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語文綜合性學習給學生帶來了什麼好處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提出,
順應了新世紀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
是素質教育深入實施的必然要
求,
是語文課程改革的重大突破。
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既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又具有深遠
的歷史意義,是落實小學語文課程「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
,實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
一,
提高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乃至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
必將為我國小學語文教育改革開辟
出廣闊的前景,
注入新的思想和活力。
除此之外,
語文綜合性學習還特別具有以下四個方面
的突出作用。
一有利於語文課外綜合實踐活動的落實
小學生學習語文主要通過兩個渠道:
一是語文課堂教學,
它以課堂教學為主要形式,
以學習
系統的人類已有的語文知識和進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為主要內容;二是語文課外實踐活
動,它以體驗學習和自主活動為主要形式,以學習直接經驗和獲取綜合性信息為主要內容,
以促進學生認識、情感、能力、習慣和語文綜合素養統一協調發展為主要目標。因此,我們
說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是小學生語文學習的「兩翼」
,兩者相輔相成,既有緊
密的聯系,
又有相對的獨立性,
是不能替代的。回顧建國以來半個世紀的小學語文教學,我
們特別重視的是語文課堂教學,
尤其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
迫使教師們死盯著語文課本,
學
生們死啃著語文課本,
導致了課外的語文學習活動成了以抄題、
做題、
考題為主要內容的考
試練兵場,
形成了語文教學「課內損失課外補」的一統天下,
嚴重地制約著小學生語文合素
養的整體提高和發展。早在
20
多年前,呂叔湘先生批評的中小學語文教學的「咄咄怪事」
,
雖然喚起了中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的焦慮、
不安和思考,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
語文課外實踐
活動仍然不能二分天下有其一。這就是語文教學「高分低能」和「高投入、低產出」的根本
原因所在。
下面我們不妨先算出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兩筆賬:
一是中小學語文課堂學習的
時間。小學按每周每年級平均
7
.
5
課時計算,每學年約
315
課時;按學生每天在校學習
6
小時計算,每年合計時間還不足
53
天。中學按每周每年級平均約
5
課時計算,每學年不足
210
課時;按每天在校學習
7
小時計算,每學年合計時間不足
30
天。這樣
12
年中小學語文
教學時間不足
500
天。二是中小學語文閱讀量。小學
12
冊語文課本共約
67
萬字,
(
含課後
練習、單元練習、生字表等,下同
)
其閱讀課文的字數只相當一本《三國演義》
。中學
12
冊
語文課本共約
256
萬字,其閱讀課文的字數只相當《西遊記》
、
《紅樓夢》
、
《水滸傳》
。這樣
的語文教學,
學生怎麼能不患
「營養不良症」
和
「語言貧乏症」
呢
?
因此,
「高投入,
低產出」
的現象也只能是見怪不『隆了。
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不是在課堂
「言說」
和課外
「做題」
中形成的,
而是在學生充分
「踐行」
和廣泛「習得」中形成的。
「語文課堂應是學生語文『踐行』的場所。語文課程應構建一個
開放的語文學習的世界,打通課堂生活與社會生活聯系的通道。
」
(
《試論新世紀語文課程的
基本理念》
夏家發、
楊再隋
)
因此,
《標准》
針對上述現狀特別提出了
「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
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
「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
提倡少
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的要求。語文課程這些理念的落
實,主要是通過綜合性學習來實現的。
《標准》把綜合性學習作為語文學習的「五個板塊」
之一明確提出來,
突出了語文實踐活動在語文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
並較之傳統的語文課外
活動有了重大的發展。特別對「四個學段」學習活動和評價要求的細化,使之更具規范性和
導向性,確保了語文課外實踐活動的全面落實和深入開展。因此,
抓好綜合性學習,是溝通
課內外聯系、
實現語文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整體優化的關鍵。
反之,
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就很
難取得突破性進展,語文課外實踐活動就可能留於形式,
「標准」規定的小學階段
150
萬字
的閱讀量和「三個維度」的語文教學目標就可能成為一紙空文。
二有利於小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語文學習的思想教育功能是「潤物細無聲」的。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參加語文綜合性學習,
將大大增強語文教育的育人功能。具體地說,其主要具有三大優勢:
1
.思想教育的形象化和自覺性。
語文學習大都是通過形象化的生活、
形象化的人物、
形象化的語言來達到其思想教育目的的。
尤其是小學語文實踐活動,這一特點更加突出。小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
通過閱讀、
視聽
以及對現實生活的考察、體驗,接觸到一個個典型的人、事、物,自覺地接受著愛國主義、
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等方面的教育。
