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語文課程標准》小學階段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應該是多少萬字以上
《語文課程標准》小學階段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應該是145萬字以上。
詳析:《語文課程標准》對小學階段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是這樣要求的:
第一學段(1—2年級):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第二學段(3—4年級):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第三學段(5—6年級):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1)小學語文優秀詩文擴展閱讀:
語文學習的階段目標
第三學段(5~6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2.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美。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
3.能藉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
4.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
5.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6.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
7.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10.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11.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54萬字。
㈡ 語文中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
1、增加真實性
例如:「車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白楊》首段便交代了地點:使人初步感受到大戈壁的荒涼與貧瘠,為下文爸爸的沉思做了鋪墊。
另外如莫言老師的《蛙》中的人物生活環境描寫的細,因為莫言老師的《蛙》本身就屬於現實小說,使人擁有了帶入感,這個場景是通過固定畫面構成的。《紅高粱》中環境也是描寫的非常之細。
2、渲染氣氛
例如「天灰濛蒙的,又陰又冷,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中的環境描寫,渲染了悲哀的氣氛,襯托出人們悼念周總理的極其沉痛的心情。另外如《故鄉》中對故鄉景象的描寫,渲染了一種悲涼的氣氛。
3、烘托心情
例如《心願》一文,在點明「我」在一個假日去巴黎的一座街道公園看書之後,交代了「我」周圍的環境以及「我」由花叢聯想到北京一事,表達了作者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
4、反映性格
例如《一夜的工作》一文寫周總理工作的環境:「這是高大的宮殿式的房子,室內陳設極其簡單……」可以看出,總理生活多麼簡朴。
又如《窮人》一文中寫道「屋外寒風呼嘯,洶涌澎湃的海浪……這間漁家的小屋卻溫暖而舒適。」由此可知,桑娜是個十分勤勞的人。另外如《驛路梨花》中對小茅屋的詳細描寫,則寫出了人們的熱心與善良。
5、深化主題
分析小說的主題,離不開對人物和情節的細致分析,也離不開對環境的認真考察。如老舍的《駱駝祥子》中,為了刻畫人力車夫祥子的辛苦,揭示舊社會勞動人民的悲慘,作者極力刻畫了日烈雨暴的情景。
當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祥子還不得不拉車掙錢;當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程度,祥子還不得不在雨中掙錢。通過這樣的環境描寫,展現了祥子吃苦耐勞、勤勞的本性,從而揭示了舊社會勞動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悲慘的主題。
㈢ 怎樣才能學好語文
我認為語文的特點主要有三:一是開放性。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生活的任何內容都離不開語文,只要有意識地學習,在生活的任何場合都可以學到語文。因而語文具有最便於自學的突出特點。二是情感性。「文章不是無情物。」不僅文章,就連我們民族的文字也個個充滿著感情色彩。教師帶著感情教,才有可能教好;學生帶著感情學,才有可能學好。離開了感情因素去單純地學知識,是導致學生對語文厭學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靈活性。語文學科的知識體系不像其他學科那樣呈現線形或鏈條形排列,而是螺旋式上升。因而語文學習的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不是很嚴格的,是相對而言的。根據上述特點,學語文不能搞自我封閉,不能機械死板地學。要把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把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溝通起來,把學習內容與生活感受融匯起來。自己帶著感情領悟了的東西、與自己的生活感受交融了東西,才真正是自己的東西。我們不是都有這樣的體會嗎?
學語文還必須多讀多背多寫,自己不讀不背不寫,光聽老師講得天花亂墜,是學不好語文的。認真聽講是重要的,但自己動口動手動腦更重要。要培養自己對知識和書籍的渴望。學會對課文進行速讀、細讀、研讀,精彩的篇章一定要能夠背誦;課外要廣泛瀏覽各種書籍和報紙雜志,並學會從電視、廣播、網路上獲取信息。要學會有條有理地做筆記,堅持不懈地記日記,有感而發地寫文章,生活活潑地開展各種活動,還要關注社會生活。
希望大家能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從現在開始,長期堅持,以日積月累之功,收水到渠成之效。
㈣ 小學語文教師的知識素養
小學語文教師知識素養試題
一、閱讀教學應培養學生哪些能力?
閱讀教學重點應培養學生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欣賞能力和評價能力
二、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什麼?
