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淺談如何做好小學數學自主學習
一、激發興趣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 意願。」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學習的動力,也是發展 智力潛能的契機。產生興趣的兩個基本因素是求知慾和對客體的肯定的情緒態度。因此,只有那些對數學學習 有濃厚興趣,把學習看成自己的願望和需要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整個認識活動活躍起來。
我認為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要讓他們對所學的內容感興趣;有了興趣,學習就有良好的開端。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我在導入新知時精心創設情境,引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催生出強烈的探究願望,使他們的思維處於異常活躍的狀態。
數學課堂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很多,最重要的是要學生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他們自己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並最終為生活服務,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是為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是為了用數學去解決實際問題。
為此,我在教學時盡量把題目改成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更加明白學習的目的;例如:在教學百分數一課時,我布置學生去觀察一下儲蓄所的儲蓄利率表。在教學過程中我給學生創設一種模擬儲蓄的場景。讓他們填寫存單,計算到期利息、本息,思考討論最合算、最經濟的儲蓄方法,同時還加入有關利息稅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孩子的社會實踐能力。
二、讓學生提出問題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教師應允許和鼓勵學生對課文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對疑問有與眾不同的解釋。布魯巴克曾說過:「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准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 提出問題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的建構活動,而並非對於知識的被動接受。因此,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應處於主體地位。但是,我們在數學教學中比較重視「講清基本概念,抓住知識要點,培養解題技巧,解答學生疑問」,強調以教師為主導作用的教育,造成學生長於求同思維而短於求異思維,使學生只會做「學答」而不會做「學問」。
為了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首先,讓學生明白提出問題的重要性,創造一種人人都參與提出問題的氛圍,促使學生增強問題意識。然而學生主動提問的很少,為此我在教學中(特別是板書時)有意的出錯,讓學生抓住出錯的地方來質疑,來提出問題。
例如:在教學「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時,我先講解了簡單的題目,然後邊出示(12.5×5+2×12.5+12.5)邊說:「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做這一題。」然後板書:(學生在下面練習)
12.5×5+2×12.5+12.5
=12.5×(5+2)
=12.5×7
=87.5
當我看學生都做得差不多的時候說:「同學們,看看我做的和你們做的是不是一樣?」接著我把我這么做的理由說了,這時,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是你錯了!正確答案是100。」這時大部分同學都說是我錯了,正確答案是100。「那誰能告訴我,我錯在什麼地方?你們可以一起討論一下。」就這樣,學生經過討論,很快把原因找出來了。這樣,類似這種錯誤在學生的作業中就少出現了。
只要老師這樣幾次下來,學生就會非常仔細地注意教師的言論和板書,會非常用心的找教師的差錯,也會很習慣地對自己不明白的加以提問,這樣教學效果就會非常不錯。當然也不能亂出差錯,過多的差錯。會減弱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教師故意出錯的地方一般都是重點、難點,是學生容易發生錯誤的地方。
其次,有了問題意識後,進一步應不斷地從不同的方面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鑽研課本,針對課本提出問題。課本是學生最直接的資料,而現在的課本內容是高度概括化的,要想深刻理解,必須不斷地提出問題。可以問這一章節、這一節的重點、難點是什麼;可以問這一概念、定理的涵義是什麼,其中隱含著什麼條件;可以問該定理用於何處,應注意什麼條件;可以問公式該如何運用(正用、逆用、變形應用)等等。以上的提問在目前的教學中都是屬於教師發問的問題,通過訓練,重心逐步轉向學生能自己提出問題之上。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從課本中發現更深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辨析錯解,在辨析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三、動手操作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基本途徑
教學的任務就是使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布魯納認為,教學目標在於:我們應當盡可能使學生牢固地掌握科學內容,我們還應當盡可能使學生成為自主且自動的思想家;這樣的學生當他在正規學校的教育結束之後,將會獨立地向前邁進。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自己
㈡ 如何培養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