這樣的教育感人至深,
鮮活生動,
較之空洞的說教更具
吸引力和說服力。
2
.文化教育的廣博性和親和力。
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進一步提升了語文的文化教育功能。
首先,
小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和課外
閱讀等不同渠道,
對來自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不同時期的文學作品有了更加廣泛的接觸,
對社
會科學、
自然科學等也有了更加廣泛的接觸。
與單純的語文課堂學習相比,
語文綜合性學習
活動更加註重文化的多樣性和廣博性。
其次,
小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大都是以感受人文教育
為主,
而語言文字的學習往往下降到次要的位置。
這類活動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
再次,語
文綜合性學習大都是學生帶著濃厚興趣自願參與的,
是其精神生活極其需要的,
因此,
在語
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不但能夠增強語言文字對學生的感染作用,
而且能夠豐富學生的精神生
活,
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培養學生關心和熱愛民族傳統文化、
珍惜人類優秀文化遺產
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教育的豐富性和潛在性。
小學生的語文綜合性學習自始至終都伴隨著豐富的情感因素。
諸如愛與憎、
樂與悲、
好與惡
等。通過反反復復、
豐富多彩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潛移默化地陶冶著學生的性情,
涵養
著學生的情趣,
積淀著學生的情懷,
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豐富學生的感情,
使每一個
學生身上都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洋溢著人們崇尚的浩然正氣,
充滿著萬民稱道的人
間真情。
三有利於各類學生的智力發展
綜合性學習的提出,
使生成性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個新特點。
這是因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別於
「大一統」的課堂教學,活動涉及范圍廣泛,形式多樣,特別提倡學生自由選擇活動內容,
自主設計活動程序,
倡導學生個性凸顯和創造性的發揮。
因此,
其學習目標更加靈活而有彈
性——對於整體目標而言,
既具有導向性又具有延展性;
對於階段或過程目標而言,
既具有
可行性又具有可變性;對學生群體或個體的要求,都比較明確而寬松
(
當然,教師對綜合學
習活動總體規劃和周密設計是非常必要的,
但其設計不是限制其生成性,
而是為了使其生成
性發揮得更具有指向性,更富有成效
)
。這樣,就充分地給學生提供了實現自己理想志趣的
廣闊天地。
學生在活動中,可以根據自己探究的需要,隨時改變原設計的思路,沿著更新的
目標去探索、前進,
以求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隨著活動的深入開展,
新的目標可以不斷生
成,
新的主題可能不斷產生。
這樣就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他們在活動中情緒高漲,
興趣盎然,
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
創造性的火花不斷進發,
從而推動了學習探究活動不斷向
縱深發展。
活動目標的可變性充分體現了綜合性學習生成性的特點,
它有利於學生在學習過
程中的研究和探索,
有利於學習活動的推進和深入,
有利於學生個性張揚和創造才能的發揮。
由於充分尊重了學生的意願,
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
愛好
自主地進行設計活動,
這樣便產生了強大的內驅力,
因此,
在活動中學生變
「要我學」
為
「我
要學」
,其潛能都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個性特長都能得到充分的施展,智力因素都能在各自
不同的水平上得到充分的發展。
諸如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邏輯
思維和形象思維的能力、
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都會得到迅速提高。
學生學會在實踐
中學,
在合作中學,
既有助於多元智力的開發,又有助於多種學習方法的掌握,為其終身學
習奠定了基礎。
四有利於教師素質的提高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
知識更新的加快,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涉及面之廣,
吸納的信息量之
大,
對指導教師的要求之高,
都將是前所未有的。
因此,
這必將促使小學語文教師自加壓力,
積極地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
一是新的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加強教育理論的學
習與研究,進一步提高認識,更新觀念,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學生觀和質量觀,盡快實現教
育觀念和教學角色的轉變。
在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既要充分地發揮好主導作用,
又要以
「參
與者」
的身份與學生平等對話,
耐心聽取學生的意見,虛心向小學生學習,
通過綜合實踐活
動的開展,
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二是新的課程內涵要求教師要善於學習和實踐,
廣泛
涉獵各類知識,
不斷擴大知識視野,
深入生活,調查研究,獲取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和親身體
驗,
以掌握指導學生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主動權。
三是新的教學方式要求教師加強對綜合性學
習指導方法的研究。
