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和困擾有哪些
一、關於「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困惑
現在的學生學習主動性差,讓老師牽著鼻子走,學生累,老師更累。老師想方設法的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上創設情景似乎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可是久而久之,學生的興趣就沒有剛開始那麼濃了,有時候就是流於形式了。如何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參加學習,真正提高學習效果,感受數學的美?
二 作文教學的困惑。
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最難以操作的一項教學工作。就目前來說,我們在作文教學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作文指導,包括訓練體系的確定和作前的指導,現在多數作文訓練非常盲目,沒有找到一個合適有效的作文訓練體系,每次上作文課之前,急急忙忙隨便想個題目就讓學生寫,甚至有些作文題目離學生的生活距離很遙遠,這樣造成的結果可想二知,學生抓耳撓腮,老師看著學生習作愁眉哭臉;其次,每次寫作之前需不需要指導,如何指導才有好的效果,也是另很多語文同仁傷透腦筋的問題。二是作文批改,因為每寫一次作文,每個老師要批改60篇左右的學生作文,耗時耗力,發到學生手中,學生看後,一笑了之,甚至有的學生連看都不看就塞到抽洞里去了,老師的心血沒有換來絲毫的效果。三是作文講評,到底怎樣的作文講評模式才能使學生有真正的收獲,起到較好的效果。由此,就出現了我們語文教學的困惑之三:作文教學到底如何指導、批改以及講評?
三、課內閱讀教學的困惑
我認為語文教學應該把學生的能力培養和語文素養的提高放在第一位。能力培養主要包括閱讀欣賞和寫作兩大能力;而語文素養,我的理解就是學生文字素材在大腦中的積淀,以及據此而表現出的語言表達水平及層次。當然,也不可否認,由於近幾年社會、學校對老師的評價主要體現在教學成績上,所以絕大多數的我校語文老師的教學出發點就是如何提高學生的成績,這一出發點一點錯誤也沒有,但是我認為,我們不能因為這一目的而忽略了語文本身作為文學的魅力,我們應該找到這兩點的最佳結合點。據我了解,現在有些老師,包括我在以前也是這樣做的,即為了應付考試,惟恐哪篇課文漏掉知識點,所以把每篇課文分解成許許多多的知識點,逐一講解,讓學生一字不差的記下,這樣就使的語文課成了學生的負擔,時間一長,不但學生不喜歡聽,就是老師也越上越沒意思。所以就產生了我們語文教學的困惑之一:語文教學的出發點是把學生的能力培養和語文素養的提高放在第一位,還是把應試教育放在第一位。
四、關於「應用多媒體」的困惑
現在的課堂教學,似乎沒有現代化手段就是一節不成功的課。所有的優質課比賽中,沒有不使用多媒體課件的。大多數老師都會認為課件用的越花哨,課就是成功的。
在這里,我很困惑:課堂教學中老師能代替的、生活中有實例的,有時候只需要一塊小黑板就可以達到目的,需要用多媒體嗎?是否應該把「應用多媒體」作為評價一節課好壞的一項標准?在課堂教學中怎樣對待多媒體?多媒體在哪些情況下適合為教學服務呢?
以上是我利用一天的時間發自內心地總結了從事初中語文教學以來的幾點困惑,當然,困惑不止這些,由於認識非常膚淺,談的也很不充分,很不深入,懇切希望我們學校的全體語文同仁提出寶貴的意見,在此深表感謝。
⑵ 小學語文的教學應該注意一些什麼問題
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又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想像和創新思維的學科。對「細節」的發現,常常成為我們語文教學中巧妙的切入點;對「細節」的把握,又常常成為教學中生成性資源。的確,「一滴水可映出太陽光輝」,關注課堂上孩子的每一個行為細節,推敲教學中教師的每一個指導細節,欣賞細節、把玩細節,才能使課堂魅力無窮。
教學細節是可以「打造」的。有些細節表面上看是信手拈來,即興所得,而實質上是匠心獨運,蓄意安排。在它的背後是一種理念,是一種思想的體現。雖然我們無法預料課堂會生成些什麼,但至少我們可以預設一些細節,預設一些精彩。
我認為教學設計的細節,首先緣於對教材、對學生和對環境的深刻理解與把握,緣於對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效組合與利用。它不是膚淺的表面「作秀」;它不是為刻意追求「亮點」而設的「應景之作」;它也不是不可或不必為之的故弄玄虛。那是對文本深刻理解和把握後的自然而巧妙的情境創設。
隨著新課改的推行,我們老師要轉變在課堂中的角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老師也要積極引導,創造一種使學生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
老師也要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講課之前,老師巧妙地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課文,同時把自己不認識的字詞、語句以及不懂的做好筆記,這樣學生才能真正融入學習中。當然要讓學生真正的讀進去,我們老師還有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在課堂教學中構建民主、平等的管理機制,把孩子的心靈中「灌輸式」的教學中解放出來,學生大膽提問,積極思考,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語文課。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主體,小學閱讀教學重點是培養感受、理解、積累和初步運用的能力。各年段要有所側重:低年級,培養閱讀興趣;在閱讀中識字學詞;通過朗讀和藉助圖畫閱讀,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積累詞語。中年級,加強朗讀;練習默讀;學慣用多種方法理解詞、句、段;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學習略讀,粗知大意;體會詞句表達效果,初步了解一些表達方法;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高年級,進一步提高閱讀的速度和質量,能體會詞句含義、感情色彩和表達效果;揣摩文章的敘述順序,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學習詩歌、敘事性、說明性等不同文體文章的閱讀;學習瀏覽,根據需要搜集和處理信息。我們教師就是要帶著學生去閱讀,開始是泛讀,了解文章的大意,而後才是精讀,在讀的過程中解決學生的疑問,讓他們真正體會到語言的優美以及如何用最恰當的語句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
創新是時代的主題,老師要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並充分理解學生的創新,不以一個成人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新見,把具有創新天賦人的人扼殺於搖籃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也要從我們的課堂教育著手,老師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質疑,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為祖國培養一批富有創新意識的人才。與此同時,老師在備課時也不要急於參照教參,缺少獨立思考,讀文本,要讀進去,要進入情境,忘掉自己,沉浸在文本的意境中,作者表達的情感中,與作者共同經歷、共同欣賞、共同陶醉,同喜同怒同哀同樂,忘乎所以。這樣我們在教學中才會有新的感悟,避免了講課內容千篇一律的現象,也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做好了模範帶頭作用。
