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教案去圖書館
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朗讀兒歌,初步感受問答歌的結構特點和語言風格。
2.引導幼兒有節奏地朗誦兒歌,並豐富有關昆蟲的知識。
3.願意和老師、同伴一起朗讀兒歌,體驗合作朗讀的愉悅之情。
活動准備:螢火蟲、蝴蝶、蜻蜓PPT。音樂:蝴蝶找花、小蜻蜓、圓舞板
活動過程:
一.認識昆蟲
1."嗡嗡嗡"聽,是什麼聲音?誰來了?(蟲兒飛來了)什麼蟲兒飛到小一班來了?(蜜蜂圖片)原來是蜜蜂飛來了!蜜蜂飛的時候會發出嗡嗡嗡的聲音。(師拿著蜜蜂飛一圈)和蜜蜂打個招呼吧!(蜜蜂,你好!)大家好!今天蟲兒要聚會,除了我,還有別的蟲兒要來,你們歡迎嗎?(歡迎歡迎!)
2.(點擊螢火蟲)這一閃一閃會發光的是什麼蟲兒呀?(螢火蟲)看,螢火蟲的尾巴會發光,一閃一閃像什麼?(小星星,燈籠……)(出示燈籠)
(點擊蝴蝶)什麼蟲兒來了?(這是一隻漂亮的花蝴蝶)花蝴蝶在干什麼?(花蝴蝶兒愛跳舞,請幼兒聽音樂學一學)還有什麼蟲兒來了?(點擊蜻蜓)你們看蜻蜓像什麼?(飛機)我們小小班時學過小蜻蜓律動,聽著音樂一起來飛一飛。(律動:小蜻蜓)你們知道蜻蜓有什麼本領嗎?(點擊PPT,吃蚊子)蜻蜓最愛吃蚊子。
二.學習詩歌
1.蟲兒們又漂亮又能幹,它們要來考考小一班的小朋友,聽好:什麼蟲兒嗡嗡嗡?什麼蟲兒提燈籠?什麼蟲兒愛跳舞?什麼蟲兒吃蚊子?小朋友你們會回答嗎?
2.好,我再來問:什麼蟲兒嗡嗡嗡?蜜蜂飛來嗡嗡嗡。什麼蟲兒提燈籠?螢火蟲兒提燈籠。什麼蟲兒愛跳舞?花蝴蝶兒愛跳舞。什麼蟲兒吃蚊子?蜻蜓最愛吃蚊子。
3.師生一起讀《蟲兒歌》。
4.邊拍手邊跟著節奏讀《蟲兒歌》。
5.給幼兒圓舞板,邊打節奏邊讀《蟲兒歌》。
6.老師問,幼兒回答。師生合作朗讀《蟲兒歌》。
7.幼兒分組合作朗讀《蟲兒歌》。
三.和蟲兒再見
兒歌:蟲兒的歌
什麼蟲兒嗡嗡嗡?蜜蜂飛來嗡嗡嗡。
什麼蟲兒提燈籠?螢火蟲兒提燈籠。
什麼蟲兒愛跳舞?花蝴蝶兒愛跳舞。
什麼蟲兒吃蚊子?蜻蜓最愛吃蚊子。
『貳』 如何上好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
「實踐與綜合應用」是 《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增設的內容。這種新的學習內容和形式,是數學課程改革的一個突破,也是數學課程內容的一個亮點。課標版教材從一年級開始,每個學期安排了兩個內容的綜合實踐活動課。但是,根據我們的調查,對於「實踐與綜合應用」課的教學很不樂觀。教學這節內容,教師們常常採用的是讓學生閱讀、跳過或自學等形式來教學的。沒有達到課標中預想的目的。那麼,怎樣進行實踐與綜合應用課的教學呢?
一、明確「實踐與綜合應用」課的編排意圖
例如:四年級上冊:1億有多大?教材安排這節內容的意圖是什麼?
