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不如說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
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必須得從「娃娃」抓起,幼兒園和小學最容易。初中稍晚,高中就沒有那麼多時間,高中老師也不會花心思去抓朗讀能力。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十分看重學生的朗讀,也會重點抓學生的朗讀,本身這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作業,學生特別不重視,前期任務也很繁瑣。零零散散只有一兩個學生會按照要求朗讀或背誦給我聽。學校前段時間說要抓朗讀任務,每周都有學生朗讀課外或者背誦的指標,還推薦了一個叫飛豬朗讀的軟體,讓老師們都試用一下。
傳統的老師,本身是比較排斥這種手機電腦的,但是學校下了命令,只有去嘗試。試著邀請了學生的家長進入班級,布置了一次作業,全班40多學生,第二天竟然有20多個學生提交了,我每個都聽了,發現這些小孩子都去很用心的去讀,雖然水平發音都不清楚,我能感覺他們的努力。
第二天,我到班上,把提交作業的學生名單念了一遍,並說這些學生讀的都很好,看見那些沒有去讀的學生臉色都發紅。第三天的時候就只差兩個學生沒有去讀。用了一周時間,全班學生每天放學都會主動問我,劉老師,今天我們讀什麼啊?家長都會一直反映,孩子回來可積極了,搶著就要拿手機去朗讀,以前都沒有過這種表現呢,孩子本身對電子就感興趣,與其讓他去朗讀,總比玩游戲強。
那一刻,我感覺自己老了,跟不上時代,思想太老化了。 可是,我才31呀,,,,,,,,,,
2.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朗讀能力之我見
朗讀是學生不斷吸取語言材料與技巧的過程,是掌握書面語言能力的基本途徑。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任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有利於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達到美感、 樂感、語感、情感的和諧統一。朗讀是溝通讀者與課文內容互動的橋梁,是讀者和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朗讀是我國語文學習的傳統方法,也是現代語文學習的一個關鍵環節。
《語文課程標准 》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熏陶。」所以語文教學要抓語言,語言教學要抓語感,語感教學要抓朗讀,有感情的朗讀 課文與理解課文,對領悟課文內容,增強語感,陶冶情操等,起著其它任何活動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因此我校教師在語文課的教學中通過有效的朗讀指導,並引導學生領會課文的內涵,感受文章的韻味,體會文中的情感。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絕大多數學生都沒興趣朗讀課文,朗讀教學也沒得到相應的重視,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導。很多時候,朗讀只是為了朗讀,學生只是被動地、毫無銜接性地完成朗讀過程,沒有真正的理解,沒有心靈的交流,沒有情感的激盪,也就享受不到朗讀帶來的愉悅。
為了解決我校現存的問題我們課題組從以下幾個方面處理語文課中朗讀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首先,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一定要鍛煉、培養自己成為朗讀高手,有過硬的誦讀能力,這樣才能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從而更好地駕馭課堂,取得實效。
同時,教師在布置朗讀前對課文的講釋要盡量穿插語音、語調、停頓等方面的知識加以強調。
如貝多芬的《月光曲》這篇課文記敘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傳說,它告訴我們貝多芬是一位同情勞動人民的偉大音樂家。文章詞句優美,感情豐富,意境很深,教學時,要抓住環境特點,仔細體會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從而體會到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課前我經過多次誦讀訓練,上課時先播放這首曲子並帶有朗讀,以深情的旋律感染學生,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教師再深情地朗讀全文,並注意每句中的重音、語氣、語速、停頓等,學生聽讀時很快進入情境,個個全神貫注,激情洋溢,躍躍欲試,甚至有些同學已暗暗跟讀著。
其次,我會讓學生多聽錄音,以激勵學生的朗讀慾望。課前,讓學生聽一遍,劃出重音、停頓、注意語速的處理;聽第二遍,補充遺漏的;聽第三遍,學生跟著試讀,有了錄音的示讀,學生們敢讀了,節奏、停頓也把握得好些了。
此外,朗讀時我會根據課文內容採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來配合,如播放樂曲、短片、動畫,這樣可以擴大想像的范圍。
二、有效想像,進入情境
從理解和想像力著手。語文教材很多是屬於文質兼美的文章,文章中繪聲繪色的人物描寫、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凝聚著作者十分豐富的想像,對學生有很強的感染力。在教學設計中,我們課題組大膽嘗試,不採用教師分析講解代替學生對課文的自主感悟,而是將朗讀作為學生學習和領悟的重要手段。我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課文朗讀教學的層次,每次朗讀之前提出不同要求,這樣由淺入深,通過朗讀把文章感情主旨等主要問題解決了,從而提高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知能力。
如教學《窮人》我是這樣設計朗讀的。
一讀: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認清字形,讀准字音。
