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提問方法

小學數學提問方法

發布時間:2020-12-12 18:39:02

小學數學提問

解設x年後
43+x=3(11+x)
43+x=33+3x
2x =10
x =5

❷ 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有效的提問

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有效的提問
一、提出背景
課堂提問是教師教學的重要手段和教學活動的有機組合部分,是「有效教學的核心」,課堂提問是實現師生互動的重要手段,是實現師生之間溝通和理解,培養學生獨立人格和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信息輸出與反饋的紐帶,是教師組織、引領和實施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學行為。
然而,由於諸多原因,目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作用發揮的遠遠不夠,提問的有效性差的問題顯得相當突出。提問隨意,缺少針對性和啟發性;提問封閉,不能很好地促進學生思考問題的針對性與完善性;提問脫離,欠缺站在孩子角度設計問題經驗;提問單向,提問只是教師的專利,孩子只處於被動回答狀態,沒有留給孩子足夠思考、有效質疑的空間;沒有充分考慮提問的整合及彈性。總之,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低效提問、無效提問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數學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怎樣優化教師的課堂提問,啟迪學生思維,在教學中我有幾點粗淺的體會。
二、有效提問的基石——精心預設問題
課堂有效提問的基石在於事先預設一個適宜的問題。課前精心的預設,能讓教師更好地駕馭課堂。而一個適宜的問題往往能讓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輕松掌握重點,突破難點。那麼如何設計一個適宜的問題呢?
1、問在學生興趣點上
根據學生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教師要把握教學目標,依據教材,構思既有知識情趣,又能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的問題。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如一位老師在教學「圓的認識」中,巧妙地設立了三個問題:「你們見過的自行車輪是什麼形狀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車輪嗎?為什麼?」「那麼橢圓形的行不行?」隨著這幾個新奇問題的思考、討論,學生思維逐步接近圓的本質,思維狀態積極興奮。
2、問在學生最近發展區
《學記》中說:「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也就是說我們要充分了解、熟悉、預估學生的學習水平。設計的問題要與學生的智力和知識水平相適應。如果問題過難,學生望而生畏,就會挫傷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如果問題過易,學生不動腦筋就能輕易解答,也就無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現代教學論研究認為:提問最好問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最近發展區」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戰性,將學生思維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不達」的憤悱境界,在學生大腦中形成一個個興奮中心,促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相關舊知來積極探究。對於難度較大的問題,可將其分解,依據「最近發展區」理論,創設階梯式問題情境,形成一定坡度,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層層推進,導引學生思維一步步延伸、擴展。
3、問在學生有疑難處
教師應認真研究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重點,尤其是難點處。對於教材的難點,教師要認真思考設計什麼樣的問題、設計幾個問題,才能更好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如李老師在教學《倍數和因數》一課時,難點之一是讓學生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李老師先放手讓學生學習找一個數的因數,然後啟迪思考:「怎樣找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做到有序呢?」接著讓學生討論、交流、促成了學生對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進行優化處理、提升,並培養了學生方法表達的完整性、有效性。
三、有效提問的關鍵——遵守提問的原則
1、遵守提問的啟發性原則,激發學生積極思維
孔子雲:「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要想使我們的課堂提問進入這種境界,就必須用好、用足啟發性原則。使我們提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探索性、有一定的思索空間,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探究知識本質的願望,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思維。 我們要相信學生的生活中積累是厚實的,學生的想像力是不可估量。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能促使使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大膽想像。產生一種「欲罷不能,躍躍欲試」之態。讓思維的火花、智慧的靈感充斥課堂中。
