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小組評價

小學數學小組評價

發布時間:2020-12-04 05:19:15

A.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一、教師的課前准備工作要嚴謹周密
充分的課前准備是調控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教師只有準確地解讀教材,才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設身處地站在小學生的角度去閱讀教材,以體驗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三維目標,根據學情,預設小組活動學習所要研究的問題,並且周密考慮設計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二、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的習慣
農村的學生,家裡有電腦的孩子特別少,給課前預習帶來了困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實驗教師組織學生到微機室查閱資料,針對本小組的學習任務,有的放矢地進行預習,課上把大量的時間用在重點問題和疑難問題的解決上,在此過程中教者要針對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引導,引導學生參與合作探究。這樣就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很自然地融入到一起,課堂的節奏可以適當加快,學生練習的量就能增加,實現課堂高效。
三、正確把握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
當學生自己獨立解決某個問題遇到困難,產生了交流與合作的心理需求時,再安排小組合作學習才更有實效。比如在學習筆算加法時,通過對幾個學生的板演進行評價之後,在有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小組內討論「筆算加法應注意什麼」。這時小組每個成員都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交流,互相補充,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筆算加法的計演算法則。
四、合理分組,分層教學,優化小組合作學習
在教學中,我們根據班內的實際,有意識的將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此外,在合作中,小組的成員還應有一定的分工,而且各小組成員的分工不是一直不變的,在一定周期後,調換小組成員的角色,比如這次擔任小組長的下次去擔任匯報員,讓每個學生對小組中的幾個角色都了解,都能勝任,並明白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通過小組角色互相輪換,增進生生互動的有效性。
為了提高小組成員的能力,我們在合理分組的基礎上進行分層教學。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從目標、指導、練習和評價四個方面進行分層教學。
目標分層:要以學困生能「吃得了」、優秀生能「吃得飽」,中等生能「跳一跳摘得到」為原則;
指導分層:對於學困生應以模仿性的學習為主。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模仿教材中判斷推理的方法讓學生找出一些規律,並要求他們在聽課的基礎上利用自己掌握的學習方法,閱讀教材,做習題,掌握基本的知識點。對於優秀生則應以創造性的學習為主,啟發他們舉一反三,發散思維,形成知識網路結構,加深和拓寬學生所學知識的深度和廣度。
練習分層:對學困生可以只要求一題一解,就題論題,落實大綱要求,而對優等生則要求能一題多解時盡量要做到一題多解,用此溝通知識的橫向聯系,使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問題,以發展學生創造性的思維。
評價分層:如對同一問題的一般性解答,對優等生來講,應給予適當點撥,做到完整、准確、有序地進行解答;而對學困生應及時地給予鼓勵表揚,適當給予引導,力爭解答較為完善,使他們自尊心得到滿足,激發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五、培養良好的學習行為,教給學生合作的技能
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效率,還能為同學分憂,增強同學間的友誼,密切同學的關系,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增強集體的凝聚力,進而提高學生與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但要達到這些目的,必須注意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良好行為,掌握合作學習的技能。在小學數學小組活動中,讓學生掌握合作規則,學會傾聽,學會討論,學會表達與交流意見,學會組織和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技能與方法。
1.掌握規則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小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況下的小組討論,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總是搶先發表見解,學困生沒有經過大腦思考便得到了現成的答案,時間久了,會使學困生產生學習惰性,結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這時就需要教師事先作好安排,講清合作規則,可在小組合作前這樣規定:討論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把想法記下來,再由小組長安排,各個成員各自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最後達成共識,形成集體意見。這樣,每個人都有了思考的機會和時間。
2.學會傾聽
在小組討論過程中,要求一人先說,其他人必須認真聽並且不能打斷別人的發言,要能聽出別人發言的重點,對別人的發言做出判斷,有自己的補充或獨到見解。
3.學會討論
為了提高討論的質量,教師要教給學生討論的方法:各組由一人匯報自學或獨立思考的內容,其它成員必須認真聽,並且有自己的補充和見解,最後,還應將各自遇到的問題提供給全組成員討論,對達成共識和未能解決的問題分別歸納整理,准備發言。
4.學會表達
首先教師要提供討論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敢說、會說,培養學生善於傾聽、思考、判斷、選擇和補充別人意見的好習慣。其次要求小組成員人人都說,而且要能大膽完整地說,要鼓勵禮貌用語。
5.學會組織
合作討論的成敗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組內的組織者,具體做法是:指導組織者進行組內分工、歸納組內意見、幫助別人評價等,另外,為了體現小組內的主體性,可定期培訓、及時更換組織者。
6.學會評價
教學中可以通過教師的范評引導學生互評,如讓學生傾聽他人發言後,用手勢表示對或錯,用准確流暢的語言評價,以增強評價的能力勇氣、提高評價的水平。
教無定法,如何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更上一層樓,在以後的教學研究中,我們將繼續探索,實現小組合作學習的高效。

B. 小學數學課堂評價小組合作的語言有哪些

小組合作性良好,互助力強,分工明確,十分積極地解決數學問題

C. 如何開展小學數學小組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是高效課堂教學中應用最廣泛的學習方式。它是一種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各因索之間的互動,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准,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組織形式。其實質是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品質和學習習慣。由於是集體商議的結果,成功了每個人都有成就感,失敗了大家共同承擔,這樣可以打消很多學生的顧慮,給更多的學生提供機會,擴大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渠道,也給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空間。它既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又可以滿足他們表現的需要。學生個體由於在小組中的努力會獲得其他成員的認可,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起參與教學的興趣。久而久之,在小組合作學習時,便會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其中,想更好地展示自己,表現自己。那麼,如何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呢?本人現談一談自己的具體做法。
一、科學組建小組,搭建學習平台
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基本單位進行教學活動的,構建合作學習進行合作學習活動的組織前提。合作學習小組在構成上要根據每組成員的性別、性格、成績、智力等方面的比例進行組向平行微調,使同號的組員實力相當,組與組之間的綜合水平基本平衡。這樣構建的合作小組「但內異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礎,而組間同質又為在全班各小組間展開公開競爭創造條件。合作小組的人數,一般建設4——6人,4人相鄰合作學習,2人同桌,對空間場地的變化要求不是很高,較容易實現。每組成員里包含成績好、中、差的學生。這樣小組間力量相當,小組間學習成為可能,便於學習時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讓中等生的才能得到施民,中等生得到鍛煉,學困生得到幫助,同時還能保證各小組間公平競爭。
二、設計合理內容,體現合作價值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些合作的內容必須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體現合作的價值所在。不是所有的課堂學習內容都要採用小組合作方式,如果是較簡單的學習任務,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盡量讓學生自己解決,以發展學生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免產生依賴。如果是較復雜的學習內容,依靠學生個體的獨立思考是沒辦法解決的,這時就可採用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之間展開討論。有的教師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顯示課堂形式的多樣和課堂氣氛的熱烈,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並沒有多大的實效。不論什麼都合作,失去了合作的意義和作用。把一些毫無討論價值或過於簡單的毫無難度的問題交給學生討論,純粹是浪費時間。數學學習中那些具有很強的開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內容,才是我們運用小組合作的內容。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可以分成小組讓學生在相互協作中完成測量;該活動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對學生的活動提出了分工的要求:幾名學生測量,其他幾個學生對測出的的結果進行記錄、計算。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掌握了測量工具的使用,記錄方法,以及面積公式的應用,以及發言時語言的組織。這樣的內容才是我們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不容錯過的。
首先實施小組活動時,教師要善於精心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根據學習任務和學生能力之間的關系,精心設計討論問題,學生才會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才會收到相互啟發的功效。小組活動時,教師不能袖手旁觀,而是要深入到小組中去,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同時在討論方式、討論思路方面給與學生恰當的指導。對於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進行個別輔導。在組際交流時,教師要鼓勵各組學生積極發表意見,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其次,做好反饋環節的工作。反饋在整個小組學習活動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通過反饋環節,教師既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的程度,也可以對一些學習重點進行提示和總結,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這是完成小組學習目標的最終落腳點。反饋的方式應當是雙向或多向的,反饋過程中教師要善於追問,要鼓勵各組學生進行質疑,促使討論的問題進一步深化,最終達成小組學習目標。
三、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環境
為了確保小組活動能夠真正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小組成員之間要建立起真正的合作關系。每個小組成員必須承擔相應的角色與責任,並且在尊重學生意願的前提下採取角色輪換制,為學生提供平等的表現機會,使學生得到不同的鍛煉和提高,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小組的共同的目標。為此教師要加強多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素質訓練。

