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領域包括哪些方面
圖形與幾何學習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內容,旨在培養學生形成初步幾何內思維能力,掌握基本容幾何知識,具有啟蒙作用,對今後初中乃至高中幾何學習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從實際出發,從學習情感體驗、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三個方面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質量。
⑵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領域的教學
概念教學:小學數學中所有涉及的概念,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中涉及的所有概念,都是小學數學必須要求理解掌握的。規則教學:整數、分數、小數的加、減、乘、除運演算法則,及混合運算的法則,運算定律等等。圖形與幾何:也就是空間與圖形部分,點、線、面,基本的平面圖形(角、三角形、四邊形、平行四邊形、正方形、長方形、圓)、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圖形的面積計算,及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統計:主要包括統計表、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主要是這三種,三種統計圖的優點及會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繪制恰當的統計圖。
⑶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的
研究目的:更好的進行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領域的教學
研究方法:理論學習 課堂實踐 收集材料 總結反思
理論學習
一、解讀圖形與幾何
圖形與幾何是幫助學生生存並促進其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幫助學生形成創新意識、發展數學思維所必須的土壤。
《數學課程標准》中「圖形與幾何」內容結構以「立體——平面——立體」為主線,以「圖形的認識」「測量」「圖形與位置」「圖形與變換」四條線索展開,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逐學段層層推進。《數學課程標准》中空間與圖形」的四條線索部以圖形為載體,以培養觀念、幾何直覺 推理能力以及更好的認識和把握我們生存的空間為目標 不僅著眼於學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幾何事,而且強調學生經歷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情。如,一年紐的第一學期的新教材,讓學生首先認識的是立體圖形,然後在以後的學習中認識和學習平面圖形,最後進一步學習和認識立體圖形。
《教學課程標准》呈現內容的結構形式,提倡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現內容, 讓學生經歷「數學化」和再創造的過程。這與以往幾何教材主要採取」定義——性質——例題——習題」的結構形式有較大的區別。
《數學課程標准》呈現內容的處理方式,與以往的大綱相比,改變了以線段、面積、體積、測量、相交 平行、三角形和四邊形」呈現幾何內容的處理方式,而是以「觀察、實際動手操作、測量、計算 、變換和簡單推理」為具體處理方式。如,畫出從學校到家的路線示意圖 並註明方向及主要參照物。
⑷ 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主要的教學內容以及對應的教學目標是什麼
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的內容按「圖形的認識」、「測量」、「圖形的運動』和」圖形與位置「四條線展開。
這四條線都以圖形為載體,以培養幾何直覺、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以及更好地認識和把握我們賴以生存的現實空間為目標。
⑸ 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包括哪些內容
平面圖形:線段,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圓,扇形等,
立體圖形:立方體,長方體,圓柱體,圓錐體
⑹ 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的主要內容是:
空間與圖形部分,點、線、面,基本的平面圖形專(角、三角形、四屬邊形、平行四邊形、正方形、長方形、圓)、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圖形的面積計算,及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
⑺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領域的教學
1、注意揭示幾何圖形基本概念源於現實世界的抽象性特點。 幾何圖形、點、線、面、體、平面圖形、立體圖形、幾何圖形等概念,是從現實中抽象出來的最基本的幾何概念,必須注意這些基本概念與客觀現實的聯系,初步了解這些概念的抽象性特點,從而能初步用幾何觀點認識現實世界。2、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想像、交流等活動中學習知識發展空間觀念。3、重視幾何語言的培養和訓練。4、重視培養學生學習幾何知識的興趣。5、注意與小學知識內容的銜接。6、要充分發揮實物、模型、圖片的作用和信息技術的應用。7、注重概念間的聯系,在對比中加深理解。8、要重視畫圖技能的培養。在幾何圖形的教學中,繪圖和作圖是重要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畫出高質量的幾何圖形對於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空間想像力具有重要意義。 9、注意把握教學要求。10、注意突出重點內容。 教學中,由於內容較多,每課教學時都要突出一兩個重點,課堂活動也要圍繞這一兩個重點進行。12、把握好對推理與證明的教學要求。 教學中,把握好對證明的教學要求,要求學生知道什麼是證明,能在給出的推理過程中,填出一些關鍵步驟和理由即可,不要求學生寫出完整的證明過程。13、處理好平移內容。教學中,注意整套教科書的安排,使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從靜態到動態逐步加深對平移的理解。14、注重設計讓學生自主探究的活動 ,讓學生充分經歷探究過程。幾何學習中,學生的動手操作和自主探究對他們運用幾何思想、發現幾何結論具有積極的意義。15、要重視將研究幾何圖形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貫穿於教學中。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研究幾何圖形的思想方法,用幾何思想貫穿教學。16、重視對學生推理論證能力的培養。教學中可以以具體的問題為載體,先引導學生分析由已知推出結論的思路,由教師示範證明的格式,再逐步要求學生獨立分析、寫出完整的證明過程。同時要注意根據教學內容及時地安排相應的訓練,讓學生切實提高推理論證能力。17、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18、注意推理證明的教學。不僅要求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探究得出一些有關圖形的結論,還要求學生對這些結論進行證明,使推理證明成為學生探究得出結論的自然延續,進一步體會證明的必要性。 同時還要加強證明題前分析的教學 。
