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培養自學能力

小學數學培養自學能力

發布時間:2020-12-06 10:01:03

『壹』 如何在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師的責任不在於教,而在於教學生學。先學後教,以教導學,以學促教。我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應千方百計地把學生的各種感官全部調動起來,引導他們主動地參加到各種學習活動中去,自己去看書、去思考、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掌握自學的方法,探索知識的規律。因為一個人博學廣聞,知識豐富,大部分是靠自學得來的,這是不可非議的。因此,我們要培養學生成為有較強的自學能力的人。古人說得好:「善學者教師安逸而功倍,不善學者教師辛苦而功半」,一個學生有了自學能力,他就可以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將來長大參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繼續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去自由探索,去發明創造。所以,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本人在課題實驗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教學過程中貫穿自學能力的培養。

(一).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每次講新課的前一天,我都讓學生在數學早讀課上進行預習。預習時不準互相議論。有時我邊巡視邊鼓勵他們:「看誰不用老師講,能在預習時就把知識學會。」所以學生在預習時,都是埋頭看書、積極思考。要求他們凡是能自己學會的自己要學會,重點地方要畫上橫線,自己看不懂的要標出「問號」,准備上課時提出來和同學、老師研究、議論。每逢遇到較容易的知識,通過預習把它掌握了,學生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就異常興奮。有時下了課就找我興高采烈地說:「老師,這部分知識我已經預習會了!」我有時一方面鼓勵他,一方面給他提出更高的要求「你能在課堂上給大家講一講嗎?如果你能給大家講清楚了,就算你預習會了。」這時,他就帶著這樣的任務去進一步預習。例如我教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時,預習後一個學生說: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我會算了。例1:4/7+2/7等於4個1/7加上2個1/7是6個1/7.等於6/7不就完了嗎?例2是兩天共修路13/20千米,第二天修7/20千米,求第一天修的.就是用13/20-7/20等於13個1/20千米,減去7個1/20千米,還剩6個1/20千米就是6/20千米.」我問:你知道同分母分數加減怎樣算呢?」他也說對了,於是我問:「為什麼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呢?你還講得上來嗎?還有加減後要注意什麼你知道嗎?」他沉默了,於是我告訴他:「你再看看書好好想想這兩個問題,明天講課時我一定請你給大家講。」第二天課上我真的提出這個問題,請他回答。他說:「分母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的數,分子表示取出的份數,所以分母不能動,一動就說明不了例1算的是一共多少個1/7.例2算的是還剩多少個1/20千米.加減後要想著約分。」他全答對了。我當眾表揚了他預習認真,有一定自學能力,不依靠老師自己也能獨立思考學會知識。自己學會的知識是不容易忘記的。凡是他們在預習時已經把知識弄懂了,在課上議論時就積極發言。凡是在預習時沒弄懂的地方,在課上就非常專心地聽別人講解。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是很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二).指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每次上新課時,我都用小黑板或幻燈片出示議論提綱,低年級認字有限我就口述提綱學生看書自學時不斷地小聲提示。一般提出兩三個問題就夠了,要有目的有重點地提出,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幫助學生在小組內合作學習,組內議論時掌握重點、難點。例如:一道加減兩步應用題:一本《故事書》,有98頁,小明第一天看了35頁,第二天看了38頁,三天看完,第三天看多少頁?下面有線段圖和文字分析,兩種解答方法列式,我提示了三點:(1)結合條件看線段圖是怎麼回事?(2)例題是用了幾種方法解答的?(3)每種方法是怎麼想的?學生自學後拿出一部分時間讓學生自學議論,議論時緊緊圍繞提綱,可以在小組內進行議論研究。鼓勵大家暢所欲言,大膽提出問題,自由發表意見。