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指導小學生修改作文參考文獻
古人雲:「三分文章七分改」「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厭百回改」。然而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寫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下過功夫。
記得葉聖陶先生曾指出:「『改』與『作』關系密切,改的優先權應該屬於作文的本人。」所以我在想,作文教學要著重培養學生自改的能力。但是我們傳統的作文教學向來是「學生寫教師改」——學生「奉命寫作」,教師不分晝夜的改得「滿篇見紅」。這種做法我覺得是一種越俎代庖的做法,是教師代替學生想,代替學生表達,教師改得滿篇紅學生反而不去認真看、認真思考自己為什麼寫得不好,自己錯在哪裡,對學生沒有多少切實有效的幫助。要改變這種局面就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習的主權還給學生,把批改習作的任務交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到習作修改的活動中。
修改文章的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對指導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上做了嘗試。以下是我指導學生修改自己習作的一淺見。
一、激發習作修改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不少教師用一些中外名作家推詞敲句的經典故事感染學生,確實鼓舞了學生修改習作的信心。學生渴望成功,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教師要善於調動學生習作修改的積極性。面對學生的自主修改,教師要「大張旗鼓」地表揚,適度地放大「閃光點」,學生有了快樂的成功體驗,就會「漸入佳境」,養成自覺修改的習慣。
二、教給習作修改的方法
修改習作需要引導,教師要清晰《標准》關於習作教學的年段目標,不空洞講解作文的修改技巧,不急於求成。在一次次修改的實踐中,滲透修改的方法。首先,仔細研究「修改標准」。每次習作都有具體的要求,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必然在要求的驅動下組織材料,選取習作內容。那麼,習作修改也要「有法可依」,那就是習作要求。引導學生審視自己的習作,是否符合要求:哪些地方寫得好,哪兒還需要改進。每次修改抓住「一點」,逐步提升學生的修改能力。其次,有效利用「讀」。語句是否通順,標點是否正確,在一字不落的「讀」中就會顯現出來。針對習作要求,反復閱讀,用心揣摩,發現自己習作的「得意之處」,挖掘習作的「不盡人意」之處,進行修改。再則,充分利用「範文」。有的學生面對習作,會感到束手無策,教師要適時地為學生提供一些「範文」,讓學生從範文中獲取一些表達的智慧和修改的靈感,提高修改的質量。
三、實施多元評改的方式
修改習作,不僅僅是學生的自改,還可以進行多種評改,習作評改主體應多元化。學生互改,學生既是作者也是讀者,在相互的學習、欣賞、修改中,可以取長補短;師生共改,在教師的引導下,會更集中快捷地發現習作的優點和問題,這在剛開始指導學生修改習作時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我們還可以拓寬習作的修改范圍,如家長點評,網路評改等,只要能使學生感受到習作修改的樂趣,達到「文不厭改」「欲罷不能」的境界,能夠對學生習作起到促進作用,我們都可以嘗試。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修改習作,不但讓學生處於主動的地位,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與能力發展,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教師也能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用更多的時間去鑽研教材,探索教學新方法。
⑵ 如何讓學生愛上寫作文論文參考文獻
如何讓學生愛上寫作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作文是檢查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
重要方面,長期以來,不少學生對作文存在著厭煩、畏懼的心理,把作文當成一
個包袱,真可謂「畏作文如虎」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結果,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不
可忽視:即教師作文評價過於簡單和嚴厲,這大大打擊了學生的寫作的積極性,
腐蝕了學生的自信心。
所以,
