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教研室內部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制度誰有知道的請說 謝謝
為加強對全市小學教學教研工作的管理,進一步規范小學教育教學行為,使教學、教研工作更科學、更有效、更規范,特製定本規范。
一、教學辦公會制度
1.學校要定期召開教學辦公會。教學辦公會要由校長主持。
(1)聽取教研組長的工作情況匯報。
(2)為學科教學提出建設性的改進意見。
(3)加強與學科教師的溝通,聽取學科教師對學校教學工作的建議和意見。
2.各學校要建立檢查、監督機制。包科領導和負責教學的學校領導要在學期初對教研組計劃、備課組計劃、課題研究計劃和方案等進行檢查、批閱,批閱領導要簽名;在期中、期末檢測前對教研組、備課組的過程性材料進行檢查、督促和指導,提出意見和建議,及時反思總結,通報情況。學校要對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組員按學期進行業績考核,特別是對在本校或在鎮以上舉行公開教學的教師,分為領導評議、群眾評議、學生評議和硬體四部分進行綜合打分,並將檢查、評議情況納入對教研組和個人的評價之中。
3.各鎮(街、區)教管辦要成立教科室,制定相應管理辦法,負責對各校教研活動的開展情況參與、管理、指導。還要對各校的教研活動開展情況,進行抽查、指導,納入對所查學校的綜合評價中。
4.教研室要加大檢查、督促的力度,隨機檢查、參與各校的教研活動。教研室在教育督導和教學視導中要對各校教研活動進行相應的檢查,通過查材料、座談了解、觀摩專題研究課等形式,全面了解學校教研活動的真實狀況。教研員定期或不定期地參與包靠鎮(或街道、區)學校的教研活動,對教研活動提出意見和建議,總結成功的經驗與做法,不定時以簡報的方式下發,推介各單位的好做法。並將上述檢查結果納入到對學校的綜合評價。教研室將各單位教研活動的開展情況,作為評選先進教研組、備課組的依據。
二、常規檢查制度
1.對教學計劃規范的管理要求。
對教師制定的計劃實行教導處、級部或包科領導審批制,(要求審批領導簽名),對計劃制定中的不足提出修改建議和意見,修改批准後方可實施;開學二周內按照教學計劃規范的要求由學校組織專門人員進行檢查、打分,量化分數納入到教師的業績考核檔案中。
2.對備課規范的管理要求。
備課管理是學校對教師業務管理的重要內容,是「自主互助、合作探究」課堂建設的保障。堅決杜絕簡單備課、不備課上課現象的發生。各學校在學期初、期中、期末分別進行三次大規模的檢查,其他時間依據各單位的實際,各級部還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和不足,及時總結、反饋,並指導教師修正,同時也要總結、推廣經驗,樹立典型,開展備課展評、優秀導學案評選、典型教師介紹經驗等活動,以活動促備課的規范和質量的提高。教研室對教師備課的管理,主要是在視導和督導中體現,按照《規范》要求採取抽查的方法進行檢查、量化,納入到對學校的教學質量評估中。
3.對上課規范的管理要求。
(1)學校要加強對課堂教學的管理。一要做到勤檢查。做到開全課程,上足課時,負責教學管理的學校領導要採取多種形式了解教學情況,通過開展聽評課活動,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二是結合「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和教師「自主互助、合作探究」課堂比武活動的開展,層層深入,不斷提高教師的上課水平。
(2)各鎮(街道)教管辦要充分發揮教科室的作用,根據「三個有效」的要求,在全鎮開展課堂教學專項督查及業務達標活動,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將課堂教學改革推向深入。
(3)教研室要進一步加大教學視導的力度,通過看課、隨堂檢測、跟蹤檢測、召開學科教師座談會等策略對課堂進行評價指導,與各科教師一起研究、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推動教學改革的深入。
4.對作業布、批規范的管理要求。
(1)學校要加強對作業的管理。一是作業布置,做到少而精,注重效果,實行教研組長質量把關制;二是通過大型業務檢查,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等方式對作業的布置、批改情況進行過程性檢查、指導;三是組織作業展評,優秀作業評選,及時進行表彰、鼓勵;四是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聯系,充分發揮家長的幫教作用。
(2)加強對雙休日指導性作業的檢查、指導,進行抽查和分層評價,劃定等級,按一定比例納入到期中、期末檢測的總體評價中。
(3)鎮(街道)教管辦要結合業務檢查,加強對作業的檢查和督促。教研室通過視導、督導等形式抽查部分學生的作業,納入學校的量化評價中。
三、集體備課制度
1.集體備課時間:學校統一安排各備課組集體備課時間,每科每周一至兩次,每次至少一個小時,一般要先周進行。
2.集體備課要求:
(1)學期開始,備課組長要制訂集體備課計劃,安排好集體備課時間、內容、主備人。