D. 怎樣探討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小組合

一、科學安排,合理組建合作小組
新課程課改革以來,課堂教學中經常出現這樣的現象:個別學生侃侃而談,其他學生無所事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合作學習成了「優生一言堂」的現象,而「學困生」只是分享罷了,並沒有實現真正的發展。如何才能建立民主、平等的合作學習關系呢?我嘗試由學生自主成立學習小組。組建時,根據學生的特長、興趣、愛好、智力狀況、學習成績等,給學生提出一些建議,然後讓學生選擇合作夥伴。在合作學習實施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定期進行調整。「可以和自己喜歡的同學一起學習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情呀。」不少學生懷著極大的熱情參與了這樣的學習。學生自己選擇的合作夥伴,成員之間互相了解,彼此間的信任和尊重極大程度地得到提高。在分工合作的過程中,比較容易達成一致,能真正地體現出榮辱與共、同舟共濟的合作精神,實現人人參與,平等交流。

二、注重時機 ,有效選擇合作問題
數學中的知識,不是任意知識點都可以進行合作或是有必要合作的。合作學習的知識必須有一定的難度,有一定的思考性和開放性,在學習過程中僅憑個人的能力完成有困難,必須通過集體的智慧才能解決的問題。但問題不能太簡單,否則合作就沒有意義;也不能過於深奧,否則容易打擊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在課堂中注重選擇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主要體現在發現規律性知識時,在實驗操作時,在揭示知識的重難點時,在解法多樣化需進行優化時,在辨析易混淆的概念時,在學生思考出現困難或意見不統一時等等,我都放手讓學生盡情討論,使小組合作學習發揮它的作用。在合作之前,幫助學生明確合作學習的目的與任務,使學生明確應當解決哪些問題。同時也注意通過一定的語言或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合作學習之中。
三、師生互動,努力創造和諧氛圍
每一次合作學習,先精心設計情境,使教學目標始終包含學生的學習目標,並切實使學習任務具有合作性,讓學生明確地感受到「我需要與別人合作」。如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時,要求用你的學具或身邊事物去發現它們各有什麼特徵?明確學習任務後,將學生推上自主合作學習的舞台,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努力培養學生傾聽、合作的技能。在學生反饋過程中,教師要很注意學生匯報成果的順序。要盡量鼓勵學習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先發表意見,再讓其他的同學做補充,最後讓學習接受能力強的學生歸納總結。這樣才能使優等生得以施展,中等生得到鍛煉,後進生也得到了幫助,切實提高廣大學生的學習技能。
課標明確指出:「教師不僅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更應是一名合作者、促進者。」為此,我更多地讓學生體驗到:老師一直在參與他們的學習過程,與他們共同分擔問題、分享成功。如「乘法分配律」的教學,當學生觀察由解決實際問題而得到的四組等式,得出「幾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用這幾個數與括弧外的數分別相乘,再相加」時,我啟發學生大膽聯想:「由此,你又想到了什麼?」當學生試探性的提出「當幾個數的差與一個數相乘時,是不是也具有這樣的規律?」我故作驚訝:「還有誰與他有同樣的想法?」隨著一隻只小手的舉起,我也把手舉得高高的。「真巧,老師也是這樣想的,咱們一起來驗證一下?」
實際上在學生的每次合作交流中,我是真心參與學生合作與討論,看得出,學生也把我當作他們中的一分子。正是師生平等的合作,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質,更使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使學生在平等民主的氛圍中與老師合作,發揮師生間相互影響、相互啟發的作用,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完成知識的內化與協作能力的提高,這正是師生合作的魅力所在。
四、多元評價,促進學生樂於合作
我在小組匯報時,首先將自己的口頭禪「哪個同學願意說一說」改為「哪個小組願意來說一說」,同時小組代言人也將「我怎麼看」改為「我們小組怎麼看(或覺得、或認為)」。評價時不僅要關注合作的結果,更應關注合作的過程。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我常深入每個合作小組,進行現場的觀察和指導,傾聽他們的討論,了解合作的動向,隨時解決合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同時哪個小組分工合理,哪個小組善於合作,哪個小組速度快、效率高,在總結交流時給予積極、公正的評價,肯定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比如,我常用這樣的評價方式:「某某小組也討論出了正確的結果,雖然他們並不是全班最快的,但他們分工明確、配合默契,大家團結協作,共同解決問題。像他們這種團結合作的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這樣使每位同學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
合作意識與團隊精神已成為人們和發展的重要品質,作為以促進學生發展為己任的當代教師,不僅課堂上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機會,給學生創設更好的相互協作、共同參與的環境,而且,應積極促進學生合作意識與合作技能的培養和遷移,使他們在生活這個大課堂中,更多地體驗互相幫助、共享成功的快樂。切實讓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個體群體交往中,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分享、學會生存,為他們的發展提供原動力,這正是我開展合作學習新的追求和目標。

