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作文讀後感怎麼寫
小學生讀後感範文
《三隻小豬》讀後感
三隻小豬長大了,要自己蓋房子住。老大非常懶,用草蓋了一座房子。狼來了,輕輕一吹房子就倒了,老大趕緊跑。老二也非常懶,用木頭蓋了一座房子。狼來了,輕輕一吹又倒了,老二也趕緊跑。老三很勤勞,用磚蓋房子。狼來了,吹了半天也沒吹倒。狼就用頭撞,房子還是沒有倒,狼的頭上卻起了個大包。狼想從煙囪里爬進去,老三馬上在火爐里點著火,狼趕緊跑了。
我要向第三隻小豬學習,認認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不怕麻煩,不能偷懶。
《寒號鳥》讀後感
寒號鳥和喜鵲是鄰居,冬天到了,勤勞的喜鵲搭好了窩,而寒號鳥就知道玩,最後在寒冷的北風中凍死了。
老師經常對我們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喜鵲正是因為知道這個道理,才抓緊時間搭窩過冬。而寒號鳥卻得過且過,最後被凍死了。
我想到自己平常做作業時,總是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後天,這樣推來推去,總是不及時完成,感到非常慚愧。我決定今後再也不做寒號鳥,要做一隻勤勞的小喜鵲。
像老師平常教導的那樣,做一個勤勞懂事的好學生。
《愛美的小公雞》讀後感
我讀了《愛美的小公雞》一文非常受感動。
一天,小公雞去和啄木鳥、蜜蜂、小青蛙比美,但是它們都各自忙著幹活,誰也不跟它比美,它只好回家去。在回家的路上,它看到了老馬,它就去問老馬:「老馬伯伯,為什麼別人不和我比美?」老馬說:「美不美不光看外表,還得看心靈美不美,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聽了老馬的話,小公雞明白了,別人為什麼不和它比美。從此,它每天早早地起來給人們打鳴。
讀完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不要光看外表美不美。更重要的是心靈美,不光做好自己的事,還得幫助別人做事,這才是真正的美。
《賣火柴的小女孩》讀後感
我讀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很感動。
在一個大年夜裡,賣火柴的小女孩正在賣火柴,但是一根也沒賣出去。她又冷又餓,不敢回家,她想用火柴了暖,她擦著了一根火柴,看見了烤鵝、麵包、糖,女孩又擦著了一根火柴,看到了聖誕樹上掛滿了禮物。她又擦著了一根火柴,老祖母來抱她,第二天她死了。
她真可憐,什麼都沒有。我什麼都有,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㈡ 小學優秀作文讀後感大全
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我讀了《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對我深有感觸。這篇課文講述的是美國著名作家巴德舒爾伯格的父母對他小時侯寫的一首詩的不同評價一事。母親的評價是精彩極了,因為她知道巴迪還是個孩子,他需要鼓勵。而父親的評價是糟糕透了,因為他認為只有嚴厲才能教育孩子寫好作品。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兩種極端的斷言,都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父母對作者的愛。所以,巴迪是幸運的,因為他有個慈母,又有個嚴父,這樣,便使他在不滿12周歲的情況下,就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如果這些愛都是片面的,母親的話會使作者沾沾自喜,驕傲自大,導致目中無人,而父親的話會使作者對寫做沒有興趣。所以,愛是需要有父母的愛來衡量,這樣,既能使孩子在得到表揚的同時,還能得到一定的評判,讓孩子依據評判來對文章進行修改。
在生活中,我也同樣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我的父親不管是在生活和學習上,一直都對我很嚴厲,而母親卻恰恰相反,母親是在我取得不佳的成績時給我鼓勵,讓我充滿信心去迎接挑戰。而每次我取得好成績時,母親總是誇我:「不錯、不錯,繼續努力。」當電視在播放《百家講壇》時母親說讓孩子看看,可以增長一些知識,而父親是極力反對,說影響學習,為此,父親和母親幾乎要吵架了。
一下子明白過來,就像作者說的那樣,無論「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罷。這兩種極端的斷言的背後,是愛。就像大人們說的一樣,因為愛你,才批評你、挑你的錯,那是希望你進步;因為愛你,才鼓勵你、贊揚你,那是希望你能樹立起自信心,再創佳績!
讀《四季的聲音》有感
你一定會聽見的。當春姑娘吹著口哨向我們走來,當微風輕輕地為柳樹姐姐梳頭,當小溪從他冰被子里鑽出來,叮叮咚咚地敲著小鼓叫醒另的溪流,當小朋友在書香彌漫的教室里朗讀……你總該聽到些什麼了吧?