一般是由後進生提出問題,由優生給耐心講解,水平差不多的則互相研究爭論。也有時紛紛邀請老師去參加他們的爭論。議論開始時往往分歧很大,議論一段時間之後,意見就會漸漸趨於一致。不願參加議論的也可以自己繼續看書自學。通過自學議論,對比較容易的知識,就可以弄懂學會,只需老師再引導學生把它梳理一下、鞏固一下就可以了。這樣獲得的知識印象深刻、記憶牢固。對比較難的知識通過議論,老師就可以了解到其症結所在,使後面的講解具有更強的針對性。(三).課堂教學中仍要發揮自學作用。通過自學議論,學生感到困難的知識就需要老師幫助解決。老師備課時,一般地說,對學習上的這種難點估計是正確的,也有時估計得不夠准,遇到這種情況,就要根據學生的實際修改教案。學生通過預習、自學議論,仍然有弄不懂的地方,這時在他們的頭腦中,就會產生一種請老師幫助盡快把它弄懂的心願。老師講解這部分知識時,在他們的大腦皮層上就會出現一個「定向興奮中心,」他們就會聚精會神聽講,開動腦筋思考,這時教師和學生的活動就有了共同的基礎和統一的目標。所謂老師講解,並非採用老師講學生聽的方法,仍要發揮學生的自學作用。例如我教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時,通過學生預習、自學、議論,我了解到一部分學生已經弄懂,但也還有部分學生是半懂不懂。研究時我問:「什麼叫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誰能按意思說一說什麼叫周長?答後我又要求誰能按書上的說一說?說不好可以照書說,很多同學舉手回答問題。最後我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來表達。周長這一概念弄明白,我讓學生讀一讀例題。例題是:一個長方形長8厘米,寬5厘米,這個長方形的四條邊一共長多少厘米?」我問:「誰能用加法列式計算?後進學生很快列出:8+5+8+5=26(厘米)。8+8+5+5=26(厘米)。中等生列出8×2+5×2=26(厘米)。我表揚同學們解答應用題真靈活。我又問:「以上都是三步列式,誰能用兩步把它解答出來,並說出列式的根據?」因為學生已經自學議論過課本,所以很快列出(8+5)×2=26(厘米)。但一時說不上根據來。我把板書:8×2+5×2和(8+5)×2用「=」連起來,啟發誘導,結果一個學生說:「根據是乘法分配律,把乘法分配律反過來使用,我追問:「你怎麼想起來的?」她說是小組議論時就提出來了。我繼續問:「8+5」求得什麼?為什麼乘以2?學生都能回答。我說:「我們把這道題求出了,能否找個求所有長方形周長的規律呢?」課堂一陣活躍,學生總結出(長+寬)×2=長方形周長。長方形周長結論後,我又引導求正方形周長,很快就得出邊長×4=正方形周長,我問:「求正方形周長為什麼要邊長×4呢?」一個中等生說:「因為正方形的四條邊一樣長,所以就得用邊長×4。」請看上面講課過程,老師只是提出問題啟發誘導,主要還是通過學生自學來解決問題的。是學生講解為主,這樣不但讓學生學會了知識,同時也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也就是自學能力。學生的自學能力就是這樣在解決重點、難點,知識關鍵的過程中不斷得到鍛煉和提高的。(四).教材中的難點部分要引導學生精讀。教材當中有的概念、法則不容易掌握,有的復雜應用題不容易理解。學生通過學習、自學議論,仍然無力自行解決的,這就是教材中的難點,我有時引導學生進行精讀,在精讀中把難點分散,逐個解決,以求得深刻理解。例如我教「分數乘以分數」的計演算法則時,學生掌握具體的計算方法並不困難,但通過插圖理解法則的算理比較困難。於是,我就把這部分教材分成四段,讓學生一段一段地精讀,一段一段地幫助他們理解。第一段,我讓學生注意思考為什麼1/2公頃×1/5小時就是求1/2公頃的五分之一?
為什麼1/2公頃×3/5小時就是求1/2公頃的五分之三?第二段,我讓學生注意看圖,看一看為什麼1/5小時割1/10公頃?
為什麼3/5小時割1/10公頃?第三段,我讓學生著重弄懂一份是一公頃的1/2×5,分母中「2×5」怎樣解釋?第四段,我讓學生著重研究推導法則的全過程。就這樣,我分層次地引導學生精讀一段,引導幫助一段,看明白一段。把這部分教材精讀完了,再和老師研究,困難就減輕了。有時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對所學知識加深理解,鞏固所學成果,就再次讓他們精讀和議論。(五).復習課上讓學生自己看書溫習。不管是單元復習,還是期中復習、期末復習,我都讓學生自己看書溫習。看書溫習和課前預習、課上自學不完全相同,通常的做法是:一節復習課用15分鍾讓學生自己看書溫習,用10分鍾相互研究,用15分鍾師生共同總結。在學生看書溫習之前,我要提出一系列問題供學生思考,引導他們通過溫習,把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使之系統化條理化。例如復習正、反比例時,我就提出:什麼叫做比?什麼叫做比例?什麼叫做正、反比例?比的基本性質是什麼?利用它可以解決什麼問題?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麼?利用它可以解決什麼問題?正、反比例各有什麼性質?等一系列的問題。學生通過看書溫習、思考,就把這部分知識系統地整理清楚了。在溫習中有什麼疑難一定記下來,在互相討論時提出來,共同研究。解決不了的問題,在最後和老師一起討論。這樣的溫習比老師主觀設計的教案效果好,更有針對性。

