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語文老師怎麼樣

小學語文老師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0-12-11 06:36:09

㈠ 怎樣才算是一位好的小學語文老師

在師范念書時曾聽過蘇霍姆林斯基講過的一個故事:一個工作了三十三年的教師,舉行了一堂非常成功的觀摩課後,有人問他:「你花了多少時間來准備這堂課?」那位教師說:「這節課我准備了一輩子,而且,一般地說,每堂課我都准備一輩子。」初聞此事,我是被這位教師崇高的敬業精神所打動。十年後,重讀這個故事,則有了些新的感受。祖國文化,浩如煙海,燦若繁星;語文學科,內容豐富,包羅萬象。試想,一個只會備教材的教師,如何去傳播浩瀚的民族文化?面對新的語文課程標准,面對新的語文課堂生活,我們語文教師該怎樣做呢?我認為語文教師應該成為:

一、勤奮的學習者

蘇霍姆林斯基分析那位教師成功的原因時,說:「這種准備究竟是什麼呢?這就是閱讀。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籍為友,這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的江河。」這幾句話道出了那位老師用「一輩子」來准備教學的內容和方法。

筆者曾做過一個調查,在「是否喜歡語文」和「是否喜歡語文課」這兩個問題的問卷答案中,有一個值得重視的結果:有些學生本身並不喜歡語文,但卻喜歡上某老師的語文課,他們認為老師知識面廣,能讓自己在課堂上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學會思考。而有些學生,不喜歡語文,是因為老師只會照本宣科、課堂枯燥乏味、沒有足夠想像空間和思考餘地而不喜歡語文課。長此以往,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和熱情肯定會因為老師的緣故而大為不同。從這個意義上看,有學生說一個好的教師可以救活一門功課,一個不好的教師會殺死一門功課,並不是沒有道理。

首先,語文老師要對語文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要求學生掌握的,教師最好自己先掌握。語文學科中有相當多的篇目或段落是要求背誦的。教師就先應該背給學生聽。設想一下,在課堂上或是在平時與學生的交談中,如果一個語文老師興之所致,文言警句或精彩段落脫口而出,用得恰到好處,能不讓學生佩服嗎?

其次,語文老師對非本學科的知識也要涉獵。就語文而言,與音樂,與繪畫等的「近親」關系自不必說,就是與歷史、地理、數學、物理等學科也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詩歌和音樂「同宗」,詩詞曲都與音樂有著不解之緣,課文的配樂朗誦,常使語文教學魅力大增。

再次,我認為教師還要讀一些經典作品,更要讀兒童文學。因為兒童文學恰似一股清風吹進兒童稚嫩的心靈,能從外及內打開兒童心扉。教師品讀兒童文學,既能找到一條與孩子溝通的捷徑,有能及時推薦好的作品給學生。在孩子們閱讀時,老師也常手捧書讀得津津有味,書中的喜怒哀樂盡先臉龐,看到精彩處,就聲情並茂地朗誦給孩子們聽。有了這樣的體驗,孩子們怎麼會不說「我要讀」呢?

而且多讀書你會發現,在自己的知識海洋中,教科書將越來越淺顯,成為你的知識海洋中的一滴水,而且將是越來越小的一滴水,如此「厚積」才能「薄發」。

二、生活的熱愛者

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首先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本職工作的人。他能全身心地投入生活、時時留意生活,處處體察生活並善於總結生活。因為「生活是一本大書」,是一切學問和學科的源泉。

在生活中,應時時細心,處處留心,自覺地品味生活,領悟生活的真諦、發現生活的美善,因為對語文教師來說,「生活處處是學問」,只有眼界開闊、生活豐富,才能把鮮活的時代精神和學術科技動態引入課堂、送進學生的心坎里,才能使語文教學貼近生活和社會。這樣做下去,語文教師才能從生活中學到書籍里無法學到的本領,才能引導學生從課外、從各種生活中去學習語文。

三、積極的思考者

語文,是最接近學生心靈的學科,語文教師,是與學生的思想有最直接交流的教師。因此,語文教師自身的思想素養,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學生精神世界的構建。

語文教師的基本工諸如書寫、朗讀、表達等固然很重要,但在所有要素之中,最重要的而且對學生一生影響最大的,是語文教師的「思想」,因此,合格的語文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有思想」的人。

「有思想」,應該突出地表現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有自己獨到的創見。在教學中,面對一個文本,是用心去鑽研,建設性地提出自己的見解,有自己個性化的理解與感悟,還是人雲亦雲,只會照搬教參,做一個輸送標准答案的中間者,是判別語文教師成功與否的標志之一。