(2)集體備課要「四備、四精」,做到「兩個發揮,四定五統一」。「四備」即備課標、備教材、備//:28學情、備教法。「四精」即精心設計教案和預習案、導學案、練習案,精心創設情景,精心選擇例題和習題,精心選擇教法。要發揮骨幹教師的作用,發揮集體智慧。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主備人。統一導學案,統一進度,統一重難點,統一課末「堂堂清」練習題,統一單元檢測題。
(3)集體備課在同年級同學科組內進行。(在平行班少、一個年級單科少於二人的單位,要採取不同年級同科或相近學科組成大集體備課組的方式進行。)集體備課每周不少於一次,備課范圍不少於每科正課時數的1/2。集體備課內容包括:交流對教材、教法的分析情況,確定統一的單元目標要求、教學重點和難點,交流學會重點、突破難點的辦法及確定統一的單元測試題,提倡分工協作集體備課。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教師形成具有個性特色的教學案。
3.集體備課要分以下五個步驟進行:
第一步,分工。學期初由備課組長將課時備課分給每個備課教師,提出總體要求和重點內容,主備人開始備課,寫成集體備課說課卡。
第二步,討論。組織說課,由主備人介紹自己教(或學)案的設計思路,其他教師參與討論,認真研究,討論重點放在教學的重要環節(重難點突破措施、學法選擇等)上,達成共識。主備人做好記錄。
第三步,修改。將討論後的意見,以及與自己的不同見解由主備人用不同顏色的筆修改在備課說課卡上。備課組全體教師根據討論的結果形成個性化教案。
第四步,上課。根據共同研究的教案,組織課堂教學。也可以先由主備人上研究課,討論修改後,其他教師再修改教案,實施自己的上課。
第五步,改進。經過上課,將成功的地方和存在的問題寫在教案「教後感」處,作為以後改進的依據。對有所感、有所想的地方,深入整理寫成教學反思。
4.集體備課的評價和獎懲。
各學校在常規檢查時,把集體備課的說課案、教(學)案納入常規檢查的內容,並對它們定期進行總結、評比、展覽,將評價結果作為評選優秀備課組,優秀教師的依據之一,與獎懲掛鉤。
5.學校教導處負責對各學科集體備課進行督查,並通報督查結果。
四、校本教研製度
1.學校在每學期開始前要制訂以校為本的教研組活動計劃,並按計劃要求開展活動。活動安排要講求主題性和系列性。
2.校本教研活動要按照教研組工作計劃的安排進行,每學科每周至少活動三次,每次不少於一個小時。每個教師都要提前備好課,開展活動時要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3.教研組活動要做到「三定五有一規范」。即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有活動、有主持人和主講人,有發言稿,有記錄、有成效。活動材料整理規范(能展示活動的過程性,體現發言、討論的內容)。參與教師還要進行交流、討論和研究。記錄要切合實際。
4.各學科每學期要安排公開課、觀摩課、研究課,每個教師至少進行三節公開課。公開課、觀摩課以展示教學的階段性成果為主;研究課要針對教學中的某一側面、專題進行研究。研究課要按「說-講-評」一體化的模式進行。具體按下列步驟進行:
第一步,備課。主講人根據分配的課題進行備課,在備課時要充分體現所研究的主題。
第二步,說課。主講人進行說課,同科教師討論,主講//:28人根據討論的結果進一步完善。
第三步,上課。要突出研究的主題。
第四步,評課。圍繞研究的主題進行評課。
第五步,總結。教研組長要總結研究取得的成果,就專題研究的結果,形成一致的意見,再為下一次該專題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礎。
5.教研組要定期組織教研活動總結。對表現好的教師要進行表彰和獎勵,對教研活動不積極的教師進行批評,並指導方法。
6.開展專題教研。進行學科校本研究規劃,確定符合本校、本學科實際的長期和短期教研專題,在教研組的協調下實施課題實驗與研究。扎實開展基於問題研究活動,突出重點,力求突破。
7.開展教法、學法研究。研究如何更好地提高課堂教與學的效益,如何提高學生的訓練效益等與教學緊密相關的實際問題。
8.教研組要協助學校搞好教學常規檢查。對教學常規落實好的教師要進行表彰和獎勵,對教學常規落實不好的教師進行批評,並限期改正。檢查成績要與教師的獎懲掛鉤。
五、聽課評課制度。
1.定期組織公開課、觀摩課。每學期每人舉行公開課、觀摩課不少於三次。青年教師每學期至少提供3節考核課(公開課、觀摩課等、匯報課),「三級」骨幹教師每學期至少提供2節示範課。
2.教師堅持聽課評課。每位教師每周聽課不少於1節。校干聽課每周不少於2節。
3.教研組和備課組組織的公開課、觀摩課,聽後都要根據教研室出台的《評價標准》和這節課研究的專題進行即時評課。評課時,要從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教學策略的有效性、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發展變化等方面予以評價。
4.深入持久地開展聽評課活動。採取示範課拉動,通過考核課、優質課、公開課、、優質課評選促進等辦法,將聽評課活動深入推進。通過聽課、評課活動的開展,及時發現和研究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加強研究,提高課堂效益。
5.將聽、評課數量與質量納入個人考核檔案。業務檢查時也要定期檢查聽課記錄的記錄情況,作為業務檢查的一部分。
六、診斷檢測制度