二、不同教學內容中滲透自學方法的培養。

數學課本中有插圖,有文字。插圖的形式多種多樣,文字的內容各不相同。有概念,有法則,有應用題的分析講解,有圖形和表格的說明……。為了使學生能夠看書自學,必須給以具體指導。(一).概念的教學,應是按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的順序來安排。對這樣的教材,我告訴學生應當把上面的具體材料一步步弄懂,再看看結論是怎樣總結概括出來的,可不能上來先背結論,上面的具體材料是講道理根據的,結論是從上面的具體材料中總結概括出來的,不仔細閱讀上面的具體材料,就弄不懂結論的來龍去脈。先背會結論,不懂道理,是不會把知識真正學到手的。是非常有害的。例如我教分數意義,要求學生按次序看三幅圖,每一幅圖要看下邊小字講解說明,第一幅說明幾分之一,第二幅講解幾分之幾,第三幅接觸並理解單位「1」,看後就明白什麼叫做分數了。分數看懂了,再去看什麼叫分母、分子、分數單位。這樣教材圖文並茂就大大有利於老師講課了。(二).法則的教學,要注意看豎式旁邊的注釋。我告訴學生遇到這樣的教材,不能光看豎式,特別要認真看小注。例如人教版第六冊數學課本中,有被除數和除數末尾都有0的除法簡便演算法。教材中講,要先從被除數和除數中劃去相同個數的0,再計算就簡便了。但是有餘數時,還要把劃去的0再添上,豎式旁邊就有這樣的小注。「注意:余數末尾要添0」,由於平時的培養,學生預習時都很認真地看了這行小注,但有的學生,不明白為什麼這樣做,就趕快畫上了「?」。在自學議論時,果然在這個地方發生了一場激烈的爭論。這道題的豎式是:81200除以2300商35餘7

有的說:「末尾的0已經劃去,沒有理由再添上了,可能是書印錯了。」有的說:「書上讓添0就添嘛,」什麼道理說不清。有一個「小淘氣」突然發言了。」如果有81200元,分給2300名職工做獎金用每人35元,餘下的是7元呢?還是700元呢?假如會計說就餘7元,保準是他貪污了693元。」這時我啟發其它同學思考這個問題怎麼理解有道理又有根有據。一個掌握知識扎實的同學說:「我同意得添0,因為我驗算了,加7不得被除數81200,必須加700才得被除數81200……」。在大家渴望知道這一知識時,我講了一下道理。根據除法性質,被除數與除數劃去相同個數的0商不變,計算簡便,但與余數毫無關系,「7」在百位上它表示7個百,所以還必須添0,得數應是35……700才對。經過這場爭論,學生不但把余數末尾添0的道理弄懂了,還獲得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並且進一步體會到了豎式旁邊的小注的重要性。(三).應用題的教學,引導學生注意看題目下面的分析。講應用題時,例題的下面有分析講解,這是編者為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理解問題而設的。開始時學生不注意看這部分內容,而是看完了題目之後,就急急忙忙去看列式。這樣做,學生雖然能學會一些應用題的解答方法,但是,他們分析推理等能力卻沒有得到良好訓練,因此,獨立分析應用題的能力提不高。我教五年級時,班上來了個留級生,他自學能力很差,語文成績尚可以及格,數學是習慣於老師講給他聽,我決心幫助他補上這一課。在學工程問題時,講完後我就把他留下,讓他踏下心來認真看例題和下面的分析,看一段給我講一段,他講不清的地方,我給以啟發引導。看到最後一道例題時,我就讓他獨立去看,把整個例題看完再講給我聽。結果他理解得很好。為檢驗他是否真懂,我還問了他兩個問題。「這種題和什麼類型題的題目相似?有什麼區別?」結果他都說上來了。最後,他深有感觸地說:「過去我沒認真看過數學書上的這些內容,留了作業我就瞎做,所以有好多地方都沒有真正弄懂,這次我算是真明白了。」我問:「這次是老師給你講明白的嗎?」「不是。」「是誰給你講明白的呢?」「是課本。」「對,希望你以後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多向課本求教。它就在你的身邊,是你的良師益友。」從此以後,他很快養成了看書自學的習慣。

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是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獨立思考,與同學之間互相交流,深入討論而得到的。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獲得。凡是能通過討論解答的,就讓學生互相交流共識。當學生不能解答時,老師在適當指導。這樣做學生才能主動學習,自學能力才能發展,不斷提高。就讓我們每位教師從課堂40分鍾做起,指導、點撥每個學生的自學能力,促進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美國的教育家提倡「發現法」,蘇聯的教育家強調讓學生理解學習過程,中國的教育家主張,「教是為了不教」。顯然,他們都很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小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了教學質量也就隨之提高了。