語文教師必須努力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提高學
生對作文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
「興趣和愛好是最大的推動力。
」
學生有了興趣,
才會有行動,有收獲,才能真正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不斷提高寫作水平。那句
話說的好: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
所以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
趣,
調動作文的積極性,
我們不妨採用民主開放的作文評價來提高學生寫作的自
信心和積極性。其實,讓學生愛上寫作也很容易。
一、激勵性評語評價學生作品
心理學研究表明,缺乏激勵,一個人自身的潛力只能發揮
20
%~
30
%。而
正確與充分的激勵則能使人發揮其自身潛力的
80
%~
90
%
。
作文是一種非常個
體化的活動,
學生寫作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成果,
雖然這種成果是不成熟的、
幼
稚的、
有的甚至是可笑的,
但他們畢竟在寫作的過程中付出了勞動和心血。
因此,
作為語文教師首先要對他們的勞動成果給予充分的肯定,
讓他們在激勵中愛上寫
作。
寫了作文,
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賞識,
是學生寫作的動機之一,
也是燃起
學生寫作興趣與熱情的催化劑。
尤其是所謂的差生,
一旦得到鼓勵,
會極大地激
發他們寫作的內驅力。
因此語文教師應抓住時機,
將學生在每一處的長處和優點
抓住。對每篇作文的評語,我都力求寫成評論欣賞,抓住作文中的「閃光點」
,
鼓勵他們寫作的勇氣,
感化他們智慧的心靈,
誘發他們的巨大潛能,
讓他們從心
里流出本該就有的成功之甘泉。
哪怕文中只有一個好的句子或一個好的詞語,
也
要在下面畫上贊賞的圓圈、
寫上鼓勵性評語。
對學生的缺點,
我盡量以委婉的形
式告訴學生,
讓學生獲得成就感的同時也了解了自己的缺點。
所以,
教師衡量學
生作文時忌用一把簡單統一的尺子,
而需要多把尺子。
比如對那些平時寫字潦草
的同學,我的評語是:
「謝謝你,讓我讀到了這么優美的句子。如果你的字體再
工整一些,
老師就該送你一朵花了,
我相信下次你一定會得到它的,
你有這個實
力。
」事實證明,運用評語激勵學生,既可以增進師生感情,又能點燃學生的寫
作慾望之火,迎來一片嶄新的天地。
激勵的形式可以用一句話點評,
也可以活化古人的詩句意境來評價,
如
「隨
風潛如夜,潤物細無聲,細微處看似不經意,卻也傳送著真情。
」另外,散文化
的筆調也可穿插運用,如:
「你的童年很純真,文章另有一番滋味。
」這樣能激發
更多的學生有寫作的興趣。即使不用任何典故、妙用適當的比喻、擬人、設問等
修辭手法,學生也會樂於接受。如:
「讀你的文章覺得像汪洋恣意的海,寬廣大
氣但看不到邊際。你的文筆調動自如,但少了點約束。
」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感
氛圍中領會著教師的點撥,
既讀其評價,
有受其熏陶,
使學生能始終處在健康向
上積極融合的情感狀態中。
因為評語的成功賞識刺激了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
所
以,
在激勵性評語的影響下,
學生的寫作激情更多地被調動出來,
寫作活動進入
了良性循環,學生又怎麼會不愛上寫作呢!
二、多種方式的講評
作文講評是對學生作文的評價和鑒賞,也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方法。
前蘇聯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博士列·符·贊可夫認為:在整個作文教學過程中,作
文講評對於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採用何種方式講評激發學
生的寫作願望,不但是一個重要的環節,而且還能夠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學效率。
傳統的作文講評課,
總是老師在上面喋喋不休地講本次作文的優點及存在的
問題,
然後拿幾篇優秀作文念給學生聽,
以期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要不就拿幾
篇有問題的文章作為反面教材剖析,
以期起到引以為戒的作用。
這樣的作文講評
課,
學生始終處於被動地位。
因此。
作為語文教師應該變些花樣講評作文,
以
「吊」
起學生寫作的「胃口」
。
可以讓作品的作者成為第一個讀者,先給自己一個評分,再和其他同學交
換閱讀,
感性分等,
共同完成對不規范的標點、
錯別字詞、
不通順的語句的修改。
然後教師瀏覽所有作文,
從字、
詞、
句、
篇章的構思、
主題表現等方面綜合考慮,
分出問題等級,在分組閱讀別人習作。或在小組內展開討論,與作者本人交流,
與老師商酌;或找出優點;或提出修改意見,充分展示學生的主體性。最後將文