E. 小學數學課堂如何有效組織小組討論

一、認真組織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打破了傳統那種全體學生面向黑板,教師講學習聽的教學方式的束縛。而是由幾個學生圍坐在一起,面對面地合作學習交流、實踐、操作。通過長期教學實踐,我體會到這種學習方式不但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而且對每位學習小組合作成員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學生願意接受,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但是,由於小學生年齡小,好動,自製能力較差,所以組織不好,課堂就會出現混亂,盲目隨從,對小組內的不同見解、觀點,根本無法提出真正意義上的贊同與反對,也無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觀點,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形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於合作學習的真諦。因此,做好「組織」工作是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內的學生按性別、性格和學習情況以及課堂上的表現按每4—6個人分成一組,每組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組長輪流當,每周一換,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合作意識。小組長對小組成員活動進行組織和分工,發言時要有順序,盡量讓不愛講話的學生先說、多說,當一人發言時,要求其他成員必須認真傾聽,別人講完後,再發表自己的觀點,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班的小組合作學習基本上能夠順利進行了。
二、明確要求
在每次小組活動之前,教師要明確提出本次活動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等,讓學生知道小組合作要求任務之後,小組長進行合理分工,組織組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這樣做避免了學生亂說話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也使那些膽小怯弱,被動的學困生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體驗自身的價值。比如人教版課標教材四年級下冊教科書第15頁的第10題,要求根據出遊價格,怎樣合理購買旅遊票,去XX風景區一日游。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讀題目要求讀,在學生理解題意後,提出小組合作要求:每組選出一名學生做記錄,其他同學按要求,分別為旅行社人員設計最佳買票方案,並填寫好買票方案,然後在組內評價,看看每個人的設計是否符合題目要求,讓學生有目的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
三、優選內容
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真正起到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呢?我認為選擇合作活動的內容和確定討論的題目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一定要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並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人教版課標教材四年級下冊,教學「四則運算」時,通過對幾個學生的板演進行評價後,在有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小組內討論:「在沒有括弧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時法應注意什麼?」這時小組每個成員都會有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交流,可以相互補充,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四則運算的計演算法則。這是學生自覺獲得的知識,因此會記憶深刻。對於那些開放性的練習,在經過學生的獨立思考之後,再進行小組交流。再中學習面積單位後,測量學校籃球場面積時,我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讓每個小組自主確定要測量的面積大小,小組中有的同學記錄、測量、監督測量和匯報測量的長度。小組成員合作完成,讓學生感受到與人合作學習地樂趣。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捕捉學生思維的撞擊點開展討論。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學習「圓柱的表面積」時,在實際生活中,求圓柱形水桶所需鐵皮多少?要求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在小組討論:「應該算幾個面?為什麼?」通過討論使學生真正理解在實際生活應用中有些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靈活的求出圓柱的表面積,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總結評價
每次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後,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評價。一方面是對小組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主要從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等方面進行。另一方面,是對小組學習的情況進行總結,讓學生把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匯報,觀點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組的,把小組討論拓展為全班交流,允許學生互相質疑,讓學生在思考討探中,使學生思維得到充分發揮,目的是讓每個學生了解自己在小組活動中的表現。同時在組與組之間進行評比,看一看哪個小組的活動開展的最好,哪個小組的同學最積極主動,和諧,尤其更要多關注學困生是否積極地參與活動,讓組長多些機會給他們發言表現等。對表現好的小組與個人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如頒發「小紅花、金蘋果、智慧星等」。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F. 小學數學提高小組合作有效性策略有哪些

新課程標准強調學生個體的發展和合作精神的培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相互討論,能激活思維從而使學生個體的理解更加豐富和全面,達到自我創造、發展、完善,促進同伴創造、發展、完善,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數學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忽視知識的發生過程,忽視情感教學目標,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現象,從而造成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探索精神與創新意識的匱乏,極大妨礙了全體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以培養發展學生創新精神為重點,讓學生在「自學試探」、「合作互動」的情境中探索目標、創新學習,從而獲得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創造思維的發展,同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也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創新活動的導航者」,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
合作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個體合作需要基礎上的,在學生個體解決某個數學問題遇到障礙時進行合作學習才有價值。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呈現問題後,不留給學生思考時間,就開始小組合作。這時,學生(特別是學困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問題情境,很容易造成組內優生一言堂,使討論流於形式,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假如老師先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明確要解決的問題,思考我准備怎麼辦,再組織合作學習。這樣,才能使人人參與小組合作,提高小組合作的效率。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開放、包容的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間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之間的共同進步。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同時,特別要注重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提高小組合作的有效性的幾點做法,略談幾點個人的認識。
一、組建好的學習小組是前提
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要組織好小組合作交流,最重要的一環是組建好的學習小組。我們常見到的合作學習形式是:教師提出問題讓前後桌的4人為一組展開討論,而現行學校課堂中往往座位的編排是按照學生高矮次序、男女搭配而成的,顯然是不合適的。如何組建好的學習小組呢?我以為:可將班上的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分成幾個學習小組,每組3~6人為宜,再給每個小組成員分好工:一名組長,負責組織討論與合作;一名操作員,負責具體的操作;一名記錄員,負責整理本組討論或合作的成果。每個學生都各盡其責,每次合作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充實而有效的。教師每次組織小組合作時,也輕鬆了,不用擔心誰在小組里無事可做或「唯我獨行」了。各小組成員的分工不是一直不變的,在一定周期後,調換小組成員的角色,這次擔任小組長的下次去擔任匯報員,這次擔任操作員的下次去搞記錄,讓每個學生對小組中的幾個角色都了解,都能勝任,並明白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是基礎
1.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要重視讓不善言談的學生打開話匣子。教師要努力創造條件,給那些平時不善言談的學生留有獨立思考、大膽發言的時間與空間。如:在提出問題後,先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之後再參與討論。這樣既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又能保證每位學生都有表達自己看法的機會。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條件。教師要通過各種活動、方法讓學生明白:我是社會千萬個人中的一員,必須依賴與他人的交往和合作;與他人交往是一件愉快的事,每一個人都是我的學習合作者。
2.培養學生學會傾聽的習慣。
現在獨生子女的惟我獨尊的性格是普遍性的,不會傾聽別人,更不會欣賞別人。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認真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使學生意識到傾聽別人發言,既是一種文明禮貌的行為,也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從別人的發言中會得到很多啟發,獲得更多的知識、方法。養成一人發言,組內其他成員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參與到小組學習中去,引導學生學會傾聽。例如,一人發言後讓另外一人重復;給別人的發言提出自己的看法,並且讓學生學會追問「你是怎樣想的?」、「為什麼」、「這種思路可行嗎」「為什麼」、「你理解χχ同學的思路嗎?」來關注學生間的人際交流、觀點交鋒及智慧的碰撞,為不斷強化傾聽意識提供良好環境。
3.培養學生合作實踐的習慣
小組合作學習中操作活動、既能體現集體的智慧,又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是與人交流的良好機會。如在教學「長方體體積公式」時,讓他們合作動手搭「積木」探討用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木塊拼出不同的長方體,說出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並填寫下表。

長(厘米)寬(厘米)高(厘米)體積(立方厘米)
長方體1
長方體2
長方體3
完成後,讓學生觀察表中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體積數據之間的關系,推導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通過合作,學生很快完成了表格,並在觀察、思考之後自主地發現了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這個問題一個學生雖然可以准備,但是不全面,只有學生合作在一起,人人動手,相互協作,共同展示,資源共享才可以獲得更多更廣的認識。這種學習任務使每個同學都負有責任,改變了學生合作時無所事事,同時也督促一些不自覺的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學習。這樣的活動充分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同時激發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