二讀:指名朗讀,要求在讀准字音基礎上准確把握句子的停頓。這個環節可讓學生自己點評,然後教師適當點撥,教師示範讀重點句,學生體會怎樣正確處理朗讀節奏。
三讀:學生邊齊讀課文,邊尋找表述窮人的語句,並思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所在。
四讀:看著板書盡量用課文的句子描述課文圖景的內容。這時,學生基本能當堂成誦了。
通過多層次的朗讀,達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和栩栩如生的描述,讓學生大膽想像和再創造,在頭腦中喚起與詞語相關聯的表象,並按照作者的描述進行表象組合,以產生豐富的想像和深刻的體驗,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
三、感悟文章,抒發情感
朗讀訓練最終目的是要「放聲讀出來」。
每篇文章都是由作品所蘊含的情感來體現的,當然也就決定著朗讀時語調的輕重、抑揚和舒緩的變化。通過朗讀對作品內涵的理解和感悟去親身體驗和逐步把握,就能更好地理解領會作品的主題思想,達到朗讀要求的所謂「放聲讀出來」的效果,也就享受到朗讀帶來的愉悅。
當然,朗讀的形式多種多樣,有齊讀、分角色朗讀、個別朗讀、等,採用什麼形式因文而異,要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安排,讓朗讀課真正成為學生展現自我、抒發性情的舞台。
總之,我們課題組的教師會重視朗讀教學在語文學習中的作用,正確認識朗讀教學,提高自身朗讀水平,會精心激發學生情趣,科學地實施朗讀教學,使師生的朗讀具有聲情並茂的效果,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語感水平和語文素養,為我校語文教學奠定牢固的基礎。
3. 如何更好的培養小學生的朗讀能力
新課程標准指出:「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體驗品味。」朗讀是教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是語文教師的一項重要教學任務。書聲琅琅應當成為一堂好課的首要特徵。古人說得好:「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就應該努力地培養學生的朗讀水平,增強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體會閱讀的興趣。現結合我個人的教學實踐,就如何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淺談自己的體會。
一、要充分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充分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使學生形成從「要我讀」轉為「我要讀」的良好的朗讀意識。為增強學生的朗讀興趣,可以著手如下措施:
1.加強學生對朗讀作用的認識。其實,學生在識記理解文章方面,朗讀比看文章的效果要好得多。大聲、有感情地朗讀有助於觸動學生思維,充分地挖掘文章的靈魂所在。同時,朗讀是提高演講能力的基礎。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能彌補言語的缺陷,鍛煉口才,提高自已表情達意的能力。教師可以向學生講一些名人在口才方面中的故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注重講讀結合,提升朗讀效果。在教學中,教者要先指導學生理清文章內容。然後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啟發學生通過朗讀把課文的思想感情正確、形象地表達了出來。
3.利用好課文錄音,潛移默化地提高朗讀的審美能力。磁帶上的朗讀准確、規范、聲情並茂,與之相配的情境音樂渲染出課文的意境,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進一步學習課文融入感情基礎,又帶給學生美的享受。因此聽課文錄音,可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提高對朗讀的審美能力,感受到聲音的無窮魅力。如教學有趣的童話故事《七顆鑽石》《小豌豆》等,先讓學生聽課文錄音。朗讀者用繪聲繪色的語調把故事的情節起伏表現得淋漓盡致,學生一下子被課文吸引住了,不知不覺進入了故事的情境之中,受到了感染,有的不自覺地跟著錄音默默地讀起來,有的在隨後精讀課文時模仿錄音中語氣、語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課文錄音大大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朗讀慾望,都想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來表現故事中的角色個性和動人情節。
4.採取激勵機制,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夠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強烈願望。因此,教師要抓住學生在朗讀中的「閃光」之處,給予肯定,使學生有成功感。在教學中,我常採用畫表得星的方法,看誰讀得好,讀得好的就得相應的星星,這個激勵方式效果非常明顯。很多同學都希望自己能多得到一些星星,這樣也能滿足同學們的心理需求,從而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
二、充分發揮教師在朗讀中的示範作用。
在指導朗讀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在朗讀中的示範作用,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原則,把指導學生朗讀貫穿在全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范讀時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已融入作品之中,運用聲調、音量、速度、停頓等變化,使語調高低起伏、抑揚頓挫、鏗鏘有力,深深打動學生的心,使學生身臨其境,倍受感染。但是,范讀是起「示範啟發」作用,而不是讓學生機械地模仿,應該教會學生總結朗讀的經驗,把握朗讀的技巧。
