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小學體育教學應教哪些運動技能
主要還得看學生的運動史,一般中小學就是以一些基本動作或比較簡單的運動技能為主,如:體操的前滾翻、後滾翻、側手翻等;田徑的立定跳遠、蹲距式起跑、50米、1000米等,武術的仆步、馬步、五步拳、少年拳、青年拳等;籃球的投球姿勢、三步上籃等。很多!如果運動史較長、運動水平較高的,可以在這些動作的基礎之上發展出一點難度出來,如:體操的魚躍前滾翻等等!
『貳』 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有哪些
常言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有法」是說教學有規律、有原則;「教學無法」則說沒有固定的模式,條條大道通羅馬;「教學得法」是指教師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特點靈活安排,變換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受益。為此,在體育教學設計上,要由簡單的「一刀切」方法手段,向促使學生的一般發展、共同發展與特殊發展、差別發展相結合,必須充分利用形式上、內容上的特點,創新教學方法。現就筆者在教學的點滴,談談小學體育教學方法的幾點見解,作為拋磚引玉。
一、游戲化教學法
游戲化教學法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各種各樣游戲教學的形式來使學生進行學習,並培養多方面能力的教學方法。這一方法突出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強調情感和活動的因素在教學中的作用。
體育游戲以它特有的活動形式吸引著兒童,能使學生在活動中充分表現個人的品質和活動能力。運用「游戲化」教學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對體育產生濃厚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並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使學生既能廣泛地獲取運動知識,又能體驗運動樂趣,提高運動技能,從而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
小學體育教學中很好地運用游戲教材,充分發揮游戲教材的教育因素,對完成體育教學任務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體育教師應適當地採用游戲方法進行教學,在課的開始和結束階段,採用游戲法對集中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有利於課的順利進行。小學階段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是興奮占優勢,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單調的練習容易產生疲勞,因此,要採用變換游戲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學,使每一個游戲都能吸引住學生。通過游戲,提高小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是小學生體育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二、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通過語言描述、實物演示、音樂渲染等手段創設課堂教學的場景,誘發學生學習體育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的教學方法。它能寓教材內容於各種有益的活動情景之中,並通過創設具體場景,激起學生濃厚興趣的教學方法。此法能使學生進一步挖掘大腦的潛能,最大限度的投入、參與教學,對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落實思想教育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在情境教學的具體操作中,教師必須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通過設計相關的故事情節、場地器材和情景氛圍,用語言描述、提問、音樂、場地等各種方式進行情境的創設。一般操作的程序是:創設情境——激發運動興趣——體驗情節——產生運動樂趣。
三、兒歌教學法
教師的語言修養,是體育教育藝術的體現之一。體育運動生活氣息很濃,從客觀上給體育教學的講解提供 了內容豐富、生動形象的語言環境,以簡練的語言講清動作的概念和要領,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兒歌教學法 正是如此。它語言簡練、通俗易懂、便於理解記憶,深受學生喜愛。如齊步走的兒歌:挺胸抬頭,擺臂有力, 橫排對齊,豎行對正,自視前方,先邁左腳。前滾翻兒歌:下蹲低頭手撐墊,蹬地提臀向前翻,肩背著墊抱小 腿,蹬地團身是關鍵。
當然,教法絕不僅限於以上這些方面。教師應該是集各家教法之所長,結合自己的特點以及學校和學生的實際,創設出有效的教學方法。隨著新體育課程標準的實施,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定會涌現更多和更新的、有助於吸引學生參與體育學習和活動的教學方法。
『叄』 小學體育特殊性原則有哪四點
1、鍛煉性原則:
鍛煉性是體育游戲最本質的特徵。應根據參加體育游戲者年齡、性別以及實際活動能力等特點來確定相應的運動負荷量、動作難度和活動方式:根據參加體育游戲的人數、時間、場地、器材等條件來確定個人活動占時數和單輪活動的占時總數及游戲活動的路線等。如;人數較多時,應避免創編費時過多的輪流比賽的游戲;盡量創編每人有均等活動、動作較活潑、自然而又富有競爭性的游戲;創編那些游戲規則較簡單、活動方法較實用,不造成游戲過程中費解、費時的游戲。總這,要饒有興趣、富有吸引力、簡單易行,做到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較大的鍛煉效果。
2、教育性原則
體育游戲作為學校體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或一種輔助手段,不僅應具有鍛煉身體的價值,而且還應具有思想教育的價值。要有意識、有目的地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體育游戲的教育作用必須與游戲的內容、方法、組織形式等有機結合,融為一體,寓教育於游戲活動之中,如:為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可創編有一定動作難度的「文撐跳躍」、「障礙跑接力」等游戲;為培養學生團結合作集體主義精神,可設計分隊競賽的游戲形式和個人得分與團體積分相結合的記分方法等;為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在構思完成游戲的方法時,可留有一定的餘地,干方百計地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其創造能力。另外,體育游戲的名稱要既能反映游戲的具體內容,又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游戲後的獎罰也應考慮不同參加者的承受能力,力求合理可行。
