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怎樣提高小學生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怎樣提高小學生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發布時間:2020-12-06 11:04:58

『壹』 如何培養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能力

解決問題是數學的核心,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培養是小學數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學習數學離不開解題,解決問題的數學是貫穿全部小學數學的內容,要結合具體的生活情景,讓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逐步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會促進各領域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問題解決是以問題為中心,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學生在教師創設最佳認知活動的條件下,引導學生自主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通過自身情感體驗去實現知識的再創造的數學活動,在教學中我的具體做法是:一.培養學生審題的習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1.要求學生認真讀題,審題,找出相關的數據和關鍵字,關鍵詞,從而培養學生的審題習慣。 2.要求學生分析題目,弄清題意,明確題目中的相關條件之間的數量關系,找出已知的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
如教學:一個三位數,數字和是2,這個三位數減去6後,還是一個三位數,新的三位數數字和是5,原來這個三位數是多少? 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讀題,審題,找出關鍵的詞:三位數、數字、原來、新的,並加以理解,在這里原來同學們比較容易理解,對於數字是一個新詞,不好理解,我就反復引導學生讀一個三位數數字和是2,當連續讀2遍後,還是不清楚,我又指著數字和問是什麼意思?是誰的和?數字又指的什麼?同時在黑板上寫出個位、十位、百位,這時一位同學舉手了,並且說:我知道了,數字指的是個位、十位、百位上的數。當我用贊稱的眼神和拍手的動作告訴大家:他的回答是正確的。這時又有一位同學也說 : 我也知道了。我緊追著問:誰能說說對數字的理解。另一位同學馬上站起來說:數字只能是0,1,2,3,4,5,6,7,8,9。 我又反問:為什麼?可能是10,11,12嗎?這時又有好幾位同學舉手了說:個位、十位、百位數字只能是一位數,不能是兩位數。同學們對數字理解後,我又反回來讓學生一句一句理解題意:一個三位數數字和是2,這個三位數是多少?並讓他們自己寫出來,有好些同學能寫出110、101、200,然後讓他們去交流自己的想法,我又引導他們繼續讀:這個三位數減去6後仍然是一個新的三位數是什麼意思?怎麼求出新的三位數,這新的三位數到底哪個是我們所求的?怎麼知道的,根據是什麼? 當學生們做完後,我又讓他們反思解決問題的思路,互相交流,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及過程,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回味無窮,取長補短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慾望,感受到學習數學的作用。
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例如:教學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時,教材中,呈現給學生的是一幅購物的情景圖,貨架上,擺有練習本、文具盒、熊貓、布娃娃......畫面上有售貨員阿姨和小朋友的對話,給出了要解決的問題,教學時,我給學生創設了購物情景,讓學生主動進入商店了解信息,了解售貨員和小朋友的對話,說說他們在議論什麼?也就是想買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這時學生們暢所欲言,相互交流了解到的相關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問題如何解決呢?我首先讓學生試做,然後相互交流,說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對問題解決失敗的學生我也讓他們重復問題解決的整個過程,讓他們在反思的過程中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引導學生歸納解決問題的步驟,先求什麼?再求什麼?整個教學過程藉助購物的生活經驗,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長知識,長才幹。了解數學的作用,體會了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解題能力。 數學教學過程充滿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與挑戰性的活動,要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中去。例如:教學小紅買了一籃蘋果和桔子往回走,遇到了外婆,把蘋果的一半20個給了外婆,回家後,弟弟數了數籃子里一共有58個水果,小紅買了多少個桔子?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讀題,審題,找出相關信息和關鍵詞:水果、一半,並讓學生交流對一半的理解,然後組織幾位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用課本練習本代替蘋果和桔子模擬了買水果的全過程,然後讓學生試做,這時僅有幾位同學會做了,我只好讓他們再次模擬,再做,直到大部分同學會做了。而後,我又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讓學生相互交流,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接著說出解決問題的思路,當同學們達到欲罷不止的地步時,我又鼓勵學生到講台上說說,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喜悅,感覺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貳』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解決問題能力的策略與方法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過程中的策略
(1)課堂知識與實踐活動的結合
目前的教學主要以課本上的知識為主,與課本相應的實踐活動很少或者基本沒有,這樣學生就沒辦法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問題也僅僅是依靠課本上的知識,但那是遠遠不夠的,久而久之,學生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降甚至沒有。因此教學應重視對學生實踐活動的安排,將課本上學到的知識有效地運用到生活中。
(2)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的重要性
目前的教學仍停留在老師講學生聽的階段,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很少,課堂的乏味無聊直接導致了學生聽課的效率,以及課後思考問題,這樣循序漸進的固定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利用學習效率的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鼓勵學生多發言以及多方位的思考問題,以這種課堂模式來啟發和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數學解決問題教學是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渠道,因此通過改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全方位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效率。
(3)具體問題情景設定的必要性
小學教學過程中應設定相應的情景,使小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應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讓數學課堂不再沉悶,氣氛可以活躍起來。新課程在對小學生的教育理念上,注重相關問題情景的設定,問題一定要適合小學生,這個教學理念主要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效率。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播放視頻或者以講故事的形式提出問題,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
(4)教師在解決問題教學模式下還應重視學生之間的討論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學生分組進行交流,有利於開拓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形成解決問題的創新模式,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同時提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溝通中將問題很好地解決,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樂趣。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提倡解題的多種方法,也要多提出一些創新性的問題,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問題,讓學生經過一個從發現問題到提出問題再到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
(5)考高分的同時對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考題的側重點,並且可以熟練地掌握相關的公式,這樣的教學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成績,但是對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作用並不顯著。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來講,其主要的工作不應是將學生培養成一群只會考高分的機器,而忽略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同時激起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得中國的小學生不在對數學感到恐懼,而是勇敢的面對並解決。