教材在數概念的教學中,十分重視數感的培養。讓學生通過對具體數量的感知和體驗,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意義,建立數感。但由於1億這個數太大,學生很難結合具體的量獲得直觀感受。因此在「大數的認識」這一單元後,安排這個綜合應用,旨在使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經歷猜想、實驗、推理和對照的過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億這個數有多大。
再例如:二年級下冊:46頁:剪一剪
這部分教材取材於中國民間傳統的手工藝「剪紙」,設計了兩個比較簡單的剪紙活動。通過這個活動,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初步的形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這個活動,主要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剪一剪,剪出有規律的圖形,結合圖形加深對圖形的平移和旋轉的認識,並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教材還提出了一些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剪紙過程中圖形的形成進行簡單的推理。另外,教材也留給學生創作的空間,學生可以自己設計其他的圖案,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性,初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可見,綜合實踐課的編排意圖就是要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幫助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決與生活經驗密切聯系的、具有一定挑戰性和綜合性的問題,以發展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數與代數」「空間與形」「統計與概率」內容的理解,體會各部分內容之間的密切聯系。
二、明確「實踐與綜合應用」課程標準的特點
要上好「實踐綜合課」 ,我們還必須明確「實踐與綜合應用」課的特徵。那麼「實踐與綜合應用」課的特點有哪些?
1.「實踐與綜合應用」應該突出探索性
「實踐與綜合應用」本質上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活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探索中掌握思維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可見,實踐活動不僅是單純的活動,而是要通過活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即方法。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成長。
2.密切聯系生活實際
「實踐與綜合應用」的一個重要目標,是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明確數學來源於生活,在現實生活中處處充滿著數學,離不開數學。數學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從而樹立正確的數學觀。
3.強調綜合應用
加強數學各部分內容的聯系,發展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是這一部分學習活動的另一個重要目標。這種綜合性主要體現:在學習空間上,體現課堂學習與課外學習的有機整合;在學習內容上,體現自然、美術、思品與生活同數學課程內容的綜合;在學習方式上,體現實踐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體驗性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的綜合。
4.形式多樣化
「實踐與綜合應用」的形式是多樣化的:如小調查,小製作,小課題研究,小游戲等。「實踐與綜合應用」活動可以以課內外相結合的形式進行。這些活動可以通過課堂學習方式完成,也可以通過作業形式讓學生經過一段時間完成。
三、明確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原則
①實踐性原則,落實一個「動」字(這里的動也包括兩個含義。一是身體上的動,即學生親自參與到活動當中去體念包括動手做,動眼觀察等;二是心裡中的動即動腦,認真去思考活動當中的數學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張,這才是最重要的。)
②自主性原則,體現一個「探」字(也就是說要引導學生自由地、主動地去探究問題,有時學生想到的老師不一定能夠想到,所以應當充分相信學生,給學生一個機會,學生就可能給你一個驚喜。)
③趣味性原則,突出一個「趣」字(要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會到樂趣。趣味產生興趣,興趣增加熱情,熱情提升慾望,慾望催發行動。選取的內容要符合各階段學生的知識經驗、興趣特點及語言表達能力。例如:低年級可選取《找規律》《圖形拼組》等,中高年級可選取《密鋪問題》《重疊問題》等。)
④開放性原則,提倡一個「放」字(綜合性的學習探究活動,必須是一種全新的、開放式的活動,包涵兩個方面:一是內容的開放,要從課內向課外延伸。二是方法的開放,不同的學生採用的方法不同。)
⑤合作性原則;探究活動離不開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既有明確分工,又有通力合作。如讓學生設計「郊遊乘車」方案時,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各小組成員分別到不同的旅遊公司調查有關資料,然後匯報交流,最後整合所有信息合作設計最佳方案。這樣加強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互動,產生共生效應,達到共同發展。
總而言之,數學綜合實踐課就是讓學生「做數學」,關鍵在「實」,形式要「活」,一定要「動」,而活要有本(以教材為依託),「活」而不亂,「活」中增智,「活」中求實。力求「動」而有序,「動」而有導,「動」而有得。
『叄』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主題有哪些
小學綜合實踐 活動國學經典的主題有:
小學一、二年級:誦讀《三字經》,20首(以前沒背的)。
小學三年級:誦讀《千字文》,古詩20首(以前沒背的)。
小學四年級:誦讀《弟子規》古詩30首(以前沒背的)。
小學五年級:誦讀《百家姓》,古詩30首(以前沒背的)。
小學六年級:誦讀《孝經》,古詩50首(以前沒背的)。
國學是民族文化的載體,傳承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其內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是祖先給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產,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有理由自豪。改革開放後,人民的物質生活條件有了很大改善,與此同時,人民的文化生活也有相應的需求,在這個信仰缺失的年代,國學無疑成了人們心中的聖地,我想我們應該學習國學!