3.趣味性原則
趣味性是體育游戲的又一本質特徵,如果體育游戲缺乏趣味性,將從根本上失去對學生的吸引力。為了提高體育游戲的趣味性,應根據參加體育游戲的人群特點和素質、技術及智力水平,在游戲的競爭性、動作的設計、勝負的判定以及游戲的情節等方面多下功夫。
增加體育游戲的競爭性,主要從游戲的活動形式和分組兩方面考慮。一般來說,各種,內容和各種形式的接力游戲,競爭較為激烈,而實力大致平衡的分組是公平競爭基礎、趣味競爭的保證。
提高動作設計的趣味性,主要是看動作設計是否新穎、驚險(驚而無險)、象徵和有一定難度。如:使生活中的常用動作戲劇化;用變異的動作替代習慣動作:用器械來限制動作的幅度和速度:把較難的專項技術動作簡單化;讓平時常用的動作在較高的要求下完成等等。
在制定判定勝負的方法時,為增加趣味性,可同時兼用記時和記數法,也可運用個人得分法結合團體積分法以及限制加倍記分法等等。而游戲中考慮帶有一定故事情節的進行方法,主要出現在少兒體育游戲中。
4、安全性原則
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是體育游戲的根本目的。因此在創編體育游戲時應特別注重慣徹安全原則,對游戲的各個環節均應作「安全檢查」。一看設計的動作是否容易引起傷害事故;動作幅度較大時,應考慮避免發生肌肉拉傷的具體對策。二看游戲的組織教法是否合理?在使用投擲或負重器械時,要考慮避免因器械使用不當或擲出、拾回投擲器材的時機不妥而發生的傷害事故。三看規則制定是否嚴謹?如「反應追拍」游戲中不準推撞或重拍游戲者,跑動的線路也要予以規定,以免發生傷害故事。四看場地的安排是否注意了安全因素?如每隊、每人之間的左右距離、前後間隔是否恰當,在狹窄的活動場地中,還要考慮避免因周圍的障礙物引發的意外事故等。
5、針對性原則
體育游戲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的教育活動,只有根據參加者的年齡、性別、生、心理特點以及身體素質訓練水平,並緊密結合課的內容和任務,有的放矢地創偏體育游戲,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一般來說,少兒適合創編動作難度和運動量較小,並富有一定情節和想餘地的體育游戲;高中生或大學生則可創編動作難度和運動量較大,競爭較激烈,對判斷反應要求較高的體育游戲:而對於有一定身體素質和訓練水平的校代表隊來說,創編競爭激烈,含有專項技術和專項素質要求的體育游戲能獲得效好的訓練效果。
創編體育游戲時必須與教材的內容、教學的任務有緊密的聯系。如創編與基本教材接近或難度較低誘導性游戲,能使大腦皮質的相應中樞先有粗糙的分化過程,對學會基本技術動作十分有益。也可把單一的或結合的基本技術動作作為游戲中動作設計的核心部分,以達到鞏固提高基本技術或熟悉簡單戰術的目的。總之,針對體育課各部分的內容和任務,創編適且的體育游戲,作為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集中注意力、調節情緒、恢復體力、發展身體素質掌握基本技、戰術等的一種輔助方法和手段,定將產生顯著效果。
我們知道,體育游戲創編原則,以對立統一的形式存在於創編體育游戲的全過程。其統一性主要表現在各原則相互加強,提高創編游戲總體質量上。如趣味性原則,可以加強教學效果;而安全性原則,可以保證充分發揮游戲的各種功能。然而,各原則之間還存在相互對立、相互制約的一面。如:為了提高游戲的趣味性,就要增加動作的難度、增加游戲的競爭因素,對抗程序等等,而這些因素的加強,就容易導致安全性的下降。因此,體育游戲創編者的水平,一方面體現在如何充分利用各原則的統一性上,使其相互促進。而另一方面則體現在如何處理各原則之間的相互對立、相互制約的關系,最大限度地減少它們之間的相互干擾。
在網路上面找的,這種問題是開放性的,沒有明文硬性規定。直接搜索就有不少東西。
『肆』 如何理解小學體育興趣化,初中體育多樣化,高中體育專項化
小學體育興趣化,初中體育多樣化,高中體育專項化:
小學低年級學生體育課教學內容設計以體育游戲融入身體最基本的活動形式為主,教學方法與手段力求趣味性、活動性和多樣性;小學高年級學生以基礎運動的動作方法融入游戲為主;
初中學生體育教學設計以多個運動項目、多樣運動技能、多種練習方法為主。
高中學生體育教學以專項技能以及與之相匹配的體能為主要發展目標,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某一體育運動項目作為相對穩定的學習方向,以掌握和提高該專項技能為主要內容,同時學習相關知識,應用和發展相關體能,並逐步養成參加體育活動的習慣。
『伍』 小學體育訓練要注意些什麼
中小學體育訓練的目的是培養體育後備人才;進行全面身體素質訓練,學習和掌握基本動作技術,基本戰術;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為將來從事專業體育訓練,提高運動成績,在身體、技術、戰術和思想品質及心理素質等方面打好基礎。由於少年兒童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各方面生理指標還不完善,因此在訓練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 注意普及訓練,在訓練中發現苗子
選拔苗子是體育訓練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成功的選材是取得優異成績的先決條件。要選到好材,就必須深入到訓練實踐中去,仔細觀察,全面了解普及訓練,盡可能讓更多的學生參加到體育訓練中來。學生在訓練中所表現出來的各種身體條件,如身體形態指標(體形、四肢長度、關節圍度、肌肉形狀等),生理機能(肺活量、心率等),身體素質(速度、耐力、力量、靈敏、柔韌等)都能十分明顯地展現。
二、注意全面身體素質和基本技術、戰術訓練,合理安排運動量與運動負荷,避免過度疲勞。
少年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他們的身體機能狀態以及思想作風、道德品質等均處於形成和發展提高階段。在這個階段少兒的神經興奮性高、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易疲勞、自我控制能力差等,決定了少兒不宜從事運動量和運動負荷過大的專門性體育訓練。否則易造成過度疲勞,不但影響少兒生長發育,還會給他們帶來身心不適,影響學習,從而失去對體育訓練的興趣,失去拼搏進取的信心和勇氣。因此在訓練時應時刻注意學生的最高心率不要超過180次/分鍾。一般情況保持心率130次/分左右,並保持3——6分鍾鍛煉效果最佳。而在訓練中應注意合理安排心率在140——150次/分的訓練,適當安排心率150次/分以上的訓練,以保證訓練效果,但必須注意學生精神狀態,臉部表情,發現運動量過大應及時訓練。訓練方法應注意多樣化、興趣化或帶競爭性的比賽法。內容上多以基本技術動作和基本戰術為主,使學生熟練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和正規的運動方法,為以後的專門訓練打好基礎。在注意運動量和運動負荷不能過大的同時,還應注意運動量與運動負荷不能過小,以免起不到運動訓練的效果,失去學校體育訓練的意義。
三、注意生長發育情況,抓住運動素質發展敏感期的身體素質訓練
