蒙頭大睡」,腦子里卻緊張構思,待他把作品構思好了,才從床上一躍而起,提筆一揮而就,從中讓學生明白構思習慣的養成對寫好文章是受用無窮的。(2)引導學生用提問式來列好構思提綱。目前訓練學生構思時一般常採用列好書面構思提綱,提問式列構思提綱便是一種好方法,啟發學生思維、回憶整理素材,弄清思維的方向和思維的順序,從中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例我的XX這是一篇半命題作文,學生在構思時,教師可出示一些問題提問:a、你准備寫什麼(誰)?b、它(他、她)有什麼特點?c、從哪個角度去寫?d、先寫什麼,再寫什麼,然後寫什麼?e、哪個地方重點寫,怎樣寫具體、寫詳細。(3)引導學生仔細思考列好構思提綱。A、想一想,題目究竟要求寫什麼?b、想一想文章反映什麼中心思想?想一想,選擇哪些材料來表達中心?想一想怎麼樣安排妥當。(4)引導學生掌握觀察方法來列好構思提綱。學生在觀察事物時總有一定方法、順序和規律,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握它。如觀察動物、植物一般採用整體→局部,觀景時從方位、空間變換,由遠及近,或從近到遠,觀察人物時總要抓住「動作—語言—外貌」。學生一量把握規律來列提綱,構思習慣就會水到渠成。(5)引導學生學會構思步驟來列構思提綱。任何事情都要分步驟來完成,列構思提綱也不例外。審題目,明確體裁──先角度、提煉中心──想材料、梳理標志──設段落、擴充內容──填內容、標志寫法──修提綱、完善充實。(6)引導學生依照範例來列構思寫作提綱。訓練學生列提綱必然經過一個從「模仿→獨立→創新」的過程,真如孩子學走路那樣,總有一個大人攙扶走→半扶半放走→自己學會走的過程。最後有的人成為百米冠軍,有的成為萬米選手。學生列構思提綱時,教師要為學生示範,允許學生模仿人格,允許他們千篇一律,逐步提高學生的要求,讓學生獨立列構思提綱,教師與他們一起修改,到最後學生們學會了列提綱,就會出現「千變萬化」的提綱,叫作獨立創新,別具一格。(7)引導學生評議構思來列構思提綱。當學生的構思提綱列好後,教師組織學生一起討論,各抒已見,評議提綱的優劣。評議過程本身是個很好的思維過程,也是養成良好構思習慣的必要過程。具體做法:a、先讓一個學生說明構思意圖。b、讓全體學生一起討論該提綱的優點是什麼?不夠之處是什麼?怎麼樣來補充完整。C、在此基礎上,讓一個座位上的學生交換提綱,互相評議。D、組織交流優秀提綱,強化學生列好構思提綱的意識。
(五)反復訓練,培養學生快速成長的良好習慣。
葉老說:「習慣的養成在於教師的訓練與指導。」農村小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孩子拿到作文題目,提筆開始寫就感到頭痛,有的想一句寫一句,還有的咬住筆頭,苦思冥想……表現出思維不暢通。要培養學生快速成文的能力和習慣關鍵在於訓練。1、孕育思維,打好腹稿。打腹稿是學生快速成文的時間讓學生思維,在心理進行孕育、醞釀,如從哪個角度下筆,寫什麼,怎麼樣寫,先寫什麼,再寫什麼,當他們心理腹稿完畢了,便提筆一氣呵成。2、加強訓練,快速成文。快速成文是學生將頭腦中的語言、思路、信息等用極快的速度寫在紙面上。快速成文既是小學生寫作思維敏捷性綜合反映,也是他們在寫作過程中的注意力、意志力和毅力的集中體現。A、加強基礎,訓練素質。培養學生快速成文的興趣。如比一比、賽一賽,激發他們快速成文的慾望。重視快速成文的積累,這是必要條件(積累詞彙、積累素材、積累作法),加強從說到寫、先想後寫、讀寫結合的訓練。B、激發「靈感」、訓練思維。靈感是一種最富有創造性高度緊張精神力量和心理狀態。(1)範文激勵。如《月光曲》創作過程是貝多芬靈感思維的傑出表現。(2)興趣激發。常言道:「應趣而發」,靈感不例外。(3)限時激發。有時人們常常會「急中生智」,如周總理與國民黨談判,蔣介石說:對共產黨是「對牛彈琴」。周總理急中生智說「對!牛彈琴。」給國民黨有力回擊。(4)氛圍激發。創造相關的情緒氛圍,當學生置身於興奮優勢的氛圍時,便能產生寫作靈感,學生有了「靈感」,就抓住不放,文思泉湧,快速記下。C、教其規律、訓練技巧。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規律,學生掌握了它的技巧,成文自然容易了。如:寫作前的「心理准備」、「材料准備」、寫作過程、「開頭—經過—結果」,文章的基本結構──縱式結構、橫式結構,縱橫交叉結構,快速成文的過程訓練,分散操練、分層操練、分解組合,逐步強化提高。當學生養成了快速成文的習慣,宛如蛟龍下海。D、限時習作,訓練速度。所謂限時作文是指小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的習作數量和質量。每次作文時,教師要告訴學生,在多少時間里完成多少文字的習作(最低線),時間一終,學生擱筆,教師讓學生自我測評,達到要求了嗎?而每一次習作均要適當提高要求,增加練習量,增強時間觀念。節奏快,限定時間達標,一達標就轉入下一步,環環緊扣,高速運轉。另外在每一段時間里要進行多少次習作練習,數量的要求必須明白,只有數量的積累,才能逐步進入質的飛躍。
(六)反復激勵,培養學生「勤寫多練」的良好習慣。
葉老說:「寫作的歷練於多作。應用從閱讀得到寫作知識,認真地作。寫作,和閱讀比較起來,尤其偏於技術方面。凡是技術,沒有不是要反復歷練的,學校里的定期作文,因為須估計教師批改的時間和精力,不要把次數規定得很多,第星期一次作文算是最多了,就同學的歷練方面說,還嫌不夠,為養成寫作習慣,非多練不可。同時為適應生活的需要,也非多作不可。」葉老還說:「文必多作而後工」。怎樣來「勤寫多作」呢?葉老說:「作日記、作讀書筆記、作記敘生活經驗的文章,作發抒內部情思文章,凡遇有需要寫作的機會,決不放過。」這是經驗之談,教師必須重視。
1.激勵學生寫日記。「日記的材料是個人每天的見聞、行為以及感想。包括起來就是整個生活。我們寫日記、寫作這件事就跟生活發生了最密切的聯系。從這種聯系逐漸發展,以至著書立說,述作本身,總不會違背現實,或者那種不真實不嚴肅的態度。我們從日記練習寫作,這就跟現代語文教學因其步趨,由此鍛煉得來的寫作能力,必然深至著實,決不會搖筆展紙寫幾句花言巧語的勾當」。教師可舉行「優秀日記」展覽評比,激勵學生寫日記的興趣。這一點,我們學校的李副校長就做的非常好,他每天一篇日記,字數也有規定,真是雷打不動,常次以往肯定收益不小,但有的班級見不到學生日記的蹤影,可悲啊!
