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課例研修方案

小學數學課例研修方案

發布時間:2020-12-06 13:40:53

① 什麼是課例研修

課例研修指的是以課例為載體、在教學行動中開展的包括專業理論學習在內的教學研修活動。在教師教研和培訓中,提出一種以課例為教師學習和反思的載體,在教學行動中開展包括專業理論學習在內的教學研究和培訓提高活動,我們把它叫做「課例研修」。
課例研修也是一種行動研究,其基本框架應包括:一、研修背景:學校、執教教師及備課組、研究學科與課題、研究主要問題。二、研究過程:主要研究過程及方法;「試教學設計」與「改進教學設計」的主要變化及差異: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程序、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關鍵和教學效果。三、問題討論:在課例研修中遇到的主要問題的討論及分析;發現捕捉的關鍵教學事件的討論及分析。四、研修結果:課例研修的主要結論和評論;課例研修中的主要體會和感悟。五、鳴謝與文獻:鳴謝研修過程中的所有參與者、指導者;註明參考文獻:作者、題目、出處、時間。

小學數學課例研究要如何進行

一、「課例研究」的有關內容

1、明確「課例研究」的內涵

「課例研究」是在新課改深入開展的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校本教研活動方式,是一種以「課例」為載體的教學研究,它圍繞如何上好一節課而展開,研究滲透或融入教學過程,貫穿在備課、設計、上課、評課等教學環節之中,活動方式以同伴成員的溝通、交流、討論為主,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現樣式是文本的教案和案例式的課堂教學。也是一種「教學與研究的一體化」、十分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質量的手段。

2、理解與「三課」的區別

第一,專業性活動與事務性活動的區別。課例研究是教師群體從自己的教學實際出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它以研究教學,改進教學為己任,旨在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師生的共同成長。因此,「研究」是其要務。在常規教研中,備、聽、評課被異化為一項需要完成的任務,對教師而言,備、聽、評課的目的並非出於解決教學難題,而是為了完成學校領導布置的聽課任務。

第二,規范性行為與隨意性行為的區別。課例研究有明確的研究主題(本次就三個主題),是一項規范的專業行為。相比之下,常規教研中的備、聽、評課就有些隨意了。聽課教師往往事先不做任何准備,不知道要聽什麼,也不知道怎樣去聽,聽完課後,往往是「就課論課」, 研討的主題並不明確, 甚至極為泛化。有時研討也沒有人做記錄,授課教師事後也不根據評課意見,形成課例研究報告。

第三,常規性開展與臨時性開展的區別。課例研究期望教師群體通過持之以恆的學習和研究,形成和諧互動的專業發展共同體,因此它要求學校採取強有力的措施為其常規開展提供時間、經費和政策等方面的保障。但傳統教研中的備、聽、評課往往缺乏整體規劃和強有利的保障,常常會因學校其他事務的影響而被迫中斷或敷衍了事,有的學校甚至利用較長的時間來設計或實施一次備、聽、評課活動,其他時間則無所作為。

3、把握「課例研究」的特點

一是教學性。課堂的本質是教學,而不是展示。教學重過程,展示重結果。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的認識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師生情感共融、價值共享、共同創造、共同成長、共同探索新知、共享生命體驗的完整的生活過程。如果說教學要展示的話,展示的也應是這個過程本身。

二是研究性。課堂不僅是課程實施的場所,更是進行課程發展與教學研究的實驗室,每一間教室都是獨特的,都是教師把教學方案加以落實、試驗、驗證和修正的地方,因此,每一間教室都是教師教學理論和方案的實驗室。研究性意味著課堂不僅要成為教師自我反思的對象,同時也要成為教師同行或專家共同討論的領域。