諸如教師在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
活動的組織類別和形式、
指導的方法
和要求等,
通過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盡快把理論轉化成實踐,
以不斷提高其指導能力和活
動效率。
四是新的課程目標要求教師必須提高自身整體素質,
特別是要養成高雅的情趣和良
好的習慣。
語文教師應具有豐富的生活積累和情感積累,
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審美情趣,
養成
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等,
諸如廣泛的興趣愛好,交往合作,
獨立的思考、鍥而不舍的
探究和持之以恆的讀書習慣,記日記習慣等等。
「身正為范」
,教師就是一本無字的教科書,
對學生應該起到良好的、積極的影響。
望採納
Ⅱ 小學一年級語文的綜合性學習是什麼
比如可以通過製作字詞卡來識字,也可以通過同學的名字,爸媽的名字,廣告牌來識字,也可以編寫童謠來識字等。
Ⅲ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如何開展
語文綜合性學習主要表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也是溝通課堂內外聯系、溝通學生與自然社會的聯系、溝通語文與各學科之間聯系的紐帶,是貫穿於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之中的基於文本又超文本的語文學習活動,具有極強的開放性。
為此如何開展好語文綜合性學習這點很重要。我認為教師應該在語文教學中加強綜合性學習的指導,從而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有效實施綜合性學習,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主體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的品質,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根據「標准」的要求,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際,我認為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指導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知識的整合
二、能力的綜合
三、學科的聯合
四、課內外的結合
在這里我就學科的聯合這一點談談我的看法。在我主教音樂的時候我看過這么一個片段:一位教師在教學《水鄉歌》最後一節「水鄉什麼多?歌多。千首曲,萬首歌。裝滿一籮又一籮,唱咱水鄉新生活。」時,問學生:是什麼裝滿一籮又一籮?有的學生竟說是「磁帶」,這位教師立即說:「哇,一籮又一籮的磁帶,該有多少歌呀!」接著教師就隨機應變地教學生唱《我們的生活多麼幸福》這首歌,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接著教師又問,有誰想唱這首《水鄉歌》嗎?於是教師將這首詩用簡單的曲子配上教學生唱,同時展示原來准備創新情境指導學生朗讀的動畫,學生在聽著音樂、唱著歌曲、看著美景,整個完全沉浸在江南水鄉的生活之中。這里語文和音樂的聯合迎合了學生的學習和表達的需要,教師的指導、活動的組織也完全滿足了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需要,讓所有的學生都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獲得了最大限度的發展。而在本學期的陳銀老師的公開課中我又親身感受到了學科的聯合在教學中的發揮運用.陳銀老師的公開課課前設計讓我們首先聽到的是一首充滿著春節的熱鬧、喜慶、歡快的歌曲。接著是讓學生談論聽歌的感受:喜慶、熱鬧、祥和、有年的味道而步入課題。然後讓學生分組根據這幾個感受去課文中找出表現這幾方面的段落和相應的重點詞和句。老師適時點撥。一節課學生在聽覺、視覺和朗讀中輕松愉快地主動的參與學習、突破了難點掌握了教學內容。陳銀老師的這節課較好地運用了綜合性學習中的語文和音樂的聯合,這種聯合迎合了學生的學習和表達的需要讓所有的學生都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獲得了最大限度的發展。
從這點上看,我認為,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綜合性學習,要從尊重學生的這種精神需要出發,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啟發學生獨立思考,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學習。教師的任務就在於把學習知識的規律和方法教給學生,積極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讓學生流暢地讀、主動地說、大膽地唱、活潑地跳、自由地畫……鼓勵他們勇敢地發展自我、認識自我、發掘自我,實現良好個性的自主發展。
Ⅳ 小學階段「綜合性學習」目標是什麼語文綜合性學習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區別有哪些
其目標是:第一學段(一、二年級)1. 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2. 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3. 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第二學段(三、四年級)1. 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2. 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3. 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4. 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第三學段(五、六年級)1. 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2. 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3. 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4. 