2.激勵學生寫筆記。小學生在上課時,經常要記課堂筆記。教師鼓勵他們,培養能力。開如時,可放慢一點速度,分步訓練(聽一句話→幾句話→一段話)逐步激勵、強化、加快速度、增強密度,當學生能進入正常作筆記的角色時,教師還必須加以管理,養成習慣。從此,學生學習佳作時、開會聽報告等,自然就會作筆記。在此基礎上,教師鼓勵學生寫讀書筆記、影評文章、觀察日記,讓學生有感而發、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自由自在。
3.激勵學生寫摘記。只有「讀破萬卷書」才能「下筆如有神」。教師要鼓勵學生擴展閱讀,增加閱讀量,「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在閱讀中把一些優美的語句、詞彙,精彩的片斷抄摘下來,進行背誦,轉化為自己的語言,逐漸地積流成河,學生習作不愁「材料」。教師組織學生舉行寫摘記交流會,評「寫摘記積極分子」等激發他們興趣。總之,養成小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勤寫多練是關鍵。當然勤寫多練不是題海戰術,也不是盲目的習作,是在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指導下的練習,有質量地練習。提昌學生自能作文,自覺作文,提倡勤奮好學,即手勤、眼勤、耳勤、腦勤,勤寫筆記,勤作摘記,養成習慣,「終身以之」。
(七)反復實踐,養成小學生自我修改的良好習慣。
葉老說:「寫完了一篇東西,看幾遍,修改修改,然後算數,這是好習慣。」這個習慣的養成,要有一個反復實踐的過程。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習運用方法,重復練習多次,掌握了它,形成能力,熟練掌握了方法就形成為技巧,再反復練習多次,就成了習慣。培養小學生自我合適改文章的習慣也是如此。
1.培養「自寫自改」的習慣。葉老指出:「我們應該有一個共同的理解,修改肯定是作者份內的事。」古今中外,凡是寫得一手好文章的人,都是自己在修改上用過功夫的。教給學生學會自我修改文章的方法,如何來看立意是否正確,如何來看結構是否合理,詳略是否得當……每次作文都要訓練學生修改,沒有修改就算不完成作文任務。
2.培養先寫後改的習慣。葉老認為:「文章的活力和生氣全仗信筆揮灑,沒有拘忌,才能表現出來。作文不能寫一節,想一節,幾句一回頭,要訓練學生先寫後修,先要打腹稿,拿起筆來,一瀉千里,一氣呵成,不拘泥於文章的老熟,然後回過頭來,一句句斟酌、推敲、修改。」
3.培養邊讀邊改的習慣。葉老說:「寫完了,站在讀者的地位把自己的文章念一遍,看它是不是念起來上口,聽進來順耳,這樣做是從群眾的觀點審核自己的文章,也是一種好習慣。教師要抓住學生起草結束後的良機,訓練學生的『讀』,諸如『默讀自改—聽讀修改—朗讀擴充—閱讀鑒賞—回味誦讀』,讓學生『讀中有悟,讀中修改』」。
4.培養推敲琢磨的習慣。葉老說:「我們自己改文章,也應該問問為什麼要改,怎樣改才合適,這個習慣也要養成」,「覺得這個地方要改,不妨想出兩三個改的方法,經過比較挑選一個,這樣容易改得精一點,用老話說叫做推敲」。要訓練和培養學生做到邊改邊問,為什麼?比較分析,不公要推敲字、詞、句、點,還要琢磨問題、中心、結構,讓學生在「推敲」、「琢磨」中發展思維能力,養成分析思考的習慣。
5.要培養反復修改的習慣。葉老說:「有人說,修改似乎沒有止境,改了一遍兩遍,還可以改第三遍第四遍,究竟改到怎樣才能完事呢?我想,改到自己認為無中再改,那就算盡了責任了。「要訓練學生對初稿進行反復修改,形成習慣,必須要讓學生多讀多想,多分析多比較,多修改多實踐,不斷養成自我修改的習慣,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和水平。
總之,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既是一項細致的艱巨的任務,又是長期的復雜的練習過程。它要求教師持之以恆,努力不懈,既要做到「嚴」,又要注意「韌」,既不能撒手不管,又不能急於求成,關鍵在於善於誘導,及時指點提高。
追問:
同志 我要的是具體的培養計劃 謝謝 幫忙找找吧
小學五年級語文作文輔導審題是寫作文首先要做好的事,否則,就會直接導致「文不對題」, 「下筆千言,離題萬里」.怎樣才能審好題呢?根據通常的作文題目的形式來看,一般可分為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兩大類. 對命題作文的審題, 就是要審查給定的文章題目確定的具體要求,審清文題意圖,明晰題外要求,確定「題眼」.通過審題,明確作文的內容範圍、時間范圍、數量范圍、人稱范圍、處所范圍等.不能超出給定的范圍. 對材料作文的審題, 主要要從兩個方面去把握:一是與材料的思想內容要「形影不離」,二是與作文形式的要求「絲絲入扣」. 命題作文的審題我們先重點談一下關於命題作文的審題,要注意做好哪些事情. A. 確定內容範圍有的題目,對寫作內容做出規定.所以,審題時,要確定題目規定的內容範圍:記人的, 要記什麼人;敘事的, 要敘什麼事;寫景的, 要寫什麼景;狀物的, 要狀什麼物,等等 B. 確定時間范圍有的題目, 從時間上規定了寫作范圍. 因此, 作文必須是反映規定時間范圍內的事. C.確定數量范圍 有的作文題目,對選材的數量做出規定.審題時必須注意,不能超范圍選題.選材多了,不但沒功,反而有錯 D. 確定人稱范圍有的作文題目對寫作的人稱做了規定, 審題時要依照要求確定人稱范圍, 明確是寫自己的還是寫別人的,該用第一人稱的,就絕對不能用第二人稱或第三人稱. E.確定處所范圍 有的題目規定了處所范圍.這就要求我們在審題時必須依照文題要求,把握住事情發生的地點,不能把應在操場上發生的事搞到野外去. F. 確定「題眼」 「題眼」 就是作文題目中的關鍵詞, 它是作文標題意思的核心, 是作文要反映的具體內容的重點所在. 學習、做事都要抓住關鍵, 這個道理用在作文上, 就是要抓住 「題眼」 這個關鍵 G. 確定比喻意義比喻, 就是打比方, 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方法. 這種修辭方法有助於形象地說明問題.我們平時見到的作文題中,有很多運用了這種修辭方法.因此,弄清文題的喻意,就顯得非常重要.例如,文題「難忘的一幕」,其中的「一幕」本該是指舞台上的演出.但它具有比喻意義,可以用來說明生活中的一瞥、一個鏡頭、一個場面等.因此,在作文前,必須先確定好它的比喻意義,以增加文章的內涵
『肆』 高中語文材料作文審題訓練
審題方法:
1、提煉中心法
一次,蓋達爾旅行時,有一個小學生認出了他,搶著替他提皮箱。小學生見皮箱十分破舊,便說:「先生是大名鼎鼎的蓋達爾,為什麼用的皮箱卻是隨隨便便的呢?太不協調了。」「不協調嗎?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卻是隨隨便便的,那豈不是更糟?」蓋達爾笑著說。小學生看著蓋達爾笑了。
【分析】分析這則材料,我們可以提煉出這樣的中心意思:這則材料通過寫大名鼎鼎的蓋達爾和小學生關於皮箱破舊的對話,表達了身外之物可以隨隨便便,但做人卻不能隨隨便便的道理。據此,學生可以提煉出如下兩種觀點:(1)做人不應該隨隨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實學的人,不能徒有虛名。
2、抓關鍵句法
關鍵句常常是命題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評議性語句。
一隻蚌跟它附近的另一隻蚌說:「我身體里有個極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圓圓的,我遭難了。」另一隻蚌懷著驕傲自滿的情緒答道:「我贊美上天,也贊美大海,我身體里毫無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這時,有一隻螃蟹經過,聽到了兩只蚌的談話。它對那隻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說:「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鄰居所承受的痛苦卻是一顆異常美麗的珍珠。」
【分析】通過分析這則材料,學生會發現這則材料中的關鍵句就是螃蟹所說的話——「你的鄰居所承受的痛苦卻是一顆異常美麗的珍珠」。據此,學生可以立意為——成功必須經過艱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悅與創造過程的艱辛密不可分。
3、領會寓意法
一隻蝸牛,很想做成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開始它想東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頂,可一計算,要實現這個計劃,至少需要3000年時間,只好忍痛放棄這個打算。後來它又想南下爬到長江邊上,看一看奔騰的江水,可一計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時間。蝸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暫,不禁十分悲哀,於是什麼也不肯做,最終死在了野草叢中。
『伍』 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小學生習作
五指山市暢好學校 邢藝籍
一、用現代化教學創設情景,激發寫作興趣。
在一次作文教學中,我在指導學生寫一個運動場面時,引導學生感知為基礎,運用直觀手段,根據教學內容需要及學生實際,通過播放錄像,幻燈片,播放錄音等手段創設特定教學情境,通過形象、光色、聲音激發寫作興趣。運用電教創設情境,教師教得自如,越教越有趣,學生學的輕松,越學越愛學。聽著激昂的音樂和有感情的解說,學生的情緒很快被調動起來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新課程要求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從知識傳授者轉向發展的促進者。師生在互動、學生體驗到自由、信任、關愛和寬容,就會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 在作文教學中,創設了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的情緒也就隨之高漲,對學習就會產生興趣。師生關系融洽,學生就敢想、敢問、敢說。例如,在一次擦黑板之後,我走進學生中向學生訴苦:每天擦黑板時,粉筆灰飄行滿地都是,掉在地上用掃把一掃就沒事了,如果落進眼睛裡可就受苦了。如果能有一種吸塵粉筆擦,那就多好啊!學生一聽,也紛紛應和我。此時,我話鋒一轉: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碰到什麼問題,想要些什麼來幫你解決呢?教室剎時熱門起來了。有同學說:要一把‘自動掃把’可以自己按時掃地吸垃圾;有的同學說:教室里應該安裝‘自動清潔器’按時清黑板。作文教學應著力於使學生想吃樂於表達。那麼要如何改變學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狀況呢?就是運用直觀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學習觀察方法
⒈從整體到部分,層層認真觀察的方法。
⒉學習在觀察中抓住事物特點的方法
。在學生學習了觀察方法後,我因勢利導,讓學生用這兩種方法觀察一種你喜愛的花,觀察後寫下來。有一位學生這樣寫紅玫瑰:墨綠色的莖上長滿了小刺,尖尖的、硬硬的,誰也不敢去惹它。枝條上長滿了齒形邊的葉子,葉子是綠色的,剛長出的綠葉中帶紅。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生機勃勃。葉叢中,枝頭上花兒昂首怒放,顏色是那麼紅、那麼濃,沒有一點雜色,簡直像燃燒的火焰。許多的花瓣組成了一朵精美的花。這些花瓣有規則地簇擁在纖纖花蕾身邊、層層包裹著。就連花瓣之間的空隙也自然地被下一層花瓣所遮蓋。每片花瓣都鮮活、細嫩、水靈靈的,好像只要輕輕一掐,紅色的漿液就會涌流出來似的。湊到花前聞聞,清香陣陣,那是散發著詩意的芬芳,沁人心脾,使人陶醉。啊,多麼嬌媚、可愛的玫瑰花啊!