「有思想」,更表現為對現實的關注與思考。語文學科是聯系生活最為緊密的學科,也是與學生的思想有直接交鋒並時時撞擊出火花的學科,語文教師對現實的關注、了解程度,對現實所持的觀點、態度,明顯地影響著學生。是把眼光盯住課本和試卷不放,還是能對現實有足夠關注;看問題是偏激偏執,浮泛膚淺,還是客觀辯證、洞若觀火;是人雲亦雲,以訛傳訛,還是見解獨到,睿智精闢,這些都直接影響著學生思想成長的質量,決定著能否使他們自覺地去思考、去探究、去發現、去表達自我的創見,去磨礪自己的思想。

在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為重要目標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以一個「思想者」的身份,以自身豐富的內涵與睿智的思考給學生以終身的影響。

我們面對的學生是活生生的,只有老師接受「或」的知識,閃爍「活」的思維,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和個性。

小學教師如何上好語文課

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有這樣一句話:「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是的,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於是我常常思索著這樣一個問題:應該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給孩子什麼樣的生活?我覺得語文課堂應該是情感的課堂,一位語文教師要善於撥動學生情感的心弦,才能演奏出一個又一個動人的難忘的樂章!
一、呈現充滿激情的課堂
一堂充滿激情的語文課,不僅學生聽著是享受,教師本身也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的激情來自本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學生的喜愛,還有對夢想的追求!學生在課堂上興趣盎然就要求教師做到以下三點:
1、立足文本,讀中感悟。
語文這門學科不像其它科目,它必須立足於教材。每一篇文章涵蓋的知識面很廣,可以說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可開挖的資源太多大多了。但語文課終究還是語文課,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能運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情。因此語文具備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兩大特徵。怎樣來體現這兩大特徵呢?讀中感悟是一個好法子。以教學《鳥的天堂》為例,我首先讓學生先讀讀贊美大榕樹的段落,然後問:「你是如何體會到的?學生劃下自認為美的句子,並註上旁批。全班交流時,邊讀邊品:「卧」字好在哪兒?「近看」、「遠看」都寫出了榕樹的什麼?「不可計數」指什麼?…並在黑板上畫一畫,讓學生讀一讀,師生一齊分享點點滴滴的感受,體會作者用字的巧妙性。可以說品讀課文精彩片斷是一節課的精華所在,只有讀透了才悟得出,只有悟得出才能再有感情地讀出來,最終使教學資源—師、生、文本在對話中得以開發利用。
2、關注需要,善於激趣。
尊重學生學習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學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師曾告誡我: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輸,重在引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太陽》這篇課文時,我找來有關的錄像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太陽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太陽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適時點撥,情感共振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雪趣》這篇課文通過對雪後操場上雪景和孩子們在雪地中盡情玩耍的描述,表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思想感情。教學中,我設計了一段導語,把學生帶入作者情意和文章的內蘊中:「孩子們,當我們送走秋阿姨後,冬爺爺就會來臨了。你們喜歡冬天嘛?喜歡在雪中做什麼游戲呢?能講述一下你們快樂的往事嗎?」這樣作者、教師、學生「三情」共振,開啟了學生感情的閘門,此時對雪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得到升華,思想受到教育,「文」與「道」並行,相得益彰。
二、關注學生的人生價值取向。
孔子說: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養育的聖殿。課堂教學潛藏著豐富的道德因素,「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是教學活動的一條基本規律。以《問銀河》為例,我讓一部分學生對美麗神秘的銀河提出很多有趣的問題,讓另一部分同學扮演銀河來回答他們富有想像力的問題,並通過課前布置的查找銀河的資料來告訴孩子們真實的銀河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在這種寬松融洽的氛圍內,通過游戲的方式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學生與教材之間。教材對學生的吸引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學生與教材之間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在語文情境教學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李吉林曾總結出這樣的情感推進的發展模式:在初讀課文,激發動機中入情;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在領悟課文語言的神韻中移情;在表情朗讀、語言訓練中抒情。學生與學生之間。由於情境的優化,學生與學生之間,友愛親密。他們在親、助、樂等人際情境中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取長補短,培養了團隊意識、合作精神、交往能力,這就為學習語文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圍。