『肆』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有效性
摘要: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是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有效性是擺在廣大老師面前的一個現實難題。老師可以從「充分准備,定向引導」、「組織指導,合作交流」、「探究生活,提高實效」、「立足生活,培養能力」等方面著手。
關鍵詞: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有效性准備引導合作交流探究培養能力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綜合與實踐」是一類以問題為載體、以學生自主參與為主的學習活動。其宗旨是改變培養人的方式,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此項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大大地拓寬學生學習的空間,也大大地擴寬了老師的發展空間。這是本次課程改革的一個鮮明的特點和亮點。如何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有效性是擺在廣大老師面前的一個現實難題。那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充分准備,定向引導
實踐活動課往往要准備大量的素材,課前准備顯得尤為重要。老師有時候要收集數據、圖片、視頻、音樂等等。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我們教學提供了一些便利,所以,藉助多媒體課件也許會讓我們事半功倍。同時,要給學生創設一個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活動的樂趣。數學對於孩子來說是枯燥乏味的,要想讓孩子能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就必須在教學中有創新、有新意。如果在課上能給學生創設一個有趣的情境,會讓學生眼前一亮,馬上注意力就被吸引過來,從而能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另外,教師在課前和活動開始時要做好定向引導。在設計一個數學活動之前,教師必須明確這一活動的出發點是什麼,也就是必須明確學生通過活動應達到教學目標的哪一項以及哪一級水平。設計教學時就要緊緊圍繞該目標,使活動針對性強、內容集中,以便於組織教學,使較多的學生達到這一節課的學習要求。
二、組織指導,合作交流
在進行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離不開合作交流,因為通過合作交流,才能展示學生的創新能力。即在師生、生生、小組與小組、小組與大組的交流中,學生對知識或活動內容的理解更豐富、更全面。所以,在合作交流中要讓學生想說、敢說、樂說,暢所欲言。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思想在撞擊,知識在整合,在相互啟發的過程中思維會實現質的飛躍。同時,教師在活動進行中要適時地加以組織和指導。雖然教師在一開始就做好了活動定向的引導,但是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仍有可能會偏離教學的目標或出現活動進行得不那麼有效甚至進行不下去的情況。
因此,教師必須及時地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通過觀察和適時的提問,收集反饋信息,並找到相應的對策加以組織和指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活動的靈魂,是學生主體的第一次體現,也是革新學生學習方式的重要一環。問題由學生始,才能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有一雙數學的眼睛、一顆數學的大腦,才能使學生擺脫過去的依賴思想和模仿、記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真正「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三、探究生活,提高實效
生活是知識的源泉,數學教學就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通過生活中的實踐可使學生更充分地認識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例如在學完「長方體和正方體」後,我設計了這樣一節實踐活動課——《建沙池》:1.布置任務。學校要在操場上修建一個跳遠沙池,請你們思考:要考慮哪些方面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方面的問題?小組合作探究後拿出一個較好的實施方案。2.實踐探究。學生分小組在操場上實地觀察、探討、制定方案、測量、計算相關數據。3.匯報交流。學生根據現場情況,分析研究得出需要解決的問題有許多。如:沙池建多大(佔地面積)?它的長、寬、深各是多少?挖沙池的土有多少?怎麼處理?在沙池挖好後四周用磚砌上,要多少磚?在沙池的四周和底面抹上水泥,一共需多少水泥?填滿這個沙池要准備多少黃沙?……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把數學知識與平時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既使學生的觀察、操作、思考有了現實的依據,又使學生的數學知識得到了全面、綜合、靈活的運用,同時可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提高,並深切感知數學的應用價值,增強學習的動力和自信心。
四、立足生活,培養能力
在教學的實踐中我們深切地體會到:單純的知識目標和呆板的解題方法只會禁錮學生的思維,壓抑學生智慧的火花。因此在實踐活動的教學中,我們應立足於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和知識水平。如在學習統計後,我組織學生參與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數家禽和調查參加興趣小組的人數等實例活動,學生經歷了收集數據、整理數據、描述分析數據的過程,學習畫「√」的方法記錄調查獲得的信息,學慣用方塊表示統計的對象和結果,通過「從圖里你知道些什麼」、「你還發現什麼」等問題,讓學生感知怎樣對統計結果進行簡單的比較、分析從而做出判斷。這樣,在經歷簡單統計的過程中,既能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又能鞏固知識,發展學生思維。
總之,數學實踐活動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對於我們來講是一個嶄新的課題。有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教學將是我們孜孜不倦的追求!
