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如何做好小學升入中學的體育銜接

如何做好小學升入中學的體育銜接

發布時間:2020-12-10 23:35:04

⑴ 做中小學體育老師需具備什麼

第一、教師應該具備健康的身體素質。身體素質是素質整體結構的基礎層,身體素質不好,其它各種素質也不會好,即使別的素質好,也很難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所以教師應該積極參加各種體育鍛煉.
第二、相應的體育教師資格證,教小學就小學的,初中就初中的,高中就高中的,報考的時候就有分類。
不過能不能做教師,還要看你去什麼學校,民辦的還好說,公辦的招考就不是那麼容易了,首先要看他們招不招。

⑵ 如何提高中學體育的教學質量分析

近年來,許多大眾媒體通過對中學、大學在校生的實際調查,得出結論:在校生的身體素質較之二十年前下降了近30%。學生的健康狀況越來越受到家長與社會的關注。國民的身體素質往往標志著本國的經濟水平和社會文明水平。學校體育是國民體育的基礎,又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名中學的體育工作者,筆者深感責任重大,更應努力地將體育運動技術、技能很好地傳授給學生,以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然而要上好中學體育課,提高教學質量並不是很容易。筆者在此就如何提高中學體育課教學質量談幾點看法。
1.端正思想,提高質量
多年來,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大潮下,學校體育教育得不到重視,體育教師被鄙視為「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粗人,得不到尊重。特別是在中學,上至學校領導,下至每一個學生,都把升學率看做頭等大事,認為只要在語文、數學等升學考試必考課上下功夫,體育成績不好沒關系。因此有的體育教師自暴自棄,上課不認真,放羊式教學。而學生覺得體育課不重要,又枯燥無味,認為與其上這樣的體育課,倒不如多做幾道數學題,對自己將來升學還有好處。所以,體育教學實際上處於一種不規范的狀態。因此,中學體育教師一定要端正教學思想,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對學生作正面引導,在向他們講解體育課重要性的同時,徵求他們合理的要求,開設一些他們較喜歡的項目,發揮他們的主觀性;同時要爭取學校領導和班主任的支持,把學校體育擺在學校教學的重要位置上,增大體育教學的投入。另外,體育教師要充分利用場地和器材,認真做好備課,合理組織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2.提高自我素質及業務水平
2.1樹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教師尤其是體育教師,其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影響很大,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課堂上精神飽滿,嚴於律己,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才能積極地投身到運動中。
2.2正確地示範與清晰地講解
體育課與其它課不同,課堂上必須有示範。一個優美的示範動作,不僅能讓學生對你敬佩不已,而且會使課堂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對主要基本技術動作進行研究,做好示範,在確保示範動作的正確規范的基礎上,達到漂亮優美。選擇示範的位置、角度、速度、次數和運用示範的時機等方面都應有科學性,以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
講解是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講解的內容要與教學內容,以及學生掌握體育運動的規律相吻合,語言簡單扼要,使講解既精練形象生動,又能突出重點,有條不紊。用好講解時的語言,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水平、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對體育項目的理解程度等方面都有較高的要求。語言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工具,教師在講授技術動作要領時或清脆有力,或深沉渾厚(同時要通俗易懂),且具有平易親切之感。
2.3較強的組織能力
課堂上,學生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與練習,一但課堂組織不好,教學脫節,學生的一些錯誤動作將得不到及時糾正,定型後改正極為困難,這樣必然會影響教學效果。一堂課組織得好,就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由此可見,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組織及對學生的組織能力,對提高教學效果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3.充分了解學生,因材施教
教學是師生間的雙邊活動,教師如果不了解學生,教學工作就不會取得良好的成績。中學生(特別是高中生)的心理、生理都已趨向於成熟,他們對知識的渴求並不一樣,因此體育教師不但要了解學生的生理特點,而且應當了解學生心理狀態及對知識的要求。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生理特點,教師才能正確安排一堂課的運動量;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教師才能正確鑽研業務,吸收新的信息和科研成果;只有充分了解了學生,教師才能在教學中做到有針對性,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作出不同的安排,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4.教法合理,調動積極性
許多中學生來自農村,對學習體育的積極性不高。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體育教師選擇和運用教法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教師在上課時要非常注意舉止言談,做到風度翩翩、教態親切、談吐文雅、要求嚴格、教學規范,同時要講究教學有方,教學內容具有趣味性、游戲性、競賽性等。這樣能使學生自覺與教師配合,在體育課中保持積極高漲的學習興趣,教學質量自然也就提高了。
5.注意知識更新
任何知識都有一個產生、發展、老化的過程,知識一旦老化,就不能適應新的教學要求。要跟得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體育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新觀念、新知識、新技能,並充分運用到教學中去。
實踐證明,作為一名中學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要能做到以上幾個方面,就能夠上好中學體育課,提高中學體育課的教學質量。

⑶ 如何提升中學體育課堂教學成效

提升體育教學成效,是每一位初中體育教師應當深思與探究的課題,針對當前初中體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種種不足,教師更應當認真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與方式方法,針對不足採取有效措施,提升教學成效。
體育健康課堂有效性應表現為課堂學生參與積極性高、學習收獲明顯;教師上課輕松,組織有條理;器材和場地利用率高,無資源浪費。換句話說,教師在相對輕松的工作狀態下,使學生在相對寬松的學習氛圍下,能充分利用所有場地與器材獲得最大的收獲,因此,要增強學習的興趣和端正學習態度,提升課堂的有效性。
在新課改實施過以來,初中體育教學也還存在一些問題,有的教師過多地運用探究式教學方法,不管學習內容、學習目的,無需探究的問題卻要去探究,結果導致了探究的淺層化和庸俗化。將探究泛化,只能降低課堂的有效性,反而達不到體育教學應該達到的本來效果;有的教師把自主變成放任自流,在課堂上不敢開口講,把「少講」或「不講」作為平時教學的原則,在教學過程中過多地讓學生自己去完成上課內容,導致課堂無組織、無紀律;有的教師輕視教材這一最基本的學習資源,對教材上呈現的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內容只是一帶而過。那麼,如何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呢?
1要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提升自身素質
體育教師應不斷學習新思想、新理念,掌握新信息,不斷改善和發展自己的知識結構,形成新的教育觀,教學觀,體現平等、自主、互動的教育思想。教師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又要發展學生心理品質,關注學生健康意識和行為的養成,將增進學生健康貫穿於課程實施的全過程。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精神。利用課前的准備活動時間、游戲時間,讓學生嘗試自編游戲內容,輪流帶准備活動等,讓學生不斷嘗試。
要將教學成效作為整個工作的核心追求,以新課程理念作為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總方向,不斷提升自己在教育創新與研究方面的能力水平,大膽實踐,勇於探索,努力提高教學成效。
2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營造良好教學氛圍
教師應當重視與學生之間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成效的提升奠定情感基礎。教師要在言語、神態方面讓學生感到容易接近,不要整天板著一張臉,老是一副「師道尊嚴」的模樣,應該和藹可親地對待學生,讓學生認為教師是一個容易接近的人,更願意與教師之間建立起密切的師生關系,並將這種傾向有效轉移到體育教學活動之中,試想一下,學生連見到教師都想迴避,又怎麼可能去積極投入到這位教師任教的體育教學之中呢。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充分發揮激勵性評價的作用,在學生取得進步之後,要及時的表揚。
3創設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上,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內容,科學地運用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31 運用體育游戲教學法培養體育興趣。
在體育教學中,利用游戲手段,創設一種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如背向滑步推鉛球教學中,不僅比一比誰投得遠,還要比一比誰滑步滑得好,比一比誰能牢記教師所講的技術要領等。參與者受到競爭氣氛的影響,逐漸學會用體育活動來調節日常帶來的緊張和疲勞,從而收到良好效果。
32 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重視和運用心理知識,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以調動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興趣。例如:50米跑是一項比較枯燥單調的教材,練習中,也只有少數人能跑在前面,而多數人就感到無動於衷。教學中以自主學習方式入手採用距離跑的方法,讓學生根據自己能力分別站在各自的起跑線上起跑。又如:助跑起跳摸高的練習,可根據學生不同身高、不同起跳能力設制幾組不同高度的高掛物,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自己選擇夥伴練習,便隨時調換適合自己高度的練習小組,這樣有利於學生向更高的目標努力。給學生參與教學的機會,讓學生進行講解、示範、參加保護與幫助、當小先生、選擇游戲、編操、參評、制定練習等,給學生練習的「自主權」。讓學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快樂,增強自信心,提高參與意識,激發學習的興趣。
4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因此,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41 培養學生自學、自練能力。
教師指導學生看圖進行模仿練習,提倡學生在模仿中學習。例如:指導學生看圖學習健身拳,讓學生看圖復習廣播操等,從而,激發學生學習體育興趣。
42 為學生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
體育教學的特徵之一就是合作,無論是集體項目還是個人項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需要合作,教師可以讓學生相互觀察、相互指導、相互糾正,使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氛圍中,提高發現錯誤和改正錯誤的能力,不斷提高動作質量。例如:在實心球教學中,學生建立正確的技術概念後可採用相互指導糾正的方法,這樣既可以幫助同學糾正錯誤動作,又可以進一步加深對動作的理解。
43 鼓勵他們主動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例如:在接力跑教學中教師先提問「怎樣才能在接力區高速完成傳接棒?」,學生帶著問題去練習,學生相互討論,教師誘導歸納得出以下幾點:①熟練掌握傳接棒技術。只有掌握技術才能在快速跑動中完成傳接棒。②接棒同學要充分接力區的長度發揮的速度。理論上接力區的前沿是傳接棒的最佳位置。③接棒的同學要根據傳棒同學的速度確定起跑的時機。
總之,在教學中,初中體育教師,要放眼全局,努力構建立體化的教學模式,拓展課堂教學空間,優化教學過程,促進教學成效的提升。