『貳』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自學能力

數學有其學科特點:邏輯性、抽象性、應用的廣泛性。學好數學要求學生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高度的相象力,還要對數學有一定的興趣和刻苦鑽研精神,並把它和實踐相聯系。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學科所具有有的思考性、知識的發散性和思想的延伸性,要求學生必須充分利用自學這種學習方法。自學是一種自主、探究、發散式的學習方法,它會使學生更能掌握和理解數學的真諦。一、 進行學法指導培養自學能力 古人雲「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漁,終身受用不盡。」教師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會學」。教師進行學法指導時首先要弄清學法指導的內容,然後去思考和落實怎樣指導。並且教師要結合實際提供可以操作、能夠運用的學習方法。學生通過「學法」到「仿法」最後能「創法」。注意學生的學法遷移,從簡單到復雜,從課中到課外,使得課內獲得的學法成為課後自學的有效法則。教師只有這樣教學,學生才會由對知識的被動轉變接受轉變為對知識的探究,並逐步形成自學能力。例如:由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學法指導,形成自學三角形的能力。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三角形面積=底×高÷2對學生進行恰當的學法指導,可以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這種思路和方法又會增強自學能力。使自學方法更加科學化,自學知識更快速、准確。二、放手讓學生自學、自練、自批、自評 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放開手讓學生去做、去說、去論。只有在實踐中能力才會受到鍛煉和發展。自學是一種實踐,學生在自學中不僅牢固的掌握知識,而且容易與解決實際問題相聯系並形成能力。在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例如,自主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要廣泛採用。要優化課堂結構,改變傳統的滿堂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只要做適當的引導。讓學生正確對待在實踐中成功與失敗,要做到勝不驕、敗不餒。特別要讓學生從容的對待失敗,樹立必勝的信心,明確「失敗乃成功之母」。三、掌握推理原則,形成初步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 定理是數學的一個重要組成,而對定理的理解是自學的理論基礎。嚴密的推理是論證和掌握定理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對定理的形成過程(推理過程)的認識和理解便形成一定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數學思想是數學的靈魂,數學方法是數學的行為。」對學生進行符號化思想、集合思想、對應思想、統計思想、極限思想的適當滲透,可以加深對數學基礎知識的理解,同時也長智慧,使自學時更能高瞻遠矚。數學方法(分析、綜合、比較、分類、歸納、類比、轉化等)是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也是用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它是一種認識能力,這種能力是自學成功的必要保證。四、激發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機 自學是一種個體的、自覺的活動,開展這項活動需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正確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直接關繫到自學的效果。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教師要在平時課堂教學中注意這方面的引導和鼓勵,以便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教師在培養學生自學數學能力時,一方面要對學生說明進行自學數學的意義,另一方面要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以增強自學數學的興趣。數學活動課是增強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又一個主戰場。教師要充分利用數學活動課的優勢,對學生及時進行學習興趣、學習動機的引導和強化。使學生在成功後有了學習興趣,在失敗時能更加明確學習目標,強化學習動機。使學生從教師「指路」學習,變成自己「找路」學習。

『叄』 小學數學教學怎樣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能力 13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讓學生說理,養成學生推理有據的好習慣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組織數學語言的過程,也是教給學生如何判斷的推理過程,而與語言最密不可分的是演繹推理,小學生解題時大多是不自覺地運用了演繹推理,因此教學中教師必須追問為什麼,要求學生會想、會說推理依據,養成推理有據的習慣
二、教給學生正確的推理方法
小學生學習模仿性大,如何推理、需要提出範例,然後才有可能讓學生學會推理。小學數學中不少數學結論的得出是運用了歸納推理,教學時就要有意識地結合數學內容為學生示範如何進行正確的推理。
二、教給學生正確的推理方法

小學生學習模仿性大,如何推理、需要提出範例,然後才有可能讓學生學會推理。小學數學中不少數學結論的得出是運用了歸納推理,教學時就要有意識地結合數學內容為學生示範如何進行正確的推理。
三、要把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貫穿在日常的數學教學中

能力的發展決不等同於知識技能的獲得。知識可以用「懂」來描述,技能可以用「會」來描述,都可以立竿見影。能力的形成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它不是學生「懂」了,也不是學生「會」了,而是學生自己「悟」出了道理、規律和思考方法等。

三、要把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貫穿在日常的數學教學中

能力的發展決不等同於知識技能的獲得。知識可以用「懂」來描述,技能可以用「會」來描述,都可以立竿見影。能力的形成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它不是學生「懂」了,也不是學生「會」了,而是學生自己「悟」出了道理、規律和思考方法等。