三、創設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情境創設是一個提供各種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應或活動的過程,它不是教學過程的自然伴隨物,而是教師主動設計的產物。它要求教師以實際行動關心全體學生成長,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和學習特點,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教學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專治的精神、豐富的想像、生動的語言、高度的概括力,從各方面感染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激發起學好語文的情感。在此基礎上,依據教材的內容和所教學生的層次創設問題情境。常用方法有:
1、聯系生活展現情境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時彼地的生活在作家頭腦里反映的產物。以文章為例子,要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須「披文入情」、「沿波討源」。也就是說,要引導學生認識、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後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選材、謀篇、運用語言的高明,才能領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進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謂聯系生活展現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寫的生活與學生的生活,通過創設情境溝通起來,打開學生的生活庫藏,強化他們的體驗,增進對文章的理解。古人讀書「虛心涵泳,切己體察」就是這個意思。如我在教學《讓我們更健壯》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回憶自己進行體育活動和做游戲的情景,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紛紛舉手講述自己快樂的經歷。我就相機把他們說到的體育項目的名稱寫在黑板上,進行識字教學。同時滲透生命在於運動的道理,教育學生要多鍛煉身體,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壯!將來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梁!
2 、運用實物演示情境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這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一條規律。運用實物演示情境,正是從這一認識規律出發的。一般知識性課文中涉及的物體,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實物一出示,兒童便豁然領悟。如我在教學《畫雞蛋》一課時,我問學生雞蛋是什麼形狀的,大多數學生說是橢圓形的,這時他們也就認可達芬奇對老師說的話了,是呀,雞蛋都是橢圓形的,為什麼老師卻一直讓達芬奇畫雞蛋呢?這也是本篇文章的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就採用了實物演示的方法,拿出一枚雞蛋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學生看到的果然是不同的形狀,最後點明老師讓他畫雞蛋是來訓練眼力和繪畫技巧的,基本功是靠刻苦訓練才能扎實過硬的。
3、藉助圖畫再現情境
文與畫是相通的,因此,藉助圖畫再現課文情境,可以把課文具體化、形象化,收到「一圖窮千言」的效果。在圖畫面前,學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從畫的顏色、明暗中不僅能迅速立體地感知課文內容,易於接受和理解涵養美感,同時也能體會到作者把圖畫變成語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繪圖的創造性。在運用圖畫再現情境時,教師要加以指點和啟發,以引導學生認識的方向性;同時還要有感情地講述,便於學生充分感受形象,進入情境。例如:我在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中,通過生動的畫面,學生體會到下雪時的高興心情,理解了小畫家們的「作品」,很容易的突破了重點和難點。
4、播放音樂渲染情境
音樂是一種訴諸人的聽覺,啟動人的聯想和想像的一門藝術。音樂是作曲家心靈的傾訴,情感的流淌,所以音樂最能調動人的情感,撫慰人的心靈,渲染情境,創造氣氛。如果能把音樂語言與語言文字溝通起來,教學就能真正實現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器官,在這種聯覺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播放音樂渲染情境,不僅可以播放優美舒緩的音樂享受美感,也可以播放比較哀怨的音樂讓學生理解一些離他們較遠的一些英雄壯舉,比如在教《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在讀李大釗英勇就義的一段時我就播放了哀樂,孩子們帶著悲痛的感情讀著文章,加深了對李大釗的敬佩之情,有的同學甚至一邊讀文一邊流淚,真正的觸動了他情感深處,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扮演角色體會情境
為了使教學情境真切地再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指導學生如同演戲那樣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讓學生站在該角色的立場上深入課文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由於學生的心理位置換成了課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這樣,不僅能把教材內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時還能很快地進行理解。扮演角色體會情境,有四種做法:(1)進入角色。讓學生帶著強烈地感情閱讀課文,體會課文中各種人物的思想感情。(2)分角色朗讀。這樣的閱讀,可以讓學生聽到教材中各種人物的不同聲音,雖未見其人,卻已聞其聲,增進對課文的理解。(3)直接表演。課文中選編的戲劇,可組織學生裝扮成劇中人,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進行表演,讓學生在表演中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徵。(4)改編課本劇。根據課文編寫劇本,然後讓學生進行表演,同樣不失為語文教學的一種方法。