⑷ 如何教好中小學體育課呢謝謝!

隨著社會的進步,一個以信息技術為標志的高科技時代正在向我們走來,隨之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這個要求可以簡單的歸納為:須有健壯的體魄;高超的智能;良好的心理因素;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協作精神。正因為全社會提高了對人才要求,這中間無疑第一受到沖擊的是教育,所以學校教育必須圍繞這些要求進行改革。學校體育和體育教學同樣如此,也給學校的體育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然而,我們的體育教學思想、教學的觀念、教學的價值及教學的質量都將發生變革和變化。大家可以回想一下,過去的體育教學學生從小學到高中,乃至大學16年,體育課時共達1000多課時,其中在中小學就有850多個學時,教學的結果是「體育課程的實效太差」。到了大學畢業時,無論是從體育觀念、體育意識與體育能力,還是從體育運動的興趣、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來評估,多數學生只能達到令人遺憾的低水平,基本上是「學完丟光。所有這些,不能不讓人深思……最近教育部新頒布的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大綱,最明顯的變革,可以理解為:「須將過去的為教材而教學,改變成現在的為目標而教學」。到底當前的體育教育、教學應當如何開展,體育教師在體育課上應教給學生什麼? 怎麼去教?我的觀點是:

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到底教給學生什麼?

1、教會學生體育的基礎知識和鍛煉方法。體育基礎知識是進行體育鍛煉的依

據,有了知識作指導,才能使體育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為此,不能把體育課看成是單純的技術動作的傳授和練習,而必須同時進行體育知識的教育。體育基礎知識指體育的意義和作用、有關身體生長發育方面的知識、科學鍛煉的方法、體育項目對鍛煉身體的意義、運動保健、體育衛生常識以及運動競賽中簡單的規則和比賽方法等。教師應針對不同教育階段的特點,採取專門的理論教學和理論結合實踐教學的多種形式,將上述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體育課中由被動變主動,由盲目變自覺,把增強學生體質實效的獲得,由必然王國引向自由王國的境地,以適應終生鍛煉身體和娛樂的需要。

教會學生體育的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體育的基本技術指人們充分發揮

機體的能力,合理而有效地完成動作的方法。技能是指按一定的技術要求完成動作的能力。因此,掌握技術是形成技能的基礎。一般地說,技術和技能掌握得越好,鍛煉身體的效果也就越好,強壯的體質是提高技術和技能的前提。一般人都會走、跑、跳、投擲、攀爬等。但要跑、跳、投擲的姿勢正確,跑的快、跳的高、投的遠又需要學習和掌握有關的技術,並在經常練習的基礎上方能形成技能。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教會學生掌握科學鍛煉身體及調整運動負荷的方法,培養學生養成經常鍛煉身體的習慣,並得到鍛煉的樂趣。

3、教育學生學會交往、交流和創造。教師的任務是傳道、授業、解惑,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向學生傳授的是有關人際交往方面的知識、經驗、道德行為規范,使其充分認識交往和交流對個人學習和生活的重要性。其次,體育教師要幫助學生妥善處理好人際交往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密切師生關系、同學關系以及與其他社會成員之間的關系。第三,教師還應為學生創造或提供有益的正常交往和交流的機會,選擇可供交往和交流的對象或榜樣。並同時在教學中有意識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創新思維。倡導創造教育,培養創造能力。這就要求體育教師應當具備較高的創造性素質。因為,沒有創造型的教師,很難培養出創造型的學生。

4、教育學生學會關心和享受美好的人生。教會學生關心,廣而言之,就是教育學生關心國家大事、關心國際、國內體育界發生的大事,關心體育的進步和興衰。小而言之,就是指要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學會珍惜自己的生命,體育活動中,注意關心同學的健康,關心同學的安全,關心同學的學習,關心教師的言行等以及那些值得關心的人與事。其次,教師要經常引導學生在以合理的方式滿足基本的需要基礎上,去努力追求與體驗那些更高層次需要所帶來的樂趣,諸如助人為樂、求知為樂、不斷進取等,使學生真正感到人生的充實、歡樂和幸福。

體育課為教材而教學、還是為目標而教學?

現代中小學的體育課堂教學目標一般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知識、技術和技能;二是身體的操練和心理的體驗;三是思想品德和情感的要求。 針對這些內容,教師怎樣去設計教學過程?如何處理現有課本提供的教材。我認為:當體育教師面對一項教材時,首先,必須弄清為什麼要教這項教材?通過這項教材,要教給學生什麼?其次,必須了解這項教材的魅力所在;第三,要認真研究這項教材怎麼教學生才愛學;最後,才是深入鑽研採用什麼樣的教法才能使學生最快地學會學懂。要把教案的設計看成是對一堂體育課美好藍圖的描繪,將體育課教案編寫當作上課的具體執行計劃。採用的要求是:

1、擬定一堂課的目標要具體。依據知識、技術和技能;身體的操練和心理的體驗;思想品德和情感的要求。具體到每一節課的任務,須根據教學進度和學生的實際,從保證大多數學生通過努力能夠完成任務著想而定。還應根據學生特點和教學的不同階段,任務要有所側重、主輔分明。切忌抽象籠統,眉毛、胡須一把抓。