三是實踐性。課例研究的出發點和歸宿是解決教學實際問題,課例研究是教學觀念不斷更新、教學行為持續不斷改進、教學水平不斷提升的過程。課例研究是沒有終點的。

二、研究的三個主題

1、善於激活學習興趣——有效課堂的「興奮劑」

「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興趣,而學習最好的動力莫過於學生對學科本身產生的興趣」(托爾斯泰語)。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積極認識傾向,它推動人去探求新的知識,發展新的能力。所以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在課前充分做好准備工作,把每一堂深講生動,激活學生的求知慾望,「求知慾」是人們進行積極探求知識的一種慾望。主要表現為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特點就是「我要學」、「我能行」。如果學生原有認知結構被喚起,思維被激活後,就能積極、主動的去探索、去創新。然而任何認知活動都是在一定的情感作用下進行的,濃厚的興趣、強烈的求知慾,是學生創新精神培養的直接動力。例如.學習「口算乘法」時,由於計算課比較抽象,再加上本節課知識點單一,就是講解「一位數乘整十數」的一道例題,而一位數乘整百數、整千數等口算方法放在「試一試」里完成。為了達到有效設計,以「兒童樂園」為背景;以小精靈導游為主線;以坐旋轉木馬、碰碰車,參加口算比賽,幫助叔叔、阿姨解決問題,師生找朋友等為內容,將學生置於現實的生活情境之中來學習數學,既激活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並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特別是依據「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這句名言,首先設計小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兒童樂園,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用數學的眼光,從數學的角度出發提出數學問題,這樣很快喚醒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為學生學習抽象的「口算乘法」開辟了良好的途徑。

2、勤於挖掘探索潛能——有效課堂的「催化劑」

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發展之間不能畫等號,兩者並不是同步的。一般來說,知識的積累是漸進的、明顯的,能力的發展是潛在的,潛移默化的。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累,重要的是在獲取知識的同時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填鴨式的教學,雖然也能使學生學到一些知識,但是,它對智力發展和能力的培養起著抑制的作用。所以有效教學能凋動學生智力活動的積極性.從不斷地依靠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去探索和掌握新知中發展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思維活動空間,促進能力的培養和發展,以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信息交流渠道要暢通,應該體現多層次、多方向,以此增大信息量,挖掘學生的探索潛能。例如:在讓學生嘗試探索2×10=?時,教師首先從已學過的「表內乘法」知識出發——2×9=?,然後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經歷2×10=?的口算方法形成的過程,為學生提供了嘗試探索的空間,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利用遷移規律,再次嘗試探索20×3=?的口算方法,這時學生對一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已形成了表象,教師抓住這個有利時機,以小精靈導游看到「兒童樂園」的小朋友在做口算比賽,邀請學生參加,看誰算得又對又快:2×4= 20×4= 200×4= 200×4=,學生在學習一位數乘整十數的基礎上,擴展到一位數乘整百數、整千數,並要求學生在口算的同時歸納概括口算方法,以此挖掘學生嘗試探索的潛能,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也證實了我國著名教育專家、教法改革家嘗試教學法的創立者邱學華教授的名言:「在人類住居的這藍色的星球上,什麼樣的奇跡都可能發生。問題在於你是否敢於去嘗試!」

3、敢於展示學生錯誤——有效課堂的「潤滑劑」

所謂「錯誤」是指師生在認知過程中的偏差或失誤。「錯誤」伴隨教學始終,它有時發生在學生方面,有時發生在教師方面。課堂教學中學生一定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教師有時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尷尬。但我認為,流暢並不意味著教學的順利成功,表面的達成並不表明學生的有效發展。即使是公開課也應該是常態課中的經典,經典不迴避曲折,曲折才顯美麗。在教學中,我們不該放過學生中帶有普遍性的典型錯誤,而應發揮教學機智,將這種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轉換成教學資源,及時採取措施,調整教學思路.將錯誤轉化成美麗,這樣才能體現學生真正是學習的主人。教師還要尊重學生的認知差異,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幫助學生超越自我。例如:學生在口算20×3=?時,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想法(1)、因為3個10的和是30,再加上3個10就是60,所以20×3=60;(2)、因為3個20相加是60,所以20×3=60;(3)、也可以把20×3看成是3個20,因為3個20是60,所以20×3=60……這些動態生成的多種想法,雖然沒有突出本節課的口算重點,但是對於學生來說都是依據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而思考,具有普遍性,所以教師要抓住這些動態資源,及時採取措施,調整教學思路。前兩種方法都是從加法意義的層次思考,是低層次的思考方法,但是對的,應給予肯定;而第三種方法是根據乘法的意義思考,思考層次較高,但怎樣口算簡便?需要教師引導、提升。特別是學生口算2×4= 20×4= 200×4= 200×4= 這幾道題後,讓學生歸納概括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數、整百數、整千數等方法時,有的學生說,先乘一位數;有的學生說,把乘的結果加上幾個0;有的學生說,我根據2×4=8後補0等等,多好的動態資源呀,學生的思考過程已在提升,教師可抓住這有利時機正面引導,激勵評價,提升知識,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惠曾說:「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這種生生、師生之間互動的實現和頗具創意的新知形成,關鍵是教師要充分地發揮「引導者」的作用。教師有意暴露學生的錯誤,使之成為生成新知的有效資源,誘發了學生針對錯誤展開爭辯、探究、交流,於精彩之處挑起矛盾.困惑之時給學生留足探究空間,學生主動積極地去觀察、思考、分析,比較,從而發現了規律,表達了自己的見解,不斷張揚學生的鮮活個性,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三、提出幾條建議

