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數學課堂運用多媒體應注意哪些問題
一、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運用中存在的弊端
1、濫用
這個時代年輕教師居多,所以他們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較快,但是這期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就多媒體的運用而言,很多教師,尤其是年輕的教師由於認識上的片面性,總認為「多媒體先進,應該時時處處都要用」,甚至把是否應用了多媒體作為評課的首要標准。因此導致有些教師不管教的什麼學科,不管是什麼課型,節節課都用多媒體,甚至黑板的板書也是用多媒體出示,看的學生眼花繚亂,雲里霧里。記得以前就有這樣的思想,而且上過這樣的一節課,「口算乘法」,也是講所有的口算題包括板書全部出示的大屏幕上,並且不同的算式都用了不同的顏色,整個課堂學生都被花里胡哨的屏幕所吸引,根本沒有集中精力去學知識,課後我認真的反思,其實這樣的課型完全可以講口算的式子做成口算卡,或者直接板書在黑板上,通過比賽等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去學習,可見多媒體勿濫用啊。
2、沒有用到恰當之處
數學課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手段得有所依據,有些時候會看到有些數學課件,背景畫面復雜,把一些可有可無的,與達成教學目的無關的,甚至會干擾教學進程的內容添加進去,並且使用大量的動畫和音響。這些課件畫蛇添足、喧賓奪主,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沖淡了他們對學習重點、難點的關注,影響教學效果。還有一些教師所做課件不是重點和難點的內容突出,重難點的內容反而略過,沒有真正起到凸顯重難點的作用,例如二年級下冊「平移和旋轉」,有的教師整節課都是讓學生觀看什麼事平移現象,什麼事旋轉現象,而沒有讓學生真正理解了平移和旋轉的本質,可見,多媒體的運用不恰當。
3、完全代替其他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是比其他教學手段有一定的優勢,,但一節課的好壞主要看有無以先進的教育思想為指導,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傳統的教學手段並不就能完全替代傳統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手段只是解決一些傳統教學手段不易解決的問題,多媒體教學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只是起到了促進作用,但傳統的教學手段也有著多媒體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優越性,因此,我們在看到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獨特優勢的同時,絕不能過分誇大它的作用,甚至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建議
1、與其他教學手段相結合
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是用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教師不能死板地使用多媒體教學,不能過分的依賴多媒體,更不能忽視其他輔助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運用,在一節課中,往往需要用到多種方法和手段,要注意優化組合,成功的課堂往往是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靈活運用。例如:數學課中重點的概念、公式等還得依據傳統的教學方式將其總結出來,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整節課都能看到,整節課都能明白所學的核心內容,從而加深了這些知識在學生頭腦里的印象。而多媒體,一頁屏幕寫滿得換下一頁,當學生想看前面的還得換頁,弄得學生頭昏眼花,因些,課堂教學中只有將現代化教育手段和傳統教育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使用,才能優勢互補,取長補短。
2、用的恰到好處
多媒體教學圖文聲像並茂,形象直觀生動,但教師必須注意適時運用,恰到好處,才能化平淡為神奇,獲得最佳教學效果。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在學生思維困惑處或關鍵處適時運用多媒體,又有利於學生空間想像能力、解題能力的培養。同時恰當的多媒體輔助教學,一方面能有效的調動學生的視覺感官、視聽並用,拓寬信息傳播渠道,調動學生多感官參與學習;另一方面,可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變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感知和理解數學知識。例如,教學「減法的初步認識」,學生雖然已經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減法計算,但對於減法所表示的含義,以及減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並不是很了解。鑒於此,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了一個賣氣球的老爺爺,拿了5個氣球,氣球隨風飄來飄去,這時來了一個阿姨帶著一個小朋友買走兩個,老爺爺手裡還剩3個氣球隨風飄擺,這時學生清楚地看到是從整體5里拿走2個,這時再通過屏幕出現減法算式,學生很好的理解了減法的含義。
3、有時可完全不用
有的數學課型不用多媒體反而會比運用多媒體取得更好的效果,比如計算教學,尤其教學豎式的時候,教師一邊板書豎式一邊引導學生該如何去寫,學生跟著老師一步一步的去學習豎式的書寫,遠比多媒體演示效果好的多。
因此,現代教學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處理好多媒體輔助教學與其它教學手段的關系,而並不是整個教學活動單一的被網路媒體所左右,應當注重實效、適時、適度地引進多媒體輔助教學,這樣教學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B. 如何在小學數學活動中運用多媒體技術
數學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的整合是當前研究的熱門課題。《數學課程標准》指出: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那麼,如何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呢?本人談談以下幾點做法。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技術能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在數學教學中,可運用多媒體技術集形、聲、色於一體等特點,直觀形象地作用於學生的多種感官,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獲得直觀的感知,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
例如,我在教學第一冊「認識鍾表」這一內容時,一開始出示小明起床的畫面,並伴有鬧鍾的鈴聲,讓學生說說「小明什麼時候、在做什麼?你是怎麼知道小明起床的時間的?」學生一下子被這一畫面及聲音吸引住了,個個認真觀察搶著回答,從而很順利地導入了新課,同時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
又如,在教學第二冊「認識人民幣」時,在講新課前,先播放兩段影片:一段是人們在超市買東西的情景;一段是人們排隊買車票的情景。這兩個情景,是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學生就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播完這兩段影片後,教師問學生:「這兩段影片拍的是什麼情景?」「買東西、買車票要用什麼?」學生回答後,教師再問:「你們想認識人民幣嗎?那麼,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認識人民幣』。」這樣就使學生自然覺得數學離我們的生活不遠,從而快地進入了學習的狀態。
二、動態演示,加深知識的理解掌握。
和傳統媒體相比,現代媒體技術的運用可使人的思維過程更加形象直觀,它可以藉助各種圖像、動畫、實物投影、文字展示等手段,使原先僅僅只藉助於文字描述的概念、道理等直觀化,從而加強學生對這些東西的理解、記憶。在常規教學中,由於受客觀條件的限制,有些概念的理解,用常規的教學手段難以達到一定的效果。運用電教媒體,可以很輕松地解決這些教學上所遇到的問題。
如小學數學第一冊「加減混合」是第六單元教材的一個難點內容,它們主要難在計算過程上,都要分兩步進行口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數作加數或被減數。學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數,或者由於看不見第一步的得數而造成第二步計算的困難。為了幫助學生順利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並克服因為看不見第一步計算的得數的計算障礙,我在教學上運用了電教手段,用動畫形式幫助學生理解加減混合的意義和計算順序。在教學先加後減的混合計算時,屏幕上出現湖裡有4隻天鵝,又飛來3隻,一會兒又飛走了2隻的場面,然後根據畫面所反映的天鵝只數的變化過程引出算式4+3-2。一方面直觀地反映了先加後減的加減混合算式的意義,另一方面又表明計算順序。這樣,輕松地突破了這一教學難點,取得了在黑板上難以達到的教學效果。
三、增大容量,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提高數學課教學效率」是一個大課題。要切實提高數學課教學的效率,就必須使數學教學具有高質、高速、高量的特點。如果只有高質,卻低速、少量,從整體觀點來看,仍不能算是高效;同理,如果只有速度,只有高量,卻低質、無效,也談不上高效。只有高質、高量、高速三者緊密融合在一起,才算是真正的高效。要真正做到這一點,通過多媒體進行教學就很容易實現。