2、教材搭配和教法的選擇要合適。一堂課的教材安排應以教學進度為依據。輔助教材根據主要教材的性質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做適當搭配。著重考慮教材是否符合任務要求,能否保證課堂目標的實現,是否適應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能否有利於全面鍛煉學生的身體。是否突出主教材,保證教學重點。教法要切實可行、符合學生的實際,切忌成人化、競技化和達標化。

3、教學順序安排要優化和科學。教學順序的制定涉及的問題較多,應考慮學生認知與認識活動的特點規律,應把新教材和較復雜的教材安排在前段,以便學生用最充沛的精力投入新教材的學習和完成困難較大的學習內容。把容易引起高度興奮的教材放在後段,以免學生過度興奮,影響其它教材的教學效果。從人體生理機能活動的特點看,發展身體素質的教材,應把發展速度和靈敏性的教材放在前面,把發展力量和耐久力的教材安排在後面。同時,還要注意身體不同部位練習交替進行。此外,遇到新舊教材、難易程度不同和不同素質教材之間的矛盾並存時,應從課的目標任務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以有利於提高課的教學質量為准則,合理確定主次。同時也要考慮氣候、場地和器材等因素。

4、教學步驟確定要規范和簡練。教學步驟的確定應以教材的動作技術結構為依據。教材的動作結構不同,其教學步驟也不一樣。通常將動作結構較復雜的教材合理地劃分為幾個部分,根據學生的基礎由易到難或按技術組成的順序逐次進行教學。教材各部分的劃分,應考慮動作各部分之間的有機聯系。那種單純追求教學步驟,而使教材各部分劃分改變動作結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時要注重簡練實用,切忌華而不實或過於簡單。

5、採用教法手段要恰當和有趣。教法手段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途徑與方法。教法手段的選擇與運用是否正確直接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所確定教學手段,應以教材性質、學生情況和作業條件及教學的不同階段等為依據。不同教材,不同對象和不同的教學環境條件,以及不同的教學階段,應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段。要做到有的放矢,講求實效,靈活運用。不可生搬硬套或千篇一律,防止形式主義。常用的有:語言法、直觀法、完整法與分解法、練習法、游戲法與比賽法、預防與糾正錯誤法等。

6、選擇的練習方法要實際和實用。練習方法很多。教師應根據教材的難易程度;教學班級人數的多少;學生的現有基礎與身心特點;體育場地與器材條件等的綜合情況,考慮和合理選擇。具體而言,教師選擇的練習方法既要便於學生的接受,又要保證全班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同時還要有一定的練習密度和運動量。盡可能讓學生在有限的單位時間內有充分的身體活動與心理體驗,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和完成教學任務。

7、課堂的組織教學工作要周密。體育課大都在操場上進行,教師要組織幾十名學生井井有條地完成各項教學任務,課的組織工作非常重要。組織工作貫穿課的始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對課的各部分的組織工作必須考慮周全。一般課中的組織工作,主要有隊列、隊形的合理調動和組織形式的正確運用等。基本組織形式有:全班形式、分組形式和個別形式。實踐中,教師必須根據教學任務、教材性質、學生人數、基礎情況、身心特點與場地器材等進行選擇運用。

8、環境的布局和全課時間的安排要妥善合理。體育課對場地器材的安排與布局,全課時間科學的分配與使用須再三斟酌,力求妥善合理。這項工作做得好,其意義不僅在於顯而易見的充分利用現有場地器材和解決器材不足的困難;更在於便利教師的教學組織管理,加強計劃性,保證基本部分主要教材的教學時間。防止相互干擾,杜絕一些不必要的傷害事故發生。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和完成課的任務。

如何稱得上是一節好課與學生熱愛體育鍛煉的條件

1、作為一節好的體育課,它必須是充分發揮教和學的兩個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教師創設的教學環境中,充分愉悅的進行身體鍛煉和心理體驗;使每一個學生的技術與技能切實有提高;對教學內容在認識上有新的發現;師與生之間、生生之間和睦相處。

2、要使學生熱愛體育鍛煉,必須使學生在學校時,有一個良好的體育活動的環境;有一個參加體育鍛煉的較好氛圍和體驗;並對某些體育項目參加有一定時間的學習和訓練;曾遇到過一位好的體育教師。

總之,作為學校體育工作者要有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要用我們的聰明才智和辛勤勞動,以科學的態度和創新的精神使學校體育教學更加生動活潑、豐富多彩,讓孩子在歡樂中,精神得到陶冶;在活動中,身體得到強健;在體驗中,技能得到發展,真正能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⑸ 怎樣做好小學體育與中學體育教學的過渡與銜接

一、初中與小學數學學習過渡期分析。
從小學到初中有一個過渡、適應、銜接問題。初一學生面臨著許多變化:心理生理的變化,數學知識的變化,學習方式的變化,學習過程的變化,思維方式的變化。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不少學生小學數學學得較好,一上初中就不行了。出現這種反差是因為初中與小學數學學習過渡銜接出了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學習方式單一,學習過程簡單,邏輯思維能力欠缺等,具體表現在:僅僅接受知識而不主動學習;大量做題而不歸納總結;對問題不求甚解,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喜歡思考問題或懼怕探究問題等,以致這些學生從數學優秀生淪為學困生。
基於以上原因,我們確立研究課題《初中與小學數學學習過渡問題的研究》。
二、通過前期問卷調查,找到學生存在的問題。
在課題方案形成後,我們設計了課題調查問卷,抽取我校初2013屆8個班學生為研究對象,調查了解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過程、學習習慣與思維方式的狀況。從調查統計結來看,存在著不少問題。比如:
(1)平時在學習新課之前能做到經常預習的人佔31.6%,這說明初一新生普遍沒有養成預習的習慣。
(2)非常願意參加課堂討論交流的人佔39.6%。這說明多數學生還還沒有合作學習的意識。
(3)對於學習過程中重要的知識點、典型方法、自己的心得體會能及時總結的人佔34.9%。這說明多數學生還沒有及時總結的習慣。
(4)解決數學問題時,不同的方法多的人數只有14.5% ;「解決數學問題時思維靈活」的人只有29.6%,這說明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和靈活性普遍較弱。
三、針對調查問卷反映出的問題,我們制定了相應的方法與措施。
(1)理論聯系實際,將教育理念貫穿於日常的教學活動過程中。
(2)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生順利過渡的主陣地,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方式貫穿於課堂教學中,通過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學會思考,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經驗型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和靈活性。
(3)有效地利用課余時間成為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的重要補充。在新課之後,我們往往設置1-2道思考題,這些問題源於課本內容,但又高於課本內容,具有一定的探究價值。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合作探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發展思維能力。
(4)關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著重培養學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奮踏實的學風,知難而上的勇氣,堅忍不拔的毅力,勇於探究、敢於創新的精神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5)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和改進方法與策略,已達到預期的研究目標。
四、針對課題實施過程中學生出現的典型問題及時採取了對策。
問題:①許多學生不重視預習,認為預習可有可無;②學生整理錯題集存在應付走過場的現象;③不能堅持及時復習;④習慣於自主學習,不習慣合作學習,⑤不願把自己不懂的問題告訴他人;⑥缺乏知難而上的勇氣,遇到不會的問題,往往藉助別人或採取迴避的態度。
對策:①加強預習的指導和檢查,促使學生重視預習,學會預習;②定期檢查錯題集,對於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③通過有意識的設計錯題集中出現的易錯題進行課堂小測試,引導學生重視整理錯題集,夯實雙基,提高能力;④進一步引導學生及時復習,做到當天一復習,一周一復習,一月一復習;⑤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多討論問題,不輕易放過一個小問題;⑥通過學習優秀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⑦遇到暫時不會的難題,決不放棄,先獨立思考,若實在解決不了,再去問別人,直到解決問題為止。
五、課題實施後的成果
(一)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了可喜的轉變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方式已成為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
在課堂教學中精心設置由易到難的問題串,給學生適當預留思考時間,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獨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在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找到解決問題方法的基礎上,給學生充分交流自己方法的時間和機會,促進學生合作學習。
案例:《打折銷售的學問》
這節課課內共提出了八個問題,分為導入、探究、提升三個階段,讓學生了解打折銷售的方式,理解打折銷售中蘊含的數學方法,運用方程思想來解決打折銷售問題。學生經過啟發誘導、自主發現、研究討論、歸納總結,經歷了「觀察→類比→猜想→推理→應用」的探索過程,完成了「發現問題→探究知識→建構知識→解決問題」數學活動,使思維集中於問題的最近發展區,從而加快其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提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能力。
這節課課後提出思考題:「個體服裝銷售通常高出進價的20%便可盈利,但個體商販常以高出進價的50%——100%標價。假如你准備買那件標價為150元的服裝,進價在什麼范圍,你應該在什麼范圍內還價?」提出問題後,我們看到學生們下課了還圍在一起探究問題的熱烈氣氛,感受到學生們解決問題後和老師進行交流的激動心情和成功的喜悅。
經過長期這樣的堅持,許多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通過對後期調查問卷的統計,對比分析前期、後期問卷的結果,我們看到:採用自主學習的學生從60.5%增至74.3%、採用合作學習的學生從37.2%增至55.2%、採用探究學習的學生從49.0%增至58.2%。