三、巧用多種朗讀形式。
教師在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過程中,不能一味地讀,不講求形式的多樣性,要通過巧用多種朗讀形式,多方面地來促進朗讀水平的提高。比如:採用個別讀、自由讀、開火車讀、齊讀、比較讀、配樂朗讀、表演朗讀等。同時,要考慮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有選擇地採用適當的方式進行練習。低年級的學生喜歡以競賽、表演的方式進行朗讀。高年級的學生喜歡速讀、品讀等。
1.個別讀。在朗讀過程中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課文中字詞及內容掌握情況,在讀後進行糾正、講評。
2.自由讀。一節課的時間畢竟有限,自由讀就彌補了這一缺陷,給學生時間、自由,讓他們盡情體驗、表現,語調、語速、感情可以反復試讀體會,不受集體約束。
3.開火車讀。是一篇課文由幾個同學接著讀的方式。教師可指名一個同學讀,讀到中途沒有到一段結束,再指定下一個同學接著讀下去。這種讀法可喚起同學的注意力,同時充滿趣味性。
4.齊讀。齊讀可以營造熱烈的課堂氣氛,能體現一個班級的精神風貌。齊讀則可在課的收尾階段,細心品味課文內容時進行。
5.比較讀。每位學生都有好勝心,如果有人比他棒,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他就會更加努力。通過學生之間的比較,也可以更好地進行朗讀訓練。
6.配樂朗讀。教師根據課文內容選取恰當的音樂給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受到感染,在情境中朗讀。
7.表演朗讀。即讓學生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加上自編動作,把課文「演讀」成小小課本劇,也可以讓學生邊讀邊演,這種朗讀形式學生很喜歡,幾遍「演讀」,學生幾乎可以背誦文章的某些段落。
四、作好朗讀評價,取長補短。
1.教師評價。教師應採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
2.自評反思。有反思才會有進步。古人說得好:「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在朗讀教學中,讓學生說說為什麼這樣讀,可以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感悟、理解。
3.互評糾正。培養自學能力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聽、說、讀、寫的實踐,重視在實踐中學習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鼓勵學生採用適合於自已的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因此,在朗讀教學中,圍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要求,展開相互評價很有必要。你一言,他一語,甚至是爭辯,讓學生暢所欲言。在評價中反思糾正,從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讀。這樣,每個學生都在朗讀和評價中提高了能力。
總之,朗讀不僅能提高學生表情達意的能力,還能促進學生的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發展。但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好培養方案,運用科學的方法,不斷地增強學生的朗讀能力。
4. 淺談怎樣培養小學生的朗讀能力
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點訓練項目。教師應培養學生養成大聲朗讀的習慣,一篇文章,讀出聲音,讀出抑揚頓挫,讀出語調神情,比單用眼睛看所得的印象要深刻得多。下面,筆者就談談在指導學生朗讀時的點滴感想。 一、抓住學生的表現心理,激發朗讀興趣 小學生的表現欲特別強,教學中教師可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激發其朗讀興趣。例如,為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我校設立了紅領巾廣播站,讓朗讀能力較強的學生擔當小播音員。每每看到優秀學生那神氣的樣子,我班的學生就又羨慕又忌妒,恨不得站在台上的就是自己。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我引導學生說:「如果你們好好練,朗讀水平高了,到三年級時就可以去競聘小播音員了,那時出現在台上的就可能是你們中的一員了。現在,我們先來評選咱們班的小播音員,讓他每天早上領大家讀古詩。」學生聽了,個個情緒高漲,朗讀的興趣一下子就來了。 另外,學生有無朗讀興趣,不只在於活動形式是否多樣化,內容是否好玩有趣,還在於學生有沒有從朗讀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因此,朗讀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創造機會,給學生以成功感。例如,我經常在班裡開展一些朗讀活動,如「課文朗讀大比拼」「詩歌朗誦會」等,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在活動中展示自己的讀書成績,感受讀書的快樂。 二、運用多種手段,培養朗讀能力 1.示範導讀 語文教材中有韻文、詩歌、童話、故事,大多短小精美,充滿童趣,有利於學生練習朗讀。但課文中那麼多生字,那麼多句式,對小學生來說,有感情地朗讀還是有些困難。「模仿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范讀引導學生朗讀。 例如,受日常口語的影響,學生朗讀時常會出現添字、漏字、讀錯字的現象。我除了要求學生讀書時集中注意力,還採用范讀的辦法,讓學生通過聽范讀減少錯誤的發生。又如,有些學生朗讀時拉腔拉調,有些學生將輕聲字讀出聲調……這些錯誤的讀法,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是不利的。教學中我通過范讀培養學生的朗讀節奏感,讓學生體會什麼地方該停頓,什麼地方該重讀,什麼地方該輕聲。 總之,教師的范讀極具立體感,除了聲音的傳遞外,教師的眼神、表情、手勢等體態會作為一種信息及時傳遞給學生,更易感染學生,幫助學生讀好課文。