(1)要持之以恆地抓好課堂教學質量四級檢測,通過「堂堂清」、單元檢測、期中和期末檢測的開展,使教學不迷失目標,心中有數,調控教與學。
(2)要堅持定期召開不同層次的教學質量分析會。教師要重點總結成功的經驗,分析出現失誤的原因,以及下階段教學工作的改進措施,按要求填寫質量分析量表。這既是強化教學過程管理的手段,又是教學過程動態管理的依據。
(3)及時召開班級作業組會。要對學生進行個別談話,找出成績變化的原因,鼓勵發揚優點,克服缺點,改進學生方法,提高學習成績。(4)繼續探索分層考評的路子。不僅要分層次講,分層次練,還要有分層次考試,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通過考試都有收獲。
七、班作業組班教導會制度
1.制定本組工作計劃,組織安排本學科的教研活動。提出本學科教學改革的內容和目標,開展各項教學改革,總結交流教學、教研等方面的經驗;負責審批各備課組的計劃和總結。
2.領導本組教師落實學校教學工作計劃,完成上級布置的各項工作任務。主持本教研組會議,研究解決存在的教學問題,帶頭研究集體備課。及時向教導主任和級部主任匯報本學科的教學和教研情況。
3.組織本組教師參加相互觀摩、聽課和評課等活動。
4.抓好檢測的命題、閱卷和質量分析等工作,逐步建立本學科試題檔案。並收集、整理本學科的相關資料,逐步建立教學資料庫。
5.班主任每月要召集一次班教導會。同一個教學班的教師進行一次班級集體備課,召開一次班教導會。交流學生學習、思想情況,檢查執行培優、輔中、轉差計劃的效果,進一步分析學生的思想、學習狀況,研究確定下一階段的輔導對象,制定班級管理對策。此項記錄納入班主任備課檢查。
八、教師學習培訓制度
1.學校要負責教師的教育、管理、培訓工作。認真組織教師學習教育方針、教育教學理論、課程標准和教材,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認識水平和業務能力。加強以校本培訓為主的教師培訓工作,通過以老帶新、拜師、結對子等形式,全力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2.研究教學常規。研究預習、備課、課堂教學、作業、測試反饋等,把集體備課和課堂教學作為研究的重點,每學期確定一個或幾個研究主題,圍繞主題,展開研究。
3.研究本學科集體備課的要求、措施及程序;研究抓優生優培、學困生提高和開展分層次教學、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措施。
4.參與教學管理。參與對本學科教學計劃、集體備課、課堂教學、作業、測試輔導等制度的制定和教學業務檢查、評估和反饋、總結。參與本學科的教學質量的分析與評估。
5.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開展聽課、評課活動。定時組織公開課、觀摩課、示範課、匯報課等活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6.組織課外活動小組,有計劃地開展優生優培和學生學習方法輔導。
7.組織學習先進單位的教育教學經驗,結合本校實際抓好落實。
❷ 如何加強體育教研組建設
加強體育教研組建設的措施:
1.要努力提高教師的教學和研究能力
教研活動要從教學實踐出發,在解決體育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同時,努力提高教師的教學和研究能力。每個學期,教研組都應根據本校體育教師各個年齡層次存在的不同問題,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課堂教學評比和教學研討活動。例如,對於剛走上工作崗位不久的體育教師要進行技能測試,測試內容包括現場命題寫教案、隊列與口令、體操、球類運動技能、田徑運動技能、徒手操編排、專項展示等。同時,可以根據不同學期的具體情況進行適當調整,要求年輕體育教師必須通過這些測試。通過這些教研活動,年輕教師的基本技能通常會得到明顯的加強,把握課堂教學的能力也會有明顯的提高,這些教研活動能切實提高他們自身的素質。
2.要促進教師在行動中開展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應該是「為了行動研究、基於行動研究、在行動中研究」。行動是教學行動與教研行動的統一體,反思則是行動研究的最有效方式和最基本環節。我認為,學校體育校本教研首先要抓好常規建設,以體育教學中碰到的實際問題為切入點,進行對策研究。教師在規范中行動,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進一步規范自己的教學行為,這是一條落實體育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的有效途徑。
3.要加大校本培訓的力度
以教研組為單位的校本培訓要努力做到培訓日常化。要把校本培訓當作體育教研組的常規工作來抓,要把它與平時的教研活動、業務學習相結合,與年輕教師的培養相結合,使校本培訓工作制度化、日常化、內容廣泛化。培訓內容力求做到全面、豐富、詳實,力求體育教師對當前的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有一個比較全面系統的了解。校本培訓的形式也要多樣化,同時,還要力求做到貼近教師的工作實際。比如,校本培訓內容可以包括案例分析、反思教學、參與式討論等形式。整個校本培訓要體現內容新、方式活、效果好的特點。