4、培養學生熟練掌握合作技能
合作時需要教師事先作好安排,講清合作規則,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如何表達自己的見解,如何糾正他人的錯誤,如何汲取他人的長處,如何歸納眾人的意見等。因此,可在小組合作前這樣規定:討論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把想法記下來,再由小組長安排,各個成員各自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後討論,形成集體的意見後由記錄員將其整理出來。這樣,每個人都有了思考的機會和時間。
三、把握好恰當的合作學習時機是關鍵
合作理論認為:合作的價值就在於通過合作,實現學生間的優勢互補。教師要合理選擇合作的契機,因為不是什麼內容都需要合作的,否則合作學習就失去了意義。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確教材所要體現的新理念。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一定的挑戰性,有一定探索和討論的價值,要有一定的開放性。,還要探究恰當的合作時機,如當個人操作無法完成時,學生個人思考、探索有困難,需要互相啟發時,答案多樣性時,問題涉及面大,學生回答不全面時,學生意見不一樣需交流時,宜採用小組合作學習,讓他們在組內冷靜的思考,理智地分析。
1.學生獨立思考出現困難時進行合作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提出的問題往往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學生獨立思考出現困難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因此,教師在小組合作實踐問題上,要盡量設計一些:一人操作不便,只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才能操作完成的內容,這時宜採用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之間展開討論,教師適時指導,使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解決過程,更能有效的促進學生獲得對數學學知識的真正理解。小學生天真、愛幻想、是他們的天性。因此教學中為學生設置了解決身邊數學問題的情境,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例如:我所講的《平移和旋轉》一課,從學生喜歡的游樂園出發,從中發現物體運動方式的不同,從而引出平移和旋轉。這一情景貫穿在整個課堂新授的教學過程之中,從而將數學知識融入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課堂學生樂於接受,同時學生們也會主動探討研究。學生非常的感興趣。積極性很高。再比如在學習筆算加法時,通過對幾個學生的板演評價完之後,在有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小組內討論「筆算加法應注意什麼」。這時小組每個成員都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交流,互相補充,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筆算加法的計演算法則,這是學生自覺獲得的知識,因此會記憶深刻。
2.學生僅靠個人的思考不全面時進行合作
數學內容是較為抽象和深刻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有是時由於學生個人認識問題的局限性,單靠一個人往往很難將問題回答全面,這時可以考慮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組內的幾個成員相互討論、互相補充,從而對數學問題認識得更加深入和全面。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從別的學生哪裡,看到解決問題的另一個角度。培養了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拓展了解決問題的思路。例如教學二年級上冊第58頁的第4題,可先讓學生看圖,然後問學生:「你能解決沙灘上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嗎?」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講給小組同學聽,這時學生的解決方法有:3×4+3,4×4-1,5×3。通過這種交流讓學生了解不同的思維方法,互相促進,形成互動的學習氛圍。
3.留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時間後再進行合作。
合作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個體合作需要的基礎上的,當學生自己獨立解決某個問題遇到困難時,需要尋求他人幫助時,進行合作學習才有價值。因此在教學中出現問題後,教師不要急於組織學生或要求學生討論,應留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時間,等每個學生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後再參與討論。同時教師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獨立的觀點,學生出現「吞吞吐吐」現象的時候,教師不要急於打斷學生的發言,要讓學生擁有充足的發言、補充、訂正和辯論的時間和空間,以便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盡情的闡述自己的觀點,使自己的智慧得以發揮。「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時,讓學生把三角形能否轉化為以前學過的圖形,看能否得到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我先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做,然後讓學生匯報。學生怎樣做的都有,那如何形成共同的認識。此時學生自覺地說與他人合作,這時我讓小組合作通過剪一剪、拼一拼、把三角形轉化為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或正方形,經過推理,得出了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這樣小組合作學習就恰到好處,在交流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拓展了解決問題的思路。進一步培養學生學會傾聽、學會反思、學會接納、學會欣賞的能力。
四.適當地表揚和批評是催化劑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同樣,合作學習的成功與否,同教師的引導與參與是分不開的。一方面,教師提供給學生的合作學習材料既要「新、活、趣」使學生感到新奇,有探究的價值。另一方面,此時的教師必須對各小組的合作學習進行現場的觀察和介入,為他們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
要運用教育評價鼓勵合作。教學評價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討論結束時,不僅注重學習結果的匯報,更要注意對合作過程的評價。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強化「小組」的集體榮譽,即對小組之間進行評價。如開展比「哪個小組得紅旗多」,評「最團結小組」,「紅星小組」等活動。由此使小組內出現互動、互助、互勵的場面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如教學「認識鍾表」時,我給每組提供一張圓紙片,兩根大紙條,剪刀、圖釘等,讓學生自己動手製作一個鍾面模型,並要求:「小組合作做鍾面時要保持安靜、團結友愛、分工合作聽音樂開始,音樂停就結束停止,最後比一比哪組做的最快最好。」在每節探究活動結束時,針對紀律、組織探究活動等情況,教師表揚最好的小組,同時也可對一些小組存在的問題給予批評,從而可以在下一次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們不再出現或少出現這類問題,可使數學探究活動日趨好轉。如有些組的學生組織得較好,很快就可以把探究的問題研究完了;而有些組則由於組內分工不合理,在規定的時間內都沒有完成探究問題,教師指出來後,可以促進各小組在下一次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引起注意,從而使得這類表揚和批評成為促進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催化劑。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學習能力,需要教師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地訓練;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法,需要在教師科學指導、適時點撥下逐漸形成;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學習興趣,需要在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藝術的引導下得以發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是每個教師要認真探索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是每個學生要做到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是每堂課都要實現的。讓我們努力探索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真正有實效。

G.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小組為形式,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共同學習,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一種教學策略,是與「個體學習」相對應的一種教學策略和學習組織形式,是一種學生在小組中通過明確的責任分工,完成共同任務的互助性學習方式。本人在課堂教學中嘗試開展了「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並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了探索與反思。

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和實施過程

「小組合作學習」教學以班級授課為基礎,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活動形式。其基
本形式為:設計合作內容和目標→小組活動→反饋評價→歸納點評。

制定教學目標,設計活動內容

小組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所以老師設計小組活動時,要有明確規定的目標。通過什
么樣的小組活動,達到什麼樣的教學目標,老師必須在設計時考慮到,否則學生盲目活動,不能有效地合作學習。另外,對活動內容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設計,不能設計太難或操縱性不強的活動,最好是根據地學生特點,設計一些容易操作,趣味性強的活動,要照顧到所有學生的水平,才能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才能共同進步。

分組就座,明確分工

本人在課堂上實施合作學習教學時,主要以前後四人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就是以4
至5人為一組,將同一班級的學生按成績、能力、男女比例、性格各方面的差異組建成若干個合作學習小組,針對組內人員各自的特點進行不同分工,例如:組長、發言人、記錄員、聲控員、檢查員等。

小組活動,交流反饋

課堂上,老師首先提出合作任務,在學生進行合作之前,要讓他們明確合作目標。
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引導,然後留給學生一點獨立思考的時間讓他們各自去構思設計思路,再進行組內交流,在學生充分交流後,各組再選出一至兩種最佳方案,由發言人向全班匯報各組的方案,其他同學適當補充。在學生合作期間,老師積極關注學生的活動,適時點撥。在學生設計方案中,有的學生沒有較好的解決方案,也給予肯定和鼓勵。設計的方案多種多樣。有的設計很精美,有的設計特別有創意……,當然有的也很不盡人意,設計很復雜,盡管如此,我們也給予鼓勵,並讓他們在分析和審美觀中,對方案進行取捨。