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其區別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它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等領域,並滲透信息技術教育。語文綜合性學習屬於「學科綜合實踐活動」的一種。它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語文學習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新課程方案中三至六年級、七至九年級和十至十二年級(高中階段)的一門必修課程。它與其他課程一樣,具有獨立的課程地位。它強調以學生的經驗、社會實際和社會需要的問題為核心,以主題的形式對課程資源進行整合,以有效地培養和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所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種經驗性課程。「語文綜合性學習」作為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和方式提出來的,因此,它是一種語文學習活動,而不是其他學科性活動。
Ⅳ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
Ⅵ 概括一下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要求有哪些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要求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說對字詞句段章的理解。對於與社會相關的知識的了解。班級搞活動時的參與程度。對於一些文章的愛國主義思想和集體主義思想的培養。等等。
Ⅶ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包含哪些內容
綜合性學習是學習方式;綜合性學習是課程形態;綜合性學習是課程理念;綜合性學習是課程;綜合性學習是學習形態等等,各種界說各有其道理,人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在界說著、探索著、實踐著.存在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定義,說...
Ⅷ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與閱讀教學有什麼不同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有著積極的意義,真正體現了新課程標准「以人為本」的精神。那麼, 作為新課標的實施者,語文教師如何有效地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呢?我結合自己的學習、探索與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挖掘教材資源,有機滲透綜合性學習,體驗綜合性學習活動的樂趣
綜合性學習是閱讀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使學生的知識、能力、態度、價值觀得到協調發展。
在教《赤壁之戰》之前,我曾教過一篇《苦肉計》,文中記敘了黃蓋、周瑜為了詐降曹操,合演了一場苦肉計使曹操信服。我充分挖掘教材的資源,有機滲透綜合性學習,在教到黃蓋怒火直沖、周瑜怒不可遏時,我隨機讓學生說出描寫發怒的詞語;黃蓋被打時,我設計一處補白,讓學生揣摩各種人物的心理活動,還組織學生寫寫黃蓋給曹操的詐降信。
由於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有機滲透了相關知識,因而在教學《赤壁之戰》時能得心應手,學生學完《赤壁之戰》後仍意猶未盡,我又以本篇課文為出發點設計上了一堂語文綜合活動課。
具體內容如下:
A.【辭海拾貝】1.重在讓學生說出與三國有關的成語,如三顧茅廬、七擒孟獲、桃園結義、神機妙算等。2.歇後語:出示歇後語的前半部分,讓學生說出後半部分。如(諸葛亮彈琴,諸葛亮的鵝毛扇,關公照鏡子,張飛穿針……)
B.【各顯身手】 通過講故事、朗讀、表演等形式讓學生各施其才。
C.【開動腦筋】 重在讓學生寫一寫、評一評三國人物(諸葛亮、周瑜、曹操、劉備、張飛、關羽、趙雲等),通過開展辯論,讓學生學會全面評價人物。
D.【開心一刻】三國主題歌,詩詞鑒賞(《七步詩》《赤壁懷古》),三國地圖(魏蜀吳地圖、荊州圖),三國連環畫(草船借箭、赤壁之戰)。
通過課前的准備工作,學生的組織策劃能力、搜集資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創造潛能得到了發揮,互助合作精神得到了發揚。本節課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有趣,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樂學。通過課堂活動的實施,學生的語言積累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朗讀能力、表演能力、評判他人的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實際應用中感受到了漢字的魅力,受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二、依據兒童生活實際,擔當角色,參與表演,使綜合性學習「活」起來
綜合性學習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針對綜合性學習這一特點,在教學《晏子使楚》這篇課文時,我請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這篇課文的特點是可以進行分角色朗讀,也可以進行課本劇的表演。在表演過程中,學生把握住了晏子和楚王的神態、語言、動作,揣摩了他們的心理活動,把人物表演得很逼真。雖然不能像專業演員那樣技藝高超,但是他們演得很投入、很認真,積極性特別高。在擔當角色、參與表演的過程中,學生不知不覺受到了教育,達到了語文學習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視實踐性,「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