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須「披文入情」、「沿波討源」。也就是說,要引導學生認識、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後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選材、謀篇、運用語言的高明,才能領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進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謂聯系生活展現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寫的生活與學生的生活,通過創設情境溝通起來,打開學生的生活庫藏,強化他們的體驗,增進對文章的理解。古人讀書「虛心涵泳,切己體察」就是這個意思。如我在教學《讓我們更健壯》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回憶自己進行體育活動和做游戲的情景,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紛紛舉手講述自己快樂的經歷。我就相機把他們說到的體育項目的名稱寫在黑板上,進行識字教學。同時滲透生命在於運動的道理,教育學生要多鍛煉身體,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壯!將來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梁!
2 、運用實物演示情境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這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一條規律。運用實物演示情境,正是從這一認識規律出發的。一般知識性課文中涉及的物體,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實物一出示,兒童便豁然領悟。如我在教學《畫雞蛋》一課時,我問學生雞蛋是什麼形狀的,大多數學生說是橢圓形的,這時他們也就認可達芬奇對老師說的話了,是呀,雞蛋都是橢圓形的,為什麼老師卻一直讓達芬奇畫雞蛋呢?這也是本篇文章的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就採用了實物演示的方法,拿出一枚雞蛋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學生看到的果然是不同的形狀,最後點明老師讓他畫雞蛋是來訓練眼力和繪畫技巧的,基本功是靠刻苦訓練才能扎實過硬的。
3、藉助圖畫再現情境
文與畫是相通的,因此,藉助圖畫再現課文情境,可以把課文具體化、形象化,收到「一圖窮千言」的效果。在圖畫面前,學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從畫的顏色、明暗中不僅能迅速立體地感知課文內容,易於接受和理解涵養美感,同時也能體會到作者把圖畫變成語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繪圖的創造性。在運用圖畫再現情境時,教師要加以指點和啟發,以引導學生認識的方向性;同時還要有感情地講述,便於學生充分感受形象,進入情境。例如:我在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中,通過生動的畫面,學生體會到下雪時的高興心情,理解了小畫家們的「作品」,很容易的突破了重點和難點。
4、播放音樂渲染情境
音樂是一種訴諸人的聽覺,啟動人的聯想和想像的一門藝術。音樂是作曲家心靈的傾訴,情感的流淌,所以音樂最能調動人的情感,撫慰人的心靈,渲染情境,創造氣氛。如果能把音樂語言與語言文字溝通起來,教學就能真正實現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器官,在這種聯覺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播放音樂渲染情境,不僅可以播放優美舒緩的音樂享受美感,也可以播放比較哀怨的音樂讓學生理解一些離他們較遠的一些英雄壯舉,比如在教《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在讀李大釗英勇就義的一段時我就播放了哀樂,孩子們帶著悲痛的感情讀著文章,加深了對李大釗的敬佩之情,有的同學甚至一邊讀文一邊流淚,真正的觸動了他情感深處,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扮演角色體會情境
為了使教學情境真切地再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指導學生如同演戲那樣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讓學生站在該角色的立場上深入課文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由於學生的心理位置換成了課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這樣,不僅能把教材內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時還能很快地進行理解。扮演角色體會情境,有四種做法:(1)進入角色。讓學生帶著強烈地感情閱讀課文,體會課文中各種人物的思想感情。(2)分角色朗讀。這樣的閱讀,可以讓學生聽到教材中各種人物的不同聲音,雖未見其人,卻已聞其聲,增進對課文的理解。(3)直接表演。課文中選編的戲劇,可組織學生裝扮成劇中人,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進行表演,讓學生在表演中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徵。(4)改編課本劇。根據課文編寫劇本,然後讓學生進行表演,同樣不失為語文教學的一種方法。
6、錘煉語言描繪情境
前面所說的五種方法,無論哪一種都必須依靠教學語言來實施,如果離開了教學語言,就不能創設教學情境,即使有了某種情境,也不能發揮教學作用,實現情境的價值,所以說教學語言是創設教學情境的基礎。隨著年齡的增長,思維能力逐漸增強,如果只靠直觀性的教學情境,則容易使教學簡單化、表面化,不利於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與訓練,也不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滿足學生對真善美更高層次的追求。從這一點來看,我們也必須重視教學語言的作用。教師的本領歸根結底就在教學語言上,教學藝術最後也體現教學語言中。運用教學語言,從內容方面看,要做到准確美、簡潔美、理趣美;從形式方面看,要做到修飾美、風格美、態勢美。