『伍』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低年級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
一. 研究報告標題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低年級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研究報告
二. 課題界定
1. 綜合實踐活動課
這是一門非學科領域,是基於生活實踐領域的課程,它是基於學習者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起點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學生從自身經驗中形成問題,從經驗中去獲得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
2. 有效開展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是豐富多彩的,要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就要注重應用,內容開口要小,緊密結合學生學習的數學現實和教材的進度,易於學生操作。這就要求教師要合理地選擇內容和時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切實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3.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低年級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
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基於自身的經驗,聯系自身的生活和社會實際進行綜合性學習活動。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自、自主、主動學習,並在開放的探究學習情境中獲得積極的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從而培養積極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 理論價值
1. 課題研究的背景:
隨著小學數學新課標的推進,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應該是現實的、多樣化的、有趣的,探索性學習活動應該成為數學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開放性課程,尊重每一位學生個性發展的特殊需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數學學習由被動向主動、枯燥向有趣、單一向豐富的轉變,為學生開辟了一條開放的學習途徑。
「數學源於現實,紮根於現實,應用於現實」,是荷蘭數學家、教育家氟賴登塔爾提出的「數學現實」原則。基於這個原則,小學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數學教學與現實社會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從而了解數學價值,培養數學意識,體驗生活,認識社會。
國內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認識:《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規定:「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綜合實踐活動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等領域。開設綜合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聯系社會實際,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積累和豐富經驗,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國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領域綜合分析:西方發達國家所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所涉及的領域相當廣泛,在活動領域方面體現了「綜合」的特徵。但「綜合實踐活動」並不意味著任何一項活動都面面俱到,「綜合性」是相對的。國外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涉及的領域主要包括以下三種類型:
(1) 主題探究或課題研究類型
主體探究是以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或主題為中心,遵循科學研究的最基本的規范和步驟,展開的研究性學習活動。課題研究學習與設計學習具有內在的聯系,學生通過對有關問題的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或策略,如關於環境保護方面的課題研究學習,學生一般都要提出解決有關環境保護的對策。
(2) 社會實踐學習類型
社會實踐學習的基本特徵是社會參與性,即,學生作為社會成員參與到整個社會生活之中,成為社會政治生活、經濟生活、文化生活中去。其途徑主要有社會服務活動、社會考察活動、社區公益活動等。
(3) 生活學習型
生活學習一直是國外中小學課程設計的基本領域之一。生活學習是與學生生活能力、適應能力相關聯的實踐性學習。國外中小學課程設計與實施中,生活學習的領域已報包括生活技能的訓練活動和生活科技與創造活動。
2. 課題研究的意義:
數學實踐活動不是脫離學生所學教材的實踐活動,要使得數學實踐活動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就要使數學實踐活動與平時的數學教學進行整合,服務於學生所學習的內容。縱觀整個小學數學教材,數學實踐活動存在於「與教材密切聯系的數與運算和其它概念的發現。空間與圖形部分的幾何形體的認識.與學習內容密切聯系的生活中數學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存在於由生活引發的,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的生活中的問題,說明生活中的某些現象。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不同於一般的數學活動教學,它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綜合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數學精神。
3. 課題研究的目標
(1)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總結出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特點及其實施策略。
(2) 構建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一般教學摸式。
(3) 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積累研究經驗,為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全面實施打下基礎。