如何做好小學與初中學生的過渡教育管理
有很多家長有如此的感覺:剛入校門孩子意氣風發,積極努力,但經過了一個時期的學習和生活後孩子們的性格、語言都發生了較大變化,有部分孩子變得沉默寡言、有的變得缺乏自信、甚至是孤獨,弄得家長莫名其妙,往往是看在眼裡、急在心頭卻又無計可施,怎樣做好小學與初中階段的過渡呢?
小學和初中雖然是同屬國家規定的九年義務教育的范疇,但兩個階段管理方式、授課方式、學習方法、知識的范圍、社交方式、生活環境均存在差異,這就需要一個相互融合、適應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過度,那麼怎樣才能較好這個階段過渡?
一、 了解掌握孩子的心理變化,適時疏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說明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孩子非常依戀父母。小學階段的孩子完全是在父母、老師的眼皮底下學習、生活,很少有自我獨立的空間,更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往往失去自我,一貫依賴與順從。到了初中以後隨著孩子年齡的長大正在逐步走向獨立,想到更多是學做「大人」,像大人一樣辦事,樹立自己的尊嚴,脫離監護人、家長、老師的管護,做事給同伴、老師、家長看,來證明自己能力,致使獨立堅持自己的意見,這樣就與管理者形成心理上的、行為上的對峙,這種長期的對峙如果不加以合理的引導與教育就會形成教育心理學中逆返心理。此時管理者要及時掌握孩子的心理動態進行的疏導教育,保持孩子樂觀、向上、積極的心態。
二、 強化集體教育,學會關愛他人和交往
小學是在父母、老師的看護下長大而到了初中即將獨立,都想要建立以自我為中心的小團體,特別是很多孩子都是來自不同學校,在教育教學和管理存在千差萬別,有著不同的個性特點和生活習慣,要想將這些孩子很好管理起來就要統一思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和世界觀,就要有針對性進行個性改造和集體主義教育,讓他們懂得這個集體是大家共同締造的,是他們共同的榮譽,需要他們共同奮斗。為此,為了這個集體的發展他們要克服個人主義思想,克服小團體意識,要自我改造,從而樹立主人翁的責任感,讓對他人的愛、對集體奉獻成為學習、生活的目標,讓他們覺得付出、奉獻是最美的,讓榮譽感戰勝個人主義,讓美、愛引航生活,實行我要做、我能行的向上的氛圍。
三、 教會學習方法,鍛煉攝取知識的能力
隨著課程的增加,課業負擔的增多,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的增加,會有很多同學找不到學習的好方法,理不清學習的頭緒,往往就會形成越理越亂的不利局面。這時是將孩子推到是進與退、學與怠的中間危險地段,是孩子堅持與放棄最危險的時候;是教育、引導、鼓勵孩子最佳時機和最佳轉換時刻。常言道「機遇與挑戰並存」,在最艱難的時刻也就是最想解決問題時刻,是教師最佳點撥時機、最好傳授學習方法關鍵點,我們要不失時機地掌握這一瞬間動態,了解孩子出現的問題,幫助他們尋找問題根源及解決方法、理清問題的脈絡,從而引導他們學會學習並掌握學習方法要領,形成獨有的學習技巧與能力。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提高自我獲得知識的願望和能力,達到自主學習的目標。更重要是引導教育孩子多讀書獲取相關的知識,實現知識互補、互通,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四、 培養學生的特長,激發創造力和興趣
隨著課程的增加,知識的廣度和難度提高,每個孩子會表現出不同的心理、行為上的特徵變化,逐步演變成不同個性。在此介入一個心理發展、性格形成與定位的危險階段。如何培養積極、向上、樂觀並獨具創造力的心理呢?首先要充分尊重他們的需求與興趣,讓孩子的語言特長、身體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在學校或班集體舉行一些如演講、游戲、賽跑等活動,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與那份自信,並在活動中交流形成教學互長的態勢,逐步克服不良的傾向和習慣。其次,積極培養學生的興趣與愛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校和教師要積極創造一切條件來滿足學生興趣培養需要,在加上教師正確引導,同學的幫助來激發一切能動力量促進思想、行為的養成。這樣就能為過渡中的班集體、個人良好習慣的養成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深挖學生的特長、充分培養他們興趣是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種極佳方式,也是保證小學生平穩過渡培養穩定性格的最好途徑。
五、 營造良好交際、教育教學氛圍
良好教育教學氛圍和環境是打開孩子心扉、抒發孩子情感描繪美好藍圖起點;是孩子拋開一切煩惱與新生環境融合、與新夥伴交流的最佳切入點。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他對孩子的了解會比較全面、具體一些,首先要與家長進行及時交流,掌握孩子的各個方面的變化與特點形成家校共管的模式,讓家長交實底、講真話,不隱瞞孩子的缺點也不誇大孩子的長處,為孩子的發展、教育定目標,建立個人發展檔案。其次,進行集體主義教育,樹立統一目標。克服不健康、不利於集體發展的個人主義小思想,講求人人為集體、各個都是主人的集體精神,在集體中形成互助、奉獻、陽光的風氣;另外,可以通過一些集體活動培養集體凝聚力讓在快樂生活成為主旋律。
做好小學與初中學生過度的教育管理是一項長期的工程。首先必須適時掌握學生心理變化進行疏導,建立良好生活環境;其次,充分培養興趣與愛好,發揮個人特長,形成濃厚集體主義氛圍,讓互助、友愛、奉獻成為主旋律。