小作者的觀察順序是從整體到部分。部分的觀察也是有序的:莖 葉 花。表達時也做到了有主有次,不面面俱到,著重抓住花的特點寫具體。由於小作者觀察得仔細,觀察方法得當,所以把玫瑰花,寫得逼真傳神。
三、利用電教指導學生觀察事物
在課堂中,我運用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將課文與生活和身邊的事例聯系,注意從學文中再現生活、描繪生活而不脫離生活。我是這樣進行引導寫作訓練:(1)、抓重點詞語聯想練寫;如教學《荔枝》,抓住筋脈突兀這個詞語,讓學生展開想像,寫一寫母親的手,體會母親的辛勤和無私的愛。教學《林海》,抓住興國安邦這個詞,讓學生寫一寫自己未來的宏偉目標和自己應該如何做才能有興國安邦的意義。(2)、學習課文句子仿寫;如教學《桂林山水》可以仿照寫灕江水的特點句式,寫一段話。課文中寫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好像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可引導學生仿寫:秋天的風真涼啊,涼得讓你感覺到了一絲寒意;秋天的風真柔啊,柔得讓你感覺好像用手在撫摸;秋天的風真香啊,香得讓你感覺到果實累累的豐收景象。(3)、創設語境進行改寫;如教學《只有一個地球》創設情境想像地球被破壞了,讓學生寫一寫。又如教學《黃河象》一文,首先審題、閱讀文章內容,如何詳寫科學家假想黃河象的來歷,都由學生自己主動探索主動發現。課題一出現,學生即運用已掌握的審題的一般思路開始了審題,然後交流。有個學生提出《黃河象》到底是重點介紹黃河象化石的樣子,還是黃河象的來歷?是介紹黃河象,還是說明黃河象化石保存完整的原因?通過多媒體教學,觀看錄像,閱讀課文,加上老師適當的點撥:介紹黃河象化石的樣子,說明黃河象化石為什麼保存得那樣完整,科學家為了說明黃河象化石保存完整的原因,對黃河象的來歷進行了嚴密的假想,探討作者怎麼詳寫科學家假想黃河象的來歷。學生的交流進入到對課文內容及思路的揣摩。我順勢引導:默讀課文,以文章的重點內容為基點,可劃分為幾塊?自主探索交流:我認為文章按主要內容來劃為三大塊:先介紹黃河象化石高大完整的形象,再寫科學家對黃河象來歷的嚴密假想,最後寫人們發現了發掘這具黃河象化石。段落劃分好,學生進入理解課文重點內容過程,他們發現問題:假想最重要的事實依據是什麼?我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並利用多媒體反復顯示主要過程,通過探索討論,學生一致認為最重要的事實依據是黃河象失足落水陷入淤泥淹死河裡,並引申出黃河象化石保存完整的原因。此時,卻有學生提出為什麼黃河象會失落水淹死在河裡?有的說:因為不小心急要喝水,有的說:因為石頭滑,有的說:因為天氣熱面對學生零碎、不全面、不系統的答案,我再次利用多媒體,通過看全過程再選詞填空,使之變得有條理,引發科學家假想黃河象從(熱)(渴)(喝)(陷),最後淹死河裡的結論,並指出這個結論從已知求未知,以結果推原因,運用逆向推理的方法推出來的。這樣,學生一次又一次的主動探索、發現構成教學過程的教學環節。學生懂了,老師則因勢利導,學生疑惑而啟發,以思維陳列阻塞處引導,以學習關鍵處點撥,起到了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用。而多媒體創設閱讀的問題情境,給學生探求新知識提供很好的發揮。多媒體教學,集文字、圖形、圖像、動畫、影像和聲音多種方式顯示教學信息,調動學生種種感官,為改革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提供了最優化。為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運用多媒體組合的強大功能,改革課堂結構模式,努力構建利於學生自主探索的新型的課堂結構模式。運用多媒體技術提供形聲同步的教材,變生硬死板的文字形象為活靈活現的實體形象,用電教媒體指導作文教學,從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到學會觀察,有話可說可寫;到學會分析比較,有話想說想寫;到學會表達順序有話會說會寫。我認為多媒體教學確實能提高學生觀察能力,產生激勵、愉悅的審美效果,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變得更為主動和積極
三、 積累素材。
素材是未經提煉加工的寫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質基礎,猶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話說:巧婦難作無米之炊。這就是說沒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無法造出精美的器物。兒童心理學表明:學生寫作,首先必須擁有寫作文的有關的材料、中心思想、段落層次、語言表達、都無法從頭談起。所以學生作文要有雄厚的材料。所謂雄厚就是廣泛吸收積累之結果。
1、從現實生活中積累素材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那麼,如何匯積生活中的寫作源泉呢?我認為:首先要豐富學生的生活。小學語文大綱指出:指導小學生作文,要從內容入手。內容就是寫作材料來源於生活。生活越豐富,積累的素材就越多。心理學表明:兒童天性好玩、好動。教師應抓住這一心理特徵,有計劃、有目的組織一些有益的課外活動,如春遊活動、文體活動、讀書活動、演講活動、看電視、聽廣播等等,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積累寫作素材。如:六年級十二冊教材中要求學生在畢業前夕給母校寫一份建議書,我又組織學生到校園的食堂、學生寢室、操場、圖書室、微機室等主要活動場所去觀察實踐,去尋找問題,然後再回到教室動手寫,這樣,學生的寫作興趣非常濃,覺得有話可寫,作文輕松,學生們在文章中提了很好的合理化的建議,這樣,不僅讓學生、由怕寫作到樂寫作,由被動寫做到主動寫作,而且培養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留心生活寫周記,在平時生活,學習中,時常都會發生一些事情,但每個人的記憶是有限的,經過一段時間,都會淡忘,要求學生寫日記、周記,將自己所見、所聞、所感真實地記錄下來,這樣就成了一個素材庫,到作文時就不愁沒有寫作素材了。另外,農村的風景優美,鄉土氣息濃厚,美麗的大自然有孕育了千姿百態的動植物。教師利用這種優勢,引導學生見景生情。把這種情景教育引進小學生作文教學中,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總之,做生活的有心人,就是學生作文成功的基石。
2、從書本中積累素材
書本中的材料也是反映著生活實際,怎樣積累書本的材料呢?古人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可見,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離開閱讀,學生對事物的表達將是無序而枯燥的。如果沒有大量的閱讀,就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讀和寫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新課程標准》也指出: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這就要求學生要大量閱讀,在讀中靜心,在靜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養豐富的情感。要求學生在讀書時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裡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與作者的情感表達產生強烈的共鳴。這還要求教師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除把課堂還給學生外,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閱讀可採取課內外相結合的方式。在閱讀內容上,只要是思想內容健康的均可,如自然科學、文史地理,這面書籍可以拓寬知識面。閱讀文學作品,包括古詩詞、名言警句、小說散文,既可學到寫作技巧,豐富語言積累,還可陶冶情操,促進創作靈感;報刊雜志的大量知識與信息,也為學生提供了創作的材源;閱讀方法上,短小的精美文章要精讀,長篇文章精讀和略讀相結合。古詩詞、名篇要朗誦,知識性作品可默讀、重點研讀和全面瀏覽相結合,讀和思便相結合。讀書要求學生要做好閱讀筆記,逐漸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有了廣泛的閱讀,學生就能獲取各種各樣的知識,同時在各種不同的閱讀方式中,使學生產生了語感,激發了靈感,有了語感和靈感,作文就成了水到渠成、自然流瀉輕松的事。如果學生有了材料,那選材是相當重要的。只有選材新,才能寫出創新的作文。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那麼選擇好的材料則是作文成功的一半。一篇作文的材料選擇得有特色、有新意,對讀者來說,就會嘖嘖稱贊,對作者也會刮目相看,更能吸引讀者往下看。
3、開展課內外閱讀,訓練綜合積累
(1)、通過課堂教學進行經常性的閱讀指導。教師在課堂上的精彩的講讀分析,給學生作課外閱讀示範,指導學生運用遷移規律,把課內所掌握的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之中。(2)、鼓勵學生寫讀書筆記。一是抄一抄,要求學生閱讀時把優美的詞句或精彩片斷分門別類地摘抄在讀書筆記中,日積月累,豐富詞彙。二是寫一寫,每讀過一本課外書後,讓學生練練筆。如寫心得體會,或模仿文章的精美語段進行仿寫等。(3)、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如:開展讀書匯報會,激發說的興趣;開展讀書專欄,激發寫的興趣等,從而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4)、結合課外閱讀充實學生的寫作素材。
現在有些學生提起寫作文,便覺得無話可說,無事可寫。那是因為在他們的頭腦中沒有積累什麼素材,所以無從下筆。而寫作的素材一部分來自學生的日常生活,另一部分來自學生的課外閱讀。學生通過閱讀,積累了一定的素材,在作文時,這些素材便會像泉水一樣源源不斷地湧出來,真可謂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那麼學生寫作就不再是一件難事了。由課內引向課外,鼓勵學生加強課外閱讀,積累必要的寫作素材。通過課內外閱讀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教師怎樣指導學生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來提高寫作水平呢?這里的課外閱讀包括課外書籍、電視、網路等。新課程標准明確提出小學階段每學年學生的閱讀量不少於40萬字,這就有效地保證了學生的閱讀量,為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很早就認識到閱讀與寫作之間的聯系。我想,不管是課內閱讀,還是課外閱讀,只要掌握了讀書方法和技巧,就一定能寫出好的文章來。