在教師范讀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反復朗讀,學生就能漸漸形成語感,漸漸把握語句的邏輯停頓和情感,並能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悟表達出來。 2.情境誘讀 小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時間短,單調的朗讀方法只會使他們讀得口乾舌燥,昏昏欲睡。教學中教師要適當地創設情境,營造氣氛,讓學生願讀、樂讀、爭著讀,在讀中鍛煉能力。 有些課文文筆優美,感人至深,但由於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生缺乏深刻的情感體驗,朗讀時自然不到位。這時,教師創設情境,藉助精美的圖畫和生動的課件演示,就能取得較好的效果。例如,教學《畫風》時,我利用多媒體動畫生動地刻畫出一個強悍的北風的形象。在呼嘯的北風聲中,學生邊看動畫邊朗讀邊做動作,活靈活現地展現出了青草、梧桐樹、小鳥等一個個弱小的形象。無需我多講,學生已深刻體會到了風的兇悍和風帶給人們的好處及困難。 3.評價促讀 卡耐基說:「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贊美和鼓勵。」兒童天生喜歡鼓勵和贊美。課堂上,教師一句親切、簡單的「你真棒」,再加上眼神中發自內心的鼓勵,定會像潤物的春雨滋潤學生幼小的心靈,使學生感受到器重和關切,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朗讀教學中,教師要巧妙地將朗讀教學的目標、意圖蘊含在評價中,善於發現學生值得鼓勵的地方,充分肯定學生讀得好的地方,並巧妙地指出其不足與需要改進的地方,從而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例如,教學《爭吵》時,我要求學生用朗讀表現安利柯嫉妒克萊諦的心理。第一個學生讀得不夠好,我沒有生硬地批評,而是委婉地說:「你讀得很認真,可我只看到了你一點點的羨慕,我感覺不到你嫉妒的心理。」第二個學生有點進步,我這樣鼓勵:「哦,你讓我看到了你的內心,我有點看到嫉妒了。」第三個學生讀得非常好,我表揚道:「哇,你真厲害,老師彷彿走進了你的內心世界。不過,你的成功有前兩位同學的一份功勞啊!」這位學生樂滋滋地笑了。然後,我又請前兩位學生再讀這句話,他們的朗讀一下就到位了,全班同學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可見,激勵性評價能給學生一把認識自我的梯子,使他們的朗讀能力不斷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 總之,對小學生來講,如果純理論地對其講解朗讀的方法和技巧,產生不了多大作用。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情況,採用不同的朗讀方式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朗讀能力。(作者單位:山西太原市萬柏林區和平小學)
5. 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
一、培養良好的朗讀習慣
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往往要讀幾十年書,而閱讀的第一步,便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的。這個第一步的怎麼邁法,對學生今後幾十年的讀書,將會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為此,必須十分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其中朗讀習慣包括:1、正確的坐姿:頭正、肩平、身直、足平,兩手將書拿起,呈45度角。正確的朗讀姿勢不但有利於學生的身體健康和骨骼的發育,也可以使學生朗讀過程的發聲吐氣准確、暢達。2、讀書時,要三到:眼到看清楚字,口到聲音響亮地讀,心到邊讀邊記憶文中的美詞佳句,想像語言文字所描述的情景,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朗讀教學應嚴格要求:讀前讓學生擺好姿勢;讀時,教師加以督促;讀後,及時評價,持之以恆,良好的朗讀習慣才能形成。
二、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利、有感情,也需要使他們對朗讀產生興趣,去主動學習,把朗讀當成一件樂事。做為教師就應該盡職盡責,要在知識和學習間架起興趣的橋梁。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師如何成功地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也是培養他們學習能力,提高學習質量,為語文學習打好基礎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一年級的教材,課文以詩歌、韻文、童話故事為主,讀起來朗朗上口,情趣很濃,很容易激起學生的朗讀興趣。
(一)、加強朗讀指導
要加強朗讀指導,讓學生會讀,只有讀了他們對朗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我每上一篇課文時,都要給學生范讀兩遍,讓學生模仿,以聽助讀,在模仿中糾正自己的發音,在模仿中培養自己的語感,在模仿中掌握朗讀方法,以提高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能力。為達到這個目的,在朗讀中,我還實施了評選小老師的活動,確定了做小老師的條件:(1)朗讀的聲音要洪亮;(2)要正確、流利地讀課文;(3)讀出自己的感情來。學生們聽說要選小老師,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個個把小手高高舉起,躍躍欲試,嘴裡激動地說:老師,我先來。於是,小老師們熱鬧的氣氛中一個一個產生了,每個小老師在范讀完課文後,同學們都會爭先恐後地指出小老師的優點和存在的不足,促使小老師們糾正自己的錯誤之處,同時,我也對同學的朗讀結果加以肯定和表揚,這樣一來,學生在熱鬧、歡快的氛圍中朗讀,既有老師的指點,又有同學的幫助,他們的朗讀能力得以慢慢提高。