小學的語言教學至關重要,老師在授課的時候,也要注意自己的漢語發音一定要標准,為孩子營造一個發音標準的良好環境,小學是學生學好漢語最重要的階段,我們要鼓勵學生多看新聞、動畫片以及少兒節目,讓他們學習電視節目中標準的漢語發音。另外,我們可以多組織一些詩歌誦讀比賽,讓孩子在活動中愛上語文。老師的板書也要採用楷書且要整潔,為學生練好字做個帶頭人。老師也要將學生的表現給個評價語,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面對學生的熱情,不能及時地進行恰當的評價,而導致學生情緒低落,以至於不想再發言。
最後,我們要充分信任自己的學生,和他們建立良好師生關系,是師生,也是長輩和後輩,更是朋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前提條件。良好的師生關系式教育教學活動取得成效的必要保證。從教學任務上來說是責任與義務的關系,從人際關繫上來說是平等的關系。
⑶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認真回顧《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五個問題》這門課,請結合教學實際
說一說: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至少提出三個。
一、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應把握分寸。
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
習的特點,
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
愛護學生的好奇
心、
求知慾,
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倡導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學習方式。
由於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強調關注學生不同的
學習需求,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因此,在教學中就出現了教師只注
重讓學生自主發揮,而教
師
沒有給予評價,也不及時批評指正,其
目的可能是為了尊重學生這一主體,
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方式,
調動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而,自主學習,不是一種「自由式放羊」,這
樣的尊重是否讓學生迷失方向,
失去自我。
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
也呈不平衡狀態,教學中要充分考慮這一情況,要因人而異,因材施
教,同時教師要及時的指導、糾正,這樣才能讓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
發展,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誤認為「熱鬧」的課堂就是成功的課堂
如果課堂上只是表面熱鬧,
學生對知識並未掌握,
思維並未得到
鍛煉,能力尚未得到開發,這絕對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活」。
只顧
課堂中表面形式的熱鬧,
整堂課下來,
學生忙這忙那,
「自主」
至極。
但學生真正能學到多少有用的知識呢?
就小學語文而言,
教師的精心組織和合理引導,
全體學生的思維
卻總是處於活躍狀態,
並且這種思維在適時的交流碰撞中常常能走向
深入,
這樣的課堂才是有效的課堂。
有些文章,
語言優美,
內涵深刻,
富有哲理。這時不必將問題加給學生,而是讓其靜靜地反復品讀、美
讀,做「無問題之讀」,在靜讀中置身其境。學生會逐步領悟其中的
思想和意境,對文中妙理一旦悟透,便恰如醍醐灌頂,妙不可言。
三、止「只重視結果的得出而忽視過程」的傾向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
往往會出現
「只重視結果的得出而忽視過程」
的傾向。
教師片面的追求學生是否學到了知識或考試的成績,
而不深
入了解過程,
我認為過程的體現應主要看兩個方面,
一是看老師教的
過程,即教師是如何啟發、引導的,二是看學生學的過程,即學生是
如何獲取知識的。
就拿語文朗讀指導來說,
朗讀一般也講求兩個方面,
一是數量,二是質量。朗讀的遍數多了,也可以算作是有了朗讀的過
程,但更應體現出質的訓練過程。在一次次的反復朗讀中,後一次要
能比前一次有所進步,有所提高,要能體現出誦讀訓練的層次性來。
要能讓學生在多次的反復不斷
的
訓練中,
逐步地去體味語言,
體會
情感,提高朗讀的能力,最終達到自
我
感悟的程度。過程的反饋可
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
及時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了解
學生是怎樣獲取知識的,
了解學生的思維狀況,
便於更及時地調控教
學進程,其意義就在於能將問題及時解決在課堂之中。但很多時候,
這種信息交流僅僅局限在題目的正確與否上面,
而很少能夠感受到學
生的思維和想法,而這才正是學情反饋的目的所在。
以上只是我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的薄見,
願各位同仁共
勉。
社會在期待,
每一位語文教育工作者要自覺增強教育創新的緊迫
感與主動性,領悟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讓每個孩子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
⑷ 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提問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而能很好地體現這個「基本特點」的語文課並不多見。按理說,語文作為母語教育的載體,應該是學生最感興趣,學得最得心應手的學科,學習的效果也應該是令人滿意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所以,專家們在尋找理想的語文課堂教學,有人指出:理想的語文課堂應顯現著生命的靈動。我覺得要達到這樣的境界,關鍵的是要「把語文課上到孩子的心裡去」,因為只有語文課觸動著學生的心靈,學生才會全身心地沉浸於學習語文的氛圍之中,這樣的課堂才會將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的統一起來。而當前,語文課離這樣的境界似乎還很遙遠。下面先列舉一些語文課堂教學需要亟待解決的現象,並由此談談相應的對策。現象之一:無序剖析,思維零碎散亂。新課程標准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不少教師對其精神實質並不瞭然於心,以致在實踐中走上了的歧路。