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來集體「會診」
。也可以把優秀作文的作者請上講台介紹
自己的寫作經過,
此舉對他本人和其他學生都有極大的鼓舞,
會大大激發學生的
寫作興趣。
也可以把優秀範文張貼於教室內,
請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讀完文章,
並
要求學生看完後結合自己的寫作在課堂上提問,範文作者就質疑問題一一作答。
因為學生有對別人的羨慕之情;
有對自己寫不好作文的焦急之情;
更有想從同學
那裡獲得作文成功方法的求知心。講評課上學生踴躍的提問,作者耐心的回答,
為學生搭建了交流學習的平台,
把講評權交還給學生,
可以讓學生揭開寫作神秘
的面紗,
也可以鼓勵學生樹立寫好文章的信心,
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
分
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正如贊可夫所說:
「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
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方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
作文講評的形式多種多樣,
只要教師從學生興趣出發,
從有利於提高學生寫
作能力的角度出發,
並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這樣的作文講評課不僅會受到學生
的歡迎,更會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從而讓學生更加喜歡上寫作。
三、給學生習作打個高分
多年來,
我們批閱作文總是戴著一幅高倍放大鏡來尋找學生的缺點:
或材料
不新、
或主題太淺、
或結構不全,
語言沒有文采,
一篇作文批下來,
滿篇皆
「不」
,
幾乎一無是處,那些本來「光亮」的東西也因此失去了光彩。因而學生越寫越糊
塗,越寫越心煩,越寫越沒有信心,老師呢,越教越無趣,越教越寡味,越教越
沒有把握。那我們不妨戴上「有色眼鏡」去看待學生習作,給他們的作品打個高
分又何妨!要知道,學生的作文,材料不新,但語言優美;立意不深,但感情真
摯;
語言沒有文采,
但結構新穎別致„„學生把作文教給老師,
希望得到老師的
指導和贊賞,老師多幾處肯定,多幾處稱贊,都會使學生得到心理上的滿足,激
起進取的力量。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
「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
童學習的願望。
」學生的作文經常低分,會使學生情緒低落,產生焦慮感,對寫
作文失去信心,
最終引起迴避和退縮反映,
失去作文的興趣,
形成畏難消極的心
理。如果給學生作文打個高分,學生會重新估價自己的能力與信心,重新審視、
注意自己所要完成的習作,
他們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
對寫作的興趣會逐步提高,
從而不僅讓學生樹立「我能寫」
、
「我能寫好」的自信心,也會激發學生新的創新
動機,養成寫作的好習慣。那麼作文水平會在自己獲得快樂的同時提高了。
前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
「一次成功可以激勵學生千百倍的努力。
」作為
語文教師用自己欣賞的眼光給學生的習作打一個漂亮的高分吧,
滿足每一個學生
的渴望,
讓學生在老師的欣賞和鼓勵中去完成習作,
幫助學生讓他們體驗成功的
歡樂,讓每個學生都愛上作文吧!
⑶ 淺談怎樣讓學生愛上作文參考文獻
摘要: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也是我們每位語文教師都覺得棘手的問題。不少學生"談文色變"。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缺乏作文興趣造成的。學生若對作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非常注重練筆寫作,"作文難"的問題就可以找到解決的突破口。
關鍵詞: 小學語文 作文教學 激發興趣 寫作方法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也是我們每位語文教師都覺得棘手的問題。"作文難"也是小學生對作文的共同感受。他們對作文毫無興趣可言,平時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作文",而這又是作文的大忌。為了創建生動、和諧的寫作氛圍,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盡情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輕松愉快地寫作文,我在實際工作中嘗試了以下幾種做法,感覺效果還不錯。
