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研究性學習

小學數學研究性學習

發布時間:2020-11-24 08:48:23

1. 數學小課題研究報告

一、選題的目的與意義

我們原有的數學課堂教學在新一輪課程改革大潮的沖擊下,逐漸顯露出它對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無耐和乏力。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教育工作者渴求有力的支撐。無論從何種角度講,我們都呼喚並迫切的想找到一把能解開這種困惑的鑰匙。隨著新課程的縱深推進,我們開始了基礎教育新課程教學策略的研究,我們經歷了艱難的摸索,在各種形式、各個層面的推敲和論證下,最終將研究的目標鎖定在數學「小課題」研究

二組織形式的封閉性呼喚「小課題」研究來打破。我們的組織形式採用的是「班級授課制」

三數學學習的價值需要「小課題」研究來體現。學生學習數學最為重要的價值莫過於「認識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和「思考」。

二、課題的研究內容

小課題研究生成問題的途徑有:途徑一:教師開發教材資源而設定的。在我們的教材中就蘊藏著大量的小課題研究內容。因此,在小課題研究開展的初期階段,為了保證所選課題有可研究的價值,實施時切實可行,由老師結合教材內容開發資源、設定選題是一個較為便捷的途徑。途徑二:學生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由學生提煉的前提必須是學生在進行了一段小課題的研究後,漸漸地養成了「學數學看生活,生活中想數學」思維習慣才能進行的。學生觀察生活的角度與成人不盡相同,來自他們的靈感更鮮活,他們在生活中引發的思考都有可能成為他們小課題研究的目標。小課題學習是一種研究性學習,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⑴專題性。

⑵開放性。

⑶主體性

⑷實踐性。

三、課題的價值

一培養信息收集和處理的能力。從認知心理的角度看,學生開展學習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信息處理的過程。「小課題研究」是圍繞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展開,以解決問題結束,在整個過程中,如何多渠道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尤其是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中如何自主收集和處理加工信息是個關鍵。

二提高應用知識的能力。「小課題研究」中學生圍繞某個感興趣的主題展開學習活動,需要學生去應用、分析、綜合、評價知識,每個主題所包含的知識並不是唯一的、確定的,而是一種動態性的知識,所以學生盡可以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從多種角度進行發散性、批判性思考,從而增強學生自身的創造性,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獲得親身參與探究的積極體驗。「小課題研究」的過程也是情感活動的過程,一般來說,學生在課題學習中的成果往往是個人或同伴知識基礎上的創新,達不到原始創新。因此,重要的是通過讓學生自主參與類似於科學家探索的活動來獲得體驗,逐步形成一種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喜愛質疑、樂於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

四學會溝通與合作。「小課題研究」的過程是一個人際溝通與作用的過程,要完成一個課題,不僅需要自身的積極探索,更需要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相互幫助,培養學生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和交往能力至關重要。

四、研究基礎

課題組成員曾經參與小學生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教材的編寫工作,對數學活動課程有著較深的研究。數學實踐活動雖不同於「小課題」研究,但長期的研究積累,為研究小學數學中高年級學生「小課題」研究提供了許多可以值得參考的理論基礎和依據。

課題組成員多年來一直從事小學數學中高年級教學工作,積極指導學生參加數學興趣小組活動,對數學「小課題」進行過長期的實踐與探索。所輔導的學生曾經連續五年在省數學「探索」與「應用」技能大賽中榮獲團體獎桂冠,輔導的學生有多篇數學小論文在省級報刊發表,這些教學實踐都為「小課題」研究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基礎。

2.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實施研究性學習

如果中國的教師都有您這種道德,那麼我們的教育將提升兩個檔次。現在我國的教育體制還是不夠完善的,和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但是我們國家必須按照現在的教育體制進行,因為我們的國情,我國現在處於發展時期,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普遍集中在80後,而60年代到70年代受過真正的高等教育的人群相對還是比較少的。浙江大學鄭強教授有過一個很有名的演講,說的有一段就是教育問題。其實教育真的是要從娃娃抓起,從小有一個良好的習慣,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博士生都將是人才。

3. 小學一年級數學研究性學習教學隨筆

我使用小學數學新教材教學已三個多年頭了,驀然回首,這幾年的教學真是喜憂參半、成敗交錯。事到如今,是該盤點一下自己教學中的得與失的時候了,也許它還可以成為後來者的「警教」之言,也是自己小學階段後期教學的正確的教學思路形成的「催化劑」吧!