在課堂教學中,這樣的流行語常常掛在語文教師的嘴上:在初讀課文時,「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在所謂的研讀課文時,「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在解決問題時,「請同學們四人一組展開討論。」……這些流行語之後,課堂常常舉手如林,但學生往往是只顧自己讀,只顧把自己想說的意思說完,至於別人讀的哪一句,至於別人對同一個問題是怎樣理解的,都成了因「事不關己」而「高高掛起」。再加上,學生對課文內容還沒有整體感知,就匆匆進入領悟文章語句的內在含蘊,學生的理解也就註定不可能完全到位。另一方面,學生各自為陣,你讀喜歡的這一句,他讀喜歡的那一句,你談對這一句的理解,他談對那一句的理解,把文章支解得七零八落,學生的思維處於一種無序狀態,這嚴重地破壞了課文的整體美,長期以往,不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層次性、嚴密性。現象之二:浮於表面,認識淺嘗輒止。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提問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⑸ 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教師像『實話實說』的主持人了」,「 學生學得主動了,變得大膽了」,「 學生的學習方式開始轉變了」,「 學生『動』起來了,語文課堂活起來了」 ……新課程語文課堂教學好評如潮,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課改實施以來,語文課堂教學的確存在一些值得我們注意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堂成了舞台而不是平台
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正在改變過去那種封閉、死板的狀況,日益走向開放,日益充滿活力。但也應當看到,許多語文課堂不再是書聲朗朗,課後學生對生字詞依然陌生,課文主題一知半解。課堂上,說學逗唱、琴棋書畫群英薈萃,就像是文藝匯演的舞台,並不再是師生學習交流的平台。
1、雙基倍受冷落。在新課程教學中,因為課標提出了對人文精神的培養,教材在課前的「預習提示」和課後的「研討與練習」均將知識性內容作了弱化處理,有些教師便在教學中便不大重視文本的解讀和基本知識的理解、掌握,不注重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對課文內容匆匆帶過,字詞難點都沒理解清楚,就跨過課文做了許多遷移和發揮,做些思想教育與精神培養的工作,好像教學中涉及「雙基」就不是在搞新課程,僅把目光聚焦於「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光環上,將「知識與能力」束之高閣。
2、課堂無限開放。一些教師沒有真正領會《語文課程標准》提出的「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一理念,片面追求跨學科的學習,片面追求愉快教學,片面追求活躍的教學氣氛,從而導致初中語文教學中出現了非語文活動過多的現象。例如,有的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熱衷於游戲、表演,有的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熱衷於實驗、操作,有的教師熱衷於讓學生疊紙、繪畫、唱歌,等等。這些活動使小學語文教學表面上看起來熱熱鬧鬧,但由於有很多活動游離於理解和運用語文之外,加之耗時多,實際上使小學語文教學陷入了一種新的少、慢、差、費的境地,語文學科基本特點喪失,語文課程根本目標迷失,語文課成了大雜燴。
(二)教師成了主席而不是首席
根據新課程理念理解,教師應該是教學中的首席,但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由於部分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理解的偏差,踐行的機械,導致了一些課堂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看似平等,實質上卻流淌著不和諧的音符。教師儼然以主席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1、啟發無處不在。由於課堂中問題設計太多太碎,一個套一個,學生馬不停蹄跟隨;表面看,教師尊重學生,學生圍繞著教師的問題在不停地思考,但這種缺乏系統性和彈性的發問,極易將學生引向單向思維的死胡同,長期以往,學生學會的是迎合教師的意圖,而缺失自我富有個性的解讀。
2、學生不由自主。如今的課堂流行一些這樣的語言:「你喜歡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你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你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由於不得精髓,不分場合機械追「新」,加之引導功力不夠,不和諧的現象接踵而至:不少學生讀最簡單的一段,唱讀、亂讀,胡亂交流……此時,教師要不要收回成命,實施干預?退一步,學生奉命而動,但因能力所困,選擇沒有深度,游離於文本重點之外,又該怎麼辦?課堂上看到的更多的是——真主意,假商量!表面「自主」之後依然是「專制」,是「注入式」!
(三)學生成了上帝而不是主體
教師是「主席」是課堂的一個極端,而「學生是上帝」使得課堂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一堂課,教師按照自己的設計,讓學生做上帝,就若干問題去讀讀念念,說說講講,紛紛攘攘,暢所欲言;而教師則只作為點名者、贊賞者,於是,在「把學生失去的課堂交還給學生」的絕妙好辭中,把課堂於「一言堂」一下子變為「大放羊」。主要表現在:
1、個性至上。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小學生的生活閱歷比不上教師廣大,生活體驗比不上教師豐富,人生感悟比不上教師深刻……文本解讀的多元化,對學生來說是「言者無罪」。但不少教師曲解了「個性化」和「獨特感受」,對學生非理性的解讀,不置可否,不及時糾偏,更有甚者視之為創新!對脫離文本主旨,對游離文本語境天馬行空式的「獨特體驗」置之不理。
2、賞識「泛濫」。隨著新課程理念的學習和滲透,為了保護學生自尊心,喚發他們的心理自信,賞識評價在課堂上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認同。然而在「賞識」評價的幌子下,奉命式表揚不絕於耳,絕對化高帽隨便派發,賞識評價一統天下。教師否定了學生間的差異,漠視了學生表現的智慧成分,忽視了學生回答的個性化內涵,不同的答案貼上了相同的評價標簽。教師好像既怕得罪了這個神仙又怕得罪了那個菩薩,本應是引導者、組織者、首席的教師完全成了一位陪客。
(四)合作成了說法而不是做法
部分教師片面把「小組合作學習」視為 「金字招牌」,彷彿課堂上不用「小組合作學習」就不是新課堂了!不管什麼教學內容,不問哪個年級,都要安排小組合作討論。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和過程缺乏應有的整體把握。有的學生還沒有進入合作狀態,就被要求交流成果。其結果只能是學習合而不作,各自為戰,用個人意見替代小組觀念。有的沒有明確的分工,各自為政,不知道如何合作,只能隨性亂說一氣。有的小權威一言九鼎,學困生只能依賴盲從。還有的爭執吵鬧不休,溝通合作無從談起……
(五)課件成了主角而不是配角