中小學生正處於生長發育的旺盛時期,理論研究證明各種身體素質發展具有明顯的年齡特點。理論上稱某種身體素質在某個年齡段生理上發展最快,且對外界因素所施予的影響反應最敏感,這個年齡段稱為這種身體素質發展的敏感期。如:男子7——14歲,女子7——12歲跑的速度提高較快;男子7——13歲,女子7——11歲腰腹力量提高快;男子7——15歲,女子7——13歲下肢爆發力提高很快。實踐證明在這個時期進行針對性訓練,能使敏感素質得到迅速發展。因此應注意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段科學地安排訓練。對運動水平和運動成績的提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意多用有氧訓練,適當發展無氧訓練
根據中小學生年齡及生理特點,進行有氧訓練比較適合身體生長發育。無氧訓練過多會影響少兒的身體發育。因為少兒的內臟器官功能還不完善,償還氧債的能力很差。如果無氧訓練過多造成少兒身體內氧債的大量積累,在償還不迅速的情況下,必然會出現頭暈,惡心、嘔吐、精神不振,食慾下降等不良症狀,長此下去,必然會影響少兒的正常生長發育,影響身心健康,影響學習。一般對8——12歲的兒童只進行有氧訓練,13——18歲提高有氧訓練水平,15歲開始進行適量有氧訓練,16——17歲逐漸加大,但無氧訓練的最大負荷不能超過極限的75%。
五、注意訓練要有連貫性,使學生技術、戰術水平和運動能力逐步提高
根據運動技術的形成和運動能力提高的規律,學生掌握運動技術和戰術,實質上是條件反射暫時性神經聯系的建立。對某個技術動作來說,它的條件反射暫時性神經聯系建立的速度越快,越准確,說明對這個技術動作學會得越快,掌握的水平越高。而神經聯系建立速度的快慢與平時參加訓練的多少,對學習技術動作的心情、興趣都有直接的關系。因此,只有不間斷地進行學習和訓練,才有利於迅速建立各種技術動作與暫時性神經聯系,經過不斷地重復逐步形成高水平的技術動作動力定型。同樣,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提高也是在連續不斷的訓練過程中,身體產生一系列適應性變化的積累上實現的。因此,在訓練中必須注意每個訓練單元及每次訓練課的有機聯系,使整個訓練過程各環節緊密銜接。訓練內容和手段應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入深的規律,不斷提高訓練水平。小學、中學各階段也是層層銜接,有機地聯系,保證訓練的效果。
『陸』 淺析如何有效提高小學體育課堂運動訓練有效性
一、教學有效性的定義
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學生通過有效的體育課堂教學後,在身體健康、運動技能、運動參與、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方面獲得更大的進步、發展。它表現為: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掌握到掌握,從不熟練到熟練的變化和提高。
二、影響體育教學有效性的因素
(一)教學目標設置不恰當
體育教學中,目標的設計可以很細,也可以很寬泛。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老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過高或過低,這些情況,都會直接導致課堂教學的效率,從而影響教學的有效性。
(二)教學方法不適合學生實際情況
現在的體育課堂,很多教師將其作為一個「競技的戰場」,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少部分優秀學生參加各類體育競賽,而忽略了大部分普通同學。還有一部分課堂,為了追求效果,大張旗鼓,設計很多花哨的內容,而將體育活動本身的內容掩蓋了,使其變成了低效甚至無效的體育課堂。
三、聚焦活動設計,提升教學有效性
(一)細化教學目標
從總目標到學段目標再到課時目標,做到上一級目標制約下一級目標,下一級目標體現上一級目標。在體育課教學中,有些內容只要一般了解,有些知識需要理解並運用,著重學會某個技能,應達到什麼程度等等,都應盡量細化,明確到位。
(二)巧設教學活動
1.以主要練習為重點。
在教學活動設計時,我們要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則,按課內容的重要性進行主次分配,一堂課要有熱身、調動激情部分,要有主要練習部分,更要有游戲放鬆階段,並且根據課的設計,分為次、主、次主的分配,使課堂按某種順序自然發展。如:在「側向投擲壘球」這一課的教學中,在課的後半部分,可以設計一個「剪刀石頭布」的放鬆游戲,要求學生必須從肩上出手,這樣一來,學生既可以鞏固壘球投擲中的「過肩」動作,又可以在游戲中放鬆身體,愉悅心情。
2.以學生特點為設計依據
在身心發展的過程中,學生個體之間普遍存在著差異。同一年齡階段的學生除了具有年齡共同特徵之外,每個學生還都存在著與其他學生不同的特點,這些不同主要包括學生的性別、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內容。
(1)年齡特點。
小學階段的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有意注意保持的時候在三十分鍾左右。同時,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差,模仿能力較強,尤其在體育課教學中,正確的指導與示範可以大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2)性別特點。
A、保護幫助是以同性組合為主。
從四年級開始,學生開始對性別有了認識,也產生了很強的好奇心,在一些近距離的交流與活動時,他們會覺得不好意思,覺得不方便。所以在設計時,我們要關注到學生的這一特點。如在教學肩肘倒立這動作時,我們需要兩個同學一組進行「保護與幫助」,教師在活動設計時,盡量安排男生與男生同組,女生與女生同組,以排除學生間害羞與尷尬,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B、分小組競賽時考慮性別均衡。
男生和女生由於生理特點的不同,在小學體育課學習中就已經顯現。在做身體強度大的運動時,男生完成效果會優於女生,比如跑、投擲等,但是在完成柔韌性強的運動時,女生的完成效果一定要強於男生。所以在教學活動的設計時,我們要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在分組練習時做到男女生混合練習。如在接力跑的比賽中,可以按一半男生一半女生的比例分組,這樣,就不會出現男生組一般都比女生組跑的快的不足。
(3)性格特點。
體育課堂中,學生的性格特點會直接影響到學習的效果。內向的學生在學習時會遇到許多障礙與阻力。在活動設計時,激發他們學習的鬥志,克服害羞的一面。如:在蹲踞式跳遠練習時,這一部分學生會表現出害怕的行為,我們可以設置兩個起跳點,一個近,一個遠,讓這部分學生先嘗試在近的點起跳,並且縮短助跑距離,使他們樹立信心,敢於跳躍。
(三)精煉教師語言
在動作講解時,盡量選用簡潔明了的語言,突出重點,要善於梳理出有價值的關鍵性問題。在體育課堂上,時常用到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練習,在提問時,教師就要做到問之精巧,要有針對性,要恰到好處,點到為止。
(四)改變糾錯方式
在體育教學中,老師用「善意的錯誤」,並通過互換角色,使學生在為老師指出錯誤並改正錯誤的過程中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真正發揮其學習的主體作用,體驗到改錯成功的喜悅和自豪感,學生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有利於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如:在「行進間直線運球」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感受運球時球要在身體的側前方的方法,教師在示範快速跑運球時,將球處於身體正前方,當達到一定速度時,教師的腳將球踢了出去。學生哈哈大笑,他們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老師也會錯」上,此時,教師請學生幫忙找出一個解決的辦法。學生會提出很多方法,教師一一嘗試,最後得出讓球在身體側前方的動作要領。這樣一來,學生對於該技術要領印象極其深刻了,教學有有效性也在無形之中提升了。