如小學教學第二冊「認識人民幣」這一內容,在教學「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時,利用多媒體把我們常見的一些人民幣做成一段影片,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可以把知識更多、更快地傳授給學生,又節約了時間,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又如第二冊「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鞏固新知的教學,要完成練習十的第1~4題,如果按照以往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一題一題地講解,或讓學生獨立完成後再一題一題地講解的話,這樣所用的時間就變得很多,使教學容量大大地降低,而且學生在練習時會覺得很枯燥、無味,學習的熱情不高,教學效果也不好。利用多媒體技術,這樣的問題很容易解決,我把這四題練習穿插到故事的情節中去,在開始練習時,我給學生講一個故事:小公雞和小鴨子倆是好朋友。有一天,小公雞要到小鴨子家去做客,在路上遇到了種種困難。同學們,你們願意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去幫助小公雞解決困難嗎?這時學生的學習熱情一下子就高漲起來了,個個都積極舉手,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四道練習。不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還能增加教學的容量。
教育手段現代化是信息化、全球化時代對教育發展提出的必然要求。也就是說,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是數學課堂教學改革中一項意義重大而又必不可少的艱巨任務。所以,在數學課堂的教學中,我們教師要結合多媒體技術的自身特點,把多媒體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利工具。
C. 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輔助小學數學教學
一、信息技術教學與傳統教學手段的優化組合
現代教學媒體與傳統教學工具,是一個繼承和發展的關系,而不是相對孤立或互相排斥的關系,也不是用一種手段去取代或否定另一種手段的關系。現代教學媒體具有它的先進性,因為它豐富和發展了傳統媒體;傳統教學手段也有其獨特的優勢,因為它便於准備,利於學生切身體驗。兩者在運用過程中應互相補濟,兼容並進,這樣才能營造更好的教學氛圍,收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為此,我們在設想如何選擇運用教學媒體時,要盡力考慮各種媒體的優化組合。正像人體各部分器官,雖然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但它們的功能是通過優化組合才得以充分發揮的。教學媒體功能的充分發揮也是通過多種媒體的組合後形成的。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選擇和利用教學媒體。
有一首歌唱的很好,「結識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在肯定多媒體教學帶來的便利的同時,我們絕對不能拋棄原有一些好的教學手段,絕對不能因為建起了多媒體模式二或模式三,而讓原來的一些媒體設備,如:小黑板、計數器,三角尺、錄音機、投影儀等塵灰三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地運用媒體,達到手段與效果的有機統一。
信息技術媒體不可以取代板書。板書是教師的基本功之一,要充分發揮板書的功能,讓常態課堂走向高效。有些老師在課堂上,一味地依賴於多媒體,一節課下來,在黑板上留下的痕跡很少,不利於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的總結。教師上課時,要板書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讓人看完了板書,就能抓住重難點。同時還要注意板書的簡潔與美觀。
二、信息技術教學該出手時就出手
「該出手時就出手」,這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句歌詞。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當然不能濫用、不正當的使用信息技術教學。然而,在某些課題的教學中科學、合理的使用媒體教學,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還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達成教學目標,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參與者。」 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產生心靈共鳴,獲得成長的動力。
信息技術教學能把一些形象直觀、動態演示等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功能,形象地呈現事物的現象,具體地表達事物發展的過程,生動地揭示事物變化的規律,使抽象的知識轉化為一定的物質形態,變得形象具體,生動活潑,能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運用信息技術,聚焦有效教學
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明確了解信息技術只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一種輔助手段,在使用信息技術、設計課件時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知識重難點的突破選擇合適的媒體組織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媒體是教學信息的平台,是傳輸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課件不僅用來傳遞教學內容,而且還會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由點及面,由抽象到形象,由靜態到動態,使學生的感受、視覺形成鮮明的時空印象,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在小學教學中,大量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插圖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插圖是靜止的,插圖藉助多媒體,創設動態情境,以鮮明的色彩,活動的畫面把活動過程全面展現出來,那麼既可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化抽象為具體,又可以促進思維導向由模糊變清晰。愛因斯坦指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實在因素。」
例如在教學「用計算器計算」時,上課伊始師者運用電教媒體出示魅力聯想,根據提示猜一件物品,提示一與數有關,提示二計算工具,提示三誕生於古代,提示四每一檔上有7顆算珠,學生很快便能說出是算盤,接著教師將三、四改為誕生於上世紀、很輕、可握手中,讓學生聯想,從而導入到新課用計算器計算。愛因斯坦指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實在因素。」想像是人腦中已有表象進行加工創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它具有形象性、概括性、整體性、自由性、靈活性。因此,任何創造活動都離不開想像,想像能力是衡量一個人創造能力的重要標志。
四、靈活多變,讓信息技術為我所用
目前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授課教師欠缺的正是靈活變通,為我所用。在使用多媒體課件的教師中,常有一些人怕操作失誤,為圖方便,就將課件設計成順序式結構,上課時只需按一個鍵,課件便按順序「播放」下去。這樣上課便是「流水課」,拋開教學機智,教師一味地想方設法將學生的思路引到多媒體的既定流程上來。教學過程被多媒體牽著鼻子轉的現象似是通病。例如,教學「三角形的認識」一課時,利用電腦課件展示出不同的三角形,用不同的色彩顯示出各種三角形的特徵,鮮艷的畫面,悅耳的聲音,對學生形成了強烈的多樣刺激,使學生正確認識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並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了清晰的不同的三角形的表象。在此基礎上,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初步發現了各種三角形的特徵,這時利用課間就能發揮助學、驗證發現的作用。同時,當讓學生嘗試操作時,對於激發學生本身的學習興趣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總之,利用多媒體輔助進行教學是教育改革實踐中的一種新探索,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學生的數學知識、能力和思維等智力因素也得到發展。但是,如何靈活應用多媒體?如何正確處理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手段的運用……所有這些,都是值得每一位老師深入思考的。
D. 小學數學教學中幾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新課程的實施更新了教師的教育觀念,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在課改實驗的課堂上呈現出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煥發了教學生命的活力。
2005年9月以來,通過學習《課程的反思與重建》,本著「以問題為出發點,以解決問題為歸宿」的「自修—反思—實踐」的宗旨,由於一些老師對課程標准中教育理念的認識還存有一些模糊和偏差,出現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和絕對化的做法。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以及對平時聽的課改觀摩研討課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進行反思。反思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現提出與各位同行探討。
案例一
一、問題提出
一切數學好課都離不開多媒體課件嗎?