課件可以生動、形象的描述各種教學問題,增加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但它畢竟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近年來,它卻因為部分教師的不當適用由配角的身份搖身變成了課堂中的主角,主要表現為:信息超量,學生只能在五彩繽紛的信息包圍之中「如痴如醉」;整個課件都是已有的問題和「標准答案」,學生只能在課件的框架內戴著鐐銬跳舞;大量的動畫和音響,學生「樂不思課」,沖淡了對學習重點、難點的關注。
(六)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全面發展
學生的全面發展固然要以知識的掌握為基礎,但知識的掌握並不能代替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關注。一些教師在學生掌握知識方面雖然取得了偶然的成功,而在學生的全面發展上取得的成效是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現在的課堂教學忽視了語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兩重性,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教學中重工具而輕人文。如:著重講字的筆畫、結構和詞義,段意等,而忽視其運用。考試中出現了字的筆順,而且要學生不能寫錯順序,而且常考的字中有些筆順本身也有爭議。這主要表現在對分數的追求上,只要學生能取得高分,不管這種教法是否符合教學規律,是否符合學生身心發展,都是好教法,都是值得推廣的。比如單調刻板的條文背誦這一方法得到了多少人的推崇,有多少學生正在重點背誦「標准答案」,原因就是考試考條文,學生背是背會了,但卻不能真正掌握它,一考完,就差不多都「還給老師了」。
(七)教學方法落後僵化
一是教案為主宰教學:課堂教學是按計劃進行的,每節課無一例外地必須按照教案完成規定的教學進度(課時任務),本無可厚非,但如果決不能越教案一步,不管學生是否知道了、掌握了、提高了,趕著學生往指定的步驟走,把教案完成了,教學目的也就算達到,那就大錯特錯了。這一點在青年教師中表現得比較突出奇制勝。這實際上是一種封閉性的教學,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缺乏生氣和樂趣。
二是以統一為標準的一致性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習慣於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學生,強調以中間狀態的學生作為授課的標准,這就導致超過一般水平的學生感到太簡單,缺乏挑戰性而出現心理抑制,分散注意力;而發展狀況低於一般水平的學生,因跟不上節奏而十分吃力,產生失敗和無助感。這種狀況的存在,難以實現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的目標。而在現在有不少課堂教學出現這樣的現象:教師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主體作用發揮得好的學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較快,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他們往往能提出一些比較新鮮的見解和主張,教師卻誤以為自己引導得法,就跟著這些「主體作用」發揮得好的學生「走」,而中等生和相對比較差的學生則喪失了「發揮」的機會。這種現象在公開課中比較常見,違背了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從而限制了大多數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就要在課堂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
(一)讓平等交往成為師生關系的主線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場所,教學任務主要在課堂完成。在這個師生交往的平台上,學生不僅僅需要教師的微笑和賞識,需要教師有的放矢的評價,更需要教師營造一個相對平等的競爭氛圍,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精神層面深層次的平等。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處理好以下關系:
1、處理好學生自主與教師主導的關系。我們反對過去教師在教學中帶強迫性地要求學生接受結論的做法,也反對現在過分地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而弱化教師主導性的現象。教學中,教師是組織者和引導者,如果說教師在教學中按照設計的問題和步驟讓學生去完成,是履行了組織者角色的職責的話,那麼,教師在教學中憑借自己深厚的語文素養,對文本的獨特體驗、感悟、把握和可能高於學生的深刻見解而對學生正確導向,開啟思維,適時示範,精要點評,高效對話,就是履行了引導者角色的職責。試想,如果把課堂交給學生,課堂就任由學生決定一切,一盤散沙、放任自流也不用教師組織和引導的話,那還要教師干什麼?學校也許都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2、處理好張揚個性與價值引導的關系。追求「個性化」閱讀,讓學生有「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是對的。問題是語文教師要有靈心慧眼在獨特體驗和價值取向之間找到支點!必須清楚,新課標中要求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是建立在「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基礎上的。否則,我們的教育將在失重與倒錯中製造隱患。語文教育的根砥就在於提契生命的韻味,陶熔人文情懷,蘊涵精神意韻……文與心一體,書與人俱化。
3、處理好賞識評價與是非分辨的關系。賞識評價的方向是對的,但教育不能沒有批評和懲罰。在課堂中我們要根據思維的層次,分層賞識,同時也要正視問題,藝術地實事求是地指出不足。給學生明確的「是非准則」,讓他們的思維都集中到課堂教學中來。因而,在課堂上科學的做法是,弄清學生的思維軌跡,當學生的觀點正確獨到時,就理直氣壯地給予表揚、肯定,放大「亮點」;當學生的見解不夠完整時,就應該不厭其煩地進行點擊,培植「生成點」;當學生的認識出現偏頗時,就該直言不諱地加以引導,糾正「錯誤點」,從而讓學生在平等課堂上有個性地發展。
(二)讓自主合作成為學習方式的主流
目前我們所遇到的問題並不是教師沒有給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與時間,而是教師在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時缺乏相應的方法指導,使得合作學習流於形式。因此,教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成為當務之急。教師要倡導的是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學生互相啟發、共同探究,不僅有所發現、學有所得,而且可以培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只有在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才能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變得知識更加豐富,能力更加全面。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習活動。一是要組織好自學,核心是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二是要組織好合作學習,既做到在互動中把學習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強個別輔導;三是要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調控,以全面實現教學目標。總之,教師要通過有效的學習活動,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使學生不斷進行自我組織、自我建構,在這種組織、建構中,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讓文本解讀成為語文教學的主題