(五)靈活評價機制
評價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能夠有力地促進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
1.從積極的角度評價錯誤
我們以可充分施展評價智慧,抓住時機,用激勵性語言,對學生在動作練習時出現的「錯誤」從積極的角度進行評價,使這種錯誤轉化成學習的動力。
2.評價多元化。
體育課程評價內容應包括:學生的生長發育情況、體能測試、體能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評價還要結合學生學習態度和情意表現以及課後鍛煉及發展的全部過程,既要看最後的結果,更要注重運動進步的幅度和學習態度。
體育課堂教學必須是一種有目的的、講求效益的活動,有效性才是教學的生命。我們教師要踏踏實實立足於平日的教學,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遠離一些形式的浮躁,多作一些務實的探究。在學習後實踐,在實踐後反思,在反思後改進,在改進後再學習。這樣的話,我們的課堂教學一定能真正達成教學目標,學生會真正得到發展。
『柒』 小學體育技巧教學有哪些內容
根據小學生的特點,運動量不要太大,難度不能過高,並且注意精神意志品質的培養。
『捌』 請問 小學5年級體育課教材包括哪些章節
小學體育教材五年級內容隨版本不同而不同,以下是最常用的人教版的目錄,可供參考:
第一章 五至六年級體育教學概述
一、教學目標
二、教學要求
三、五至六年級教學內容
四、教與學法建議
第二章 基本體操
一、教學意義與教學目標
二、教學內容的特點及教與學法的建議
三、教學內容和教學案例
四、教學評價
第三章 田徑
一、教學意義與教學目標
二、教學內容的特點及教與學法的建議
三、教學內容和教學實例
四、教學評價
第四章 技巧與器械體操
一、教學意義與教學目標
二、教學內容的特點及教與學法的建議
三、教學內容和教學案例
四、教學評價
第五章 小球類和球類游戲
一、教學意義與教學目標
二、教學內容的特點及教與學法的建議
三、教學內容和教學案例
四、教學評價
第六章 游戲與游戲教學
一、教學意義與教學目標
二、教學內容的特點及教與學法的建議
三、教學內容和教學案例
四、教學評價
第七章 武術
一、教學意義與教學目標
二、教學內容的特點及教與學法的建議
三、教學內容和教學案例
四、教學評價
第八章 韻律體操和舞蹈
一、教學意義與教學目標
二、教學內容
三、教與學法建設
四、教學內容和教學案例
五、教學件價
第九章 體育與健康常識
一、青春期男女生身體特徵和生理機能的變化
二、青春期的衛生和科學鍛煉
三、體育活動與營養衛生
第十章 學習評價
一、學習評價的目的
二、學習評價的重點
三、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
四、小學五至六年級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
第十一章 體育教學工作計劃的編訂
第十二章 課時計劃(教案)的編訂
『玖』 淺談小學體育課堂如何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如何上好小學體育課,是每一位小學體育教育研究與工作人員的常新話題。教育學理論告訴我們,在教學內容和教學組織形式業已確定的情況下,課堂教學的模式和方法就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核心」,是完成教學目標的直接技術保證。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模式和方法是最富有活力的環節,是教學改革中最有潛力發揮的領域。本文將結合筆者在教學一線的工作經驗,闡述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應用。
一、情境教學法的內涵和特點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教師在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情境,通過生動直觀的體育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以及運動能力的提高的教學方法。它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啟發性、虛構性和趣味性。
1.針對性。主題性情境教學以確定主題為先決條件,以往的體育情境教學,雖然也有標題設計,但在教學內容編排中並不注重內容與主題的關聯。而體育主題式情境教學突出的特點就是主題鮮明,一切教學內容的編排設計和操作都是圍繞著中心主題展開的,因此它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2.虛構性。體育情境教學最主要的特色之一就是設置情境。它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充分發揮想像力,把情境和體育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創編成緊扣主題的情境教學內容,賦予體育教材內容更深、更新的教育寓意和練習情趣。
3.啟發性。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贊科夫說過:「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教學正好觸及了長期以來被傳統教學所忽視的情緒領域。
4.趣味性。情境教學的設計,是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將情境教學心理情感特性、日常生活知識和體育教學技術技能個性教學特點相結合進行綜合設計,因此,它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具有較強的趣味性。
二、情境教學法能滿足小學生體育教學的需要
根據我的觀察,相對於大中學體育教學而言,情境教學法更適合小學生體育教學。因為,從適應對象和教學內容側重點兩方面來看,情境教學法的確是一種切實有效且能較好地調動小學生積極性的教學方法:
1.從教學對象特徵上看,情境教學法主要適合小學低、中年級學生,利用小學低、中年級學生熱衷模仿,想像力豐富,形象思維佔主導的年齡特點,進行充滿趣味、生動活潑的教學。通過教學實踐的體驗,我認為不是因為體育必須模擬一定的情景才能教學,而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在一些枯燥的身體練習時,能提高他們對練習的興趣。情境教學法主要遵循兒童認知、情感變化的規律,在教學過程中假設一個情境,如「抗洪搶險」「夏令營」「過獨木橋」等,讓學生在教師預設的情境中進行積極的學和練。