1、有效教學是一種策略,它是一種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一種策略,要求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知識,以便於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做出決策,並不要求教師掌握每一項技能。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要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教師在教學時既不能跟著感覺走,又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不取決於教師教多少內容,而是取決於對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考慮的結果。

2、「課例研究」是在課程改革深入開展的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新的校本教研方式。是提高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所以每次活動要有明顯的主題,不能貪大就全,要小專題、多角度、分層次研究,解決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遇到的困惑,實現有效教學。

3、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首先,要求教師有「對象」意識。教學不是唱獨角戲,離開「學」,就無所謂「教」,因此,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師有「全人」的概念。學生發展是全面的發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學科的發展。教師千萬不能過高地估計自己所教學科的價值,而且也不能僅把學科價值定位在本學科上,而應定位在對一個完整的人的發展上。

③ 教師怎樣做課例研修 寫一個教學案例

課例研修是一種重要的行動研究方法,通過課堂教學,採用課堂研究的方法與版技術手段,進行持續學權習與持續實踐。我逐漸認識到:課例研修作為教師專業化成長的一種研究形式,她的價值並不是讓我們去探尋普遍規律的教育認識,而是在此過程中生成的教育智慧,讓我們的教學更加優化。而且,她讓我們慢慢養成一些研究型教師的專業素養:悉心觀察、善於學習、勇於實踐、勤於反思。「課例研修」盡管現在做起來在時間和精力方面要付出地多一些,但長遠來看,這是這樣的打磨,才可以讓我們在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寬廣。

④ 課例研修報告

以課來例為載體、在教學自行動中開展的包括專業理論學習在內的教學研修活動。
我們在教師教研和培訓中,提出一種以課例為教師學習和反思的載體,在教學行動中開展包括專業理論學習在內的教學研究和培訓提高活動,我們把它叫做「課例研修」,課例研修也是一種行動研究。
基本框架應包括:(1)研修背景:學校、執教教師及備課組、研究學科與課題、研究主要問題。(2)研究過程:主要研究過程及方法;「試教學設計」與「改進教學設計」的主要變化及差異: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程序、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關鍵和教學效果。(3)問題討論:在課例研修中遇到的主要問題的討論及分析;發現捕捉的關鍵教學事件的討論及分析。(4)研修結果:課例研修的主要結論和評論;課例研修中的主要體會和感悟。(5)鳴謝與文獻:鳴謝研修過程中的所有參與者、指導者;註明參考文獻:作者、題目、出處、時間。