經過新教材的教學使我真正理解了教師要刻苦鑽研教材的重要性,因為新教材留給教師的教學空間實在太大。如果不認真研讀教參、教材,不清楚各知識點在整個小學階段甚至後繼學習中的重要性,不明確各知識點的前後聯系及相互作用,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教學步子則將或深或淺,會給自己的教學留下很多後遺症;其次,三年多的教學,使我真正懂得「課標是源、教材是流」,逐漸具備創造性使用教材教學的能力。應該說,沒有哪個專家或老師可以說他的思想、教法就絕對的正確、絕對的好,都是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修正完善以取得教育者們的共識。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認知能力、生活經驗客觀地受家庭環境、地域所處等的不同而存在差異,它直接作用於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這是不可否認的,就如農村的學生連數學書上的卡通動物都不認識,這就是事實,這就需要教師學習課標、把握小學階段在「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解決問題」等領域應達到哪些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性的地使用教材、巧選素材、合理設置教學活動內容、使用有效於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自進入新教材教學以來,我始終以新課程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不斷地使自己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向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方向轉變,同時,我也曾彷徨與憂慮,但是,經過幾年的實踐,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已彰顯出可喜的面貌。1、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濃厚。因為我為他們組織的學習活動是豐富有趣的、學習內容是有用的、探索的問題是有挑戰性的,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感受到了數學學習的價值;加之我留給學生的課外作業很少(但具有很強的可練性),學生自然也就學得輕松而樂學。2、絕大部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品質逐漸形成。教學中的新知學習我都習慣讓學生「先嘗試、再引導其釋疑解惑」以此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3、所有學生都養成了與同伴合作、交流的好習慣,數學口頭表達能力良性發展。我的口頭禪「這個問題有難度,不妨與同伴齊心協力一起想辦法。」、「把你的想法說給同桌的小朋友聽聽」使普遍學生有了與人合作學習的意識,都能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在課堂或是課外與人交流。4、學生的思維較活躍、開闊。由於新教材教學中突出了演算法的多樣化、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等的教學,使學生的數學思維明顯活躍與開闊。5、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能力逐漸形成。教學中每每讓學生學會了某個知識點就讓其舉例應用,或是常以「看到這個數、算式、信息、公式、圖形等,你能聯想到與它相關的哪些數學知識?」啟發學生對呈現的知識進行再思考,進而形成對相關知識進行串聯的能力,逐漸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能力。

三年多的新教材教學實踐,我逐漸地成長起來,我教學的學生也展現出可喜的面貌,然而我也留下了一些教學遺憾:1、部分學生計算速度慢、正確率不高。教學中總以「課堂上給學生自主探索、合作與交流的時間多了,動筆練習的時間就少了」為借口為學生在計算上出現的問題而開脫,卻沒有鼓勵學生課外進行練習(又憂於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其實如果從一年級開始就著眼培養學生每天必練幾道計算題的習慣也不是難事(切莫受諸如「一年級的學生不準布置家作」的規定的影響)。我可以大膽地說,我教學的兩個班級的學生,沒有一個學生沒有掌握計算方法,但為什麼部分學生會存在速度慢、正確率不高的問題呢?究其原因:一是這部分學生惰性強(每每遇到按老師的規定自己設置題目[如10道口算題、5道三位數乘或除以一位數的筆算題……]練習,他們總會出一些很簡單的題目,甚至不能保量完成)、習慣差(馬馬乎乎);二是我要求不嚴,每每遇到學生計算錯誤,僅僅只是要求學生改正也就罷了,致使學生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形成錯了就改、再錯再改、馬馬乎乎沒關系的錯誤意識和習慣,所以我想在鼓勵教育的同時如果能對犯錯的學生進行嚴格的要求即便採取適當的懲罰,學生犯錯的頻率就會低多了。2、部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差。幾年的教學中,大部分「解決問題」的內容都被購物、租車租船充斥著,以老師們的話說「二年級就開始租車租船,租到四年級差生才有點兒眉目,可解決其他綜合性稍強的問題就『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 ……」,傳統教材中到三年級才進入兩步應用題的思維訓練,可是新教材中從二年級開始就涉及含有兩個未知數的問題的解決,學生必須掌握「假設」、「嘗試」、「整體思考」等策略,加之「拆分」、「湊和」等思考才能解決,差生在這種問題的學習中根本就是坐飛機,就連稍好一點的學生都不能從中形成有條理的表達其思考的能力,用孩子們的話說「我是『湊』的」,可這樣的題目一道例題或是一個練