語文綜合性學習作為同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相並列的一個項目,也必須與學生生活結合。例如,在低年段學生中開展「生活中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低年段學生識字量很大,為了增強識字的趣味性,加大識字量,鞏固已認識的字,我們讓學生認自己在生活中見過的字。如食品包裝紙、同學的名字、商店名稱、學慣用品、路牌站台上的字。利用身邊的語文學習資源,學生養成時時識字、處處識字的意識,及向人人學字的習慣。在高年段學生中開展搜集廣告語、網路語言、店名門牌、產品說明書的活動,選擇一個主題,分組完成。學生進入生活中的語文世界後發現,原來生活中語文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只要我們走進社會,關注生活,就會發現生活中的語文是活生生的,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其樂無窮。只有生活中的語文才如此的鮮活生動、豐富多彩。
四、落實課後實踐性作業,進行綜合性學習活動
綜合性學習要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現行小學語文教材在課文後新增了一些實踐性作業,體現了《課程標准》中提出的「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的思想。讓學生在實踐中談一談、說一說、想一想、寫一寫、演一演、問一問、查一查、畫一畫、做一做、找一找,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運用新知識、新理念去理解、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從而增長知識,增加才幹。
總之,綜合性學習的內容和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它沒有現成的教材、案例,靠的是執教者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學習的空間、時間,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創新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使他們在廣闊的時空里學語文、用語文,開闊視野,豐富知識,砥礪能力,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Ⅸ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研究
八都中心小學 語文綜合性學習研究課題組
一、問題的提出
在傳統教學中存在著片面追求知識技能,割裂語文學習與生活的關系,割裂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密切聯系的現象,嚴重阻礙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阻礙了語文素養的提高,這是傳統教學的弊端。目前小學教學第一線還沒有對「語文綜合性學習」進行深入研究,也少有可操作性的實踐的現狀,提出此課題,主要原因有三:
1、 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需要。《語文課程標准》大力突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和綜合性很強的學科」,首次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意在「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及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同時專列「綜合性學習」的目標,且對不同學段的綜合性學習提出了不同要求,並在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中進行了專項說明。這一切都表明語文綜合性學習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中的重要地位,在學生發展中的特有功能。
2、 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由於我們的教育長期受傳統教育思想束縛,對人的價值、人的地位、人的發展的問題的重視是不夠的。《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而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正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
3、 語文教育改革的需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就是綜合性學習的價值所在,它正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方式的重要途徑。
同時,我們應該明確認識到「語文綜合性學習」和「綜合性學習」、「綜合實踐活動」有區別,它應該具備語文學科的特點,旨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概念的界定
什麼是「語文綜合性學習」?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為了改變語文教學相對封閉的狀態,為了改變課本是惟一的課程資源的狀況,更是為了克服偏重接受性學習的弊端,在語文課程改革上採取的一個重要的舉措。《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相結合。
綜上所述,綜合性學習具備這樣特點:開放性;主體性;合作性;實踐性;統整性;生存性。
三、實驗目標
本課題實驗研究的目標有三個:
1、 育科學和語文科學的理論與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在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中的現象與問題進行研究,探索和認識小學語文教育和語文學習的內在規律及本質特點,推動小學語文新課程前進的步伐,確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2、 通過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研究,探究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最佳途徑和方法,為小學語文課程的實施提供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可操作性模式和優秀的教學案例及可資借鑒的經驗。