新課程標准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體驗品味。要做到這些,必須解決好以下問題:
1、解決好人文精神與落實雙基的問題。新課程語文教學注重人文性,但也不能忽視其工具性的一面,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而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從教學目的上看,如果一個學生連字音都要讀錯,又經常出現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再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我們不能以犧牲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為代價,來換取語文課堂的熱熱鬧鬧。要使學生在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形成語文基本能力的過程中,學會學習,並獲得這門學科的正確的價值觀。
2、解決好拓展創新與解讀課文的問題。課程標准要求強化學生閱讀,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如果學生對文本沒有充分研讀,那麼拓展和創新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要倡導學生與文本、學生與教師、學生與不同文化的對話。尤其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要重視朗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品味、揣摩語言,從而有所感悟,這是拓展和創新的基礎。要讓學生在充分研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和積累語言,逐步學會欣賞,防止把理解與欣賞變成支離破碎的作品分析和文學知識傳授,也要防止脫離文本的架空分析與拓展,提倡學生在讀書思考的基礎上,發表獨立見解,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思考,學會讀書。
3、解決好媒體運用與以課為本的問題。課件是課堂「要」件。但這個「要」並不是指的主要、必要,而是重要。我們不能否認課件在課堂的某些環節與知識點上的重要作用,但並不是所有的課堂都需要它,課堂的所有環節都離不開它。我們始終要明白課件是為教學服務的這一點,如果它起不到服務的作用,就是畫蛇添足,就是喧賓奪主,我們的運用就是失敗的。因此,課件製作者製作前要樹立現代化的教育思想,以課為本;製作時,要著眼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超越傳統媒體的局限,變抽象為形象,化繁為簡,更好地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而不是將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圖片、活潑生動的動畫上。這樣製作後才沒有或少有遺憾,課件才能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繁華過盡見真淳。
⑹ 小學語文的教學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小學的中段時期,學生在這個時候的學習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小學三年級語文老師應該正視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來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一、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1.忽略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在語文學習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認字、寫字,還要對學生開展閱讀教學,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識字數量,並且提高學生對文章的認識,為之後的寫作學習奠定基礎
⑺ 小學語文怎麼學
作者:魚媽
最近群里,家長們就小學語文怎麼學展開了激烈討論。很多家長發現,雖然知道語文必須積累,要花時間,但是到了實際操作過程中,會有很多問題。網上資料一大對,具體怎麼用,完全無從下手。孩子的具體問題出在哪裡,沒有概念。想著外面補課,怎麼補,也不清楚。魚媽這里就一些突出的問題和大家的想法意見整理如下,給大家一個概念和思路。
問題列表
1為什麼要花精力學語文
2語文學習的重點是什麼
3語文時間的安排和配比
4校內應試和課外大語文
5大語文的拓展問題
6教輔和培訓班的選擇
1為什麼要花精力學語文
1語文學習是大趨勢。不管是國家大力提倡語文教學,還是最近JW對奧數杯賽,英語考證的打擊,再加上去年的語文教材改革;這無一不說明:語文在小升初階段顯示出尤其重要的地位。
2同時,杯賽取消後,初中學校會越來越注重學生的校內成績。語文成績的好壞,在電子學籍卡上會有直觀的體現,將有可能直接影響到小升初擇校。奧數一統天下的時代或將過去,3科均衡可能成為公認的擇校主旋律。
2語文學習的重點是什麼
小升初應試階段的語文學習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
字詞理解+ 閱讀理解+
古詩文+ 套路作文+ 常識
家長有空可以把孩子的校內卷子拿出來,錯題整理一下,看看問題集中在那些方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然後有針對性的做一下輔導。
字詞理解
包括正反義詞,字詞替換,成語
易錯詞,多音字
這方面內容家長可以把功夫花在平時。基於校內課本,在預習和復習的過程中,給孩子適當拓展。比如生字是否多音字,同音字有哪些,換個部首又會有哪些新的字詞。組詞造句一下,確認孩子對詞語的正確理解。相關的成語拓展一下,意思解釋一下,或者背後的寓言故事講一下。還
有比較高級的做法是,拓展完以後,把相關的詞語換一個近義詞,再來體會一下,其中的異同在哪裡。
閱讀理解
這方面,魚媽之前花了很多精力去做,然而成效一般。低年級的閱讀理解其實大部分都是非常簡單的套路。比如數句子,找關鍵詞,關鍵句這種反復做都沒有啥意義的題目。
高年級的閱讀理解中有一些中心句歸納,猜測作者意圖,文章續寫這類比較高端的理解方面的套路題。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買個1-2本課外輔導書(書名:閱讀分析作者:田榮俊)孩子做做,對對答案,體會體會也都基本可以達到提高的目的了。