2、遵守因材施教原則,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孔子早在兩千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些都要求我們在課堂提問中,要面向全體,因人而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問要「量身定做」、提問要「量才而問」。在剛才這節課中,難度較大的問題李老師選擇由優等生回答,一般的讓中等生回答,較容易的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回答。這樣,每一個問題對於回答的學生來說都屬於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蘋果。實踐證明,這樣因人施問對培養各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對破除中差等生對提問的畏懼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3、遵守及時評價原則,享受成功的喜悅
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經常看到有的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後,就讓其「坐下」並立即轉入下一項活動;有的甚至不「請」其坐,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使學生處於尷尬境地。學生回答的到底對不對,好不好,教師自己知道。學生回答後,教師一定要對其作出適當的評價。對回答正確而且有獨到見解的學生,教師不應吝嗇自己的「大拇指」,應給予必要的甚至放大的贊揚。如在李老師剛才的課中,她及時對學生的回答作出鼓勵性的評價。而對於回答不夠全面的同學,老師也能給予充分的肯定,並進一步啟發學生全面考慮問題。而對於回答錯誤的學生,老師在不傷學生自尊心的前提下,應進一步進行追問,逐步啟發學生得到正確答案。
四、有效提問的技巧
(一)、提問要適時
教師在課堂上要選擇合適的時機提問,才能使教學靈活有效。這個時機主要是:
1、是在學生學習情緒需要激發調動的時機。一般教學一開始,學生的情緒大多處於平靜、期待的狀態。要讓學生馬上進入本節課的情境之中,就有必要設計一些新穎有趣的問題來導入。
2、在學生的學習出現盲區、概念不明或者思維出現阻礙時,教師要及時以問題加以引導疏通。在剛才的課中,在學生學習了倍數和因數的關系後,李老師及時出示:在「6×3=18中,3和6是因數,18是倍數」的判斷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倍數是兩個數之間的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必須說誰是誰的倍數,因數也同樣如此。而在35÷7=5這道除法算式中,使學生明白乘法和除法是一種互逆的關系,溝通了它們之間的聯系;通過這兩個問題使學生鞏固了剛剛獲得的對倍數和因數的認識。
3、在學生自我學習感覺滿足的時侯。每當一堂課的教學任務快要完成或已經完成的時候,學生會有思維活動暫停的狀態。此時,教師需要提出一些拓展性的問題,啟示學生知識是無止境的,需要不斷探索和研究,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得到更好的發。李老師在課的結束時,提出:生活中許多現象與我們學習的「倍數和因數」的知識有關,課後同學們可以利用今天所學的知識探索一下「1小時等於60分」的好處。這個拓展性的問題促使學生將剛學到的知識進行自我梳理、溝通知識間的聯系,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又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二)、提問要有針對性。
課堂提問不在於數量的多少,不在於表面的繁榮,而在於問題要有質量,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又要針對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提出的問題要能展示知識的內在聯系。課堂提問的目的或促進學生的思維,或幫助學生思考,或有利於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是評價學生、檢查學生、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師設計課堂提問要有指向性。如果教師不能在教學中設計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一昧地在「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中轉圈,那麼學生的思維也只能在膚淺的表面打轉,日漸形成淺嘗輒止的思維陋習,嚴重製約思維的良性發展。因此根據教學實際設計具有一定思維含量的課堂提問,教師責無旁貸。
(三)、提問要注意問題的生成性
老師不僅要會問,還要會聽,課堂生成問題往往是在學生的回答中產生的。強調了問題的生成性,並不等於教師不要預設,而是強調更多的預設。在備課時應該根據知識特點設計好課堂教學的關鍵問題,圍繞這些主幹來預設學生學習活動過程,設計好預計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可能生成的問題。我們要研究的是如何預設的不留痕跡,如何在教師很高超的預設下,使學生感到自己的主動創造很多。優秀的課堂教學活動,應該是在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又生成問題的過程。如:一位老師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中「二分之一」這一環節時,有個學生把4個蘋果平均分成了2份,塗了其中的1份(2個),她介紹自己的作品時說「這是1/2。」立刻就有學生反對說:「不對,這是2/4」。學生一下子分成了兩派,教師沒有慌,他靈活地利用學生的生成資源問:「1/2表示什麼意義?2/4呢?」。在進一步明確了分數的意義的前提下,學生自然而然明白了剛才分法的分數表示法。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我們教師要學會善問、巧問,才能誘發學生的「內驅力」,只有充分發揮提問的教學功能,使課堂提問具有更多的靈活性和有效性,才能最終促使學生思維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才能讓課堂真正的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使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❸ 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提出的方法和途徑