你一定會聽見的,當夏哥哥坐著隆隆的雷車來到人間,當小雨點在屋檐上「丁零當啷」彈奏著一串串動聽的樂曲;當小青蛙在荷葉上呱呱地唱歌,當小魚跳出來水面呼吸新鮮空氣,當小朋友在游泳池裡濺起水花……你總該聽到什麼了吧?
你一定會聽見,當秋阿姨唱著豐收的贊歌向我們走來,當片片楓葉從空中飄落;當農民伯伯在田地里收割穀子……你一定聽到了那豐收的喜悅。
你一定會聽見的。當冬爺爺坐著神奇的飛毯,吹著呼呼的北風來到人間當潔白的雪花為大地上蓋上白被子,當小動物們發出冬眠的鼾聲,當小朋友們在雪地里打雪仗……你一定聽到了那幸福的歡笑聲。
用心聽吧,你一定會聽見的。然後你會微笑,我們這個世界的聲音是多麼豐富,多麼美妙。
㈢ 小學生讀後感作文
讀《魯賓遜漂流記》有感400字
前幾天,我剛剛閱讀完英國作家笛福寫的《魯賓遜漂流記》,讀完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小說的主人公魯濱遜從小就想在海上航行。在一次航海中,船在南美洲海岸一個荒島附近遇上了巨大的海嘯和風暴,船身破裂,水手和乘客都被淹死了,只有魯濱遜活了下來。他被海浪卷上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無奈之下,魯濱遜決定生活在這個荒島上。就這樣,魯濱遜長達二十八年的歷險生活開始了。
魯濱遜先把那艘破爛不堪的船上的食物、槍支、彈葯、淡水、工具還有制帆篷的布等船上一切有用的東西一一運到島上,還在島上找到了一個可以作為棲身之處的山洞,用船上剩下來的食物生活。後來,他開始在島上種植大麥和水稻,還學會了做粗糙的麵包。他還捕捉並馴養山羊作為肉食的來源。並用學到的技藝在荒島上生存了二十八年。
若干年後,魯濱遜救下了一個俘虜。那天是星期五,魯濱遜便給那個俘虜起名為「星期五」。從那以後,「星期五」就成了魯濱遜忠實的僕人和朋友。
又過了好幾年,魯濱遜在孤島附近發現了一艘英國船,他終於得到了離開孤島的機會。
魯濱遜二十八年的荒島生活,還給了我們有益的啟發。它告訴我們如何面對困難、戰勝困難,如何保持樂觀向上的自信的精神狀態。
㈣ 作文指導小學生怎樣寫讀後感
讀後感,就是讀了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或讀了一段話,或讀了幾句名言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書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讀後的基礎上發感想。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讀後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讀好原文。「讀後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麼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並感得深刻。如果要讀的是議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麼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啟發,還要弄清論據和結論是什麼。如果是記敘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麼關系,以及故事發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敘事,揭示了人物什麼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使人受感動,為什麼這樣感動等等。 其次,排好感點。只要認真讀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後感的方面很多。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原作其他內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後感。總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內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以寫成讀後感。 第三,選准感點。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後感里只能論述一個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著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後感的中心,然後加以論證成文。 第四,敘述要簡。既然讀後感是由讀產生感,那麼在文章里就要敘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敘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後感中少不了「敘」。但是它不同於記敘文中「敘」的要求。記敘文中的「敘」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後感中的「敘」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學寫讀後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敘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復述了。這主要是因為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㈤ 小學作文讀後感怎麼寫PPT課件.ppt
一、讀懂原文抓中心?
「讀後感」的「感」是從讀中產生的。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並能感得深刻。如果有必要的話,在讀文章前我們可先讓學生了解一下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作者等。在讀中可分三步去指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的思路:以《小音樂家揚科》為例,一是初讀感知,理清層次,把握文章的來龍去脈,建立起對課文的初步總體印象。初讀《小音樂家揚科》我們知道文章記敘了具有音樂才能的波蘭窮孩子揚科為了看看、摸摸地主僕人的小提琴而慘遭毒打,含冤死去的事。二是細讀深思,抓重點,引導學生評詞析句,細讀深思,體會用詞的生動、准確。細細品讀文章,可先讓學生找出一些能反映揚科熱愛音樂的重點詞句,再細細體會語言的形象生動,故事的扣人心弦之處。三是研讀體悟,突破難點,引導學生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表達的中心思想,用心去感悟生活、研讀文章,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生們進一步明白了奪去小音樂家揚科生命的罪魁禍首是人吃人,人剝削人的資本主義社會,在這樣的社會里窮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只能被埋沒,甚至遭到被-迫-害至死的悲慘命運,使學生感悟到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社會里是如此幸福。我們只有引導學生通過認真地「讀」,才能領會到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礎上,才具備了寫「感」的條件。?
二、選擇重點作感點?
