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數學教研活動有哪些主題
五種:1、教學內容,知識點。2、教法。 3、學法。4、教學理論。5、學生特點。
『貳』 我需要小學數學復習研討會發言材料《如何復習數學
復習的首要任務是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首先,要根據回教材的知識體系確定答好一個中心內容,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教材的中心、重點和難點上,不真正搞懂,決不放鬆。其次,要及時鞏固,防止遺忘。復習最好在遺忘之前,倘若在遺忘之後,效率就低了。復習還要經常,不能一曝十寒。
『叄』 如何突破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主題研討結論
1.抓住知識間的銜接,運用遷移的方法突破重點和難點
我們先來關注數學的學科特點。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之一就是系統性很強,每項新知識往往和舊知識緊密相連,新知識就是舊知識的延伸和發展,舊知識就是新知識的基礎和生長點。有時新知識可以由舊知識遷移而來,可同時它又成為後續知識的基礎。因此,數學知識點就像一根根鏈條節節相連、環環相扣。
由此可見,如果老師能夠善於捕捉數學知識之間的銜接點,自覺地以「遷移」作為一種幫助學生學習的方法,以舊引新、舊中蘊新,組織積極的遷移,就不難實現教學重、難點的突破了。
案例一:分數的基本性質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這樣敘述的: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教學時,如果把它作為一個孤立知識點來教學,通過觀察1/2=2/4=6/12從左到右、從右到左的逐一變化,一遍又一遍的敘述由誰到誰的變化過程,老師的目的就是想讓學生在不斷的重復中體會這一規律的存在,學會用同一語式去表達,但是到最後學生也未必能夠結合自己的理解,用一句比較簡練、准確地數學語言來描述出分數的基本性質。
如果,我們在教學前先來分析一下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知識基礎,就會找到與它的敘述非常相似的「商不變的性質」和溝通兩者聯系的「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此時我們為了突破「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就可以在課前的復習環節安排對於「商不變的性質」的敘述和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練習。
可以運用遷移方法教學的知識點還很多,如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它在學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筆算的基礎上遷移學習,只是增加試商和調商且難度增大、方法更加靈活。再如,乘數是多位數的乘法是在學習一位數乘法的基礎上遷移,運算方法相同。
由此可以看出,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揭示和建立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運用遷移的方法來突破重難點。這種方法得以實施的關鍵在於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應該是熟練的,他所掌握的前期知識是牢固的。因此,強調我們每一年段的老師都要把自己視為「把關教師」,讓學生「走穩每一步」。
2.抓住知識間的聯系,採用轉化的策略突破重點和難點
轉化——是指解決數學問題時,常遇到一些問題直接求解較為困難,通過觀察、分析、類比、聯想等思維過程,選擇運用恰當的數學方法進行變換,將原問題轉化為一個新問題(相對來說,對自己較熟悉的問題),通過新問題的求解,達到解決原問題的目的,這一思想方法我們稱之為「化歸與轉化的思想方法」一個新知識往往是舊知識的發展和結果,也就可以轉化為舊知識來認識和理解。在教學中,教師如能做到「化新為舊」,抓住知識間的「縱橫聯系」,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路,逐步教給學生一些轉化的思考方法,使他們能用轉化的觀點去學習新知識、分析新問題才能使他們對知識的理解不斷深刻,最終達到融匯貫通。
例如:三角形面積、梯形面積、圓面積公式的推倒。
3.強化感知參與,運用直觀的方法突破教學重難點
直觀——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實物、模型、多媒體計算機等教學用具,通過實際操作、觀察、思考的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直觀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的一種最常用的也是最為有獨立自主的教學方法。
(1)動手操作,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如:圓的面積的推導
(2)通過畫圖,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可以用圖幫助解決問題,如(
(3)直觀演示,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比如:用課件演示物體的平移和旋轉、用課件演示鍾表一天的轉動,學生理解了教學重點24時計時法的含義、在學習長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時,如果利用課件演示來幫助學生體會體積實際上就是一個形體中含有體積單位的個數,那就在交流匯報這個環節不至於浪費時間了。
(4)編制歌訣,幫助學生直觀的記憶