在一次教學能手競賽活動中,我曾聽過兩位老師執教同一內容的數學課—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一位老師設計多媒體課件,整堂課自始至終採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演示,而另一位教師則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實驗材料,然後,放手讓學生進行實驗,探究,推理與交流,使學生不斷經歷艱辛的自主探索學習過程,使學生親歷數學知識的「再發現」、「再創造」過程,最終學生發現了「三角形的面積等於底乘高的一半」。課後,經了解,發現前一班只有1/5的學生掌握此知識,而後一節課,只有極少數的學生還有些模糊。很明顯,同一內容的兩節課,沒有設計多媒體課件的這節課,教學效果更好。實踐證明,並不是所有的課都非要多媒體課件不可,也不是有了多媒體課件的課就一定是好課。
我還聽過這樣一節競賽課,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把教學內容表現得豐富多彩、形象生動。突然,教師的操作出現失誤,多媒體課件無法正常運行了,頓時,學生鴉雀無聲,教師拋出求救的目光,專職計算機教師趕緊上前,幫忙擺弄,不一會兒,一切又恢復了正常,課仍然熱熱鬧鬧進行下去。
二、反思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基於這一理念,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越來越得到教師和學生的接受和重視。在數學教學中使用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多媒體課件,將多媒體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有機整合,確實有效提高了教學效益,這是不容置疑的。當前,有一些人把評價一堂教學課的優劣,以有無使用多媒體課件作為主要依據,那隻能是對現代教育技術含義的片面、膚淺的理解。好像離開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似乎成立一堂品味低的課。在時尚的背後,教師只是把自己的「滿堂灌」交給了電腦,而自己則是退到幕後,看似學生學得相當主動,其實一切都離不開教師的操縱。
三、設計策略
我們知道,現代教育技術在數學教學如果運用不當,不但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反而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學生的發展。事實上,有一些數學課,整堂課,思路清晰,設計新穎,不浮不躁,沒有精美的多媒體課件,或者利用投影儀演示圖片,或者直接把實物帶進課堂演示,或者帶領學生一起動手做實驗,使傳統的教學手段、現代的教學思想、開放的教學設計相得益彰,其效果遠遠勝於「多媒體顯示」的做法。
實踐證明,現代教育技術不能代替教師,他只能在「輔助」的意義上扮演自己的角色,只有多媒體課件科學合理地運用,才能真正使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發揮應有的作用。
我們要充分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但千萬不能為之所困,更不能成為它們的奴隸,我們要增進課件的交互性,使課件能根據教學得需要隨意調度,同時要不斷提高自己駕馭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能力,只有這樣,先進教學手段的優勢才能充分發揮,進而更好地為我們的教學服務。
案例二
一、問題提出
一切數學知識都需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嗎?
我聽過一堂參賽課,課堂上,教師剛剛提出一個問題,便立即宣布小組討論。前排的學生「唰」地回頭,滿教室都是嗡嗡的聲音,有的小組你一言我一語,每一個人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麼,有的小組組長在唱「獨角戲」其餘學生當觀眾,不作任何補充;有的小組學習困難得學生把此當作玩耍的最好時機……,幾分鍾後,組長發言,「我怎麼怎麼看」,「我覺得應該如何如何」,「我的意見是……」。而教師則是若無其事,站在一旁,任憑學生如此熱熱鬧鬧「討論」下去。
二、反思
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於傳統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的特徵,上述片斷種,整個合作交流的過程,表明上熱熱鬧鬧,但在熱熱鬧鬧的背後,更多的是放任、隨意和低效。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大多數學生的討論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學生關注的仍然是「我怎麼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麼樣」很明顯,這並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應該建立在學生個體需要的基礎上,只有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有力交流的需要後,再展開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的、由成效的。其次,「交流」應含有兩個層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傾聽別人的意見。
而上述片斷種的交流過程,只是一個表述的過程,缺少傾聽的過程,交流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三、設計策略
在
E. 如何利用多媒體進行小學數學教學
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使用已經非常廣泛,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各種新技術手段層出不窮,軟體升級換代之快讓人目不暇接。新課標指出: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注重實效。要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開發並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進教與學的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可能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本文將從小學數學學科特點、學生年齡特點、多媒體在數學學科各知識版塊中的運用等方面來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 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
「數學是一切科學之母」、「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它是一門研究數與形的科學,它無處不在。
數學學科的三大特點是: 嚴謹性、抽象性和廣泛的應用性。 小學數學和數學科學在嚴謹性上還是有所區別的,如一些運算律的擴充,並沒有進行嚴謹的推證,而是用默認的方式得到,但是,要學好數學卻不能放鬆嚴謹性的要求,要保證內容的科學性。數學的抽象性表現在對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這一特性的抽象。它表現為高度的概括性,並將具體過程符號化,當然,抽象必須要以具體為基礎。數學廣泛的應用性不不用多說了,現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生活情境,就是為了培養同學們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上述三個特點中,本文側重於突出它的抽象性上,正是由於數學知識比較抽象,才有了新技術發揮作用的空間。
二、 小學生年齡特點及相應的課件製作要求。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可分成兩個階段來描述:
一是低年級段(一到二、三年級),學生表現出來的特點是好奇、好動、好模仿,思維的直觀性、具體性、形象性是其共同的特點。因此,這個學段,老師製作的課件就要與之相適應:一要有趣,二要直觀。
怎樣才能做到有趣、直觀呢?這就要求老師,一定在課前不僅要研究教材內容,還要研究這個年齡段孩子們的心理需求,然後再去搜集和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各種形象的素材,如: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可以選擇喜羊羊、灰太狼等動畫形象;為了讓學生理解「加」與「減」的算理,可以讓靜止的小棒「合一合」與「分一分」,抽象的數學知識立即變得形象生動,學生興趣盎然,教學效果明顯。
二是高年級段,學生隨著身心發展的逐步成熟,已逐步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獨立思考、獨立操作能力不斷提高。能夠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由於受定勢和習慣的束縛較少,以求異思維為主。主動思維開始急劇增長。好奇心和創造意識日益濃厚。
針對這個年齡段學生的思維特點,如果課件設計過於兒童化,學生會覺得沒什麼思考的價值。我覺得要做到低年級趣味直觀的同時,更要注重突出課件的思考性和探索性。
例如,運用多媒體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表象材料,用課件來呈現思維過程,用課件變抽象為直觀,為學生實現由形象思維向抽象過渡架設橋梁。
舉例:圓的認識。
建立圓的概念,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往往都會藉助硬幣、鍾面等實物。剛才提到數學的學科特點時,就講到,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而這些物體的表象卻不是數學中的圓的概念的確切反映。
數學中的圓是指「以定點為圓心、以定長為半徑的點的軌跡」,但這個准確的概念在小學階段又不能直接說出來,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去除實物中的非本質的東西,抽取其本質。那課件怎樣呈現呢?第一步,可先由屏幕顯示硬幣、鍾面等實物,第二步,讓計算機慢慢地隱去非本質的東西留下圓的外形,「消隱」的手段使學生注意到了圓的實質。這樣的課件,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由非本質的東西轉向本質的東西,從而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更清晰准確。
三、 在各個教學段中,《標准》安排了四個方面的內容:「 數與代數」,「 圖形與幾何」 , 「 統計與概率」 , 「 綜合與實踐」 。
下面就這四個方面內容用實例形式進行簡要的使用方法和製作方法的講解。
1、數與代數
「 數與代數」教學中,有些是概念方面的教學,如「因數倍數」,「方程的意義」等,有計算方面的教學,如口算等。多媒體可以做哪些輔助的事呢?