你發現了什麼?是我在課堂上常用的引導語。最新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把「以學生發展為本」作為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研究、勤於動手」,「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新課程指導綱要突破了以往歷次教學改革著重從教師教的角度研究變革教的方式轉為從學生學的角度研究變革學的方式。也就是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力,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力和創造性學力,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因此,本人在教改實驗中,就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了如下幾方面的探索。
一、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學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覺、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自主學習能力則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能力。具有這種能力的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慾,善於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善於積極思考,敢於質疑問難,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強烈的探索和進取的精神。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發展和二十一世紀的需要。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僅有利於學生今後的學習,而且能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要以學生為本位,在學生積極參與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和提高
1、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
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
在教學中,我大膽放手,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我經常告訴學生:「課堂是你們的,數學課本是你們的,三角板、量角器、圓規等這些學具也是你們的,這節課的學習任務也是你們的。老師和同學都是你們的助手,想學到更好的知識就要靠你們自己。」這樣,在課堂上,學生始終處於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節課下來不但學到了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還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發揮。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時,我在學生舉出長方形正方形的實物後,根據學生回答總結「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有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話音剛落,馬上有學生站起來說:「老師,你說錯了,應該是有四條邊圍成的圖形,他們都有四條邊。」等他剛一說完,另外一個學生提出反對意見:「應該是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每條線段都叫做邊。」「他們還都有四個角,而且都是直角。」…… 我一直在一旁微笑地聽著,最後說:「這幾位同學說得很好,老師希望每個同學都能積極思考,踴躍發言。
㈢ 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主能力
一、引導學習興趣,激發自主學習
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積極認識傾向,是一種復雜的個性品質,它推動人去探求新的知識,發展新的能力。
老師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要了解學生對哪門功課感興趣,對哪門功課不感興趣。平時常常聽到一些家長感嘆道:「我們的孩子一學數學就頭痛……」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本人根據多年教學實踐觀察,學生對某一門功課是否感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比如有的孩子喜歡學習數學,平時都是好不費力地解答數學題,並且成績比較好,與此相聯系的是經常得到教師和父母的誇獎,也相應地鞏固了他對這門功課的學習熱情。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在課前充分做好准備工作,把每一堂課講生動,讓學生學懂弄通,使其對你所講授的課程感興趣。同時還要注意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有了進步及時給以表揚,不斷激勵求知慾,從而激勵學生自主學習。
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一課時,在測量圓的周長時,學生以前所接觸的平面圖形都能用直尺准確量出它的周長,而對測量閉合曲線就不能用同樣的方法了,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點安排教學活動。先問學生:「在學習正方形、長方形時,可以用直尺直接測量出它們的周長,而圓的周長是一條封閉曲線,怎樣測出它的周長呢?同學們可用直尺和布條去測量,具體有幾種測法?大家實驗一下。」頃刻,課堂是人人參與,你搞那個實驗,我搞這個實驗,氣氛十分活躍,之後,大家紛紛發表自己的實驗結果。有的說:「我是用滾動辦法測出這幾個圓的周長」,有的說:「我認為滾動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假使遇到無法滾動的圓,我想還是用繩測的方法比較好」。教師先肯定他們的思維方法,然後因勢利導,提出一個看得見,摸不著的一個實驗:用細繩的一端系著紐扣,手拿細繩的另一端,繞動細繩,紐扣在空中劃出一個圓。「象這個圓你能用繩測、滾動的辦法量出它的周長嗎?我們能不能找到一條求圓的周長的普遍規律呢?」接著,電腦演示兩個大小不同的圓,在同一圓旋轉一周後留下的痕跡。「你們看到的圓的周長的長短與誰有關系?有什麼關系?」大家再實驗,直至得出:圓的周長是直徑的π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重視激發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很好地掌握了知識,促進了知識的內化。
㈣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的習慣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的習慣