4.開展教研活動要有專業引領
沒有專業引領的教研活動,教師的研究是很難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的。根據「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教研組要進一步加強對體育骨幹教師的培養和扶持,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引導作用、帶動作用和輻射作用。教研組可以在組內採用「師徒結對」等方式,要求教齡未滿3年的教師必須拜一名老教師為師,全面學習老教師的優秀經驗和敬業精神。同時,還應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外出學習,尤其在政策上對年輕教師給予傾斜,為年輕教師搭建展示和鍛煉的舞台。積極邀請體育專家、教研員來學校作講座,努力提升教師的業務素養與理論素養。
5.要完善學校體育教研的評價與激勵機制
教研組要向學校要求建設體育教研的激勵機制,因為這是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的有效手段。各校都應通過制度建設來規范體育課堂教學,引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激發教師自身學習的慾望,克服中老年教師的「職業高原」現象。同時,學校還應完善對有關體育工作方面的考核內容,改變體育學科就是競技成績的評價,注重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評價,引導學校加大體育教學質量的評價權重。具體來說,就是用新課程標准評價教師的教學,在評價體育教師的備課、上課等教學工作時,把新課程觀念的體現放在重要位置。積極探索、建立以教師自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教師民主評價制度。做好教師的發展性評價,對體育教師進行全方位、多層面的考核,主要內容包括教學、訓練、科研、群體工作、師德及遵守學校規范與自我學習。其中尤其關注教師的自我學習與科研成績。同時,把學生的動態性評價作為教師評價的參考依據之一。
❸ 小學教研活動制度
***小學校本教研製度
新課程的實施,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以校為本教學研究制度,是當前學校發展和教師成長的現實要求與緊迫任務,也是深化教學改革的方向和重點。根據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關於改進和加強教學研究工作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的精神,結合校本教研管理辦法及我校工作實際,特製定本制度。
一、校本教研指導思想
校本教研要以新課程為導向,以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為宗旨,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的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作為研究的主體,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總結和提升教學經驗,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促進學生健康、主動的發展和教師專業化成長,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學習型組織,推動課程改革目標的全面落實。
二、校本教研總體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進新課程實驗的實施及提高教師素質。因此,校本教研的立足點必須放在教學和課程改革實驗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上;著眼點必須放在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切入點必須放在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生長點必須放在促進學生發展和教師自我提升上,推進新課程實驗。 切實加強對新課程實驗教學研究工作的領導,校長要負總責,分管校長直接抓,科研、教務部門負責具體抓,建立層層管理、逐級落實、全員參與的教學研究管理與活動機制,確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實處。
三、校本教研工作目標
1、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學生觀。
2、以新一輪課程改革為導向,深化培訓工作,加強隊伍建設,提高以校為本的教研與培訓工作水平,以培訓增後勁,用教研促發展。