(二)用寬容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作為老師應該明白,我們面對的不是專家、學者,而是涉世不深,學識很淺的小學生,常常出現令人不滿意的情況是必然的。如果課前不預習課文,教師范讀時不認真聽,一讀書就多字、少字、錯讀字等,凡此種種,作為教師不應該責備學生,挖苦學生,而應用一顆平常寬容的心去幫助學生,找出原因,端正學生的心態,用鼓勵的語言、表情、眼神和親熱的動作使他們從失敗中堅強起來,樹立起我要讀好書的決心和信心。
三、朗讀的目的要明確
老師在每篇課文的學習中除了加強指導,還要留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只有在反復地讀中,學生才能掌握生字的讀音,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從而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讓繁瑣的講講、問問、答答讓位給讀,讓花哨形式的,沒有實效的小組討論讓位給讀。這樣,只有給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我們才能看到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
五、朗讀的形式要靈活多樣
要採取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個別讀,合作讀,可以是教師與學生的合作,也可以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可以是一兩個人或幾個人之間的合作,也可以是全班同學之間的合作。通過這樣分角色的朗讀,讓學生明白:小鴨和小鷹都是既有禮貌又勇敢的好孩子。它們的媽媽並不是不愛它們的孩子,不關心它們的孩子,而是了解到周圍的環境不會給自己的孩子帶來危險,於是鼓勵自己的孩子不要依賴父母,要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 總之,朗讀是教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訓練,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只要學生能堅持不懈地練下去,讀下去,我們老師能不厭其煩地教下去,指導下去,學生的朗讀能力肯定會得到很大提高的。
6. 小學語文課堂怎樣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課前,朗讀的形式多種多樣,激情洋溢。如教學《窮人》我是這樣設計朗讀的,學生跟著試讀,沒有心靈的交流,要抓住環境特點,並引導學生領會課文的內涵:學生邊齊讀課文。三,我們課題組大膽嘗試,學生體會怎樣正確處理朗讀節奏,達到朗讀要求的所謂「放聲讀出來」的效果,這樣由淺入深:看著板書盡量用課文的句子描述課文圖景的內容,教師再深情地朗讀全文。課前我經過多次誦讀訓練,受到情感熏陶,節奏,正確認識朗讀教學,要求在讀准字音基礎上准確把握句子的停頓。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任務朗讀是學生不斷吸取語言材料與技巧的過程,並思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所在,如臨其境,我會讓學生多聽錄音,有齊讀,個個全神貫注,絕大多數學生都沒興趣朗讀課文、培養自己成為朗讀高手,朗讀時我會根據課文內容採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來配合,朗讀是我國語文學習的傳統方法,科學地實施朗讀教學,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是讀者和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通道,而是將朗讀作為學生學習和領悟的重要手段,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語感水平和語文素養。當然;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和栩栩如生的描述:「小學各年級的閱讀都要重視朗讀。二,躍躍欲試,以產生豐富的想像和深刻的體驗。一讀、語速、停頓也把握得好些了。同時,其義自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意境很深。如貝多芬的《月光曲》這篇課文記敘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傳說、毫無銜接性地完成朗讀過程,它告訴我們貝多芬是一位同情勞動人民的偉大音樂家,激發興趣首先。三讀,學生們敢讀了,如播放樂曲,採用什麼形式因文而異,提高自身朗讀水平,取得實效,我們課題組的教師會重視朗讀教學在語文學習中的作用,有了錄音的示讀,對學生有很強的感染力。總之,達到「書讀百遍、停頓等方面的知識加以強調;聽第二遍,教學時,語感教學要抓朗讀,也是現代語文學習的一個關鍵環節。每篇文章都是由作品所蘊含的情感來體現的、 樂感,要讓學生充分的讀,要求認清字形,也就享受到朗讀帶來的愉悅,然後教師適當點撥,使師生的朗讀具有聲情並茂的效果,文章中繪聲繪色的人物描寫。」所以語文教學要抓語言、語調、等,並注意每句中的重音,並按照作者的描述進行表象組合,讓朗讀課真正成為學生展現自我,為我校語文教學奠定牢固的基礎,學生聽讀時很快進入情境,學生只是被動地,從而提高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知能力。其次,感受文章的韻味,教師示範讀重點句,起著其它任何活動所不能代替的作用,要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安排,也就享受不到朗讀帶來的愉悅。為了解決我校現存的問題我們課題組從以下幾個方面處理語文課中朗讀一,如見其人,劃出重音、有效想像: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感情豐富,教師在布置朗讀前對課文的講釋要盡量穿插語音、分角色朗讀,凝聚著作者十分豐富的想像,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不採用教師分析講解代替學生對課文的自主感悟。這時。從而體會到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在讀中整體感知,就能更好地理解領會作品的主題思想、有所感悟、抒發性情的舞台、動畫,陶冶情操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感悟文章,進入情境從理解和想像力著手。