四、結合課堂教學指導審題
提起作文,教師們有一個共同的感受:教師難教,學生難寫。的確,就一堂作文課而言,往往是教師講得口乾舌燥、滿頭大汗,而學生仍然無動於衷,無法下筆。在二十多年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我領悟出了作文教學不僅僅是教師在作文課上向學生講授寫作文的技巧、方法,在平時講授範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多讀課文感受作者的寫作特色,教師指導,鼓勵學生借鑒、模仿,寫出自己的文章。同時,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通過課堂閱讀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結合解題教學指導作文的審題,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對小學生而言,要想寫好一篇文章,審題至關重要。審題,就是要抓住題目中的字眼,按照這個字眼來安排文章的思路。大部分學生不懂得怎樣尋找題目中的關鍵字詞,因此,寫出來的文章文不對題的現象非常普遍。怎樣讓學生學會審題呢?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多讀課文,聯系課題,看看作者是抓住課題中的哪一個字或詞來展開敘述的。如小學語文第十冊《赤壁之戰》這篇課文,學生通過讀課文後,很容易發現作者是圍繞課題中的戰來展開敘述的。先寫為什麼戰?再寫怎樣戰?最後寫戰結果?這個戰字就是這篇文章的關鍵字詞。另外,在教學中,我讓學生仔細分析課文的題目,讓學生認識文章命題各有特色:有的課文是以人名做題目,其中,有的是寫一個人的一生,如《愛迪生》、《李時珍》;有的是寫一個人的幾件事,如《詹天佑》;有的課文是以事件名稱做題目,如《手術台就是陣地》、《飛奪瀘定橋》;有的課文是以事件發生的時間做題目,如《課間十分鍾》。通過啟發學生進行題目歸類,使他們初步認識了課文命題的規律。這樣,在經常性的解題與審題相結合的訓練下,學生審題能力不斷提高,那種文不對題、偏離中心和言之無物的毛病也大大減少了。
五、結合詞句教學指導作文的遣詞造句
在小學低年級,學生就開始學習組詞、造句,可以說,單獨讓學生組詞或造句,學生或許都能組一個很好的詞和說一句比較完整而又有新穎的句子。可是如果讓學生在寫作文時准確運用平時組過的詞或造過的句子,我想大部分學生會覺得很難。他們不知道在句中怎麼去運用學過的詞語和句子。在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在讀課文時,要抓住課文中的一些用得比較好的詞語和句子,加以理解和分析。讓學生明白這些詞語和句子是什麼意思,好在哪裡,在自己作文時,怎樣去運用好的詞語和句子。另外,在讀課文時,還要學習作者修辭手法的運用,掌握一些常用句式。如小學語文第九冊《再見了,親人》,文中在描寫朝鮮人民對解放軍的深情時,用了許多反問句,通過這些反問句,更深刻地體現了中朝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再如課文《三峽之秋》中對三峽景物的描寫,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句,讓人們有如身臨其境,感受到了三峽秋天如仙境般的迷人景色。在說明文中,還要學習一些常用的說明方法,如語文第九冊《鯨》這篇課文,文中運用了打比方、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的方法,使句子的意思表達更明確。在教學中,要讓學生通過多讀課文來學習作者的這些生動形象的句子。在作文時,進行模仿,把別人的語句,變成自己的,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六、結合篇章教學指導作文的寫作技巧
一篇好的文章,要有一定思路和寫作順序,如果文章思路不清或沒有順序,那麼,盡管你的文章中有華麗的詞藻,優美的語句,也還是一篇不成功的作文。因此,在作文時,一定要注意文章的結構安排,寫作順序及寫作特色。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結合課文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通過讀課文,明白作者的寫作順序和寫作特色,在習作時加以模仿。如語文第十冊課文《黃河象》和《琥珀》這兩篇課文,學生通過讀課文進行比較,就會發現雖然兩者都是科學家根據化石的特點,展開的合理想像,但前者採用的是倒敘的方法,而後者採用的是順敘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自己讀課文,分析和比較,掌握文章的寫作順序和特色,從而提高自己寫作能力。
七、加強訓練展示個性
要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還必須從訓練學生作文能力上下功夫。小學生作文能力不僅限於表達能力和寫作技巧上,而且對語言、知識、思想、認識、情感和智力的綜合運用,在平時的材料積蓄能力、思維能力、認識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要訓練學生作文能力,就要對上述各項能力進行有序的訓練,並遵循先易後難,先現象,後本質的原則,例如,要訓練學生認識能力,訓練學生怎樣認識事件的開始、發展、結果的全過程;訓練他們去認識事物的重點和細節;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則先練句,再練段、練篇,最後達到完整、規范、生動、色彩分明。做到有條不紊,逐步發展。在引導學生追求人性美,培養學生獨立的個性的同時,還要在寫作課堂教學中展示學生個性。寫作中,首先要求學生有自己的感受,有獨特的見解;在表達中不說套話、假話;有自己的想像,自己的觀察,自己的真情實感;鼓勵學生自主地選擇表達的內容和形式,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見所聞,寫出有自己特色的作文。讓學生多寫想像作文,展開想像的翅膀。想像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作文教學是能反映學生意識的特殊教學形式。因此,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遵循人的認識規律,讓作文教學沐浴著人文的燦爛陽光,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切實完善學生的人格。
總之,引導小學生習作,要從廣泛的生活中積累經驗,無論是從課堂教學內容上、引導學生觀察方法上、還是日常生活實際上、都要讓學生細致的觀察。同時,讓學生廣泛閱讀書籍,積累素材,多寫多練,才能提高小學生寫作水平。
『陸』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作文怎麼輔導啊
語文作文輔導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作文的完成一般包括:審題、立意、選材、組材、寫作和修改六個階段。
第一輔導主題:審題
審題是寫命題作文的基礎,也是作文成敗的關鍵之一。審題也叫解題,要求仔細分析題目,審查題目的意義和要求,確定選材范圍,決定與題目相適應的體裁、內容、行文重點、寫作方法和確定文章的中心主題。有些小學生在寫作文時由於沒有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不重視審題的重要性,或者還不要審題,有的甚至連作文的題目和要求都不細看,提筆就寫,拿筆就畫,結果鬧出偏題、跑題、扣題不緊的現象。有的甚至出現「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的悲劇。那麼,小學命題作文如何審題呢?
一、 弄清楚命題作問的限制和要求。
命題作文往往對文章的內容進行了限制,並提出了要求。因此,審題時先要弄清楚作文題目有哪些限制,哪些要求。一般來說,命題作文限制的有體裁、時間、地點、數量和敘述的對象及其關系等,弄清楚了這些,也就好確定作文的選材范圍
1、體裁。對小學生而言,一般是以練習寫記敘文為主。我們在審題的時候,還應該將其分類,看清楚是屬於「寫人、寫景、記事、狀物」,還是屬於「日記、書信,讀(觀)後感」之類的。如《我的老師》(大賽主題有我身邊的人)就是寫人的;《美麗的家鄉——蘭州》(大賽主題有家鄉的變化)是寫景的;《難忘的一件事》(大賽主題有我身邊的事)是記事的;《看國慶大閱兵有感》(大賽主題有大閱兵感受)是觀後感,日記和書信的區別就比較明顯了。
2、時間 如《家鄉的傍晚》時間范圍指定得很具體,是「傍晚」;《國慶節見聞》時間就是國慶節。3、地點 如《校園新風》(大賽主題有豐富多彩的生活)所寫的人和事應該是校園內發生的而不是校園外發生的。
4、數量。如《難忘的暑假生活二三事》,寫的事情可以是兩件,也可以是三件,但是不只一件,十件八件也不行;《難忘的一個人》記敘的主要人物是一個,而不是兩個或三個。
5、敘述的對象及其關系。如《我的同學》和《我和我的同學》,這兩個題目都是寫人與人之間的同學關系,但是前一個題目敘述的對象是「同學」,而後一個題目敘述的對象卻是「我」和「同學」。《我愛語文課本》敘述的對象是「我」和「語文課本」,關系是人和物。
當然,命題作文限制的體裁、時間、地點、數量、敘述的對象及其關系,並非每個作文題目都有,或有其一,或有其二,或有其三。
二、審題時,分析題目的關鍵詞語,扣住「題眼」,確定中心
題目的關鍵詞語,就是作文題目的「題眼」。「題眼」往往表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揭示了題目的意義。扣住了「題眼」也就是抓住了作文的寫作重點。
1、作文題目是一個詞語,題目即為「題眼」。如《媽媽》、《春遊》、《荷花》等,寫作文的時候就要抓住「題眼」,弄清楚是寫人、寫事、還是寫景,然後展開聯想,確定中心,完成作文
2、題目中,一般起修飾作用的詞語是「題眼」。如《課間十分鍾》、《可愛的玩具》、《難忘的一件事》、《驕傲的爸爸》等,題眼就是「課間」、「可愛」、「難忘」、「驕傲」。
3、作文題目中的動詞一般是「題眼」。如《這件事教育了我》、《我愛我的小鬧鍾》、《瞻仰烈士陵園》、《清明節億王大伯》等,題眼就是「教育」、「愛」、「瞻仰」、「憶」。
我們寫作文之前,如果能夠扣住「題眼」,寫作文時就能把握文章的中心,不致於出現偏題、跑題,甚至「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的現象了。
三、分析找出題目限制之外的那片天空,開拓思維,廣泛選材。
命題作文有了上述諸多限制,是不是就不利於學生思維的拓展,選材范圍太狹窄了呢?不是的。命題作文除了有一些必要的限制和要求之外,往往非限制的范圍很大,也就是說選材范圍非常廣,這有利於學生拓展思路,展開聯想,捕捉生活中的閃光點。