⑤ 語文課例研究策劃

新課改下如何評小學語文
評課也稱課的分析,是聽課人依據一定標准對所聽課的教學水平,課堂教學效果做出診斷。它對促進教學交流,提高教師業務水平,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有著積極作用。下面就新課改下如何評小學語文課的一些淺見與同行們作以探討。
一、評課的原則。
評課是一項嚴肅的教學研究活動,應該遵循以下五個原則。
一是指導性原則。評課的目的是對教學進行指導,給執教者或執教者所在學校指出一個明確的教研方向。因此,評課要抓准主要問題與主要特點來評。
二是綜合性原則。評課者要憑借評課的各種標准綜合評定其所長或所短。
三是分析性原則。評課者要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從客觀實際出發,對其長處充分肯定鼓勵,並委婉指出不足是什麼,什麼地方還要提高。
四是針對性原則。針對不同教師,不同的課,要採用不同評法。
五是互動性原則。對課的評價不宜搞一言堂,要讓執教者、聽課者、評課者都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獨到見解。在平等、民主的學術氛圍中,求同存導,互相借鑒,互相提高。
二、評課的標准。
課的評價標准對教學發揮著教學導向、問題診斷、結果評定等重要作用。傳統的評價標准已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在借鑒吸收當前教學改革諸多先進思想和成功經驗,高屋建瓴地把握小語教學改革的走勢和軌跡基礎上,依據新的課程標准,嘗試制定新的評課標准。我認為可嘗試從下幾方面去評。
1、教學目標明確、具體。教學目標要符合新課程標要求,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與本領域教學特點,體現良好學習素質的培養和基礎性目標的完成,關注學生發展性目標達成。
2、新的學習方式充分體現。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面向全體學生,關愛、尊重中下等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激活課堂,師生共同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結合。把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與必要的接受性學習相輔相成;重視指導學法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3、新課標要求充分落實。(1)識字:遵循漢字構字規律,注重漢字蘊涵的文化信息;採用多種識字方法,強調識字工具的指導與運用;培養主動識字的興趣和意願,養成良好書寫習慣。(2)閱讀:強化朗讀感悟,注重閱讀方法的個性化;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提倡多角度有創意地閱讀;培養語感,注重積累;學生思維與表現方法多樣化,學用結合;鼓勵學生質疑求異,培養創新精神。(3)表達:鼓勵自由表達,放開種種束縛;寫作中嘗試運用已積累的語言材料;重視具體過程與方法的指導;重視修改和修改中的合作;關注兒童生活與情感世界。
4、教學方法靈活、具有啟發性。根據預設及學生提問設計教學過程,依據學情變化有效地調控教學步驟,以學定教。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基礎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是真正的啟發式。講授生動、恰當,提問有啟發性。對學生課堂上遇到的問題與矛盾,隨機採取切實有效的引導與補救措施。
5、教學手段恰當、有效。從教學實際出發選擇恰當而有效的教學手段,使現代教育媒體與教學有機結合。教師使用電教媒體技術熟練,效率高,效果好。
6、教師業務素質良好。儀表端正,教態親切。用普通話教學,語言規范,富有啟發性、引導性。板書精當,書寫工整。組織教學能力強,善於根據學習情況調整教學策略。有效開發和拓展語文學習資源,體現大的語文觀。
7、教學效果顯著。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學習積極性高,興趣濃,教學任務完成較好。不同層次學生均有所得,有所提高。
三、評課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站得高看得遠。精彩的評課應結合有關教育教學理論,站在教材、課標,站在當前教學的高度,引導聽者透過某些教育教學現象,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揭示教育教學的本質規律,而不僅僅是抓枝節問題,如字錯,音錯。
2、要擺事實講道理。評課者在評課前要充分熟悉教材內容,課標要求,聽課時詳略地記錄好教學過程,把隨感隨想以批註形式寫下來,並及時地整理、歸納。便於評課時具體指出哪個環節好,好在哪;哪些環節出現了問題及原因,應怎樣改進。以使人心口折服。
3、要體現以師為本。新一輪課改大潮中,無論是教研員,還是教學領導,均應成為一線教師教育教學的服務者,協作者。所以除了聽評課外,我們還要注意向他們學習。要尊重教師創造性勞動,即使課堂出現偏差,也不要過份批評指責。評課者還要因人、因課而異確定評課側重點及評課方法。
因人而異。對於新上崗教師,評課側重點要放在備課、上課的基本思路,教學基本功理否扎實上,重在引導激勵他們能盡快步入正軌;對於學科的骨幹教師,則應在充分挖掘優點的基礎上,全面深入指出存在著的問題,為今後的發展指明方向。
因課而異。課的性質不同,評課側重點及方法也不同。常規課可抓住制定的相應標准評課;專題研討課,側重點可放在專題學術研究方面:觀摩課的重點放在課的優點賞析,教研經驗的推廣上。
4、 要講求語言技巧。評課態度要平和,語言力求口語化,深入淺出,對於引用的教育教學名言要結合具體教學作以具體解釋,避免語言晦澀。對於執教者存在的問題不要冷嘲熱諷,建議宜用商量口吻提出,易於執教者與被聽者接受。
v如何評課 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鑒定或評判的評課,等等。 評課又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通過評課,同事之間可以相互學習,相互促進;領導可以推廣經驗,發現不足,;專家可以了解動態,發展教學理論。 一、當前評課中存在的問題 1、重聽輕評 2、敷衍了事 3、平淡膚淺 4、面面俱到 5、參與面窄 二、評課的原則 1、實事求是原則 2、坦率誠懇原則 3、兼顧整體原則 4、鼓勵性原則 5、差異性原則 6、方向性原則

