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數學去括弧的原則
括弧前如果是 +,×, 去掉括弧時,括弧內運算「符號」不變;
括弧前如果是 —,÷, 去掉括弧時,括弧內運算「符號」變為「逆」;
2. 小學數學中括弧里的小括弧計算完成後,下一行拖式中,是繼續使用括弧還是把中括弧變成小括弧呢
小括弧裡面計算完後,下一行繼續使用中括弧
有括弧的算術運算:
先算小括弧裡面的,再算中括弧裡面的,最後算括弧外面的。
例如:[(3246+963)÷3+1000]×5-2615
=[4209÷3+1000]×5-2615
=[1403+1000]×5-2615
=2403×5-2615
=12015-2615
=9400
脫式計算即遞等式計算,把計算過程完整寫出來的運算,也就是脫離豎式的計算。在計算混合運算時,通常是一步計算一個算式(逐步計算,等號不能寫在原式上),要寫出每一步的過程。一般來說,等號要往前,不與第一行對齊。
示例:1+2*(4-3)/5*[(7-6)/8*9]
=1+2*1/5*[1/8*9]
=1+2/5*[0.125*9]
=1+0.4*1.125
=1+0.45
=1.45
(2)小學數學括弧教案擴展閱讀
運算順序:
同級運算時,從左到右依次計算;
兩級運算時,先算乘除,後算加減。
有括弧時,先算括弧裡面的,再算括弧外面的;
有多層括弧時,先算小括弧里的,再算中括弧裡面的,,再算大括弧裡面的,最後算括弧外面的。
要是有乘方,最先算乘方。
在混合運算中,先算括弧內的數 ,括弧從小到大,如有乘方先算乘方,然後從高級到低級。
3. 小學數學里的小括弧有什麼用
1、在四則運算中,運算順序是:先乘除後加減,如果有括弧的算式要先算括弧裡面的,再算括弧外面的。
2、小括弧是用來改變運算順序的。
4. 小學生初次接觸數學符號小括弧,怎樣進行引導
數學符號是數學的語言,是人們進行表示、計算、推理和解決問題的工具。學習數學的目標之一是使學生懂得符號的意義,會用符號解決實際問題和數學本身的問題,發展學生的符號感。數學課程標准對小學生的數學符號感提出以下要求:「能從具體情況中抽象出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並用符號表示;理解符號所代表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會進行符號間的轉換;能選擇適當的程序解決用符號所表示的問題。」如何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符號感呢?筆者以為:學生符號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學習過程中逐步體驗和建立起來的。教學中應當盡可能地強化學生的符號意識,在實際情境中幫助學生理解符號以及表達式,關系式的意義,在解決問題中培養學生的符號感,在開放拓展中發展學生的符號感。
一、聯系生活,滲透符號意識:
在現實生活中,商店的招牌,的紅「十」字標記,公路上的各種交通標志……,這樣的符號處處可見。語言學家皮埃爾·吉羅說:「我們是生活在符號之間」。在這個「符號化」的世界中,學生獲得的生活經驗已讓他們初步感受到符號存在的現實意義。比如,當他們看到店門前精緻的「M」時,立刻就可想到麥當勞。可以說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已經初步具有了符號意識,感受到生活中符號所體現出的簡約、嚴謹、科學的特質,這種符號意識的形成,對數學符號感的形成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符號意識的形成,是培養學生符號感的基礎。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能有意識地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感受到符號引入的必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示具體情景中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逐步走進符號化的數學世界,這是發展學生符號感的決定因素。在認識「0~9」時,學生對於日常意義上的「數數」、「識數」、「寫數」已具有了一定的水平,但是這不代表學生真正理解掌握了數字元號「0~9」,在教學中,我們就可以把數的學習放入到生活場景中去,讓學生從具體事物或事件出發,豐富學生有關「數字」符號的背景知識,讓學生經歷從感性到理性、具體到抽象並最終形成形式化的抽象數字元號。又如在教學:教師有12個紅五角星,獎勵給同學們一些後,還剩5個,獎勵給同學們幾個?可以列式12-□=5,在這個數學問題的解決中,就滲透了用字母表示數的思想。
二、操作實踐,感受符號化:
每一個符號的形成,都是對一類事物的共同特徵的抽象概括,是反映事物共同屬性的思維形式。數學符號的高度抽象性,往往會使學生因其抽象、難懂而產生畏難心理,影響學習效果。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數學符號的學習不能變成單純的抽象符號的學習,要盡可能的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做數學,通過觀察、實踐、分析、歸納,獲得體驗,感受符號化,