⑹ 如何培養中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要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教育,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技能和習慣。使學生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作為教學目標之在體育課堂上,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 一.轉變學生觀念, 轉變觀念,提高對培養學生良好鍛煉習慣的認識長期以來,許多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身體練習來掌握體育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不注重培養學生的鍛煉態度、興趣和習慣,有的甚至棄之不顧。其實不然,如果沒有端正的鍛煉態度,又沒有鍛煉興趣和良好的鍛煉習慣,學生是無法真正掌握體育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當然也就無法實現全面提高身體素質。甚至有些學生認為上體育課就是活動課,沒有上體育課的意識,所以在農村小學先要轉變學生觀念是培養學生鍛煉習慣的重要部分。 二.指導學生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 不是任何一種活動都是體育活動,也不是任何一種體育活動都能鍛煉身體和增強體質,不懂得用科學的方法鍛煉身體,不僅會影響鍛煉效果,還有可能損害身體健康。只有懂得和運用鍛煉身體的基本原理和科學鍛煉的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鍛煉效果。因此,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有意識地把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傳授給學生。首先,讓學生了解人體的結構,各系統器官的功能,身體鍛煉的衛生常識,體育動作的規律特點,以及體育鍛煉是如何促進人體生理變化的。這些基本知識可在健康教育課中傳授。 三.培養訓練學生的良好鍛煉習慣,應與端正態度、激發興趣相結合。 鍛煉態度、興趣和習慣同屬於非智力因素范疇,三者之間互相影響,互相促進。鍛煉態度端正,參與鍛煉的興趣濃,必然催化學生良好鍛煉習慣的形成。而有了良好鍛煉習慣的學生,其鍛煉態度自然端正,參與鍛煉的興趣自然愈濃,鍛煉效果也會得到顯著提高。因此,好的鍛煉態度和方法都要將它化為習慣,只有形成了習慣,好的態度和方法才能隨時表現與應用,好象出於本能,受益於終身。 四.促使學生形成自律性。 培養學生良好鍛煉習慣的過程,學生是主體。外因需要通過內因起作用,只有設法將學生從被動鍛煉中解放出來。變被動鍛煉為主動鍛煉,才能達到培養學生良好鍛煉習慣的目的。由被動鍛煉轉化為主動鍛煉,需要很強的鍛煉自覺性和自覺能力。 總之,不斷提高學生積極性和主動參與鍛煉的自律性,教育學生要認真鍛煉,踏踏實實,從點滴做起,就能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1、從思想上轉變學生對體育的態度。 所謂轉變學生態度,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法,轉變學生對體育(身體鍛煉)的各種不正確的態度,使體育成為學生自覺的行動和未來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中小學教育中普遍存在著只注重學生的升學率,忽視體育鍛煉重要性現象,以致不少學生認為只要文化成績好,體育成績及格就行了。從而使得許多學生對體育缺乏正確的認識,對體育學習不僅積極性不高,而且存在著嚴重的厭學思想。因此,教師在體育教學中,首先要重視轉變學生的思想,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培養和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在具體手段上,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講解、教育,有目的地舉辦體育講座,宣傳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了解體育的功能和目的,以及體育在人才成長發展和自我完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體育確立科學的學習目標和良好的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度,從而養成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 2、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培養學生科學地進行身體鍛煉,二是培養學生把體育鍛煉作為日常生活的一種需要,成為一種習慣。其中,培養學生科學地進行身體鍛煉是基礎,只有科學地鍛煉身體的習慣,才能稱得上良好的鍛煉習慣。 3、指導學生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 不是任何一種活動都是體育活動,也不是任何一種體育活動都能鍛煉身體和增強體質,不懂得用科學的方法鍛煉身體,不僅會影響鍛煉效果,還有可能損害身體健康。只有懂得和運用鍛煉身體的基本原理和科學鍛煉的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鍛煉效果。圍繞踢足球的教學,如果一味讓學生亂踢,是很容易出現傷害事故的,中小學生因踢足球造成骨折等傷害事故也是很多的。因此,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有意識地把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傳授給學生。首先,讓學生了解人體的結構,各系統器官的功能,身體鍛煉的衛生常識,體育動作的規律特點,以及體育鍛煉是如何促進人體生理變化的。這些基本知識可在保健衛生課中傳授。其次,讓學生懂得生理負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鍛煉程序,以及為什麼做與怎樣做准備活動和整理活動等方面的知識。此外,體育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年齡階段,運用不同的鍛煉手段和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身體鍛煉。 4、加強良好鍛煉習慣的訓練。 良好習慣的形成,是意志與毅力的結果,只有經過嚴格要求,反復訓練和努力實踐才能形成。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逗必須努力盡可能堅強地形成學生良好的習慣,但為了達到這種目的最重要的還是正當行為的不斷練習。地因此,體育教師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要依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根據教與學的需要與可能,制定嚴密的、科學的、切實可行的計劃,有的放矢地逐個項目培養和訓練。讓學生准確掌握動作要領和練習過程,要由易到難,由單項到系列,由部分到整體,堅持不懈,反復訓練。教師還應經常督促檢查,持之以恆。只有這樣才能逐漸形成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 5、培養學生的良好鍛煉習慣必須與培養學生對活動的興趣、愛好相結合。 興趣,表現出積極情緒,導致了行為上的愛好某項活動,從而形成行為習慣。如果缺乏對某一活動的興趣,就不可能產生對該活動的愛好,一般來說,也就不可能形成從事該活動的習慣。反之,隨著對某一活動的興趣的形成和愛好的增長,習慣性也就越強。學生們之所以踢起足球來不覺得累,就是因為他們非常喜愛足球這項活動。隨著我們對這項活動的深入,學生從逗只知亂踢到踢出些門道地,踢的過程,也就是學生的愛好不斷增強的過程,及養成經常從事體育鍛煉的習慣的過程。 6、按照學生個性特點,因材施教,區別對待。 由於學生家庭、生長發育、興趣愛好、接受能力、身體素質及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差異性,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區別對待,因人而異,科學地、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練習密度和強度。例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學中,素質好、彈跳能力好的學生是越跳越有勁,但那些體質差的學生,怕跳不好,被同學笑話,怕教師指責,總是躲在別的同學後面或站在一旁觀看。此時教師因人而異,對彈跳能力好的同學提高橫桿高度,提出改進和提高動作技術的要求;對體質差的學生降低橫桿高度,增加一些輔助練習和誘導練習,並耐心和藹地鼓勵、幫助輔導他們。對於他們在鍛煉中表現的一些不足之處,不諷刺挖苦,奚落嘲笑,而是及時注意發現他們身上的逗閃光點地,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都隨時加以肯定,公開進行表揚,這樣就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消除對體育的厭學傾向。 綜上述,我們在體育教學中始終把對學生自我鍛煉的培養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使學生養成自我鍛煉習慣。在培養學生自我鍛煉的興趣與習慣的同時,要加強體育理論課的教學、擴大理論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在體育實踐課中,要課內課外相結合,加強理論指導下的鍛煉方法,放手讓學生自己大膽去實踐,積極創造條件開展新運動項目,改善運動條件,全方位廣泛地吸引學生參加鍛煉。利用學校的宣傳工作,如廣播、宣傳窗等,大力宣傳體育鍛煉知識面的來源。為我們繼續探索如何培養學生自我鍛煉的興趣與習慣提供理論依據,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而努力奮斗. 分組教學是以學生的運動能力、身體條件、運動興趣和需要等為依據對學生進行分組,或者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願選擇而組織起來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形式。 由於學生之間體育學習興趣愛好不同,身體素質水平不同,班級教學形式不能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而分組教學則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一矛盾。 分組教學形式一般能適合學生的體育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它和班級教學相輔相成。 分組教學一般有以下幾種: ( 1 )隨機分組、自然分組 隨機分組,就是按照某種特定的方法將學生分成若干組。例如,教師用報數的方法將全班分成若干個小組。隨機分組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在競賽、游戲時經常採用。這種方法既簡單又迅速,是教學中基本的分組形式,缺點在於沒有考慮學生在愛好、能力上的差異,無法很好地體現區別對待的教學原則。自然分組就是按照學生排隊的排或列組成小組,這種方法快捷、簡便,節省時間,有利於教師管理。 ( 2 )同質分組 同質分組,是指分組後同一個小組內的學生在體能和運動技能上大致相同。同質分組的方法在教學中常自覺和不自覺地得到運用。例如在短跑練習中,學生總是要找與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學一起跑。耐力跑練習時,一圈剛過,隊伍就已經分成了幾段,這時形成的 逗 集團 地 就是典型的同質分組。 同質分組的優點在於能增強活動的競爭性,符合學生好強爭勝的性格,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但是,同質分組也有其不足之處,如易在學生中形成等級觀念和弱勢人群的自卑感等。因此,教師在首次進行同質分組前要給學生講解清楚。 ( 3 )異質分組 異質分組,是指分組後同一小組內的學生在體能和運動技能方面均存在差異。異質分組不同於隨機分組,是人為地將不同體能和運動技能水平的學生分成一組,或根據某種特別的需要對 逗 異質 地 進行分組,從而縮小各小組之間的差距,以利於開展游戲和競賽活動。例如,在進行接力跑游戲前,,通常把跑得較快和跑得較慢的學生合理地分配在各個小組里,確保游戲的公平性,此時形成的小組就是典型的異質分組。 ( 4 )幫教型分組 在合作型分組中,參與者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是一種互為依賴的關系。但有時根據教學的需要,我們可以組織部分學生直接對其他學生進行幫助,這就形成了幫教型分組。例如,有一定專項技能的學生可以在自己所擅長的練習中幫助其他較差的同學,有時還可以指定學生進行 逗 一幫一 地 的輔導。採用幫教型分組形式所起的教學效果要比教師一個人對眾多的學生進行指導好得多,同時幫教式分組的形式是主體學習的一種很好體現。 ( 5 )友伴型分組 如果讓學生自己分組進行活動,大多數學生會選擇與自己關系較為密切的同學在一起進行練習,這就是友伴型分組。從社會學角度來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是自然的現象,人總喜歡與自己熟悉的人、親近的人聚在一起。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採用友伴型分組,可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每一個學生都可能體驗到體育活動的樂趣。與關系密切的同伴在一起練習,學生的心理會放鬆,並能得到友情的支持。例如,一個不會打籃球的學生處在一個友伴群體中,其同伴會用友好的態度熱情地鼓勵他(或她)一起打球,並給予指導和幫助。同時,他(或她)也會很放鬆地,毫無顧慮地與友伴一起活動。過去在體育課上很少能看見這種友伴型的分組形式,因為一些體育教師認為, 逗 友伴 地 在一起活動容易失控,容易打亂課堂次序,容易在體育課上形成 逗 小幫派 地 。實際上,這是由於一些體育教師總是站在教師 逗教地 的立場上,沒有充分認識到學生主體的作用,沒有認真考慮學生的情感需要所形成的。