4. 如何進行研究性學習

1.要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研究性學習,就要激發學生心靈深處的那種強烈的探求慾望,使其產生強大的內部動力。
2.注意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數學源於生活,生活充滿著數學,數學教學應寓於生活實際,且運用於生活實際:所以,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溝通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與有關數學問題的聯系,藉助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中的具體事例,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慾,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引導他們進行研究性學習。
3、重視再現知識過程。
4、要盡量讓學生自己去研究發現。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經常給學生提供能引起觀察、研究的環境,善於提出一些學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決的問題,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和尋找問題的答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研究的機會,多一些成功的體驗,多一份創造的信心。
5、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小學生來說,能夠獨立解題並有獨到見解,這就是科學研究的縮影,也是他們在人生道路上探究創新的初步嘗試。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敢於打破常規,別出心裁,勇於標新立異,尋找與眾不同的解題途徑,啟發他們從多角度、多側面、多渠道進行大膽嘗試,提出新穎、獨特的解題方法,這樣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基於以上的認識,我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可以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能力.

5. 小學六年級數學可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課題有哪些

數的整除·運算·代數

6.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想使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教師首先要改變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他們學會發現和創新,培養他們的科學探索精神和問題意識,為他們的數學學習和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一、確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傳統的數學課堂以教師的講解為中心,學生的思維始終被教師牽著走,他們沒有自己學習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似乎學生的學只是為了配合教師的教,本末倒置。這樣的教學延續下來,學生往往會形成被動接受的習慣,而失去了主動學習的慾望和能力。由此可見,傳統的單純講授式的數學教學模式是不利於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的,這樣的教學方式違背了數學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而我們所倡導的研究性學習是以知識的學習為載體,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探索知識。研究性學習關注的不是「會不會」,而是強調學生要能夠主動參與,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實現創新。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不但能夠學到知識,更能夠學到學習知識的方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授之以漁」的道理,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基本條件。在教學過程中要實現研究性學習,教師就要學會放權,把更多的學習自由還給學生,給予他們更多獨立思考和發現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使數學課堂充滿勃勃生機。
(一)為學生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7. 小學數學有哪些研究性學習課題