1、營造和諧氛圍,鼓勵學生「敢問」
在教學中,要解放學生的大腦,讓他們敢想;解放學生的嘴巴,讓他們敢問。由疑引發好奇心,由好奇引發需要,因需要而進行積極思考,進而促進學生不斷發現問題。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對於感興趣的事物總想向個「為什麼」、「是什麼」、「怎麼辦」,有著強烈的問題意識,這種問題意識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取決於是否有適宜的環境和氛圍。因此,教師要時時注意在課堂教學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要尊重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充分尊重愛護學生的問題意識。課堂教學中應積極提倡:答錯了允許學生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許補充;沒想好的允許再想;甚至必要時允許學生不舉手發表意見。對於學生萌發的各種問題,或是學生提出的不著邊際或不切主題、奇思異想的問題,教師應以和藹的態度積極引導,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啟發學生開動腦筋,不迷信教材、教師,敢於發表個人見解,闡述個人評價意見,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勇氣和習慣。
2、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會問」
學生只有主動地學習,才會善於發現問題,也只有不斷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才是創造地學習,否則學生永遠是一個被動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創設情境,組織學生找出規律的材料,便於學生探索、實踐、發現問題。
(1)創設趣味情境
教師可根據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為他們提供豐富的背景材料,採用競賽、猜謎、講故事等形式創設趣味四溢的問題情境,激發他們的探索慾望,引導發問。
(2)創設生活情境
現實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數學問題。豐富多彩的現實世界對孩子而言就隱藏著無數個「為什麼」。數學實踐活動立足於「面向全體」和「全面發展」上,給學生提供了發問契機。實踐活動中問題開放和條件不唯一的情境給他們提供了更多的探索時間和更大的探索空間。
3、指導提問方法,使學生「善問」。
小學生正處於一種「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未不能」的認知狀態中。由於沒有掌握好找問題、提問題的方法和技巧,課堂上學生往往不知從哪裡入手提問,不知提什麼樣的問題,即便是提出的問題大多質量不高。因此,要使學生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提問方法的指導,促使學生提問能力的提高。
(1)學會聯想,在知識的「產生點」上提出問題。
聯想是創造思維的一種重要方法。在教學中啟發學生開展合情合理的聯想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發現事物規律的突破口。幫助學生把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應用到新的情境中,促進發現新的規律和方法。任何新知識的學習,總是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進行的。美國的奧蘇貝爾認為:在教學活動中,教學活動是否有效,主要看新的學習內容能否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原有的適當的知識系統建立實質性的聯系。所以,教師要善於從與新知識相關的若干個知識點中,選擇新知識的發生、發展處,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
(2)學會猜測,在知識的「結合點」上提出問題。
猜測是發現的先兆,不是信口開河,隨心所欲的盲目瞎猜,而要憑借自己的主觀願望和知識背景,通過想像,估計和預測,大膽地提出問題的假設答案,而後對猜測的結果進行邏輯和實踐的驗證。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了解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在一些容易忽視,容易混淆的地方,努力的創設啟發問題的情境,恰當的誘使學生意識到所學新知識同原有認知結構聯系。從而有的放矢的提出問題。
(3)學會質疑,在自己的「不明白」處提出問題。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頭腦中定會存在著許多疑問,我們應充分挖掘他們的這些疑問,我們要培養學生學會用懷疑的目光去看待事物,從中發現問題,尋找真正的真理。在平時的教學中,重視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只要有問題,有疑問就讓學生大膽的提出。
4、注重課堂教學中的反思,讓學生「好問」。
所謂反思,就是通過批判、推斷、概括、抽象化思維活動,將新知識在頭腦中進一步完善、豐富和系統化。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不斷反思,不斷進行數學思考的能力。
按照「傳道、授業、解惑」的古訓,教師要有反思教學的意識,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策略,以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❹ 小學數學教學如何注意提問技巧