如教學的年月日進行歌訣記憶。還有教學五年級因數和倍數單元,概念又多又易混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編歌謠來幫助記憶。如讓學生背100以內質數表,單去死記硬背一個一個的數相當困難,就可以引導學生把這些數分組變成歌謠來記:二、三、五、七和十一,十三後面是十七,十九、二三、二十九,三一、三七、四十一,四三、四七、五十三,五九、六十一、六十七,七一、七三、七十九,八三、八九、九十七。
再如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也可以用下面歌謠來記:
兩數互質要記牢最大公因就是1,最小公倍是乘積;
兩數倍數關系時,最大公因取較小,最小公倍取較大;
兩數關系不明顯,就用短除來試商,最大公因乘半邊,最小公倍乘一圈。
運用好直觀方法的關鍵是化抽象為具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發展思維能力。
教學中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方法還有很多,以上介紹的方法是針對一些知識點的教學單獨使用的情況,這些方法當然也可以聯合使用。總之,我們要做到在教學中切實提高課堂效率,就要深入
『肆』 怎樣開展小學數學 課題研討會
首先要把課題的具體內容定下來,每一次都要交流在課題進行中遇到的困難困惑和問題,集思廣益,及時調整課題研究方向,邊探索邊修正,做真實的教育,做真實的課題,讓教師在研究課題中進步。
『伍』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運用分組討論
我們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進行分組合作學習的研究,旨在對現行的以知識為主要教學目標,教師傳授為主要特徵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使教學過程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的個性探索與小組合作探索有機結合,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體性、創造精神、實踐能力及合作意識、交往品質多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學生主要以靜聽、靜觀、靜思的方式進行學習,處於被動地位,其活動形式主要是大腦機械記憶的活動。在這種方式下造成學生以個體學習為主,相互競爭,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實踐性,缺乏群體的合作性,學習無興趣,無動力,不會學習,不會關心,不會交往,自我封閉等等,影響了學生全面、健康、主動地發展。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其模式的構建和實施直接影響著本門學科的教學效果。
教育者們對教學模式的研究越來越重視,各式各樣的教學模式層出不窮。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也是千姿百態。合作是人類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動力。新時代的學生不但要有競爭的意識,更要有合作的精神,需要有合作生存、合作發展的意識。
現在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分組合作學習成為一種最時髦的課堂教學模式。的確小學數學合作學習給數學課堂帶來了新的氣息,也給數學課堂帶來了新的激情與活力,學生在這樣的課堂氣氛下,數學思維活躍了、開拓了,演算法多樣化的意識加強了。
但這種小學數學分組合作學習不能流於形式。因為有時雖然看起來課堂上的學習氣氛非常的熱烈,其實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真正的參與到討論的話題中!在欣喜之餘,有時不得不對課堂上小組合作討論進行反思。課堂上只要是小組討論,學生個個嘴巴都在動,看似場面非常熱鬧,好像在合作討論,但仔細觀察,有的學生趁機還做其它的事,根本沒有耐心傾聽別人的發言,那如何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討論之中?
組建學習小組,是分組合作學習的前提,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在學生自願的基礎上進行。根據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心理素質進行綜合評定,然後搭配若干異質學習小組,通常以4-6人為宜。小組成員要有具體明確的分工,在每一個階段每個人都有相對側重的一項職責,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如小組討論的組織人、記錄員、匯報員,一定時間後角色互換,使每個成員都能從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
有時這種學習方式存在弊端,在數學學習中尤其突出。這種弊端就是學生的獨立思考的能力減弱,特別是哪些能力稍差的學生,在遇到獨立完成解決問題的時候,就不知道如何去理解題意,不知道怎樣去思維。
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的呢?因為小組進行合作交流學習的時候,大多數是那些思維敏捷,反應快的學生主導著交流的過程,能力稍差的學生只有啟發式的思維,這樣的狀況如果長期保持下去,那麼那些能力稍差的學生就養成了一種惰性,等著別人給他提示和啟發,或者乾脆等著別人說答案的過程,因此當他獨立解決問題的時候就不能獨立完成,往往是在別人或老師的提示或啟發下完成問題的解決,甚至有的家長說只要我把題再讀一遍,孩子就說我會了,難道他自己不會讀題嗎?其實這個讀的過程就是對學生的一種提示,這也說明了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在下降!