例如:《暑假趣事一件》,分析:①體裁:寫事的記敘文;②題眼「趣」,只要有趣,什麼樣的事情,題目沒有限制。那麼,我們就可以打開思路,放開思維,拓展視野去選材。寫什麼呢?游泳?看電影?做家務?義務勞動?等等。③時間限制了是暑假;④數量限制了是一件,但是暑假生活有一個多月,發生的趣事幾乎每天都有,可供選材的「趣事」少說也有幾十件,由此可見,限制之外的范圍很大,選材范圍非常廣。再如《記我身邊的一個人》,分析:敘述的對象是「人」,關系是「我身邊的」,這是題目限制了的,但是我身邊可以寫的人很多:爸爸、媽媽、老師、同學、鄰居等等,這些都沒有限制。因此,我們在寫命題作文時,不要受限制,既要注意作文題目的限制和要求,又要分析找出題目限制之外的那片天空,開拓思維,廣泛選材。
第二輔導主題: 立意
立意,就是確定文章的主題,明確文章所要反映的中心思想。文章立意,應該有提煉生活的基礎,要努力把生活中某些根本性的東西反映出來。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必須努力做到正確、集中、新穎、深刻。
1.正確
立意正確是作文的根本要求。我們常聽說某某的文章很有思想性,這主要是取決於作者創作立意的深刻性。一般說來,我們作文的立意都應該是積極、健康的,力求反映生活中的本質內容,要有一定的社會普遍性。也就是說,文章的主題,應該是大家能夠認可或是積極倡導的。比如寫《觀國慶大閱兵有感》,你應該寫你幹完閱兵以後對偉大祖國的熱愛,贊美,以及為把祖國建設的更繁榮昌盛而努力學習的決心,這就是正確的立意。
2.集中
一篇文章,只能有一個中心思想,突出一個主題。就像我們平時說話,不能同時表達兩個意思;否則,就會讓別人聽得糊塗,摸不著頭腦。一篇作文,可以寫一件事,也可以寫幾件事;可以寫一個人,也可以寫幾個人,但表達的意思主要是一個,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立意集中,就是要把中心思想突出;越突出,文章就越有感染力。比如寫《我難忘的一件事》,你就集中寫這一件事如何讓你難忘,它對你成長的意義,或對你的教育意義等等。突出一個主題就行了。
3.新穎
立意要新,強調的是文章主題要有特色;有特色,就不同於大眾化的東西。在平時,我們聽別人講些新鮮事,感到挺吸引人,或感到挺有意思。立意新跟這是同樣的道理。寫文章不能總是老調重彈,寫人家早就寫過的東西,說人家早就說過的話。這跟沒有意思的「學舌」有啥不同呢?所以,必須努力求新,積極地去寫「人人心中有而筆下無」的東西。這樣,你的文章才能標新立異,受人歡迎。其實,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新鮮事物層出不窮,寫文章追求立意新穎,不是什麼難題。比如有同學寫《給小偷的一封信》,通過給小偷寫信來規勸這種犯罪行為,構思新穎,別出心裁。
4.深刻
立意深刻是寫作追求的目標。我們所說的立意要深刻,就是要努力使文章反映思想深層次的東西,揭示深層次的問題。要做到這一點當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它要有扎實的社會生活作基礎,要以深入的生活思考為前提。所以,深入生活,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極其重要。面對作文題目或材料,要有盡可能深刻的文章立意,關鍵在於我們能否把眼前的要求與實際生活中的思考和問題對上號,找到好的結合點,並按照形式要求,把體悟到的生活哲理、現實問題揭示出來。這樣,文章才有「分量」,才有影響,才耐人尋味。比如有同學通過照鏡子這一日常瑣事來表述她對中國人,青少年的陋習惡習的憤慨,以及對我們自身生活狀態的不滿,表達她將在以後的人生路上追求直率,光明的方向。(宋聿可《鏡.人》)
第三輔導主題:選材組材
一、寫有用的,不寫沒用的 要圍繞中心選擇取捨。中心是選材、剪裁的依據,要力求選取最能表現中心的材料,果斷舍棄與中心無關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如寫《我難忘的一件事》就選擇一件你最難忘的事情來寫,與之無關的事情全部不要,因為其他的都是沒用的。
二、寫典型的,不寫一般的 要選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質的材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典型材料。這樣的材料最有說服力和表現力。如寫《美麗的家鄉——蘭州》就選最能代表蘭州形象的黃河,中山鐵橋,牛肉麵,桃花,等最具代表性的東西來集中筆墨來寫,但不能例子太多,記流水賬是不行的。
三、寫新穎生動的,不寫陳腐呆板的
要選用新穎的、有特點的材料。材料不落俗套,才能使讀者賞心悅目,增強文章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如果寫學生學習刻苦都以「開夜車」作材料、寫老師的奉獻精神總是寫「帶病上課」,就未免太俗,沒有新意。我們在寫作中,要力求在選材時多下功夫,做到別人說過的話,我不原樣地說;別人用過的材料,我不照搬來用。這樣才能避免一般化,使人耳目一新。你可以這樣來寫學生學習刻苦:在夢中都在做功課。
四、寫具體的,不寫空洞的
要選用具體的、「有血有肉」的材料,而不能選用空洞的、「有影無形」的「材料」。比如要寫一個人不辨是非,只講哥們義氣,選用朋友說他「夠哥們」、「真講」做材料,就比較空洞;而選用一件能反映他這個特點的具體的事(如幫人打仗被拘留),就比較具體。要記住:具體的小事勝於空洞的大事。
在組材上可以按先後順序,時間順序,主次順序等等來寫。
第四輔導主題:寫作的其他注意事項
1.開頭與結尾
小學作文以記敘文為主,因此,我認為它的開頭應遵循以下兩點原則:第一,文章開頭要盡快入題,少繞彎子,切忌拖沓冗長有的學生在寫作時,為了湊字數,開頭寫得特別長。比如,在寫命題作文《校園一角》時,有的學生先介紹了學生學校的位置,又寫了「我」家與學校的距離,接著寫了學校的老師與同學,最後才寫出「我」喜歡的校園的某一角落,這樣的開頭實屬「下筆千言,離題萬里」。開頭入題不能太慢,但也不能太急。同樣寫《校園一角》,有的學生的開頭寫成「校園一角在操場的西邊,那兒有……」這樣的開頭似是開門見山,卻缺少必要的鋪墊,寫到下邊就無話可說了。因此,一定要選一個恰到好處的入題點,既能開門見山,直接或間接入題,又不能入題過急,給人一種形式緊迫的感覺。
第二,開頭要新穎,引人入勝,切忌千篇一律在小學階段,記敘文主要是從反映對象來說的,即寫人、敘事、描景、狀物。過去,許多學生為了取得高分,往往套用一定的格式來開頭。比如:寫人時,他們會寫「我認識的人有很多,但最值得我難忘(敬佩、喜愛等)的人只有×××……」;寫事時,他們會寫「在我的童年中,發生過許許多多的事,但只有這件事使我難忘(後悔、痛苦等)……」;描景、狀物也套用這樣的開頭模式,千篇一律,毫無新意可言。因此,文章的開頭切忌搬死套子,要根據作文不同的題目、風格、內容來確定開頭的形式。多年的語文教學使我總結出幾種開頭的方法,下面就介紹幾種常見的開頭方法。
第一種,敘述式開頭。這是小學階段最常用的開頭方法,平平淡淡,卻自然入題,使讀者也自然地去閱讀以下的內容究竟寫的是什麼。這種開頭方法,有按時間順序自然開頭的,主要是交待清楚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等,小學語文課本中大部分的課文都是如此來開頭的;有從事情的結尾或事情發展的經過開頭的,這叫倒敘。如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的《十六年前的回憶》,作者首先寫了1927年4月28日是被難日,自己永遠忘不了那一天,這樣讀者急切地想知道具體的情況,造成懸念,然後再回憶那時的情景,順理成章,毫無牽強之處。
第二種,描寫式開頭。這種開頭的運用,能一下子抓住讀者的心,要寫的人、事、景、物得到烘托。寫人時,我們可以一入手就描寫要寫的人的形象,或是這個人的背影或是其它有特點的地方;寫事時,可以先描述事情發展過程的一個場景或幾個人物;寫景狀物時,可以在開頭描寫出要寫景物的主要特點或樣子。這種開頭方法類似於看圖寫作的開頭,使人讀來猶如眼前展開一幅美妙的畫卷,引起讀者欲覽全篇的興趣。
第三種,引用式開頭。這種方法就是引用別人的語言或觀點來開頭。在我們小學階段,主要是引用故事、傳說、神話、寓言、詩詞、歌謠、諺語等來開頭的。如小語第二冊《桂林山水》的開頭「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七冊《觀潮》的「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的俗語或說法,開頭一下子就抓住了讀者的心,使之有一睹為快的慾望。我們中華民族歷史悠久,語言豐富,無論你要寫什麼樣的文章,都會有相應的美妙的語言來供你引用。如寫家庭糾紛,我們可以用「清官難斷家務事」來開頭;寫鄰里關系,我們可以引用「遠親不如近鄰」來開頭……這樣的材料太多了,只要你平時多留心、多讀書、多看報,不愁你找不到合適的引用式開頭。
第四種,借物式開頭。這種開頭與以上幾種的區分不是很明顯,也可以歸入以上的類型,但由於這種開頭寫起來形式多樣,容易找出恰當的入題口,所以把它單列開來介紹。它主要有借物和借聲兩種類作文教學型。所謂借物,就是借用一種物品,這種物品是事情發生、發展的線索或終結。比如小學語文課本中的習作例文《小木船》就屬於這樣的開頭;還可以借用照片或畫像來開頭,如在寫人的作文中,我們可以一開始描寫照片上的人的樣子或畫像上的內容,然後指出要寫的是誰或照片、畫像等的來歷,自然引入回憶式的敘述,娓娓道來,順利入題記敘。所謂借聲,就是借用一種聲音,這種聲音不局限於人的聲音,可以是自然界的各種音響,樹搖的「沙沙」聲,鳥叫的「啾啾」聲等;可以是貓狗的叫聲;可以是廚房裡鍋碗瓢盆的碰撞聲;也可以是美妙的音樂或歌聲等。具體來說,在寫人或事時,可以以你所寫人的那種熟悉的聲音開頭,可以是他爽朗的笑聲,可以是她溫柔甜美的歌聲……這就需要在寫具體的人事時具體來運用,並不是非要用這樣的聲音不可。總而言之,文章的開頭還有很多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如何把握好開頭的大原則,在實踐中去創造,相信每位學生都會在寫作中順利「起筆」,不會再為「開頭」而皺眉了。
一、開門見山法(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敘述法《揮手之間》的開頭,交代了事件的時間、地點:「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從青涼山望下去,見有不少人順著山上大路朝東門外飛機場走去。」《記一次乒乓球賽》的開頭,交代了時間的人物、起因和時間。(2)開門見山、揭示主題的點題法《背影》一文的開頭寫到:「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白楊禮贊》一文開頭就說:「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美好生活的剪影》的開頭使用的也是這種方法。(3)把事情的開頭作為文章開頭的自然起筆法一篇題目是《記一堂生物課》的作文開頭是這樣的:「上課鈴聲響了,大家都走進了生物實驗室。」
二、非開門見山法
這里所說的「非開門見山法」,並非無「門」,而是使用寫作技法(如議論、描寫、抒情、引用等)、修辭方法(如設問、比喻等)或其它的方法(如設置懸念等)把「門」裝飾的更美一些,使文章更添文采,進而更深刻、更生動地表現主題,更引人入勝。如:
(1)環境描寫、渲染氣氛的描寫法 《驛路梨花》的開頭描寫了自然環境:「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遠方,消失在迷茫的春色中。」渲染了哀牢山中深遠迷茫的氣氛,對後文寫邊疆軍民助人為樂的感人事跡起了襯托的作用。
(2)名言、警句、詩歌的引用 《人民的勤務員》的開頭:「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這是雷鋒日記中一段著名的話,以這段話開頭,對後文記述雷鋒的事跡,無疑是起到了「文眼」的作用。冰心的《每逢佳節》一文開頭引用了王維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入題新穎、感情真摯,點明了思念海外親人的題旨
(3)引人入勝的提示法 《第二次考試》的開頭提出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引起讀者的注意,自然會使人想到:「這是為什麼?」急於從後文中尋找答案,因而增強了文章的吸引力。(4)吸引讀者的設問法 有一篇作文的題目是《我的家鄉》,它的開頭是這樣的:「朋友,你到過我的家鄉嗎?你登過我家鄉的山、游過我家鄉的水、吃過我家鄉的肥鯉魚嗎?」文章開頭的寫法是多種多樣的,這里不過提示了其中常見的幾種。在寫作當中,有時並不能單一地使用某一種方法,而是幾種方法兼而有之。究竟使用什麼方法開頭,要從文章的整體構思出發考慮,要從表現中心思想的需要出發,通篇安排整體設計,選擇最恰當的開頭方法。
結尾
與開頭一樣,文章的結尾也是相當重要的。成功的結尾,能使讀者更深入、更透徹地理解文章內容,進一步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結尾,能喚起讀者的思考與共鳴,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結尾當如撞鍾,「清音有餘」。選擇結尾的方法,也必須從全局來考慮,要使記敘的事件完整清楚,使文章的結構首尾呼應,以求得更好地表達中心,達到寫作的目的。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結尾方法。(1)自然順暢的結果交代法聶華苓的《人,又少了一個》,寫了一個女乞討者三年前後的不同形象與神態,表現了人格的墮落這一深刻的主題。文中作者未加任何評論與分析,只是用白描的手法,記述了事件的經過。結尾寫道:「砰地一聲,大門被踢上了。那女人回過頭來,冷笑了一聲,然後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經不認得我了!」這一不加修飾的自然結尾,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思考餘地,令人回味無窮。例文《記一次乒乓球賽》使用的也是這種結尾方法。(2)照應開頭的首尾呼應法結尾要呼應開頭,這是記敘文的一般寫法,很多文章都體現了這一特點。郭沫若先生的《白鷺》一文開頭就說:「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結尾又說:「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裡的散文詩。」「白鷺是詩」,這一不尋常的比喻,特別是結尾具體化為「散文詩」,突出了白鷺的平凡而美好、樸素而高潔的特點,贊頌了白鷺的美。(3)畫龍點睛的全文總結法這種方法,一般是用議論或抒情的方式概括全文中心或對文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評論。《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的結尾段就屬於這種類型,這段文字兼用議論與抒情的方式結束全文,最後一句話點題:「你一定會深深地愛我們的戰士,——他們確實是我們最可愛的人!」例文《春天的色彩》、《分房》的結尾也是這樣的。有時,用來總結全文的還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詩句,這樣的結尾更是言簡意賅,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驛路梨花》的末段「我望著這群充滿朝氣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潔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話『驛路梨花處處開』。」(4)含蓄深刻的啟發聯想法魯迅先生的《故鄉》的結尾是最典型的例子:「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段話含蓄、深刻,一語雙關。啟發人們為創造新生活勇敢地開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華,體現了魯迅「韌」的戰斗精神。例文《逝去的歲月》在結尾就做了這樣的嘗試。(5)激勵讀者的感嘆法有些文章結尾既不是總結中心,也不是啟發聯想,而是作者直抒胸臆,表達強烈的愛與憎。《白楊禮贊》的結尾就大聲疾呼道:「讓那些看不起民眾、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去贊美那貴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頎的),去鄙視這極常見、極易生長的白楊樹吧,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文章結尾與開頭一樣,方法也是靈活多樣的,而且沒有固定的模式,以上提供的方法僅供參考,寫作時要根據內容與中心的需要恰當運用,不能生搬硬套。
3.卷面與書寫
(1).格式正確:特別注意特殊文體的格式要求,如書信日記等
(2).注意錯別字,標點符號要正確運用。
(3).卷面整潔,盡量少塗改,修改要力求整齊,字跡清楚,書寫流利。
『柒』 有小學五年級模範作文嗎
一、審 題
這是寫作文首先要做好的事,否則,就會直接導致「文不對題」,「下筆千言,離題萬里」。怎樣才能審好題呢?根據通常的作文題目的形式來看,一般可分為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兩大類。對命題作文的審題,就是要審查給定的文章題目確定的具體要求,審清文題意圖,明晰題外要求,確定「題眼」。通過審題,明確作文的內容範圍、時間范圍、數量范圍、人稱范圍、處所范圍等。不能超出給定的范圍。對材料作文的審題,主要要從兩個方面去把握:一是與材料的思想內容要「形影不離」,二是與作文形式的要求「絲絲入扣」。
1.命題作文
我們先重點談一下關於命題作文的審題,要注意做好哪些事情。
確定內容範圍
有的題目,對寫作內容做出規定。所以,審題時,要確定題目規定的內容範圍:記人的,要記什麼人;敘事的,要敘什麼事;寫景的,要寫什麼景;狀物的,要狀什麼物,等等。
精彩習作
童年趣事
童年,是一方沒有莠草、污穢的凈土,是一片無遮無攔明朗的天空。這里流淌的純真與甜美,總會使人產生難以忘懷的回憶。
記得我4歲那年,迷信的奶奶告訴我:「要是剪掉了胳膊上的毛,會變成瘋子。」 幼稚而好奇的我聽了以後,半信半疑,手癢癢的,老是想試試看,但又怕家人和親戚為我擔心。可是沒試,就老是惦記著,越惦記,就越是想試。
於是,我准備馬上試。我拿出那可怕的剪刀,用顫抖的右手慢慢地靠近左手胳膊上的一根毫毛。剛要剪,我又停了下來。心想:「我要是真的變成一個瘋子,會不會像老鼠過街一樣人人喊打?爸爸、媽媽和奶奶會不會不再疼愛這個傻孩子了?」我越想越害怕。我猶豫了許久,才把胳膊上的毛剪掉了。一剪完,我什麼都不顧地鑽進被窩里,不知不覺就睡著了。醒來時,我發現,我還是原來的我,一個正常的小女孩。於是,我不顧一切,高興地蹦到奶奶身邊,撒嬌地說:「奶奶呀,奶奶!我今天剪了胳膊上的一根毫毛,可沒變成瘋子啊!」奶奶聽了以後,笑了笑,摸著我的小腦袋,沒說什麼。
這件童年趣事已留在我記憶的閘門里。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懂得了:凡事要相信科學,不能相信迷信。
精彩點擊
①小作者通過回憶的方式,記述了剪胳膊毛的故事。這件事既是童年發生的,又十分有趣,符合文題要求。
②事情的過程交代得很清楚,人物心理描寫生動、逼真。
③結尾點明從中懂得的道理,深化了文章主題。
確定時間范圍
有的題目,從時間上規定了寫作范圍。因此,作文必須是反映規定時間范圍內的事。
精彩習作
當老師不在的時候
「丁零——」,早讀課的鈴聲響起來了,但老師卻遲遲沒來上課。作為值日班長的我,焦急地朝老師來的方向望著。
忽然,走廊上傳來「咯咯咯」 急促的腳步聲,接著是一聲響亮的「報告!」我回頭一看,原來是語文老師的鄰居張清同學。只見她臉漲得通紅,上氣不接下氣地說:「糟了,語文老師她——病了——不能來上課了。」我聽了,心裡像亂麻似的。這可怎麼辦呢?同學們也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起來,班裡「沸騰」 了。
我的大腦飛快地運轉著:「現在老師不在,該怎麼辦才好?今天我是值日班長,應該管好班級。現在……對,就這樣!」 於是,我清清嗓子,快步走上講台,大聲說,「現在請同學們安靜!」 大家立刻停止了講話,全班 55雙眼睛齊刷刷地望著我。我像小老師一樣站在講台上指揮著大家。「小芬,你來領讀!」「第幾課?」「17課。」 於是,同學們便大聲地開始了早讀,頓時,教室里書聲朗朗。
雖然班上暫時安定下來了,但我仍然萬分焦急。因為早讀課後,就是早操課了,沒有老師帶隊,我怕同學們會亂。時間馬上要到了,我急得直跺腳。老師怎麼還不來呀!鈴聲響了,我只好硬著頭皮對大家說:「同學們,今天老師沒來,早操課由我帶隊,希望大家有秩序地上好這堂課。」「是!」 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盡管如此,我仍放心不下,生怕出什麼亂子。但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同學們遵守紀律,隊伍整齊,動作一致,比老師在時還要好呢!我心裡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
當我把隊伍帶回教室時,發現老師已經在等我們了。老師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我也從心底里感到高興。
精彩點擊
①扣題准確,時間范圍是「當老師不在的時候」。
②條理清晰,清楚地敘述了老師不在時「我」大膽、妥當地處理了兩件事——早讀和上早操。
③敘述得當,人物心理活動和事情經過真實、自然。
確定數量范圍
有的作文題目,對選材的數量做出規定。審題時必須注意,不能超范圍選題。選材多了,不但沒功,反而有錯。
精彩習作
發生在考試後的一件事
期中考試結束了,孟老師讓我和中隊長李海霞在辦公室里批數學卷子。翻出自己的卷子,對著標准答案一道道批下去,最後總分一加,98分。我心裡甜滋滋的。可是一想,自己做的卷子自己批改,別人知道了一定會說這說那。於是,我請李海霞給我復查一下。李海霞看了一遍說:「沒錯,是98分。看來你是全班第一了,真不簡單!」我說:「還沒批完,也許還有比我答得更好的呢!」 可心裡卻暗自高興了。哼,要不是第一名,我這數學課代表可怎麼當呢?