(4)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意識、主體意識、合作意識.促進學生正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和諧發展。
四. 研究主要過程
1. 研究時間
(1) 申報階段(2011年8月-9月):認真選題,制定研究方案,申報課題。
(2) 准備階段(2011年10月-11月):制定研究計劃,進行相關問卷調查、訪談。
(3) 實施階段:(2011年12月-2011年6月):選一個班級,在課堂教學中,堅持採取師與生之間,生與生之間多交流與合作的教學措施,實驗一個月,邊實驗邊總結這樣的課堂教學具有的有效性。
(4) 總結階段:(2012年7月-11月):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進行分析、歸納、提煉、總結,撰寫研究報告,申請成果鑒定。
2. 研究方法
注重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開發:
(1) 課程內容開發的途徑。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開發.主要有以下兩個基本途徑:一是對現行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實踐與綜合應用」內容進行反思,了解其設計目的,挖掘學生在日常活動中及學習過程中能夠體現相類似內容的素材.進行開發和利用;二是研究不同年齡段學生的情況,以了解他們已經具備或尚需具備哪些數學知識、技能和素質,並鑒別和利用校外「實踐與綜合應用」課程資源,包括自然與人文環境、各種生產和服務行業的專門人才等資源,加以利用,使之成為學生學習和發展的財富。
(2) 課程開發的要求。
① 趣味性。要以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確定數學活動內容。
② 實踐性。要讓學生真正地「動」起來,應引導其廣泛接觸事物、盡量感知事物,使其親身體驗,獲得直接經驗,豐富感性認識。充分體現探索、嘗試和創造的過程,讓學生在做中學。
③ 啟發性。課程內容的選擇,要考慮能鼓勵學生通過探索發現規律、啟迪思.維,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增長才幹,成為學習的主人。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施的策略:
(1) 實施策略的原則:主體性原則、開放性原則創新性原則、過程性原則、多樣化原則。
(2)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施策略的路徑。
① 數學課堂教學。一是日常教學:深入發掘教材所蘊涵的綜合實踐內容。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學習數學、理解數學,讓學生通過身臨其境獲得真實的感受;二是配合教材:配合教材所安排的綜合實踐活動,認真創設情境,精心安排活動內容創造性地開展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實踐探索的樂趣、綜合應用的價值,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② 學科間的滲透與整合。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可能只局限在某一個學科之內,開展跨學科的綜合性實踐活動是實踐活動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要與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等其他學科相結合。
③數學社會實踐活動。在數學課程安排中.要讓我們的學生突破教師、突破書本、突破課堂,拓寬學習領域,開闊視野。學校、家庭、社區、大自然等,都是學生數學實踐的空間。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一般模式: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已有知識體驗的基礎上.從所熟悉的現實生活中發現、選擇和確定問題,主動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一般來說,應經歷以下的教學流程: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提供時空,自主探究:評價反思,豐富體驗。簡言之,就是「問題一探究——反思」。它們有相對的靈活性。既可以貫穿於整節課之中.也可以體現在某個教學環節之內,多次循環使用。在此模式中,教的活動包括組織數學活動、促進思維展開、喚醒學生潛能等;學生的活動包括觀察、操作、猜測、聯想、推理、交流等。
(1)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問題是認識活動的起點.也是研究活動的開始。任何問題都離不開一定的情境。所謂創設問題情境,就是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製造一種「不協調」或「沖突」,將他們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之中,使之形成問題意識,激發認知沖動。創設問題情境要凸顯以下四點,即:現實性、時效性、挑戰性、學科性。
(2) 提供時空,自主探究。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時空是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中心環節。學生是否積極地參與活動,以及活動本身質量水平高低與否.直接影響著課堂學習的成敗和優劣。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的任務是:提供研究材料、確定研究形式、選擇研究方法。
(3) 評價反思,豐富體驗。
① 小組評價。在交流過程中,我們經常問學生:「你對其他同學(組)的研究成果如何評價?」以此引導學生開展評價和對評價的再評價。這樣,一方面可豐富學生的活動經驗,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促進學生在認同、批判不同觀點的過程中,學會欣賞、接納他人、學會評價,形成健全的人格。
② 自我反思。即是學生對自己的研究過程進行審視和反省:我是怎樣進行研究的?有哪些收獲和體會?還有什麼疑惑?這種審視和反省,是對「認知」的認知,是學生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反饋,進而根據反饋信息對自己的認知活動進行調節。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加以反思,一方面有利於自己深刻認識其所經歷的各個過程和步驟。形成認知結構,總結學習方法,學會學習:另一方面有利於培養自我調控的意識和能力,增強主體意識,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3. 研究內容
(1) 根據小學各年級學生的情況和小學數學教學要求,開展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整合,開發滿足學生認知能力、情感態度等各方面需求的、生動活潑的課程內容。
(2) 開展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策略研究。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雖不同於數學課,但它也存在著一個教與學的問題.也有一個教學過程的問題。在教學中,主要研究如何構建開放性教學,引導學生探索、發現、交流與合作:如何結合生活實際為學生提供活動、交流的條件,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3) 根據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內容和小學各年級學生的特點。探索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學習、活動方式.確定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時間、空間及程序,並在此基礎上構建一般的、可操作的教學模式。
