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北師小學數學說課

北師小學數學說課

發布時間:2020-12-10 05:16:23

Ⅰ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什麼是面積》說課稿

各位評委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來自黃壩鄉郭圩小學的秦漢海。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什麼是面積》。下面我將對《什麼是面積》這一課進行細致深入的說明,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本節課的教材內容,
1、教材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39~41頁。
2、教材簡析:
「什麼是面積」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面積」的第一課時,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認識平面圖形,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始,學好這一內容,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還能為以後學習組合圖形及不規則圖形的面積打下基礎。
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為如下三個方面:(課件)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實例和畫圖活動,認識物體及圖形面積的含義。培養直觀估測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過程與方法: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感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經歷探索比較面積大小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交流合作的能力。
那麼我們將(課件)結合實例認識面積的含義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則是:(課件)探索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感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基於以上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點、難點的制定,將本節課的教具、學具安排如下:(課件)教師准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准備:(課件)五角硬幣、一元硬幣各一枚、長方形和正方形紙片、彩筆、剪刀。
基於以上深入的了解與分析,我將本節課的教學流程(課件)分為如下四個環節:
首先就讓我們走進本節課的第一環節:情境引入
開課伊始,我會出示一個小正方形和一個大正方形,挑選男女生各一名,進行塗色比賽。學生開始比賽,師生討論比賽的公平性。引出課題:什麼才是面積呢?(板書課題)
(在這個環節里,由學生感興趣的比賽活動情景引入,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很自然地引入新知。)

二、初步感知面積概念
(一) 物體的面積
數學要與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這樣才能使孩子們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所以在這一部分中(課件),我先讓學生說一說:你們生活中都見過哪些面呢? 再讓學生摸一摸,比一比,我主要利用舉出身邊實例的方法,如讓孩子們用手摸一摸數學課本的封面、1元或5角硬幣的表面,通過觀察與操作孩子們會自然地總結出:物體的表面就是它的面積。(板書)
(二)平面圖形的面積
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基於這一點,在塗一塗中,首先我會出示三個平面圖形(課件),並讓孩子們將這些圖形塗上顏色:孩子們會很輕松的塗出前兩個平面圖形的面積。(課件)
對於孩子們塗第三個圖形的情況,我有這樣的預設:
1、塗不出角的面積,因為它不是封閉圖形。
2、在開口處假想有一條邊,錯誤的塗出角的面積。
此時,我會適時引導:同學們,你們可以將角與三角形對比,你覺得他們一樣嗎?利用對比的方法,孩子們可以明確角不是封閉圖形,塗不出面積。通過實踐操作孩子們會很自然地總結出: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圖形的面積。
(課件)(本節課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是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發展空間觀念不能靠紙上談兵,也不能靠幻想。因此,在本環節,我安排了「摸一摸」「比一比」「塗一塗」等實踐活動,讓孩子們知道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或」),從而將培養和發展孩子們空間觀念的目標落到實處。)
第三環節,質疑再探體驗藉助工具比較圖形的大小的方法。
(課件)這一環節也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我主要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引導,剛才孩子們已經對圖形面積的含義有了初步的認識,(課件)接下來,我會出示三組圖形,同時我會引導孩子們進行比較:
通過比較,孩子們不難發現第3組圖形不像前兩組那麼容易比較出大小。此時學生會再次質疑:利用什麼方法才能比較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大小呢?