(1)有助於幫助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在一年級「9+幾」的教學中,湊「十」是基本的計算方法,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這個「十」是如何湊出來的,可以藉助PPT「自定義動畫」中「添加效果」的「動作路徑」功能,把「臉譜」移動的過程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體會到把2個臉譜中的一個移到圓圈中,與9個合在一起正好是10個,再用10加1就簡便多了。為了深入更多算理,除了圖片的移動外,還配合了算式的轉化過程,增強感性認知的同時加深理性的理解。
(2)可以豐富口算練習的形式。
口算練習在小學階段的各個年級都應該受到足夠的重視。口算多數情況下是心算筆記的一種計算形式,口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解決問題速度和正確性。教學過程中,多媒體要口算練習的設計上主要有以下這些形式:
第一,用幻燈片(PPT)靜態呈現口算內容,讓學生看著大屏幕進行口算。好處是清晰,比小黑板好多了,比口算卡片製作容易。
第二,用用幻燈片(PPT)動態呈現口算內容,學生精力集中,讀取動態出現的題目並心算出結果再記下來。這種PPT動畫製作難度不大,動態形式多樣,在自定義動畫的添加效果里,有許多方式供大家選擇。好處是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口算興趣。
第三,用錄音的形式出示口算內容。
前兩種口算都屬於「視算」的范疇,口算練習還有一種那就是「聽算」,聽算比視算要求更高,更需要學生集中注意力才能保證聽清題目,聽覺的刺激有時比視覺更強烈,對學生心算能力要求也高,練習效果會更好。
多媒體可供錄音的器材很多,磁帶、電腦都可以錄制,現在學生用的英語「點讀筆」功能非常多,也可以用來口算教學上面來,而且「點讀筆」的錄制方式很簡單,只要利用「點讀筆」自帶的「錄音標簽」功能,就能很快把口算內容錄好,錄好後,與標簽匹配上,上課時,再用「點讀筆」輕輕一點錄音標簽,就可以播放口算內容了。學生聽算式,寫得數。如果一遍不行,可以聽兩遍,聽完後,還可以再聽一次核對得數。老師在學生聽算、核對時,可以通過巡視了解學生聽算情況。這種練習操作簡便,練習效果好。
(3)PPT中「觸發器」功能可以豐富練習內容或答案的出現形式。
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內容,而學生回答後,需要把答案呈現在大屏幕上。這時,利用不同的動畫功能,出示的形式也不相同。
首先,再常用的是按題目的順序出示。如口算練習後,按題目順序一一出示答案,可以用「飛入」,也可以用其他「效果」,可以有聲音,如掌聲、鈴聲等,表示肯定、贊揚或,可以用圖形表示錯誤,如「哭臉」等。不足是,學生只能按順序回答,有點呆板,學生知道下面要做什麼,有的學生會出現視覺疲勞,走神或不去傾聽同學的發言。
其次,還可以用「觸發器」功能或其他功能實現隨機出示效果,學生想說哪題就點擊出示哪題答案,提高練習的趣味性和挑戰性。
如乘法估算教學中,學生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如估算或准確計算,估算的方式也不一樣。老師在備課時,作好預設,把各種方法都按順序做好,記在心中,學生說到哪一種方法就點擊出示哪種,這種呈現方式可以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而按一定的設計順序出現練習內容或答案,容易造成老師牽著學生思路走,把「人灌」變成「機灌」。
(4)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突破教學重難點。
利用多媒體突破教學重難點,這可以說是大部分老師願意使用多媒體課件的主要原因。如前所述,數學知識比較抽象,而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也決定了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 困難,如果老師能夠設計一些巧妙的動畫,學生就能夠很容易理解所學內容了。如《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與除法的「商不變性質」的關系,利用「動作路徑」等方法,把4/12變化成4÷12,一個小小的動畫,把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形象再現,學生對兩者性質的理解就容易的多了。再如,認識分數後的一個提高練習:用分數表示陰影部分,有部分抽象思維能力弱的學生就很難理解為陰影部分為什麼是四分之一,這時,PPT通過旋轉後,把分散的陰影組合在一起,學生就一目瞭然了。
2、圖形與幾何
新課標指出:在「 圖形與幾何」 的學習中,應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空間觀念是指根據物體特徵抽象出幾何圖形, 根據幾何圖形想像出所描述的實際物體;…根據語言描述或通過想像畫出圖形等。
「圖形與幾何」教學中,教具和學具的操作非常有助於學生形成空間觀念,因而在教學中老師要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有條件操作的決不要演示,沒有條件讓學生親手操作的,就盡量用教具演示,演示不了的,多媒體就可以發揮作用了。這兒把多媒體放在第三位,不是輕視多媒體的在「圖形與幾何」教學中的功能,而是凸顯其價值所在。
(1)創設問題情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論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學生,好的問題情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各年級數學教材圖文並茂,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要有興趣,但歸根結底,這些圖片都是靜態的,不同的學生對圖片所包含的信息了解程度不一樣。那麼,如何把教材中靜止的畫面轉化成形像生動、讓學生感興趣呢?多媒體課件在這方面就有很大的優勢,它可以是一段動畫、可以是一段錄像,可謂「有聲有色」。這樣的情景學生喜聞樂見,學習興趣自然高漲。例如,《圓形的面積》時,設計了「馬兒的困惑」這個情景。通過對馬的活動范圍的討論引入圓的面積計算的需要,即有知識生,也富有童趣。
再比如,教學《體積》時,教材出現的是「烏鴉喝水」情景。老師可以把靜態的圖片製成動畫,讓學生一邊看,一邊思考。學生是最喜歡動畫片的,他們在看動畫的同時,儲存在腦子里的生活經驗也被充分調動,當教師問「烏鴉為什麼能喝到水了?」時,學生都能結合自己經驗說出:因為石子佔有空間,把水「擠」上來了,初步感知到體積的意義。從這兩個案例可以看出,學生對動態的情景更感興趣,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探究的慾望,這充分體現出多媒體課件的優勢。
(2)有助於學生建立空間觀念
空間觀念的形成是幾何教學的重點內容,那麼,哪些空間觀念的建立需要得
到多媒體的支持呢?我覺得,有些不方便操作的,可以藉助多媒體技術手段。如,長方體表面展開圖、圓柱表面展開圖、長方形、直角三角形旋轉後形成的空間圖形等。長方體的表面展開圖中,用到一些簡單的「自定義動畫方法」,如,圖片「進入」時用到「出現」,圖片「退出」時用到「漸變」,根據長方體表面展開不同階段看到不同形狀,運用一進一退,把整個展開過程表現出來,形象生動,
直觀有趣。
當然,也要以把這個過程圖做成多張PPt,通過播放獲得動畫效果。如圓柱側面展開圖。
把長方形旋轉後,得到什麼圖形?這是六年級學生常常遇到的問題,學生可以用手捏著一個長方形紙片,以長為軸旋轉,可是,由於旋轉速度慢,不容易看到旋轉後的情形,只能藉助想像去體會旋轉後形成圓柱形狀,但有的學生就是難以想像出來。這時,如果能夠做一張PPT,把旋轉的過程展現出來,就能夠幫助學生在大腦中建立旋轉後形成的形狀了。
(3)有助於體積計算公式推導
這是幾何教學中,PPT運用最充分的一部分,也是效果最好的一部分,值得大家重視。有些圖形面積的推導過程不容易通過實物操作實現,如,圓的面積公式推導的過程,把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8份、16份,可以通過實物教具演示,但是,如果再分的多一些,教具操作比較麻煩,更關鍵的是,要把拼成的圖形看成長方形學生不容易接受,也只是老師一廂情願地讓學生認同自己的觀點:分的多
了,就接近長方形了,學生看不到,自然也不一定能想到。通過多媒體課件,就可以把這種極限思想讓學生看到,有了形象的支撐,學生的空間觀念的建立就有了基礎。
同樣,這種方式也可以用到「圓柱的體積」的推導上去。(演示)但是,「圓錐體積」的公式推導過程還是讓學生實際操作好,課件也可以,但課件的效果不一定有很大的說服力。「圓的周長」教學過程中,課件的演示效果要強於動手操作。通過實踐發現,學生要課堂中通過滾動硬幣等測量周長比較困難,佔用很多時間,而這個時間花的不見得就是必須的,這時可以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節省時間,效果也比較好。
3、統計和概率、綜合實踐
新課標指出,統計和概率在低年級只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對簡單的調查數據歸類。到了高年級,則需要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掌握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技能;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掌握簡單的計算等可能性的方法。
多媒體在這部分內容教學中常見的表現形式有:創設情景、呈現數據、出示活動要求、豐富練習形式等。具體來說,我覺得,能夠體現多媒體優勢的例子還是很多的,如:統計圖的畫法,特別是在教學「折線統計圖的畫法」時,通過動態的「描點」(甚至可以配上聲音)、連線(運用擦除的方法),讓學生清楚感受折線統計圖的製作過程。(演示)另外,教學統計知識時,需要給學生提供一些課本上沒有信息,多媒體的作用就體現的更加充分了。
