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生活中的小學數學

生活中的小學數學

發布時間:2020-12-11 22:03:19

『壹』 小學四年級生活中的數學知識

1、加來法:把兩個數合並成自一個數的運算.
2、減法: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3、乘法:求相同加數和的簡便計算.
4、除法:已知兩個因數的積和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小數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四則運算順序相同.
分數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四則運算順序相同.

『貳』 小學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舉例)

1、生活中的分工問題

創設情境:要求每個學生拿出9個桃子放在盤子里,每盤放的個數一樣多,有幾種放法,可以放幾盤。由此可知有以下五種:

(1)每盤放3個,9÷3=3(盤);(2)每盤放9個,9÷9=1(盤);(3)每盤放2個,9÷2=4(盤)多1個;(4)每盤放4個,9÷4=2(盤)多1個;(5)每盤放5個,9÷5=1(盤)多4個。

2、交水電費的計算

李大媽交水電費帶回一張發票,換衣服時忘了取出,不慎搓洗掉一角,能看到的數據如下:電160度,水25噸,每噸1.70元,總共交了138.5元。

由此可計算出所交的水電費數額。根據等量關系:總費用-水費=電費,列式算出(138.5-1.70×25)÷160=0.60元。

3、計算商品價格

在超市或商場購物時,利用買一贈一、打折等活動可以進行計算,根據價格x折扣可以計算出商品的實際價格。

4、比較商品價格高低

到不同的超市或商店摘錄、調查打聽同一種商品的價錢,再自由比較各種商品的價格高低,用「>」「<」或「=」連接,最後把所有商品的價格從高到低依次排列,可以得出最便宜的店鋪進行購買。

5、了解運動比賽名次

在運動會等比賽開展時,可以根據短跑時間、跳遠距離、跳高高度等進行比較,通過大小數進行比較得出排名和比賽名次。

『叄』 生活中的小學數學問題

重疊2厘米,重疊3厘米,重疊4厘米,縮短8厘米、12厘米、16厘米;
紙筒側面接頭處重疊長度的變化與橫截面周長的變化規律為:4倍;
成正比例關系

『肆』 小學數學找生活中的數.

第一種,表示學號,例如,我的學號是5號.第二種,我家有10雙筷子,表示數量.第三種,我參加長跑比賽,我的號碼是8號,表示序號.第四種,1+2=3,表示數字答案.還有很多,不過我想你應該夠用了,望採納.

『伍』 小學數學35 +20能解決生活中的什麼問題

可以解決很制多事情。比如說算賬。你去超市裡買了兩個東西,一個35元,一個20元,那麼你付錢的時候就要付35+20=55元。
還可以算年齡,比如說一個人今年35歲,他有一個叔叔比他大20歲,那麼他叔叔就是35+20=55歲。
還可以算路程,比如說你們出去拜年,從家開車到阿姨家裡走了35公路,從阿姨家出來又開車到舅舅家裡又走了20公里,那麼一共就走了35+20=55公里。
還可以算很多很多東西。你可以自己想一下。