⑻ 小學圖形與幾何復習人教版知識點(教材全解)
(一)圖形的認識、測量
量的計量
一、長度單位是用來測量物體的長度的。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二、長度單位: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米=1000毫米
三、面積單位是用來測量物體的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的。常用面積單位:平方千米、公頃、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四、測量和計算土地面積,通常用公頃作單位。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公頃。
五、測量和計算大面積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單位。邊長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積是1平方千米。
六、面積單位:(100)
1平方千米=100公頃
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七、體積單位是用來測量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的。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升)、立方厘米(毫升)。
八、體積單位:(1000)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平面圖形【認識、周長、面積】
一、用直尺把兩點連接起來,就得到一條線段;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可以得到一條射線;把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可以得到一條直線。線段、射線都是直線上的一部分。線段有兩個端點,長度是有限的;射線只有一個端點,直線沒有端點,射線和直線都是無限長的。
二、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就組成了一個角。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角的大小的計量單位是(°)。
三、角的分類:小於90度的角是銳角;等於90度的角是直角;大於90度小於180度的角是鈍角;等於180度的角是平角;等於360度的角是周角。
四、相交成直角的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在同一平面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五、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圍成三角形的每條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邊,每兩條線段的交點叫做三角形的頂點。
六、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
按邊分,可以分為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任意三角形。
七、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度。
八、在一個三角形中,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九、在一個三角形中,最多隻有一個直角或最多隻有一個鈍角。
十、四邊形是由四條邊圍成的圖形。常見的特殊四邊形有: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
十一、圓是一種曲線圖形。圓上的任意一點到圓心的距離都相等,這個距離就是圓的半徑的長。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的線段叫做圓的直徑。
十二、有一些圖形,把它沿著一條直線對折,直線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樣的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
十三、圍成一個圖形的所有邊長的總和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
十四、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十五、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
【1】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⑼ 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有哪些
面:曲面、平面
形:角、矩形、正方形、圓形、菱形、三角形、正多邊形、梯形、扇形
體:稜柱、圓柱、棱錐、圓錐、球體、正多面體、稜台、圓台
線:直線、線段、射線、曲線、弧
這是我兒子五年數學學的,我只記得這么多
⑽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學」和課堂教學的「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新授課還是練習、綜合復習課都離不開學與練.「如何在《圖形與幾何》的教學中體現學練結合的有效性,我認為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教學
一、 課堂教學的「學」和課堂教學的「練」要有針對性.
在課堂教學中對於學生很難理解的關鍵之處要重點花時間進行重點講解,在學生理解之後,要有針對性的練習,而不能平均使用力氣.否則只能起到事功半倍的作用.例如在教學五年級數學上冊《組合圖形求面積》是,我第一輪上這節課是,沒有向學生交代什麼是分割法和添補法,我只是將例題照本宣科給學生講完了,從作業上反映出來的問題是只有部分學生只會列式計算,從組合圖形上看沒有反映出是通過分割法還是通過添補法來求組合圖形的面積,而且每一步求的是什麼學生也說不清楚.第二輪上這節課是,我重點講清了什麼是分割法和什麼是添補法,課堂上沒有針對性的進行練習,導致的結果是學生只能是照貓畫虎,照葫蘆畫瓢.作業稍有改動,大部分學生就傻了眼,真是老虎吃天,無從下手,不能靈活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第三輪(今年)上這節課是,我總結了前兩次的經驗教訓,上課時,我首先讓學生質疑,提出問題(什麼是組合圖形),再通過自學來回答什麼是組合圖形(體現了課堂的學)緊接著我出示課件:下面各圖形可以分成哪些已學過的圖形?(體現了課堂的「學」和課堂的「練」要有針對性,即學什麼就練什麼)
通過上面的學和練,使學生明白要求組合圖形的面積,首先要把這個組合圖形通過分割法或添補法分成我們已學過的幾個簡單的幾何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接著教學例1,通過例1的學習,讓學生總結出求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最後有針對性的進行練習,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這是新學校教學樓佔地面積平面圖,你能用幾種方法求出它的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