《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在小學,使學生學好數學,培養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們深刻體會到,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重要條件。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著學生當前的學習,而且對今後的學習乃至工作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對學生不僅要「教」,而且要「導」,不僅要教數學知識,而且要教如何學數學知識。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過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營造一個寬松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與學的活動中,從而調動學生的「情」與「知」,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則成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改變現在這種教師為主、學生為輔、課堂上「滿學灌」的現狀,我在課堂教學中是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的:
一、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運算佔了相當大的比重。在作業與考試中,我發現許多學生做錯題目的原因不是不會做,而是沒有看清題目要求,如在計算中把運算符號看錯、抄錯題目、乘法口訣背錯等,在解決問題中一些關鍵的詞語被忽視或者沒看懂,致使學生造成解題差錯,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有必要重視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所以,我在學生解答應用題時,首先要求學生仔細讀題,初步了解題意。讀題是了解題目內容的第一步,也是培養審題能力的開始。然後仔細推敲字、詞、句,准確理解題意,在這個基礎上再列出算式計算。學生容易遺忘,所以隔三差五背遍乘法口訣,時不時來點口算關,這樣,既提高了做題的速度,又提高了計算的准確性。通過審題訓練,可以養成認真嚴謹的習慣,引導學生靈活地選擇正確合理的計算方法,提高做題的質量與速度。所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二、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我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變得活潑了,膽子大了,課堂變得活躍了,學生都敢於提問,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但是,我們也常常看到這樣的鏡頭:
當一個學生的發言還沒完,旁邊的學生卻高高地舉起了手,大聲嚷嚷:「老師,我來,我來……」「老師,喊我,喊我!」「嗯嗯……」當教師指名一位學生回答時,其餘舉手的同學都異口同聲地嘆起氣來,垂頭喪氣,根本顧不了聽講;當老師講得津津有味時,學生卻旁若無人地干著自己的事……凡此種種,不由得令人深思。
自古以來,培養學生傾聽的能力和品質一直是我國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無不強調「聽」在學習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活躍的數學課堂里,學生光有表達是不夠的,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在課堂上能認真傾聽——傾聽老師的講課、傾聽同學的發言,才能積極有效地參與教學活動過程,開啟思維的火花,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才能保證課堂活動有效地進行。所以,我特別注意培養孩子們的聽課習慣,我會時不時讓孩子們重復我和同學的話:「剛剛老師問了一個什麼問題?」「剛剛某某同學是怎麼回答的?」
對認真聽的學生要進行鼓勵、表揚,加以強化;而對於不認真傾聽的學生要及時給與糾正,必要時還要給與適當的懲罰。一開始懲罰的學生較多,漸漸的認真傾聽的學生多了,學生在課堂上能認真傾聽,傾聽老師的講解,傾聽同學的發言,在聽的過程中更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總之,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會對自己的人生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會對人的全面素養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學會傾聽,也就學會了尊重別人,學會了真誠處事,學會了關心,也學會了與他人合作。
三、培養學生認真獨立地完成作業和自覺檢查的習慣
我認為學生的作業最能反映出一個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良好的作業習慣應該包括態度認真、及時檢查驗算、書寫工整、獨立完成、富有創見等。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高低不僅僅是體現在對問題的分析與解答,還體現在對解答過程的反思和檢驗。所以,在平時的作業中,可以經常看到我的一些批語:「方法太好了,可要細心呀!」「解得巧,真聰明!」對於那些質量特別差的作業本,一開始,我會幫他們擦掉重寫,盡量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以鼓勵的語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你准行!」「你的進步很大,因為你付出勞動。」「看到你在進步,我萬分高興,希望你更上一層樓。」這種帶感情色彩的評語使學生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關愛,充滿了希望,從而會使他們逐漸產生要寫好,否則會辜負老師希望的想法。除此,我在學生的作業書寫、格式以及算理過程中也一直嚴格把關。我常跟學生說「細節決定成敗」,對於學生由於粗心出錯,首先要肯定其長處,增強自信,再提出殷切希望,改正缺點。如:「搬開你前進的絆腳石──粗心,奮勇前進!」「和細心交朋友!」「你的字寫得可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確率,那肯定是最棒的!」「再細心一些,准行!」這樣,一方面不打擊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糾正不良傾向,培養了嚴謹的治學態度。
當然習慣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持之以恆,使學生不但學會知識而且會學知識,做學習的主人。