「綜合與實踐」在每冊教材中分散出現,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老師們對這部分內容重視的不夠,問題就是其教學內容不容易把握。新課標指出,這部分內容,「是以一類問題為載體,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是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重要途徑。」從這句話中不難體會,課程標准對老師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要想讓學生達到這樣的目標,老師的准備工作就一定要充分,多媒體可以很好的幫助老師把收集、整理的學科知識有序地、多種方式地呈現給學生,指導學生活動,豐富學生活動內容。如,《神奇的莫比烏斯帶》一課,老師在開展豐富活動後,利用聲音、圖片把更多的知識介紹給學生,豐富數學游戲的內涵,實現教學目標要求。
綜上所述,多媒體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合理的運用,作為常規教學手段的補充與拓展,充分發揮其獨特的作用,也不能無原則的使用或低層次的使用(僅起到掛圖或小黑板作用),揚其所長,克其所短,力爭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F. 運用多媒體課件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有哪些書
一、問題的發現與提出: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促使現代教育技術的飛速進步。作為高科技產物的計算機輔助教學也正容入我們的課堂教學。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計算機處理數字、文字、圖形、圖象、聲音和動畫,給初中數學教學改革帶來了新氣息,打破了數學課堂教學的沉悶氣氛。然而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卻存在著許多問題。1、墨守陳規在平常的數學教學中,我們有些老師習慣於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書「打天下」,認為傳統的教學來得更直接、更實用、更省時省力,平日課堂教學難以問津多媒體技術,只有在公開課時才忙於製作課件,這樣所謂的多媒體教學成了觀摩課、評優課的專利,成了「花瓶式」的「點綴」,成了用多媒體技術「作秀」。2、課件使用過多過濫於是很多老師為了體現課堂教學的現代意識而大量地採用多媒體課件。這樣一來,課堂上便熱鬧了許多:一會兒出示畫面;一會兒播放音樂;一會兒是練習實踐的投影;一會兒又是錄相解說。忙得不亦樂乎。明明是板書能解決的卻要用投影儀打出文字來;明明是老師口述更有效果的,卻偏要用朗讀錄音來完成。從上課一直到下課,電腦和投影儀幾乎一直都在不停地工作,沒有喘息的機會。面對這樣熱鬧的場面,我常常會有眼花繚亂的感覺。可想而知,學生們的學習效果會是什麼樣子。3、以課件為教案有些老師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認為編寫和製作好了多媒體課件就等於把一堂課備好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多媒體課件技術雖然是一種很先進的技術,但它仍然只能是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之一。我們在上課前都要認真地備課、寫教案,這是為了在課堂教學中能有的放矢、有法可循。多媒體課件無論是在時間上,還是在內容上都不能涵蓋一堂課的教學,它只能是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有些教師使用現成的課件,喪失了對教學、課堂的個性化設計,師生被別人(課件設計者)的思路牽著鼻子走,師之主導、生之主體都無從談起。這種缺乏個性化的課堂教學的做法必然會為形式所累。這不禁讓我想到了一個詞:「本末倒置」。 4、課件與教學內容整合欠佳在多媒體課件使用中出現「兩層皮」現象,即提出問題後,沒等學生充分思考、談論,課件上已經給出了答案,學生就不願意回答了,因為他們感到就像觀看一場已經知道比分的體育比賽,索然無味。這樣的課件不但沒有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反而影響學生的學習了。多媒體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我們應正確認識它。只有擺正它在課堂教學中的位置,才能有效地最大限度的發揮它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才能克服弊端,適應形勢,讓多媒體真正走入課堂。二、問題的解決方案與保障措施:如何有效的將黑板、粉筆、書本、教師講解,變革到電子信息系統所提供的現代化信息技術及其結合當中,縮短"磨合期",讓廣大教師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學效益,是許多學校面臨的問題。現就我校的實踐經驗,對開展行之有效的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進行了摸索與思考。徹底轉變教師觀念是前提。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電腦走進了學校,網路教學成為了一個新鮮而又陌生的名詞。也導致了課堂教學模式的深刻變革,引起了教師角色的轉換。許多教師雖然意識到不學現代教育技術不行,但在駕輕就熟的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被動學習現代教育技術,或學而不用,就會造成許多「無用功」。怎樣才能讓老師們意識到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性呢?我校結合實際,聘請多年從事電教工作,對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有深刻認識,能結合教學課堂實例的專家,舉辦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講座和更新觀念的學術報告,將教師從傳統的"教書匠"觀念中解脫出來樹立新的教師觀、學生觀、教育教學理念。二是用現代教育技術的例證激勵教師。我們組織骨幹教師走出去,到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先進地區和學校學習取經,開闊教師的視野,我們還組織教師觀摩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優秀錄相課、示範課、研討課,讓教師不但感受到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使學生各種潛能都有得到刺激和開發的可能,而且還認識到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是深化學校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措施,同時感覺自己身邊的老師都能在不長的時間內掌握,更是揭開了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神秘面紗,讓老師們充滿了自信。保障措施:(一)、制定鼓勵政策和舉辦各種教學活動。教育技術應以技術發展為基礎,以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為核心,以優化教學過程為目的。學習培訓的目的全在於運用,使用是第一性的。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率是評價教育技術實踐效果的主要標准。學校制定了管理與鼓勵政策。1、定指標。學校明確規定,每位教師使用現代化教育技術率應占任教課時數的一定比例;2、定條件。把應用現代教育技術作為評價優質課、示範課、研討課的一個參考條件;3、抓評比:開展課件製作的評優活動;4、樹典型設立評選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積極分子的制度。這一系列措施,激發了教師主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主動性,使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教育教學過程成為教師的自覺行為。(二)、發揮學生的監督作用。1、每天班級的微機管理員要對本班的多媒體使用情況做記錄,並請使用的老師簽字加以確認,學期結束,教導處會對每個教師多媒體的使用情況做統計。使用情況與老師的考核掛鉤。2、每次多媒體使用完畢,要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學生對老師的課件的滿意程度。包括課件是否實用,對自己的學習是否有幫助,能否提高學習效率等幾個方面。並把學生對老師的滿意度調查的情況作為教師考核的一個內容之一。(三)、發揮校園網的基站作用,不斷向外沿伸。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知識的更新不斷加快,做為已經建成校園網路的學校而言,向教師提供一個相對較豐富的素材庫,(包括文字、圖片、視頻資料、CAI課件經典、音樂等等)使教師可根據需要方便地選擇使用各種素材。這些素材不僅由專人負責收集,而且全體教師可利用校園網互聯的優勢共同擴充內容,這無疑使校園網驅體具有了靈魂。我們育華學校主頁的建成,與互聯網的接通,教師繼續教育新模式的形成,教師通過網路向全國各地的同行請教,增加了信息量,備課質量大大提高,現在教師可以把教學內容在課前製成課件,教師在家可訪問學校網頁,查詢內容資料來備課。學校還把優秀教師的講課視頻放在學校的網站上,教師們可以隨時向他們學習優秀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教師通過正確、合理、高效的利用互聯網資源,不僅可以培養自我獲取知識與更新知識的能力,而且可以通過計算機與網路的強大功能探索新的教育體制與教學模式,培養出適應信息時代需求的新型人才,從而確保有較高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以便與知識迅速更新換代的發展趨勢相適應。