⑥ 教學設計最終稿和課例研修心得

通過學習,我知道了課例研修旨在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質量,以改進和提高教師實際教育教學工作為首要目標。這種研修活動最終不是追求理論上的產出,而在於教師實踐本身的改進。這種改進沒有終結的目標,因此,這種研修通過螺旋往復的過程來追求教育實踐的不斷完善。這種研修的過程是教師在行動中學習提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觀察與反思,通過與其他教師和專業研究人員的對話與交流,不斷地對自我和自我實踐加深理解,並在理解的基礎上提高自己。
課例研修的一般程序是:
⑴問題——發現自己教學中的一個問題。可能是一種個性問題,不具代表性的,也可能是一種共性問題。
⑵設計——設想一個解決的辦法,設計一個新的教學方案,寫一個新教案。
⑶行動——在教學中實施這個辦法,根據設計的新方案進行研討。(上研討課)
⑷反思——收集教學反應、調查教學實際效果。
⑸評議、研討、進行評估(分析成敗的原因)
⑹發現新問題,進行新一輪行動研究。
做課例要以主題為引領,只有抓住這根線,才能使課例這只風箏越飛越遠,越飛越高。做課例要從觀察點著眼,在課堂中洞察,在教學中取證,在研討中生成,在課例中積蓄。只有經過「三實踐兩反思「的磨礪,才能於「一團亂麻中理出頭緒」,最後形成經驗,讓成長與成果同步。
課例研修心得
大方初中英語2班 杜 斌

2010年11月1日至今,我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中西部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大方初中英語2班培訓。我十分珍惜這次不斷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機會,積極認真地參與了培訓的全過程。
在培訓中我聆聽了英語教育專家的精彩講座,領略了他們幽默風趣的教育風格、先進的教育理論;也與班上的各位優秀的教師一起進行了交流,不但加強了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又和本班的教師一起進行了課例研究。可以說此次培訓收益頗豐、獲取匪淺。
一、提高教育思想,開闊改革視野。
為期兩個多月的培訓學習,讓我把埋著苦乾的頭抬了起來,發現教育是需要遠見卓識的。在本次培訓中,每位專家老師給我們做精彩的講座。各位專家老師的講座,闡述了他(她)們對初中英語教學的獨特見解,對新課程的各種看法,對英語思想方法的探討,並向我們介紹了比較前沿的教育理論知識,以及如何開展課例研究。從各位專家的親身體驗,從國內教育到國外理念,讓我猶如呼吸到清新的空氣,為之振奮。
二、通過學習理論,不斷應用實踐。
作為一名骨幹教師,我努力把學習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動能,使之有效地指導平時的英語教學工作。在培訓過程中,我把自身對英語新課程標準的理解與組內的老師交流,並在課例跟進後,用新的練習設計理念指導我的教學,在不斷總結的基礎上重新發現,如此用心的循環往復,是因為培訓班的課例研究讓我從有力,變得更加有心。
同時,我學會了變換角度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領下,不斷反思、調整我的教育觀,正是這種換位思考,讓我學會了信任學生,並不斷地感受到信任帶來的驚喜和力量。
三、加強專業知識學習,做專業型教師。
培訓既緊張而忙碌,因為在培訓中,我感受到了一種孜孜以求、學無止境的氛圍。這種嚴謹實效的氛圍,讓每聽一課我都認真准備,精心揣摩,通過網路便捷方式查閱相關資料,努力構建高效的教育教學活動。在實踐過程中敢於迎接挑戰,便也敢於創新。可以說,是培訓激勵了我的意志,啟發了我的心智,讓我更加執著地撲在初中英語的教育教學上。有句話說的好:「教師要想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得有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斷的源頭水。」所以我們要想做一名優秀的教師,不能做一潭死水,而是要做那源源不斷的源頭水,因此必須要不斷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
四、以課例研究為載體,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課例是教師課堂教學「軌跡」的真實反映。以課例為研究對象開展課例研究,是教師從事教學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於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師的職業成長有一個循序漸進的自然成熟過程,有目的、有計劃的開展教學研究及課例研究,能有效縮短教師成長周期。此次培訓我覺得讓我收獲最大的就是課例研究活動。
在歷時兩個多月的培訓過程中,我的心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最初把課例研修看成一種負擔,變成今天的感激和期盼。培訓過程中,我們班的每一位老師都付出的艱辛的努力,一次次的課例跟進,我們都有極大的收獲。一次次的課後交流,我們的思想碰撞出火花,凝結成智慧的結晶。在執著的研修過程中,我們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收獲頗豐,但最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我們這些原本陌生的人因為課例研究走在了一起,通過親密無間的合作,成為一個具有凝聚力的團隊。我們堅信,課例研究過程中的這種不服輸、不言敗,孜孜以求的精神將使我們終生受益。
牛頓曾經說過:「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此次骨幹教師的培訓,要感謝教育局、教研室、學校給我們青年教師提供的一個肩膀,讓我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在教育這條路上,奮斗的目標還在遠方,我還將以此次培訓的收獲作為一種鼓勵,鼓勵著我繼續前行!