3、 通過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研究,凝聚並帶動一批科研型的教師,在教育科研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創造性的實踐活動,提高教師素質。
四、實驗原則
1、 實踐性原則
與傳統意義上的語文學習相比,綜合性學習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實踐性。綜合性學習重參與,重體驗,重語文實踐活動。在人人參與、全程參與之中,在豐富多彩的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中,體驗什麼是綜合性學習,怎樣進行綜合性學習。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相比,更注重學習的過程,注重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樂趣,得到的感受、體驗,習得的方法,形成的能力;注重在實現綜合性學習目標的過程中,逐漸加深的對語文學習和現實生活密切關系的認識,對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自覺,以及逐漸形成的語文的綜合運用的能力。
2、 協同性原則
以德國著名物理學家哈肯提出的「協同性」理論為指導,注重諸教育要素的協調,形成適合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新教學體系,促使多種要素之間產生互補作用,提高作文教育效率。
3、 漸進性原則
小學階段的綜合性學習不可要求過高。由低年級到高年級要體現階段性和漸進性。本實驗將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採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分層要求,分階段實施。
4、 開放性原則
綜合性學習和一般意義上的語文教學相比,有更大的開放性。內容上的開放——一切語文課程資源均可為「我」所用;途徑上的開放——廣闊的時空均可成為綜合性學習的「課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要從當時、當地的實際出發,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要在語文學習上有所收獲。
五、實驗基本策略
1、 開拓生活領域策略
對於小學生來說,由於年齡、生活閱歷、教育背景等因素,他們的生活空間是「有限」的,尤其是在應試和傳統觀念的包裹下,一些學校考試與分數的「雲霧」 遮天蔽日,兒童的生活空間越來越窄,甚至到了「只留兩個鼻孔出氣」的地步。可見,孩子的學習完全與生活隔離了,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我們的語文學習,必須開拓生活領域,讓學生在廣闊的生活背景中進行綜合性學習,確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培養智力技能策略
綜合性學習,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體現,這個過程,也是促進學生智力發展的過程。學生提出學習專題、策劃學習活動、表達學習收獲、交流學習成果,都是一種理性思考活動。
3、合作學習策略
合作學習是現代學習的顯著特點。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根據本實驗的特點,將採用建立學生個人信息平台,通過文化角、生活專欄、校內網路等形式,為學生間相互交流學習的心得,從而以達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目的。
合作的形式: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師師合作,校內外合作。
通過討論、交流,傳遞信息,溝通情感。不僅能提高分析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提高他們的策劃能力,觀察體驗能力,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的綜合運用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
六、實驗時間
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准備性階段(2006年4月—2006年6月)。主要目標:做好准備工作,包括:組織工作、現狀摸底(問題診斷,需求分析等)、制訂課題研究目標和計劃等。主要措施:由課題組長牽頭,各位組員配合,收集整理各種相關的信息資料,請上級以及有關專家指點、論證,然後完成關於「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研究」的總課題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06年7月—2007年9月)。主要目標:按照課題方案,分階段實驗研究。實驗中及時調整實驗計劃,認真歸納總結「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途徑與方法。主要措施:1.組織課題研討會每學期不少於5次;2.寫出階段性實驗研究報告;3.聘請教育專家來校作現場指導;4.強化組織領導,經常督促、檢查和指導,保質保量完成實驗研究的任務;5.做好成果整理收集展示等工作。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07年10月—2007年12月)。這一階段的的主要工作目標是:回顧總結實驗研究總情況,整理實驗中得到的各種材料,通過對比、分析,得出相關結論。小結本課題實驗研究中的得失。並請上級和有關專家對本實驗研究進行鑒定。
七、成果形式
1、師生作品展示:(1)學生語文綜合學習的體會、感受文章集,編寫《水袖飄舞的語文綜合學習》;(2)、開展語文綜合學習展示的主題班會;(3)、教學案例專輯展示。編寫《小學生語文綜合性學習案例集》。以上內容的匯集與展示,籍以進行校內外交流。
2.撰寫學術論文或實驗報告,如條件成熟,將編印一本《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研究論文選》。
3.以課題匯報會的形式,全面展示本課題的實驗和研究成果,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更深入的新一輪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