㈤ 淺談如何打造小學數學自主高效課堂
打造高效課堂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教師要從備課預設、組織學生預習、提高課堂調控能力、加強課堂訓練等多方面入手,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所謂高效課堂,是指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能夠圓滿完成教學任務並取得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其最突出的特徵是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悅,師生默契互動形成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高效課堂以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為目標,課堂教學活動不僅僅停留在完成學習目標層面,而是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但是,衡量高效課堂的標准不是教學內容的盡可能豐富,也不是教學難度的最大限度挖掘,而是在適合學生學情的基礎上合理地確定學習內容,恰當地選擇教學方式,科學地運用教學策略,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合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變傳統的「要我學」為新型的「我要學」,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為「精講多練」,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自然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打造高效課堂。
那麼,如何打造小學數學的高效課堂呢?精心備課,將課堂預設設計得全面周到。很多年輕教師對從事小學數學教育抱有一種不情願的心態:我經歷了這么漫長的學習經歷,積累了那麼多數學專業知識,卻要從事小學數學教育,知識點簡單,學生學習能力差,簡直是大材小用。教師的這種心態直接表現為對課堂教學的輕視,認為無需備課也能將知識點很有條理地講授給學生。這種錯誤的觀點,是教師邁向高效課堂的最大阻力。小學數學知識點雖然簡單,但是如何根據學情確立科學的學習目標,採用何種課堂教學模式,運用哪些教學策略,最大程度優化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卻是值得每位教師一生追求的目標。
教師要精心備課,以課程標準的要求為依據,以學生的學情為指導,認真研讀教材,科學整合知識點。對典型的例題不但要能熟練解決,還要試著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並思考以學生的水平和思考習慣會採用哪些方法解決?能不能引導學生思考更多的方法。教師的課堂預設還全面而靈活,不能按照自己的主觀判斷或者以往的教學經驗而定,要有一定的預見性,預測課堂上可能出現的與自己預設不同、甚至相悖的情況,預定相應的應對措施。防止課堂突發情況出現,教師無法應對,導致課堂教學程序無法進展,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因而,全面而精細的課前預設,是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打造高效課堂的基本條件。
充分預習,讓學生在學習過程做到心中有數。教師要培養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尤其是三年級以後,學生有了一定的學習自主性,且學習內容逐漸變得復雜。預習,不但能讓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有相應的迎接心理,促使學生快速進入最近發展區,而且在學習前大致確定了學習的重難點,尤其是關注自己在預習中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徹的知識點。當然,這里所說的預習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致瀏覽課本,而是教師預先設計好預習題目,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本來思考一些基本的數學知識,比如,在學習《測量》前,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然後解決一系列的預習題目:(1)請在家長的幫助下,測量你家的客廳的長和寬,並記錄下來。(觀察使用尺子上的長度單位,你認為該用哪個單位呢?)(2)測量你家茶幾的長度和寬度,並記錄下來。(思考:使用的長度單位與客廳長寬的長度單位一樣嗎?自己拿不準,可以向家長詢問。別忘了多問幾個為什麼。)
(3)測量你使用的數學課本的長、寬、厚度,並記錄下來。(怎麼選擇長度單位很重要哦。我想你已經懂得怎麼尋求幫助了吧,)(4)測量你使用的橡皮的長、寬、厚度,並記錄下來。(這么小的東西,該用什麼單位呢?老師也不知道了,你能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預習題目的設計要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啟發性,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快樂地投入到預習環節中。即使學生不能解決這個問題,也能引起學生對這個問題的關注,為課堂學習做好充分的鋪墊。學生做了充分的預習後,課堂學習中參與熱情會更高漲,思維深度也會合理增加,合作探究才能更加充分,目標突破才能更加順利,課堂教學效率相應得到提高。
適時調整,保證課堂教學流程順暢得當:新課程理念倡導自主學習,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合作探究,但是,並不排斥教師的引導、合作、參與。相反,新課程理念進一步強化了教師對課堂的調控,對教師的課堂調控技巧做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能夠隨時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並對照自己的課堂預設,及時對課堂教學進行調整。在教學中,如果發現教學預設過於簡單,仍然停留在學生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就要通過追加問題迅速將學習活動引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如果發現教學預設過高,問題難度超出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教師則要通過改變問題的條件降低學習難度,保證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另外,教師還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合作探究活動,尤其是生生合作環節。