使「以人為本」的作用能充分發揮出來,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網路資源的潛能。以教學科研為先導,以培訓和教師自學為基礎,以交流和合作為手段,以提高全體教師素質為目的,建設一支適應社會發展和教育發展形勢的時代的教師群體,真正成為推動素質教育實施的強大力量,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培養更多的創新人才。三、問題解決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調整策略學校許多電教設備的配備和不斷更新,給老師們的教育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可是,由於許多老師平時教育教學繁忙,而且現代信息技術的學習大都涉及計算機的基本操作以及相關教育教學軟體的學習。雖然擠時間、花精力努力掌握這方面的知識,但要在短期內通過個人的摸索,得心應手掌握身邊的電教設備的使用,對於老師們來說仍然覺得是困難的。並且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一些教師的畏難心裡,造成了老師們在電教設備的掌握、使用上也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而且統一的培訓造成的是一些老師吃不飽,一些老師消化不了。如何全面提高教師水平,又能使部分教學"精於此道"是許多學校面臨的問題。我們根據教師年齡段提出了不同要求,分層培訓。在計算機文字處理、Excel電子表格、powerpoint課件製作、校園網和互聯網(Internet)簡單應用等基本操作上全員培訓,在Authorware課件製作、Frontpage網頁製作等方面分層培訓。分層達到如下要求:a. 全體教師:了解計算機的基礎知識,掌握一般字表處理軟體的使用。了解計算機信息網路基礎知識,能利用計算機信息網路獲取信息。了解多媒體技術,具有運用多媒體教學軟體和管理軟體進行輔助教學和製作簡單的輔助教學課件的能力。b. 中青年教師:掌握基本軟體操作技術,能熟練應用多媒體教學軟體進行輔助教學,能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開發、製作輔助教學軟體,能指導學生用計算機處理信息和學習,能運 用計算機及信息網路進行教育科研。c.電教組教師:具有較系統的信息科學知識,對系統軟體、常用工具軟體能熟練安裝調試和使用,能運用計算機及信息網路進行教育科研。了解網路技術的進展情況和區域網(校園網)的構造,能進行簡單的網路管理和維護。充分開發和利用網路資源獲取信息和交換信息。掌握多媒體技術知識,能熟練運用多媒體教學軟體進行輔助教學,能綜合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開發、製作多媒體輔助教學軟體。在培訓中,我們強調電教組的教師水平應該遠高於中青年教師的水平,因為對於全體教師的培訓的師資,主要是本校的電教組教師,他們對於校園網,新舊電教設備的使用上較為熟悉,也更貼近教師實際,易於老師們理解、接受,而且在講課過程中,針對教師間的差異,我們對每一次培訓都做了錄像,然後轉換成數字文件格式,存於校園網中,便於老師通過網路,針對個人差異繼續學習。對於中青年教師、電教組教師的培訓上,我們主要向校外聘請相關的專業人員。以此全面提高我校教師掌握電教設備使用水平,從而達到了全面提高的目的。取得的階段性成果與總效果:通過在數學教學中,如果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創設遠比傳統教學更賦啟發性的教學情境,能設計讓學生動手做數學的學習環境,能靈活自如地進行變換式教學。多媒體技術能更有效地使學生領悟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啟發學生更積極的思維活動,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和探索,同時能把班級交流、小組討論與「一對一」的個別化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首先,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實現以學生為主,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地進行觀察、討論、操作、質疑等探索活動;為學生提供寬松的學習環境,減輕了學生的畏懼心理,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促進他們的主動學習。這正是課程改革所要求的注重學生、注重學習過程的教育思想的體現。 其次,它充分利用電教媒體大容量、多趣味、高效率等優勢,運用多媒體的圖、文、聲並茂的特點,悠揚的樂曲,生動的畫面,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在最佳狀態下進行學習。 再次,它還利用電腦操作的便捷性,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給他們及時鞏固和即時反饋。例如,電腦出示練習題,計算機智能判斷,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及時鞏固剛學過的知識。通過近期我校正確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有了一個較大的提高。最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到思維的樂趣,收獲的喜悅。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提供寬松的學習環境,使數學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展望:我相信,通過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將會有一個較大的提高。為把我校建成一所全省甚至全國有名的學校,而不斷的努力。
G.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
一、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媒體是教學信息的載體,是傳輸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的作用不僅能用來傳遞教學內容,而且還會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調節課堂氣氛,創設情境,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被人們喻為「思維的體操」,尤其是小學生對其興趣淡薄,加之,小學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多媒體以其強烈的趣味性、多樣的色彩、悅耳的音樂,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集聲、像、色為一體的,動靜結合的生動直觀、內容豐富的教學環境,使無聲的教材內容變得有聲有色。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內容,適量引進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能充分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的注意力始終有一種吸引作用,產生濃厚的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樣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自然地步入積極思維的狀態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能夠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拓展學生的思維
作為一名教師重在「授之以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關鍵是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知其然,還需知其所以然。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對於教學上的一些重點、難點,通過生動的演示,配合學生的自己動手操作,老師的講解,就能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和手感,把觀察和思維結合起來,有利於突出教學上的重點,突破教學上的難點,加深理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1.突出重點。如教學「9加幾」時,「湊十法」是本課的學習重點。教師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設計了以下教學片段:先出示16個圓形的圖(左邊9個,右邊7個),先讓學生利用已經學會的知識列出算式,再利用動畫效果,將7個圓中1個圓移到9個圓這一邊,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用怎樣的方法算得最好。最後,學生自己總結出了「湊十」的方法。這樣,通過多媒體計算機,把知識的內在聯系動態展示給學生,為學生提供了思維的線索,並引導學生展開分析、綜合等一系列思維活動,最終獲取知識,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2.突破難點。難點往往是關鍵性的知識,也往往是學生學習的障礙。巧妙運用多媒體計算機可以幫助學生突破學習的難點,正確而又深刻地理解新知。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這個內容很抽象,教學的重、難點都是要讓學生理解並掌握圓面積公式的推導,如果運用傳統方式教學,學生很難理解「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長方形」這個道理。如果改成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把一個圓2等分,用紅綠表示兩個半圓,再把兩個半圓平均分成8個小扇形,將小扇形一個一個從半圓中移出排成紅綠兩隊,又把兩隊合並成近似長方形並閃爍顯示,然後依次進行16、32等分的割補、拼合,讓學生直觀地感知當等分的份數越來越多時,圓面變換後的圖形越來越接近長方形。學生的思維就會由模糊變得清晰,能夠想像到無限分割的情形,理解圓是可以轉換成一個和它等積的長方形。一個復雜的化圓為方,化曲為直的問題在有限的時空內讓學生得到認知感知,學會了推導圓面積的計算公式,且有機地向學生滲透了極限的思想。