作為一位老師,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現實的教學中怎樣才能做到靈活的採用恰當的分組教學模式,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合理分組,增強凝聚力。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性別等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
其次,在開展教學之前在班裡制定學生合作守則。交流是在合作學習中的重要表現形式,通過交流可以展現自我。合作守則應由全班參與制定,教師適當進行指導,這樣既便於規則的執行,又能增強學生的責任感。
還有,要將實踐反饋回來的信息,及時運用於分組教學的調整。與此同時,還要有公平的考核制度。每周或沒兩周進行考試,內容就是一周所學內容,主要考察基礎知識。考察後評出優秀小組,給予鼓勵。
最後就是課後交流要充分,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後的小組合作交流。小組學習不單純是課堂的表現形式,更是一種互助學習。充分的課後交流討論可以彌補部分組員由於課堂時間有限而對知識理解不透徹的缺陷。
分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的重要學習形式,也是促進學生會學習,學會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努力研究,使這種學習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新課標的頒布與實施,使得強調探究精神以及團隊合作精神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成為小學數學課堂中一個重要的教學組織形式,在教學活動中佔有越來越大的比重,而小學教學中的分組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只要加以高效的利用,一定會改變以往那種忽視學生個性發展和認知規律以教師灌輸知識、講解知識的舊的課堂形式,為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提供更好的條件。
『陸』 小學數學課堂如何有效組織小組討論
一、認真組織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打破了傳統那種全體學生面向黑板,教師講學習聽的教學方式的束縛。而是由幾個學生圍坐在一起,面對面地合作學習交流、實踐、操作。通過長期教學實踐,我體會到這種學習方式不但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而且對每位學習小組合作成員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學生願意接受,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但是,由於小學生年齡小,好動,自製能力較差,所以組織不好,課堂就會出現混亂,盲目隨從,對小組內的不同見解、觀點,根本無法提出真正意義上的贊同與反對,也無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觀點,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形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於合作學習的真諦。因此,做好「組織」工作是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內的學生按性別、性格和學習情況以及課堂上的表現按每4—6個人分成一組,每組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組長輪流當,每周一換,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合作意識。小組長對小組成員活動進行組織和分工,發言時要有順序,盡量讓不愛講話的學生先說、多說,當一人發言時,要求其他成員必須認真傾聽,別人講完後,再發表自己的觀點,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班的小組合作學習基本上能夠順利進行了。
二、明確要求
在每次小組活動之前,教師要明確提出本次活動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等,讓學生知道小組合作要求任務之後,小組長進行合理分工,組織組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這樣做避免了學生亂說話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也使那些膽小怯弱,被動的學困生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體驗自身的價值。比如人教版課標教材四年級下冊教科書第15頁的第10題,要求根據出遊價格,怎樣合理購買旅遊票,去XX風景區一日游。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讀題目要求讀,在學生理解題意後,提出小組合作要求:每組選出一名學生做記錄,其他同學按要求,分別為旅行社人員設計最佳買票方案,並填寫好買票方案,然後在組內評價,看看每個人的設計是否符合題目要求,讓學生有目的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
三、優選內容