學習評價

學習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
的教學。對「小組合作學習」評價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評價小組的整體情況,當然也有個人評價和小組評價,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小組活動後,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評價,一方面指導學生統一認識,得出結論。另一方面,對小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如哪一組最團結協作,哪一組最有創新,哪一組最遵守紀律等。對小組中成員的表現,也要進行階段的評價,主要從是否積極參與,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認真負責等方面進行評價。

二、「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反思
1、「小組合作學習」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學生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遇到障礙,使合作無法進行,此時需要教師及時發
現並及時點撥,使小組合作能繼續進行。因此,教師課前要對活動過程進行充分的預設和安排,讓小組合作活動過程活而不亂、井然有序。這點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是對教師應變能力的挑戰。

2、「小組合作學習」前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時間
合作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個體合作需要基礎上的,在學生個體解決某個數學問題遇到
障礙,苦思而不得其解時進行合作學習才有價值,才有成效。但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忽視了「獨立學習」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作用。有些課為了追求合作氣氛,往往呈現問題情境後,不留給學生片刻思考的時間,就立刻宣布「下面開始小組合作學習」,這樣一來,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問題情境,更談不上自己的獨立方案,容易造成要麼組內優生一言堂,要麼使討論流於形式,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前,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時間。

3、教師要幫助學生學會傾聽和思考
傾聽不僅是獲取、提煉信息的重要途徑,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現。教師適時提醒學生
要帶著問題傾聽,邊傾聽邊思考,特別注意那些與自己不同的觀點、思路與方法,從而在交流中獲取有效的信息,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問題。

4、表面熱鬧不應是合作學習的追求目標
由於問題的不明確或難易,各小組會出現不同的情景:有些小組特別安靜,各小組
成員都不作聲,既不討論也不進行分析或計算,就等老師宣布討論結束或出示問題結論;有些小組的討論成了個別學生的一家之言,其他同學是人雲亦雲;小組成員或坐或站,你一言我一語,大家都爭著發表自己的見解,根本不去聽其他同學的見解。這種合作與討論看起來很熱鬧,實際效果非常牽強,實質上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小組合作學習。

以小組團體成績作為獎勵依據

不以個人成績為評價依據,而是以小組在達成目標過程中的整體成績為評價依據,
就是在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促使小組內部的。

H.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組織有效的小組合作學

第一:提高自身素質-------保小組合作學習有效之基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新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課堂上小組合作是否行之有效的關鍵在教師在教學中能根據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學生特點和教學的實際需要,正確、有效地對所學知識設計一些可操作性的策略,讓學生能在小組中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對所學知識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如:我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下折扣時,設計了以下學習策略:
自學第一自然段,完成下面的問題,有困難的組內互相幫助。
1、什麼是打折?(組內說說)
2、幾折表示( ),也就是( )。
3、八折= =( )% ,八折表示( )是 ( )的( )%
4、 九五折呢?
對於這樣的新知識,學生雖並不陌生,但真正問其意義卻是回來不出的,所以教師要起好引導和點撥作用。
第二:科學劃分小組-------保小組合作學習有效之梁
小組合作學習是固定個數(一般是4到6個)的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進行的學習,它的分組原因要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所有我們在劃分小組之前要對學生特點進行調查、觀察,要考慮男、女,各科學習優勢、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性格內向外向等等,從而使分好的小組相對均衡、分工也要合理,讓小組中的積極分子帶動其他人,讓每個小組成員更到更好的提升。而且要定期對小組成員分工進行輪換,定期對所有小組成員要進行適當調整,從而調動每個孩子的積極性。
第三:悉心培養小組長-------保小組合作學習有效之帆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老師是課堂的組織管理者,小組長就是小組的組織管理者,那麼什麼樣的小組長是好的「火車頭」?我們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小組長具備以下素質:小組長應該具有榜樣作用、組織領導能力、引導幫助作用、劃分任務能力
首先小組長自己要各門功課都比較優秀,這樣才能服眾。然後他要自己要做到上課前組織學員把下一堂課的學慣用品准備好,上課要自己認真聽講、不說小話、回答問題積極,也要帶動其它成員像自己學習,課後還要幫助學習有困難的成員,他還要從思想上讓成員關注自己小組的榮辱,把小組成員心往一處想,勁向一處使,讓小組具有凝聚力和發展前途。
特別是劃分任務的能力,我們榆次區現在推行的在「三步導學」教學模式中,當教師把任務呈現出來後,小組長就要將任務分發給每個成員,讓他們進行研究討論。小組長要做到讓學習基礎差一點的同學,分到容易一點的題目(最好是能從課本直接找到答案的);回答問題要有序、積極主動,聲音要洪亮。本組學生成員不能回答的問題,他要立即補充,這就需要他課前就要充分預習好。
第四:完善評價制度-------保小組合作學習有效之翼
課標指出:「學習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完善的評價體系就如同源源不斷的新鮮水分和養料保證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棵大樹茁壯成長。

I.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怎樣小組學習反思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要「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就是說,在小學數學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必須同步構建「小組合作學習」等新的教學方式和新的學習方式。
所謂「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且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一、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

(一)、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的「表現」

「小組合作學習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難了,多次嘗試都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首先,學生間的合作不夠和諧。我將全班分成15個4人一組的合作小組,每組都有推選的或指定的組長。我要求組長督促組員輪流發言,針對問題一起思考想法解決,細心傾聽和熱心幫助別人發言,使小組學習在互幫共學、和諧發展中進行。但是孩子們做起來就不一樣了,經常會出現不友好、不傾聽、不分享的現象。全班有5個小組出現這種情況,合作學習就不能順利開展了。」
「其次,班級人數過多指導困難。我班共有60名學生,編為15個學習小組,一節課合作學習的時間少則5分鍾,最多12分鍾。在我深入到一個組指導時,其他沒幾個組在繼續進行,每次指導3組就得『收兵』了。從學生的課桌上慢慢直起腰,我已滿頭大汗、口乾舌燥,無奈地望望班裡的學生,除了剛被指導的那個小組的學生在看著我外,其他小組學生都各忙各的,好不盡興。」
「知道合作學習很重要,想多嘗試,讓學生從中受益,使師生雙方都喜歡它,可往往事與願違,當我提出針對一個問題進行合作學習後,教室里便一片嗡嗡聲。」

「一是愛說的使勁說,不說的始終不說。有的組只有一人在發言,其他人默默地聽,產生不了碰撞交流的效果。」
「二是各說各的,不聽他人說。有的組亂哄哄的你一言我一語,不會傾聽別人的意見,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
「三是說著說著就跑題。有的組圍繞主題說不了一會兒就跑到題外,借機扯閑話,到小組代表匯報發言時,吱吱唔唔、結結巴巴,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
「四是聽著聽著就霸權。當一位同學說出自己的觀點後,語言霸權者馬上予以反駁,直到那位同學無話可說為止,甚至當別人的意見與自己的意見不一致時,惡語相加,不會協調,於是告狀聲四起,破壞了課堂的學習氛圍。」
(二)、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的「表現」