Ⅱ 小學數學 北師大版 一年級《一共有多少》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1、說課內容: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實驗教材北師大第四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的內容《一共有多少》。
2、教材分析:《一共有多少》是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節的內容。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數學運算,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對數字有了一定的認識,加上自身的經驗積累對學習本節知識也有很大的幫助。
3、學生分析:學生在學習之前對加法應該都有比較簡單的認識,因為加法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數學運算方法,學生對此有一定的情感體驗,因此對於這節課的學生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每個學生的生活背景,知識經驗不同,每個同學接受知識的能力也有所差別,因此我會顧及到每個學生。通過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培養學生溝通能力以及對數學的濃厚興趣。
4、教學目標:
(1)結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經驗,理解加法的意義。
(2)在觀察、操作的活動中,探索5以內數的加法
(3)在會讀會寫加法算式、感悟把兩個數合在一起,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計算。
5、 教學重難點:感知加法的意義,以及計算與生活的聯系。
6、 教法:本節課首先以生活中的例子為背景,引起學生對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用符號代替法來代替實物,再讓學生動手操作,根據之前學過的知識,引導學生用數字來表示這些符號,進而進行加法的學習,最後請同學列舉生活中的例子並列出算式,使學生更加深化對加法的學習。採用「情景學習——解決問題 拓展思維——課外延伸」的教學方法。
7、學法:新課程倡導「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方法,但是根據一年級學生的情況,在注重學生主體的同時教師還應注重對學生的不斷引導。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進行本節課的學習。
8、 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初步感知加法
先給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例子開始本節課的學習。「去商店買東西,買了一塊橡皮兩毛錢,一支鉛筆一毛錢,我應該給老闆多少錢?」通過這樣簡單而又經常碰到的問題使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並且明白生活處處有數學。並請學生舉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有關加法的例子。
第二個環節:進一步感知加法運算,明白加法的含義
學生會用符號代替法來代替生活中的實物,小組合作交流,一個學生舉例子,其他同學用小棒或者小圓片擺出相應的樣子,學生就會明白加法就是兩個數合在一起,並通過數數得出答案。
第三個環節:會用數字進行加法運算,學會正確讀、寫、使用「+」
之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會用符號代替實物,用數字代替符號,因此在擺小圓片的基礎上請學生之間相互討論怎樣用數字和「+」來表示一個數學算式。
第四個環節:看圖示能正確列出算式,並說出為什麼要這樣列
看到圖示,學生基本會正確列出加法算式,但是由於角度不一樣列的算式也不一樣,但是都應該值得肯定。讓學生獨立列出算式,並說出你為什麼這樣列。
第五個環節:鞏固練習、課外延伸
根據課本上的練習題,鞏固所學知識。最後請學生列舉平時遇到的有關加法的問題,並列舉算式說出原因。或者提出遇到的問題,同學之間相互討論解決。
以上是我對《一共有多少》這節課的認識和教學過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保持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數學的生命是生活,我希望學生明白數學不是無源之水,而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學生在探索知識的道路上走的更遠。

Ⅲ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四冊鉛筆有多長的說課

《鉛筆有多長》說課稿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我開始了《鉛筆有多長》這一課的教學設計探索之旅。
一談教材分析
「課本無非是個例子」,新的課程標准倡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與豐富教材內容,准確地把握教材的編寫特點和意圖尤其重要。《鉛筆有多長》是北師大版數學第四冊第五單元「測量」的第一課的內容。「測量」這單元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厘米」和「米」這兩個長度單位,同時掌握了簡單的估測和測量物體的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有關長度的第二階段的學習。本節課教材主要安排了兩個探究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實際測量活動中建立分米、毫米的概念,充分感知1分米、1毫米有多長,在交流活動中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體驗不同的長度單位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本單元的內容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將前面的知識與後續的學習串聯起來,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系統的知識體系。
二、談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了米和厘米,同時具備了一些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如懂得怎樣估測和測量物體,會比較物體的長短等。但二年級的學生年齡小、自我調控能力差。因此,本節課在設計上不僅要以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活動經驗為基礎,而且創設具體、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去探究和發現,感受數學的意義、價值,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三、談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
著名的心理學家加涅說過:「教學目標是預期的學習結果。」 根據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幾點:
1、學生在經歷測量吸管(木棒、鉛筆等)的長度的過程中,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體驗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2、學生在尺子上尋找1分米、1厘米、1毫米的活動中,掌握單位之間的關系。
3、在「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動中,發展學生的估測能力。
4、學生能在具體情境中判斷、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建立分米、毫米的概念。在教學中,學生對於米、分米、厘米、毫米間的進率關系的理解相對較難,這是一個需突破的難點。
四、談設計思路
1、新課程標准指出:「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機會。」因此在教學中我先採用了啟發式教學法:在上課前,我先以情境導入讓學生判斷比較卡通人物的高和矮,在猜測中引出厘米和米這兩個概念,同時採取探究研討的教學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去探究、體驗、了解單位之間的進率關系。
2、新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活動過程。」根據這一理念,我主要採取了讓學生操作體驗的學法,以學生的操作活動為主線,讓數學活動貫穿全課始終,使學生在自主活動、交流中真正感知、理解應用分米、毫米。
3、新課程標准指出:學習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同時注重學生之間的自評、互評。
五、教具准備
課件、三根吸管(分別為10cm、13cm、20cm)、表格、尺子、IC卡、1元硬幣等。
六、談教學設計
愛因斯坦說過:「把學生的熱情激發起來,那麼學校所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禮物是人人都要的,若能將知識「包裝」成「禮物」贈給學生,這對學生來說將是多麼有意義的事啊。
本著關注學生學習起點,突出「活動」、「建構」的教學理念,我設計了由情境導入——探索新知——運用新知——總結反思——課後延伸五個環節。
(一)、情境導入
這一環節主要從三個小環節進行教學:
(1)課伊始,我出示學生喜歡的卡通人物(「小叮當」和「大雄」),讓學生判斷比較他們的高矮;接著再出示與「大雄」身高差不多的「技安」,讓學生判斷他們的高矮,激發學生認知上的矛盾,引導學生說出用比,用量等多種比較方法。
【意圖】:激發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活動經驗,促進新知的學習。
(2)在學生說出比和測量的方法後,教師引導「咱們以前在測量物體時,都必須用上長度單位,那你都知道哪些長度單位呢?」通過這句話激發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引出一年級學過的厘米、米(同時作好板書)。教師要注意及時靈活處理教學中的生成點。
(3)通過比一比,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接近1米或1厘米等活動,鞏固舊知。