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真正起到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呢?我認為選擇合作活動的內容和確定討論的題目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一定要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並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人教版課標教材四年級下冊,教學「四則運算」時,通過對幾個學生的板演進行評價後,在有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小組內討論:「在沒有括弧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時法應注意什麼?」這時小組每個成員都會有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交流,可以相互補充,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四則運算的計演算法則。這是學生自覺獲得的知識,因此會記憶深刻。對於那些開放性的練習,在經過學生的獨立思考之後,再進行小組交流。再中學習面積單位後,測量學校籃球場面積時,我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讓每個小組自主確定要測量的面積大小,小組中有的同學記錄、測量、監督測量和匯報測量的長度。小組成員合作完成,讓學生感受到與人合作學習地樂趣。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捕捉學生思維的撞擊點開展討論。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學習「圓柱的表面積」時,在實際生活中,求圓柱形水桶所需鐵皮多少?要求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在小組討論:「應該算幾個面?為什麼?」通過討論使學生真正理解在實際生活應用中有些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靈活的求出圓柱的表面積,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總結評價
每次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後,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評價。一方面是對小組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主要從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等方面進行。另一方面,是對小組學習的情況進行總結,讓學生把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匯報,觀點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組的,把小組討論拓展為全班交流,允許學生互相質疑,讓學生在思考討探中,使學生思維得到充分發揮,目的是讓每個學生了解自己在小組活動中的表現。同時在組與組之間進行評比,看一看哪個小組的活動開展的最好,哪個小組的同學最積極主動,和諧,尤其更要多關注學困生是否積極地參與活動,讓組長多些機會給他們發言表現等。對表現好的小組與個人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如頒發「小紅花、金蘋果、智慧星等」。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柒』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數學教研活動的探討
扎實有效的數學教研活動,是高效完成數學教學任務的關鍵,教師只有加強學習,投身科研,多形式、多角度的開展數學教研活動,才能更好的促進自身專業成長,促進課堂教學效率提升。
有效地開展數學教研活動,是提升數學教師專業水平,促進學校數學課程教學順利實施的有效手段。小學數學教研活動應以新課標理念為指引,以全新的思維,豐富多彩的形式,積極開展特色教研活動。筆者認為「數學教研活動的有效開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加強理論學習,是有效數學教研活動的基礎
開展好數學教研活動的前提條件就是教師應該具備一定水平的數學理論知識,學習和研究有關數學方面的理論思想,儲備好教研活動所必備的「數學養分」,提升教師自身數學素養,才能更好的開展好數學教研活動。教師要想儲備一定的「數學養分」來供給數學教研活動,那就只有一點是必須做到的,就是學習。所以教師利用課余時間要多看書,多看有關數學教學方面的書,潛心閱讀數學相關的教育理論專著,以讀書來充實和豐富自己的內涵,用先進的教育思想武裝自己,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地更新教學思想、方法,實現知識的創造、傳播和運用。學習可以採用定時間定地點定人員的「三定」形式。比如:學校每個教研組的學習由教研組長來組織安排,期初寫出學習計劃,可以定在每周的周二下午學生放學時間進行學習培訓,每次學習的培訓人員可以輪流進行,可以學習一些名師優秀案例,觀看優秀課例光碟等,還可以學習自己在平時閱讀資料上得來的優秀文章,學習之後每位老師都要寫出心得體會,下次學習時進行體會交流。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制定出自己的個人自學計劃,按照計劃在一學期中要閱讀多少文章,撰寫多少案例,交流多少心得等等。
二、創建數學學科科研團隊,是有效數學教研活動的保障