2.從教學內容側重點上看,情境教學法側重於學生基礎動作,基本技能的學習,通過創造快樂、活躍的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學習。而小學生的教學目標則是側重於學習基本技能、培養其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以及塑造其健全的人格,從這個角度來看,情境教學法在小學生體育課堂中擁有廣泛的應用空間。
三、情境教學的程序及應用技巧
過去的教學過程是:教技術動作―學技術動作―完成技術動作,但很少考慮技術動作是在什麼樣的心情下、什麼樣的環境下學會的,有時還要帶些懲罰因素。現在看來,學生多是在比較沉悶、壓抑的環境氣氛中學習的,這種學習不利於他們的身心發展。
而情境體育教學的程序是:創設情境―引發運動興趣―體驗情境―運動樂趣―還原。其採用詩情畫意進行誘導,在游戲玩耍中學習,比如:隊列訓練―學解放軍;快速跑―學鴕鳥;練跳遠―學小兔。因此,學生的學習態度更加積極,並能體會到自豪、快樂、驚奇、贊嘆等情感。
1.創設情境:體育情境教學模式的關鍵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依據教材的特點,設計切實可行的情境。情境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後續教學活動的進行和教學目標的達成,然而情境教學如何設計,如何將學生引入「詩情畫意」的美景之中呢?通常情境的創設有以下方式:
(1)運用動作模仿創設情境:即通過形象的動作表現體育教學中最基本的走、跑、跳、投、攀、爬等活動。如學習立定跳遠,採用「袋鼠跳」的形式,突出雙腳起跳、雙腳落地,協調用力的動作特點,從而便於學生盡快掌握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
(2)通過語言描述創設情境:教師條理清晰的講解,聲情並茂、妙趣橫生的教學語言,准確形象地描述體育活動情節、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3)通過自編口訣創設情境:遵循從實際出發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不同的認知水平,把技術動作要領編寫成通俗易懂的口訣。朗朗上口,使朗誦與意念相結合,學習與鍛煉相結合,盡快領會動作要領,便於掌握動作技術。
(4)通過音樂渲染情境: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音樂創設情境。如在做准備活動時,放段音樂,音伴操的效果非常好,學生不會感到枯燥乏味,隨著音樂節拍,動作就會有力到位。在課的基本部分,學生練習跑步或組織學生競賽活動時,放首《亞洲雄風》,無形中會激勵學生鬥志,會收到一定效果。到課的結束,做放鬆活動時,來上一段柔和舒緩的音樂,能幫助學生放鬆身心,及時消除疲勞。
2.引發運動興趣:在課的准備部分,通過模仿各種勞動、生物活動等,達到身體由相對安靜狀態向運動狀態過渡的目的。小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敏捷,教師可抓住這一特點,把思維―動作融為一體,在預設的情境中鍛煉身體。准備活動一般是在教師主導作用下完成的,也可由小幹部帶頭進行。如在做音伴操時,學生可隨著不同的音樂節拍創編各種動作組合,在歡樂輕松的氣氛中達到熱身的目的。又如教師說:「春天來了,小樹長高了」,學生可做伸展運動,也可做提踵運動等等。在這樣的活動中,使學生的智能和體能結合起來,在教師預設的情境教學中,吸引學生去主動參與,為基本部分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3.在情境中完成教學任務:基本部分的教學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讓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技術技能。教師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學方法的運用上,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預設有一定情趣的教學方法。
4.還原:在課堂的結束部分,為了使運動中產生的疲勞盡快消除,使高度興奮的精神狀態得到適當抑制,使身體由緊張的運動狀態逐漸地過渡到相對靜止狀態,這部分教學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這時教師可通過多種方法使學生的身心得到放鬆,創設適宜的情境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
四、一個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案例
根據我的觀察了解,小學生十分樂意和小動物交朋友,十分樂於模仿動物的動作。為此,提出了運用仿生心理進行情境教學:
教學主題:立定跳遠
創設情境:依據教材的特點,編寫了「大袋鼠」的動作特徵和歌謠,幫助學生學習立定跳遠。「大袋鼠」採用學袋鼠跳的形式,突出雙腳跳,雙腳落地,協調用力的動作特點。並設計了「大袋鼠」歌謠:「大袋鼠,長得怪,肚上長個大口袋,雙腳起跳雙腳落,連蹦帶跳真是快。」
引發運動興趣:上課前,選3~4人當「袋鼠」,每人胸前掛一個空書包。內裝一個小排球,當小袋鼠。動作口令:「屈膝,兩臂前伸彎曲,前腳掌著地向前跳20 m,轉向再跳20 m」。通過這幾組有趣的動物模仿動作的演示,已經大大激起了學生立定跳遠的慾望,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在情境中完成教學任務:這時我把事先根據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水平編寫的通俗易懂的歌謠口訣介紹給大家,使背誦和意念相結合,學習和鍛煉相結合,幫助學生盡快領會動作要領。
還原:到課堂結束,做放鬆活動時,播放一段柔和舒緩的音樂,幫助學生平復心情,放鬆身體,及時消除疲勞。
五、應用情境教學法的幾個注意事項
1.加強「教」與「玩」的結合。在小學生體育課堂中採用情境教學法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現在已經成為一種比較常規的教學手段。但目前的情境教學中存在過分注重情境的設計,而忽視了教學目標的達成的誤區。因此,在情境教學法的運用上,應加強「教」與「玩」的結合,使情境最終服務於教學目標。
2.促進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符合學生身心發展需要。在情境教學中,怎樣充分利用時機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思想品德教育,這就需要我們體育教師善於發現學生的活動行為,並利用時機及時進行教育。例如,以奧運會作為主題創設情境,既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又培育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既鍛煉了身體,又利於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在教學中有人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提倡以素質教育推動新課程改革教學為主題的今天,開發學生的智力,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是當今教師的首要任務。例如:在講授身體平衡技能知識後,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單腿站立、單腿跳躍、單腿跳接力等比賽。