如教學幾何圖形這一類圖式符號時,我們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實物,讓學生通過摸、印模、描繪等操作,從中抽象出幾何圖形,並讓學生充分感知幾何圖形與實物的區別,通過多種形式變換,讓學生掌握其本質特徵。在教學角的認識時,就可採用如下操作流程:
1、摸(自主實踐感知):分組進行搭積木游戲,摸一摸所用材料。
2、說(引入角的概念):說游戲過程,特別是摸材料的感覺和發現。
3、做(初步抽象圖形):各自想辦法把感受到的角呈現出來。
4、符號化:(1)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2)角的圖形與實物對比,理解掌握角的特徵。
這樣的操作實踐,讓學生體驗到了符號化,親歷了符號化的過程,提升了學習效率。
三、創設情境,增強符號感:
數學符號的功能是用符號的形式代表符號所表達的豐富內容。雖然數學符號是抽象的,但它充滿生機,有其數學思想,不是枯燥的。因此,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使學習活動盡可能的處於情境之中,是增強學生數學符號感的有效途徑之一。如在教學「認識乘法」這一內容時,由於學生才第一次接觸到這一新的運算符號和形式,所以教師必須要精心創設數學情景,讓學生在思考探索的過程中,抽象出乘法數量關系和變化情況,在此基礎上再逐步引入乘法符號,讓學生學會用符號來表示數量關系。教學中可以這樣做:
1、創設情境(出示課件):
場景(A)森林運動會:兔2隻一組有3組,雞3隻一組有4組,猴5隻一組有5組。師:你能知道兔、雞、猴各有多少只嗎?(讓學生在計算過程中發現,幾個相同加數相加,可以說成幾個幾)
場景(B)學雷鋒活動:一(1)班學生參加學雷鋒活動,4位同學一個小組,共有9組。師:你能知道有多少位同學嗎?(讓學生發現如果用加法列式就太麻煩了,而如果用「幾個幾」來說就很簡便)
2、組織交流:有多個相同加數的連加算式,你能不能想出一種簡單的方法來表示呢?
3、引入符號:在前面教學的基礎上,教師揭示出這一類型算式的數量關系就是「幾個幾」。進而引入「×」號,讓學生明確「幾個幾」可以寫成「幾乘幾」,再組織學生進一步認識乘法各部分名稱。
4、深化認知:繼續用課件出示情境,要求學生列出兩種算式,進一步感知乘法算式的簡潔、精確、規范,體驗到數學符號特有的美。
這樣,學生在已有加法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在具體情境中的探索研究,認識了乘法,產生了積極喜悅的情緒,為以後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解決問題,發展符號感:
數學符號有自己的思想內容,它按一定的規則組織起來,成為思維活動的載體,並能簡潔地反映事物的內在本質。它准確、清晰,具有簡約思維、提高效率、便於交流的功能。當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尋找到了解決辦法後,才能充分體驗到符號化的魅力,獲得持久的學習動力。
如在教學加法交換律時,就可以讓學生在一步步的問題解決中,獲得a+b=b+a的符號表達式:
1、提出問題,感知規律。
師:六(1)班有男生27人,女生24人,這個班一共有多少人?
生1:27+24=51(人);生2:24+27=51(人)
師:觀察兩個算式,你發現了什麼。(板書:27+24=24+27)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得出:加數位置換了,和不變。
2、深化問題,體驗規律。
師: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具有同樣的特性呢?你可以舉例說明。(學生分組,按教師提出的要求進行小組交流學習)
師:(組織學生觀察各組所寫算式)這樣的算式都具有我們前面發現的規律嗎?(生思考回答)
師:像這樣的算式,寫得完嗎?(生思考回答)
3、建構規律,發展符號感。
師:這一類寫不完的算式,你能用一句話表達它們的規律嗎?
師生互動交流得出定律: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師:這就是加法交換律,你還能用其他的方式表達出它的意義嗎?(生討論交流)
師:展示學生創造的表達式,組織評析。
師小結:數學上常用字母來表示數,字母符號的運用促進了數學的發展。一般地我們可以用a和b來表示兩個加數。這樣加法交換律就可以表達為:a+b=b+a。(師板書字母公式)
這樣的問題解決與探索,引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建立了正確的符號感,同時學生也發現了用字母表示數能使數學問題變得簡潔,體現了數學符號的簡潔美。
隨著數學學習內容的深入,符號感的培養必將被不斷地賦予新的內容。教學中,只要我們給學生提供機會經歷「具體情境→抽象化→符號表示→深化應用」這一系列逐步形式化,符號化的過程,學生的符號感就能真正得到培養和發展。
5. 小學二年級數學小括弧的作用
一、小學二年級數學小括弧的作用:改變運算順序。比如:
1、加減法、乘除法同時出現在一個算式中,要先計算加減法,必須加上小括弧。
2、一個算式中有加法,也有減法,如果需要先計算後面的運算,就必須加上小括弧。
3、一個算式中有乘法,也有除法,如果需要先計算後面的運算,就必須加上小括弧。
二、括弧的主要作用:
1、改變運算順序的作用。對於混合運算,要考慮運算順序,把加減、乘除、乘方分別定為一級、二級、三級運算,運算順序分別為三級、二級、一級,有時為了改變這種運算順序,就得用括弧表示,規定有括弧的先算括弧內的。同時,還規定了括弧的層次,大括弧為最外層,大括弧內含中括弧,中括弧內含小括弧,運算時,一般按內層括弧向外層括弧的順序進行。
2、區分運算符號與性質符號的作用。
3、整體作用。整體法是重要方法,有時可用括弧體現整體。
4、翻譯作用。
6. 小學數學去括弧問題
您好
x-0.5x-20-(0.5x+20)×0.5+10+200=260
去括弧的法則是:括弧前面是「+」號,去括弧時,括弧里的各項都不變;括弧前面是「-」號,去括弧時,括弧里的各項都變號。例如;
5a+(4b-3a)-(2b+a)=5a+4b-3a-2b-a=a+2b。
添括弧的法則是:添括弧時,括弧前面是「+」號,括到括弧里的各項都不變;括弧前面是「-」號,括到括弧里的各項都變號。例如:
4a-3b-2c=4a-(3b+2c);
7a+2b-5c=7a+(2b-5c)。
望採納
7. 小學數學 加減去括弧 為什麼是這樣的 解釋一下
加減括弧運算中變號的意思是加號變減號
8. 小學數學中括弧里的小括弧計算完成後,下一行拖式中,是繼續使用括弧還是把中括弧變成小括弧呢
小括弧裡面計算抄完後襲,下一行繼續使用中括弧
有括弧的算術運算:
先算小括弧裡面的,再算中括弧裡面的,最後算括弧外面的。
例如:[(3246+963)÷3+1000]×5-2615
=[4209÷3+1000]×5-2615
=[1403+1000]×5-2615
=2403×5-2615
=12015-2615
=9400
脫式計算即遞等式計算,把計算過程完整寫出來的運算,也就是脫離豎式的計算。在計算混合運算時,通常是一步計算一個算式(逐步計算,等號不能寫在原式上),要寫出每一步的過程。一般來說,等號要往前,不與第一行對齊。
示例:1+2*(4-3)/5*[(7-6)/8*9]
=1+2*1/5*[1/8*9]
=1+2/5*[0.125*9]
=1+0.4*1.125
=1+0.45
=1.45
(8)小學數學括弧教案擴展閱讀
運算順序:
同級運算時,從左到右依次計算;
兩級運算時,先算乘除,後算加減。
有括弧時,先算括弧裡面的,再算括弧外面的;
有多層括弧時,先算小括弧里的,再算中括弧裡面的,,再算大括弧裡面的,最後算括弧外面的。
要是有乘方,最先算乘方。
在混合運算中,先算括弧內的數 ,括弧從小到大,如有乘方先算乘方,然後從高級到低級。
9. 小學數學所有計演算法則。
對於那些成績較差的小學生來說,學習小學數學都有很大的難度,其實小學數學屬於基礎類的知識比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在小學,是一個需要養成良好習慣的時期,注重培養孩子的習慣和學習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學數學有哪些技巧?
一、重視課內聽講,課後及時進行復習.
新知識的接受和數學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在課堂上進行的,所以我們必須特別注意課堂學習的效率,尋找正確的學習方法.在課堂上,我們必須遵循教師的思想,積極制定以下步驟,思考和預測解決問題的思想與教師之間的差異.特別是,我們必須了解基本知識和基本學習技能,並及時審查它們以避免疑慮.首先,在進行各種練習之前,我們必須記住教師的知識點,正確理解各種公式的推理過程,並試著記住而不是採用"不確定的書籍閱讀".勤於思考,對於一些問題試著用大腦去思考,認真分析問題,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二、多做習題,養成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如果你想學好數學,你需要提出更多問題,熟悉各種問題的解決問題的想法.首先,我們先從課本的題目為標准,反復練習基本知識,然後找一些課外活動,幫助開拓思路練習,提高自己的分析和掌握解決的規律.對於一些易於查找的問題,您可以准備一個用於收集的錯題本,編寫自己的想法來解決問題,在日常養成解決問題的好習慣.學會讓自己高度集中精力,使大腦興奮,快速思考,進入最佳狀態並在考試中自由使用.
三、調整心態並正確對待考試.
首先,主要的重點應放在基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因為大多數測試出於基本問題,較難的題目也是出自於基本.所以只有調整學習的心態,盡量讓自己用一個清楚的頭腦去解決問題,就沒有太難的題目.考試前要多對習題進行演練,開闊思路,在保證真確的前提下提高做題的速度.對於簡單的基礎題目要拿出二十分的把握去做;難得題目要盡量去做對,使自己的水平能正常或者超常發揮.
由此可見小學數學的技巧就是多做練習題,掌握基本知識.另外就是心態,不能見考試就膽怯,調整心態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這些技巧,來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進入到數學的海洋中去.
10. 人教版小學數學100以內加減法小括弧是哪個版本的
算帶括弧的加減法體步驟:
1.
有小括弧先算小括弧裡面的
2.
算完小括弧里的從左往右依次進行運算
例:
1+2(2+8)+6
=1+2+10+6
=3+10+6
=13+6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