三、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注重學生的思維、探究和創新等各方面能力的培養,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教師在設計和運用課件時,應考慮通過課件促進學生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對所學學科的情感,使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創新能力等得以形成。如在教學推導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時,運用多媒體課件在屏幕上展示出一個長方形(長5cm,寬3cm),圍成長方形的四條線段在閃爍,長和寬也分別用數據表示出來,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找到長方形周長的求法。在多媒體的輔助下,學生列出三種不同算式:5+3+5+3=16(cm),5×2+3×2=16(cm),(5+3)×2=16(cm)。然後通過比較,歸納出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是: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這一個教學環節,培養了探索和創新意識。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四、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能夠培養良好的交互性
設計和運用多媒體課件應將學生放在首要位置,應有針對性地設置一些「教師、學生、多媒體」交互性的活動,盡可能地引導學生學會動口、動手和動腦來解決問題。必要時可出示一些引導性的圖文和動畫,也可設置相關的游戲,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教師就問:「車輪是什麼形狀的?」同學們會脫口而出:「圓形的。」又問:「為什麼造成圓形的呢?能不能造成三角形、正方形……」並趁機用多媒體課件演示三角形、正方形車輪的汽車向前運動的情境。學生們連忙回答:「不行!因為三角形、正方形有棱、有角,開不動。」接著又出示橢圓形車輪的汽車費力地滾動的鏡頭,接著提問:「橢圓形沒有稜角,這樣行嗎?」學生們思考片刻後回答:「汽車前進時一會兒高,一會兒低,不平穩,還是不行!」漸漸地橢圓的輪子變圓了,汽車飛快地跑起來。這時學生「哇!圓的才行呀!」可見,通過輪子動態、清晰的「演變」過程,使學生輕松地領悟到車輪造成圓形的原因,正確建立了圓的概念,明白了「在同一個圓內,所有半徑長度都相等」的道理。在設計練習鞏固中,教師也可以把預先擬好的題目運用多媒體設置多種題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漸進地展示給學生。當學生答對時,課件里的老師會表揚他「你答對了,真聰明!」當學生出錯後,會耐心地勸他「請你再來一次吧!學生在多媒體的表揚和鼓勵下,便會認真地思考。
H.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運用多媒體技術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迅速興起,並以迅猛之勢進入課堂,它以其聲音、圖像、動畫等優點,不僅可以傳播大量教學信息,而且還給學生以清晰明快的感受,有利於創設學習情境,使學生充分發揮視聽作用,快速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它徹底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讓教師從繁重的重復性勞動中解放出來。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體會談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多媒體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的求知慾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本身比較抽象、枯燥,學生難以理解,而傳統的教學手段又比較單一,無法取得優質高效的教學效果。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教學內容經過文字、圖像、聲音和動畫的處理,以形象、生動的畫面,把抽象轉化為直觀,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良好狀態下積極主動地學習,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達到了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例如:在學習《認識厘米》時,我讓學生觀看一段動畫片:一隻小貓在追一隻老鼠,忽然這只老鼠竄到了小洞里,於是小貓就用自己的鬍子在洞口量一量,如果小貓的鬍子的寬度與洞口一樣寬,說明小貓的身子能進入洞口,才有希望抓住老鼠。學生看到小貓就是靠用鬍子來估測洞口大小,才能進入洞里抓住老鼠。接著我揭示本節課的主旨:今天我們也要來學習如何估測物體的長度。學生通過剛才的動畫能夠興趣濃厚地投入到新的學習中去。可見,媒體恰當的演示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好奇心,激起了他們探索知識的慾望,並使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利用多媒體實施個別化教學,開發學生的思維
現代教育強調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學生是存在差異的,而傳統的數學教學很難實現真正的因材施教,引入多媒體,利用多媒體的視頻、音頻技術可以對有關教學內容進行分層顯示,引導學生深入淺出,從而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利用多媒體技術編寫有針對性的練習,其練習的效果是傳統練習方法無法比擬的。比如在練習中編寫各種形式的選擇題、填空題、是非題等,由多媒體技術來判斷學生解答的正確與否,根據練習的情況,給予必要表揚鼓勵或重復練習等。
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數學教學中佔有突出的地位。藉助計算機,可以根據需要讓屏幕展現所要的各種教學素材,圖文可以閃爍、變色,還可以使圖形平移、旋轉、翻折,讓學生主動地探索,無形中展現了數學思維過程。由於多媒體教學能夠充分挖掘數學概念的本質、內涵,充分展現數學概念的發生、發展過程,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媒體有利於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
數學教學有的內容比較抽象,學生很難掌握,有時即使知道結果,卻很難說出其中的道理。多媒體技術進入課堂後,化解了許多以往不能解決的問題,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尤其計算機能進行動態的演示,不僅能引發學生的興趣,而且能夠形象地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解決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時,學生對公式中的除以2往往要漏掉。分析原因一則學生可能計算粗心,二則是學生對三角形面積推導過程不夠明確,大腦中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利用動畫課件演示了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通過移動,最後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然後再利用自定義動畫的效果,底和高用紅色閃動幾次,有利於學生直接觀察出三角形的底和高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的關系。最後再移動其中的一個三角形,讓學生明白這任意一個三角形的面積都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通過計算機的演示讓學生再來說說整個推導過程,並說說為什麼要除以2?如果不除以2,計算出來的是哪個圖形的面積。學生在動手操作、欣賞多媒體課件演示、討論等多個環節的中,充分感悟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及由來。