4.做好師生互動,拉近與學生距離,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在情境教學中,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應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特別要關心那些智力和體力較差的同學,及時幫助他們。在活動中教師也要參與進去,自己要以身作才能成為學生的表率,多和學生廣交朋友,使師生在活動中關系融洽,以此提高其體育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利於其運動習慣的養成。這正是小學體育課堂所要達到的核心目的之一。
古人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總之,在運用情境教學模式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從教學目標出發,根據教材本身的特點,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結合社會和生活環境,創設既有利於學生身心發展,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好情境,融「激趣、練身、益智」於一體,不斷使學生產生「欣賞―嚮往―思維―操作」的心理與行為的連鎖反應,從而讓學生在學中樂、樂中學,實現從「讓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從而更好地達到體育教學的目標。
『拾』 小學體育教學技巧水平(二)
2.田徑教學內容的特點
(1)小學五、六年級的田徑教學內容是在三、四年級的基礎上發展的,主要是通過形式多樣的跑、跳躍、投擲練習和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一些情境性或主題性的游戲活動,讓學生逐步掌握田徑運動的正確方法和合理動作。
(2)選編的田徑教學內容,無論是分解動作還是連貫動作,個人練習還是集體協作練習,都力爭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主的教學思想,如「小小設計師」、「搶占奔跑空間」,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輕松、自然的教學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認知、學會生活。
(3)教學內容淡化了競技性,增加了游戲性、趣味性、娛樂性、健身性和教育性內涵,如「青蛙過河」「學習解放軍,爭當神投手」「歡慶申奧成功」。這些教學內容豐富、生動活潑、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既能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跑、跳躍、投擲的知識和技能,又能將課堂延伸至社會,使田徑教學內容具有更大的活力。
3.田徑教材的教學內容
(1)跑
① 發展快速跑能力的練習(包括:各種快速起動的跑;追拍跑;接力跑;「攻克堡壘」游戲;障礙賽跑;不等距離的追逐跑)
② 發展耐力跑能力的練習(包括:自然地形跑;定時跑;定距跑)
(2)跳躍
① 發展跳躍能力的練習(包括:各種方式跳繩;跳竹竿:「協同跳」游戲;摸高跳)
② 跳高(包括:跨跳練習;助跑起跳,直腿擺動坐上跳箱;急行跳高)
③ 跳遠(包括:立定跳遠;「青蛙跳荷葉」游戲;助跑幾步,一腳跳起雙腳著地;急行跳遠)
(3)投擲
① 發展投擲能力的練習(包括:滾;拋;擲;投;推;撇等)
② 發展擲遠能力的練習(包括:原地及自然跑幾步肩上投擲;原地及自然跑幾步背後過肩投擲;推擲實心球等)
③ 發展投准能力的練習(包括:固定目標投准;活動目標投准)
4.田徑的教與學法
(1)重視學生的體驗。在一些比較簡單動作的教學時,教師只要提示動作要領、方法與要求,對於動作細節不要提出過高、過細的要求。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引導他們自主選擇練習內容,自己參與動作演練,自我感受活動過程,主動探索練習方法和比賽戰術,讓學生在參與中獲得積極的運動體驗。
(2)精心設計練習的形式。教師要運用多樣化、游戲化、趣味化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激勵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以充分體現田徑教學的多種功能,達到全面鍛煉、愉悅身心的目的。如,在學習「搶占奔跑空間」游戲時,可採用多種方法完成;進行「消滅老鼠」游戲,可採用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場地完成。
(3)不斷變化練習的方式。在教學組織時,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改變練習的方式與方法,如調整練習的距離、高度、速度、重量,對前進的路線,器械的擺放,分組的形式,合作的組合等等都可以進行變化,以不斷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
(4)創設個性發展和群體合作學習的良好環境。教材中有許多發展學生個性和群體合作學習的練習,如「個人搶占空間」、「集體搶占空間」、「障礙賽跑」、「三人追拍」、「四人協作跳」和「提速火車」等等。這些活動是完成課程目標的載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體育知識、技術、技能和練習方法的傳授,更要注重對學生的個性和群體意識、群體行為的培養,如自我展示、頑強意志、互相幫助和集體精神等。
(5)體現「健康第一」的思想。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貫徹因人而異的原則,尤其是高年級女生中許多同學已進入青春發育期,更要注意安排適合她們生理、心理特點的教學內容。練習中的各種生理指標、心理狀態和同學之間的關系,都要體現「健康第一」的思想,使學生在身體、心理、社會適應方面都獲得全面和諧地發展。
(6)注意培養學生創造力和思維力。教學中教師要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揮他們的想像力,注意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如「小小設計師」是將單一的往返跑與創造性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自己設計跑步圖形;又如「青蛙跳荷葉」,是把雙腳連續向前跳的動作與蛙跳的動作相結合,讓學生通過想像,形象生動地模仿青蛙輕巧落地的動作,從而幫助他們掌握跳遠落地的緩沖動作。
(7)給學生留有自主學習的時間與空間。教材中多數教學案例都給學生留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究、發現、實踐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在這一段時間內學生是真正的課堂學習的主角,可以自由選擇學習內容,自主決定難易程度,自己掌握學習進程。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搭建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不包辦代替。