加樂中心學校 數學 王發東在數學課堂中,怎樣組織教學,其中有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如何設計提問。設計出好的問題適時的提出,可以使整個課堂環節清晰,條理更加清楚。課堂提問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幾乎在每堂數學課中都有所採用。它常常是教師通過最初的提問引導出學生最初的反應和回答,再通過相應的對話和交流,引出教師希望得到的答案,並對學生回答予以分析和評價,課堂提問的作用在於:首先,可以激發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利用已獲得的信息,主動地開展聯想,積極思維。其次,可以獲得教與學的反饋信息,同時通過師生之間對話交流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這就要求我們在上小學數學課時,設計好提問的技巧。課堂提問是貫徹教學意圖、師生之間進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小學教學中,恰當的提問,對於准確了解教育對象,開發學生智力,啟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檢查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都有積極的作用。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掌握課堂提問技巧。 新知識往往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引申和發展的。在舊知識向新知識過渡的時候,教師通過設計適當的鋪墊性提問,可以啟發學生運用遷移規律,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達到舊知識向新知識過渡的目的。學生的思維能力只有在思維活躍的狀態下,才能得到有效的發展。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防止所提的問題含糊不清,過難、過偏或過於簡單;要做到「問」而生「思」,「答」有所「得」,收到啟發學生思考,開拓學生思路,發展聯想的效果。針對教學重點設計啟發性提問,既能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斬理解,又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針對教學難點,設計指導性提問,可以啟迪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思考方法,達到深刻理解知識的目的。例如教學圓柱體體積時,可針對圓柱體體積公式推導出這一教學難點。 我們作為農村教育者還要考慮到農村學生思維的局限性,提問時要注意問題的深淺程度,不能提過於難的問題,這樣不利於學生思維的活躍。

❺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問有那幾種類型

課堂提問是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啟發式教學的一種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學」的核心。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是十分重要的。提高課堂提問技術的應用水平教育心理學提示:學生的思維過程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古語亦雲:學想於思,思源於疑。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哈爾莫斯說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創新。由此可見,提出一個好的數學問題是增強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重要環節。下面談談有效提問的幾種類型: 一、激趣式提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恰當的提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求知慾,成為「好知者」,自覺投入學習。一石激起千重浪,此處之石即教師之「問」,激起之浪即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啟發式提問。 提問啟發,把握時機最重要。因此要求教師熟悉教學內容、了解學生,准確把握教學難點,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洞察學生心理,善於捕捉時機。提問啟發,切中要害、循循善誘是關鍵。哪些地方學生易於產生疑惑?為什麼會存有疑惑?如何旁敲側擊令其去疑解惑?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認真思考,精心設計。 三、聯想式提問。 與啟發式提問一樣,聯想式提問的意義 在於引發學和思考,不同的是:啟發式提問注重啟,注重思維廣度的拓展,聯想式提問注重思維縱向的延伸。 四、比較式提問 這是種很直接直觀的提問方式。 例如在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一課,在引出面積單位時,教師先何做好鋪墊:8個同樣大小的小方格組成了一個長方形,16個同樣大小的小方格組成一個正方形,10個同樣大小的小方格組成了一個三角形。學生判斷大小,得出:正方形面積>三角形面積>長方形面積。接著,教師又出示了一組數據,三角形面積為10,長方形面積為6,正方形面積為4。學生再次判斷:三角形面積>長方形面積>正方形面積。學生進行討論分析後,反饋在組成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小方格大小不同的情況下,面積大小是不能判別呢。這一突如其來的分析,一下子引到了面積的單位,使課堂思路能夠順利的繼續下去。 總之,課堂提問的技巧還有很多,如驅導式提問、連環式提問--問題環環相扣,層層推進;發散式提問--以一個問題為中心,引發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誘思式提問等等。教師只有認真鑽研,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各種提問方法,才能使用權學生積極探討知索知識源泉,自掘知識寶藏。才能把學生帶入到思潮如海的新境界,讓學生饒有興趣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使課堂教學藝術化,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❻ 小學數學課堂怎麼有效提問