㈢ 小學語文教師怎樣備課

先了解每冊教材的教學要求:《新課程標准》是教學的基本依據,教師應首先認真學習領會《課程標准》,明確教學目的、教學原則以及教學要求和任務,整體把握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和銜接。讀課文、讀作者、讀學生、讀自己;研:研文本、研教參、研教案;聽、說:集體備課;寫:寫書案、寫教案、課中改、寫反思。

㈣ 新教師如何上好小學語文課

首先,提高教師個人語文素養是上好語文課的前提。
「給人一碗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這是對教師知識擁有量的一個比喻,可以看出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必須具備很多知識,尤其是語文教師甚至應該是一個「雜家」。要求語文教師應該具備中外文學史方面的知識、文學理論知識、文學創作知識、文學批評知識等。教師文學素養高,文學知識深厚,語文課就會上得生動活潑,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就會很快地提高。相反,教師文學素養低,文學知識淺薄,學生就很難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應有的教育。一節上得好的課不是因為處理教學的技巧,而是由任教老師的學識、思想、境界決定的。你對課文的理解有多深,你對語言文字的挖掘就有多深。而對課文的理解能力直接取決於老師的文學修養。沒有深厚的文學修養,沒有過人的理解能力,沒有博覽群書的「厚積薄發」,是教不出精美絕倫的語文課的。
因此,每個語文老師都應該博覽群書,涉獵到各個領域,讀文學大家的文學作品,讀兒童文學作品,讀古代的文學經典,讀教育經典。這樣我們才能從根本上解放思想、充實自我、教好語文。其次要具備豐富的語文專業知識,即語言應用學方面的知識。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即理解、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對語言發生的規律、語言學的理論、現代漢語聽說讀寫知識、邏輯學知識等有比較深入的了解,這樣才能適應教學的需要。教師還必須隨著時代的需要,隨著教材的更新,不斷學習,不斷擴充自身的知識,惟有這樣,才能具備比語文教材更精深和更為廣闊的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中每一部分的意義、地位和作用,才能居高臨下,正確地處理教材,深入淺出,把道理講得通俗易懂,才能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能力,開啟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能真正上好語文課。
其次,充分備好課是上好語文課的保障。
俗語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學活動也是如此。充分的備課對於課堂教學來說猶如枕木之如鐵軌,基石之於高樓,它使課堂教學成為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讓教師對於課堂教學有一種清晰、理性的思考和整體安排,這是課堂教學取得實效的保障。備課不等於寫教案。備課包括鑽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學生、考慮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寫教案等。這就要求教師肯花時間去鑽研。
首先教師要備好教材。文本教學,要求我們首先要吃透文本,所以每次上課前,對於所要教學的內容都要熟稔於胸,絕對不打無准備之仗。
除去充分准備所要教學的內容之外,還要考慮學生的因素。
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以他們的年齡和知識水平,對於所要學習的文本學生會提出什麼樣的問題,他們會有什麼樣的想法,以學生的生活經歷會不會對所教學的內容產生共鳴。尤其是我們務工子弟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相對而言就不高,採用什麼樣的方式學生更容易接受呢?如做游戲、競賽、分組、才藝比拼等,知識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會問怎樣的問題,怎樣分層次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步入文本之中去欣賞,去感悟,哪一類問題由什麼水平的學生解決。全面地,深層次地站在學生的出發點上對所學進行預設思考。唯有如此,才能成竹在胸,也為良好的課堂教學作了好的鋪墊。
再次,靈活駕馭課堂是上好語文課的關鍵
無論是平時的積累,還是課前的准備,一切都將服務於課堂這一重要的教學活動。首先,找准一堂課的切入點。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開課要講求藝術,根據不同類型體裁的課文,在深入把握其思想內涵,藝術特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的目的要求的基礎上,立足開課的形式新穎,做到在開課的過程中創設激情,激發學生求知的熱望,啟點給學生思維求異的方法,用生動有趣的情境或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吸引住學生,緩緩進入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尤為重要。如我在教學《裝滿昆蟲的衣袋》一課時,開課時我抓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談談自己所了解到的一些有關昆蟲的知識。學生興趣盎然,發言積極,為學習課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其次,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朗讀感悟。課文中有著生動活潑的語氣、節奏、句式、格調,蘊含著作者的情感意旨。只有在教師層次清晰、條理明了的引導下,反復有表情、有節奏地朗讀重點詞語和句子,深入作者情感地變化和語言的音韻變化中,悟出僅憑語言分析難以真切理解地內涵,才能真正理解課文,從而達到教學目的。通過朗讀,學生能體味到課文形象生動的語言,課文描寫的場面、人物語言在學生的頭腦中鮮活起來。在讀中既培養了讀書能力,也為語言表達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㈤ 當小學語文老師是怎樣一種體驗