古詩文
別告訴我,你家到了4年級,校內的85首必背系列還沒搞定。這種必須爛熟於胸的基礎款都沒搞定,魚媽勸你就別浪費力氣去搞其他東西了。校內古詩的學習也別光背誦,考試的時候給你個上句接下句是送分題,難度提高一點就給你來個理解題,比如用一句詩句來表達一下思鄉之情。或者問你下詩句的背景作者意圖,又或者和作者相關的一些文學常識。
所以校內古詩的重點
整首背默
作者相關文學常識
重點字,重點句的意思
整首詩的背景和寫作意圖
搞完了校內,補充一下小古文(書名:小古文100篇),裡面相關的古詩文都可以自己熟讀,甚至背默一下。或者可以給孩子補充一點你覺得比較優美的古詩詞,讓孩子增加一些對古詩文的審美能力。
高年級的孩子可以有選擇性的背一點:論語,老子,詩經。對初中學習有一定的幫助。
套路作文
其實套路作文的相關內容我在之前的公眾號文章中已經提供了。大家可以點擊進行查閱。作文就是那麼簡單- (滬港杯之後)
套路就那麼點,學會了套路框架就清楚寫作意圖了;然後就是填肉的問題。校內的課文,尤其是寫景的,寫人的,寫物的,寫事的都可以背一下,都是很好的套路模板。模板學會以後,仿寫能有效的幫助孩子提高寫作能力。
拿2年級課文舉例,有一篇怎麼扳手腕的文章,背誦以後,下次寫拔河,寫跑步接力賽,很多句子都能用的到。寫物的文章,換個主語換個形容詞就是另一樣東西。語句再重新組織一下,就是一篇文章。
同時我們還要注意督促孩子平時多練筆。每周一篇寫作很有必要,或者實在忙碌的時候,口頭作文做一下,也是很好的積累。
寫作時間長短關注一下!實際考試中,除了基礎字詞,古詩文,閱讀理解外,留給作文的時間很短,怎麼在最快的時間內寫出一篇文章也是家長必須關注的重點。
3時間的安排和配比
小學低年級的重點
字詞理解+ 閱讀理解+
簡單古詩詞+簡單套路作文
小學高年級的重點
閱讀理解+古詩文+套路作文
5年級匯總復習
低年級,孩子記性好,把字詞理解和相關內容搞透搞透搞透。能背的古詩詞和常識內容背熟。高年級把重點放在套路作文和古文拓展。
搞定校內以後,有時間多餘就多看看歷史方面的大語文書籍,也是一種知識面的拓展。相關的閱讀書目推薦:雙11童書瘋狂購- 小學階段拓展閱讀
4校內應試和課外大語文
今天有家長問,魚媽,你說我們3年級,語文如果出去補課的話,是應試閱讀理解套路作文為主還是去學個大語文。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看你家現在的問題是什麼?
校內的應試閱讀理解,套路作文搞定了嗎?
校內的基礎字詞,古詩文都背熟了嗎?
如果都沒有,花時間學大語文的意義在哪裡呢?
大語文是個很寬泛的概念,有很多歷史文學知識的典故,想要系統的學習要花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但是,我們的時間其實不多,很多孩子的校內語文問題還沒有解決,個人認為在大語文上花過多的精力是不明智的。
5大語文的拓展
現在外面很多機構都開展了各種大語文的課程。內容很吸引人。對於語文程度較好的學生,在大語文的學習過程中能大幅度的拓寬知識面,提高認知能力和同理心,可以為初中乃至高中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不過,對於大部分校內基礎還有問題的小朋友來說,或者時間比較緊張的孩子來說,去機構上大語文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有點浪費精力和時間。
那麼對於這部分孩子來說,家長可以選擇性的買一些歷史類的書籍,或者在喜馬拉雅APP中下載一些相關的故事給孩子聽聽。吃飯,培訓班的路上閉目養神,聽聽故事就能拓展知識面,是不是很不錯呢?
6教輔和培訓班的選擇
校內語文課時間雖然多,但是就現在學校教材來說,能給語文老師發揮的餘地其實很少。每學期40篇課文,平均每個月10篇,每周2.5篇。要預習復習,背默拓展字詞,重點段落背默。還有相應的練習卷和習題。能把這些內容搞定已經很不容易,再要求老師拓展課外閱讀,古詩文,甚至寫作,其實有點為難人。所以光靠校內,想要語文有大幅度的提高其實很難。需要家長自己在家幫孩子梳理拓展。
拿教輔和培訓班來比較,背後的實際問題在於:父母能不能輔導。自己能輔導的家長,買些教輔,花點心思在家教教,不比外面輔導班的效果差,尤其在字詞理解,古詩文這種死記硬背的內容上面。
閱讀理解靠悟,機構老師提點一下套路能少走彎路,作文是最有必要到機構去學套路的。選擇可以陪課的機構學習語文套路作文,能幫助家長找到套路作文的教學方法,在家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助教學。
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問題。碰到以後,適度選擇對自己有用的課程最為重要。家長花多少心思,在孩子的成績上就有多少的體現。希望以上的文章能給您一些在小學階段語文學習的啟發和幫助。
⑻ 當下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1、偏離了語文課的特點。
語文課的特點是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可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卻不能很好地把握住語文課的特點。比如,有的老師把《三顧茅廬》上成了歷史課;把《七顆鑽石》上成了思品課;把《人類的「老師」》上成了科學課,把《特殊的葬禮》上成了環保課等。他們忽視了語言文字基本功的訓練,不重視識字寫字教學,訓練不到位,學生識字量不夠,寫字不規范;不注重引導學生品詞析句,閱讀教學不滲透寫作因素,讀寫脫節;基本功訓練的形式機械單調,書面練習設計老套。其實,這些人是根本沒弄明白語文的本質,不知道語文課要完成的任務是什麼。
2、課文內容分析過於詳盡。
教師沒有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特點,引領學生感悟文本,而是把課文內容挖掘得特別深,分析得非常透,很精彩,很到位,唯恐學生不會。結果使本來是一篇篇文質兼美、生動形象、感染力很強的作品,被教者煩瑣的講解,肢解成了支離破碎的知識點,課文的整體美感,內在聯系全被破壞,文章的精髓與靈魂也無法真正領悟,更談不上情感的陶冶、語感的培養。到頭來,教師費盡不少,學生的語文素養卻沒什麼提高。
3、忽視了讀書和積累。
課堂上學生讀書的時間太少。由於授課時間緊,教師唯恐完不成教學任務,將大量時間花在教材的講讀上。閱讀課堂上都充斥著詞句訓練、篇章分析等教學,學生閱讀量和習作量太少,不利於學生發展;師生共同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多,但學生語文能力提高緩慢,讀寫教學嚴重脫節,學生表達能力低下,作文內容「假、大、空」。課堂教學老師包辦代替太多,學生自己讀書的時間少,自己琢磨的時間少,自己活動的時間少,學生沒有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不是用教材,而是教教材,把語文教學引入死胡同,只在課本的語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對優秀語言材料的記憶、背誦和對漢字的練習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影響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從而影響到學生的全面發展。
4、形式主義還普遍存在。
小學語文教學中形式主義的東西還普遍存在。名曰培養綜合性語文素養,實則三維目標都未落實,語文課沒有語文味;盲目拓展,舍本求末,課文內容未落實卻花大量時間泛泛地拓展學習;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花哨多樣,虛花不實,濫用多媒體牽制了教學。再者,滿堂講變成了滿堂問,閱讀教學游離於文本。學生讀書甚少,教師缺少讀的指導與訓練,看不出學生讀書的進步;問題式教學,用課前從文中抽出的三五個問題牽著學生逗來轉去;熱衷於打外圍戰,教學不深入字里行間,浮於表面,糾纏枝節。