一 通過教學滲透寫作方法
在教學中,我發現我們的課文都是一篇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於是,我嘗試著從課文入手,讓作文教學在語文課堂中展現,從而增強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首先,我在教學中抓住仿寫這一環節,兒童語言學習的初始階段是"模仿","模仿"是語言學習的捷徑,是語言創造的始點,作文也應是由仿到創。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課文是一篇典型的總分總結構的文章,文章先總述了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然後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介紹了西沙群島的風光和物產。最後總述西沙群島將會建設的更加美麗富饒。於是在教學中,我重點滲透這種總分總的格式,讓學生也按照這種結構來寫一寫自己的家鄉。有的學生先總寫了自己家鄉的美麗,然後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分別寫出了家鄉在不同季節表現出來的不同的美,最後表達出自己熱愛家鄉的感情。內容真實,感情表達細膩,為文章增色不少。
其次,我在教學中緊抓小練筆,在我們的教材中小練筆隨處可見。如《玩出了名堂》一課,要求學生寫一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獲。由於課文寫的是列文虎克在玩的過程中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有了在文中所受的啟發和收獲,我趁熱打鐵,鼓勵學生也寫一寫自己在玩中的樂趣和收獲,自己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學生寫道:"星期六,我和妹妹比賽踢毽子。結果,她比我多踢了六個,我心裡不服。於是,我咬咬牙,暗加勁,一放了學,寫完作業我就練習踢毽子。終於第二個星期六又到了,我和妹妹踢毽子的比賽又開始了,結果我比她多踢了十五個,我開心的笑了。從這件事我明白了,只要不服輸,肯吃苦,沒有做不成的事。"寫作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自然流暢,不但寫出了玩的過程,而且還加入了心理描寫,總結出了道理。
二 激發興趣喚起寫作動機
著名的物理學家楊振寧博士曾說:"成功的秘訣在於興趣。"現代心理學家也曾告訴我們:"新奇,多變的事物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刺激強度,採用新穎的方法,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才能積極主動,愉快的學習。為了調動學生寫作的興趣,我採取了以下措施:
1.利用多媒體來激發興趣。
運用多媒體教學寫作,可以把現實生活中的情景、事物搬到課堂,再現場景。為學生創設良好的習作情境,提供直接豐富的素材,讓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寫作。通過再現場景,使學生的觀察比較集中,讓學生有充分的感知過程,這樣就喚起了他們學習的潛在意識,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和情感。如:我在指導學生寫狀物文《蘋果》時,完成"範文引路"一環節後我對學生說:下面我們一起去參觀農民伯伯的蘋果園好嗎?接著我播放了錄像,隨著歡快的樂曲聲,電視屏幕上呈現出一片蘋果成熟的豐收景象。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個個目不轉睛地盯著懸掛在樹上的蘋果,堆滿筐的蘋果。如臨其境,如聞其香,如嘗共味,情不自禁地小聲議論起來。當我要學生用一兩句話談感受時,人人爭先恐後,一個學生說:"蘋果圓圓的,紅紅的真惹人喜愛!"另一個學生說:"每到蘋果成熟時,當你走進蘋果園,就能看到樹上一串串通紅的蘋果沉甸甸地掛在樹枝上,一陣風吹來,蘋果搖搖擺擺,好像在歡迎我們呢!"當我再次播放錄像,選擇"蘋果園""一串串蘋果""蘋果外形"等特寫鏡頭定格,要求學生有順序抓住特點觀察、描述時,個個都仔細看,認真想。大膽說。這樣按學生習作的心理特點,適時選用錄像媒體,其形、聲、色並茂的特殊功能,讓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各種感官交替使用,學生始終處於興奮狀態,注意力集中。能抓裝事物的特點,"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又能學會"從整體到部分""由外到內""有順序"觀察方法,"有話會說"。達到提高單位時間內學生學習活動的有效率,這種功效,不但能使學生對寫作過程和寫作結果產生成功的心理體驗,而且會對作文產生"愛寫"的興趣。
⑷ 如何提高小學高年段習作的教學有效性參考文獻