⑺ 初中如何當好一名體育委員

做好該做的就可以了,不要看別人的眼光

⑻ 如何應對中小學體育教學的不足與措施

應試教育,功利社會,增加分數就能解決。家長與老師還有教育局,反正全社會都會很快動員起來。至於其他的增效就慢了,比如宣傳運動的好處和必要性什麼的。大家都忙都不容易,沒有精力像這些專家們天天出注意給建議。

⑼ 如何在中學體育教學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體育課堂教學,要想提高中學體育教學質量深入到教學的核心——實現學生的真正發展,就要做到以下幾點基本要求:
(1)、 教學指導思想正確。能依據體育學科的性質、體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從實際出發,正確地貫徹《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的精神,促進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健康深入的發展。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是否正確,主要看在課堂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實踐中,是否正確地貫徹、落實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就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為提高全體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服務,但必須明確,從體育學科的角度來看,「身體健康」是「三維健康」的基礎。體育課堂教學是否正確地貫徹了《課程標准》的精神,主要看三點:一看,體育課符不符合體育課程的性質。《課程標准》指出:「體育課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以增進中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近一個時期來,出現的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有些體育課不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教學手段,不以運動技能為主要教學內容。例如,有的把圍棋、象棋、吹肥皂泡等引入教材;有的用硬紙板製成預構件,讓學生在體育課上去組裝房子、汽車;有的把尿素袋開發成「時裝」,讓學生在上課時學走時裝步等。這些做法既學不到什麼體育的知識、技能,也達不到鍛煉身體的目的,背離了體育學科的性質,應當注意克服。二看,體育課是否遵循體育教學規律開展教學活動。主要是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變化的規律、運動技能形成的規律、身體鍛煉的規律、學習心理的規律及教與學的規律。體育課只有認真遵循上述規律開展教學活動,學生才能真正學到應有的知識、技能,身心才能得到有效的鍛煉。體育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快速、高效地掌握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有效地進行身體鍛煉,而主要不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究與構建體育知識、技能。這是體育教學區別於體育科研的一個重要標志。三看,體育課是不是從實際出發開展教學活動。體育教學改革,應當根據《課程標准》的基本精神,結合學校自己的場地器材、師資特點、學生水平等實際情況來進行。對外來的經驗,必須從實際出發,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加以借鑒,不能生搬硬套,警惕「追風」、做表面文章和搞形式主義的傾向。(2)、 教學目標明確、具體,操作性強,對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可以進行檢查和評價。課堂教學目標具有導向、激勵、發展與評價等功能。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目標的功能,制定的目標就必須明確、具體、可行,就必須是可以檢查、可以觀察和可以評價的。現在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制定的目標比較抽象和空泛。如「改進快速跑技術」;「發展力量素質」;「培養合作精神」等,這樣的目標就比較空泛,因為快速跑的技術包含很多要素,力量素質有不同的部位與不同性質的力量,合作精神也有許多不同的體現,目標如果制定得不明確、具體,教師就不明確自己要把學生教成什麼樣子,學生也不知道自己要完成什麼任務。因而,使教和學都帶有一定的盲目性與隨意性,對目標的達成情況也無法進行檢查、評價。另一個是,五個領域的目標面面俱到,沒有重點。導致課堂教學精力分散,「蜻蜒點水」,教學走過場。制定課堂教學目標應當明確、具體,運動技能與身體素質的目標,最好有質和量的要求;情感類的目標,應是可以通過教育觀察作出評價的行為表現。為了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在制定目標時,還應注意:1.制定的目標要符合教材的特點和教學的進度;2.制定的目標要符合學校的場地器材、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學生的體育基礎等實際;3.制定的目標要有具體的組織教法作保證;4.制定的目標重點突出,主次分明。(3)、 教學內容的選擇,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與發展需要。能准確地把握教材的性質、特點和價值,教材處理得當,主要教材具有適宜的技術難度和較強的教與學因素。教學內容的改革,歷來都是課程改革的核心。因為,教學內容反映了為什麼教和教什麼這個根本,它是教學指導思想的重要體現,是實現課程目標的基本保證。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選用的教材(含開發新教材)出現了低齡化、幼稚化和追求簡單生活化的傾向,必須引起我們的嚴重關注。應當努力把握體育課程的性質,明確體育課程教學的根本任務,切實遵循體育教學的規律,本著求真務實的精神,科學地處理好教材。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含開發新教材),我們提出了如下一些要求:1.選擇的教學內容,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發展需要。即教學內容要與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相適應,超越或不及都不好。超越了,學生完不成,甚至還可能對學生的身心造成傷害。但選擇的教學內容低於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也不好,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收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如讓初中學生再去學小學的「立定跳遠」教材,讓高中學生去學本應在初中學的「三步上籃」等。又如把毽球「開發」成秧苗,讓中學生蹲在地上用擺放毽球,當做插秧、補苗,用空塑料瓶假裝給秧苗澆水、施肥;用扔紙球來發展中學生的投擲能力等,學生練習起來都感到有些滑稽可笑。選擇的教學內容,要符合學生的發展需要。主要是指選擇的教學內容,是學生體育發展所必須掌握的一些基本技術,能為學生未來的體育學習與終身體育打下一個良好的技能基礎。2.准確把握教材的性質、特點和價值,正確地處理好教材。要正確地處理好教材,就必須准確地把握體育教材的性質(身體練習)、特點(運動文化)和價值(發展身心)。現在出現了為體育課命名的現象,例如,「上甘嶺」、「一碗情深」、「抗洪救災」、「鬧元宵」、「射獵古韻」、「春播秋收」、「愛的合作」、「眾志成城」等,為使體育課能符合課的名稱,有些課選用或改造的教材,已經改變了體育教材的性質、特點和價值。有的把一些可以用來達成多種教學目標的身體練習內容,當做某種簡單的勞動模仿動作來處理;而有些開發的「教材」,幾乎不具有體育文化的性質,不具有運動技術的特徵,不具有終身體育的價值。如把掃把「開發」成戰馬,讓全班學生騎著掃把跑,還啟發學生把掃把「開發」成哈利波特的魔法掃把,讓所有的學生都在操場上飛舞掃把,最後還要引導學生:「掃把可以用來打仗嗎?」我們認為,這樣「開發」的教材,是不符合體育教材的性質、特點的,失去了體育教材應有的價值。3.主要教材具有適宜的技術難度和較強的教與學因素。體育教材的技術難度(或技術含量)是教材的魅力所在,是教與學的基點。有一定的技術難度,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需要教學。學生也只有在攻克難度、掌握技能的學習過程中,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與快樂的情感體驗,心理品質與社會適應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養。如果選擇的主教材沒有一定的難度,技術含量很低,沒有什麼可學的,學生一看就會,那就無須開設專門的體育課,也無須體育教師去教,讓學生在課外自己去活動就可以了。當然,難度要適宜,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4)、 教學設計科學,教學分段合理,教學組織嚴密,教學方法有效,教學步驟清晰;運動負荷適宜,對各項練習的時間、次數及強度能做出科學的具體安排;場地、器材、教具及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利用,經濟、實用、有效,符合教學的實際需要。