『陸』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

新課改的《數學課程標准》提出「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這就要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現狀及其可能性
(一)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現狀
在實習中,我發現農村的小學數學教學狀況不容樂觀,很多做法不符合新課改的理念。由於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應試教育的存在,在小學教學中,還是以書本上的知識傳授為主,還是讓學生在解答數學作業時力求獲得標準的唯一的答案。兒童過早的、過度的被老師按在數學的符號堆里,整天做數學題,但不知數學與生活有什麼聯系。因此,在現實中遇到數學問題時不會解決,只是學了一些死知識,阻礙了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
(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可能性
當前小學數學的新教材與以前的教材有著天壤之別,更加註重與生活的聯系,與學生的親身體驗相聯系。《數學課程標准》也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強調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從他們提供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驗數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其實數學本來就源於生活,用於生活。
1、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新課改的要求
從古到今,數學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密切。我國古代的《九章算術》中就出現了「雞兔同籠」等實際問題。現在,數學與實際生活聯系越來越密切,應用性越來越強。新課標數學實驗教材的練習設計也反映這一特點,其中有許多與現實生活及其它學科密切聯系的習題,如市場營銷、銀行貸款、股票行情、計程車費、統籌運輸、電腦上網等問題。下述的幾個例子就反映數學來源於現實生活,又服務於現實生活的特點,體現數學的應用性。陶行知說:「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並真正成為教育」。數學教學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現在是否培養了學生的數學能力,而數學能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現在學生能否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如何使學生「領悟」出數學知識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能用數學眼光去觀察生活實際,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應成為我們在數學教學中應重視的問題。
例如,在新課標數學實驗教材第七冊《教育儲蓄》一節,課後設計如下練習:為了使貧困學生能順利完成大學學業,國家設立了助學金貸款,助學金貸款分0.5-1年期,1、3年期,?3-5年期,?5-8年期四種,貸款的利率分別為5.85%,5.95%,6.03%,6.21%,貸款利息的50%由政府補貼,某大學一位新生准備貸6年期的款,他預計6年後最多能一次性還清20000元,他現在至多可貸款多少元?這個例子是現實生活中常見的銀行貸款的問題,體現知識與學生生活、社會生產密切聯系的特點。教學中選用類似的習題,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拓展學生的視野,有利於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符合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特點
學生的數學學習是一種符號化的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的經驗相結合的一種學習過程。兒童頭腦中的數學往往就是生活中的再認,概念從生活實際引入,問題從實際得出,最後再回歸現實。兒童學習數學是不斷地提出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來源於數學知識內部或者來自生活中(數學外部),要創設問題情境,把問題放在最近發展區。兒童的數學學習是一種思維活動。數學學習的本質是孩子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能力的思維活動。思維能力的發展從動作思維過渡到形象思維,再過渡到抽象思維。形象思維有「透視」作用,和抽象思維互補、共振。因而,要加強數學生活化,才能使學生更好的學數學。
例如,一位教師教學國標本一年級第二冊數學「統計」一課,本來「統計」知識對於一年級小學生來講是很抽象的,但這位教師從小學生生活經驗入手,課始首先設計讓學生統計各種熟悉的幾何圖形的個數,要求一個同學拿圖片,一個同學作紀錄,可以用你喜歡的方法記下各種圖形的個數。課中讓學生分四組統計文具盒裡各種文具的個數,統計收集來的一個月的天氣情況,每一項統計活動學生都積極地投入,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統計任務。在這些活動中不僅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了培養,而且潛移默化地受到了統計思想的熏陶。經過小組匯報交流,又使得統計中對數據的整理與歸類的思想得到進一步強化。整個統計過程學生好像置身於親切自然的游戲環境中,學得輕松愉快。這樣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使學生輕松愉快的學習。
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與生活的精彩描述。由於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的特點,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要特點,對周圍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對生活的問題很感興趣,很想了解生活、熟悉生活。因此,數學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會使學生更喜歡數學,願意學數學。
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學習數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形成合理的邏輯思維能力,利用數學思想數學概念來改造我們的現實生活,因此小學數學生活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把課堂教學中的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建立起緊密聯系,一直是我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努力方向。《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通過加強過程性、體驗性目標,以及對教材、教學評價等方面的指導,明確了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從而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並且採用多種評價方式,促進學生的發展等等方面都作了詳細地闡述。這些闡述都體現了數學教學要生活化。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就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聯系生活,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努力的體現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真正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的無窮趣味,體驗到數學的魅力。