『叄』 如何培養和提高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說發現問題是獲取新知的突破口,那解決問題的過程則是培養靈活性、獨創性的窗口。作為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力求使學生成為知識的探究者、獲得者,應鼓勵學生對問題勤於思考,敢於質疑,善於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那麼,如何培養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呢?
一、讓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價值
無論是任何事情,要想做好它首先就要從心理上對它認可,同樣道理,要想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學好數學,首先就要讓學生了解到數學知識的用處,感受它的價值,學生只有認識到這點,才能從心理上對數學產生認同感,從而學好它。例如在講到一個數學知識的時候,要讓學生明白學習它並不僅僅是為了會做幾道數學題,而是可以用它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的,正如新課標中所說的「數學來源於生活,又回歸生活」。當然數學的價值不僅僅是體現在日常生活中,隨著科技的發展,在社會的各個領域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的運用,如醫學、航天技術、氣象學等這些學科無一不用到數學知識,因此學好數學,無論對於社會還是個人都有著非凡的意義。
二、教給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
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師應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敢於質疑,樂於交流與合作。要想解決問題首先就要發現問題,教給學生善於發現周圍的數學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發現的問題而提出問題,如果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使這些問題經過教師的啟發和學生的討論得到解決,不僅能使提出問題的學生解決了疑難也會促進全班學生更加深刻理解所學的知識。
由於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注意觀察周圍的各種現象,例如在講到長方形面積的知識時,就可以讓學生觀察一下周圍有哪些東西是長方形,運用學過的知識怎樣計算這些長方形的面積等,通過這種比較實際的問題的解決可以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決問題,就小學數學學習而言,它首先存在於獲取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表現為憑借已有的知識、經驗去完成新的學習課題;其次存在於應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表現為將學過的數學知識、原理、技能遷移到新的問題情境中去。問題意識、主體意識、應用意識、策略意識是解決問題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四個意識標准,只有充分發揮和利用這四個意識,才能使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需要和內驅力,才能使學生試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調動自己的觀察力、想像力、思維力和創造力去積極探索。在數學課中,會遇到各種類型的題目,而每一種類型的題目都有幾個比較常用的方法,具體主要包括幾種:
1、展示實物或模型進行舉例的方法
小學階段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一般不強,而主要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很多時候小學生需要一些具體的生動的形象呈現在眼前才能解決相應的問題,因此,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就可以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注意用一些生動的例子來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例如,在講到長方體面積公式的時候,教師可以拿出一個長方體模型,讓學生觀察長方體有幾個面組成,以及這幾個面有什麼特點,從而推算出長方體的面積公式。通過這種具體的模型,可以讓學生直觀地看到數學公式的演變過程,從而更有利於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2、畫圖的方法
為了使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數學問題,除了拿實物或模型來展示,數學中還有一個常用到的方法就是畫圖。例如在講到路程問題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畫圖的方式標出所求路程與速度及時間的關系,通過這種方法也能使學生直觀明了解決數學問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列表的方法
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往往還有一個很常用的方法,那就是列圖表,通過收集相關的有用的信息,把它製成圖表,這樣所有的信息即簡單又明了,學生能夠通過圖錶快速准確地解決數學問題,找到答案。
4、假設的方法
說到假設的方法就不能不提數學中的方程問題,而所謂方程問題實質上就是利用假設的方法解決問題,例如,已知某個沙廠每天的生產量平均為20噸,在不算節假日的情況下,這個廠一年的生產總量為6400噸,問這個廠一年的的休假有多少天?這個問題就可以利用方程很快解決。可以假設這個廠一年休假x天,那麼一年的生產量6400=20×(365-x),進而解出方程x=45天,得出一年的休假天數為45天。通過這種假設的方法往往能夠省略很多的計算步驟,快速而准確地計算出答案。
5、總結規律的方法
在做數學題的時候,往往會發現,在數學中存在著很多規律性的問題,於是在做題時會經常用到各種已被證明的定理,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要注意總結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並教給學生發現規律的方法,從而使得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能夠舉一反三。
四、教師要與家長建立經常性的聯系,努力讓家長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於年紀較小,普遍自製力較差,這時就需要成人的約束,在學校時教師可以承擔起這個責任,而在校外,就需要家長擔負起這個責任了。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始終離不開父母的教導,因此,在學習數學時也需要家長的配合,例如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處理自己的零花錢,並做一些記錄,或者也可以讓孩子對整個家庭的開支有所了解,並為家庭制定一個收支計劃等,這樣既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又可以使孩子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運用於實際問題的解決,並使孩子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做到一舉多得。
總而言之,數學課的開設不僅僅是讓孩子學習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在這種能力的培養過程中逐步形成一定的數學思維,這對孩子將來的發展大有益處。要使學生成為有效的問題解決者,既是小學數學教學的目標,又是對數學教師的挑戰。但是,無論是數學知識的學習,能力的提高,還是思維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長期的努力才能得以完成。在這個過程中,要讓每個學生都能經常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廣大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極大興趣,促進小學階段數學教學任務的圓滿完成。