小學生年齡小,即使教師出示了學習目標,學生也未必能夠理解其真正意義,也不懂得圍繞目標學習和思考,因而,很容易造成
㈥ 如何引導小學生自主學習數學
在新課程下,學生自主地開展數學學習是時代教育發展的要求,是目前大家所注重的教育形式。而對於學生來說,他們的心智發展還處於初始階段,自製能力差,社會經驗以及對學習價值的認知都不足,通常在學習過程中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而主動學習數學的意願基本沒有被調動出來。
對於學生來講,能建立自主學習的意識、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這種學習情態能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有效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自主學習,學生的學習過程會更加自覺,並能促進創新學習能力的形成,對學生的長遠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一、通過新穎的導入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導入是開展教學活動的第一步,能否調動學生學習的意願,引導其自主地開展學習,這是關鍵的開頭。因而,小學數學教師應努力探索新的導入方法,用新穎的導入把學生吸引到學習數學的過程中。
目前,教師已經挖掘出不少高效的導入方法,如互動導入、問題導入、故事導入、情境導入……眾多的方法已經在教學實踐中得到驗證,可以供小學數學教師採用。但在選擇導入方法時,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情況和教學內容來設計,不能生搬硬套,關鍵是能將學生有效吸引到學習中來。
如,在講「認識多位數」這一課前,我先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財主家的孩子去上學,第一天,老師教了個「一」,第二天,教了個「二」,第三天教了個「三」,這個孩子回家跟爸爸說:「我都會了,一是一橫,二是二橫,三是三橫……」財主很高興,就沒有讓他再去上學。後來,家裡請客,讓這個孩子寫請柬,有個客人叫「萬百千」,於是這個孩子從早寫到晚,畫了無數個橫……學生聽完了,放聲大笑,我也就通過這個故事導入法,成功地將學生的興趣吸引到學習上,從而調動了他們自主學習的意願,因為每個學生都不想成為故事中的主角。
二、啟發教學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對數學而言,其運用過程就是遇到問題,然後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啟發教學法,一是適應了人的思維情態,對引發人的主動思維是非常有效的,二是適應了數學的實踐本質特徵。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可以更多地選擇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地學習,就是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嘗試著去解決。啟發式教學能有效將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調動起來,促使他們在自主的狀態下開展數學學習。
如,在講「克與千克」這部分知識時,教師給學生講了二者之間的關系,學生也記住了二者的千倍關系,但真正運用到實踐時,學生還是不能准確地判斷出克與千克所表達的具體含意,因為他們缺少感性的體驗認知。我就給學生設置了幾個問題:家裡有食鹽和糖,回家研究一下,媽媽在買這兩種食品時,是按什麼單位選購的?而在做飯時,又是按什麼單位使用的?如果倒過來使用這兩個單位,會出現什麼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回家,通過對家裡各種東西質量的反復掂量和比較,很快就自主地找到了這兩個單位之間換算的「感覺」。
三、將數學學習生活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所在和現實意義,這樣就能有效調動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慾望。因而,小學數學教師應關注對數學教學的生活化轉化,從而成功地將學生帶入自主學習的情境中。如,在給學生講「元角分」的知識後,我就讓學生在教室里做起了「生意」,我給他們一些「錢」,讓他們有的扮演商人,有的扮演顧客,通過買賣文具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學生掌握這個知識的意願被極大調動起來了。
再如,在講到「正方形、長方形面積」的時候,我就對學生說:「我家後院想壘一個小花池,是長方形的,我知道磚的大小,也知道小花池的長和寬,請同學們幫助老師算一下,我給這個池子鋪底,需要買多少塊磚?不要讓老師多花錢,也不要不夠。」這本來就是一個普通的應用題,但我將它轉換為「幫助老師」這個情境後,學生的學習情感就產生了變化,他們對計算數學題的抵觸情緒沒有了,換來的是學習的熱情。
總之,新課改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強調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倡教師引導學生主動自覺地構建知識體系,從而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特別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培養,甚至將之放在比傳授知識更重要的位置看待,努力將學生的探究、創新潛力挖掘出來,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㈦ 怎樣提高小學數學學習的自主性
如何提高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
隨著教改的不斷深入,數學作為兒童日常生活和進一步學習必不可少的基礎和工具課已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種新的課程理念也直接影響著數學教學的價值取向。課程改革對學優生來講,是給了他們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發展能力的空間;但對學困生而言,他們卻在獲得發展自由度的同時無所適從。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給孩子授之以漁比授之以魚教學效果要好得多,即:交給學生學習數學的技巧和方法比讓學生死記答案要好。那麼,怎樣讓學生學會解決問題呢?有鑒於此,本文結合我校的教改課題,就小學數學課改後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談談個人膚淺的看法:
自主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學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覺、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自主學習能力則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能力。具有這種能力的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慾,善於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善於積極思考,敢於質疑問難,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強烈的探索和進取的精神。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發展和二十一世紀的需要。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僅有利於學生今後的學習,而且能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要以學生為本位,在學生積極參與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和提高。
一、讓學生在身邊的實例中學會提出問題,學習從多個角度觀察,用多種方式描述
新課程倡導:在數學中,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身邊具體、熟悉的事物來學習,放手讓學生自主地觀察,自主地搜集信息,發現數學問題。在教學中,我選取了同學們熟悉的、常用的橡皮創設情景,用親切的談話方式,把學生的注意力與興趣調動起來,把學生帶入一個寬松、愉快的氛圍。從有目的的復習回顧舊知順勢引出新問題,注意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多角度觀察,獲取有用的數學信息,並在腦海里對事情的變化發展形成條理,鼓勵他們用言語表述,自然而合理,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吸引同學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問題的提出和學習中。
二、讓學生在合作互動中學會解決問題,形成多種思維方式,採取多種解決方法
引導學生主動構建知識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實踐證明,小組討論學習有利於全體學生主動性的發揮,有利於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在課堂上,教師要注重調動學生的自主能動性,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讓學生「自己想想」、「組內說說」等學習活動,在觀察、思考、研討交流中,體驗與同伴合作、交流、溝通、爭辯等解決問題的過程,逐步感悟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在教學乘加乘減時,板書設計有意識地把用原有方法(加、減法)解決問題的板書在左邊,把用乘加乘減解決問題的方法板書在右邊,便於突出本節課的新方法——乘加乘減,與學生一起歸納出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及運算順序,培養學生從多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意識,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教學思想,同時讓學生在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主體意識得到有效的張揚。
三、讓學生把解決問題的方法應用到學習生活中,養成多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
教師的練習設計應有層次性、針對性,形式豐富多樣。注意聯系學生的學習生活,模擬聯誼會的輕松、愉快情景,既與學生學習生活實際密切相聯,又帶有一定趣味性,使計算教學不再枯燥,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練習安排:對應練習——實際操作——辨析練習——提速練習——應用深化等,有利於學生對乘加乘減運算順序的鞏固和應用,有利於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批判性,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想像力及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養成多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體會生活與數學的密切關系,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例如: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七冊67頁的最後一題,不但對本課知識進行了檢查,而且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自我優化解決問題的方法,使所學知識得到升華,也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學習數學的意義和價值——「生活中的數學」能更好地為生活服務。
四、教師應多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人人學有所成
在教學中,以激勵性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參與數學學習,以贊許性的語言、鼓勵性的示意對待學生學習的表現,以平等的態度和學生展開學習問題的交流。熱情的鼓勵、耐心的等待、情感的共鳴,使孩子們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享受到學習的快樂,增強數學學習的自信心。
五、激發學生問題的慾望,明確思考的目標
在教學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時,「在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里,為什麼要至少包含它們公有的質因數,還要包含它們各自獨有的質因數?」這是這部分教材的難點,也是學生理解演算法的關鍵。疑問是發現的鑰匙,思考的動力。我把這一難題作為自學思考題交給學生。面對這一問題,許多學生不禁會想:「是啊,到底為什麼呢?急於尋「根」找「據」,思維積極活躍起來。這一問題不僅激起了思考的慾望,而且成了大家集中思考的目標。
由於課本沒有直接回答上述問題的講述,所以不能讓學生面對這一問題「硬」想,應提供一些資料,給以提示。如:思考題,為什麼18和30的最小公倍數里,至少要有它們公有的質因數,還要有它們各自獨有的質因數?
教師提示:1、18的倍數中,至少要包含哪幾個質因數?30的倍數中,至少要包含哪幾個質因數?2、18和30的公倍數里,必須包含哪些質因數?(請試算一下,有何發現?)