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在於找到數學學習的起點,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已有經驗的支撐,幫助學生內化所需掌握的知識。
三、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施
(一)在生活化過程中學習數學知識
建構主義的認識論從哲學的角度指出:「在現實世界中,可以通過我們的感覺和經驗構造我們的學習,也就是人類適應經驗的過程,是知識增長的過程。」這就是說,從學生生活出發,從學習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學生才能真正學習數學知識。如在學習加減法的一些簡便演算法的時候,可以概括成四句話:「多了要減,少了要加,多減了要加,少減了要減。」對於這個算理的概括,看似十分的精練,實則不然。一些學生在運用時常常出錯,究其原因,恐怕是規律的產生脫離了學生的經驗結構。如果我們換一種方法,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購物引入,比如:小方帶了195元錢,買了一個書包用了98元。問:小方該怎樣付款?他還剩多少錢?學生有過類似的經驗,他們大都會說小方先付100元,營業員找回2元,他還剩(95+2)元,然後再將上述生活問題進行數學化,即195-100+2,於是,對於195-98這類的簡便運算,學生就掌握得牢固了。
再如,首次教學5+9*2這類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時,是教師直接把「先做乘法再做加法」運算順序告訴學生,還是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抽象概括,其效果大不一樣。教學這一內容時,可以這樣進行:展示生活情境,出示一個標價為5元的鋼筆和標價為9元的書,詢問總價。然後再加1本書,標價也是9元,問:「現在這些物品多少錢?」學生列式是5+9+9或5+9*2。討論「5+9*2」怎樣算?有的學生說先算加法,有的說先算乘法。當學生的意見趨於統一時(有相當一部分是根據結果推算運算順序)。教師應立即追問為什麼先算9與2的積,請根據具體的事例說明。在具體事例中讓學生抽象概括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二)捕捉「生活素材」,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是抽象的,數學的學習是枯燥的。特別是學習計算,學生的情緒更低。為此結合教材特點,學生特點,以及學生的生活環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在情境中掌握,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例如,在學習《年月日》一課時,我就謎語引入創設情境,「有兩個寶寶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脫一件,等到年底剩張皮」這是什麼呢?學生好奇心被激發了,爭先猜出了謎底(年歷),這時候,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在旺盛的求知慾的驅使下,興趣盎然地學習新課程,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又如教學「乘法口算」時,教學前,對校門外的小商家進行調查,並選擇合適的數據在教學中使用。上課時,老師問:「你們喜歡吃哪家的早飯?吃什麼?」上數學課,討論早飯的問題,學生興趣很高,紛紛發言,有的說:「我喜歡吃李家的麻醬燒餅。」老師出示調查數據:「昨天早上,他家賣了54個,4元一個,你能算出他家收入多少錢嗎?」學生不但列出算式,計算出得數,還給大家講出他是怎樣算的。就這樣,學生在說笑、討論、爭論、商量中,不但學會了乘法口算,還對各家經營進行了評價,並提出有些食品怎樣改進會更受歡迎等,最後大家一致認為:在小攤上吃雖然快、省事,但不衛生。有些學生商量說:「如果他們小商家聯合蓋間大房子,都在大房子里做飯,我們在大房子里吃飯就好了。這是他們今天的想法,也許明天在他們那裡會變為現實。
(三)回歸「生活天地」,提高數學應用能力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任何功課的目的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即孩子自己會學,學了會用,會解決實際問題,光紙上談兵是沒有用的。數學教學如能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加以演練,會有利於實實在在地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身邊,讓學生認識生活中充滿了數學,生活真有趣,數學真有趣。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常常是整合著各類信息而綜合顯現的。我們可以將其引入課堂,讓學生在接近實際情境的實踐活動中去解決數學問題。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可以模擬超市購物這一生活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買賣東西」。通過識別商品,看標價,付錢,找錢等活動,使學生初步學會識別假幣,懂得要愛護人民幣和節約用錢的道理,從而也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又如,在教學「相遇問題」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操場上去模擬同時相向、同時同地反向、相遇、同地同向、追上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對相遇問題中常見的專用術語有了清晰的認識後,理解和掌握算理,解法也就水到渠成了。這種模擬生活的實踐活動,使學生感到數學的優越性,體會到數學與社會的關系,懂得了數學的真正價值,提高他們真正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
(四)設置「生活背景」,培養學生數學意識
當學生掌握了一些數學知識後,可讓學生充當某些角色,如營業員,裝潢工人,車間工人,調度員等。當他們運用學到的知識去學著安排生活。如學習了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後,讓學生當空調零件裝配車間主任,合理安排各組人員人數的編排,使生產效率最優化。當學習了組合圖形面積計算後,讓學生作為土地管理人員去安排各農家宅院的用地面積。在這樣一個以參與者身份進行活動的過程中,既提高了學生運用知識的興趣,又培養了實際計算、測量能力。在體驗活用知識的快樂中,他們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得到了鞏固,教師只有把學生真正帶到生活中去,將課堂中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聯系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美和創造的美。
此外,「讓生活中的數學更語言化,數學中的語言更生活化」在21世紀現代數學教學中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語言是思維的外殼,也是思維的結果,兩者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數學概念本身高度抽象概括,與兒童的認識能力不相符。所以要鼓勵學生課堂中多講、多問,是數學符號具有兒童化的語言功能。如果思維已生活化了,語言仍依據書本上的文字,未免有些教條,不利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生活化的數學語言更貼近兒童生活,畢竟學生才是課堂上的主體。
綜上所述,我認為數學教師的任務歸根結底是把枯燥抽象的知識更兒童化、生活化的設計引進課堂。正如,數學巨匠康托兒所說:「數學的精髓在於自由。」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生活本身又是一個巨大的學生課堂。我們的數學教學中處處有生活的道理。數學課堂只有再現數學知識與自然科學,人類生活的聯系,不僅擴大數學教學的信息量,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和各方面的實踐能力,為學生今後的生活、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柒』 小學數學舉例說明生活中哪些地方會用到分數