一、課堂提問現狀反思
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方法之一。經過教師精心設計、恰到好處的課堂提問,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燃起學生對知識的探究熱情,從而極大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但在日常教學中,教師的課堂提問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1. 提問「只顧數量,不求質量」。課堂中過多的一問一答,常常使學生缺少思維的空間和思考時間,表面上很熱鬧,但是實際上學生處於較低的認知和思維水平。
2. 答案被老師完全控制。有時候,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即使給了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但是仍然會很不放心地打斷學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個人的評價,左右學生個人想法的表達。
3. 候答時間過短。學生回答問題需要醞釀和思考的時間,教師在極短的時間就叫停,學生的思維無法進入真正的思考狀態。
4. 不注重利用課堂生成資源。教師不僅要會問,而且要會聽,會傾聽學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資源,否則,問題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
上述問題的存在,嚴重製約著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無效。
二、有效提問的教學策略
有效提問是相對「低效提問」和「無效提問」而提出來的。所謂「有效」,《現代漢語詞典》對其解釋是:「能實現預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且這種回應或回答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學習,由此獲得具體的進步和發展。
有效提問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有效的問題;二是有效的提問策略。為了達到「教學過程最優化」,充分體現課堂提問的科學性與有效性,我們在實踐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備教材要「懂、透、化」
這一點是絕大多數老師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卻是我們每個老師需要反思的。筆者認為,對教材的研究,要達到「懂、透、化」的目標。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們才能分清哪些問題是基礎性的問題,我們就可以用「是什麼」「怎麼樣」來提問;哪些問題是拓展性問題,我們就可以用「你是怎麼想的」來提問;哪些問題是探究性問題,有必要讓學生討論、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統性、重點和難點,做到透徹掌握,融會貫通。
「化」,就是要使自己不僅能夠站在教師的角度,而且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體會、感受學生的學。只有做到這樣,教師才能游刃有餘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
2.備學生要 「實」
我們常說,「我們教師備課,不僅要備教材、備教法,而且要備學生、備學法」。
所謂「實」,是指教師必須深入實際,了解自己所教學生的基礎知識、接受能力、思維習慣,以及學習中的困難和問題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學生,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問,恰當地把握問題的難易度,使得提問更加有效。
比如,筆者在執教三年級數學第五冊「可能性」一課時,針對可能性有大有小這一知識點,想在課堂教學中加入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成語,這些成語能夠巧妙地體現可能性的大小。第一次試講,本以為很簡單的成語,很多學生竟然沒有聽說過,更別說聯系數學內容了。下課後,我及時反思自己,找來一部分學生,和他們聊天,了解他們對成語的認識和掌握情況。最後,我根據學生的情況,調整了要提問的成語內容。再上課時,學生很順利地解釋了成語的內容,同時緊密聯繫到了課上所學的內容。課下,不少學生都對這一環節印象深刻,追著老師想要再說說。
3. 提問過程要突出學生主體
思維來自疑問。一般教師只看到讓學生解答疑難是對學生的一種訓練,其實,應答還是被動的。要求學生自己提出疑問,自己發掘問題,是一種更高要求的訓練。教師在設疑時應設法讓學生在疑的基礎上再生疑,然後鼓勵、引導他們去質疑、解疑。從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經常會很自然地問一問學生:「還有什麼問題嗎?」學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沒問題。」如果總是「沒問題」,那這一現象就極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問題」了。對任何一個數學問題的認識,都永遠不可能所有的人始終保持在同一個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學得輕松的,也有學得困難的。也就是說,應該「有問題」。
「沒問題」的問題,反映了教師的一種教育觀念,似乎只有順順利利的一節課才是好課。其實不然,課上的這種「順利」,只會培養出唯書唯上的人,不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課上的這種「順利」也會使學生缺少一種精神,一種實事求是、刨根問底的精神。
那麼,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
(1)改變觀念,樹立「問題」意識。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數學修養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問題意識。因此,培養學生敢於提問題、善於提問題的習慣和能力,是數學教師肩負的責任之一,也是評價數學教學質量的標准之一。
(2)為學生創造機會,使學生去思、去想、去問。教師不僅要在每節課堂上創造質疑機會,還要使學生真正開動腦筋想問題,能提出有

❼ 國內小學數學有效提問的原則有哪些

隨著新課程改革實驗的逐步深入,一些課堂教學問題也隨之出現.下面針對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分別加以分析,以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1. 情境創設不...