Ⅳ 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一共有多少》說課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節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小學數學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6—9的乘法口訣」的第二節,是一節新授課。
2、教材簡析
教材通過「一共有多少天」的情境,引導學生獨立編制7的乘法口訣,進一步掌握編乘法口訣的方法,體會相鄰乘法口訣間的聯系,幫助學生理解並記憶乘法口訣。
3、教學目標
依照《新課程標准》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獨立探索,經歷編制7的乘法口訣的過程,理解每句乘法口訣的意義。
(2)會用7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初步發展類推能力。
4、教材重點和難點
本節內容是通過三個問題讓學生經歷編制7的乘法口訣的過程,因此,經歷獨立探究、編制7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驗從已有知識出發探索新知識的思想方法就成為教學的重點,理解口訣之間的關系,知道根據兩句熟悉句口訣可以推出一句陌生的口訣是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
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了2—6的乘法口訣,對於編制乘法口訣也已相當了解,因此,我個人認為學生完全可能獨立地編出口訣,只要做適當指導即可。在教學中,我完全放手,在整理前1句口訣後直接讓學生自主探究後面的口訣。學生通過探索,運用學過的知識計算出結果,並編出了口訣。
三、說學法
根據學生與教材的特點,本節課我指導學生獨立編制口訣,在編制過程中,學生成為「探索者」參與學習過程,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學生學得成功、學得愉快。
四、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2、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說一說,填一填。
(2)編口訣,找關系。
3、找方法,記口訣。
4、應用口訣,鞏固新知
5、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師:這節課你們學得開心嗎?都有哪些收獲呢?今天這節課我們不僅學會了7的乘法口訣,還會用學過的知識來探究新知識,真了不起。老師相信,聰明的同學們,只要肯動腦,你會發現數學越來越有趣。