⑦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專題研究》讀後感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專題研究》讀後感]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專題研究》讀後感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專題研究》一書是由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組織編寫,是屬於《校本研究叢書》第一輯中的一本,主編苗斯兒,《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專題研究》讀後感。
內容介紹: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專題研究》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主題內涵。簡要闡述課程標准或理論界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理解,這個主題教學理念下理想的教學實踐形態,以及需要研究和討論的具體內容。

2、案例描述與評析。選擇與主題內涵密切相關的若干典型案例,具體詳細地描述案例發生的背景和過程,用不同層次的評析對案例進行理論透視,然後提出總結性論述、拓展性思考、教學策略、補充說明、各派觀點等。這部分是本書的重點。書中引用的案例大多是教學過程中真實發生的教學故事,有情景,有情節,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書中的觀點是編者在評析教案過程中提出的個人見解,其目的不是要把編者的理論強加給讀者,而是在與方便讀者的交流與對話,共同分享理解和分析問題的思路,讀後感《《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專題研究》讀後感》。

3、問題討論。提出幾個富有啟發性和爭議性的思考題,或出示有研討價值的教學案例,只提問題,不做結論,目的是向讀者提示這個專題下值得關注的研究課題,也為學校開展校本教研提供議題。

4、資料鏈接。採用內容摘錄的方式,提供若干與專題內涵相關聯的理論背景資料。資料後註明出處,以方便有興趣的讀者查閱。
讀後感受: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開著。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形成了幾十年從來未有過的「人人學理念,校校談課改」的良好氛圍。每一位數學教師都清楚地知道:教學目標需「三維一體」,教學方式強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學評價要「講過程,重多元」,教師角色應扮演「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等。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卻遇到了種種困惑。如:每一節課如何體現「三維一體」的目標?如何把握教材?如何提高課堂提問和評價的有效性?如何創設情境?等等。正在我困惑、迷茫的時候,《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專題研究》一書出現在我的眼前,使我豁然開朗,原來數學課可以這樣上。

「創設情境」是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它有利於解決數學內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原先我創設情境只是為了上課富有新課標的味道,為了改革課堂而創設。根本不考慮這個情境是否有必要創設。看了書以後,我才知道情境的創設要有針對性、趣味性、思考性、探究性。情境的類型可分為問題情境、故事情境、活動情境、實驗情境、競爭情境。原來創設情境也可以這樣五花八門,裡面可以包含這么多的學問。為此,我依照書本的原則、類型對我的課堂情境創設進行了改革,並收到良好的效果。這都是看了《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專題研究》一書給我的啟示。

古人雲:「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話一點都不假。只要我們多看書,多吸收書中的知識,那麼總有一天會找到自己的「黃金屋」,自己的「顏如玉」。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專題研究》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⑧ 如何在課堂上培養小學生數學素養的課例研究