如何引導小學高年段學生主動而積極地閱讀,在短短的40分鍾課堂內高效回率、高質量地答完成繼續任務,筆者認為可以從四個方面入手:一、抓好預習,促進閱讀;二、小組合作,同伴助學;三、緊扣文本,凸顯特點;四、廣泛閱讀,內外結合。
⑸ 急需關於論文:小學生作文教學中想像力的培養的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要去 圖書館的挖
這上面只有內容,沒有參考文獻的挖。
⑹ 有關小學生習作自主批改課題研究的參考文獻有哪些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現在有許多學生寫完作文後,擲於腦後,不願修改,即使部分學生願意改,也缺乏一定的方法,這樣哪怕寫完一篇又一篇,也很難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當前小學生在寫作時存在大量問題,具體表現在:
1、老師重視作前指導,忽視了作後指導。
2、學生缺乏修改習作的意識、興趣。對習作興趣不濃。
3、缺乏修改習作的方法。
4、老師無法從「精批細改」作文的傳統做法中走出來。
5、學生平時的閱讀少,積累少,學生的作文寫作思維不夠開闊,語言不夠精彩等。
鑒於以上原因,我計劃以此課題為突破口,對培養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的深刻、系列的研究,大面積的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研究意義
小學生是作文能力,也就是表達能力形成的最黃金階段7-13歲的小孩子應該重視寫作能力的培養,當然,這得益於他的閱讀量和詞彙量。快樂階梯作文的少兒教育專家孫教授曾經說或,小學生在培訓作文的時候,不僅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更是對孩子潛能的開發和引導,如「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寫作基本能力培養。所以,自己修改作文也是作文培訓中的一個重要課題,能夠發現自己的不足。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學中的重要一環。自己修改作文就是讓學生通過自我實踐、自我反饋,發現並解決其中的問題,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同時也養成了良好的習作習慣。在作文批改中,加大學生全體參與力度,是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措施。
培養:按照一定的目的長期地進行教育和訓練;使其成長。
自主修改作文能力:通過研究使學生能夠通對自己的習作進行有目的有步驟的修改,從而提高學生的自助修改作文的能力。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課題研究的步驟
(一)、准備階段
1、調查研究,選定有價值的研究課題。
2、學習小學語文課程標准及有關著述。
3、搜集相關資料。
4、研究怎樣培養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制定實施方案。
5、完成課題研究報告。
(二)、實施階段
1、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並深入實踐研究
2、制定標准和要求,引導學生自主修改作文。
3、完成階段研究報告,進行階段成果評估。
:
1、對課題全面總結、搜集和整理研究資料,
2、撰寫專題研究實驗報告,
3、申報課題結題。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學生掌握一定的自己修改作文的方法,養成了寫完作文後,自己進行修改作文的習慣,大大提高寫作興趣和寫作水平,解決了老師難教作文的一大難題。預期成果:PPT課件一份,教學設計一份,教育敘事一份,教學隨筆一份。主要成果:形成論文,結題報告。
⑺ 小學生作文創新能力培養策略研究的參考文獻有哪些
小學生畢業無需考試,沒有成績,如何檢驗孩子六年在校學習生活的「成果」呢?華師附屬南國實驗小學最近提出大膽設想,將對今年畢業的六年級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考核,內容包括「感恩」論文答辯、流利的普通話、漂亮的漢字、掌握一門樂器等8個項目。
取消本科生畢業論文之聲一直時有耳聞,此次「小學生畢業論文
」的出現,更是很容易使人與之相對比。「小學生畢業論文」顯然不同於本科生的專業論文,所謂「感恩」論文,無非是教育孩子懂得感恩,並付諸於文字。「論文」本身雖不難寫,但小學生們是否經由學校教育培養起了一顆感恩的心?由於被列為綜合素質考核的一部分,家長們又是否會放心地將「論文」交給孩子獨立完成?無論是孩子言不由衷地塗鴉,還是東搬西抄地拼湊,抑或家長直接代為捉刀,顯然都無法實現「小學生畢業論文」最初設想,由此也就面對和本科生畢業論文同樣的困境——畢業論文本身沒有過錯,但「濫竽充數」的炮製方式卻直接損害到其實際的意義。具體到此次爭論,反對者顯然不是反對論文本身,而是擔心流於形式,在要求小學生寫論文的同時,學校是否培養起了他們足夠的能力?