Ⅳ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個星期有幾天說課

教學內容:
我上的這課是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中的乘法口訣中的一個內容。
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一個星期有幾天」的情境,引導學生獨立編制乘法口訣,在7的乘法口訣中,前6句是學過的,只有後3句是新的。
教學目標: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獨立編制7的乘法口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會用乘法口訣計算表內乘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設計意圖:
「乘法口訣」是小學數學教材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在很多教師的潛意識里,「口訣」只是單純為「計算」而存在。於是「熟記口訣」和用口訣計算題目成了教師構建課堂的兩個核心視點,這樣一來,數學口訣服務於數學計算的「工具性」得到了充分體現,而作為數學口訣本身所具有的知識體價值卻沒有引起注意。鑒於這一點,我在設計這一課時,充分利用學生的分組活動來體現乘法口訣的知識體價值。
整個課堂教學中,我編制了四個板塊。即「在探究規律中感知口訣,在自主合作中創編口訣,在解讀品味中感悟口訣,在多維運用中深化口訣」。
上課伊始,我安排學生坐8組,每組7人,坐好後,每組抽調1人上前,利用「拍手」、「學小狗叫」的游戲復習6的乘法口訣,然後學生回座位,引出七的乘法口訣。同時,我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引入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童話情節,引導學生在故事氛圍中生成探究材料,進而在數學活動中感知口訣原型。
緊接著,我通過開展分組自編口訣,分組交流口訣,分組匯報口訣,評價修改口訣等數學活動,充分體驗自己的學習成果。
小組活動的目標不僅是認知的過程,更是一個交往過程與審美過程,是相互間實現信息資源的整合、拓展和完善自我認知的過程。其精髓是通過生生互動求得小組成員的共同進步,培養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所以,小組活動的內容選擇要具有挑戰性、開放性、探索性的問題。而且小組活動應考慮到小組成員的差異性、小組成員分工的合理性、小組成員的合作方式。因此,在分組活動時,我特意安排學生寫口訣、編口訣、交流口訣、匯報口訣,從而讓小組成員不僅要努力達到個人目標,而且要幫助同伴實現目標,通過相互協作,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
然後,我根據學生對乘法口訣感悟的差異性著力引導學生觀察口訣的隱含規律,親自體驗誦記、交流口訣的記憶竅門等途徑增進這學生對乘法口訣的個性化理解。
最後,我設計了一組口訣運用的題目,遠及古代,計算唐詩字數,近到當前,計算一周喝水杯數,計算瓢蟲背上的黑點數,這樣讓學生對乘法口訣的現實色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使得數學教學不再是蒼白的說教,而是主體反思。整堂課基本能按自己的設計意圖完成教學任務。
最後希望各位領導,各位老師真心誠意的給我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讓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得到進步。

Ⅵ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數學分蘋果說課稿

說課課題一年級數學 分蘋果說課教案的內容分為五部分:說教材,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說教法,說學法.一.說教材(一)教學內容:本課時的教學核心內容是學會10的加減法,在分蘋果的活動中,使學生體會10的加減法及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二)教學知識目標:1.學會10的加減法.2.通過游戲學會湊10法.(三)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四).教學重點:10的加減法(五).教學難點:體會10的加減法及各部分之間的關系.10個蘋果分成兩堆,每堆有幾個+= 1010 -=9191二.說教學過程一.復習(展示課件1)二.新授1.導入.(出示情景圖,展示課件2)今天老師請你們幫個忙,把這堆蘋果分成兩堆,每堆有幾個 你有幾種分法 (讓學生在小組中合作學習,每個人用10根小棒試著分一分)2. 建立模型,體會10的加減法.(1)全班交流,可以得出以下結論:9個一堆,1個一堆,可以列式:9+1=10,1+9=108個一堆,2個一堆,可以列式:8+2=10,2+8=107個一堆,3個一堆,可以列式:7+3=10,3+7=10……...最後總結出幾加幾得10的所有算式,讓學生自己吧算式整理排列好,並問:哪種排列方法好 並說出理由.1+9=10 2+8=10 3+7=104+6=10 5+5=10 6+4=107+3=10 8+2=10 9+1=10讓學生看算式,找一找從中發現了什麼規律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使學生初步感知:在總量10不變的前提下,一部分量依次增加,另一部分量就依次減少1.(2)出示表格,問這個表格怎麼填(只要表格中上下兩個數相加等於10就行)通過填空體會10減幾得幾的減法.10減1得9,10減2得幾 10減3得幾 ......讓學生獨立填一填,從而總結出10減幾得幾的規律.10-9=1 10-2=8 10-3=710-4=6 10-5=5 10-6=410-7=3 10-8=2 10-9=1(3)數學游戲 -----數字劃拳游戲(同位同學相互做,比如說:一個同學出2根手指,讓對方同學出8組成10)三.鞏固練習完成練一練第1,2,3,4題.(展示課件4)練一練三.說板書設計.(這課板書比較簡單,只要在黑板上把10的組成寫下來就可以了.)四.說教法1.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集圖象.聲音.文字於一體,使教學內容更生動更形象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新的知識.我在教學中就利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情景圖的展示,作業的設計就充分利用了這點.2. 情景展示與實物演示法創設生動形象的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在生動活潑的情景中學習新的知識,另外通過數小棒這些真實的實物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既加深了他們的記憶,也在游戲中學習了新的知識.五.說學法1.自主學習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同時,要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學習 習慣,讓他們獨立思考,獨自發現規律,不能由老師全權代替.2.合作互動學習合作互動學習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特別是在低年級的教學中,合作互動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易於合作

閱讀全文

與北師小學數學說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