所謂數學素養,就是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受後天環境、數學教育的影響,通過個體自身的實踐和認識活動,所得到的數學知識、技能、能力、觀念和品質的素養。數學素養,不僅僅表現在數學考試中能解題,還應在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表現出是個學過數學的人,且能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這就需要在長期的數學學習中逐步內化而成的。它包括: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能力和數學觀念品質。一個小學生的數學素養主要表現在: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具有良好的數學意識;有比較扎實的數學基本功。那怎樣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是我們數學老師應解決好的一個重要問題。我認為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首先要從學生們的思想和態度入手,使學生能主動的、積極的、有興趣的學習數學,並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數學意識,在生活中感受數學的應用,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很好的學習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解決數學問題、打好數學基礎、提高數學素養。
一、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標准》關注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關注學生經歷探索問題的過程。讓數學走進生活,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親切感。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生活中充滿著數學,數學知識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才能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學習接受起來會更容易,在熟悉的情境中學習能更放鬆、更主動、更有自信、更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參與學習活動會更積極,而學生身邊的事物和生活場景恰恰是他們最熟悉的。所以在教學中,藉助孩子身邊的事物講解數學知識,使他們產生親切感,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會提高他們數學學習的自信和數學學習的興趣。另外,多樣的教學情境會使學生產生新奇感、由於他們的年齡特點會使他們用更積極的態度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和感受知識的形成、探究過程,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興趣,使之全身心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
二、重視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形成數學技能。
新教材不僅重視對數學知識結果的掌握,而且更關注學生對數學學習過程的經歷與體驗,重視學生學習活動的探索發現過程。把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使學生有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在課堂教學中創設適合孩子參與的活動,注意讓孩子在活動中親身體驗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
三、學會用數學的眼光思考問題,培養數學意識。
數學意識是指能用數學的觀念和視角觀察、解釋和表示事物的數量關系、空間形式和數據信息,能主動地用數學思想、方法來思考問題,遇到問題能夠自覺地從數量上進行觀察和思考,形成一種量化的思維習慣,形成良好的「數感」。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要使學生在遇到問題、接觸新鮮事物時,能夠用數學的觀念和視角思考問題,發現其中存在的數學現象,並用數學的知識與方法去解決。對於小學生來說,從入學開始就須初步培養,可以用讓學生記數學日記、收集生活中的數據、用收集的數據和情境改編成一道數學題積累起來、製作數學小報等方式,使學生能夠從數學的角度對生活中的信息和學過的知識進行簡單歸類、整理,並能夠進行有條理的思考,慢慢到學會用數學語言來刻畫一些現實生活的簡單現象,根據需要信息進行處理並做出猜想,逐步形成較強的數學意識。在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以下意識:讓學生形成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看待事物、處理問題的能力,形成一種自主的思維習慣;面對一些事物時,很快就能指出事物本質並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讓學生形成能利用已知的知識自主學習新知識的思維習慣。如教學面積單位時,教給學生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後,學生能自主學習得到: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教學中還應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充分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感悟數學思想和方法,在生活中不斷使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數學意識。
總之,我們教師要為學生創造適合他們開展和參與各種探究活動的條件,使他們在活動中開拓思維,促進個性發展,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各種活動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和應用價值,真正提數學素養。

⑨ 怎樣做課例研修

課例研修是一種重要的行動研究方法,通過課堂教學,採用課堂研究的方法與技術手段,進行持續學習與持續實踐。我逐漸認識到:課例研修作為教師專業化成長的一種研究形式,她的價值並不是讓我們去探尋普遍規律的教育認識,而是在此過程中生成的教育智慧,讓我們的教學更加優化。而且,她讓我們慢慢養成一些研究型教師的專業素養:悉心觀察、善於學習、勇於實踐、勤於反思。「課例研修」盡管現在做起來在時間和精力方面要付出地多一些,但長遠來看,這是這樣的打磨,才可以讓我們在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寬廣。

課例是關於一堂課的教與學的案例,課例研究是指圍繞一堂課的教學在課前、課中、課後所進行的種種活動,包括研究人員、上課教師與他的同伴、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對話、討論。

校本教研是「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的簡稱,校本教研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學校所面臨的各種問題為研究對象,著眼於在真實的學校情境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推動新課程的順利實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這是一種「基於學校」、「在學校中」、「為了學校」的教學研究。校本教研的核心三要素:「自我反思」——教師個體對自身教學實踐的反思;「同伴互助」——教師集體在教學研究中的平等交流、經驗分享和學術互助;「專業引領」——專業研究人員對校本教研的專業指導和支持。課例研究完全具有這三要素,是校本教研的一種形式,目標指向解決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我們在「同課異構」的課例研究方面做了很好的嘗試。該校採取的方式是:分年級商定出相同的課文,採用不同的構思、不同的切入點、側重點進行設計,各自闡述自己的教學設計意圖,聽完課後集體進行分析研討,通過這樣的活動旨在引導教師不要「唯教材、唯教參」,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課程設計、分析學生特點、學習方法以及學生的真正需要上,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真正做到教師適度指導、學生主動參與。