我一邊哼著歌一邊繼續批改,忽然發現有一張卷子得了99分。一看名字,是語文課代表李世華!我真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李世華語文比我好,可數學每次都比不上我,這次怎麼爬到我頭上了?我瞪大眼睛,對著標准答案,重新逐道題進行檢查,連一個小數點也不放過。可是實在找不到能再扣分的地方。我心裡暗暗想著:一個數學課代表,平時成績總是全班第一,這次竟考不過語文課代表,太丟丑了。今後老師和同學們又會怎樣看待我呢?想到這里,我心一橫,在一條答案上扣了2分,將李世華的總分改為97分。我心想,就是不讓你超過我!
這件事做完後,不知怎的,我心裡總是忐忑不安,臉上發燒,頭上直冒冷汗,握筆的手也顫抖起來。李海霞仍在專心致志地批改著。我探過頭去,只見她在一個潦草的數字上打了一個鮮紅的「×」。我說:「你批得太嚴了,這個數字是對的,就是沒有寫清楚。」說著,我翻開卷子一看,原來是李海霞的。
這時,我感到自己的臉燒得更厲害了,兩眼不敢正視李海霞,怕她發現我的狼狽相。我趕快把李世華的卷子翻出來,把97分改成99分。然後我舒暢地鬆了一口氣,心上的石頭終於落地了……
精彩點擊
①這篇作文的題目規定了要寫考試後的「一件事」,因此,作者只選擇了一件事來寫。
②事情經過寫得繪聲繪色,足以反映作者由「虛榮」 到改變「虛榮」 的心理過程,語言表達真實、生動。
確定人稱范圍
有的作文題目對寫作的人稱做了規定,審題時要依照要求確定人稱范圍,明確是寫自己的還是寫別人的,該用第一人稱的,就絕對不能用第二人稱或第三人稱。
精彩習作
我的同桌
「倒霉,真倒霉!」新學期剛開始,班主任老師就把一個學習很差的男生調到我旁邊,與我同桌。當時我真生氣,因為他什麼也不會,所以我很討厭他,時刻都想離他遠遠的。
他的名字叫毛宏偉,長得圓頭圓腦,看上去傻乎乎的。每天早上我來到學校,這個「討厭鬼』就已經在座位上了。他看見我來了,就笑眯眯地說:「吳瑤,你來了!」 可是,我卻不領情,總是狠狠地瞪他一眼。很多次,我都把擦完墨水的廢紙扔到他的桌子里,他從不說什麼,只是憨厚地沖我一笑,把廢紙扔到垃圾箱里。於是,我假裝看不見老師寫在黑板上的字,就站起來,故意使勁朝他那邊擠,經常把他擠到地上,摔個「屁股開花」。但他還是不在意地微微一笑,然後從地上爬起來。
上周三,第三節課下課時,有個同學叫我給他講解一道題。當我講完題向座位走去時,老師已經在發家庭作業本了。我們的桌子上放著一好一壞兩個本子,毛宏偉正坐在座位上。我本想跑過去搶那個好本子但又怕同學嘲笑我,所以只好自認倒霉,心想:像他這樣討厭鬼,一定會把好本子搶去的。可是情形卻恰恰相反,毛宏偉的舉動令我大吃一驚,只見他毫不猶豫地把那個被撕了個大口子的「爛」本子拿了過去寫好自己的名字,又把那個完好無損的本子放在我的桌上。多麼令人吃驚的一個舉動啊!他的行為令我慚愧,使我的心怦怦直跳。要知道,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動作,它包含著一種真摯的感情,體現著一種高尚的品質。
我的同桌啊,他真的令我刮目相看!和他相比,我顯得那麼渺小。雖然他在考試卷上不能獲得理想的成績,在作文選里不能發表優秀的文章,但是,我從他的行為中看到他有閃光的心靈。
精彩點擊
①文中「我是我,他是他」,人稱用法准確,合乎文題要求。
②用「我」和「他」的對比,突出表現「我」的私心和「他」的可貴之處。很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確定處所范圍
有的題目規定了處所范圍。這就要求我們在審題時必須依照文題要求,把握住事情發生的地點,不能把應在操場上發生的事搞到野外去。
精彩習作
廚房裡的歌舞晚會
一天晚上,我在床上睡覺。突然,廚房裡「丁東丁東」的聲音把我吵醒了。我穿好衣服,悄悄來到廚房門口,把門開了一條小縫。透過門縫,我看見鍋子、筷子、勺子、碗兒在開一個盛大的歌舞晚會。想不到導演竟是鍋子先生,更想不到的是桌子競成了這個盛大晚會的舞台。
「現在,晚會正式開始」,主持人勺子小姐說,「首先,由筷子小姐和碗兒先生表演舞蹈——探戈舞。」 那一對兒真是跳得好極了。他們抬頭挺胸,精神百倍,跳得真像樣兒,得到了觀眾一陣又一陣的掌聲。
勺子小姐來到台前,做了個漂亮的亮相,又說:「下面,請杯子先生給大家講故事。」杯子先生講得活靈活現,不愧為「故事大王」。
「接下來,是鍋子先生和鏟子小妹的廚藝表演!」主持人說。鍋子和鏟子是最好的廚藝兄妹,他們做了紅燒肉、綠青菜等給觀眾品嘗。品嘗完美味的菜餚之後,主持人說:「讓我們在歌聲中散會吧!」
這時,夜已深了,我也該回去睡覺了。真沒想到,廚房裡的小精靈們這么多才多藝。
精彩點擊
①這是一篇擬人童話,有很強的趣味性。可見「夢」也能變成作文的!
②作者通過童話情趣來啟發想像,愉悅心靈,好!
③「處所」集中又合理。「廚房」就是劇場,「鍋、碗、勺」 等就是演員;這些「演員」在「廚房」里演戲才是最適合的。
確定「題眼」
「題眼」就是作文題目中的關鍵詞,它是作文標題意思的核心,是作文要反映的具體內容的重點所在。
學習、做事都要抓住關鍵,這個道理用在作文上,就是要抓住「題眼」這個關鍵。
精彩習作
一件趣事
每年春節,爸爸都得咬牙到理發廳去「慷慨」一把。今年春節又快到了,媽媽賭氣買回了全套理發用具,准備「自力更生」了。
爸爸回來了,我和媽媽一唱一和,對他「軟硬兼施」:從外面理發價格的昂貴,說到每節約一分錢對家庭經濟騰飛的重要性。我們憑著三寸不爛之舌,終於戰勝了爸爸。我和媽媽把他按到椅子上,爸爸抬起頭嘆了口氣:「好吧,豁出去了!」頗有些英勇赴難的氣概。
在媽媽剪刀的「咔咔」聲中,爸爸的頭發眼看著被一圈一圈地剪下來。這時,媽媽說:「你這是背頭,太不時興了,改『偏分』吧!」「行啊!」爸爸表示同意。一會兒,媽媽又自語:「再不然改『板寸』?」爸爸一臉的無奈,苦笑著說:「無所謂,不就是一個禿瓢嘛!」
「剪完了!」媽媽一聲吆喝。我一看爸爸的頭型,噗!剛喝進嘴裡的水一下噴了出來,我蹲在地上笑得喘不過氣來。爸爸的頭上就像扣了一塊西瓜皮,還扣歪了。爸爸邊照鏡子,邊無比珍惜地撫摩那已經少得可憐的頭發,戲謔地說:「這一來,讓我領導發型新潮流了。」媽媽在一旁嘟囔:「是剪子不太好用,再說和剪羊毛也不是一個勁兒。」我忍住笑,趕忙圓場:「好了好了,開業大吉,第一位顧客免費……」
精彩點擊
①習作寫的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媽媽給爸爸理發,但表現了和睦家庭的歡樂氣氛。
②「趣」表現在:爸爸「英勇赴難」 的氣概、對禿瓢頭型的無奈以及朴實詼諧的語言。這些,都源自小作者對日常生活的仔細觀察。
③通過本文可以領悟到:只要仔細觀察、用心體會,從日常生活許多普普通通的事情中,都能提煉出有「趣」 的事來。
確定比喻意義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方法。這種修辭方法有助於形象地說明問題。我們平時見到的作文題中,有很多運用了這種修辭方法。因此,弄清文題的喻意,就顯得非常重要。例如,文題「難忘的一幕」,其中的「一幕」本該是指舞台上的演出。但它具有比喻意義,可以用來說明生活中的一瞥、一個鏡頭、一個場面等。因此,在作文前,必須先確定好它的比喻意義,以增加文章的內涵。
精彩習作
難忘的一幕
那是去年的事了。一個星期天的中午,奶奶帶我上街去玩,回家的時候,我們在人民南路公共汽車站等車。
「啪」的一聲,一位叔叔吐了口痰。濃濃的痰絲掛在路邊的花壇上,大家看了都覺得很不順眼。這時,走來一位值勤的老奶奶,她說:「小夥子,你違反了城市衛生管理規定,請把你吐的痰擦乾凈,還要罰款5元。」那個叔叔脖子一歪,說:「誰吐痰了?你看見我吐痰了?」老奶奶耐心地說:「大家都看見了!」那位叔叔卻怎麼也不承認,還和老奶奶吵了起來。忽然,吵聲停住了,我順著大家的目光望去,只見一位小男孩正用一張紙仔細地擦著痰跡。他大約四五歲,臉蛋紅撲撲的,穿著草綠色的軍裝,腰上還別了一支玩具小手槍。人們都愣住了。小男孩擦完後,穿過慢車道,把紙丟進果皮箱里。然後,他走到老奶奶面前,一字一頓地說:「老奶奶,我沒有錢,我把這支槍給你行嗎?」 老奶奶撫摩著他的頭說:「乖孩子,你又沒有吐痰,為什麼要你的玩具槍呢?」 小男孩說:「是我爸爸吐了痰,我替他交錢。」
那個叔叔的臉「刷」地一下紅了,急忙從西服口袋裡掏出五元錢,塞到老奶奶手裡,轉身拉著小男孩匆匆離去,消失在人群中……
精彩點擊
①小作者在作文中反映的這「一幕」,是現實生活中的一個真實的鏡頭,是在一個特定的場合發生的一件使人可氣、又令人深思的事,把握住了文題的喻意,很好。
②在這「一幕」里,反映了一個「父子交鋒」的場面——粗俗的爸爸在童心如水的孩子面前無地自容,緊湊、生動,揭示了問題,使這「一幕」,顯得有內容、有價值。
2.材料作文
以上我們談的是關於命題作文的審題,希望小朋友們能夠很好地把握。在此,我們再簡要談一下關於材料作文的審題。對材料作文的審題,主要把握兩方面。我把它們總結為兩種方法。
1)「形影形不離」 法