素質教育本身當然是好的,但學校不能只想著考核而忽略了教育。由於學生個體的差異,興趣愛好和特長也不盡相同,類似既能「寫一手漂亮漢字
⑻ 如何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 的參考文獻
對於小學教學來說,作文成了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習作成了學生望而生畏的科目。為了寫好作文,師生都必須付出許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過《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加之自己十多年來的教學經驗,本人認為,小學作文教學應注重以下幾點。
1.注重平時積累,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閱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詞、佳句、精彩片段等
1.1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比如:在教完《頤和園》這課後,就讓學生以後寫熟悉的景物作鋪墊。
1.2通過寫日記來積累;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途徑,由於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聽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現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比如:每組織學生看完一場電影,搞完一次大掃除,都可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
2.注重學以致用,結合實際及時指導
小學生的知識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師結合課文和生活實際及時指導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長街送總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這篇課文後,舉行了一次「我思念的××」為主題班會活動。要求學生把自己最思念的親人(不管是生離的,還是死別的)用幾句話描述出來。(同學們踴躍發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學是這樣說的「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啊,轉眼間一年的中秋節又到了,半年前與媽媽分別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記得媽媽要去廣東的前一天夜晚,我總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著,她睡覺我伴著,而且我還緊緊地捏著她的手,生怕她即將離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發現媽媽提著包已跑出了家門,我連頭也沒梳,散著發就在後面追,我邊追邊喊,媽媽也邊跑邊抹淚。到了夜晚,我覺得房子里空盪盪的,怎麼也睡不著,只好抱著媽媽睡過的枕頭聞聞她留下的體味)這樣的描寫最感人,學生也能說真話、實話。
3.注重作文的評價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十分重要。評價得當,能激勵學生敢於作文、樂於作文,因而對學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應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有較高的要求。基礎差的哪怕是用了一個好詞、一個佳句也應該及時表揚。(記得有一次,我發現一個平時作文很差的學生在文章中准確地用了一個表示時間過得很快的詞「剎那間」,於是我在批語中這樣寫道:今後能多看點書,認真作好記錄,教師相信你的作文會更上一層樓!)這樣做,能讓一些差生得到鼓勵,看到希望。
總之,作文教學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師必須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不斷總結經驗,才能於學生有所裨益。
⑼ 關於作文教學論文範文參考文獻,與如何給學生的作文下
小學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是小學語文教師感到十分棘手頭痛的課題.也是小學生最不願意完成的功課。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是從小學中年級開始進入作文教學.其實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就開始重視作文教學了
⑽ 論文《如何提高小學生作文能力》參考文獻
惜別
初二下半學期的時候,我們即將大考,而那時的初三,正要畢業。
於是就陸陸續續地,看著大我們一屆的師兄師姐們完成畢業的程序。先是拍畢業照。很清楚地記得那是個陽光燦爛的午後,教室里正上著數學課,而我的視線卻總被那一大群出現在操場上的人給吸引過去。看他們慢慢地排好隊形,老師們零零落落地入座,攝影師調鏡頭。。。。就這樣拖了好長時間。終於可以照的時候,我偷眶一眼窗:藍天、白雲和綠草坪,襯著這群五顏六色的少年,實在是幅美麗的風景。可不知為何,他們的臉上,並沒有慣例的「笑」,而是很平淡,遠遠地看,甚至有點黯然。因為這與環境大不相稱,我便失望地轉回頭聽課了。後來,他們是怎樣散場的都不知道,想是靜悄悄的。
學期最末的幾天,飯廳里突然擺出了許多張大圓桌子。我們正莫名其妙,後來發現那兒坐滿了畢業生,說是他們畢業聚會。席間,鎂光燈不停地閃。我看見,好幾個女生把哭腫的眼睛藏到相機後面去。
再後就是放假、開學。我們卻猛地到了他們的位置上。這時,我才明白,他們那時在照相機面前為什麼笑不起來。
現在再體會當時的情景,我也不禁悵然。在經過拼搏奮斗,每個人都擁有了自己的未來後又怎能不面對這份離別?畢竟,小學時的畢業照還能寫下一臉天真的笑容,而對於心智感情趨向成熟的中學畢業生來說,怎會如此輕松?
也許,真的到了分別的那一刻,我會很傷感,或許會很平靜。但倘在那時,我已經把握住了自己的未來,實現了自己的理想,那麼,我就能夠少一些難過,而多一些信心與希望。
於是我想,畢業時的別離雖然是憂傷的,但那畢竟是我們要走過的一段路。與其說那是一種傷感的結果,不如說是一種希望的開始。在人生漫長的道路上,這樣的分分合合又有幾多?可不管怎樣,在經歷了歡笑與眼淚後,天空總有一道彩虹在靜靜地等著你,等著你繼續走下去。
家鄉的變化 閑暇時候,我和母親坐在一起聊天,聽她無意中談起從幼年到現在的一些生活經歷 ,從母親不乏感慨的話語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家鄉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