第一輪的聽課、評課在熱烈的氣氛中進行,一輪課下來,在教學同一篇課文的過程中,不同的教師雖然教學風格各異,教學特點不盡相同,但都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在課後的研討中,老師們通過比較、分析、肯定、否定,不斷思考自己和他人的教學,從而揚長避短,各取所需。同時也提出值得關注、探討的問題,例如:「怎樣做到關注、尊重每一個學生?」「識字教學的游戲活動很多,但什麼樣的游戲策略更有效?」老師們在這樣的基礎上出謀劃策,尤其是研究人中同提供有效的策略,為第二輪聽課、評課夯實了基礎。接下來的再次設計、聽課,主要針對第一輪聽課中提出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採取改進策略,促使教師行為進一步改進,以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這樣的課例研究形式從比較教學設計、課堂試銷、到研討反思教學出現的種種問題,到提出改進策略並付諸行動,再次實踐,再次反思,老師們在設計——行動——反思——行動——反思中,經歷了先實踐,再反思,再進行理論升華,再實踐的過程,不斷提升了自身的教學水平,增強了實踐智慧。

⑩ 課例研修和課題研究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如何進行課例研究
課例研究
1、課例研究概述(1)課例研究的概念
課例是一個實際的、典型的教學例子,是對一個教學問題和教學決策的再現和描述。課例展示的是完整的一堂課或圍繞一節課的系列教學活動。課例研究,簡單理解,就是以典型的課堂教學作為例證所進行的研究。它是教師在同事或研究人員的支持下,運用觀察、記錄、分析、反思等手段,通過選題、選課、設計、實施與記錄、課後討論、分析和提煉等過程,對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進行的研究。課例研究從本質上說是教育行動研究的一種方式。課例研究既是一種教學研究的方式,又是教師教學工作的一部分。課例研究追求的是教學與研究的一體化。
(2)課例研究的特點①課例研究的性質狀態:課例研究是一種改善教學行為的實踐性研究。課例研究是一種自然狀態的研究。②研究內容:課例研究以教學實際中存在的問題為研究對象。③研究過程:課例研究是一個連續的、不斷提高的研究過程。④研究的主體:教師是課例研究的主體
(3)課例研究的意義①課例研究是教育理念轉化為教育行為的有效途徑②課例研究是加速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方法③課例研究是提升常規教研活動質量和水平的有效措施
(4)課例研究興起的背景①國外課例研究的興起日本小學數學和科學教學過程中廣泛應用「課例研究」以提高教學水準。②我國課例研究的來朧去脈80年代初,華東師范大學編過《優秀師課堂教學實錄》, 優秀教師教學實錄開始流行。後來出現了一系列其它課堂教學實錄集。學習優秀教師的一些上課方法,吸取他們的經驗。80年代前期教案集,由有經驗的教師將上得比較成功的課的教案拿出來,供大家模仿、學習。有的教案是有經驗教師的設計,反映的是一節課或一個單元的設計。實際上,這時開始重視教學的設計。80年代的中後期,開始一篇課文或一個章節的內容有幾個設計(教學思路)。這些都是有經驗的教師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設想來設計的,供教師來選擇使用。與原來相比,可能是一種進步。所有的一切,都是有經驗的人拿出來給沒有經驗的人來用。但是當有了選擇之後,學習者的主體性開始受到注意。開始注意到教師的不同風格,但學習者主要還是被動的。90年代初興起的「說課、上課、評課」活動,奠定了課例研究的基礎。課例研究提出是新課程背景下,對課堂教學的重新關注,是普教科研的本原回歸。2、課例研究的操作(1)課例研究的基本步驟①確定研究的主題(問題)從充滿困惑的、相互沖突的、難以解決的教學事實中發現教學的問題,提煉出研究的主題
祝您生活愉快,。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課例研修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