由此可見,一個好的提問比一個好的回答更有價值。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來組織教學,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真正學會解決實際問題。
總之,我們要抓住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以學生為本,處處為學生著想,以學生為本,努力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熱情高漲地自己動手、動腦、動口,學習知識,鞏固知識,拓展知識,學生才能不斷獨立,不斷自主地學習新知。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材施教,要用教師一顆愛心去打開學困生的心扉,讓他們抬起頭來去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
㈧ 如何實現小學數學課堂的自主化教學
在新課程下,學生自主地開展數學學習是時代教育發展的要求,是目前大家所注重的教育形式。而對於學生來說,他們的心智發展還處於初始階段,自製能力差,社會經驗以及對學習價值的認知都不足,通常在學習過程中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而主動學習數學的意願基本沒有被調動出來。對於學生來講,能建立自主學習的意識、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這種學習情態能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有效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自主學習,學生的學習過程會更加自覺,並能促進創新學習能力的形成,對學生的長遠發展具有深遠意義。一、通過新穎的導入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導入是開展教學活動的第一步,能否調動學生學習的意願,引導其自主地開展學習,這是關鍵的開頭。因而,小學數學教師應努力探索新的導入方法,用新穎的導入把學生吸引到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目前,教師已經挖掘出不少高效的導入方法,如互動導入、問題導入、故事導入、情境導入……眾多的方法已經在教學實踐中得到驗證,可以供小學數學教師採用。但在選擇導入方法時,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情況和教學內容來設計,不能生搬硬套,關鍵是能將學生有效吸引到學習中來。如,在講「認識多位數」這一課前,我先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財主家的孩子去上學,第一天,老師教了個「一」,第二天,教了個「二」,第三天教了個「三」,這個孩子回家跟爸爸說:「我都會了,一是一橫,二是二橫,三是三橫……」財主很高興,就沒有讓他再去上學。後來,家裡請客,讓這個孩子寫請柬,有個客人叫「萬百千」,於是這個孩子從早寫到晚,畫了無數個橫……學生聽完了,放聲大笑,我也就通過這個故事導入法,成功地將學生的興趣吸引到學習上,從而調動了他們自主學習的意願,因為每個學生都不想成為故事中的主角。二、啟發教學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對數學而言,其運用過程就是遇到問題,然後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啟發教學法,一是適應了人的思維情態,對引發人的主動思維是非常有效的,二是適應了數學的實踐本質特徵。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可以更多地選擇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地學習,就是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嘗試著去解決。啟發式教學能有效將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調動起來,促使他們在自主的狀態下開展數學學習。如,在講「克與千克」這部分知識時,教師給學生講了二者之間的關系,學生也記住了二者的千倍關系,但真正運用到實踐時,學生還是不能准確地判斷出克與千克所表達的具體含意,因為他們缺少感性的體驗認知。我就給學生設置了幾個問題:家裡有食鹽和糖,回家研究一下,媽媽在買這兩種食品時,是按什麼單位選購的?而在做飯時,又是按什麼單位使用的?如果倒過來使用這兩個單位,會出現什麼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回家,通過對家裡各種東西質量的反復掂量和比較,很快就自主地找到了這兩個單位之間換算的「感覺」。三、將數學學習生活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所在和現實意義,這樣就能有效調動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慾望。因而,小學數學教師應關注對數學教學的生活化轉化,從而成功地將學生帶入自主學習的情境中。如,在給學生講「元角分」的知識後,我就讓學生在教室里做起了「生意」,我給他們一些「錢」,讓他們有的扮演商人,有的扮演顧客,通過買賣文具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學生掌握這個知識的意願被極大調動起來了。再如,在講到「正方形、長方形面積」的時候,我就對學生說:「我家後院想壘一個小花池,是長方形的,我知道磚的大小,也知道小花池的長和寬,請同學們幫助老師算一下,我給這個池子鋪底,需要買多少塊磚?不要讓老師多花錢,也不要不夠。」這本來就是一個普通的應用題,但我將它轉換為「幫助老師」這個情境後,學生的學習情感就產生了變化,他們對計算數學題的抵觸情緒沒有了,換來的是學習的熱情。總之,新課改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強調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倡教師引導學生主動自覺地構建知識體系,從而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特別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培養,甚至將之放在比傳授知識更重要的位置看待,努力將學生的探究、創新潛力挖掘出來,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