四、要把推理能力的培養植根於學生熟悉的生活實踐中

要想促進學生推理能力更好地發展,除了書本知識外,還有很多活動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五、把推理能力的培養落實到《數學課程標准》的四個內容領域之中
我們面對的教育對象是第一、二、三學段的小學生,從層次上目標要求不同。第一學段要求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短的歸納、類比。第二學段則要求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搜集有用信息,進行歸納、類比與猜測,發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第三學段要求能收集、選擇、處理數學信息,並作出合理的推斷或大膽的猜測;能用實例對一些數學猜想作出檢驗,從而增加猜想的可信程度或推翻猜想。

『肆』 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小學數學自學能力的培養

一、編擬提綱,讓學生逐步掌握讀書自學的方法
在上課前,針對教學的內容的要求、重點、難點和關鍵,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一組連續性的、富於啟發性的思考題。上課時,讓學生在這組思考題的指導下去讀書、讀例題,在讀書的過程中,充分動腦思考、分析,引導學生找出正確的方法或答案。例如在教學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五冊的分數應用題時,可以用以下思考題指導學生讀書自學:1、這個圓可以用幾表示?2、如果用分數表示是幾分之幾?3、從"1"里去掉3/8,看剩下多少?4、5/8是怎麼得來的?5、3/8是幾個1/8?6、8個1/8減去3個1/8,得幾分之幾?7、1減去3/8,要把1變成幾分之幾?8、結果怎樣寫?
讓學生在這組思考題的指導下去讀書,讀例題的分析與解答的過程,通過認真仔細地思考,從而明確"分數的特點及解題規律"。這樣,不僅能督促學生去讀書,而且能使學生逐步地掌握讀書自學的方法。
二、以練代講,使學生逐步養成讀書自學的良好習慣
對於某些知識的教學法,可以採取以練代講的方法,督促學生讀書自學,如在講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學和五冊的除法--"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前,考慮到這節課是以一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作為基礎的,學習"一位數除以二位數"除法時,學生已經懂得"要從被除數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被哪一位除後面有餘數,就把余數與被除數的下一位數合起繼續除"的道理,一位數除以多位數除法就可以以此類推,教學時可以以練代講,在學生閱讀教材後,利用學生"躍躍欲試"的心理,讓學生進行嘗試練習,學生會認真地再一次在書上去尋找方法。教材中有很多內容都可以採用這種方法去督促學生認真讀書自學,這樣能使學生逐步養成讀書的良好習慣。
三、以議代講,讓學生逐步養成愛動腦思考和善於思考的習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學能力
要使學生逐步形成自學能力,不僅要讓學生養成自學的習慣,掌握自學的方法,而且還必須使學生養成思考和善於思考的習慣,具備正確的思考方法和一定的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有新的知識,可採用"以議代講"的方法,督促學生進行思維,由於教師沒有講解而讓學生議論。因而每一個學生不僅能積極地、自覺地去讀書、找答案,而且都想說出自己的答案,也想聽一聽同學們對這些問題的意見。當別人的答案與自己的答案不符合時,必須要認真地思考一下,是自己的對。還是別人的對。如果不對,錯在哪裡,為什麼,反復議論。不對的答案被淘汰了,不完整的答案大家補充完整了,原來懂得的同學,通過反復思考,更加理解,原來不理解的同學,也受到啟發,逐步懂得了,這個不斷議論、不斷使答案完整的過程,就是學生不斷思維的過程,就是學生不斷獲取新知識的過程。這樣,有助於學生養成愛動腦和善於思考的習慣,能有效地提高學生自學數學的能力。

『伍』 小學數學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生學數學,你要告訴小學生不會算數的後果,比如去超市買東西,你不會算數,別人少找回你錢啦,你都發現 不了,自己就吃虧了 。

『陸』 小學數學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的學習是一個活潑的、生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只有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過程來獲取數學知識。」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培養學生主人翁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掌握學習方法,學習技巧,學會如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學會與同學交流合作,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和提高數學課堂效率的最有效途徑。

『柒』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自學能力

小學數學怎麼樣學?隨著小學數學教材的不斷更新,內容不再是簡單的加減乘除算數題,而是將許多的生活中運算加到小學的知識中,這樣一來也在不同程度上使小學數學的成績加大了難度.那小學數學怎麼樣學才有效?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怎樣掌握方法才能學好小學數學?

以上九點是有關小學數學怎麼樣學才有效,提出相關的方法.希望能給你帶來借鑒和參考的價值,重要的是讓孩子通過正確的方法提高成績.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培養自學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