教學設計科學不科學,主要是看教學階段的劃分、組織教法的運用、運動負荷的安排、場地器材與現代教育技術的利用等是否合理。1.教學分段要合理。所謂教學分段,指的就是原來的「課的部分」,即一堂課的教學過程安排。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三個:一是,分段過多。最多的達到十幾段。其主要原因是課堂教學目標過多,面面俱到,導致分段過多,教學走過場。二是,教學分段沒有主線,這和目標過多有關,導致各教學階段缺乏邏輯聯系。三是,不恰當地為課的階段命名,如把准備部分命名為:激發興趣、活躍情緒、紐帶之光、愉悅身心、我心飛揚等;把基本部分命名為自主學習、發展能力、快樂參與、橋的暢想、情景發展、合作創造、體驗樂趣等;把結束部分命名為:穩定情緒、放鬆身心、自我展示、歡慶成功等。為課的階段命名有無必要,可以繼續研究。如果要命名,就必須准確、鮮明地反映各教學階段的本質特徵,並要符合邏輯。例如,把課的基本部分命名為「橋的暢想」、「快樂參與」,就沒有反映基本部分教學的本質特徵,也不符合邏輯,基本部分讓學生「快樂參與」,那准備部分與結束部分就不需要學生快樂參與嗎?2.要有嚴密的課堂教學組織。嚴密的課堂教學組織是我國體育課堂教學的一個特色。特別是在班級人數多,場地器材不足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嚴密的課堂組織,沒有對學生的嚴格管理和嚴格要求,教學就根本無法順利進行,學生不僅學不到東西,得不到鍛煉,而且還容易發生傷害事故。嚴密的課堂組織紀律必須堅持,不能廢棄,它是保證教學有序、有效和安全進行的需要,也是培養學生組織紀律性的需要。3.教學方法有效,教學步驟清晰。一堂好的體育課,教師必定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科學地選擇、運用教學方法與安排教學步驟,使學生一步一個腳印地掌握運動技能,給人以「水到渠成」之感。而現在有些體育課,教師雖然注意了講解示範和分組練習的運用,但如何根據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和運用組織教法,深入研究不夠,教學步驟不太清晰,因而教學效果不佳。4.運動負荷適宜。合理安排課的運動負荷,是鍛煉學生身體、掌握運動技能和滿足學生運動慾望的需要。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不重視課的運動負荷安排與運動負荷過小。課的運動負荷安排,與教學目標、教材性質、教學對象、課的類型、氣候情況、教學條件等因素有關,不能強求一律,但必須重視。在教案中對各項練習的時間和數量,要作出具體的安排,做到心中有數。5.場地、器材及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利用要經濟、實用,符合教學的需要。一堂課要用什麼場地、器材?用多少?要不要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用什麼、怎麼用?必須從教學的實際需要與學校的實際可能出發,本著經濟、實用的原則來決定。當前,有些觀摩課,在場地器材與教學技術手段運用上,存在追求品種多、規格高、數量多與形式化的傾向,既不經濟、實用,也脫離了日常教學的實際,許多教師對此都提出了批評意見,這也是值得我們關注的一個問題。(5)、 能夠充分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正確體現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教師能根據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學生特點和教學的實際需要,正確、有效地運用接受式學習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使教和學的積極性都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在課堂教學評價中,能夠正確地運用激勵性評價、診斷性評價及其他評價方法,給學生以及時、真實、明確的學習反饋信息。教與學的一切活動,都要以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目的。1.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我國的體育教學中歷來強調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動作。然而,近年來,隨著現代教育理念、現代學習方式的傳播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有些同志就認為體育教師的作用不像過去那麼重要了。比如有人說,只要把教材、教法設計成多媒體軟體,上課放給學生看就可以了,哪個教師的籃球示範動作能比得過喬丹?體育課程教學改革,主要是改革那些已經落後於時代發展的教學思想、課程理念、內容和方法。但是,不管課程理念如何更新,不管課程目標、功能和價值如何拓展,不管體育教學內容和方法如何改革,只要向學生傳授體育與健康的知識、技能和方法,指導學生從事科學體育鍛煉,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根本任務沒有改變,就必須開設體育課程,就必須開展體育教學,就必須要有體育教師,就必須充分發揮體育教師在課程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因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需要由教師來構建;學生所需要的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需要由教師來傳授;學生在學習中的自覺積極性,需要由教師來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習方式需要由教師來選擇和運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也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因此,體育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不能淡化,而是需要進一步加強。在體育教學中,教師的講解、示範,具有強烈的真實性、針對性、即時性、靈活性、可學性和人文性,這是任何業外人士與現代教育技術都無法取代的,非體育教師莫屬,這也是當今教師專業化與教師教育終身化的緣由之一。當然,強調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絕不是要「以教師為中心」和提倡「師道尊嚴」。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確實存在著以教師為中心的現象,一切都是教師說了算,教師決定一切,指揮一切,唯我獨尊,甚至諷刺、挖苦、污辱與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這種現象必須改變。2.要正確體現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學生是體育學習和體育發展的主體,體育教學活動就是為學生的體育學習和體育發展服務的。確立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對於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創造性,發揮學生體育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是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的。我們應當深刻領會,正確貫徹。要正確體現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就必須首先了解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基本特點:一是,學生是受教育規律制約的學習主體。學生作為「學習主體」,不同於「生活主體」,如購物主體、飲食主體、娛樂主體等,學校也不是商店、不是飯館、不是娛樂場所,所以不能把學生比喻成「顧客」或「上帝」。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來決定自己的行為,而作為學習主體,是受教育規律制約的,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從事學習活動。學校教育必須反映國家的意志,學生必須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和學校的有關規定與所開設的課程進行學習,必須完成課程規定的學習目標等等。在體育教學中,我們要關注學生的運動興趣,但不是一味的迎合和遷就,學生不能喜歡就學,不喜歡就可以不學。二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是處於發展中的不成熟的主體。[1]他們所掌握的體育知識、技能還不多,運動經驗有限,對體育的認知水平不高,甚至對自身的體育需要也還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學生的體育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體育教育對其所施加的影響。三是,學生是以學習間接知識為主的主體。[2]所謂間接知識,主要是指人類已經發現和掌握了的知識。學校教育就是要把這些知識,以最少的時間,最高的效能,轉化為學生的精神財富。沒有這種文化的傳承,就沒有人類社會的發展。因此,學生是以學習間接知識為主的主體,而不是以獲取直接知識為主的主體。