一本好書或一篇好文章的讀後感,可「感」的點很多,要寫好讀後感,必須選好「感點」。什麼叫「感點」呢?感點是由書中某一個地方的內容引起的,引發我們體會的地方,它不是憑空產生的。面對眾多的感點,我們必須指導學生從眾多的感點中選擇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最善於寫的一個或幾個感點,作為自己寫讀後感的切入點,切不可面面俱到。例如《三顧茅廬》這篇文章,有這么三個方面可以作為感點:一是張飛對諸葛亮粗魯無禮,張飛很莽撞。二是寫劉備的語句和寫張飛的語句對應起來可以看出劉備態度很謙恭。三是從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完成統一國家大業,從中體現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我們可發現第三個感點是這個故事的中心,也就是反復讀這個故事後感受最深的一點,那麼我們就選第三個作為讀後感的切入點。?
㈥ 小學生讀後感作文大全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贊美.所以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㈦ ★小學生作文指導:讀後感的怎麼開頭結尾怎麼寫
小學生作文怎麼寫開頭和結尾常見的寫法指導
我們在指導學生作文時,總是用形象的「鳳頭」、「豬身」和「豹 尾」來比喻作文的開頭、正文和結尾。這里不談「豬身」,只講講漂亮的「鳳頭」和有力的「豹尾」。 一、「鳳頭」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關於動物的作文一篇文章的開頭是很重要的。文章有了好的開頭,不僅能帶動全篇,使文章順利展開,而且能抓住讀者,引人入勝。 對小學生來說,文章開頭一般有這么幾種常見的方法: 1.開門見山式。
這種方法是文章一開頭,就直入正題,把文章所要敘述的主要內容直截了當地交代出來,讓讀者一看就知道這篇文章描寫的是什麼人、什麼事、什麼活動。這種開頭一下子就能吸引讀者的注意力,而且還不會跑題。例如《課間十分鍾》一文開頭:
下課鈴響了,同學們快步走出教室,到操場上參加自己喜歡的課間活動,校園里頓時沸騰起來。這個開頭就點明了時間——「下課」,地點——「操場上」,人物——「同學們」,事情——「課間活動」,非常直截了當。 2、對比總起式。
在文章的開頭,把不同的人和事物或同一個人和事物的不同時
間,不同方面的情況作對比介紹。運用對比法可以使描繪的形象更為突出,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寫菊花,這樣開頭:有人喜愛艷麗多姿的桃花,有人喜愛嬌艷富貴的牡丹,我卻喜愛傲霜鬥雪的菊花。 3、歌詞、名句總起式。
例如寫小草,開頭就可以這樣寫:「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每當聽到這熟悉的旋律,我彷彿就看到了那默默無聞的、無私奉獻的小草。又如寫黃山時,開頭可以這樣寫:「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金秋十月,我來到了夢寐以求的黃山。
4、設置懸念式。
在寫事的文章中,我們常常把事情的結果或文中的某個片段放在
開頭來寫,以引起讀者的疑問,然後再記敘事情的起因和經過,這種開頭的方法叫設置懸念法。這種方法可以激發讀者強烈的興趣,開頭就提出問題,或引起讀者注意,或激發讀者思考,或造成懸念引人入勝。如在寫梧桐樹時,這樣開頭:「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你們知道我為什麼特別喜愛梧桐樹嗎? 5、倒敘式。
從事情的結果寫起,引人入勝,再回過頭來敘述事情的原因和經過。如寫《著迷彩票的爸爸》
就可以採用倒敘寫法:我們全家正在吃晚飯,我爸爸一邊吃一邊看電視。他突然站起來,發瘋似的大叫:「中了,中了。」原來他中了500萬的彩票。全家人跳啊,笑啊,大家高興得手腳不知往哪兒放好。我爸爸對要從十年前說起……
作文開頭的方法,還有很多,小學生日記像描寫引入法、回憶聯想法、對話開頭法、故事引入法等等,,不同體裁,不同內容的文章要選用不同的開頭方法,即使是同一篇文章,也可以有不同的開頭方法。你看,同樣一篇文章就有不同的開篇方法。因此,一篇文章怎樣開頭,採用哪種方法,一定要從文章中心表達的需要出發,適應不同體裁的特點做到新穎明快,言簡意賅,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們只要掌握作文開頭的方法和技巧,聯系實際,勤於練習,就能寫好開頭,為寫好全文打下基礎。
二、「豹尾」
俗話說「編筐編籮,重在收口」。文章也是這樣,有了引人的開頭,充實的主體,還要有精彩的結尾,才能給人完美的印象。
對小學生來說,文章結尾一般也有這么幾種常見的方法: 1、篇末點題式。這種方法是在文章的結尾點明題意或者能夠引
發讀者豐富想像力。如《小鎮的早晨》結尾「小鎮的早晨多美呀!」
是對「小鎮的早晨是恬靜的」、「小鎮的早晨是熱鬧的」、「小鎮的
早晨是緊張的」三段的一個總結。
2、點明中心式。有些文章,還常緊扣中心來結尾。比如《夾竹
桃》一文的結尾:這樣的韌性,又能這樣引起我許多的幻想,我愛上
了夾竹桃。
3、歌詞、詩句式。例1:看著這山這水,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例2「你出污泥而不染,全身奉獻,一絲無悔。啊!……」荷花的這種品格引起了多少人的贊賞。
4、直抒胸臆式。我們知道,一篇文章如果沒有真情實感是不能打動讀者的,這情感是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尤其到了結尾,作者的感情已達到高潮,往往要直接抒發出來,我們稱它為「直抒胸臆」。如寫雪花,最後可以這樣寫:啊,雪花,你帶給人們潔白素雅的美。雪花啊!我願所有的人品格如你冰清玉潔。
5、隨想式。例:望著眼前的這棵高大的、無私奉獻的梧桐樹,我什麼時候也能像它一樣呢?