首先要具有教師資格,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門定期會組織考試,通過了回就可以獲得相應答資格。(如果你是師范類的、已經具有這個資格了那就不必了),然後教育行政部門定期會有招聘考試,這個需要咨詢人社局和市、區教育行政部門,有時候行政部門的網站也會同步掛出招聘信息。如果考試通過,就可以被聘為老師了。在對應的學校,與校級領導申請,學校會依據人員編制情況,安排學科。當然,如果在區級招聘成功後,也會有意向填寫,如果意向通過,就可以成為新的小學語文教師了。我所說的是城市的,至於其他的地區,就不太清楚了。
至於你所說的學習專業問題,一般情況下是如他們按專業選擇的,但是,在具體的學校內,具有一定的調劑權利,校長可以根據學校實際情況,調劑所教的專業,相對來說,小學好於初中和高中。所以,一般情況下,是可以通過的。

㈥ 小學語文老師如何備好語文課

小學語文教師怎樣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只有認真全身心地去備課,你才能游刃有餘地上好課,才能自如地引導學生去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反之,你的課會上得一沓糊塗,學生所獲無幾,久而久之,又從何談起教學質量呢?

法國浪漫主義作家雨果曾經說過:世界上最遼闊的是海洋,比海洋還要遼闊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加浩瀚的,是人的心靈。語言文字不僅能記錄廣闊無邊、綿延無窮的事物,也能微妙地表達人的豐富的心靈。語文教師則是語言文字的傳播者。怎樣用心培育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怎樣用語文中蘊含的豐富情感打動學生,使他們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和優秀文化,怎樣在語文教學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這是素質教育為語文教師提出的新的課題。新課程形勢下的備課,向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

教師備課中研究教材要從知識性和人文性兩個方面來考慮。知識性包括語文內含的知識和課外延伸的知識。語文內含的知識即:字、詞、句、段、篇、文體、修辭等。課外延伸的知識即:社會的、自然的、倫理的、道德的等。人文性是從大語文觀來講的,即:教材中所滲透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念、人生感悟、生命的意義等,即對科學、民主、平等以及對生命的關愛等價值觀的追求。

一、整體備課

整體備課就是新學期拿到新書以後,教師要及時閱讀全冊教材,目的是對全冊教材有一個整體的了解,把握全冊教材訓練的序列及訓練的重點、人文教育及課外實踐的相關內容等,做到心中有數,便於整體安排教學、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這個環節可以是粗線條的,但它是必不可少的,用最少的時間,追求最大的效果。

二、單元備課

單元備課就是對單元內的一組課文進行集中備課,尋找共性與個性。因為每組課文無論從人文的角度和知識的角度都有共性,這是編者遵循學習的規律、知識內在的規律、學生成長的規律精心編排的。因此。我們在單元備課時就要認真閱讀,發現這一共性,合理安排這一單元的教學、學習、訓練,不平均使用力量,使每一篇文章各盡其用。善於發現與之相關的課外資源,實現課內與課外的互補,最終達到發展學生的語感、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完善學生的人格魅力,從而實現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三、課時備課。

課時備課是具體進入對一篇文章的備課。首先要考慮每篇文章在本單元所承載的任務,它處在什麼位置,然後才是進入對一篇文章的備課。研讀教材,把握編者意圖。教材是教師教學的憑借,是學生學習的範本。因此教師要想教好學生,研讀教材是關鍵。我們可以遵循下面的步驟:第一,讀懂文本;第二,細品課後思考題;第三,確立授課思路;第四,確定教學重點;第五,對照教參、學生實際定奪講課思路;第六,合理確定教學內容,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實施。

目前對於學生的學習常規也要特別給予關注,基本的規律要讓學生了解。譬如:答題的基本形式,訓練學生說完整話等,教師要加以引導,特別是教師要率先垂範,說標准話,寫規範字,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的氛圍,讓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

反思:備課確實是一個技術活,好的備課,上課時用的時間少,收到的效果卻很大。怎樣在語文教學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我們在單元備課時就要認真閱讀,發現這一共性,合理安排這一單元的教學、學習、訓練,不平均使用力量,使每一篇文章各盡其用。善於發現與之相關的課外資源,實現課內與課外的互補,最終達到發展學生的語感、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完善學生的人格魅力,從而實現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㈦ 小學語文老師怎樣能更好的上好語文課