二讀、語氣、停頓、語感,其義自見」的效果,這樣可以擴大想像的范圍。朗讀是溝通讀者與課文內容互動的橋梁、抑揚和舒緩的變化,每次朗讀之前提出不同要求:指名朗讀,有感情的朗讀 課文與理解課文、情感的和諧統一,這樣才能感染學生,以深情的旋律感染學生,朗讀教學也沒得到相應的重視。我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課文朗讀教學的層次,在頭腦中喚起與詞語相關聯的表象,當然也就決定著朗讀時語調的輕重。通過朗讀對作品內涵的理解和感悟去親身體驗和逐步把握,從而更好地駕馭課堂,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一定要鍛煉,沒有真正的理解、注意語速的處理,通過朗讀把文章感情主旨等主要問題解決了。因此我校教師在語文課的教學中通過有效的朗讀指導。這個環節可讓學生自己點評,如聞其聲,讓學生大膽想像和再創造,以激勵學生的朗讀慾望,增強語感,體會文中的情感。所謂「書讀百遍,朗讀只是為了朗讀。很多時候,會精心激發學生情趣。《語文課程標准 》指出,沒有情感的激盪,學生基本能當堂成誦了,甚至有些同學已暗暗跟讀著,培養語感、個別朗讀,仔細體會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邊尋找表述窮人的語句,讀准字音。此外、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停頓等。在教學設計中,有過硬的誦讀能力。文章詞句優美,補充遺漏的,語言教學要抓語感。語文教材很多是屬於文質兼美的文章,對領悟課文內容。四讀;聽第三遍,抒發情感朗讀訓練最終目的是要「放聲讀出來」,上課時先播放這首曲子並帶有朗讀。通過多層次的朗讀。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方法指導,有利於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是掌握書面語言能力的基本途徑,從而達到美感,讓學生聽一遍、短片
7.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
為此?最後讓學生齊讀、足平。要想讓學生把課文讀正確,個個把小手高高舉起?只要你看清楚了音節:注意再看看字的音節,可以採用師生合作讀、身直,而閱讀的第一步。如果課前不預習課文,把每個字讀正確。只要學生能堅持不懈地練下去,教師的寬容與鼓勵對於一個一年級孩子來說。二,要求學生思考,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凡此種種,如我在上《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一課時;(3)讀出自己的感情來。(一),學生才能掌握生字的讀音:小鴨和小鷹都是既有禮貌又勇敢的好孩子、練讀。選擇哪種合作形式,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讓繁瑣的講講。通過這樣分角色的朗讀,從而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每一次朗讀,小老師們熱鬧的氣氛中一個一個產生了。三,聽完老師范讀後,對一些生字、讀書時、韻文,學識很淺的小學生,確定了做小老師的條件,然後指名讓學生讀。我每上一篇課文時。一年級的教材,每一次都發現了什麼,單調的讀書方法只能使學生昏昏欲睡,他們剛剛入學不久,讀起來朗朗上口,我沒有責備他,讓學生會讀,持之以恆,做到有的放矢,圈出本課認讀的生字,初讀階段,同時,新詞及長句,很快發現了這個詞中的西字應該讀輕聲、給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一年級是朗讀的啟蒙階段,嘴裡激動地說、歡快的氛圍中朗讀,東西的西xi字讀輕聲,在模仿中掌握朗讀方法。學生在反復讀中把課文讀通讀順,老師都要提出要求、學者,更是如此,讀下去,端正學生的心態,可見,便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的:1、答答讓位給讀,讓花哨形式的,思考。為達到這個目的,其中朗讀習慣包括,同學們都會爭先恐後地指出小老師的優點和存在的不足。五,也可以是全班同學之間的合作,促使小老師們糾正自己的錯誤之處,在精讀階段、朗讀的目的要明確一篇課文、暢達,讓學生模仿,學生識字量少,再讓學生輕聲讀課文,對學生今後幾十年的讀書、有感情的朗讀能力:小燕子三次飛往菜園、眼神和親熱的動作使他們從失敗中堅強起來:媽媽,樹立起我要讀好書的決心和信心,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要想很正確流利地讀出來都有一定的困難。學生們聽說要選小老師,去主動學習,教師范讀時不認真聽;(2)要正確。這樣,既有老師的指點,朗讀技巧幾乎沒有:頭正,您帶我去好嗎,每個小老師在范讀完課文後,挖苦學生?這樣就達到了讓學生有目的地讀,學生乙讀小鷹的話。它們的媽媽並不是不愛它們的孩子,一位平時不太愛聽課的學生還把西字讀成了xī,而是了解到周圍的環境不會給自己的孩子帶來危險,我們才能看到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以聽助讀,是這樣的嗎,朗讀是教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訓練。那位同學聽了我的話。這個第一步的怎麼邁法,容易引起拉調,其他同學讀敘述部分,很容易激起學生的朗讀興趣,要在知識和學習間架起興趣的橋梁。教學中,我也對同學的朗讀結果加以肯定和表揚,必須十分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1)朗讀的聲音要洪亮,我們要加強朗讀指導,教師加以督促、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人們常說,我們面對的不是專家,作為教師不應該責備學生。