四、多媒體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數學教學中,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增設疑問,巧設懸念,激發學生獲取知識的求知慾,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學習,積極配合課堂教學,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例如我在教學「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這節課時,我把0.6的小數點設計成一隻小蜜蜂,讓小數點變成的小蜜蜂先向右飛,把0.6變成6、60、600、6000……,再讓小數點變成的小蜜蜂向左飛,把0.6變成0.06、0.006、0.0006……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小數點移動」的含義,緊接著當學生分組討論出小數的大小是怎樣隨著小數點位置的移動而變化的規律時,我再次讓小數點變成的小蜜蜂向相反的方向飛回來,讓學生再次感受到小數的大小是怎樣隨小數點的位置移動而變化的。這樣變靜為動,變抽象為形象,學生全神貫注的投入到研究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上,真正弄懂了規律的含義,在很短的時間內高效的完成了教學目標,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多媒體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機結合,是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由於其視聽結合、手眼並用的特點及其模擬、反饋、個別指導和游戲的內在感染力,所以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多媒體教學從教學過程本身豐富了教育的手段,必能成為新世紀課程教育的一個亮點。
I.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運用多媒體技術
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使用已經非常廣泛,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各種新技術手段層出不窮,軟體升級換代之快讓人目不暇接。新課標指出: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注重實效。要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開發並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進教與學的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可能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本文將從小學數學學科特點、學生年齡特點、多媒體在數學學科各知識版塊中的運用等方面來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 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
「數學是一切科學之母」、「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它是一門研究數與形的科學,它無處不在。
數學學科的三大特點是: 嚴謹性、抽象性和廣泛的應用性。 小學數學和數學科學在嚴謹性上還是有所區別的,如一些運算律的擴充,並沒有進行嚴謹的推證,而是用默認的方式得到,但是,要學好數學卻不能放鬆嚴謹性的要求,要保證內容的科學性。數學的抽象性表現在對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這一特性的抽象。它表現為高度的概括性,並將具體過程符號化,當然,抽象必須要以具體為基礎。數學廣泛的應用性不不用多說了,現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生活情境,就是為了培養同學們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上述三個特點中,本文側重於突出它的抽象性上,正是由於數學知識比較抽象,才有了新技術發揮作用的空間。
二、 小學生年齡特點及相應的課件製作要求。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可分成兩個階段來描述:
一是低年級段(一到二、三年級),學生表現出來的特點是好奇、好動、好模仿,思維的直觀性、具體性、形象性是其共同的特點。因此,這個學段,老師製作的課件就要與之相適應:一要有趣,二要直觀。
怎樣才能做到有趣、直觀呢?這就要求老師,一定在課前不僅要研究教材內容,還要研究這個年齡段孩子們的心理需求,然後再去搜集和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各種形象的素材,如: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可以選擇喜羊羊、灰太狼等動畫形象;為了讓學生理解「加」與「減」的算理,可以讓靜止的小棒「合一合」與「分一分」,抽象的數學知識立即變得形象生動,學生興趣盎然,教學效果明顯。
二是高年級段,學生隨著身心發展的逐步成熟,已逐步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獨立思考、獨立操作能力不斷提高。能夠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由於受定勢和習慣的束縛較少,以求異思維為主。主動思維開始急劇增長。好奇心和創造意識日益濃厚。
針對這個年齡段學生的思維特點,如果課件設計過於兒童化,學生會覺得沒什麼思考的價值。我覺得要做到低年級趣味直觀的同時,更要注重突出課件的思考性和探索性。
例如,運用多媒體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表象材料,用課件來呈現思維過程,用課件變抽象為直觀,為學生實現由形象思維向抽象過渡架設橋梁。
舉例:圓的認識。
建立圓的概念,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往往都會藉助硬幣、鍾面等實物。剛才提到數學的學科特點時,就講到,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而這些物體的表象卻不是數學中的圓的概念的確切反映。
數學中的圓是指「以定點為圓心、以定長為半徑的點的軌跡」,但這個准確的概念在小學階段又不能直接說出來,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去除實物中的非本質的東西,抽取其本質。那課件怎樣呈現呢?第一步,可先由屏幕顯示硬幣、鍾面等實物,第二步,讓計算機慢慢地隱去非本質的東西留下圓的外形,「消隱」的手段使學生注意到了圓的實質。這樣的課件,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由非本質的東西轉向本質的東西,從而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更清晰准確。
三、 在各個教學段中,《標准》安排了四個方面的內容:「 數與代數」,「 圖形與幾何」 , 「 統計與概率」 , 「 綜合與實踐」 。
下面就這四個方面內容用實例形式進行簡要的使用方法和製作方法的講解。
1、數與代數
「 數與代數」教學中,有些是概念方面的教學,如「因數倍數」,「方程的意義」等,有計算方面的教學,如口算等。多媒體可以做哪些輔助的事呢?
(1)有助於幫助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在一年級「9+幾」的教學中,湊「十」是基本的計算方法,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這個「十」是如何湊出來的,可以藉助PPT「自定義動畫」中「添加效果」的「動作路徑」功能,把「臉譜」移動的過程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體會到把2個臉譜中的一個移到圓圈中,與9個合在一起正好是10個,再用10加1就簡便多了。為了深入更多算理,除了圖片的移動外,還配合了算式的轉化過程,增強感性認知的同時加深理性的理解。
(2)可以豐富口算練習的形式。
口算練習在小學階段的各個
J. 如何加強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用性參考文獻
、多媒體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的求知慾
「興趣回是最好的老師」。數學本答身比較抽象、枯燥,學生難以理解,而傳統的教學手段又比較單一,無法取得優質高效的教學效果。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教學內容經過文字、圖像、聲音和動畫的處理,以形象、生動的畫面,把抽象轉化為直觀,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良好狀態下積極主動地學習,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達到了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例如:在學習《認識厘米》時,我讓學生觀看一段動畫片:一隻小貓在追一隻老鼠,忽然這只老鼠竄到了小洞里,於是小貓就用自己的鬍子在洞口量一量,如果小貓的鬍子的寬度與洞口一樣寬,說明小貓的身子能進入洞口,才有希望抓住老鼠。學生看到小貓就是靠用鬍子來估測洞口大小,才能進入洞里抓住老鼠。接著我揭示本節課的主旨:今天我們也要來學習如何估測物體的長度。學生通過剛才的動畫能夠興趣濃厚地投入到新的學習中去。可見,媒體恰當的演示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好奇心,激起了他們探索知識的慾望,並使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有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