語文教師如何上好語文課
一堂充滿激情的語文課,不僅學生聽著是享受,教師本身也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的激情來自本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學生的喜愛,還有對夢想的追求!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上好語文課,如何使學生健康成長呢?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有這樣一句話:「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可以看出小學童年生活對孩子的重要性。下面僅從四個方面對此談談我的粗淺認識。
1、課堂教學要「求真」
學生的主體作用概括為學習求真、生活求真、做人求真三個方面。所謂「求真」就是「求是」,去不斷認識事物的本質,把握事物的規律。新課程改革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忽視或否定對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所謂真,首先是講真理,教師所教的基礎知識與技能是真理,和同學們共同研究、探索的科學是真理;其次是真實,課堂要有真實性,它追求教與學的實際效果;最後是要真誠;真誠地對待學生。 語文教學中的「求真」,就是要求我們老師要真實地呈現出文本思路,真實地展示學生的學習過程,老師不論在基礎知識的教學、閱讀過程中的教學,還是作文中的指導,只有把「真」展現出來了而後又去引導學生體現「真」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允許做的,什麼是有悖道德和法律的,這樣,在學習中才能真正地健康、快速地成長起來。 2、課堂教學要「務實」 新課程改革倡導以學生為本,著眼於學生全面發展的理念,它強調教育要實實在在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良好的品行和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所謂務實,是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應採用探究、體驗、交流等創新的教育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之成為強大學習動力,以此提高教學效率。課堂上教師要善待每一個學生,營造融洽、平等、民主的教與學的課堂教學氛圍,同時教師要通過課堂教學把知識性、人文性、審美性巧妙地融合起來,給學生體驗真情實感的課堂,使課堂教學中的真與實得到和諧的、完美的統一。八十年代朱作仁教授提出「真實、朴實、扎實。」今天我們重提三個「實」,是很有針對性的。語文課堂的虛假成分往往很多,有效成分減少,再有就是形式主義,不注重結果,尤其是公開課。語文教學首先是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即聽、說、讀、寫、思的訓練。人文性是需要的,但不能一味地人文,也需要基礎,兩者不可偏廢。 3、課堂上必須有「情感」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該是一堂能感動人的課,感動學生,感動自己,感動聽課者。充滿情感的語文課,更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更能對學生進行情感的熏陶,使學生熱愛語文,喜歡語文,那麼,如何使語文課充滿激情呢? (1)立足教材,提倡讀中感悟
語文這門學科不像其它科目,它必須立足於教材。每一篇文章涵蓋的知識面很廣,可以說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可開挖的資源太多大多了。但語文課終究還是語文課,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能運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情。因此語文具備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兩大特徵。怎樣來體現這兩大特徵呢?讀中感悟是一個好法子。以教學《鳥的天堂》為例,我首先讓學生先讀讀贊美大榕樹的段落,然後問:「你是如何體會到的?學生劃下自認為美的句子,並註上旁批。全班交流時,邊讀邊品:「卧」字好在哪兒?「近看」、「遠看」都寫出了榕樹的什麼?「不可計數」指什麼?„並在黑板上畫一畫,讓學生讀一讀,師生一齊分享點點滴滴的感受,體會作者用字的巧妙性。可以說品讀課文精彩片斷是一節課的精華所在,只有讀透了才悟得出,只有悟得出才能再有感情地讀出來,最終使教學資源——師、生、文本在對話中得以開發利用。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尊重學生的學習的「需要」,「激發」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性,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記灌輸。重在引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我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激發他們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氛圍。
(3)教學中要注重「溶情」
在教學中教師適時地融入自己的某些情感,有時更能激發學生的熱情。用自己的情感溶化學生、用自己的心喚醒學生的心。 4、課堂中要「關愛」學生 (1)愛的平等
我們在教學中往往把精力放在成績好的同學身上,特別是公開課,為了追求良好的效果,忽視了對後進生、調皮鬼、不舉手學生的關心。其實,每個學生都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老師的關心和呵護是心靈中寶貴的陽光。不僅如此,後進生、調皮鬼更需要給予他們關愛。當他們被老師關愛後就會激起他們學習的熱情。 (2)愛的巧妙 愛是無聲的語言,尤其是課堂上,我們老師的每個眼神,每個動作都是表情達意的方式。學生有著敏銳的感覺力。只要我們在一些細節上給予修飾和強化,我們就能讓這些巧妙的「愛」發揮它們的作用。例如,上課時稱呼學生為「孩子們」,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這是一種愛;用一種愛的眼神去鼓勵學生學習這也是一種愛;實施有效的激勵評價也能提高他們學習的熱請,這也是一種愛„„
總之,我希望上好每一節語文課,每節課都能驗證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足跡,給孩子們留下一個美好的童年。當然,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可以說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最好的,只能在實際的教學環境中靈活運用。