(4) 在開展數學實踐活動的理論和實踐研究中,探討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評價研究,以改進教師的教、激勵學生的學。
五. 研究成果
1. 研究結論與成果
經過一年多的研究促進了學生和教師的成長:
學生方面:
(1) 寫數學日記,做生活的有心人,記錄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指導學生每周寫一篇數學日記,用簡潔、明了的語言敘述生活中經歷的事。
(2) 展示自己的作品,激起學生學習熱情
(3) 開數學班會:提倡「做中學」。凡是能讓學生自己設計的,讓學生親自去發揮,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親自動手。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活動空間、充裕的時間、自我表現的機會,真正做到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讓學生在一個真實的環境中進行做中學、玩中學。也就是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操作探究、體驗活動中,去參與知識的生成過程、發展過程,主動地發現知識,體會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培養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教師方面:
(1) 著眼活動的實踐性,靈活運用實踐課的活動形式
(2) 記錄課堂中學生學習過程及教學反思,進行教學反思交流。
研究成果:
(1)《淺談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指導策略》獲浦口區教育優秀論文三等獎。(論文附件1)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面向學生生活而設計的一門實踐性課程,其核心理念之一就是突出學生主體。本文從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本身的需要出發, 探索綜合實踐活動的各環節中教師的指導策略,使學生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更為突出, 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發展。
(2) 開展校級綜合實踐教研課《豐收的果園》(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附件2)
(3) 參加南京市網路培訓課程「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的認識與實踐」的學習,經考核成績優秀,被評為優秀學員。(證書附件3)
2. 研究反思與展望
反思本課題的研究過程,我覺得:離理想化、規范化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還有一定的距離,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主要存在三個方面———
1.對活動課組織教學的研究不夠。 實踐活動課更多的是強調直接經驗的獲得、強調學生的合作,加上小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短, 這給教師的課堂准備、組織帶來了困難。如何加強學生對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如何去除「學生鬧而不聽」、「鬧而不停」的現象,我們在實踐中雖然也採取了一定的方法、積累了一些經驗,但還不是很理想,我們將在後續工作中將此作為研究重點之一。
2.課時不足的困惑。在實際教學中,運用研究性學習方式也有一些困惑。這種學習方式會受到教學目標、教學時間、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局限。由於在課堂上更注重了知識的形成過程,用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探索活動, 所以使反饋運用的時間相對減少,難以完成課時目標,課時不足將會成為學生學習中的一個新矛盾;在獨立探究中,有困難的學生還不能及時得到引導和幫助,不能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這也將成為我們後續工作中的研究重點之一。
3、缺乏在互動中共進的意識。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是師生雙贏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把學生置於主體地位,學生成為研究的行動者;學生自主地確定研究對象,自主地搜集、整理資料,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和經驗,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通過分析、探討和論證,進而得出結論。具有不同理解能力的學生從各自的視角出發,總會獲得一份屬於自己的發現,他們相互交流、相互啟發、合作探究,進而把每一個「再創造」演繹得多姿多彩。對教師而言,課堂教學不只是知識傳授任務的完成,同時也是自己生命價值和自身發展的體現。在課堂的多元「對話」中,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理念、情感和體驗,豐富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相長,在互動中共進。教師教學實踐的過程也是不斷反思、提升的過程。教師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與自己的實際教學感受聯系起來,通過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涌現出來的各種新思想、新思路和信息,使教學過程在具體的情境中動態性生成,同時也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提升專業水平。
『陸』 郭宇輝《淺談如何有效開展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
針對「在生活中學數學,數學用於生活中」這一新課程要求,我就如何有效開展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做了一些探討,下面我來談談對綜合實踐活動的幾點粗淺體會。