第四章 技巧與器械體操教學內容介紹
1.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學目標
水平(三)《教師用書》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材內容分為四項:技巧、支撐跳躍、低單杠、實用性攀爬。這些教材內容形式多樣,實用性強,項目較多,器械的高低、寬窄變化較大。有些動作要使身體倒置、跳起、騰空或在杠上完成一定難度的練習,甚至還有一定的危險性。在這樣的條件下引導學生鍛煉,首先能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促使他們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其次,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群體的幫助,克服種種不適、緊張等心理障礙,不僅掌握了技術動作,而且提高了學習情緒,增強了意志品質,並得到了合作學習的樂趣。同時,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嚴格遵守練習程序和群體活動規范,也為學生遵守社會公共秩序作了一次很好的演練。再次,當學習獲得成功和進步以後,學生在體驗到自我價值的時候,會產生自我展示的願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學目標有以下五條:
(1)初步掌握技巧與器械體操的內容,在單個動作基礎上,學會做組合動作。
(2)發展學生的體能,提高靈敏、協調和平衡能力,增強肢體肌肉力量,改善身體機能水平。
(3)培養學生學習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鼓勵學生展示自我,體驗在運動時的心理感受,克服膽怯、畏難等心理障礙。
(4)增強保護與幫助和合作學習的意識,體驗群體學習生活的樂趣。
(5)培養勇敢、頑強、果斷和克服困難的優良品質,幫助學生樹立安全意識,促進身體、心理的和諧發展。
2.技巧與器械體操的特點
(1)五、六年級既是小學最高的年級段,又要為即將升入初中作好各種准備,具有承上啟下的特點。五、六年級教學內容在三、四年級的基礎上,內容有所增加,難度有所提高,是三、四年級教學內容的發展、變化和重新組合。同時,五、六年級與初中一年級教學內容在某些具體的名稱上更趨於接近,體現了小學技巧與器械體操教學與初中體操教學內容相銜接的特點。
(2)隨著文化知識學習和社會經驗的逐漸增加,五、六年級學生對動作的掌握不再滿足於表面上粗略的學習,而是開始追求動作內在關系的把握,表現出教學內容的技術因素有所增加。盡管這些技術要求還是很簡單的,但反映了該階段學生學習的一種傾向。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把握傳授技術的「度」,既不能過多地追求技術細節,偏離小學教學的實際,又不能否定技術動作的規范,使學習缺乏深度。
(3)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五、六年級學生隨著年齡的增加,教學內容各個項目的力量要求增加了,如出現了以靜力性練習為主的倒立動作,單個動作和組合動作的難度和強度都比三、四年級有所加大;同時,又要注意男女生之間的差別。開始進入生長發育第二高峰期的男女生之間的生理、心理差異逐步明顯,在一些難度較大的教材中,把男女生的學習內容加以分列,男生更突出剛性,女生更突出柔性,使學習內容更適合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特點。
(4)教學內容的選取更貼近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五、六年級的技巧與器械體操教學內容有許多動作接近學生的生活,如從高處跳下,從低處跳上,攀登和爬越各種障礙,出現意外或失去重心時的應急措施等。這些貼近生活的模擬性練習,體現了教學內容的實用價值。
3.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學內容
(1)技巧
① 各種滾動與滾翻動作(包括:發展滾動能力的練習——握踝前後滾動、抱球前後滾動、夾物前後滾動、抱頭直體左右滾動、抱球直體左右滾動、抱頭屈體左右滾動、抱球跪撐屈體左右滾動、屈肘跪撐左右滾動、抱腳團身左右滾動等;發展前滾翻能力的練習——雙手握踝前滾翻、雙腳夾球前滾翻、雙手抱球滾翻、一手抱球,一手支撐前滾翻、雙手抱球肩側前滾翻、跳箱蓋上前滾翻、滾翻時低頭,以單肩支撐由高處向下前滾翻、連續前滾翻、高處跳下後接前滾翻、模擬被絆倒接前滾翻、前滾翻分腿起、慢跑急停,重心前移做前滾翻、越過障礙前滾翻、雙人「車輪」前滾翻等;發展後滾翻能力的練習——雙手握踝後滾翻、雙腿夾物後滾翻、連續後滾翻成直線、「波浪」式後滾翻、高處跳下後接後滾翻、後滾翻接球等)
② 各種簡單的倒立動作(包括:肩肘倒立——雙人配合練習、腳蹬牆成手倒立、腳蹬牆手倒立後作前滾翻等)
③ 保護與幫助下做手倒立(包括:靠牆手倒立、靠高墊手倒立、有人扶持手倒立等)
(2)支撐跳躍
① 發展支撐跳躍能力的練習(包括:原地起跳,空中分腿練習;分腿立撐練習;分腿立撐,推手挺身跳起練習;上步助跑,起跳練習;「撐駱駝」練習;助跑,起跳,支撐,分腿練習;助跑起跳,分腿跳上模仿跳箱練習等)
② 山羊分腿騰越(包括:在保護與幫助下練習;在安全條件下練習;完整動作練習)
(3)低單杠
① 發展懸垂能力的練習(包括:仰卧懸垂臂屈伸;屈臂蹲懸垂擺動;屈腿懸垂擺動;穿臂前後翻;蹲懸垂,穿杠成倒懸垂;高杠屈臂懸垂)
② 發展支撐能力的練習(包括:雙杠支撐移動;低單杠支撐左右移動;跳上成正撐,前翻下;跳上成正撐,上體前翻慢下成蹲立等)
(4)實用性攀爬
① 各種攀爬練習(包括:爬斜梯,跳下成前滾翻起立跳箱;攀爬2米高的障礙物;攀爬輪胎架)
② 手腳並用爬竿(繩)(包括:爬垂直竿(繩);爬斜竿(繩)等)
4.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與學法
(1)關注每一位學生,確保每個學生受益。
教學中要關注每一位學生,包括體育能力較強的、較差的和一般的學生。這里尤其需要提出的是,體育能力較強的學生往往因為成績好,並經常作為教師的助手而受到重視;體育能力較差的學生則是教師傳統關注的對象。而作為班級人數佔大多數的體育能力一般的學生,因為人數多,又沒有更多的特殊情況需要教師「操心」,會有意無意地被教師所忽視,這個現象應該引起注意並加以改進。雖然從表面上看,對體育能力一般的學生的忽視不會影響教學質量,這些學生大多數能夠完成學習任務,但從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的要求分析,這種忽視是不能允許的。因為,每一位學生都需要教師的注意、關懷和幫助。所以,教學中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要確保每個學生受益,不僅要關注那些體育能力較強和較差的學生,也不能忽視體育能力一般的學生。例如,有的教師在體育課中建立了體育委員「輪崗值日」制度,讓每一位學生在一學期都當一回體育委員。這就改變了以往體育委員由一人「承包」的做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值日委員」崗位上,學習服務、學會溝通、鍛煉自己、展現自我。