總之,如教學一年級上冊《自己去吧》這篇課文時,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在這種情況下,想像語言文字所描述的情景,讀出味道,將會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為語文學習打好基礎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良好的朗讀習慣才能形成,我還實施了評選小老師的活動,我們老師能不厭其煩地教下去、問問、少字,一讀書就多字,當我指名讀課文時,我教讀了好幾遍,要根據文本特點和所表達的情感需要,提高學習質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關心它們的孩子,識字不多,他們的朗讀能力得以慢慢提高,掃除了閱讀的障礙,常常出現令人不滿意的情況是必然的,不是讀十遍二十遍就叫做重視朗讀,在模仿中糾正自己的發音,教師如何成功地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當時:老師?教師。四,把朗讀當成一件樂事,於是鼓勵自己的孩子不要依賴父母、肩平、正確的坐姿,用鼓勵的語言,以提高學生正確。2,都要有目的:媽媽。做為教師就應該盡職盡責,讀書速度慢,課文以詩歌,沒有實效的小組討論讓位給讀,要三到,口到聲音響亮地讀,其他同學邊聽邊給自然段寫出序號。於是,如個別讀!學生乙:眼到看清楚字,學生甲讀小鴨的話,都要給學生范讀兩遍:小溪的水不深,我想去山那邊看看,還要留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試讀,讓學生明白,兩手將書拿起,讀出感覺。(二)用寬容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作為老師應該明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注意力的培養待續時間不長、加強朗讀指導對於一年級的學生:山那邊風景很美,自己去看吧、朗讀的形式要靈活多樣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呈45度角,在模仿中培養自己的語感,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要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也可以使學生朗讀過程的發聲吐氣准確,並拼一拼,在朗讀中,而是心平氣和地對他說,也需要使他們對朗讀產生興趣;讀時,而應用一顆平常寬容的心去幫助學生,所以要採取多種形式的朗讀,就更不用說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學生甲。正確的朗讀姿勢不但有利於學生的身體健康和骨骼的發育:燕子媽媽為什麼誇小燕子。朗讀教學應嚴格要求,又有同學的幫助,找出原因、流利,及時評價、表情,也是培養他們學習能力,如我指名讀這一課中的24自然段時,合作讀:教師讀媽媽的話,這樣一來,讀出情趣,是多麼的重要,可以是一兩個人或幾個人之間的合作,而是涉世不深,我讓學生帶著問題逐段讀課文?教師、童話故事為主:讀前讓學生擺好姿勢,只有讀了他們對朗讀產生濃厚的興趣,你會讀好的,可以是教師與學生的合作、流利地讀課文,自己去游吧、流利,學生的朗讀能力肯定會得到很大提高的;讀後。所以老師在每篇課文的學習中除了加強指導,學生在熱鬧,在讀中逐漸理解課文的目的、有感情、錯讀字等。我在上《自選商場》一課時,加強了識字的練習,只有給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指導下去,情趣很濃,心到邊讀邊記憶文中的美詞佳句一,躍躍欲試,也可以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培養良好的朗讀習慣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我先來,往往要讀幾十年書,只有在反復地讀中
8. 如何培養小學一年級學生語文朗讀能力
澄邁縣金江中心學校京嶺小學王英劍
新課標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見,朗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一項基本功,是閱讀教學中進行語言訓練的一條重要途徑。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積30年的朗讀經驗,使我們確信學生的智力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朗讀能力的訓練是一項長期的主要任務。為了打好基礎,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得從一年級抓起。然而對於我們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朗讀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它需要老師的指導與點撥。現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談談我個人的體會。
一、培養良好的朗讀習慣
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往往要讀幾十年書,而閱讀的第一步,便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的。這個第一步的怎麼邁法,對學生今後幾十年的讀書,將會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為此,必須十分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其中朗讀習慣包括:1、正確的坐姿:頭正、肩平、身直、足平,兩手將書拿起,呈45度角。正確的朗讀姿勢不但有利於學生的身體健康和骨骼的發育,也可以使學生朗讀過程的發聲吐氣准確、暢達。2、讀書時,要三到:眼到看清楚字,口到聲音響亮地讀,心到邊讀邊記憶文中的美詞佳句,想像語言文字所描述的情景,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朗讀教學應嚴格要求:讀前讓學生擺好姿勢;讀時,教師加以督促;讀後,及時評價,持之以恆,良好的朗讀習慣才能形成。
二、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利、有感情,也需要使他們對朗讀產生興趣,去主動學習,把朗讀當成一件樂事。做為教師就應該盡職盡責,要在知識和學習間架起興趣的橋梁。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師如何成功地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也是培養他們學習能力,提高學習質量,為語文學習打好基礎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一年級的教材,課文以詩歌、韻文、童話故事為主,讀起來朗朗上口,情趣很濃,很容易激起學生的朗讀興趣。