這種方法,要求習作的中心與材料的思想內容做到「形影不離」。例如,對一篇記敘文的改寫、擴寫、縮寫、補寫、續寫、仿寫等,都要弄清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這六要素,以及材料的中心思想。只有如此,才能寫好一篇合乎要求的文章。
精彩習作
擴寫《囫圇吞棗》
原文:
有個年輕人買了一堆水果,有梨也有棗,坐在路邊吃。有個老頭看見了,說:「小夥子,梨可不能多吃,這東西對牙齒雖然有好處,可是吃多了會傷脾。」
年輕人問:「那麼棗呢?」
老頭說:「棗倒是補脾的,可惜傷牙齒,也不能多吃。」
年輕人想了想說:「那好辦,我吃梨光用牙齒嚼,不咽到肚子里;那棗嗎,我就整個吞下去,不用牙齒嚼它。」
擴寫:
這是一個水果豐收的季節。熙熙攘攘的集市上,有紅彤彤的蘋果,黃澄澄的梨,紫里透紅的葡萄,燈籠似的柿子……商販們在大聲吆喝。叫賣著,熱鬧極了。
有個年輕人從集市口進來,他穿著一身青色長袍,頭上挽著一個發髻,一張瓜子臉上鑲嵌著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鼻樑高高的,在鼻子下有張不大的嘴。這年輕人手中提著一個布袋子,走路時一搖一擺的。他左挑右選,在一個梨攤上買了二斤梨;看看另一個攤上的棗也不錯,又買了幾斤棗。買完後,他便坐在路邊的樹底下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不一會兒,他就吃掉了一斤梨和一半兒棗。這時,從遠處走過來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古銅色的臉上爬滿了皺紋,眼睛深深陷進眼眶裡。他捋了捋白鬍子,問年輕人:「小夥子,吃什麼呢?」年輕人抬起頭望瞭望他,笑眯眯地說:「老人家,我在吃梨和棗。味道真不錯,您也來嘗嘗?」「噢,小夥子,我不吃。不過我可要提醒你,梨可不能多吃呀,這東西雖然對牙齒有好處,但吃多了會傷脾的!」老人誠懇地勸道。
年輕人迷惑不解,又問:「梨傷脾,那麼棗呢?」
老頭沉思了一會兒,對他說:「棗雖不傷脾,但也不能多吃,它傷牙齒呢!」
年輕人想了想說:「老人家,那好辦。我吃梨可以用牙齒嚼,不用咽下去,這樣就不會傷脾;棗嗎,我可以整個吞下去,不用牙齒去嚼它。這樣,既不會傷脾也不會傷牙齒。」
老人連連擺手說:「使不得,使不得,水果可不是這么個吃法。萬事總有個規律,如果照你說的做,弄不好會吃出毛病來的。」
精彩點擊
①原文不到200字,這篇擴寫文500多字,約是原文的三倍。
②作者根據原文的內容,想像了當時的環境和兩個人的外貌、語言、神態,描述生動、具體。
③習作在突出原文中心的同時,做到了前後一致,可謂「形影不離」。
2)「絲絲入扣」 法
這種方法,要求習作處處體現文題對作文形式的要求,做到「絲絲入扣」。材料作文中,有的要求把原材料改變文體,有的要求改變人稱,有的要求改變記敘的順序,等等。審題時,要注意作文要求的每一個細節,必須「絲絲入扣」,全部吻合,否則很容易犯跑題的毛病。
精彩習作
改寫《贈汪倫》
原詩: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改寫:
今天,天氣格外晴朗,藍藍的天空上飄著一朵朵白雲,太陽高掛在天空,一切都顯得那麼美好。
昨晚,我和好友汪倫飲酒唱歌,促膝談到深夜。要知道,我們可是多年的至交啊!但涇縣不是我久留之地,我定於今天辭行。為此,我已於前一天訂好了船,並再三囑咐汪倫不要來送我,以免傷感。
我上了船,剛要開船,忽然聽到岸上傳來有節奏的歌聲。我回過頭一看,只見汪倫正站在桃花潭邊,為我放歌送行。啊,昨天晚上不是說好不讓他送我嗎?汪倫對我的情誼,真是比桃花潭的水還深哪!
我眼含熱淚,揮手向汪倫告別。唉,今日離別,不知我倆何時再能相見。
精彩點擊
①習作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將原詩改寫成了一篇完整的記敘文。
②改寫後的文章主題與原詩吻合,可謂「絲絲入扣」。
③通過合理的想像豐富原詩內容,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九、結 尾
『捌』 怎樣做好小學語文作文審題
小學語文作文審題方法分享
一、命題作文
命題作文,要審清題目中的「題眼」和「題限」。「題眼」就是題目中的關鍵詞。「題限」,即題目限制的記敘范圍。
例:我的好朋友
提示:風雨人生路,朋友可以為你擋風寒,為你分憂愁,朋友時時會伸出友誼之手,是你登高時的一把扶梯。請用一兩件事來介紹你最好的朋友,寫出他的特點。寫一篇450字以上的記敘文。
審題解讀:題目中的核心詞是「好朋友」,因此這是一篇寫人為主的記敘文。文章要以第一人稱「我」來敘述。「用一兩件事」寫出好朋友的「特點」。
二、半命題作文
半命題作文是指作文題目只出現一部分,另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補充的一種作文題型。寫好半命題作文首先要分析題目中已有文字部分所表達的意思。然後細讀提示中對空白處的要求和限制。再根據提示展開聯想,搜尋最適合寫的材料。補寫文題時我們要充分利用半命題作文選材自由的特點,在提示要求的范圍內,選擇自己認為最想寫、最有把握寫好的內容填在橫線上。
例:____給予____
提示:人們常說,「給予」是快樂的,我們曾經感受過他人給予的關懷,社會給予的磨煉,生活給予的啟迪;也曾將信任給予他人,愛心給予社會,熱情給予生活……請圍繞「給予」選擇合適的材料,寫一篇400字以上的紀實作文。
審題解讀:這個題目的關鍵詞是「給予」,「給予」就是「給」的意思,它包括物質上的給予和精神上的給予。「給予」是雙向的,既可以是他人給我,也可以是我給他人。「提示」中尤其要注意的是「人們常說,『給予』是快樂的」一句,它點出了「給予」帶給人的感受,同時也為文章定下了情感的基調,那就是「快樂」。
三、給范圍自擬題作文
此類作文命題思路是先明確一個「靶心」,再要求考生自擬題寫記敘文。命題者在命題時為考生提供了一個簡明的引領性提示。這些提示在材料選擇和習作思路上給了考生一個重要的導引,使考生對主題的感悟有了個性發揮的餘地。
審讀提示語,首先抓住其中關鍵詞,其次,提示語中常常包含著命題者對選材范圍的規定,審讀時一定要注意分析「提示語」中各分句的意思。學會抓提示中的「選材點」,與自己的素材積累建立聯系。
『玖』 小學語文各年級的作文主題是什麼我想知道
語文作文輔導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作文的完成一般包括:審題、立意、選材、組材、寫作和修改六個階段。
第一輔導主題:審題
審題是寫命題作文的基礎,也是作文成敗的關鍵之一。審題也叫解題,要求仔細分析題目,審查題目的意義和要求,確定選材范圍,決定與題目相適應的體裁、內容、行文重點、寫作方法和確定文章的中心主題。有些小學生在寫作文時由於沒有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不重視審題的重要性,或者還不要審題,有的甚至連作文的題目和要求都不細看,提筆就寫,拿筆就畫,結果鬧出偏題、跑題、扣題不緊的現象。有的甚至出現「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的悲劇。那麼,小學命題作文如何審題呢?
一、 弄清楚命題作問的限制和要求。
命題作文往往對文章的內容進行了限制,並提出了要求。因此,審題時先要弄清楚作文題目有哪些限制,哪些要求。一般來說,命題作文限制的有體裁、時間、地點、數量和敘述的對象及其關系等,弄清楚了這些,也就好確定作文的選材范圍
1、體裁。對小學生而言,一般是以練習寫記敘文為主。我們在審題的時候,還應該將其分類,看清楚是屬於「寫人、寫景、記事、狀物」,還是屬於「日記、書信,讀(觀)後感」之類的。如《我的老師》(大賽主題有我身邊的人)就是寫人的;《美麗的家鄉——蘭州》(大賽主題有家鄉的變化)是寫景的;《難忘的一件事》(大賽主題有我身邊的事)是記事的;《看國慶大閱兵有感》(大賽主題有大閱兵感受)是觀後感,日記和書信的區別就比較明顯了。
2、時間 如《家鄉的傍晚》時間范圍指定得很具體,是「傍晚」;《國慶節見聞》時間就是國慶節。3、地點 如《校園新風》(大賽主題有豐富多彩的生活)所寫的人和事應該是校園內發生的而不是校園外發生的。
4、數量。如《難忘的暑假生活二三事》,寫的事情可以是兩件,也可以是三件,但是不只一件,十件八件也不行;《難忘的一個人》記敘的主要人物是一個,而不是兩個或三個。
5、敘述的對象及其關系。如《我的同學》和《我和我的同學》,這兩個題目都是寫人與人之間的同學關系,但是前一個題目敘述的對象是「同學」,而後一個題目敘述的對象卻是「我」和「同學」。《我愛語文課本》敘述的對象是「我」和「語文課本」,關系是人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