1.准備不充分,流於形式

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准備不充分,表現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思想上准備不充分,沒有很好地理解《課標》精神、分析教學內容,沒有合理地預設合作的契機、安排合作的環節;另一方面是操作上准備不充分,沒有異質分組,沒有為討論類合作學習設計合適的討論題,沒有為操作類合作學習提供充分的足夠數量和品種的學具,包括記錄合作學習過程和成果的報告單、記錄表等。似乎兩三張課桌拼靠在一起、學生4-6人圍而坐之、教師一聲令下「小組合作一下」「小組討論討論」便是小組合作學習了,似乎兩三次這樣的合作學習就是一堂「課改課」了。表面上看熱熱鬧鬧、熙熙攘攘,實際上學生或茫然無收獲,或爭吵偏主題,使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
2.要求不到位,作而不合

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要求不到位,表現有兩種。一種沒明確宣布要求,一種沒及時宣布要求。學生對「合作些什麼?」「怎樣進行合作?」「我在合作時做些什麼?」以及時間限制、競爭條件、展示准備、匯報要求等不明不白、不問不聽,加上獨生子女普遍缺乏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於是各「作」各的,你不想與我「合」,我不願與你「合」,使小組合作學習作而不合。
3.時間不充足,合而無質

時間不充足,是指教師給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值達不到合適的長度。很多教師在宣布小組合作學習開始後,只過十幾秒就宣布停止,有的學生還沒來得及發言,更不要說「幾個來回,相互啟促」或「幾經碰撞,生成共識」了,造成小組合作學習的合而無質。一般來說,小組進行較復雜數學問題的討論交流或操作探究至少需要5-8分鍾,即使是較簡單的數學問題也不能少於2-3分鍾,再少,不是給小組合作學習釜底抽薪、煮成夾生飯,就是給教師一個警醒,這樣合而無質的「小組合作學習」還有必要安排嗎?
4.指導不及時,合作無果

指導不及時,是指教師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和小組代表匯報合作學習成果時,不能給予學生及時有效的指點和引導。表現有二,一是有的教師在講台上等待或做自己的事,好像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與己無關,看上去學生主體地位突出了,但教師成了失去主導作用的旁觀者;二是有的教師下組察看似隔岸觀火,盲目巡視如蜻蜓點水、不能及時介入調控,任憑活動放任自流,對小組合作學習的進度和質量心中無數,使合作無果、學生無獲,難道主體突出就勢必要主導淡出嗎?
5.評價不到位,合作低效

評價不到位,是指教師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和小組代表匯報合作學習成果時,不能給予積極有效的褒獎和激勵。有的教師在各小組匯報時一味說「很好」或單純說「這一組最快」,不能敏銳地判別、及時地引領。誤導學生的浮躁求速,扼殺學生的不同意見。只關注對整個小組的評價,忽略學生在活動中的個性反映,只注重合作學習的結果,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只獎勵合作學習的匯報者,忘卻小組學習的合作者。評價主體單一、形式單一,評價無形中變成了一種甄別過程,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能高效嗎?
二、 解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問題的對策

「小組合作學習充分體現了教學民主,給予學生更多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相互交流的機會。但是『合作』也必須建立在學生個體『需要』的基礎之上,只有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才有價值。」

「作為教師要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進行精心的設計和實施,要對各小組的合作學習進行現場的觀察和介入。從學生分析、目標設置、任務選擇、教學過程展開、科學評價運用等全程把握。合作過程既提倡小組的『共學』,又鼓勵學生的獨立見解,教師既不能幹預過多,又要提供有效指導。學生合作學習時,教師不是清閑了,而是擔負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調控的職責。」
「在低年級學生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還真要動一番腦子,他們本身自我管理能力差,還沒有形成合作的意識和能力,要慢慢來,要從頭教。低年級的學生喜歡看錶演,我就以表演的形式做了示範。」

「我邀請3位學生走上講台,4人圍坐講桌四周。我說:我們4個人就是一個合作學習小組,老師來當組長,我們一起學習,請其他組的同學認真看,一會兒評一評我們學習得好不好,開始!」
「當我發現1個學生一直沒說話,她平時就不愛說話,我就對她說:於娜,你是不是有更好的想法?怎麼想就怎麼說,說得好我們聽你的,說得不好我們幫你,來!試試吧!於娜抬頭看了看大家,終於開口了。」
「小組合作學習模擬快結束了,我對全班同學說:現在請大家評一評我們4個人學習得好不好?各小組都動起來了,有的還在交頭接耳,有的已經發表評論了。」
「二組組長說:剛才你們一起學習得很愉快!」
「五組組長說:伍維松遇到了困難,大家都幫他想辦法,這點很好。」
「一聽組長這么說,我趕緊因勢利導:是啊,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就是大,以後在學習上還會遇到很多困難,等待我們用集體的力量去想辦法、去解決。看來小組合作學習確實很重要,大家想想對不對?請繼續評一評。」
「三組組長說:老師,我還發現你們小組四個人都說過話了,不像我們組,李玫不敢說話,我們要她說她就是不說,王碩要搶學具,我們勸也勸不好。」
「我又深入引導:看來你很想讓李玫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很想把合作學習搞好,對李玫和王碩,我們應該幫助他們,就像我們三個人幫助於娜一樣,尤其是組長更應該帶頭這樣做,相信他們會和你們一起好好學習的。其實,老師剛才要大家看一看、評一評我和3位同學合作學習,就是要大家認識到小組合作學習時一定要互相信任、互相幫助、不能爭搶、不能吵鬧,有什麼想法盡管說出來,大家一起討論。今後的小組學習我們就這樣做,能做到嗎?」
「能!聲音洪亮極了。」
「對於那些與眾不同的孩子,像伍維松啊於娜啊,當他們有了一個可以歸屬可以信賴的學習與合作的小組,學習的需求可以及時在組內得到滿足,減少了班級群體的壓力,也間接解決了課堂上時間不夠用的問題。而那些較為出色的孩子則在學習活動中懂得了幫助別人,更明白了『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道理,孩子們的學習心理更趨健康。」
「聽了她倆說的,反思平時做的,我想到了小組評價的重要性。其實,我們一直在講要重視孩子們的發展性評價、全程評價,而小組評價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那些希望能在全體同學面前發言而展現自己的孩子,便會將眼光內投,提高自己在組內的學習質量,以期得到小組的良好評價。如果做到了這一點,教學效率也好,因材施教也罷,在大班額的集體中,都將得到良好的發展與體現。」

「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僅是從形式上改變了以往教師傳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更重要的是它真正體現了教學活動中的人文主義精神與思想,將孩子們置身於一個新的、自主的學習天地中,同時又給了他們一個可以合作與探究的單位,學習與評價掌握在了他們自己手中,自主學習、自我教育在這一刻生動起來,為他們的終生學習奠定了基礎。」
筆者與老師們的反思和共識

1.分組,應該合理

教師在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時,要根據學生的能力、性格等差異情況進行合理的搭配,即異質分組。由於每個組都是異質的,所以就產生了全班各組間的同質性,這就是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組內異質為小組內部成員互相幫助提供了可能,而組間同質又為全班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