5、合作交流表面化嚴重。
課堂上經常看到的場面:教師隨便提出一個問題,立即宣布小組討論,只注重合作學習形式,可是隨意性太強。只重視合作學習的結果,又對小組學習的過程缺乏指導,沒有注意學生小組合作意識的培養。只注重合作,卻沒有保證充足的合作時間,忽視了學生個體的需要和個性的培養。在學習交流過程中,學生們表面上獲得了自由,實際卻迷失了方向。由以前教師「牽」著學生走,變成了學生「牽」著教師走。這種「極端的自主」最終帶來的將是課堂上的「放任自流」和課後的「一無所獲」。
6、濫用先進教學手段
很多教師把現代化教學手段作為一種課堂「包裝」,凡是能使用多媒體的環節都努力使用,不能使用的也想方設法添加,認為用就比不用好,用多就比用少好,結果亂七八糟用了一大堆,講課老師手忙腳亂,聽課學生眼花繚亂,教學效果卻華而不實。有很多教師在備課時花費很多精力製作課件,而往往把學科的特點、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學生的認知規律等忽略了,結果偏離了教學目標,上成了「四不象」的課。有些老師為了給課堂加些點綴,結果學生們都把精力集中到課件上。不科學地運用教學手段往往會限制或誤導學生,不僅不利於學生的發展,還會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⑼ 如何去解決小學生語文方面存在的問題
小學語文的教學雖然面向的是小學生,但卻比教中學生、高中生語文要難得多,中學生、高中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形成了相對穩定的語文思維模式,而小學生剛剛開始啟蒙,對語文學習完全沒有概念。而現如今教師教學多沿用經驗,但是時代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也應當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演進,有些教學方式停留在經驗教學層面,因逐漸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而形成許多問題,這時候就需要正視語文教學中的問題,根據存在的問題尋找解決措施。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語文教學只局限於課本知識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自身沒有認識到其重要性和對小學生今後學習的影響。小學生所處的年齡段決定了他們無法分辨哪些該學、那些不該學,正是因為這樣,小學生所有的知識來源大多都是依靠教師傳授,而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所教授的內容以課本知識為准,沒有絲毫的知識性拓展,課堂教學單調而缺乏實質性的內涵。並且由於課本的編纂時間與教學時間有差距,實際情況不斷改變,教學內容已經成為定版,因而教學內容多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合。小學生所處的年代使他們無法理解距離他們年代較久遠的歷史背景,比如小學課本里那些描寫具有悲慘命運小孩子的文章,本意是要讓小學生對課本中的人物產生同情,進而珍惜現在的生活,但如果只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學,學生就無法理解課本,也就達不到想要的閱讀學習效果了。
(二)教師過於嚴格使小學語文學習成為了學生的負擔
自古以來就有「頭懸梁,錐刺股」等刻苦學習的故事名言,也有「耳提面命」「諄諄教誨」等關於教學方式的成語,這也就使教師們在思維中陷入一個僵局,認為學生如果不刻苦,教師如果不嚴格就無法達到想要的語文學習效果。教師們將嚴格教育奉為金科玉律,在小學生們開始學習語文的時候,嚴格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們嚴肅紀律,規范學習行為,但卻不能長久。也就是說,嚴格教育在學生的學習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卻極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語文的學習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小學生們學習語文本應當是從中享受語言、陶冶情操,但教師們的嚴格教育卻使語文學習這件美好的事情變成了小學生眼中的負擔。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小學生會逐漸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對於學生來說,很多對學科的感興趣程度都是在小學階段逐漸形成的,一旦小學生對某一門課程產生了抵觸心理,就很難在以後的學習中改變印象,可以說小學時期的語文教學直接影響著小學生以後的語文學習。
(三)教學方法過於單一,師生之間缺乏交流
小學生盡管已經步入學習階段,但他們本質上還是處於童年時期,如果想讓他們對一件事情保持著持續深入探索的狀態,就要讓他們對這件事情感興趣,很多教師在這一方面的不足就是採用單一的教學方法進行傳授,不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創新,將一種教學方法延續到最後一堂課,整個教學過程單調枯燥,小學生在學習中昏昏欲睡,學習成績難以得到提高。許多教師的教學觀念不正確,他們認為教師的教學活動僅僅限於課堂,認為在課堂上將知識講授給學生就可以了,忽視了學生本身對知識的接受程度,缺乏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完全不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不重視學生對教學效果的反饋,這樣就成了教師單方面教學。
二、解決措施
(一)聯系實際,高效教學
既然有的課本知識脫離實際,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對課本知識進行補充,聯系現實生活對課本知識作出符合小學生年齡段的講解。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對課本的語文知識進行拓展,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層面上幫助小學生提高課外知識的學習。在教學中,將課本知識立足於現實,輔之以實際的生活背景,以提高小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二)嚴格寬松相結合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嚴格式教學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寬松式教學使學生的學習氛圍較輕松,但會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形成懶散的狀態,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就要將嚴格教學和寬松教學相結合,使學生在學習時也能夠勞逸結合,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方式多樣化,加強師生交流