『肆』 如何提高小學生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於學生在應用題掌握較差的產生原因,歸納起來有:①審題不嚴,忽視了表明條件與條件、條件與問題的關系的詞語;②對問題的要求不明確;③條件與條件之間的關系沒有搞清楚;④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系沒有搞清楚;⑤數量關系不明確;⑥根本不理解題意而亂做;⑦也有一些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勉強會演算,而讓其獨立解答就錯誤百出,或條件和問題稍有改變,就解答不出來。由此可見,學生在解答方面所犯的錯誤,主要是由於不會分析應用題或根本沒有分析而造成的。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計算碰對了,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談不上觸類旁通和靈活運用。當然,學生不會分析應用題,不會列式計算,證明他們還不能合乎邏輯地思維,還缺乏判斷推理能力和綜合能力,在這種情況下,也就無法有條理地把計算方法加以復述,更無法獨立地進行自編或改編應用題。因此,我認為在教學應用題的過程中,不能只滿足於學生會進行列式計算,必須要求學生在列式之前學會分析,在列式之後還要會復述講解和編題。也就是說要求學生達到掌握「四步」即分析、列式計算、復述講解、編題。才是自覺地掌握解答應用題的知識和技能的標志,才是提高應用題教學質量的根本。以下,我就應用題教學「四步」過程的要求和內容以及工作方法簡要說明,以求教於同行。
一、掌握分析
(1)學會認真閱讀應用題,理解題意,分清條件和問題;
(2)學會運用動作、圖解、畫圖等方法表示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
(3)學會運用綜合法或分析法分析應用題。通過解析的實踐找出題中的數量關系,從而進行判斷、推理、選擇演算法。
二、列式計算
(1)口頭或書面做解題計劃;
(2)先用分步列式後用綜合算式;
(3)能根據算式正確、迅速、合理地演算;
(4)正確使用單位名稱;
(5)根據問題寫答數;
(6)自覺進行驗算或估算。

三、會復述講解
(1)會把應用題中的主要內容講述出來;
(2)會根據條件和問題敘述解題計劃和列式計算的步驟;
(3)會按照數量之間的相依關系,復述選擇演算法的依據;
(4)會正確地讀出算式、講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5)會從應用題的問題出發,敘述推理和列式;
四、會編題
1、自編應用題;
(1)根據兩個已知數提(或補足)問題;
(2)根據一個已知數和問題,補充缺少的已知數;
(3)根據實物、圖表、線段圖或表演動作編應用題;
(4)根據故事內容或某一件事實編應用題;
(5)根據算式或演算法編應用題;
(6)根據要求,例如:用36和9編一道或幾道不同計算方法應用題;
(7)仿照課本上的應用題自編。
2、改編應用題:
(1)把某一種簡單應用題改編為另一種類型的簡單應用題;
(2)把幾個有連續性的簡單應用題組合成一個復合應用題,或把一個復合應用題改編為幾個有連續性的簡單應用題;
(3)把未知數改為已知數,把已知數改為未知數,編成一道或幾道逆運算的應用題;
(4)把應用題中的某一個已知條件,分解為兩個已知條件,使計算增加一步,或把應用題中的某兩個已知條件合並為一個已知條件,使計算減少一步。
編題是提高的過程,也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通過自編應用題,能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減乘除的意義,綜合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得到鍛煉。學生能正確地編出某一類型的應用題,證明學生對於已學過的數學法則是理解的,並且掌握了這一類型應用題的數學結構及其特點。
上述「四步」雖各有其任務,但是它們彼此之間有內在聯系,而不是孤立的。分析是基礎,列式計算是目的,復述講解是鞏固和反饋,編題是提高。總之為應用題的教學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在應用題教學實踐中抓牢這「四步」,就可以防止學生解答問題時的主觀性、表面性,培養學生的客觀性、深刻性和全面性。「四步」的要求的貫徹可以達到:掌握數學知識和計算技能,增強分析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培養辯證思維能力的目的。也是教學應用題的關鍵,使知識教學與世界觀的培養結合起來,而且是一種內在系統的結合。

閱讀全文

與怎樣提高小學生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