有效數學教研活動不單單的指舉行幾次評優課,示範課、觀摩課或研討課,重要的是通過教研活動的開展,使數學教師在各個方面迅速成長起來,使教師的課堂教學高效。要想使數學教研活動更為有效,除了搞校本教研外,還要進行一些與數學相關的理論與實踐探討研究,即課題研究。這就要在平時的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注意發現和積累問題,有問題就要解決,面對問題就要不斷探索研究,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和手段。課題研究是教研活動的重要部分。課題研究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教育教學中存在和出現的問題,努力使教育教學活動效益最大化。學校各年級數學教研組要結合本校本年級實際確定自己教研組的研究課題,根據課題確定研討主題組織開展教研活動,進行教學實踐。例如,本校近年來確定的課題有:「低年級計算教學方法的探索與研究」「中年級圖形教學方法探索」「高年級數學高效課堂思路的探索與研究」等等,這些課題都安排在數學教研組中進行。課題研究形式採用立項課題研究的方式進行。在實驗研究過程中定期提交階段研究報告到教務處,教務處組織或邀請數學專業人士進行討論評價。這樣,不僅提高了全體數學教師課題研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自身得到了發展,更重要的是學生成為課題研究的最大受益者,真正凸顯了教育教學活動效益最大化。
三、形式多變的教研活動,是有效數學教研活動的載體
教研必須放到教研活動中去研究,去探討,去驗證,形式多變的教研活動,是有效數學教研活動的載體。經過這幾年的研究實踐,覺得如下活動有助於數學教研活動的增效。
1.集體備課
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教學中無現成的經驗可循,剛干獲取的比較有價值的經驗,轉眼就要過時,還有,僅憑個人經驗,單兵作戰,磨時間,耗體力,不能解決實質問題。新課改在積極倡導學生合作學習的同時,也要求教師合作探究,形成研討氛圍,發揮「集團效應」的優勢。集體備課作為教師合作研討的一種有效形式,對於發揮教師團隊合作精神,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加強集體備課,發揮集體的智慧,共同研究,共同進步,課堂教學的實效和效益才會提高。
2.同課異構
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思想、經歷、人生觀、價值觀的不同,決定著對同一內容的課的理解的不同,每個教師對同一內容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構思,不同的教法。教師之間存在著的這種差異,就是很好的教研資源。故可以舉行一些同課異構的活動,來研究探討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這樣,大家可以在比較中互相學習,在比較中共同提高。採用的程序如下:①學校各個數學教研組根據本年級段確定一個教學題目;②由教研組內的部分教師分別備課;③教師上課;④教研組集體聽課、評課;教師在教學中借鑒他人的經驗和做法,在開放、多元的教學研究活動中學習,有利於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和風格。
3.課題研討
課例研討是上課之後課題組教師就所研課題進行的一種集體研究形式。目前採用縣教研室提出的十步課題研討活動形式。即教學會診查問題,梳理問題定主題 ,理論學習明方向 ,集體備課找方法 ,大家觀看驗實效 ,個人反思談得失 ,同伴互助共分享,專業引領再提高,共識提煉為常規,問題引出新課題。
4.案例片段集中剖析
案例片段剖析,對教師提高教學水平非常關鍵,這是課堂教學情景再現,是集大家智慧幫助其課堂教學提升的一個方法,在剖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即做到了運用理論,又產生了新的教學方面的經驗。這個方面是每一個月舉行一次,要求教師把平時在課堂教學中的困惑問題或案例帶上來,集中剖析,找到解決的方法和最佳途徑。
四、拓寬教研活動范圍,是有效數學教研活動的發展提升
多年來小學教研活動存在模式化的問題,活動的開展效果大打折扣。鑒於此,本校探究出了幾種可行的活動形式。
1.聯片教研(學校手拉手)
有效數學教研活動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校本教研的開展是需要一定條件的,如專家引領,需要專家或學科帶頭人、同伴互助,需要有一定數量的高水平的師資隊伍。而農村學校往往規模小、條件差,很難開展校本教研。為了克服這個難題,經過研究和實踐,實行了校際合作,聯片互動教研,這種方式很有效的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在實踐中形成「區域推進與片區互動;集中指導與分片服務」相結合的方式,互相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2.經驗交流
重視發揮學區中心組的作用,開展參與式交流,互動式交流,課題式交流,形成立體互動、注重實效的教研形式。這樣教師參與面廣,既增加了校際交流合作力度,又驗證了學校校本教研的成效。達到了優勢互補,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研活動,其目的是解決數學課堂教學存在問題,探求新的數學教學方法,提高數學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為教學實踐服務。故學校每位教師都擔負著一種使命,那就是以提升自己來促進學生的能力提升。只有學理論,懂理論,用理論,才能做到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