實踐證明,同質分組弊多利少,它容易養成學生盲目自信或過度自卑的心理,而異質分組可以讓學生懂得,每一個人都有長處和不足,人的智能、個性、才幹是多樣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賞別人,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團隊學習成效。
合作小組的人數,我們建議4-6人,根據大班教學的實際,7-8人也未嘗不可。一般來說,2人配對、4人相鄰合作學習,對學習場地的變化要求不是很高,較容易實現。
2.分工,為了合作

教師在啟動小組合作學習時,要根據內容合理分工、明確分工。沒有規則、沒有分工的合作學習很容易成為「自由市場」,嘈雜無序,合作難以見效,教師難以駕馭,活動難以正常進行。有的小組中的學生,對合作只有淺層次的理解,在他們印象中,「一起干」就是「合作」,「小組學習等於合作學習」,因而,在小組活動中,合理分工、明確分工尤為重要。不同的成員承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任務,每個成員、每個角色都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相互依賴、相輔相成,才能促進合作,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才是有效合作。

當各小組在匯報階段,以不同的方式、從不同的視角展示不同的學習成果、相互評價和相互欣賞時,也體現了組間的一種有序分工、一種合作依賴。
3.交往,需要互動

教師在合作學習的各個階段,要針對學生只「交」不「往」或「不互」「不動」、只有合作學習的「形」而沒有合作學習的「神」的現象,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學是一種人際交往,是一種信息互動。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主動交往,掌控了小組活動的進程。學生通過與教師的主動交往,增加了合作學習成功的概率。學生在教師留給的合適的學習時間與開放的研究空間里,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中,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充分發揮主體性和積極性,必然達到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互相影響,互相啟迪。小組在合作學習、合作研究的過程中,必然形成互相謙讓、互相學習、互相激勵、互相幫助等良好的研究氛圍。

合作學習可以是多邊互動的,合作學習的互動方式可以是多向的,交往對象也可以是多維的。
4.教師,明確角色

教師在合作學習的整個過程,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導師」、「合作的夥伴」、「交往的對象」。從以前的「大包大攬」到把舞台留給學生,並不意味著教師無所事事,相反,教師要擔負更大的管理和調控職責。因為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隨時都會有意外的問題發生,這些問題要得到及時的解決,才能保證活動的順利開展;因為教師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在知識結構、智慧水平、思維方式和認知風格方面,某些時候比起學生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越有效,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得就越充分。

「學習的導師」包含「知識的引領」和「活動的組織」兩個方面。前者即給小組分好工或指導小組分好工,協調好各小組之間的關系,維持和促進小組研究活動能夠持續進行。後者即啟發和點撥每個小組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一個研究課題或研究方式,指導和幫助每個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或尋找解決的途徑。合理的活動時間安排、有效的競爭激勵機制、具有參考價值的合作程序,都是保證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質量的基礎。
「合作的夥伴」包含老師也以學習一員的身份進行研究或參與研究,並向學生展示研究結果。學生見此定會驚訝,驚訝於老師的介入,那樣悄然無聲、水波不驚,驚訝於老師的技能,那樣超凡脫俗、爐火純青。在不經意中,老師很自然地成為同學們的一名合作夥伴,師生分享交流研究的成果,不知不覺中對問題的認識漸趨全面,對知識的理解也漸趨深刻。學生驚訝和奇怪的是心目中居高臨下的老師怎麼也會像一名學生那樣去完成一項研究任務?他們隨之而來的肯定是興奮是激動。學習路上多了老師這名特殊夥伴的陪同,他們不再寂寞,不再無助,也不再灰心。這時的老師與其說是一名夥伴,不如說是一股力量,給了他們不竭的研究動力,伴隨著他們走向成功。
「交往的對象」包含學習上的交往對象和情感上的交往對象。小組合作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有利於學生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小組合作是學生之間互教互學、彼此之間信息交流的過程,也是互助互愛、情感交流和心理溝通的過程。研究性學習更把小組合作推向廣域的學習情境,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在更加開闊的時空中進行,人際交往就更具多維性和互動性。學生與教師之間不再是一種對峙的交往,而是一種和諧的交往,教師已經是學生中的一個重要對象。而且對學生來說,研究之初,他們需要得到指導。研究之中,他們需要得到幫助,遇到阻礙或困難時,他們需要傾訴和鼓勵,獲得成功時,他們需要肯定和欣賞。學生與教師的交往溝通,已不限於認知領域,早已擴展到情感、態度、技能的范圍。
5.評價,指向過程

教師在合作學習活動結束時,要根據自己對合作學習的監控和學習小組對合作學習的反饋情況,採取一定的評價措施和多樣的評價形式,包括用語言、眼神、體態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表示欣賞,用紙質的小星星、小紅花等物品進行獎勵、表示肯定。

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適時適度的評價,突破了課堂教學中只關注結果的單一評價模式,呈現出多維交叉、有機融合的特點。從評價方式看,有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在每一小組匯報後,既有學生「評委」發表意見,又有教師即興點評。從評價內容看,有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以過程評價為主。在肯定、欣賞、激勵、引導中,學生自然生成合作意識和合作技巧,悄然獲得精神的支持和情感的滋潤,從而發揮出更大的創造潛能和合作慾望,不僅出色完成眼前的學習任務,而且對他們以後的學習也將產生深刻的影響。
綜上可見,實驗區的不少教師已經學會從理論的高度、理性的角度重新認識合作學習的涵義,已經學會從合作學習的內在規律來反思合作學習的現狀,來尋找解決問題的良策。

在課改實驗深化的進程中,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促進學生數學知識學習、數學能力發展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和新的學習方式,成為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策略。經過教師們的不斷反思、不斷改進,合作學習將變得更加有效、更加成熟,數學課堂也將變得更加鮮活、更加生動。

J. 如何培養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技能分析

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與指導策略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這是課堂改革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一個眾師普遍關注的難題,因為新課程改革也已經接近十年了,到現在也沒有發現小組合作學習較成功的範例。我們認為小組合作學習雖然主體是學生,但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由於新的課改理念已漸漸被廣大課改教師所接受,所以每個教師都知道「小組合作學習」是體現課改理念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實施過程中形式化的東西較多,仔細分析其原因是教師的組織、指導及參與都存在問題。

近幾年,我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實證性操作,逐步探索出小組合作學習的如下策略,望能給各位同行以啟示。

一.小組組建策略

由於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學生之間能力傾向、個性特徵等諸多方面存在差異,故合作時的分組要考慮如下方面的內容進行組建小組合作學習:

(一)根據學習的內容特徵做出合適的人數分組策略。

當學習計算內容時,計算結果的分析與驗證、算理的表述等相關內容小組人數2人為宜;幾何知識中的公式推導、圖形的切分與拼組,計演算法則的規律總結等知識學習,進行小組合作時4人為宜;統計知識學習時的數據收集、幾何知識的分類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以6人為宜。

(二)不同人數小組成員的質的分組策略。

不論小組人數多少都應該保持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靈活組建小組。具體地說,要根據性別、年齡、氣質、愛好、家庭背景、學習內容、學習水平等因素,遵循能力互補的原則,使學生在合作時展開爭議,相互影響帶動。這樣安排,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做到優勢互補,從多個視角、多種層面擴大信息量,豐富思維,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小組成員的分工策略。