一、 讓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數學問題生活化,使生活問題數學化,使學生確實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體驗生活,認識社會,了解數學價值,培養數學意識。如一年級下冊中「小小商店」實踐活動,我設計了一個「我是優秀售貨員」現場購物活動。我預先和小賣部老闆聯系好,地點是學校小賣部,售貨員是學生若干名,顧客是全班學生,裁判是老師和同學。我是這樣教學的:?提出要求:小組合作輪流當售貨員和顧客;?現場購物:練習認錢、算錢、找錢;?全班交流:當售貨員的體會;?全班評比:優秀售貨員若干名。這樣設計,使綜合實踐活動不光具有了知識性,還具有了可操作性和趣味性,因為它改變了傳統教學中以知識記憶為特徵的陳舊方法,讓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去理解、掌握和應用數學,獲得直接體驗,並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享受成功的快樂。「小小商店」實踐活動給了孩子們一個親身體驗和展示的機會,他們將是多麼高興和激動,這樣更加增添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同時,「小小商店」實踐活動在實地進行,讓學生親身體驗,在售貨和購物的實踐活動中學會認識人民幣,學會了元角分的計算,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會了知識,培養了能力。讓學生大膽體驗生活,盡情享受成功。尤其是評上了優秀售貨員的同學臉上笑成了一朵花。寓教於樂,寓學於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字數有限制,後面用圖片
可喜的效果
總之,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一定要以《數學課程標准》為指導,以數學教材為藍本,把數學教學的三維目標有機結合起來,學生就能感受到數學的重要,增進對數學的興趣,並獲得更多的能力和本領,還能促進學生更自覺的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熱愛數學。
『柒』 如何開展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
一、要在經歷過程中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像其它數學課一樣,每節課都有既定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先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地分析,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目標;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更注重讓學生在過程中學習,引導學生自主地調動已有知識及學習經驗,在過程感受數學方法、思想,發現數學規律,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最終達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但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又區別於其它數學課,在一節課中,它沒有固定的知識點,教師在教學中不能把有待於學生通過數學活動發現的規律用自己的模式固定下來,要求學生用統一的方法去學習同一內容,更不能要求學生針對某一學生的發現作為知識點,要求全體學生都掌握。如,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比賽場次》這一課,教學目標是:
1、了解「從簡單情形開始尋找規律」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會用列表、畫圖的方式尋找實際問題中蘊涵的簡單規律,體會圖、表的簡潔性和有效性。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教師首先讓學生能夠知道解決比賽場次類似的問題可以用畫圖法、連線法、列表法等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形成遇到復雜問題能夠主動地從簡單問題入手去尋找規律這種解決問題的策略,以達成本節課既定的教學目標。
二、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數學思考」仍是實踐活動課的靈魂
通過有效數學思考,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我們學習數學的終極目的,所以我們在上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時,仍需把握這一靈魂。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與我們日常的數學課相比,給學生留有的思維空間更大,學生的自主性更強。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把「數學思考的位置」給留出來,讓數學活動與數學思考有效地結合起來,在這兩者之間的結合點上進行巧妙設計,使數學實踐活動課能夠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合理的整理與應用,真正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一定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形勢上熱熱鬧鬧,人人都教能積極參與,讓數學活動課丟失了數學味,這樣就失去了開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真正意義。如,我在設計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有趣的七巧板》時,就重點設計了如何讓學生在操做七巧板時,數學思維得到發展,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體現數學思考:
1、觀察七巧板,說一說有哪些我們學過的基本圖形,這些圖形之間有什麼關系。
2、分小組整理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的相關知識,然後向全班匯報。
3、利用七巧板,移動一塊或兩塊,成為另一種圖形。
4、解決由七巧板組成的圖案的面積問題,一是解決香港第34屆數學競賽會標的面積(給出用字母表示的一個圖形的面積,算出整個會標的面積),二是給出用七巧板拼成的正方形的面,求出每一個圖形的面積。
在這四個有層次的活動中,學生把本學期所學的面積知識、分數知識主動地應用其中,而且培養了學生梳理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在解決較難問題時有了一定的策略,讓學生始終在活動中不斷的思考,而且使他們的思維層次不斷地在提升,實現了日常數學課與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有效結合。
三、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傳承數學文化的有效載體
在數學中有機地滲透數學文化也是數學教學的任務之一,而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就是傳承數學文化的有效載體。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內容比較廣泛,延伸的空間比較深,學生活動的范疇比大,涉及的數學思想、方法比較多,這些因素就為我們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滲透數學文化提供了絕好的契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可以讓學生了解古代數學名著、著名數學猜想、數學史料等。如,我在設計《七巧板》時,讓學生收集七巧板的來歷在課上做交流,了解宴幾圖與七巧板的關系;在設計《比賽場次》時,最後環節向大家介紹數學家華羅庚的名言:
把一個比較復的雜的問題「退」到最簡單、最原始的問題,把最簡單、最原始的問題想通了、想透的,再解決就容易了。