❽ 小學數學課堂如何提問及案例分析

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有效的提問
一、提出背景
課堂提問是教師教學的重要手段和教學活動的有機組合部分,是「有效教學的核心」,課堂提問是實現師生互動的重要手段,是實現師生之間溝通和理解,培養學生獨立人格和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信息輸出與反饋的紐帶,是教師組織、引領和實施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學行為。
然而,由於諸多原因,目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作用發揮的遠遠不夠,提問的有效性差的問題顯得相當突出。提問隨意,缺少針對性和啟發性;提問封閉,不能很好地促進學生思考問題的針對性與完善性;提問脫離,欠缺站在孩子角度設計問題經驗;提問單向,提問只是教師的專利,孩子只處於被動回答狀態,沒有留給孩子足夠思考、有效質疑的空間;沒有充分考慮提問的整合及彈性。總之,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低效提問、無效提問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數學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怎樣優化教師的課堂提問,啟迪學生思維,在教學中我有幾點粗淺的體會。
二、有效提問的基石——精心預設問題
課堂有效提問的基石在於事先預設一個適宜的問題。課前精心的預設,能讓教師更好地駕馭課堂。而一個適宜的問題往往能讓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輕松掌握重點,突破難點。那麼如何設計一個適宜的問題呢?
1、問在學生興趣點上
根據學生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教師要把握教學目標,依據教材,構思既有知識情趣,又能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的問題。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如一位老師在教學「圓的認識」中,巧妙地設立了三個問題:「你們見過的自行車輪是什麼形狀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車輪嗎?為什麼?」「那麼橢圓形的行不行?」隨著這幾個新奇問題的思考、討論,學生思維逐步接近圓的本質,思維狀態積極興奮。
2、問在學生最近發展區
《學記》中說:「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也就是說我們要充分了解、熟悉、預估學生的學習水平。設計的問題要與學生的智力和知識水平相適應。如果問題過難,學生望而生畏,就會挫傷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如果問題過易,學生不動腦筋就能輕易解答,也就無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現代教學論研究認為:提問最好問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最近發展區」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戰性,將學生思維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不達」的憤悱境界,在學生大腦中形成一個個興奮中心,促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相關舊知來積極探究。對於難度較大的問題,可將其分解,依據「最近發展區」理論,創設階梯式問題情境,形成一定坡度,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層層推進,導引學生思維一步步延伸、擴展。
3、問在學生有疑難處
教師應認真研究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重點,尤其是難點處。對於教材的難點,教師要認真思考設計什麼樣的問題、設計幾個問題,才能更好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如李老師在教學《倍數和因數》一課時,難點之一是讓學生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李老師先放手讓學生學習找一個數的因數,然後啟迪思考:「怎樣找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做到有序呢?」接著讓學生討論、交流、促成了學生對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進行優化處理、提升,並培養了學生方法表達的完整性、有效性。
三、有效提問的關鍵——遵守提問的原則
1、遵守提問的啟發性原則,激發學生積極思維
孔子雲:「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要想使我們的課堂提問進入這種境界,就必須用好、用足啟發性原則。使我們提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探索性、有一定的思索空間,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探究知識本質的願望,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思維。 我們要相信學生的生活中積累是厚實的,學生的想像力是不可估量。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能促使使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大膽想像。產生一種「欲罷不能,躍躍欲試」之態。讓思維的火花、智慧的靈感充斥課堂中。
2、遵守因材施教原則,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孔子早在兩千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些都要求我們在課堂提問中,要面向全體,因人而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問要「量身定做」、提問要「量才而問」。在剛才這節課中,難度較大的問題李老師選擇由優等生回答,一般的讓中等生回答,較容易的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回答。這樣,每一個問題對於回答的學生來說都屬於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蘋果。實踐證明,這樣因人施問對培養各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對破除中差等生對提問的畏懼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3、遵守及時評價原則,享受成功的喜悅
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經常看到有的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後,就讓其「坐下」並立即轉入下一項活動;有的甚至不「請」其坐,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使學生處於尷尬境地。學生回答的到底對不對,好不好,教師自己知道。學生回答後,教師一定要對其作出適當的評價。對回答正確而且有獨到見解的學生,教師不應吝嗇自己的「大拇指」,應給予必要的甚至放大的贊揚。如在李老師剛才的

❾ 小學數學提問!!!

123456789 去掉前八位
10111213141516171819 去掉前17位
20212223242526272829 去掉前17位
30313233343536373839 去掉前17位
40414243444546474849 去掉前17位
50515253545556575859 去掉前17位
60616263646566676869 去掉前7位 一共去掉了100位
得最大的多位數為 99999936465666768697071...9899100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提問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