1、一年有四個季度,到6月底已經過了全年的1/2.

2、爸爸今天給我早餐費10元,我花掉4元,花掉2/5,剩內下3/5.

3、一共有12個草容莓在碗里,我吃了4個,吃掉1/3,剩下2/3.

4、一天24小時,小明8個小時的充足睡眠,他的睡眠時間佔1/3.

5、買衣服的時候,店員告訴你可以打8折,也就是說價格是原價的4/5.

6、兩個孩子分梨子,一人一半,每個孩子分得1/2.

『捌』 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小學五年級

抽屜原理和六人集會問題

「任意367個人中,必有生日相同的人。」

「從任意5雙手套中任取6隻,其中至少有2隻恰為一雙手套。」

「從數1,2,...,10中任取6個數,其中至少有2個數為奇偶性不同。」

......

大家都會認為上面所述結論是正確的。這些結論是依據什麼原理得出的呢?這個原理叫做抽屜原理。它的內容可以用形象的語言表述為:
「把m個東西任意分放進n個空抽屜里(m>n),那麼一定有一個抽屜中放進了至少2個東西。」
在上面的第一個結論中,由於一年最多有366天,因此在367人中至少有2人出生在同月同日。這相當於把367個東西放入366個抽屜,至少有2個東西在同一抽屜里。在第二個結論中,不妨想像將5雙手套分別編號,即號碼為1,2,...,5的手套各有兩只,同號的兩只是一雙。任取6隻手套,它們的編號至多有5種,因此其中至少有兩只的號碼相同。這相當於把6個東西放入5個抽屜,至少有2個東西在同一抽屜里。
抽屜原理的一種更一般的表述為:
「把多於kn個東西任意分放進n個空抽屜(k是正整數),那麼一定有一個抽屜中放進了至少k+1個東西。」
利用上述原理容易證明:「任意7個整數中,至少有3個數的兩兩之差是3的倍數。」因為任一整數除以3時余數只有0、1、2三種可能,所以7個整數中至少有3個數除以3所得余數相同,即它們兩兩之差是3的倍數。
如果問題所討論的對象有無限多個,抽屜原理還有另一種表述:
「把無限多個東西任意分放進n個空抽屜(n是自然數),那麼一定有一個抽屜中放進了無限多個東西。」
抽屜原理的內容簡明樸素,易於接受,它在數學問題中有重要的作用。許多有關存在性的證明都可用它來解決。
1958年6/7月號的《美國數學月刊》上有這樣一道題目:
「證明在任意6個人的集會上,或者有3個人以前彼此相識,或者有三個人以前彼此不相識。」
這個問題可以用如下方法簡單明了地證出:
在平面上用6個點A、B、C、D、E、F分別代表參加集會的任意6個人。如果兩人以前彼此認識,那麼就在代表他們的兩點間連成一條紅線;否則連一條藍線。考慮A點與其餘各點間的5條連線AB,AC,...,AF,它們的顏色不超過2種。根據抽屜原理可知其中至少有3條連線同色,不妨設AB,AC,AD同為紅色。如果BC,BD,CD3條連線中有一條(不妨設為BC)也為紅色,那麼三角形ABC即一個紅色三角形,A、B、C代表的3個人以前彼此相識:如果BC、BD、CD3條連線全為藍色,那麼三角形BCD即一個藍色三角形,B、C、D代表的3個人以前彼此不相識。不論哪種情形發生,都符合問題的結論。
六人集會問題是組合數學中著名的拉姆塞定理的一個最簡單的特例,這個簡單問題的證明思想可用來得出另外一些深入的結論。這些結論構成了組合數學中的重要內容-----拉姆塞理論。從六人集會問題的證明中,我們又一次看到了抽屜原理的應用。
各個超市裡看一下商品價格 特別是原價、特價、買X送Y....進行對比(計算)得到答案,買最便宜的= =
常見的,X克的要多少多少錢,Y克要多少多少錢,Z克(大包裝)送小產品優惠多少....等等
路邊(電視上)都有很多促銷活動,還有商家欺騙消費者的"假促銷"(看起來價格低了,其實是高了)

閱讀全文

與生活中的小學數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