3、了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本學科發展動態,加強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的聯系,不斷探究學科改革的突破點,促進每位教師專業的發展,提升創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適應教學改革與課程改革需要。
4、了解國內外教育科學研究最新成果,能獨立開展教育科學研究,提高自我反思、自主發展能力,在當地的素質教育過程中發揮示範作用。
5、通過學習、借鑒、引進、交流,進一步深化語文「自能學習」、數學「問題自主解決」課題實驗,不斷探索研究適合學生特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方法,推動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6、建立以校為本的教研與培訓制度,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全面提高教師的素質,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
7、解決教學實際中的困難和問題,總結、推廣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推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
8、探索出以校為本的教研與培訓的實施策略和操作技術,形成以校為本的教研與培訓的典型案例。
四、校本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為核心要素,以理論學習、案例分析、校本論壇、教學反思、結對幫扶、經驗交流、調查研究、問題解決、協作解決、教學咨詢、教學指導、說課、聽課、評課、課改沙龍、骨幹教師與教師對話、專業人員與優秀教師合作論壇等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製度,並通過教學觀摩、教學開放、骨幹教師獻課、優質課競賽等活動,為教師參與校本教研創設平台、創造條件。靈活運用開放式教研活動、促進式教研活動、針對式教研活動、學科整合式教研活動等多種教研形式,以「問題——設計——實踐——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師的自我對話。教師結合課改發展需要,對自己的教育行為進行思考、審視、分析。結合教師專業發展需要,自己制定專業提高學習、個人教研學習計劃,並根據學校校本培訓計劃內容,自行學習和對自己教學行為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制定對策。
2、同伴互助。教師與同伴的對話。以教研組或課題組為互助載體,以教師或教學遇到的問題為研究內容,促進教師與同伴的對話。注重「以老帶新,以強帶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聲,在一個群體中有不同思想,鼓勵教師大膽評點,各抒已見,為解決問題提供新思維、新思想、新方法。
3、專業引領。教師與專家的對話。一方面聘請校內外教育教學研究專業人員或專家來本校進行專業指導,直接解決教師們思想和教學中的問題;另一方面鼓勵教師從專業的著名刊物或互聯網上學習,引進先進教育思想,藉此將教改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進學校,促進我校教師素質提高。
五、校本教研具體制度
(一)校級領導管理常規制度
1、校長是第一責任人,要身體力行。校長負責抓校本教研,制定校本教研製度,指導學校教導處與教導處制定校本教研計劃,發動全體教師積極參與校本教研,督促和評價學校校本教研工作。
2、校級領導帶頭學習教研理論並參與教學研究,舉辦專題講座,向教師介紹教學研究方法,指導各部門開展校本教研,成為教師的真誠同伴和專業引領的核心力量之一。
3、校級領導各負責一個研究課題或子課題,親自參與校本教研活動,及時了解研究動態,發現問題並及時給予指導。
4、校級領導要充分挖掘校內教育資源,整合教導處、德育室等機構的校本教研力量,形成教學、科研、培訓為一體的校本教研機制。
5、學校按計劃確保校本教研經費到位,供購買資料、派教師外出學習培訓、請專家講課及其它校本教研活動,保證校本教研的順利進行。
(二)教研職能部門管理常規制度
1、學校教導處具體負責校本教研工作,確定學校課改課題,以課改課題統領學校課程改革。
2、學校教導處負責校本教研具體策劃,組織課題組組長、兼職教研員,定期學習理論,舉辦課題講座、科研沙龍、交流研討,舉行信息交流會或讀書匯報會。負責校本教研職能部門的常規管理工作,組織教研組成員開展理論學習及實踐指導。
3、部門負責人的主要任務為:
①自覺參與校本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科研素質。
②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理論。
③組織好師徒結對,切實開展幫扶工作。
④根據教研組或課題組的需要進行必要的指導與幫助。
⑤每學期聽課20節以上。
⑥做好宣傳工作,及時向各級各類媒體宣傳報道校本教研情況。
⑦每月組織一次教學例會,校長、主任、兼職教研員、教研組長參加。
(三)教研組管理常規制度
1、教研組是學校組織教師開展教材、教法研究,探索教學規律,進行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的業務組織單位。