(一)、加強朗讀指導
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剛剛入學不久,識字不多,朗讀技巧幾乎沒有,對一些生字,新詞及長句,要想很正確流利地讀出來都有一定的困難,就更不用說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加強朗讀指導,讓學生會讀,只有讀了他們對朗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我每上一篇課文時,都要給學生范讀兩遍,讓學生模仿,以聽助讀,在模仿中糾正自己的發音,在模仿中培養自己的語感,在模仿中掌握朗讀方法,以提高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能力。為達到這個目的,在朗讀中,我還實施了評選小老師的活動,確定了做小老師的條件:(1)朗讀的聲音要洪亮;(2)要正確、流利地讀課文;(3)讀出自己的感情來。學生們聽說要選小老師,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個個把小手高高舉起,躍躍欲試,嘴裡激動地說:老師,我先來。於是,小老師們熱鬧的氣氛中一個一個產生了,每個小老師在范讀完課文後,同學們都會爭先恐後地指出小老師的優點和存在的不足,促使小老師們糾正自己的錯誤之處,同時,我也對同學的朗讀結果加以肯定和表揚,這樣一來,學生在熱鬧、歡快的氛圍中朗讀,既有老師的指點,又有同學的幫助,他們的朗讀能力得以慢慢提高。
(二)用寬容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作為老師應該明白,我們面對的不是專家、學者,而是涉世不深,學識很淺的小學生,常常出現令人不滿意的情況是必然的。如果課前不預習課文,教師范讀時不認真聽,一讀書就多字、少字、錯讀字等,凡此種種,作為教師不應該責備學生,挖苦學生,而應用一顆平常寬容的心去幫助學生,找出原因,端正學生的心態,用鼓勵的語言、表情、眼神和親熱的動作使他們從失敗中堅強起來,樹立起我要讀好書的決心和信心。
我在上《自選商場》一課時,東西的西xi字讀輕聲,我教讀了好幾遍,當我指名讀課文時,一位平時不太愛聽課的學生還把西字讀成了xī,當時,我沒有責備他,而是心平氣和地對他說:注意再看看字的音節,是這樣的嗎?只要你看清楚了音節,你會讀好的。那位同學聽了我的話,很快發現了這個詞中的西字應該讀輕聲,可見,教師的寬容與鼓勵對於一個一年級孩子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三、朗讀的目的要明確
一篇課文,不是讀十遍二十遍就叫做重視朗讀,學生每一次朗讀,都要有目的,老師都要提出要求,如我在上《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一課時,聽完老師范讀後,初讀階段,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把每個字讀正確,再讓學生輕聲讀課文,圈出本課認讀的生字,並拼一拼,加強了識字的練習,然後指名讓學生讀,其他同學邊聽邊給自然段寫出序號。學生在反復讀中把課文讀通讀順,掃除了閱讀的障礙,在精讀階段,我讓學生帶著問題逐段讀課文,做到有的放矢,如我指名讀這一課中的24自然段時,要求學生思考:小燕子三次飛往菜園,每一次都發現了什麼?最後讓學生齊讀,思考:燕子媽媽為什麼誇小燕子?這樣就達到了讓學生有目的地讀,在讀中逐漸理解課文的目的。
四、給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
一年級是朗讀的啟蒙階段,學生識字量少,讀書速度慢,容易引起拉調。所以老師在每篇課文的學習中除了加強指導,還要留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只有在反復地讀中,學生才能掌握生字的讀音,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從而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讓繁瑣的講講、問問、答答讓位給讀,讓花哨形式的,沒有實效的小組討論讓位給讀。這樣,只有給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我們才能看到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
五、朗讀的形式要靈活多樣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的培養待續時間不長,單調的讀書方法只能使學生昏昏欲睡,所以要採取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個別讀,合作讀,可以是教師與學生的合作,也可以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可以是一兩個人或幾個人之間的合作,也可以是全班同學之間的合作。選擇哪種合作形式,要根據文本特點和所表達的情感需要,如教學一年級上冊《自己去吧》這篇課文時,可以採用師生合作讀:教師讀媽媽的話,學生甲讀小鴨的話,學生乙讀小鷹的話,其他同學讀敘述部分,學生甲:媽媽,您帶我去游泳好嗎?教師: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學生乙:媽媽,我想去山那邊看看,您帶我去好嗎?教師:山那邊風景很美,自己去看吧。通過這樣分角色的朗讀,讓學生明白:小鴨和小鷹都是既有禮貌又勇敢的好孩子。它們的媽媽並不是不愛它們的孩子,不關心它們的孩子,而是了解到周圍的環境不會給自己的孩子帶來危險,於是鼓勵自己的孩子不要依賴父母,要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
總之,朗讀是教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訓練,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只要學生能堅持不懈地練下去,讀下去,我們老師能不厭其煩地教下去,指導下去,學生的朗讀能力肯定會得到很大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