教師的教學方式過於單一會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不高,對此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方式,即學的內容是固定的,但不同的教學方式卻能將同樣的教學內容演繹出不一樣的感覺,教師將教學方式多樣化,使學生從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中領會不同層面的語文知識。教師要多和學生進行課後交流,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收集學生對教學方式所提出的建議,根據學生的建議調整教學方式。
小學語文的教學不應只停留在過去的經驗上,而是應該根據實際教學情況的改變不斷地對教學方式進行革新。小學語文教學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小學生,因而在教學中應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根據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吸收能力不斷調整教學方式,在探索中創新,找到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使小學生的語文學習事半功倍。
⑽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一、教學目標模糊、虛化,教學效率不高。
解決策略:
1、要把對《課標》的研讀作為校本教研教師業務學習長抓不懈的內容,並在教學實踐中落實,將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
2、綜觀課標學段目標,把握好學段教學重點,明確各學段的階段目標,才能把握好階段訓練重點,避免盲目教學。
3、統籌考慮教材編排體系,把握單元訓練重點。每一個單元都圍繞一個主題,要把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情感方法、習慣態度等融為一體,進行整合訓練,以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研讀課文,了解學生,把握每課教學目標。根據課文特點和學段目標要求准確確定教學目標。目標既定,課堂教學所有的學習活動都要為實現達成教學目標服務,教學的重點要深究精練濃墨重彩,與目標關系不大的則可捎帶而過輕描淡寫。
在教學中把握住了學段重點、單元重點及每課教學重點就能做到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思路清晰。對重點處不惜時間精力進行訓練,做到有的放矢,減少盲目性,教學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二、備課設計教學時,教師對文本細讀感悟不深入不透徹,對文本蘊涵的情感體會膚淺冷漠,不能准確提煉設計語文基礎知識、語文能力訓練的內容,導致教學質量的低下。往往既沒有學生情感熏陶感染升華的心靈感動也沒有扎實的語文知識能力的形成與提高。
解決策略:
1、教師備課要克服照搬照抄現成教案設計,過分依賴教師教學用書的弊端,要樹立「細讀文本才是最好的備課」的思想,通過細讀體味文本情感,通過細讀品味語言。
2、閱讀教學中精讀感悟是最重要的環節,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運用積累都在這一環節體現,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與訓練也是貫穿其中,而抓哪些詞句進行品析感悟,品析感悟出什麼只有細讀才能明確;「讀什麼、怎樣讀、讀到什麼程度」等等,教師在細讀文本中都要明確這些讀的目標和定位,教學就有了明確的方向。
3、在細讀文本中把握教學重點,設計有價值的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核心問題引領學生展開有效閱讀。
三、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真正體現,導致學生的個性、學習能力得不到發展。主要體現在學生的讀書時間不充分,學生參與學習方式單一,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不高、學生參與學習的面不夠寬等。
解決策略:
1、進一步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要致力於「學」服務於「學」。教學中要還文本於學生,還讀書權於學生,還讀書時間和空間於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享受讀書快樂。多讀是促進小學生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的整體形成和諧提升的最有效途徑和手段。
2、學習方式的靈活變化影響著學生語文能力的訓練與提高。低年段適合於朗讀表演式、情境體驗式等,隨著年級的逐步升高,要培養學生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可根據教材特點靈活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如「探究」式閱讀、「推想」式閱讀、質疑式閱讀、辯論式閱讀、讀寫結合式等等。
3、教學中要創設民主、和諧、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是促進學生自覺學習的關鍵。要和學生平等對話,為學生提供充分展示的機會張揚自己的各性,讓學生無拘束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4、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每個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關注每一個孩子,讓所有孩子都有興趣參與學習中,都有表達展示的機會。
四、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統一的關系處理不夠得當。
解決策略:
1、把握語文教學的根本和實質,語文課是學生學習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是培養學生感受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能力的聽說讀寫的綜合實踐課,是引導學生提高語文綜合素養的課。
2、克服重人文輕工具的做法,既要關注對人文內涵和文本內容的理解感悟,更要抓關鍵詞句的理解體會等基礎知識的夯實,在借鑒文本語言,掌握組織語言的方法,在教學中引領學生學習文本表達方式寫法,提高學生運用語言能力。
五、教學預設和生成的關系處理不夠得當,教學反饋和評價能力不強。
1、教師在備課進行教學預設不但要深入研讀教材,更要關注學生的學情,用學生的眼光去思考,用嚴謹的預設和扎實豐富的知識積淀對生成的「意外」巧妙做出應變。
2、發揮評價的作用,評價要有示範作用、導向作用,有針對性、有啟發性。能激勵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慾望和熱情,更要引領學生學習的正確方向。
六、教師的語文底蘊和積淀不夠豐厚,語文教學的基本功和教學技能不扎實。
解決策略:
1、教師要加強學習,加強讀書,和學生一起讀書,增強文化底蘊,提高語文素養,一個語文素養高的教師本身就是最鮮活的語文教材,是對學生最直接的學語文用語文的示範。
2、教師要積累背誦名篇佳句,首先熟讀教材,特別是要背誦教材中的好篇章、好片段,和學生一起積累,既對學生言傳身教,也加強自身對教材的熟悉掌握,教學中對學生的閱讀、習作等的指導就有了源頭活水。
3、加強語文基本功的訓練,特別是朗讀能力急需提高,要發揮教師示範朗讀的作用,提高教師習作指導的能力,教師要勤於動筆,堅持寫下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