所以,在體育課程教學中,不是所有的知識與技能都是要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或構建的。四是,學生是能動學習的主體。學生不是被動接受知識、技能的容器。學生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可以自覺積極地進行自主學習,對所學的知識、技能,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生隨著認知水平的不斷提高,了解了知識的來源,掌握了獲取知識的方法,提高了元認知的能力,因而也可能動地獲得(發現與構建)某些直接知識。據此,我們在構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時,一方面要尊重學生個體的發展需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要注意不能把學生的「主觀性」誤當成「主體性」。[3]素質教育既強調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也強調教師在課程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我們必須充分發揮教和學兩個方面的積極性。3.教師要正確、有效地運用組織教法。接受式學習大多是以班級授課為基本形式的,學生在教師的直接指導下學習知識、技能。這種學習方式,具有快速、高效的優點。因此,它是基礎教育階段學生體育學習的基本形式,我們應當充分認識其地位與作用。但在接受式學習中,學生按照教師的講解、示範進行學習,主體性可能失缺;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難以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之間的合作,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學生的個體差異難以得到充分的照顧。為此,新一輪的體育課程改革,積極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這三種學習方式,不僅是對接受式學習的一種必要的有益補充,更重要的是有利於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4]為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學生特點和教學的實際需要,正確、有效地運用各種學習方式,防止盲目性和只追求表面形式而不顧及效果的傾向。4.正確開展課堂教學評價。課堂教學評價與單元教學結束時對學生的體育學習成績評定是不盡相同的。學生體育學習成績的評定是以終結性評價為主的,而課堂教學評價則是以過程性評價為主的。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運動技能是一個從不會到會的逐步發展過程,因此,這時的評價是一種形成性評價,所以應當多看學生的進步和優點,以表揚為主,以利於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同時也要對學生的學習表現與掌握運動技能的情況,作出全面客觀的診斷,及時地、有重點地向學生反饋真實的學習信息。在課堂學習評價中,不能只講優點、不講不足,只有表揚、不敢批評;不能把「吹捧」當成「激勵」;不能言過其實、誇大其詞地為學生提供虛假的學習信息,否則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是有害的。(6)、 能夠正確地處理好統一要求與區別對待的關系,既能做到面向全體學生,解決好教學中的共性問題,使全體學生都能達到體育課程學習的基本要求;又能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區別對待,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課程標准》提出的「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要,確保每個學生受益」的理念,絕不是否定體育課程教學需要有一個統一的基本要求。《課程標准》對各水平階段都提出了具體的內容目標,這些目標就是對學生體育學習的統一的基本要求,是全體學生都要達到的。體育教學必須重點抓好這個共性問題,不能因為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不同需要,學生就可以想學什麼就學什麼,能學成什麼樣子就算什麼樣子。但在教學方法上,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要因材施教、區別對待,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7)、 能夠以運動技術教學與身體鍛煉為載體,切實有效地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與社會適應能力的增強,把幾個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融為一體。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能與發展學生的身體,既是體育課程的重要目標,又是體育課程學習的主要內容,同時也是實現體育課程其他目標的主要載體。也就是說,運動參與、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的目標,主要是通過身體鍛煉和運動技能教學來實現的。因此,體育課堂教學,就應以身體鍛煉和運動技能教學為中心來進行,把其他目標和身體鍛煉與運動技能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不能一個目標起一個「爐灶」。否則,體育課將不堪重負,體育教學的各項目標都難以實現。值得注意的是關於教學單元的設計問題。教學單元設計以什麼為依據?在小學低年級有以「主題」為單元的做法,但一般這種單元都比較小。到了小學高年級和進入初中後,教學單元一般都以教材為依據來設計。[5]但現在有些地方,在中學階段,仍然還有以運動參與、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目標為依據來設計教學單元的。如培養學生運動興趣教學單元、培養學生組織能力教學單元、培養學生意志品質教學單元、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教學單元等,這些教學單元都根據各自的需要來選擇教材,結果就把運動技能的教材內容肢解了,運動技能的學習目標也就無法實現了。這是一個關繫到體育課程的性質,體育教學的根本任務,以及體育課程改革方向的大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8)、 能夠較好地體現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教學基本功。如口令清晰、洪亮;示範正確、優美;講解簡明、易懂;保護幫助合理、到位;指導練習與糾正動作錯誤有效、得法;隊形調動便捷、合理;課堂常規貫徹認真、得當;安全措施得力、有效;突發事件處理及時、正確等。上述要求是教師教學能力與教學基本功的具體體現,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基本要素,與前七條是一種因果關系,是上好體育課的基本保證,理應受到我們的重視。特別是安全教學與突發事件的處理問題,往往關繫到一堂課的成敗,尤為值得我們關注。為此,體育教師應當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與專業化的水平。(9)、 農村學校的體育課能夠針對農村學校的場地器材與學生的體育基礎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開展教學活動,盡可能地使學生能夠學到必要的體育知識和技能,身體得到有效的鍛煉,體育意識與心理品質得到一定的培養。由於我國經濟與教育發展的不平衡,因此,對農村學校體育課的要求,也應當有所區別。東中部經濟、教育比較發達的農村學校,體育課應逐步達到城鎮學校的要求。西北部地區與經濟、教育發展比較緩慢的地區,對體育課的要求不能過高、過急。但也要克服無所作為的思想,努力達到第九條提出的基本要求。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實驗,正在如火如荼地深入發展,廣大體育教師是這場改革的主力軍,我們肩上的責任重大,任重道遠。我們要進一步堅定信心,繼續積極投身於改革實踐,排除干擾,牢牢把握課程改革的正確方向,做課程改革冷靜的促進派。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我們應當緊緊圍繞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中心,上好每一節課,為創建有中國特色的學校體育課程與教學新體系作出更大的貢獻!

⑽ 小學升初中的體育考試有哪些項目啊什麼時候考試滿分是多少多少分通過

考試內容:

1、身高標准體重(必考,20分)

2、50米跑(選考,40分)

3、立定跳遠(選考,40分)

4、坐位體前屈(選考,40分)

5、仰卧起坐(選考,40分)

6、跳繩(選考,40分)

滿分100分,60分及格,即可通過考試。

(10)如何做好小學升入中學的體育銜接擴展閱讀:

考生須知:

1.參加體育考試應穿著運動裝、運動鞋,但鞋底不得有鐵釘、膠釘或塑料釘。

2.參加體育考試,考試前應做好充分的准備活動,考試後應做好整理活動。

3.考生要認真遵守考場紀律和考試規則。尊重並服從引導員、考務員的指揮和判定。

4.考試成績當場公布,考生對考試成績有疑問,應立即向引導員提出,以便及時查詢。

閱讀全文

與如何做好小學升入中學的體育銜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