㈧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老師的語文素養

這次參加了遠程教育培訓,學到了不少提升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方法。
下面,本人談談自己的一點感受和體會。在此,與大家分享交流。
一、轉變觀念,創新教學模式
葉聖陶先生所說「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光看老師講課。」建立平等和
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既要重視學生學習的認識過程,又不能忽略學生學習的情
感過程,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要充分尊重他們,
放手讓他們學習,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我認為課文教學觀念要實現四
個轉變:
1、變「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為中心」轉換教學中的角色,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唱角。習慣被動學習的學生往往不會質疑,也提不出問題,這就需要老師來「逼」問。我說:「對於這篇課文你們有什麼問題?」學生不語,「一般不懂才需要學,不懂才需要問,既然你們沒有問題,我也就沒必要教了。」經過這樣一「逼」,學生們明白了一個道理:課文學習的進步並不是教師「講」,而是自己「問」。這樣往往學生們都能提出一些問題。同時引導學生善於提出高質量
的問題。
2、要變先「教」後「學」為「學」後「教」,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育學生「自己能乾的事,不留給老師干」的觀念,做語文學習的主角,遇到問題,盡量不依賴教師,而是大膽思考猜測。指導課前預習,在新課前檢查,凡有故事情節的課文還可以叫學生來教學。通過學生的先
「學」,接下來老師需要「教」的東西也就不多了,但學習效率卻提高了,學生的主體得到發揮,主動性、自主性得到培養。
二、引疑激趣,培養創新精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發展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是培養學生創新
能力的起點,是學習成功的很重要的一方面。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人全神貫
注,還能積極思考,使學生沉浸在活躍的氛圍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在語
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挖掘教學內容本身的內在樂趣。依據學生心理特徵認識
規律,挖掘語文教材中的誘導因素,激發學生用自己的思維能力來體驗探知的
全過程,體驗教學美;要善於開發和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有意識地創設特定的
學習情趣,吸引學生的注意,推動學習的進程。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以一個探索者、發現者的身份投入學生的思
維活動中,以求不斷獲得新知識,迸發創新因素,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要以設疑問,以懸念來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如教學《猴子種果樹》一文,
我向學生提出:猴子辛辛苦苦種果樹,為什麼什麼也沒有收獲呢?問題一出便
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了懸念,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學生的學習興趣油然而生。
三、聯系生活實際,激活孩子的想像力

孩童時期是培養想像力的最佳時,孩子們奇異豐富的想像往往孕育促成奇
妙的創新,可以說任何創新都萌芽於看似幼稚的異想天開中。作為老師,當我
們面對孩子們神奇豐富的想像,富有詩意和創新因素的語言時,我們應該鼓
勵、呵護,當孩子缺乏想像時,我們應該想方設法激活他們的想像力。
豐富的想像來源於客觀現實,如果沒有對現實生活的細化觀察,學生想像
力的激活就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可對於孩子來說,單純地觀察要求是
少有收益的,我們可以藉助課文的學習,教會孩子觀察,以積累豐富的表象。
如:我在教《鮮花和星星》一文時,設計讓學生仿照課文進行一個說話練
習:
(),這里()那裡(),真比()。小朋友們開動起小腦筋,創作了很多:
天上的白雲真多,這里一朵那裡一朵,真比草地上的羊兒還多。
花園里的蝴蝶真多,這里一隻那裡一隻,真比鮮花還多。
草地里的螢火蟲真多,這里一隻那裡一隻,真比天上的星星還多。……
孩子們所處的周圍世界就是天然的課本,通過觀察讓學生去認識周圍世界,
在那最鮮活的、絢麗多彩的場景中去感受去思考、去想像,這樣的觀察積累豐
富的表象是智慧的啟迪,是語言的實踐,是美的享受。
語言文字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基礎,只有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才能
帶動其他課程學習水平的整體發展和提高,這要求語文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
法,適應新的教材、新時代的學生,促進學生主體性、全面性地發展。

㈨ 大家覺得當個小學語文老師好嗎希望能說些親身體會,急求!

看你怎麼看待工作和生活。小學語文老師通常是班主任,工作壓力大,要責任心內很強。不僅好能協調好與搭容班教師的關系,更好協調好學校與家長的關系。孩子在學習(各科)、健康等方面遇到問題都要找班主任的。包括班風學風的建設也需要班主任建設引導。語文作為主課,家長、學校關注讀比較大。年輕教師業務競賽比較多。相對來說,在小學里,語文教師是最辛苦的!當然如果你有才能又有責任心,這也是你展示自己才能的天地!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老師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