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有: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三、有觀點認為,《語文課程標准》淡化了語文知識的教學,這意味著語文知識教學不重要,語文知識教學是可有可無的。你怎麼認為?
答:(1)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
(2)新課程的價值追求是使每一位學生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只有「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
(3)「知識和能力」目標在「三維目標」中起著奠基作用,是學生綜合素養提高的基礎,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新課程並沒有否定它的重要性。(4)新課程的教學應在重視學生「知識和能力」目標達成,同時重視其他兩個緯度目標的達成。
四、試論發展性評價的基本特徵。
新課程改革倡導建立發展性評價體系。發展性評價的基本特徵體現為「多元性、主體性、過程性、激勵性」幾個方面。
多元性,體現在全面評價。根據人類智能多元構成的特點和社會對人才多元發展的需求,多元評價主張「多一把評價尺子,多一批優秀人才」。採用多元的評價標准、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或渠道,注重發現並發展個體多方面的潛能。
主體性,重在全員參與。突出被評價者的主體地位,允許被評價者以主體的身份參與評價,更多地體現對評價對象的關注與關懷。
過程性,即全程評價。評價時時刻刻發生在教學活動中,強調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更為注重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實現評價重心的轉移。
激勵性,強調全人意識。評價對象是一個完整的、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而不是被物化的工具。評價應以保護人的尊嚴為起點,以促進人的發展為目的,使每一個體的生命得到最大限度的張揚
五、語文課程的三維目標、四大理念、五大領域分別指什麼?
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四大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五大領域: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六、新課程中,小學生的語文基本素養包括什麼?
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包括: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的語言積累,語感能力和思維能力,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以及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
七、小學階段「背誦優秀詩文」和「課外閱讀總量」在各學段的要求分別是多少?
答:第一學段: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第二學段:A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B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 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第三學段:A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B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八、在教學中如何落實「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這一基本理念?
答: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㈤ 作家李漢榮的資料
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政協委員,著名詩人、散文家,李漢榮散文佳作入選全國中學語文課本。多年來寫作詩歌約3000首,散文隨筆1000多篇,中短篇小說30餘篇,在《人民文學》、《人民日報》、《詩刊》、《小說月報》、《青春》、《散文》、《散文百家》、《星星》等,及台灣的《創世紀》、《葡萄園》、《詩世界》、《聯合報》副刊等海內外100多家報刊發表詩歌、散文、隨筆、雜文、小說約2000多篇(首)。先後獲市、省、全國各類獎項30餘次。詩歌被《詩選刊》多次轉載,收入中國作協編選的年度選本《中國最佳詩歌選》等選本,並入選北京大學編輯出版的《百年中國文學經典》、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百年中國詩選》、中國兒童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名篇佳作選》及台灣爾雅出版社出版的百年選本《新詩三百首》等權威選本;短篇小說曾被天津《小說月報》、河南的《小小說選刊》和長春《短篇小說選刊》轉載;散文曾被《新華文摘》、《散文選刊》、《資料卡片》、《中學生課處閱讀》、《中學生寫作》、《中學語言教學輔導》等刊物轉載數十篇,並連續入選中國作協創研部編選,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1997年中國散文精選》,《1998年中國散文精選》以及《散文選刊》編選、灕江出版社出版的《1999年中國最佳散文選》、《2000年中國最佳散文選》、《2001年精短散文100篇》等全國性年度選本。
先後出版詩集《駛向星空》(陝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獲陝西省作協第八屆505文學獎最佳作品獎)、三卷本文集《李漢榮詩文選》(由北京華藝出版社出版,文集包括詩歌卷《母親》、《想像李白》,散文卷《與天地精神往來》)。文集出版後,引起廣泛的好評和反響,《人民日報》、《文藝報》、《天津日報》、天津《散文》月刊、《綠風》詩刊、《陝西日報》、《西安日報》、北京《中國經濟時報》、《民聲報》等報刊刊載了有關該文集的評論文章。英特網「搜狐」、「新浪」、「中華文藝」、 「作家在線」等眾多大型文藝網站均選載作品和相關評論。
發表於1995年第6期《散文》月刊上的散文《山中訪友》、入選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01年審定通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初中語文課本(初一,上冊),發表於2002年第1期《散文》月刊上的散文《黑夜裡的文字》入選人民教育出版社、商務印務館聯合編輯出版的《中學生課外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