節約一滴水

8. 小學一年級數學研究性學習教案

把關鍵詞輸入「網路」就能找到,裡面多得很

9. 數學研究性學習的論文

一、聯系生活實際,引發問題——學現實的數學

傳統的數學觀將數學看成一套已完成的嚴密的數學結論體系,而教師的任務又大都停留在忠實地教「數學(教科書)」,這就最終導致數學嚴重脫離實際,脫離學生生活。建構主義數學觀認為,數學是一個活的、動態的、開放的數學活動。教師的主要工作是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合適的環境,促進學生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促進學生主動地建構知識。以此為出發點,則要求我們在設計課程內容時,要加強數學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現實的聯系,將數學與學生熟悉或感興趣的問題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他們所學的數學是與當代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
例如,在數學人教版第十一冊數學「求比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時,筆者以備受學生關注的「世界盃」足球賽為題材組織教學:在多媒體播放巴西球星射門時激動人心的錄像片斷後,我及時抽取了近4屆「世界盃賽」每屆進球數這組信息製成統計表(見下表)在多媒體中出示供學生觀察。在此基礎上,啟發學生提出用百分數表示表中兩者關系的問題,現實的背景加上學生積極、靈活的思維,學生一下子提出了許多百分數問題。比較、分類後,抽取其中的「1998年進球比2002年多百分之幾,2002年進球比1998年少百分之幾」一組問題,即構成了本課要研究的重點。至此,學生經歷了一個從現實背景中引發問題的過程,而真切地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
年份2002199819941990
進球(個)161 171141115
生活是數學的源泉,緊密聯系生活的「源頭性」的數學問題既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更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興趣。而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教師首先自身要關注社會,關注學生生活,這樣才能提出、提供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並引導學生去觀察、解釋、探究。
二、利用生活經驗,主動建構——學有意義的數學
構建智慧的重要基礎,是人們已有的生活、學習經驗。為此,建構主義教學論把「通過自己的經驗主動建構」看成是其「靈魂」。還有學者認為。對小學生來說,小學數學知識並不是「新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舊知識」,在他們的生活中已經有許多數學知識的體驗,學校數學學習是他們生活中有關數學現象經驗的總結與升華,每一個學生都從他們的現實數學世界出發與教材內容發生交互作用,構建自己的數學知識。鑒於學生並不是一張「白紙」,教學時,我們應充分利用其已有的學習、生活經驗促使其主動建構。
例如,教學「一個數加上或減去接近整百、整千數的速算」時,我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已有的購物付款時「付整找零」的經驗,設計了這樣一道生活情境題:「六·一」節,小明的媽媽帶了136元錢去新華書店買了99元一套精裝本的《上下五千年》,作為送給小明的節日禮物,媽媽可以怎樣付錢,還剩多少元?討論該題時,學生想出了很多辦法,而首選的方法便是「先付100元,再用36元加上找回的1元錢」,而這恰恰就是「湊整簡算」的思想,原先不易被同學們所理解的「思想」由於其生活經驗的支撐得以主動建構。又如,「年、月、日」的教學,教學之前,學生在生活中已積累了年、月、日的許多「經驗」,以此為起點,教學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先個人觀察自己手中不同年份的年歷卡,然後組內交流,自己發現問題,待組際匯報時,一年有12個月,月又分為31天的大月和30天的小月以及二月的天數等知識都已被同學們所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礎上我又出示了1990年至2000年來2月份的天數讓學生作再次的研究和探索,四年一閏,以及判斷平、閏年的方法又被同學們所發現。
學習是經驗的組織和重新解釋的過程,而利用學生先前生活經驗的學習則顯得更積極、更主動,也更富有意義。
三、應用生活現實,體現價值——學有用的數學
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在他的《作為教育任務的數學》中闡明:數學來源於現實,也必須紮根於現實,並且應用於現實。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還是看學生能否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尤其是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所以,我們應及時提供把課堂上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的機會,讓學生在應用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在應用中更深刻地感受數學的魅力,並通過應用促使學生更主動地觀察生活中的數學,在學習和生活中更主動地運用數學。
小學數學中,數學應用於現實的例子很多,如學習了《長方體的表面積》後,學生計算粉刷自己所在教室的總面積;學習《圓》《圓錐》後,引導學生測量、計算大樹的直徑與橫截面的面積、沙堆、稻穀堆的體積和重量;學習《百分數的意義》後,引導學生收集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百分數材料,並通過數據對比、分析,了解社會的變化和進步;學習《比和比例》後,讓學生測量、繪制學校平面圖、家庭所在居委的示意圖等等。這些活動大多可以在數學實踐活動課上進行。
需要提及的是,平時的數學課能否體現,又該怎樣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呢?筆者認為,對課本例(習)題進行「生活化」處理,不失為既「經濟」又「實用」的好辦法,以人教版第十一冊數學「工程問題」為例,在例題的教學並進行了適量的鞏固練習後,我設計並出示了這樣一道題:李軍星期天進城買文具,所帶的錢如果全部買筆記本,可以買10本,如果全部買鉛筆,可以買15支,現在他先買了4本筆記本,剩下的錢還能買多少支鉛筆?通過對該題的解答,既培養了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又使學生體驗到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帶來的愉悅和成功。

10. 小學三年級數學研究性學習可以有什麼題目

正負~我們以前就做過
米袋上都有的。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研究性學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