2、教研組的設置由教導處一年一定,原則上設中心教研組組長1人,年段或學科教研備課組組長各1人。
3、教研組長由教務處聘請業務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組織能力的教師擔任。各教研組長要配合教導處抓好日常教學管理和教學科研工作。
4、教研組組長的主要任務為:
①按照學校要求,結合學科教學實際,開學初制定可操作性和科學性強的學期教研組工作計劃。
②組織教師進行教學常規建設,實現備課、上課、作業布置和批改,課外輔導,學業成績考核評定及課外文化、科技活動等基本教學環節的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
③組織教師進行校本教研的常規系列活動:理論學習、觀看錄像、鑽研教材、集體備課、評價研討。正確把握課程改革與課程標準的基本內涵,以理論學習與實踐觀摩相結合,使全體成員領會教材的編排體系,明確單元教學的重難點及內在聯系,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促使學生的素質提高與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④每學期至少組織全組教師開展3次相關主題的研討會,圍繞三維目標的落實,制定本學科教改實施計劃,不斷總結經驗,探索規律,學習和推廣本校和外地經驗,結合日常教學開展連續性研討,以此改進教學。
⑤帶領本組教師申報教育研究課題,每學年力爭每個教研組都要有課題(主題)研究,有主要研究方向和內容。
(四)備課組管理常規制度
備課組長在中心教研組組長的領導下,負責年級備課和教學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年級或本學科的教學質量。
備課組組長的主要任務為:
1、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標准、學科教材和教法,貫徹執行教研組計劃。
2、組織制定年級學科教學進度計劃、小課題行動研究計劃,報教研組並組織實施。
3、按照學校工作計劃和教研組工作計劃,擬訂出本年級本學期的教學計劃,並組織實施。組織集體備課組教師在個人獨立備課的同時進行集體備課。間周開展一次集體備課。做到:教學內容超前備;時間固定間周備;單元過關精簡備;學生學法分析備;課後反思仔細備;問題出現天天備。
共同研究:
(1)單元、章、節、課時的目的和要求;
(2)重點、難點、疑點、關鍵點;
(3)作業或練習;
(4)教學過程的組織和教學方法的選擇;
(5)統一進度,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4、組織指導教師聽課、、輪聽課、觀摩課等活動。
5、做好學科的復習、出題、考試、評卷、成績統計和質量分析工作。
6、積極開展教科研活動,認真落實本組教科研課題,以教育科研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五)課題組管理常規制度
1、課題組是教師根據教育科研需要自行組織的業務組織單位。課題立項後,學校承認課題組成立,一般設課題組長1人,成員3人以上。
2、課題組成立後,隸屬學校教導處,按照課題計劃組織開展科研工作,確保課題研究順利進行。
3、課題組組長的主要任務為:
①組織學習教育科研理論,端正教育思想,明確工作方向。
②組織集體制定課題研究方案,明確課題組成員的研究任務。
③切實開展課題研究活動,包括理論研討、課堂實踐、測試統計、分析總結等,做到每次活動有計劃、有總結。及時向校教導處推薦組內教師的科研論文、經驗總結。
④每學期至少組織成員召開4次相關主題的研討會。
⑤定期向學校教導處匯報課題研究進展情況,有階段性總結並認真做好課題結題的各項准備工作。
⑥科學、規范地建立課題研究管理檔案。
(六)教師隊伍管理常規制度
1.認真積極參加上級部門舉辦的教研培訓學習、講座等活動,形成進行教學反思的習慣,外出學習的教師應做好學習筆記,回校後在相應范圍內及時交流、傳達,或者上「匯報課」一節。
2.每次校本教研活動,相關教師要按時參加並積極發言,與同伴互助,共同進步。
3.教師參加校本教研必須完成以下常規工作:
①按時參加教研組或課題組的校本教研活動,並把研究貫徹落實到課堂以及其它教育活動中。
②在開學初制定本學期個人教研的研究重點。
③必須參加學校組織的校本教研活動,並認真完成相關任務。
④每月至少寫1篇有較高質量的教學心得、反思、讀書筆記或課堂教學案例。
⑤每學期至少上1節研究課或指導1—2節研究課。
⑥每學年至少上交一篇研究性論文、教學案例或經驗總結。
⑦每學期教師聽課15節以上。
⑧自覺自學相關教學研究理論與教學案例,保持每周學一篇文章,每學期學習一本教育理論專著。
六、校本教研獎懲制度
1、每學期根據實際情況評比「優秀」教研組和「先進教研個人」,並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對校本教研活動中表現突出的教師個人,優先派出參加各級專業培訓。
2、屬於校本培訓范疇的活動,按實際學時給予計算繼續教育學分,報主管部門登記。
3、校本評價結果與教師個人年度考核及各類評優評先掛鉤,對校本教研工作漠不關心、無故不參加、態度差的教師不得參與年度考核,更不得參與各類評優評先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