小組活動時,一定要有明確的分工及分工後的目標要求。小組中要設組長一人,組長要負責組員的工作分配、協調指揮小組的活動。組長可民主選舉,也可輪流擔任。組員也分別有自己的工作及相應的責任目標。活動結束也有對小組活動情況進行總結、評價的環節。這個環節不要用專門的時間,它是隨著小組活動有機地進行。但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身份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為彌補學生的不同差異,可定期或針對性地進行角色輪換,讓每個成員都有展現自我的機會。

二.小組活動策略

教師應該針對不同的數學學習內容設計不同的活動方式,我們探索出以下內容相對應的活動策略:

(一)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等數學知識的小組活動策略。

對像人民幣的認識、時分秒、利息、常見的數量關系、統計……等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知識的學習,教師可以布置課前收集相關信息,並進行自主探索。如收集它的用途、相關故事……。課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並整理,大體可分四步進行:

1、在小組中人人交流自己的所得:一人交流,其他人在聽的基礎上想「我」的所得與「他」的不同處在哪兒,輪到「我」說時,只說「不同處」。

2、個人交流完後要整理出自己組的所得:先將不同處進行研究達成小組共識,再把共識累加成小組結論。

3、小組內進行發言訓練:小組選出一人為信息發布員,大家幫助進行發言訓練,主要發布小組的結論及結論形成過程。④進行預演交流。

(二)實踐操作類型的數學知識的小組活動策略。

對像厘米、米,克、千克的認識,空間與圖形等要靠動手操作,要由感性到理性的路徑來掌握的知識。其小組合作學習的步驟:

1、進行合理分工,要做到人人有事做。操作時人人有責任。若測量,則在使用工具、讀數、記錄,等項目上進行合理分工;若小製作,則在提供材料、拼裝、加工整理等方面進行合理分工。

2、教師提出明確的探究意向,讓學生對小組獲得的數據進行感知,對獲得的作品進行觀察研究。

3、組內交流值得自豪的發現或作品,准備全班交流。

4、進行交流預演。

(三)探究規律類型的數學知識的小組活動策略。

對像計演算法則、公式、定理、數量關系等需進行邏輯推理或使學生經歷探索知識過程等知識的學習。其「小組合作學習」步驟為:

1、教師設計合理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或設計解決方案。如學習圓柱體的表面積時,就可以設計:「給一種易拉罐進行側麵包裝,其最少所用包裝材料的大小」的教學情景。

2、組內交流自己的設計方案,小組選出最佳方案。就是讓小組每個成員暢談自己的計劃,通過比較選出組中優秀的方案。

3、小組共同使用最佳方案解決問題。

4、進行交流預演。

三.小組活動時教師的組織與指導策略

我們在研究中發現數學課堂中的小組活動的成敗,受如下三大因素決定:一是取決於教師對所學知識的把握;二是教師對自己學生的已有水平的了解;三是教師教學活動的設計。針對這三個因素我們認為教師的組織與指導策略可以分解到教師課前備課和教師的課中授課策略探索中,最終我們探索出如下相關的三個模式:

(一)教師的備課策略——「三備」模式

模式為:

一備學知識的現實表現和數學體系 。具體是,知識的現實表現就是指所學知識隱含在哪些實際生活中,數學體系是指所學知識的內容及相關結構(包括題型);

二備學生。具體是,備學生的知識基礎與生活經驗有哪些,備學生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與新知識的差距在哪,備學生要自己學會新知識需要做哪些前期准備;

三備就是進行教學設計。

具體是,設計什麼樣的活動可讓學生用自己的生活經驗通過對現實問題的研究,提煉出數學問題且進入數學解決,目的是進行基本數學經驗的儲備,設計怎樣的活動任務進行數學思維的方法的訓練,設計什麼樣的題型完成雙基任務。

「三備」的關系是:「一備、二備」是「三備」的基礎,沒有「一備、二備」做基礎,教師的課前預習作業會增加學生的課外負擔,引發學生的厭學情緒,那樣的作業是無效的,並且在課堂小組活動中引發不了合作的慾望,產生不了資源共享的效果。

(二)教師的課堂授課策略——課前預習性作業為前提、小組合作學習為主體的授課模式。

有了教師的「三備」做前提,那課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就成為必然。在「三備」支撐下的授課模式的具體程序為:小組合作學習(組內檢查作業、作業展示、形成共同作品、設計交流方式、預演交流)-----反饋學習(小組交流、其它組補充、質疑、教師適時點撥小結和因材施教)----教師組織理解鞏固(題組訓練、拓展練習)-----反饋矯正(當堂檢測)----導學(導下一節學習內容,布置預習作業)幾個環節。

(三)支撐小組合作學習角色定位策略——課中「四種人的活動」模式。

我們研究發現課堂小組合作學習,以課前預習性作業為前提、小組合作學習為主體的課堂授課是與四種人的角色定位有很大的關系,四種人中有一種人的的職責不到位就影響到合作學習的質量。為此我們探索出了「四種人的活動」模式,具體為:

第一種「人」是小組中的主交流人。他要負責將小組的共識以表演的形式清楚地表達出來。

第二種「人」是小組中的其他同學。在主交流人的發言時起協助、補充和矯正作用。

第三種「人」是其它組成員。他們要認真傾聽,邊聽邊想,發言人的觀點是什麼、與自己小組的觀點異同處在哪?另一方面對發言人的觀點提出質疑,質疑發言人真的明白了嗎?我們組的觀點你們懂嗎?等等。

第四種「人」是教師。教師對發言人起導引的作用,通過觀察學生表現,把握課堂的發展方向,以學定教。並及時組織學生進行知識鞏固和總結。

在實施角色定位策略過程中要注意:

1、教師利用小組代表充當老師的角色,完成傳統教法中的知識講解。這源於學生的知識分析是零散的,教師一定要啟發其他學生提出問題以引發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藉助學生的不成熟的解答教師要及時的將知識深化和拓展。

2、小組交流後,教師選代表發言不要求多,一般情況下,一個代表能將問題解決就不要再找別的代表發言,當出現一組代表完不成任務再找另組代表。

3、一節課中小組活動次數不要超過兩次,每次時間也不要過長,10分鍾內。

由於研究時間短、力量單薄、視野狹窄等各種原因的制約,我們的研究雖然取得了一些實效和成果,但仍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還有許多問題需要繼續研究與探討。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理論研究層次尚淺。經過幾年的研究與探索,只構建起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與指導的基本理論框架,其基礎理論需要進一步系統化研究,有很多觀點也有待於進一步理順、提煉和完善。

第二,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與指導策略研究結構失衡。除了在教法方面探索出了一些較為實用、富有創意的模式外,其他的如學生的分組、小組合作中的學生關系的處理研究等步子小、成果少。

第三,教師素質整體偏低。無論在理論素質上還是在實踐技能上,有相當一部分小學教師還遠不能適應組織與指導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的需要,尤其是一些老教師的思想觀念跟不上,導致組織與指導的研究進展緩慢。

第四,評價標准相對模糊。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與指導的評價目前正停留在直觀評價層面,還沒能研製出本土化的、科學實用的研究量表,從而使有些數據的統計不夠精確。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小組評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