『捌』 請問哪位有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案例,借簽下啊,急
一個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一個或多處疑難問題,
同時也可能包含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小學數學教學案例應該描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情境中教師與學生典型的、生動的交往狀態與外在行為,刻畫他們豐富的、細膩的精神狀態和內心世界。
二、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特徵
1、素材真實性
案例所反映的應該是一個真實事件,即案例描述的是真人、真事、真情、真知,要能激發起大家的思考。
2、選材典型性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敘述的是一個數學教學的典型事例,這個事例要有一個從開始到結束的完整情節,並包括一些戲劇性的沖突,這些沖突主要集中在數學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數學思維上的沖突。
3、情節具體性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敘述要具體、特殊,要能夠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生動地描述出來。例如,反映某一個數學教師與學生圍繞一個特定的數學教學目標和特定的數學教學內容的雙邊活動,不應是對活動總體特徵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性的說明,而應是對雙邊活動的具體情節展示敘述,做到翔實、有趣。
4、時空廣延性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描述要把事例置於一個時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說明事情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等。案例的描述要放在一個現實的生活場景之中,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5、目標全面性
小學數學數學案例對行為等的敘述,要能反映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特性,涵蓋教學目標的全部,揭示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如數學認知的思維活動,對教學的態度、情感,學習數學的動機、需要等。
三、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功能
小學數學教師寫作案例具有以下功能:
1、記錄功能——案例寫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提供了一個記錄自己教學經歷的機會。案例寫作實際上是對教師職業一些困惑、喜悅、問題等等的記錄。如果我們說一個數學教師展示其自身生命價值的主要所在,是在課堂、在學校、在與學生的交往的話,那麼,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師生命之光的記載。在案例中,有教師的情感,同時也蘊涵著無限的生命力。案例能夠折射出教育歷程的演變,它一方面可以作為個人發展史的反映,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為社會背景下教育的變革歷程。
2、導向功能——案例寫作可以促使小學數學教師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點和難點。能夠成為案例的事實,往往是小學數學教師工作中魂牽夢繞的難題,或者是刻骨銘心的事件。如果你對案例寫作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一種工作方式,那麼隨著案例材料的增多,你就會逐漸發現你自身工作的難點在哪裡,今後努力的方向是什麼。
3、反思功能——案例寫作可以促進小學數學教師對自身行為的反思,提升教學工作的專業水平。如果把反思當成數學教學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是一時沖動或歲末特有的行為,就可以極大地促進小學數學教師的專業發展,促進其向專業化水平邁進。
4、傳播功能——案例為教師間分享經驗、加強溝通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教師工作主要體現為一種個體化勞動過程,平時相互之間的交流相對較少。案例寫作是以書面形式反映某位或某些教師的教育教學經歷。它可以使其他教師有效地了解同事的思想行為,使個人的經驗成為大家共享的財富。同時,通過個人分析、小組討論等,認識到自己所從事工作的復雜性,以及所面臨問題的多樣性和歧義性,並且可以把自己原有的緘默的知識提升出來,把自己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或不證自明的知識、價值、態度等,通過討論和批判性分析從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
四、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編制
1、編制原則
(1)客觀性原則。一個案例就是關於某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它不能用「搖椅上杜撰的事實」來代替,也不能用「從抽象的、概括化理論中演繹出的事實」來代替。堅持實事求是,盡量依據時間發展順序客觀記錄事例。杜絕摻假現象,不會「合理構想」。不搞「文字游戲」,不因文字篇章的需要而扭曲或改變事實。
(2)獨特性原則。在撰寫案例活動中,倡導教師開展創造性的工作,不人雲亦雲,不見風使舵,要有個性的觀察、個性的實踐、個性的反思、個性的表述。
(3)價值性原則。撰寫案例的目的在於推動教學的改革。因此,所選事例的先進性與實用性價值程度,與案例本身的實際意義成正比。所以,要站在時代的高度面向教學實際需要選擇事例。
2、編制格式
分析有關案例不難發現案例的一般格式與寫法。目前專家撰寫的案例主要格式是「案例+分析」,其變式主要有「提示——案例——分析」與「提示——案例——訪談錄——分析」。「提示」,主要簡介「案例」與「分析」中將要涉及的基本教育理論,可以促進理論知識與教學實例的融合。「訪談錄」以對話的形式記錄對有關教師進行的訪談,以外化教師的緘默知識,便於他人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案例產生的背景、過程和做法。教師撰寫的案例主要格式是「片斷+反思」,其變式主要有「背景——片斷——反思」與「片斷——評析——反思」。
可見,案例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即「案例+反思」。案例是為了一個主題而截取的教學行為片斷,這些片斷蘊涵了一定的教育理論。它源於實踐,但高於實踐。案例以真實的教師和事件為基礎,但又不是簡單而機械的課堂實錄,它是教師對自身典型教學事件的描述,它可以描述一節課或一個片斷,也可以圍繞一個主題,把幾節課的相關片斷疊加。從案例內容的表述形式看,主要有「敘事式」和「對話式」;從案例內容的編排方式看主要有「單一式」、「對照式」和「遞進式」。反思一方面是基於案例,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實例印證理論;另一方面要高於案例,要從案例的分析中生發出新的問題,提出新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