(2)注重講解、示範的啟發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講什麼、怎麼講、講到哪兒為止,都是講解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例如,技巧教學時提問學生「什麼時候交叉腿」,「轉體方向怎麼判斷」,「後滾翻推手時間和方法」。這些帶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提問,可激發學生積極思維,開動腦筋,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參與意識。講解時,還要講清動作的重點,指出難點。要防止主觀臆斷講解。還必須鑽研在課的哪一環節,用多少時間、什麼方式、怎麼精講,要隨時反饋講解的效果。還要善於運用術語,例如,教學初,可結合掛圖講解動作的術語,使學生初步了解動作術語的形象概念;演示時,可結合動作,重點提示術語,使學生看見動作後,知道「是什麼名稱,在身體什麼部位,該怎麼做」;練習中,可讓學生根據術語做出動作,使他們建立從術語到動作的聯系。
示範方法的運用也要講究啟發性。示範時,應力求穩、輕、美,使學生在動態的示範中得到健與美的享受。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習階段採用不同的示範方法,例如,練習初的完整示範或邊示範、邊講解;改進動作時的重點示範;小結時的演示性示範等。
(3)重視練習的幫助性。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練習活動,往往都是在教師或同伴的幫助下進行的。由於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學內容大多數與學生平時生活和學習的正常身體姿勢和位置不同,學生在練習時會產生不習慣的感覺;有些動作有一定的危險性,學生在練習時會產生猶豫和害怕心理。因此,練習的幫助性是學生在學習動作和鍛煉身體過程中,增強信心、增添勇氣的必要手段。同時,在互相幫助的練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與教師或同伴的互相協作、互相磋商和互相交流,把自己融入到群體之中,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體驗到對集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4)做好專門性准備活動。
技巧與器械體操教材內容對柔韌性和協調性要求較高,除了做一般性准備活動之外,教師應重點指導學生做好專門性准備活動,特別應加強頭、頸、肩、腰、腕、踝等部位的活動。
第五章 小球類和球類游戲教學內容介紹
1.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教學目標
球類活動是小學生特別喜歡的項目。孩子們都喜歡玩球、打球和賽球,著名的球星也往往是他們羨慕和崇拜的偶像。球類活動不僅具有對抗性、趣味性等特點,而且強調集體合作,靈活多變地運用各項技戰術,對鍛煉人的體力,發展社會適應能力,充分發揮個人和集體的聰明智慧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體條件的限制,難以運用成人規范的場地、器材和嚴格的規則進行球類活動。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縮小了場地與用球、簡化了規則,稱之為「小球類和球類游戲」。本章選用了小籃球、小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四項作為水平(三)的教學內容。
本章的教學目標有如下五條:
(1)通過教學激發學生參與球類活動的意識與行為,提高學習的主動性與興趣性。
(2)學習簡單的球類活動基礎知識,初步掌握簡單的球類活動基本技術和技能。
(3)發展學生的速度、靈敏與協調素質,提高與改善學生的身體機能水平。
(4)通過球類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樹立自尊與自信心。
(5)增強同伴間的合作與交流,形成關心集體、尊重對手、遵守紀律的良好體育風尚。
2.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特點
(1)在水平(二)的基礎上,提高了小球類的基本技術、集體配合和簡單規則的要求,並逐步建立戰術概念。
(2)加強了個體與群體之間的對抗性活動和游戲,逐步向小球類的簡易教學比賽過渡。
(3)球類教學內容突出了學生在教與學中的地位與作用,注重學生的運動參與、自主學習、集體意識、合作交往、情緒調控的能力培養。
(4)競技運動項目的改造,保留了球類活動的特徵,降低了技術難度要求,體現對體育文化的傳承。
3.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教學內容
(1)小足球
① 足球基礎知識(包括:小足球場地及設備規格、足球基本規則——擲界外球、踢球門球、踢角球、罰點球、任意球)
② 足球基本技術與游戲(包括:顛球與游戲;運球與游戲;踢球與游戲)
(2)小籃球
① 籃球基礎知識(包括:籃球場地及設備規格;籃球基本規則——推人犯規、拉人犯規、阻擋犯規、腳踢球違例、拳擊球違例)
② 籃球基本技術與游戲(包括:耍球游戲;傳球游戲;運球游戲;投籃游戲)
(3)羽毛球
① 羽毛球基礎知識(包括:羽毛球場地;羽毛球基本規則;發球違例的幾種情況)
② 羽毛球基本技術與游戲(包括:握拍法;耍球游戲;低手擊球游戲;高手擊球游戲)
(4)乒乓球
① 乒乓球基礎知識(包括:檯面的區域;擊球時間劃分;握拍法)
② 乒乓球基本技術與游戲(顛球游戲;擋球游戲;發球游戲;攻球游戲)
4.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教與學法
(1)五、六年級的小球類教學,教師要有目的地提高體育文化的內涵,結合教學內容介紹基礎知識,引導學生在游戲和競賽活動中學習規則,掌握安全活動的方法,以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懂得安全地參加球類活動。
(2)五、六年級學生對球類運動的學習正處於啟蒙階段,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多接觸球,讓學生在熟悉球性中提高控球能力。對場地器材條件較困難的地區和學校,可因地制宜地開發代用器材,例如可以自製麻繩球、藤球、棕球等用於小籃球、小足球活動。
(3)充分發揮球類游戲的功能,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要講究教學方法,加強學法指導,採用主題教學、情境教學等方法,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中主動、積極、快樂地學習。
(4)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合作的互動過程。教師在引導學生互相觀察、互相模仿、互相幫助的同時,應提倡師生之間共同參與,互相交流,在融洽平等的課堂氛圍中師生共同發展,共同提高。
(5)在向學生傳授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例如,針對小球類活動對抗性較強,運動量較大的特點,教師可引導學生體驗身體疲勞時的心理感受;針對小球類活動對熟悉球性、控制球能力要求較高的特點,教師可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樹立自信、自強,培養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針對小球類活動的群體性特點,教師可在活動中加強學生同伴和群體之間的協作配合,以增強他們對人際和社會交往的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