6、首尾呼應式。有的文章首尾呼應,給人結構完整、嚴謹;上下連貫,邏輯性強;深化主題,畫龍點睛;印象深刻,永久不忘等效果。如《九寨溝》是這樣結尾的:雪峰插雲,古木參天,平湖飛瀑,異獸珍禽……九寨溝真是個充滿詩情畫意的人間仙境啊!其中「雪峰插雲,古木參天,平湖飛瀑」是對第三段的總結,「異獸珍禽」是對第四段的總結,「九寨溝真是個充滿詩情畫意的人間仙境」是對全文的總結,又和前面「一進入景區,就像到了一個童話世界」呼應。 以上是比較常用的幾種結尾方法。此外,還有提出希望、表示祝願、發出號召、表示決心等方法。描寫雨的作文總之,好的結尾要能有力地表達文章中心,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記得葉聖陶老爺爺曾說過這樣一段話:「使讀者好像嚼橄欖,已經咽了下去而嘴裡還有餘味;又好像聽音樂,已經到了末拍而耳朵里還有佘音,那才是好的結尾。」我們寫作文寫到結尾的時候,一定要朝這個方向努力。
㈧ 小學生怎樣寫好讀後感教案及優秀範文14
第一,要研讀原文。只有研讀好原文,才能對原文的內容主旨有較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從中有所感悟。這是寫好讀後感的基礎。
第二,確立感發點。既是文章的理論基礎或中心論點,又是寫文章的「入手處」,千萬馬虎不得。選好了這一「入手處」,文章寫起來就會象打開閘門的水,一瀉而出,使文章一氣呵成,前後貫通。不僅感動自己,也能感動別人。否則,會在文章一開頭就給自己人為地設立障礙,使文章不能順暢表達。一篇文,一本書,一部影視片,一出戲劇,內容有簡有繁,線索有多有少,人物有主有次,觀點有
深有淺,寫讀後感不可能面面俱到。那麼,怎樣確立感發點呢?方法很簡單。我們研讀某篇作品後,必然會受到啟發,有所感悟,而我們受啟發最大、感悟最深的那一點(或幾點),就可以確立為「感發點」。例如: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感發點往往是人物最突出的精神、品德等特點、最有價值的言論行動。
第三,述讀與發感。述讀,包括所讀文章的出處、篇名及作者的交代,用簡潔的話概括有關文章內容和總體感受,也可提出明確的感發點,也有開頭交代一下所讀作品寫作背景的。目的是使讀者明白這篇讀後感的由來,要發什麼感。這些交代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就會讓讀者不明白你的「感」由何而發。發感,是在述讀和感發點的基礎上,展開聯想與引申,聯系實際進行發揮,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聯想與引申的原則是,要圍繞感發點,要與原文材料有密切的聯系。對聯系的內容和實際還要進行必要的分析、議論或抒情,這樣「感」才會深刻。這也是展開讀後感主體部分最主要的方法。另外,在論證感發點的過程中,要注意把兩種論據緊密結合起來,一是所讀原文的材料,二是從現實中聯想引申到的材料,缺一不可,而且應自然融和。
第四、讀後感的結尾,結尾可概括中心,總結全文,或提出問題,發表看法,發人深思。「文無定則」。內容決定形式。根據不同類型的讀後感可採用不同的結尾形式。
㈨ 作文教案怎樣寫讀後感
讀後感就是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或幾句名言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版啟示寫權成的文章。
讀後感的格式(簡單的說):
第一段 把書中主要內容,加以概括,作者寫了什麼,想表達什麼。
第二段 選擇一個比較重要的點,也可以是自己認為重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話加以表達,我覺得哪哪哪比較好,我有什麼樣的看法。
第三段 聯系實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